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1045U - 泡茶机 - Google Patents

泡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1045U
CN201701045U CN2010202266543U CN201020226654U CN201701045U CN 201701045 U CN201701045 U CN 201701045U CN 2010202266543 U CN2010202266543 U CN 2010202266543U CN 201020226654 U CN201020226654 U CN 201020226654U CN 201701045 U CN201701045 U CN 201701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trol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telligent control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266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266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1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1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10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冲泡出更好口味的茶水的泡茶机,它包括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泡茶单元包括盛水容器、透水容器和盖子,透水容器可拆式安装在盛水容器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它还包括安装于盛水容器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Description

泡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泡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泡茶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泡茶机,其结构一般包括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依序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电连接,管路上设置电磁阀以控制水流的通断,虽然上述结构的泡茶机实现了茶水的自动化泡制,但是其茶水口味只能说是一般,这是因为,所述泡茶单元仅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将热水和茶叶混合的结构,比如公开号为CN1593310的“自动泡茶机”中提及的冲茶杯和设置在所述冲茶杯内的过滤网,公开号为CN201375420的“多功能自动泡茶机器”中提及的冲泡执行模块和茶叶萃取杯,又因为对于茶叶的泡制,其核心在于一定量的茶叶用一定量的水配比后在一定泡制时间段内水温应当符合一定的变化曲线,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水才能达到最佳的口味,好的茶叶尤其如此,基于上述两点原因,目前的泡茶机泡制的茶水口味只能说是一般。
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010175191.7的在先申请公开了一种“泡茶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通过射频卡记录茶叶冲泡工艺,并用一个辅助装置读取茶叶冲泡工艺信息,在茶叶冲泡过程中,对冲泡者逐步进行提示,从而指导冲泡者冲出好口味的茶来,所述茶叶冲泡工艺由茶叶冲泡专家所制定,所述“泡茶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目的在于指导冲泡者实际动手操作,冲泡出的茶水口味尽可能接近茶叶冲泡专家所能达到的程度,虽然所述“泡茶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够使冲泡者最大程度地将茶叶的天然韵味发挥出来,且冲泡出来的茶水能够满足不同饮茶人的口味要求,但是前提是冲泡者得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即所述“泡茶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只起到对冲泡者提示及提醒的作用,具体的冲泡过程是需要冲泡者来执行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在泡制过程中,人为干预对茶水口味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冲泡出更好口味的茶水的泡茶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泡茶机,它包括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泡茶单元包括盛水容器、透水容器和盖子,透水容器可拆式安装在盛水容器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它还包括安装于盛水容器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它还包括安装于盛水容器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这样,一方面在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作用下,智能控制模块能够使一定量的茶叶与一定量的水配比,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盛水容器内的水温按照智能控制模块所给的指令来变化,即水温在泡制时间段内符合一定的变化曲线,上述操作均在智能控制模块控制下执行,只需要使用者在一开始通过输入模块给智能控制模块输入命令即可,自动化程度很高,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自动冲泡出更好口味的茶水的优点。
作为改进,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射频卡读写装置和按键输入装置,射频卡读写装置和按键输入装置分别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这样,一方面,通过作为信息载体的射频卡来传递信息,该信息可由茶艺馆写入,灵活性高,适用于任何茶叶,并且可根据个人口味定制,适合于家庭式自助饮茶活动,另一方面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所以上述改进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性能的提高。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由半导体制冷片依所述盛水容器外壁的形状制成的第一制冷兼制热件以及用于驱动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的第一驱动电路,该第一制冷兼制热件与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兼制热件套装在盛水容器外壁;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驱动电路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它的优点是没有运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性能的提高。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水单元包括依序管路连接的水箱、水泵和水即热装置;水箱上安装有可拆的箱盖、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控制通断的管道水接口;水泵和水即热装置间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防干烧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水即热装置与所述盛水容器通过管路连接,水即热装置与所述盛水容器间连接的管路上依序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防干烧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和水即热装置的控制端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利用可拆的箱盖和第一电磁阀控制通断的管道水接口为水箱注水提供了两种途径,更加方便;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水即热装置输出的热水的水温控制更加精确,更有利于后面盛水容器内的水温的调节;通过单向阀,能够防止盛水容器内的茶水倒流,使热水供水管路更清洁。
作为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保温单元,该保温单元包括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和封盖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杯子的导热板、位于导热板下方的由半导体制冷片制成的第二制冷兼制热件、第二驱动电路和第四温度传感器,该第二制冷兼制热件与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导热板上;所述封盖装置包括由电机和复位弹簧驱动的可上下运动的平板和安装在平板底面的用于封闭杯子的杯口的食用级硅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机的控制端、第四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这样,杯子中的茶水的温度始终能够控制在一最合适的温度(最合适的温度是指茶水本身的最佳温度或者喝茶者想喝的温度),不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性能的提高。
作为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用于定位杯子的第一微动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位于平板与导热板之间;第一微动开关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这样通过第一微动开关的传感,智能控制模块就能够保证杯子被放到位后,封盖装置和出茶水单元才会动作,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以及防止茶水撒到杯子外面而污染杯子周围的部件,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性能的提高。
作为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由盖子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该第二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盖子的下方;第二微动开关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这样,通过第二微动开关的传感,智能控制模块就能够保证当盖子盖上后,供水单元才会向泡茶单元供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泡茶时,盖子是盖上的,从而满足泡茶工艺的要求,泡制出口味更好的茶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泡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泡茶机的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中所示,1、盛水容器,2、透水容器,3、盖子,4、第一液位传感器,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制冷兼制热件,7、水箱,8、水泵,9、水即热装置,10、箱盖,11、第二液位传感器,12、第一电磁阀,13、管道水接口,14、防干烧传感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16、第三温度传感器,17、第二电磁阀,18、单向阀,19、可伸缩的管路,20、第三电磁阀,21、导热板,22、杯子,23、第二制冷兼制热件,24、第四温度传感器,25、电机,26、复位弹簧,27、平板,28、食用级硅胶,29、第一微动开关,30、第二微动开关,3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泡茶机,它包括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泡茶单元包括盛水容器1、透水容器2和盖子3,透水容器2内设有标识水深的刻度,透水容器2可拆式安装在盛水容器1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它还包括安装于盛水容器1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4,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4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本例中,所述声光提示模块的显示部分在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下能够显示当前所泡制的茶叶的名称、产地、所定制的温度曲线、当前茶水的温度、茶水泡制的进度以及茶叶已被冲泡的次数和剩余的次数等信息,这样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更人性化,更方便使用者使用。
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射频卡读写装置和按键输入装置,射频卡读写装置和按键输入装置分别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射频卡读写装置和按键输入装置皆为常规技术,不加赘述。所述射频卡读写装置亦可以用其他无线信号读取装置代替,比如蓝牙等。
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由半导体制冷片依所述盛水容器外壁的形状制成的第一制冷兼制热件6以及用于驱动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的第一驱动电路,该第一制冷兼制热件6与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兼制热件6套装在盛水容器1外壁;第一温度传感器5和第一驱动电路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供水单元包括依序管路连接的水箱7、水泵8和水即热装置9;水箱7上安装有可拆的箱盖10、第二液位传感器11和第一电磁阀12控制通断的管道水接口13;水泵8和水即热装置9间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防干烧传感器1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5;水即热装置9与所述盛水容器1通过管路连接,水即热装置9与所述盛水容器1间连接的管路上依序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6、第二电磁阀17和单向阀18;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1、第一电磁阀12、防干烧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第三温度传感器16、第二电磁阀17和水即热装置9的控制端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出茶水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管路19和第三电磁阀20,第三电磁阀20一端与所述盛水容器1通过管路连接,第三电磁阀20另一端与可伸缩的管路19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20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它还包括保温单元,该保温单元包括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和封盖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杯子22的导热板21、位于导热板21下方的由半导体制冷片制成的第二制冷兼制热件23、第二驱动电路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该第二制冷兼制热件23与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24安装在导热板21上;所述封盖装置包括由电机25和复位弹簧26驱动的可上下运动的平板27和安装在平板27底面的用于封闭杯子22的杯口的食用级硅胶28;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机25的控制端、第四温度传感器24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平板27上设有供所述可伸缩的管路19穿过的通孔,所述可伸缩的管路19的出口位于杯子22的杯口,这样,平板27和可伸缩的管路19间就不会相互干涉,能够同时实现输出茶水和保温的目的。
它还包括用于定位杯子22的第一微动开关29,该第一微动开关29位于平板27与导热板21之间;第一微动开关29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它还包括由盖子3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30,该第二微动开关30安装在所述盖子3的下方;第二微动开关30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在图1中,对所述盛水容器1、透水容器2和第一制冷兼制热件6做了轴向剖视,盛水容器1和透水容器2作为薄壁容器,剖面上未打剖面线,第一制冷兼制热件6上的剖面线只作为简单示意,第一液位传感器4和第一温度传感器5进入盛水容器1和透水容器2中的部分未画,但是这并不妨碍行业内一般技术人员对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理解。

Claims (8)

1.一种泡茶机,它包括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泡茶单元包括盛水容器、透水容器和盖子,透水容器可拆式安装在盛水容器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控制模块、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安装于盛水容器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包括射频卡读写装置和按键输入装置,射频卡读写装置和按键输入装置分别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由半导体制冷片依所述盛水容器外壁的形状制成的第一制冷兼制热件以及用于驱动半导体制冷片工作的第一驱动电路,该第一制冷兼制热件与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兼制热件套装在盛水容器外壁;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驱动电路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单元包括依序管路连接的水箱、水泵和水即热装置;水箱上安装有可拆的箱盖、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控制通断的管道水接口;水泵和水即热装置间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防干烧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水即热装置与所述盛水容器通过管路连接,水即热装置与所述盛水容器间连接的管路上依序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防干烧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和水即热装置的控制端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茶水单元包括可伸缩的管路和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一端与所述盛水容器通过管路连接,第三电磁阀另一端与可伸缩的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保温单元,该保温单元包括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和封盖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杯子的导热板、位于导热板下方的由半导体制冷片制成的第二制冷兼制热件、第二驱动电路和第四温度传感器,该第二制冷兼制热件与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导热板上;所述封盖装置包括由电机和复位弹簧驱动的可上下运动的平板和安装在平板底面的用于封闭杯子的杯口的食用级硅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机的控制端、第四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定位杯子的第一微动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位于平板与导热板之间;第一微动开关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由盖子触发的第二微动开关,该第二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盖子的下方;第二微动开关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CN2010202266543U 2010-06-11 2010-06-11 泡茶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1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66543U CN201701045U (zh) 2010-06-11 2010-06-11 泡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66543U CN201701045U (zh) 2010-06-11 2010-06-11 泡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1045U true CN201701045U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3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2665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1045U (zh) 2010-06-11 2010-06-11 泡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104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9434A (zh) * 2010-06-11 2010-10-27 陈晓明 泡茶机
CN102357000A (zh) * 2011-08-18 2012-02-22 肇庆丰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远程访问互动的智能冲茶机
CN104414387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余伟文 一种能够自动蒸发茶水的功夫茶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9434A (zh) * 2010-06-11 2010-10-27 陈晓明 泡茶机
CN101869434B (zh) * 2010-06-11 2012-02-15 陈晓明 泡茶机
CN102357000A (zh) * 2011-08-18 2012-02-22 肇庆丰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远程访问互动的智能冲茶机
CN104414387A (zh) * 2013-08-28 2015-03-18 余伟文 一种能够自动蒸发茶水的功夫茶盘
CN104414387B (zh) * 2013-08-28 2015-12-02 长乐市丽智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蒸发茶水的功夫茶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9434B (zh) 泡茶机
CN101912231B (zh) 泡茶机
CN102791170B (zh) 具有至加热箱的自动水递送的饮料形成方法和设备
US9949590B2 (en) Beverage dispensing machine
CN104379033B (zh) 用户可编程容器、用于对容器编程的设备和饮料制备机
TW201534259A (zh) 單杯式飲料製備機台
US20160176625A1 (en) Pressure regulated beverage cartridges
US11565930B2 (en) Smart phone drink maker
US963846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N201701045U (zh) 泡茶机
JP2018520948A (ja) 飲料又は食品を調製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のコード配置及び容器
UA117017C2 (uk) Капсула для приготування харчової композиції
EP3209168B1 (en) Cooling duct for beverage machine
CN103974648A (zh) 饮料制备机器
US20130247772A1 (en) Beverage machine with reliable user-indicator
CN112689734B (zh) 冰箱电器中的冷冲泡咖啡系统
EP2462850A1 (en) A beverage preparation machine
JP4119911B2 (ja) 飲料抽出装置
CN201734524U (zh) 泡茶机
TWM508278U (zh) 飲料製備器及用於飲料製備器的囊封元件
JP6814806B2 (ja) 試飲のために飲料を準備するための設備、及び、このような設備を用いて飲料容器を開封するための方法
US9241594B2 (en) Beverage brew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20139735A1 (en) Vending machine
CN203807440U (zh) 柚子酒酿制系统
WO2012041394A1 (en) Portable beverage ma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