CN204809137U - 极性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极性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09137U
CN204809137U CN201520157252.5U CN201520157252U CN204809137U CN 204809137 U CN204809137 U CN 204809137U CN 201520157252 U CN201520157252 U CN 201520157252U CN 204809137 U CN204809137 U CN 204809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ase
coil
polarity
armature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72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光称
张晓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572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09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09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09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线圈组件、衔铁组件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在绝缘基座和衔铁组件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凸起的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枢转轴配合的枢转孔。衔铁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的顶壁上,使得衔铁组件能够相对于绝缘基座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需要在衔铁组件的两端分别单独设置一个转动轴,从而减小了衔铁组件的高度,保证极性继电器的体积尽量小型化。此外,枢转轴相对于衔铁组件的推动卡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推动卡的推动部的一端处,因此,可以增大推动卡的推动部的行程,提高了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增大了两者分开时的间隙。

Description

极性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区分正负极的有极性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极性继电器一般包括绝缘壳体和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的线圈组件、衔铁组件和多组触点组件。
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铁芯。在现有技术中,线圈一般由上往下地安装到绝缘壳体的绝缘基座中,铁芯插入线圈中。铁芯的一端为支点,铁芯的另一端围绕该支点转动。但是,这种结构的极性继电器存在体积较大、电绝缘性不佳、以及铁芯摆动空间小,不能产生足够的触点压力和触点间隙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其能够减小整个极性继电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其不仅能够提高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能够增大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开时的分开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其能够提高极性继电器的电绝缘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基座和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绝缘盖子;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衔铁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其中,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和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枢转轴配合的单个枢转孔;并且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上,并且所述枢转轴插入所述枢转孔中,使得所述衔铁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绝缘基座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形成有线圈容纳腔,所述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中;并且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的一对侧壁的外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衔铁组件包括:推动卡,具有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的两侧的向外凸出的推动部;一对衔铁,相互平行地保持在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中;和一个磁铁,保持在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中,并位于所述一对衔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枢转轴/所述枢转孔形成在所述衔铁组件的推动卡的主体部上,并且相对于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所述推动卡的推动部的一端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枢转轴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并且从所述线圈容纳腔的顶壁的外侧竖直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枢转孔形成在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上,并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推动卡的主体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中的每组触点组件包括一个固定端子和一个可动端子,所述可动端子具有一个可动弹片;在所述固定端子上设置有固定触点,在所述可动端子的可动弹片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并且所述推动卡的推动部适于驱动所述可动弹片,使得所述可动弹片的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端子上的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固定触点焊接在所述固定端子上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固定端子上;并且所述可动触点焊接在所述可动弹片上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可动弹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的一对侧壁的外侧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插装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可动端子的插槽,所述固定端子和所述可动端子安装在所述插槽中,并从所述绝缘基座的底壁向外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插入所述线圈中的铁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铁芯包括两个铁芯半体,所述两个铁芯半体分别从所述线圈的两端插入所述线圈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每个所述铁芯半体包括水平延伸部和竖直延伸部;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定位槽口,所述两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分别保持在所述定位槽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分别延伸到所述一对衔铁的两端的间隙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靠近所述枢转轴的一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与所述衔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枢转轴的另一个铁芯半体的竖直延伸部与所述衔铁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绕线轴,所述线圈保持在所述绕线轴上;并且所述绕线轴适于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的线圈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一对线圈端子,所述至少一对线圈端子保持在所述绕线轴中,并从所述绕线轴向外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的底壁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沟槽,所述至少一对线圈端子分别插入所述沟槽中,并从所述绝缘基座的底壁向外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推动卡的推动部上形成卡槽,所述可动弹片被卡持到所述推动部的卡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基座的顶壁和衔铁组件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该枢转轴配合的单个枢转孔。因此,当衔铁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的顶壁上时,衔铁组件能够围绕该枢转轴相对于绝缘基座转动。这样,就不再需要在衔铁组件的两端分别单独设置一个转动轴,从而减小了衔铁组件的高度,保证极性继电器的体积尽量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的线圈容纳腔中,而触点组件安装在线圈容纳腔的一对侧壁的外侧上,因此,线圈的端子与触点组件的端子通过绝缘基座相互隔离开,提高了极性继电器的电绝缘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枢转轴/枢转孔相对于衔铁组件的推动卡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推动卡的推动部的一端处,因此,可以增大推动卡的推动部的行程,从而够提高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并且能够增大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分开时的分开间隙。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触点组件安装在绝缘基座上;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触点组件与绝缘基座分离开;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组装图,其中,绝缘盖子未图示;
图4显示图1中的衔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和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基座和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绝缘盖子;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衔铁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其中,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和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枢转轴配合的单个枢转孔;并且所述衔铁组件的底壁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的顶壁上,并且所述枢转轴插入所述枢转孔中,使得所述衔铁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绝缘基座转动。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绝缘基座100上。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与绝缘基座100分离开。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组装图,其中,绝缘盖子700未图示。图4显示图1中的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极性继电器。如图1至图4所示,该极性继电器主要包括绝缘壳体,线圈组件200、300、300’,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和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
如图1所示,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基座100和覆盖在绝缘基座100上的绝缘盖子700。线圈组件200、300、300’安装在绝缘基座100上。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安装在绝缘基座100上。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绝缘基座100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基座100的顶壁和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122,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枢转轴122配合的单个枢转孔433。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放置在绝缘基座100的顶壁上,并且枢转轴122插入枢转孔433中,使得衔铁组件410、420、430、440能够相对于绝缘基座100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基座100中形成有线圈容纳腔101,线圈组件200、300、300’安装在线圈容纳腔101中;并且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线圈容纳腔101的一对侧壁130、140的外侧上。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包括推动卡430、一对衔铁410、420和一个磁铁440。推动卡430具有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的两侧的向外凸出的推动部431、432。一对衔铁410、420相互平行地保持在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中。磁铁440保持在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中,并位于一对衔铁410、420之间。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枢转轴122/枢转孔433形成在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上,并且相对于推动卡430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的一端处。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枢转轴122形成在绝缘基座100上,并且从线圈容纳腔101的顶壁120的外侧竖直向上延伸;并且枢转孔433形成在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上,并沿竖直方向贯穿推动卡430的主体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中的每组触点组件包括一个固定端子510、520和一个可动端子610、620。每个可动端子610、620具有一个可动弹片611、621,通过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驱动该可动弹片611、621,可以使得可动弹片611、621上的可动触点601、602与固定端子510、520上的固定触点501、502接触或分离。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固定端子510、520上设置有固定触点501、502,并且在可动端子610、620的可动弹片611、621上设置有适于与固定触点501、502接触的可动触点601、602。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固定触点501、502焊接在固定端子510、520上,可动触点601、602焊接在可动弹片611、621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固定触点501、50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固定端子510、520上,并且可动触点601、60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可动弹片611、621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基座100的一对侧壁130、140的外侧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插装固定端子510、520和可动端子610、620的插槽102,固定端子510、520和可动端子610、620安装在插槽102中,并从绝缘基座100的底壁110向外伸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00、300、300’包括线圈200和插入线圈200中的铁芯300、300’。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铁芯300、300’包括两个铁芯半体300、300’,两个铁芯半体300、300’分别从线圈200的两端插入线圈200中。
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个铁芯半体300、300’包括水平延伸部310、310’和竖直延伸部320、320’。在绝缘基座100的顶壁120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定位槽口121,两个铁芯半体300、300’的竖直延伸部320、320’分别保持在定位槽口121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两个铁芯半体300、300’的竖直延伸部320、320’分别延伸到一对衔铁410、420的两端的间隙中。
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枢转轴122/枢转孔433相对于推动卡430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的一端处,因此,一对衔铁410、420的两端的行程或位移不一致,为了保证一对衔铁410、420的两端能够同时接触两个铁芯半体300、30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靠近枢转轴122的一个铁芯半体300的竖直延伸部320与衔铁410、420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被设置成小于远离枢转轴122的另一个铁芯半体300’的竖直延伸部320’与衔铁410、420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例如,可以将衔铁410、420或铁芯300的远离枢转轴122的一端压薄或折弯来保证一对衔铁410、420的两端能够同时接触两个铁芯半体300、300’。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00、300、300’还包括绕线轴230,线圈200保持在绕线轴230上;并且绕线轴230适于安装在绝缘基座100的线圈容纳腔101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圈200包括一对线圈端子210、220,这对线圈端子210、220保持在绕线轴230中,并从绕线轴230向外凸出。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线圈200也可以包括两对线圈端子或更多对线圈端子。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基座100的底壁1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沟槽103。一对线圈端子210、220分别插入沟槽103中,并从绝缘基座100的底壁110向外伸出。
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上形成卡槽430a。如图1至图3所示,可动弹片611、621被卡持到推动部431、432的卡槽430a中。这样,当推动卡430围绕枢转轴122转动时,就会推动可动弹片611、621移动,从而使可动弹片611、621与对应的固定端子510、520接触或分离。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极性继电器包括两组触点组件,一组触点组件510、610、611安装在线圈容纳腔101的一个侧壁130的外侧上,另一组触点组件520、620、621安装在线圈容纳腔101的另一个侧壁140的外侧上。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极性继电器也可以仅包括一组触点组件。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极性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极性继电器仅包括一组触点组件520、620、621。除此之外,图5所示的极性继电器与图1至图4所示的极性继电器基本相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极性继电器,包括:
绝缘壳体,包括绝缘基座(100)和覆盖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的绝缘盖子(700);
线圈组件(200、300、300’),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
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和
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顶壁和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单个凸起的枢转轴(122),另一个上形成有与所述枢转轴(122)配合的单个枢转孔(433);并且
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底壁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顶壁上,并且所述枢转轴(122)插入所述枢转孔(433)中,使得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能够相对于所述绝缘基座(10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中形成有线圈容纳腔(101),所述线圈组件(200、300、300’)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101)中;并且
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安装在所述线圈容纳腔(101)的一对侧壁(130、140)的外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包括:
推动卡(430),具有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的两侧的向外凸出的推动部(431、432);
一对衔铁(410、420),相互平行地保持在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中;和
一个磁铁(440),保持在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中,并位于所述一对衔铁(410、4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转轴(122)/所述枢转孔(433)形成在所述衔铁组件(410、420、430、440)的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上,并且相对于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的几何中心被偏置在远离所述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的一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转轴(122)形成在所述绝缘基座(100)上,并且从所述线圈容纳腔(101)的顶壁(120)的外侧竖直向上延伸;并且
所述枢转孔(433)形成在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上,并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推动卡(430)的主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组触点组件(510、520、610、620、611、621)中的每组触点组件包括一个固定端子(510、520)和一个可动端子(610、620),所述可动端子(610、620)具有一个可动弹片(611、621);
在所述固定端子(510、520)上设置有固定触点(501、502),并在所述可动端子(610、620)的可动弹片(611、621)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固定触点(501、502)接触的可动触点(601、602);并且
所述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适于驱动所述可动弹片(611、621),使得所述可动弹片(611、621)上的可动触点(601、602)与所述固定端子(510、520)上的固定触点(501、502)接触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501、502)焊接在所述固定端子(510、520)上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固定端子(510、520)上;并且
所述可动触点(601、602)焊接在所述可动弹片(611、621)上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可动弹片(611、6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一对侧壁(130、140)的外侧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插装所述固定端子(510、520)和所述可动端子(610、620)的插槽(102),所述固定端子(510、520)和所述可动端子(610、620)安装在所述插槽(102)中,并从所述绝缘基座(100)的底壁(110)向外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组件(200、300、300’)包括线圈(200)和插入所述线圈(200)中的铁芯(300、3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300、300’)包括两个铁芯半体(300、300’),所述两个铁芯半体(300、300’)分别从所述线圈(200)的两端插入所述线圈(200)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铁芯半体(300、300’)包括水平延伸部(310、310’)和竖直延伸部(320、320’);
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顶壁(120)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定位槽口(121),所述两个铁芯半体(300、300’)的竖直延伸部(320、320’)分别保持在所述定位槽口(121)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铁芯半体(300、300’)的竖直延伸部(320、320’)分别延伸到所述一对衔铁(410、420)的两端的间隙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枢转轴(122)的一个铁芯半体(300)的竖直延伸部(320)与所述衔铁(410、420)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枢转轴(122)的另一个铁芯半体(300’)的竖直延伸部(320’)与所述衔铁(410、420)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组件(200、300、300’)还包括绕线轴(230),所述线圈(200)保持在所述绕线轴(230)上;并且
所述绕线轴(230)适于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线圈容纳腔(101)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200)包括至少一对线圈端子(210、220),所述至少一对线圈端子(210、220)保持在所述绕线轴(230)中,并从所述绕线轴(230)向外凸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基座(100)的底壁(1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沟槽(103),所述至少一对线圈端子(210、220)分别插入所述沟槽(103)中,并从所述绝缘基座(100)的底壁(110)向外伸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极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推动卡(430)的推动部(431、432)上形成卡槽(430a),所述可动弹片(611、621)被卡持到所述推动部(431、432)的卡槽(430a)中。
CN201520157252.5U 2015-03-19 2015-03-19 极性继电器 Active CN204809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7252.5U CN204809137U (zh) 2015-03-19 2015-03-19 极性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7252.5U CN204809137U (zh) 2015-03-19 2015-03-19 极性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09137U true CN204809137U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9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7252.5U Active CN204809137U (zh) 2015-03-19 2015-03-19 极性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091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702A (zh) * 2015-03-19 2016-10-19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极性继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702A (zh) * 2015-03-19 2016-10-19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极性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4549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297384A (zh) 开关装置
CN204348627U (zh) 接触器
CN103730609A (zh) 电池包
CN204809137U (zh) 极性继电器
CN201018082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1208341U (zh) 静簧的倒装式插接结构
CN208111356U (zh) 一种具有切换相序功能的接触器
CN201000845Y (zh) 多方向开关
CN20203456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7134915B1 (en) Bas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06033702A (zh) 极性继电器
CN202384519U (zh) 卡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03674141U (zh) 一种汽车电路慢熔和mini型保险模块
CN203150851U (zh) 同轴连接器
CN103812976A (zh) 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手机卡座
CN202405508U (zh) 卡连接器
CN203800966U (zh) 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手机卡座
CN209881039U (zh) 一种转接头
CN207504262U (zh) 凸轮机构及使用该凸轮机构的卡座
CN1401128A (zh) 用于开关设备的中断组件
CN110071017A (zh) 稳定耐压的功率继电器
CN202333320U (zh) 卡连接器
CN218275207U (zh) 一种便捷组装式开关插座结构
CN202076512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