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9997U - 电源接口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接口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89997U CN201689997U CN2010201378310U CN201020137831U CN201689997U CN 201689997 U CN201689997 U CN 201689997U CN 2010201378310 U CN2010201378310 U CN 2010201378310U CN 201020137831 U CN201020137831 U CN 201020137831U CN 201689997 U CN201689997 U CN 2016899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connecting
- electric wire
- connecting junction
- connection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接口连接器,其壳体上的每个插接头内嵌装有一接线器,由其中的部分相邻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接线组,第一接线组内其中一接线器的尾端与一电缆电连接;剩下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二接线组,第二接线组内其中一接线器的尾端与另一电缆电连接;第一接线组和第二接线组中的各接线器通过导电板电连接。其省去了细分主电缆的工序,简化了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组装工序,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组装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其由导电板来将诸多接线器进行有效分组,不但组装更方便、快捷,而且其可获得更为稳定可靠的连接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省去细分主电缆的工序,组装简单方便的电源接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PC电源插接连接器的结构,其由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复数个接线器组成,通常该壳体上设置有复数个并列整齐排布的插接头,各插接头之间保持有便于配装的间隙,该复数个接线器分别嵌装于每个插接头内,而且每个接线器之间为分离结构,并无电连接关系。因此,对应于与接线器电连接的电缆而言,则需要分成复数根细电缆,以分别与相应的接线器电连接。而实际上,这复数根细电缆系由两根主电缆细分出来的,这两根主电缆分别连接于电源上的正极和负极。
由此,实际生产组装连接电缆与连接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两根主电缆分出复数根细电缆,然后再将该复数根细电缆与对应的复数个接线器电连接。然而,实践证明,此种需要细分电缆的组装方式,十分繁琐,费时,以至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批量、高效率生产的需要,不利于市场竞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省去了细分主电缆的工序,而直接将两主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具有组装简单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接口连接器,其每个接线组中的各接线器之间系通过具有弹片的导电板电连接,从而可获得稳定可靠的电连接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接口连接器,其包括一壳体及多个导电板,所述壳体上还包括多并列排布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内嵌装有一接线器,所述接线器中,由部分相邻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接线组,且第一接线组内其中一接线器的尾端与一电缆电连接;剩下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二接线组,且第二接线组内其中一接线器的尾端与另一电缆电连接;第一接线组中的各接线器由第一导电板电连接,第二接线组中的各接线器由第二导电板电连接。
所述接线器与电缆之间为刺破式连接,即于相应之接线器尾端上设置有U形刺破槽,该电缆嵌装于该U形刺破槽内,该U形刺破槽刺破电缆表皮后与电缆内的导线电性接触。
所述第一导电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接线组中其接线器数量相同的通孔,其接线器藉由该通孔穿过,于通孔一边缘上折弯形成有一弹片,由该弹片弹性抵触于接线器上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接线组中其接线器数量相同的通孔,其接线器藉由该通孔穿过,于通孔一边缘上折弯形成有一弹片,由该弹片弹性抵触于接线器上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壳体上具有六个插接头,该六个插接头分两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三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的三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
所述壳体上具有八个插接头,该八个插接头分两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横向相邻之三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四个插接头以及第一排插接头的最后一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
所述壳体上具有十个插接头,该十个插接头分两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横向相邻之四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五个插接头以及第一排插接头的最后一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壳体内相应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而分别组合成与主电缆相对应的两个接线组,只要将该两接线组分别与两主电缆电连接即可,而不再需要将主电缆进行细分出与各接线器对应的细电缆,从而省去了细分主电缆的工序,简化了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组装工序,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组装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其通过设置有相应数量通孔的导电板来将诸多接线器进行有效分组,组装时,先将各接线器套装于导电板的通孔中,进行分组后再插入壳体中,其组装更方便、快捷。而且,由于导电板与各接线器之间系通过弹片来获得弹性电连接,因而可获得更为稳定可靠的连接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内部结构组装正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第一接线组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第二接线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壳体10、第一接线组21、第二接线组22、第一电缆31和第二电缆32。
其中,该壳体10由主体101和上盖102扣合组配而成,该主体101上设置有八个插接头10a,该八个插接头10a分第一排插接头11和第二排插接头12两排并列排布,且每排由四个插接头10a组成。
该第一接线组21由三个接线器20a依次电连接组合而成,且每个接线器20a对应地嵌装于前述第一排插接头11内。三个接线器20a中右侧的接线器20a尾端设置有U形刺破槽23,该第一电缆31嵌装于该U形刺破槽23内,U形刺破槽23刺破第一电缆31表皮后与第一电缆31内的导线电性接触。
该第二接线组22由五个接线器20a依次电连接组合而成,且四个接线器20a对应地嵌装于前述第二排插接头12内,第五个接线器20a则嵌装于前述第一排插接头11空余的插接头10a内。五个接线器20a之左侧第二个接线器20a尾端设置有U形刺破槽23,该第二电缆32嵌装于该U形刺破槽23内,U形刺破槽23刺破第二电缆32表皮后与第二电缆32内的导线电性接触。
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接线组21中的各接线器20a之间系通过第一导电板41电连接,该第一导电板41上设置有三处通孔401,该通孔401与接线器20a的形状相同均为方形,且通孔401的尺寸要大于接线器20a,以便于接线器20a可藉由该通孔401穿过,于通孔401两相对边缘上各折弯形成有一弹片402,由该弹片402弹性抵触于接线器20a上形成电性连接。
前述第二接线组22中的各接线器20a之间系通过第二导电板42电连接,该第二导电板42上设置有五处通孔401,该通孔401与接线器20a的形状相同均为方形,且通孔401的尺寸要大于接线器20a,以便于其五个接线器20a可分别藉由该五个通孔401穿过,于通孔401两相对边缘上各折弯形成有一弹片402,由该弹片402弹性抵触于接线器20a上形成电性连接。
当然,前述实施例中接线器20a的数量不仅局限于八个,其还可依需要而设为六个或十个等。
当接线器20a为六个时,相应地,其壳体10上的插接头10a亦变为六个,其第一排插接头11和第二排插接头12则分别由三个插接头10a组成。第一排插接头11中横向相邻之三个插接头10a内的接线器20a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接线组21,第二排插接头12中横向相邻的三个插接头10a内的接线器20a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二接线组22。对应电连接第一接线组21中各接线器20a的第一导电板41上设置有三个通孔401,电连接第二接线组22中各接线器20a的第二导电板42上亦设置有三个通孔401。
当接线器20a为十个时,相应地,其壳体10上的插接头10a亦变为十个,其第一排插接头11和第二排插接头12则分别由五个插接头10a组成。其中第一排插接头11横向相邻之四个插接头10a内的接线器20a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接线组21,第二排插接头12中横向相邻之五个插接头10a以及第一排插接头11的最后一个插接10a内的接线器20a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二接线组22。对应电连接第一接线组21中各接线器20a的第一导电板41上设置有四个通孔401,电连接第二接线组22中各接线器20a的第二导电板42上亦设置有六个通孔401。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通过将壳体内相应的接线器20a依次电连接,而分别组合成与主电缆31、32相对应的两个接线组21、22,只要将该两接线组21、22分别与两主电缆31、32电连接即可,而不再需要将主电缆31、32进行细分出与各接线器20a对应的细电缆,从而省去了细分主电缆的工序,简化了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组装工序,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组装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其通过设置有相应数量之通孔401的导电板41、42来将诸多接线器20a进行有效分组,组装时,先将各接线器20a套装于导电板41、42的通孔401中,进行分组后再插入壳体10中,其组装更方便、快捷。而且,由于导电板41、42与各接线器20a之间系通过弹片402来获得弹性电连接,因而可获得更为稳定可靠的连接性能。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及多个导电板,所述壳体上还包括多并列排布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内嵌装有一接线器,所述接线器中,由部分相邻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一接线组,且第一接线组内其中一接线器的尾端与一电缆电连接;剩下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组成第二接线组,且第二接线组内其中一接线器的尾端与另一电缆电连接;第一接线组中的各接线器由第一导电板电连接,第二接线组中的各接线器由第二导电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器与电缆之间为刺破式连接,即于相应之接线器尾端上设置有U形刺破槽,该电缆嵌装于该U形刺破槽内,该U形刺破槽刺破电缆表皮后与电缆内的导线电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接线组中其接线器数量相同的通孔,其接线器藉由该通孔穿过,于通孔一边缘上折弯形成有一弹片,由该弹片弹性抵触于接线器上形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接线组中其接线器数量相同的通孔,其接线器藉由该通孔穿过,于通孔一边缘上折弯形成有一弹片,由该弹片弹性抵触于接线器上形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六个插接头,该六个插接头分两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三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的三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八个插接头,该八个插接头分两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横向相邻之三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四个插接头以及第一排插接头的最后一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十个插接头,该十个插接头分两排并列分布,其中第一排插接头横向相邻之四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第二排插接头中横向相邻之五个插接头以及第一排插接头的最后一个插接头内的接线器依次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78310U CN201689997U (zh) | 2010-03-23 | 2010-03-23 | 电源接口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78310U CN201689997U (zh) | 2010-03-23 | 2010-03-23 | 电源接口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89997U true CN201689997U (zh) | 2010-12-29 |
Family
ID=43378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3783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9997U (zh) | 2010-03-23 | 2010-03-23 | 电源接口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899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93176A1 (zh) * | 2021-03-17 | 2022-09-22 | 广东赛凌科技有限公司 | 分线器及取电装置 |
-
2010
- 2010-03-23 CN CN2010201378310U patent/CN20168999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93176A1 (zh) * | 2021-03-17 | 2022-09-22 | 广东赛凌科技有限公司 | 分线器及取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60860U (zh) | 一种旋转组合插座 | |
CN10537514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521679U (zh) | 一种扁平导线条形灯的连接器组件 | |
CN203850553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1689997U (zh) | 电源接口连接器 | |
CN207398425U (zh) | 一种新型的连接器 | |
CN206250432U (zh) | 一种USB Type C连接器的一体式端子结构 | |
CN201312043Y (zh) | 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 | |
CN205609794U (zh) | 电源连接器及其电源端子 | |
CN201270290Y (zh) | Pc电源输出端插接连接器 | |
CN204376028U (zh) | Idc连接器公头 | |
CN20614865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628592U (zh) | 一种通讯连接器的导电结构 | |
CN20622571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250762U (zh) | 连接器之端子结构 | |
CN203277738U (zh) | 一种usb插头连接器 | |
CN103199403B (zh) | 一种器具插座的排线连接方法及器具插座 | |
CN20230862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90554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5178125U (zh) | 提升制程效率的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149875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326204U (zh) | 条形连接器 | |
CN204794883U (zh) | 一种太阳能组件用接线盒 | |
CN204424525U (zh) | 一种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 | |
CN104851999B (zh) | 一种电池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