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4731U -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 Google Patents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4731U
CN201714731U CN2010202633171U CN201020263317U CN201714731U CN 201714731 U CN201714731 U CN 201714731U CN 2010202633171 U CN2010202633171 U CN 2010202633171U CN 201020263317 U CN201020263317 U CN 201020263317U CN 201714731 U CN201714731 U CN 201714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roove
interflow
rod
shaft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633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志方
游亦利
梁昌霞
刘汉斌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TRONGER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TRONGER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TRONGER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633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14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4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47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属于工程元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合流阀阀杆换向时控制油的压力及流量变化剧烈,可操控性能差,并且也不能实现回油节流的功能的问题。本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从杆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左限位轴肩、左密封轴肩、中位左通油槽、中位密封轴肩、中位右通油槽、右内密封轴肩、右通油槽、右密封轴肩,杆体右内密封轴肩的侧面上开有与中位右通油槽相通的节流槽。本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设置节流槽和合流槽,不仅实现了合流阀换向后中位回油节流的效果,而且实现了不同泵源的压力油液的双向合流的效果,提高了多路阀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阀,特别是一种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背景技术
多路阀作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对整机的控制性能及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多路阀中的滑阀杆和阀座的相对位置,实现进出油口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来实现油液的方向及流量的控制。
阀口的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换向时油液的压力及流量变化的平稳性,从而影响挖掘机工作时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全周开口的滑阀阀口形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换向时控制油的压力及流量变化剧烈,可操控性能差,并且也不能实现回油节流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利用本阀杆的合流阀可以实现换向时控制油压力及流量的平稳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从杆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左限位轴肩、左密封轴肩、中位左通油槽、中位密封轴肩、中位右通油槽、右内密封轴肩、右通油槽、右密封轴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右内密封轴肩的侧面上开有与中位右通油槽相通的节流槽。由此当合流阀在换向后,中位压力油经过节流槽回油,保证了中位回油的节流效果。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节流槽的数量为2~6个,所述的节流槽沿杆体的轴芯周向均匀排列分布。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节流槽包括节流槽递减部和连通节流槽递减部与中位右通油槽的节流槽缓冲部。中位右通油槽、节流槽缓冲部、节流槽递减部的过流面积依次变小,实现换向时控制油压力及流量的平稳变化,提高合流阀的可操控性。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节流槽递减部呈圆弧状或呈“V”字状。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节流槽的纵轴线平行于杆体的轴线。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杆体右内密封轴肩的侧面上还开有与右通油槽相通的合流槽。由此,当合流阀不换向时,压力油液经中位无阻碍的回油;当合流阀换向时,来自不同泵源的压力油液经过合流槽实现合流效果。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合流槽的数量为2~6个。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合流槽的纵轴线平行于杆体的轴线且沿杆体的轴芯周向均匀排列分布。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合流槽包括合流槽递减部和连通合流槽递减部与右通油槽的合流槽缓冲部。右通油槽、合流槽缓冲部、合流槽递减部的过流面积依次变小,实现换向时控制油压力及流量的平稳变化,提高合流阀的可操控性。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合流槽递减部呈圆弧状或呈“V”字状。
在上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中,所述的左密封轴肩、右内密封轴肩、右密封轴肩上均设有若干条轴向排列分布的均压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设置节流槽和合流槽,不仅实现了合流阀换向后中位回油节流的效果,而且实现了不同泵源的压力油液的双向合流的效果,提高了多路阀的整体性能。节流槽和合流槽采用变径结构实现换向时控制油压力及流量的平稳变化,提高合流阀的可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杆体;2、左限位轴肩;3、左密封轴肩;4、中位左通油槽;5、中位密封轴肩;6、中位右通油槽;7、右内密封轴肩;8、右通油槽;9、右密封轴肩;10、均压槽;11、节流槽;11a、节流槽递减部;11b、节流槽缓冲部;12、合流槽;12a、合流槽递减部;12b、合流槽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1。
具体来说,杆体1包括以下部位,从杆体1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左限位轴肩2、左密封轴肩3、中位左通油槽4、中位密封轴肩5、中位右通油槽6、右内密封轴肩7、右通油槽8、右密封轴肩9。为了提高阀杆沿着阀体滑动的稳定性,于是在左密封轴肩3、右内密封轴肩7、右密封轴肩9上均设有若干条轴向排列分布的均压槽1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杆体1右内密封轴肩7的侧面上开有与中位右通油槽6相通的节流槽11。节流槽11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杆体1的轴芯周向均匀排列分布;节流槽11的纵轴线平行于杆体1的轴线。由此当合流阀在换向后,中位压力油经过节流槽11回油,保证了中位回油的节流效果。
节流槽11包括呈圆弧状节流槽递减部11a和连通节流槽递减部11a与中位右通油槽6的节流槽缓冲部11b。本结构的节流槽11提高多路阀油路系统压力的稳定性,根据多路阀不同的应用环境,可适当的调整节流槽11的长度、宽度等以保证多路阀的性能。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杆体1右内密封轴肩7的侧面上还开有与右通油槽8相通的合流槽12。合流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杆体1的轴芯周向均匀排列分布;合流槽12的纵轴线平行于杆体1的轴线且合流槽12的纵轴线与相对应的节流槽11的纵轴线相重合。由此当合流阀不换向时,压力油液经中位无阻碍的回油;当合流阀换向时,来自不同泵源的压力油液经过合流槽12实现合流效果。合流槽12包括呈圆弧状合流槽递减部12a和连通合流槽递减部12a与右通油槽8的合流槽缓冲部12b。根据多路阀不同的应用环境,也可适当的调整合流槽12的长度、宽度等以保证多路阀的性能。
在杆体1上设置节流槽11和合流槽12,不仅实现了合流阀换向后中位回油节流的效果,而且实现了不同泵源的压力油液的双向合流的效果,提高了多路阀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合流槽12的合流槽递减部12a和节流槽的节流槽递减部11a均呈“V”字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杆体1;左限位轴肩2;左密封轴肩3;中位左通油槽4;中位密封轴肩5;中位右通油槽6;右内密封轴肩7;右通油槽8;右密封轴肩9;均压槽10;节流槽11;节流槽递减部11a;节流槽缓冲部11b;合流槽12;合流槽递减部12a;合流槽缓冲部12b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包括呈圆柱状的杆体(1),从杆体(1)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为左限位轴肩(2)、左密封轴肩(3)、中位左通油槽(4)、中位密封轴肩(5)、中位右通油槽(6)、右内密封轴肩(7)、右通油槽(8)、右密封轴肩(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1)右内密封轴肩(7)的侧面上开有与中位右通油槽(6)相通的节流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槽(11)的数量为2~6个,所述的节流槽(11)的纵轴线平行于杆体(1)的轴线且沿杆体(1)的轴芯周向均匀排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槽(11)包括节流槽递减部(11a)和连通节流槽递减部(11a)与中位右通油槽(6)的节流槽缓冲部(11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槽递减部(11a)呈圆弧状或呈“V”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体(1)右内密封轴肩(7)的侧面上还开有与右通油槽(8)相通的合流槽(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流槽(12)的数量为2~6个;所述的合流槽(12)的纵轴线平行于杆体(1)的轴线且沿杆体(1)的轴芯周向均匀排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流槽(12)包括合流槽递减部(12a)和连通合流槽递减部(12a)与右通油槽(8)的合流槽缓冲部(12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流槽递减部(12a)呈圆弧状或呈“V”字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密封轴肩(3)、右内密封轴肩(7)、右密封轴肩(9)上均设有若干条轴向排列分布的均压槽(10)。
CN2010202633171U 2010-07-19 2010-07-19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4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633171U CN201714731U (zh) 2010-07-19 2010-07-19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633171U CN201714731U (zh) 2010-07-19 2010-07-19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4731U true CN201714731U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6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6331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4731U (zh) 2010-07-19 2010-07-19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1473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1629A (zh) * 2013-12-25 2014-03-26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控制阀
CN106051218A (zh) * 2016-07-11 2016-10-26 润琛液压机械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克令吊大流量换向阀
CN106051217A (zh) * 2016-07-11 2016-10-26 润琛液压机械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克令吊旋回换向阀
CN106678103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八研究所 一种新型大臂合流阀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1629A (zh) * 2013-12-25 2014-03-26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控制阀
CN106678103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八研究所 一种新型大臂合流阀
CN106051218A (zh) * 2016-07-11 2016-10-26 润琛液压机械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克令吊大流量换向阀
CN106051217A (zh) * 2016-07-11 2016-10-26 润琛液压机械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克令吊旋回换向阀
CN106051218B (zh) * 2016-07-11 2018-07-27 润琛液压机械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克令吊大流量换向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14731U (zh) 多路阀用合流阀阀杆
CN201363330Y (zh) 一种板式单向调速阀
CN201753715U (zh) 多路阀用滑阀杆
CN103486291A (zh) 一种手操控制阀
CN202580152U (zh) 可调式单向阀
CN201810818U (zh) 一种多路阀用滑阀杆
CN202883532U (zh) 一种特殊结构的电磁换向阀
CN211371340U (zh) 一种推拉式阀门
CN213982163U (zh) 一种磨床阀
CN202641831U (zh) 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
CN209638487U (zh) 一种新型流量调节阀
CN204187054U (zh) 单向节流阀
CN109340394A (zh) 一种新型精准控制阀
CN104315204A (zh) 单向节流阀
CN103527545A (zh) 复合式液压流量控制阀
CN209444641U (zh) 一种双向独立调速双液压缸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2228452U (zh) 一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
CN203442217U (zh) 一种旋转比例换向阀
CN106195344B (zh) 流量平衡比例控制阀
CN112696507A (zh) 一种缓冲量可调节的磨床阀
CN103498950A (zh) 一种特殊结构的液压换向阀
CN110259741A (zh) 一种定量复合控制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8661966A (zh) 一种插装式压力补偿阀
CN202493513U (zh) 一种负载敏感多路阀用压力补偿器
CN211924610U (zh) 集成式方向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7604 Zhejiang Taizhou Yuhuan County barley island Street iron fauce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tronger Hydraul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7604 Yuhuan County Chen Yutie leadi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tronger Hydraulic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