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3252U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63252U
CN201663252U CN2009202914045U CN200920291404U CN201663252U CN 201663252 U CN201663252 U CN 201663252U CN 2009202914045 U CN2009202914045 U CN 2009202914045U CN 200920291404 U CN200920291404 U CN 200920291404U CN 201663252 U CN201663252 U CN 201663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ow
springing
fixed part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914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周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914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63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63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632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其内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槽;至少一排端子,其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排端子槽,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该固定部与端子槽固定,该接脚部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当一电子元件插入时可与该接点连接并使该弹动部弹动;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端子在冲压制造非常节省材料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的端子在制造上是以金属片冲压,冲压完成的端子是依电连接器的端子间距而间隔排列连接于一料带上,如此整排的端子可一次组装在电连接器的塑胶座体上。 
上述整排连续排列端子在冲压制造上,两相邻端子的间隔区域则是金属片打掉材料而形成,故此部份则成废料,因此,若要节省端子冲压上的成本则需减少废料形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其端子冲压制造上,是采二排端子对撕冲压,达到省料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冲压制造上,是采二排端子对撕冲压,达到省料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其内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槽;至少一排端子,其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排端子槽,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该固定部与端子槽固定,该接脚部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当 一电子元件插入时可与该接点连接并使该弹动部弹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排端子构造,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端子,包括有: 
一料带;及 
多个端子,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 
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二排端子构造,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排端子,设有一料带及多个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的端子,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该每一端子设有一对撕冲切部位; 
一第二排端子,设有一料带及多个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的端子,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该每一端子设有一对撕冲切部位; 
该第一、二排端子是呈反向对接,该第一、二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 该第一排端子的各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于该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的间隔区域。 
借由以上构造,在端子冲压制造上,二排端子可对撕冲压,达到省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排端子展开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二排端子的延伸部的切断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排端子的其中一端子成反面反向接合于两端子之间的切断面接合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排端子的其中一端子成正面反向接合于两端子之间的切断面接合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端子展开平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端子展开平面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一排端子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反面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一排端子展开平面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端子展开平面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一排端子立体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反面立体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体立体分解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立体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的展开平面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二排端子立体分解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立体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二排端子立体分解图。 
图4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立体图。 
图4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4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塑胶座体的后视图。 
图4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47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4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49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5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八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 
料带10  端子20  弹动部21  延伸部22  固定部23  接脚部24  切痕25  延伸部第一段26  延伸部第二段27  固定部第一段28  固定部第二段29 
倒刺210  弹动部第一段211  弹动部第二段212  凹部213  接点215  连接凸部217  倒刺218  凹部219 
辅助力臂220  第一端221  第二端222  连接片225  间隙226 
塑胶座体30  端子槽31  连接槽32  开口33  导入斜面34  抵靠面35  卡槽36  后盖38  抵缘39凸部310  插孔312  金属外壳40  金属上盖45  顶面46  第一侧面47  第一侧面48 
塑胶内座50   凸缘51        放置区52    端子槽53 
第一壁54     第二壁55      锡球槽56    锡球57 
通道58       金属上盖60    顶面61      侧面62 
透空区63     凸片64        枢接部65 
公接头68     端子69 
摇杆70       第一杆71      第二杆72      凸杆73 
手把74       上模81        下模82        冲孔83    光滑面86  毛边87  金属外座90  底面91  侧面92 
透空区93     第一枢接部94  第二枢接部95。 
第一排端子1  第二排端子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施例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及二排端子2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呈纵长条形状,其设有二排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该两排端子槽31之间形成一纵长条形状的连接槽32,该端子槽31设有一开口33与该连接槽32相通,该连接槽32的开口朝上且上端设有导入斜面34,该端子槽31在开口33上端设有一抵靠面35且下段设有一卡槽36。 
该二排端子20设于该塑胶座体30的二排端子槽31,每一排端子20 是连接一料带10,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端子,该一排端子20组装于一排端子槽31后再将该料带10折断分离,该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一延伸部22、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弹动部21设有第一、二端,该延伸部22设有第一、二端,该固定部23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21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的第二端连该接延伸部22第一端,该延伸部22第二端连接该固定部23的第一端,该固定部23的第二端连接该接脚24及该料带10且该处设有易于折断的切痕25,该固定部23宽度较该延伸部22宽度为宽借以与端子槽31的卡槽36卡定,该固定部23由第一端至第二端设成不同宽度的固定部第一段28和固定部第二段29,固定部第二段宽度A较固定部第一段宽度B为宽且两者间设有宽度更为凸出的倒刺210;该延伸部22宽度较该弹动部21宽度为宽,该延伸部22为一弯折的弹臂且由第一端至第二端设成等长的延伸部第一段26及延伸部第二段27,延伸部第二段宽度C较延伸部第一段宽度D为宽,该延伸部第一段26设有一凸出的接点215,该接点215由开口33伸出至该连接槽32;该弹动部21尾端弹性抵靠该抵靠面35,该弹动部21由第一端至第二端设成不同宽度的弹动部第一段211和弹动部第二段212,弹动部第二段宽度E较弹动部第一段宽度F为宽且两者间设有宽度更小的凹部213,该接脚部24伸出该塑胶座体30下端。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每一排端子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本实施例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21、延伸部22及固定部23。 
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固定部23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且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延伸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23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该延伸部22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22间隔区域,亦即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22间隔区域等于该延伸部22的面积。 
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一段的间距X等于该固定部第二段宽度A,该 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二段的间距Y等于该固定部第一段宽度B,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第一段的间距Z等于该延伸部第二段宽度C,该延伸部第一段26的长度和该延伸部第二段27的长度相同,该弹动部第二段212的长度和固定部第一段28的长度相同,弹动部第一段宽度F+固定部第二段宽度A=延伸部第一段宽度D+延伸部第二段宽度C=弹动部第二段宽度E+固定部第一段宽度B;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固定部23的形状可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即该固定部第一段28无缝隙靠合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二段212,该固定部第二段29无缝隙靠合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一段211,该倒刺210可无缝隙接合该两相邻端子的凹部213,另外,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22间隔区域等于该延伸部22的面积。 
借由以上构造,端子在冲压制造上如图5所示,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由一片金属片完全对接排列冲压,即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固定部23恰可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弹动部21之间,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延伸部第二段27恰可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延伸部第一段26之间,如此一金属片先完全无缝隙对撕成二排端子,再拉开后弯折弹动部21、延伸部22及接脚部24。 
上述端子在制造上,二排端子对接冲压时除了相连的料带10外完全无废料形成,明显可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以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成二排相同端子时,由于模具的上模81的宽度s必然较下模82的冲孔83的宽度b为小,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端子的弹动部21与第二排端子2的端子的固定部23无缝对撕,故冲压后第一排端子1的端子的弹动部21的切断面的上段形成光滑面86而下段形成毛边87,然而第二排端子2的端子的固定部23的切断面则是下段形成光滑面86而上段形成毛边87,光滑面86的宽度b较毛边87的宽度s稍大,第二排端子2的端子的固定部23接合于第一排端子2的端子的弹动部21的间隔区域时,两者接合处的切断面相互为毛边87接合光滑面86,故可成密合连接。 
如此冲压后第一排端子1的端子的弹动部21上段宽度与第二排端子2的端子的固定部23下段宽度均为b,而第一排端子1的端子的弹动部21下段宽度与第二排端子2的端子的弹动部上段宽度均为s,当第一排端子1的 端子20成反面时固定部的切断面即与第二排端子2的端子20的固定部的切断面相同。 
请参阅图8,第一排端子1其中一端子成反面反向接合于两端子之间时其固定部23’的切断面与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的切断面是相互为毛边87接合光滑面86,故可成密合连接。 
请参阅图9,第一排端子1其中一端子成同面反向接合于两端子之间时其固定部的切断面与该两相邻端子20的弹动部的切断面是相互为光滑面86接合光滑面86,故无法密合连接。 
请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20的延伸部第一段26的板面刺破冲压出一凸出的接点215。 
请参阅图11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20的延伸部22只有一个延伸部宽度H,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的间距W等于该延伸部宽度H,该弹动部第二段212的长度和固定部第一段28的长度相同,弹动部第一段宽度F+固定部第二段宽度A=2倍延伸部宽度H=弹动部第二段宽度E+固定部第一段宽度B。 
本实施例端子在冲压制造上如图13所示,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由一片金属片完全对接排列冲压,即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固定部第二段29恰可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弹动部第一段211之间,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固定部第一段28恰可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弹动部第二段212之间,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延伸部22恰可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延伸部22之间,如此一金属片先完全无缝隙对撕成二排端子,再拉开后弯折弹动部21、延伸部22及接脚部24。 
请参阅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该端子20的固定部23皆等宽只有一个宽度,而该弹动部21亦等宽只有一个宽度,而该延伸部22宽度由上而下渐宽,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的间距P等于该固定部宽度Q,该端子20展开成平面时,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22间隔区域等于该延伸部22的面积;借由以上构造,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由一片金属片完全对接排列冲压。 
请参阅图15及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其是为一讯号线的 接头,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二排端子20、及一金属外壳4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设有二排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该两排端子槽31呈一上一下排列并相面对,两排端子槽31之间形成一连接槽32,该端子槽31呈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连接槽32相通,该连接槽32的前端为插入口且设有导入斜面34,该端子槽31后端设有一卡槽36且前端设有一抵靠面35。 
该二排端子20设于该塑胶座体30的二排端子槽31,该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一延伸部22、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构造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该延伸部22设有第一、二端,该延伸部22设有第一、二端,该固定部23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21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21的第二端连该接延伸部22第一端,该延伸部22第二端连接该固定部23的第一端,该固定部23的第二端连接该接脚24及该料带10且该处设有易于折断的切痕25,该固定部23宽度较该延伸部22宽度为宽借以与端子槽31的卡槽36卡定,该弹动部21弹性抵靠该塑胶座体的抵靠面35,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端子20是呈横向延伸,该延伸部22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呈同一宽度,该延伸部22横向延伸呈一弯折的弹臂且可上下弹动,其接近末端设有一凸出的接点215,该接点215伸出端子槽31至该连接槽32。 
该金属外壳40包覆于该塑胶座体30外。 
请参阅图17,是本实施例的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构造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同样是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固定部23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且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延伸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23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且该端子的延伸部22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22间隔区域。 
借由以上构造,端子在冲压制造上,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由一片金属片对接排列冲压,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延伸部22及固定部23分别无缝隙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延伸部22及弹动部21之间,如此该金属片先对切成第一、二排端子1、2,再拉开后弯折延伸部22。 
请参阅图18、图19及图20,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其是为一Express card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一排端子20、及一金属上盖45,其中: 
该塑胶座体30设有一排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及一连接槽32,该端子槽31呈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连接槽32相通,该端子槽31前端亦有抵靠面35且后端设有卡槽。 
该一排端子20设于该塑胶座体30的一排端子槽31,该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延伸部22、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端子20构造大致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延伸部22亦为上下弹动型态,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接脚部24是往下弯折后再形成一水平接脚。 
该金属上盖45盖合于该塑胶座体30上方,其设有一顶面46及相对的第一、二侧面47、48。 
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构造大致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同样是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固定部23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且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延伸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23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且该端子的延伸部22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22间隔区域;借此,达到端子在冲压制造上节省材料。 
请参阅图21、图22、图23及图24,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记忆卡模组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及二排端子2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呈纵长条形状,其设有二排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该两排端子槽31呈一间距并相面对且之间形成一纵长条形状的连接槽32,该端子槽31呈上下方向延伸且设有一开口33与该连接槽32相通,该连接槽32的开口朝上且上端设有导入斜面34,该端子槽31下段设有一卡槽36。 
该二排端子20设于该塑胶座体30的二排端子槽31,每一排端子20是连接一料带10,该一排端子20组装于一排端子槽31后再将该料带10折断分离,该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固定部23下端连接该料带10且该处设有易于折断的切痕25, 该固定部23的宽度较该弹动部21的宽度和接脚部24的宽度为宽,该固定部23设有宽度更为凸出的倒刺210借以与端子槽31的卡槽36卡定;该弹动部21为单一宽度,其设有第一、二端221、222,第二端222与固定部连接,第一端221为开放端,该弹动部21上下延伸呈一弯折的弹臂且可侧向弹动,其接近末端设有一凸出的接点215,该接点215由开口33伸出端子槽31至该连接槽32,该接脚部24伸出该塑胶座体30下端。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每一排端子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本实施例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21。 
该同一排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的间距A等于该弹动部21的宽度B,即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弹动部21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 
借由以上构造,端子在冲压制造上如图25所示,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由一片金属片对接排列冲压,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弹动部21无缝隙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弹动部21之间,如此该金属片先对切成第一、二排端子1、2,再拉开后弯折弹动部21及接脚部24。 
上述端子在制造上,二排端子对接冲压时由于二排端子的延伸部是为无缝接合,而该弹动部21的长度占整体端子很大比率,故在制造上明显可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二排端子的固定部23虽没有相互对接,由于固定部23宽度甚宽,所以打掉的废料亦很少了,如图2的斜线部份即为两相邻端子的固定部间隔所打掉的废料。 
请参阅图26,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七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弹动部21由第一端221至第二端222渐宽,该同一排两相邻端子20的弹动部21由第一端221至第二端222依序的间距C等于该弹动部21由第二端222至第一端221依序的宽度D,即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弹动部21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 
请参阅图27及图28,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其是为一讯号线的接头,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二排端子20、及一金属外壳4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设有二排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该两排端子槽31呈一上一下排列并相面对,两排端子槽31之间形成一连接槽32,该端子槽31呈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连接槽32相通,该连接槽32的前端为插入口且设有导入斜面34,该端子槽31后端设有一卡槽36。 
该二排端子20设于该塑胶座体30的二排端子槽31,该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固定部23的宽度较该弹动部21的宽度和接脚部24的宽度为宽借以与端子槽31的卡槽36卡定,该弹动部21横向延伸呈一弯折的弹臂且可上下弹动,其接近末端设有一凸出的接点215,该接点215伸出端子槽31至该连接槽32,该接脚部24伸出该塑胶座体30外。 
该金属外壳40包覆于该塑胶座体30外。 
请参阅图29,是本实施例的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构造大致与第七实施例相同,同样是同一排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的间距A等于该弹动部21的宽度B,即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弹动部21的形状可反向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借由以上构造,端子在冲压制造上,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由一片金属片对接排列冲压,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弹动部21无缝隙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弹动部21之间,如此该金属片先对切成第一、二排端子1、2,再拉开后弯折弹动部21。 
请参阅图30、图31及图3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其是为一Express card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一排端子20、及一金属上盖45,其中: 
该塑胶座体30设有一排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及一连接槽32,该端子槽31呈前后方向延伸且与该连接槽32相通。 
该一排端子20设于该塑胶座体30的一排端子槽31,该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固定部23的宽度较该弹动部21的宽度和接脚部24的宽度为宽借以与端子槽31的卡槽卡定,该弹动部21横向延伸呈一弯折的弹臂且可上下弹动,其接近末端设有一凸出的接点215,该接点215伸出端子槽31至该连接槽32,该接脚部 24伸出该塑胶座体30下端。 
该金属上盖45盖合于该塑胶座体30上方,其设有一顶面46及相对的第一、二侧面47、48。 
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构造大致与第九实施例相同,同样是同一排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的间距A等于该弹动部21的宽度B,即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弹动部21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借此,达到端子在冲压制造上节省材料。 
请参阅图33、图34、图35及图36,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其是为一晶片连接器,其包括有:一金属外座90、一塑胶内座50、一金属上盖60、一摇杆70、及多排端子20,其中: 
该金属外座90设有一底面91及向上的两侧面92,该底面91的中央形成一透空区93,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一枢接部94,而后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二枢接部95。 
该塑胶内座50设于该金属外座90上,其上周缘设有向上的凸缘51而围成一放置一晶片的放置区52,该放置区52间隔排列设有多排端子槽53,该多排端子槽53对应该透空区93,端子槽53设有与前、后排端子槽相隔的第一壁54及第二壁55,端子槽53下方对应设有一锡球槽56,该锡球槽56设有一锡球57,该端子槽53与锡球槽56设有通道58相通。 
该金属上盖60是设有一顶面61及向下的两侧面62,该顶面61中间设有一透空区63,其前端设有一凸片64,其后端两侧各设有一呈弯弧状的枢接部65。 
该摇杆70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71及第二杆72,该第二杆72枢接于金属外座90前端的第一枢接部94且中段弯曲形成一凸杆73,该第一杆71外端弯曲形成一手把74,当第一杆71往后摇动时,该凸杆73可压制该金属上盖60的凸片64而使该金属上盖60压住该晶片37。 
该多排端子20设于该塑胶座体50的多排端子槽53,每一排端子20是连接一料带10,该一排端子20组装于一排端子槽53后再将该料带10分离,该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固定部23较该弹动部21及接脚部24为宽借以定位于端子槽的第一壁54,该固定部23下端连接该接脚部24,固定部23上端中间连接该弹动部21且上端两侧各设有一连接凸部217与该料带10相连,该连接凸部217与该料带10相 连处设有切痕25,借以易于折断而使端子20与料带10分离,该弹动部21为一弯折的弹臂,该弹动部21先延伸至第二壁55再回转向固定部23延伸并逾过该第一壁54至前排的端子槽53上方,该弹动部21接近末端设有一接点28,该接点28为端子的最高点且凸出该端子槽53至该放置区52,当该接点28受力时弹动部21可上下弹动,该接脚部24是由该通道58伸至该锡球槽56,该接脚部24弯折挡扣该锡球57一侧。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每一排端子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本实施例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固定部23和接脚部24。 
该相邻端子20的接脚部间距X等于该固定部23宽度Y,该一端子的固定部23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24间隔区域且无缝隙靠合该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24。 
借由以上构造,由于相邻端子20的接脚部间距X等于该固定部23的宽度Y,请参阅图37及图38,在冲压制造上,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对接排列由同一金属片冲压,即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固定部23恰可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相邻端子20的接脚部24间,如此一金属片冲压出二排端子,除了相连的料带外完全无废料形成,明显可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39及图40,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与第十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在于本实施例端子20的弹动部21是连接于该固定部23上端一侧,该固定部23上端另一侧则设有一连接凸部217与该料带10相连。 
请参阅图41及图4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与第十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在于本实施例端子20的固定部23上端一侧设有一连接凸部217与该料带10相连,该弹动部21是连接于该连接凸部217一侧且转折与连接凸部217成90度夹角,另外,该端子20的固定部23设有宽度更为凸出的倒刺218,该接脚部23设有宽度更小的凹部219,该倒刺218可无缝隙接合该凹部219。 
请参阅图43及图44,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其是为一D-SUB 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二排端子20、及一金属外壳4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是为架高型式者,其内设有多个端子槽31及多个连接槽32,该多数的端子槽31及多个连接槽32由上而下呈二排,其前端设有一凸部310,该凸部310前端设有多个插孔312对应该多个连接槽32,及设有凹陷的卡槽36,另该每一端子槽31上端设有宽度较小的开口33与该连接槽32相通,使该开口的二侧形成抵缘39及设有凹陷的卡槽36,另外,设有一后盖38盖于该塑胶座体30后方。 
该二排端子20对应组装于该塑胶座体的二排端子槽31,该每一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依序设有一弹动部21、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弹动部21为单一力臂且板面呈水平并可弹动,该弹动部21接近末端的板面刺破冲压凸出一宽度较窄的接点215,该弹动部21末端反折设有一与该接点215反向凸出的辅助力臂220,该弹动部21弹性抵于该抵缘39,该接点215凸出至该连接槽32,该辅助力臂220抵于该端子槽31的一壁面,该固定部23设有第一、二端,第一端连接弹动部21,第二端连接接脚部24, 
该固定部23与该卡槽36卡定,该固定部23弯折成二垂直板面,纵向板面向下延伸并连接该接脚部24,该接脚部24的板面弯折使截面呈ㄇ形状并伸出该塑胶座体。 
该金属外壳40套合于塑胶座体30前端,其包覆该凸部310的周边而使凸部前面的插孔312露出。 
请参阅图45,借由以上构造,当公接头68插入时,公接头68的二排端子69插入该二排连接槽32,该端子69挤压该接点215,使该弹动部21向下弹动,同时该辅助力臂220亦被压缩,如此借由该弹动部21的弹性及辅助力臂220的弹性而能提供该公接头68的端子69与接点215良好的弹性接触。 
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每一排端子20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20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20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20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本实施例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固定部23,一排端子中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23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23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本实施例的固定部23由第一端至第二端 为同一宽度,该一排端子20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20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固定部23与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23无缝接合。 
本实施例的端子20在冲压制造上如图46所示,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是由一片金属片对接排列冲压而成,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固定部23无缝隙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固定部23之间,如此该金属片先对撕成第一、二排端子1、2,再拉开后弯折固定部23。 
请参阅图47,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十四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塑胶座体较第十四实施例为低,故固定部23及接脚部24均较短,本实施例的对撕冲切部位亦为固定部23,该固定部23为均一宽度,该一排端子20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20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固定部23与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23无缝接合。本实施例端子20在冲压制造上,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是由一片金属片对接排列冲压而成,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固定部23无缝隙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固定部23之间,如此该金属片先对撕成第一、二排端子1、2,再拉开后弯折固定部23。 
请参阅图48,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其大致与第十五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的一排端子20是连接一料带10,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端子,每一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21、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弹动部21的板面冲压凸出一接点215,该接脚部24的两侧各无缝接合一连接片225,该二连接片225是一端连接料带,另一端连接于固定部23一端,并设有折痕以方便折断。 
本实施例特点同样在于该每一排端子20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20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20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20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本实施例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21、固定部23和接脚部24两侧的连接片225,该一排端子20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20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弹动部21及固定部23和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24两侧的连接片225无缝接合。 
本实施例端子20在冲压制造上,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是由一片 金属片对接排列冲压而成,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弹动部21和固定部23无缝隙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接脚部24两侧的连接片225,如此该金属片先对撕成第一、二排端子1、2,再拉开后弯折固定部23。 
请参阅图49及图50,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其是为一直立式D-SUB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30、三排端子20、及一金属外壳40,其中: 
该塑胶座体30是直立式者,其内设有多个端子槽31及多个连接槽32,该多数的端子槽31及多个连接槽32呈三排,其上端设有一凸部310,该凸部310前端设有多个插孔312对应该多个连接槽32,该每一端子槽31如同第十四实施例设有宽度较小的开口33与该连接槽32相通,该开口的二侧形成抵缘39。 
该三排端子20对应组装于该塑胶座体的三排端子槽31,该每一端子20由一端至另一端依序设有一弹动部21、一延伸部22、一固定部23及一接脚部24,该弹动部21为单一力臂且板面呈纵向并可弹动,该弹动部21接近末端的板面刺破冲压凸出一宽度较窄的接点215,该弹动部21弹性抵于该抵缘39,该接点215凸出至该连接槽32,该固定部23及延伸部22与该端子槽31卡定,该接脚部24伸出该塑胶座体30。 
该金属外壳40套合于塑胶座体30前端,其包覆该凸部310的周边而使凸部上面的插孔312露出。 
请参阅图51,本实施例的一排端子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相同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端子,其包括有:一料带10及多个端子20,其中: 
该料带10,其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长形孔11。 
该多个端子20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10,该弹动部21设有第一、二端,该延伸部22设有第一、二端,该固定部23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21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21的第二端连该接延伸部22第一端,该延伸部22第二端连接该固定部23的第一端,该固定部23的第二端连接该接脚24及该料带10,该固定部23宽度较弹动部21宽度为宽,本实施例的端子的弹动部21及固定部23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呈同一宽度,而该延伸部22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则呈凸凹间隔形状。 
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构造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同样是该两相邻端 子的弹动部21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固定部23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且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延伸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固定部23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21间隔区域,该延伸部22的形状可反向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22间隔区域。 
借由以上构造,端子在冲压制造上,二排间隔排列相连接的端子可由一片金属片对接排列冲压,由于第一排端子1的各端子20的延伸部22及固定部23分别无缝隙对接于第二排端子2的两相邻端子20的延伸部22及弹动部21之间,如此该金属片先对撕成第一、二排端子1、2,再拉开后弯折冲压该弹动部21。 
请参阅图5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八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端子20的构造大致与第十七实施例相同,其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排端子1的端子20的延伸部22与第一排端子2的端子20的延伸部22对接时形成部份间隙226。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以下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Claims (44)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
一塑胶座体,其内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槽;
至少一排端子,其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排端子槽,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该固定部与端子槽固定,该接脚部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当一电子元件插入时能够与该接点连接并使该弹动部弹动;
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及固定部,该弹动部和固定部间设有一延伸部,该固定部宽度较该延伸部宽度和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延伸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固定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的第二端连该接延伸部第一端,该延伸部第二端连接该固定部的第一端,该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该接脚部;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亦为对撕冲切部位,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延伸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延伸部宽度较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延伸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间隔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设成相同长度的延伸部第一段和延伸部第二段,延伸部第二段宽度较延伸部第一段宽度为宽,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第一段的间距等于该延伸部第二段宽度,延伸部第一段宽度+延伸部第二段宽度=弹动部宽度+固定部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设成不同宽度的固定部第一段和固定部第二段,固定部第二段宽度较固定部第一段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成不同宽度的弹动部第一段和弹动部第二段,弹动部第二段宽度较弹动部第一段宽度为宽,该弹动部第二段长度和固定部第一段长度相同,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一段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第二段宽度,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二段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第一段宽度,弹动部第一段宽度+固定部第二段宽度=弹动部第二段宽度+固定部第一段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设有一连接槽,该端子槽在该连接槽的插入口设有一抵靠面,该端子的弹动部弹性抵靠于该抵靠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设有宽度更为凸出的倒刺,该弹动部设有宽度更小的凹部,该倒刺能够无缝隙接合该凹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时无缝隙靠合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端子的延伸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呈凸凹间隔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槽为二排呈一间距并相面对,该两排端子槽之间形成一连接槽,该塑胶座体呈纵长条形状,该连接槽亦呈纵长条形状,该两排端子槽呈上下方向延伸,该端子的弹动部可侧向弹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槽为二排呈一间距并相面对,该两排端子槽之间形成一连接槽,该两排端子槽呈前后方向延伸,该端子的弹动部可上下弹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金属外壳包覆该塑胶座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槽为一排,该端子槽呈前后方向延伸,且还设有一金属上盖盖合于该塑胶座体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该固定部宽度较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的第二端连该于固定部;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弹动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弹动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弹动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的切断面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的切断面无缝接合。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间隔排列设有多排端子槽,该端子槽设有与前、后排端子槽相隔的第一壁及第二壁;该至少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接脚部及固定部,该同一排相邻端子的接脚部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的宽度,且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间隔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的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间隔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弹动部接近末端设有该接点,该接点为端子的最高点,当该接点受力时弹动部能够上下弹动,该端子的弹动部延伸逾过该第一壁至前排的端子槽上方。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弹动部是连接于该固定部上端中间,该固定部上端的两侧各设有一连接凸部。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固定部上端一侧设有一连接凸部,该弹动部是连接于该连接凸部一侧且转折一夹角。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为相同构造。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固定部,该固定部设有第一、二端,第一端连接弹动部,第二端连接接脚部,一排端子中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固定部与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无缝接合。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座体还设有至少一排连接槽,每一端子槽与一连接槽相通,其一端设有一凸部,该凸部设有至少一排插孔对应该至少一排连接槽,另外还设有一金属套壳套合于塑胶座体一端,其包覆该凸部的周边且让凸部的插孔露出。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等宽,该固定部弯折成二垂直板面,纵向板面向下延伸并连接该接脚部。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的弹动部、固定部与接脚部皆呈纵向延伸,该塑胶座体的凸部朝上。
27.一排端子构造,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端子,包括有:
一料带;及
多个端子,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
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及固定部,该弹动部和固定部间设有一延伸部,该固定部宽度较该延伸部宽度和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延伸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固定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的第二端连该接延伸部第一端,该延伸部第二端连接该固定部的第一端,该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该接脚部;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亦为对撕冲切部位,该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延伸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延伸部宽度较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延伸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延伸部间隔区域。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设成不同宽度的固定部第一段和固定部第二段,固定部第二段宽度较固定部第一段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成不同宽度的弹动部第一段和弹动部第二段,弹动部第二段宽度较弹动部第一段宽度为宽,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一段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第二段宽度,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第二段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第一段宽度,弹动部第一段宽度+固定部第二段宽度=弹动部第二段宽度+固定部第一段宽度。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时无缝隙靠合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该固定部宽度较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的第二端连该于固定部;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弹动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弹动部的形状可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的弹动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的切断面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的切断面无缝接合。
35.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接脚部及固定部,相邻端子的接脚部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的宽度,且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间隔区域。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一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能够反向且反面无缝隙接合于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间隔区域。
3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是为相同构造。
3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固定部,该固定部设有第一、二端,第一端连接弹动部,第二端连接接脚部,该一排端子中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固定部与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无缝接合。
3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接脚部的两侧各无缝接合一连接片,该二连接片一端连接料带且另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一端,该一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为弹动部、固定部和接脚部两侧的连接片,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弹动部及固定部和二相邻端子的接脚部两侧的连接片无缝接合。
40.二排端子构造,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排端子,设有一料带及多个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的端子,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该每一端子设有一对撕冲切部位;
一第二排端子,设有一料带及多个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的端子,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该每一端子设有一对撕冲切部位;
该第一、二排端子是呈反向对接,该第一、二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第一排端子的各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于该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的间隔区域。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二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及固定部,该弹动部和固定部间设有一延伸部,该固定部宽度较该延伸部宽度和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延伸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固定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的第二端连该接延伸部第一端,该延伸部第二端连接该固定部的第一端,该固定部的第二端连接该接脚部;该第一排端子的固定部的形状接合于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间隔区域。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二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弹动部,该固定部宽度较该弹动部宽度为宽,该弹动部设有第一、二端,该弹动部的第一端为端子的尾端,该弹动部的第二端连该于固定部,该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该弹动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第一排端子的各端子的弹动部接合于该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弹动部的间隔区域。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二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固定部及接脚部,该两相邻端子的接脚部间距等于该固定部的宽度;该第一排端子的各端子的固定部接合于该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接脚部的间隔区域,该第一排端子的各端子的接脚部接合于该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固定部的间隔区域。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二排端子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排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为固定部,该固定部设有第一、二端,第一端连接弹动部,第二端连接接脚部,该第一、二排端子中二相邻端子的固定部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的间距等于其中一端子的固定部由第二端至第一端依序的宽度;该第一排端子的各端子的固定部接合于该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固定部的间隔区域。
CN2009202914045U 2009-01-12 2009-12-14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3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914045U CN201663252U (zh) 2009-01-12 2009-12-14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3111 2009-01-12
CN200920003111.2 2009-01-12
CN200920007459 2009-03-06
CN200920007459.9 2009-03-06
CN200920008311.7 2009-03-26
CN200920008311 2009-03-26
CN200920008967 2009-03-27
CN200920008968 2009-03-27
CN200920008968.3 2009-03-27
CN200920008967.9 2009-03-27
CN200920146790 2009-06-02
CN200920146791 2009-06-02
CN200920146790.9 2009-06-02
CN200920146791.3 2009-06-02
CN200920152427 2009-06-05
CN200920152427.8 2009-06-05
CN200920156921.1 2009-06-09
CN200920156921 2009-06-09
CN200920177768.0 2009-09-10
CN200920177768 2009-09-10
CN200920219524.4 2009-10-12
CN2009202914045U CN201663252U (zh) 2009-01-12 2009-12-14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63252U true CN201663252U (zh) 2010-12-01

Family

ID=4323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9140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3252U (zh) 2009-01-12 2009-12-14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CN2009102583441A Pending CN102025052A (zh) 2009-01-12 2009-12-14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83441A Pending CN102025052A (zh) 2009-01-12 2009-12-14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16632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8312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链式端子及具备链式端子中的端子的基板用连接器
USRE49287E1 (en) 2009-04-15 2022-11-08 Kiwi Connection, Llc Socket structure with duplex electrical connec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7521B (zh) * 2018-05-22 2024-07-02 深圳市深台帏翔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49287E1 (en) 2009-04-15 2022-11-08 Kiwi Connection, Llc Socket structure with duplex electrical connection
CN111628312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链式端子及具备链式端子中的端子的基板用连接器
CN111628312B (zh) * 2019-02-27 2022-05-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链式端子及具备链式端子中的端子的基板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052A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331A (zh) 连接器
CN201663252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CN104425919A (zh) 连接器
CN102742097A (zh) 用于制造具有压嵌接合部的端子的方法
CN201708327U (zh) 电连接器
CN201549671U (zh) D-sub电连接器
CN201369488Y (zh) 至少二排端子与料带构造
CN201515048U (zh) 可共用的电连接插座
CN201838763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CN101197473A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CN202067925U (zh) 智慧卡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CN201490374U (zh) 电连接插座结构
KR20110003909U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단자 구조
CN201498671U (zh) 电连接器
CN101826671B (zh) 连接器
CN201845915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CN201708341U (zh) 一种用于插座的插套及其插座
CN214589323U (zh) 一种双层结构的鱼眼端子及其组件
CN201365045Y (zh) 可共用的插座构造
CN201029137Y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CN202872030U (zh) 电连接器
CN201319420Y (zh) 电连接器
CN201256229Y (zh) 射频连接器
CN201054411Y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构造
CN20150393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