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39402U -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 Google Patents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39402U
CN201639402U CN2010201105099U CN201020110509U CN201639402U CN 201639402 U CN201639402 U CN 201639402U CN 2010201105099 U CN2010201105099 U CN 2010201105099U CN 201020110509 U CN201020110509 U CN 201020110509U CN 201639402 U CN201639402 U CN 201639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bearing
supporting plane
central shaft
axia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105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银树
尹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UA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A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A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A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105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39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39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394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包含一基座、一支撑件、一线圈组及一转子。该基座设有一轴管及一轴承,该轴管及该轴承分别具有相对的一支撑平面及一抵靠端面;该支撑件设于该支撑平面及该抵靠端面之间,使该支撑平面与该抵靠端面之间形成一间隙;该线圈组设置于该基座;该转子具有结合该轴承的一中心轴,该中心轴与该轴承相互结合的部位为一枢接部,该中心轴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为一抵接部,该抵接部与该枢接部相互接邻的部位为一交接边,该交接边位于该间隙。借此,以防止中心轴在旋转过程中损害该轴承。

Description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马达,尤其是一种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为美国公告第6024496号《具有含油轴承及供油装置的转轴结合构造(SHAFT COUPL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OIL SLEEVE BEARING AND OIL SUPPLY)》专利案。该现有马达8包含一基座81及一转子82;该基座81设有一轴管811,该轴管811内设有一含油轴承812;该转子82具有一轮毂821,该轮毂821内侧设有一轴座822,该轴座822可供结合一转轴823,该转轴823可旋转地结合该含油轴承812,且该转轴823结合一扣持件824;另外,该轴管811的外周面可供结合一线圈组(未绘示),该轮毂821内侧可供设置与该线圈组在径向上相对的一永久磁铁(未绘示),该线圈组与该永久磁铁之间具有一径向气隙,借此,当该线圈组通电后可产生磁场,该磁场通过该径向气隙与该永久磁铁产生作用,以驱动该转子82旋转工作。
然而,上述具有径向气隙的现有马达8仍具有构件繁多、体积过大及轴向高度不易降低等问题。在现今电子产品普遍朝向微型化趋势等方向研发设计的前提条件下,该具有径向气隙的现有马达8不易应用于各式微型化电子产品,例如:手机、个人数码助理(PDA)等。
为提供更适用于微型化趋势的马达结构,目前微型马达领域,大致上以具有轴向气隙的马达结构为主。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揭示另一种应用于微型风扇并具有轴向气隙的现有马达9,该现有马达9包含一基座91、一线圈组92、一转子93及一永久磁铁94。该基座91设有一轴管911,该轴管911内设有一轴承95,该轴承95设有一枢接孔951;该线圈组92设置于该基座91上;该转子93设有一中心轴931,该中心轴931可旋转地结合于该轴承95的枢接孔951;该永久磁铁94结合该转子93并与该线圈组92之间具有一轴向气隙;借此,当该线圈组92通电后可产生磁场,该磁场通过该轴向气隙与该永久磁铁94产生作用,以驱动该转子93旋转工作。
相较于具有径向气隙的现有马达8,上述具有轴向气隙的现有马达9的特点在于:构件相对精简,并可利用该永久磁铁94与该线圈组92之间的轴向气隙设计,以有效缩减该现有马达9的整体体积;再者,该轴承95与该轴管911内部的底面之间并未设置任何构件,也即该轴承95可直接抵接于该轴管911内部的底面位置,以便进一步缩减该马达9的轴向高度;借此,该具有轴向气隙的现有马达9可更广泛应用于各式微型化电子产品。
请参照图3所示,一般而言,该中心轴931朝向该轴管911底面的一端,通常会另加工出具有圆弧面的一抵接部931a,以利于该中心轴931旋转工作;然而,在加工形成该抵接部931a后,该中心轴931位于该抵接部931a的周边部位也容易形成毛边931b,由于该现有马达9省略如上述现有马达8的扣持件824等构件,使该轴承95可直接抵接于该轴管911内部的底面位置,以达到缩减该马达9轴向高度的目的,但却也因此造成该中心轴931的抵接部931a会位于该轴承95的枢接孔951内,导致该毛边931b容易接触该枢接孔951的内侧孔壁,使该中心轴931于旋转过程中容易损害该轴承95或产生噪音,甚至造成该轴承95损坏等情形,进而降低该马达9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具有轴向气隙的现有微型马达的缺点进行改良,用以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中心轴在旋转过程中损害轴承的微型马达。
为达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包含:一基座,具有一轴管,该轴管一端形成一开口,另一端形成一支撑平面,该轴管内设有一轴承,该轴承设有一枢接孔,且该轴承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设有一抵靠端面;一支撑件,设于该轴管的支撑平面及该轴承的抵靠端面之间,使该支撑平面与该抵靠端面之间形成一间隙;一线圈组,设置于该基座;及一转子,具有一轮毂,该轮毂结合一中心轴及一永久磁铁,该中心轴结合该轴承的枢接孔,该永久磁铁与该线圈组之间具有一轴向气隙;其中该中心轴与该轴承相互结合的部位为一枢接部,该中心轴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为一抵接部,该抵接部接触该支撑平面,且该抵接部与该枢接部相互接邻的部位为一交接边,该交接边位于该间隙。
一种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包含:一基座,具有一轴管,该轴管一端形成一开口,另一端形成一支撑平面,该轴管内设有一轴承,该轴承设有一枢接孔,且该轴承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设有一抵靠端面;一支撑件,设于该轴管的支撑平面及该轴承的抵靠端面之间;一线圈组,设置于该基座;及一转子,具有一轮毂,该轮毂结合一中心轴及一永久磁铁,该中心轴结合该轴承的枢接孔,该永久磁铁与该线圈组之间具有一轴向气隙;其中该支撑件为形成于该轴承的抵靠端面的一凸缘,该凸缘与该枢接孔相互接邻的部位形成一缺口,该缺口与该支撑平面之间形成一间隙,该中心轴与该轴承相互结合的部位为一枢接部,该中心轴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为一抵接部,该抵接部接触该支撑平面,且该抵接部与该枢接部相互接邻的部位为一交接边,该交接边位于该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主要改良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以便利用该支撑件形成上述的间隙结构设计,并确保该交接边可位于该间隙内,以有效防止该中心轴的交接边周边部位所形成的毛边接触该轴承的枢接孔的内侧孔壁,使得该中心轴在旋转过程中较不易损害该轴承,进而可提升使用寿命,并方便应用于各式微型化电子产品。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具有径向气隙的马达的组合剖视图。
图2:现有具有轴向气隙的马达的组合剖视图。
图3:现有具有轴向气隙的马达的局部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凸块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凸块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凸块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环凸肋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8: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环凸肋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凸缘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凸缘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支撑件为凸缘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作为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基座        11 轴管          111开口       112支撑平面
12 轴承        121枢接孔        122抵靠端面   123缺口
124交邻面      2  支撑件        2a 凸块       2b 环凸肋
2c 凸缘        21 间隙          3  线圈组     31 线圈
32 基板        4  转子          41 轮毂       42 中心轴
421枢接部      422抵接部        423交接边     424毛边
43 永久磁铁    44 叶片          5  框体       51 连接件
52 入风口      53 出风口        8  马达       81 基座
811轴管        812含油轴承      82 转子       821轮毂
822轴座     823 转轴       824扣持件     9  马达
91 基座     911 轴管       92 线圈组     93 转子
931中心轴   931a抵接部     931b毛边      94 永久磁铁
95 轴承     951 枢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4及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包含一基座1、一支撑件2、一线圈组3及一转子4。该支撑件2与该线圈组3设置于该基座1;该转子4可旋转地结合该基座1。
该基座1具有一轴管11,该轴管11一端形成一开口111,另一端形成一支撑平面112;另外,该轴管11内设有一轴承12,该轴承12设有一枢接孔121,且该轴承12朝向该支撑平面112的一端设有一抵靠端面122;
该支撑件2设于该轴管11的支撑平面112及该轴承12的抵靠端面122之间,使该支撑平面112与该抵靠端面122之间形成一间隙21。
该线圈组3设置于该基座1,举例而言,该线圈组3可直接结合于该基座1的表面,或者,也可实质上不与该基座1的表面接触(未绘示)。另外,如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线圈组3包含数个线圈31及一基板32,各该线圈31可以布线方式设于该基板32的表面,该基板32结合于该基座1的表面,以便进一步缩减该线圈组3的轴向高度。
该转子4具有一轮毂41,该轮毂41结合一中心轴42及一永久磁铁43,该中心轴42可旋转地结合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该永久磁铁43与该线圈组3之间具有一轴向气隙G。
更详言之,该转子4的中心轴42与该轴承12相互结合的部位为一枢接部421,而该中心轴42朝向该支撑平面112的一端设有相对于该枢接部421呈径缩状的一抵接部422,该抵接部422接触该支撑平面112,且呈径缩状的该抵接部422较佳具有可与该支撑平面112接触的一圆弧面(未标示),以利于该中心轴42的旋转工作;另外,该抵接部422与该枢接部421相互接邻的部位为一交接边423,该交接边423位于该支撑平面112与该抵靠端面122之间所形成的该间隙21。
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在实际使用时,该线圈组3可通电后产生磁场,该磁场通过该轴向气隙G与该转子4的永久磁铁43产生作用,以便驱动该转子4旋转工作。
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主要特点在于:该轴承12的抵靠端面122与该轴管11的支撑平面112之间仅借助该支撑件2形成微小的间隙21,也即该轴管11内部的构件相当精简且不占体积,并可使该轴承12的抵靠端面122贴近于该支撑平面112,且该中心轴42的抵接部422可直接接触该支撑平面112,以便进一步缩减本实用新型微型马达的轴向高度;更重要的是,如图6所示,倘若该中心轴42在加工出具有圆弧面的该抵接部422后,由于该抵接部422自该交接边423开始而逐渐呈径缩状,故加工的过程中,该抵接部422靠近该交接边423的部位将容易形成毛边424,此时,借助本实用新型微型马达利用该支撑件2形成上述的间隙21设计,且令该交接边423位于该间隙21内;因此,可有效防止该毛边424直接接触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的内侧孔壁,确保该中心轴42于旋转过程中,该毛边424不会损害该轴承12或与该轴承12磨擦而产生不当噪音,以避免该轴承12产生损坏等情形。再者,当该轴承12为含油轴承时,在将该转子4的中心轴42组装于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的过程中,该间隙21也可作为一逃气空间,以防止该含油轴承内部的润滑油逸出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进而可提高该轴承12的使用寿命。
借助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的结构设计概念,本实用新型也可进一步包含如下所述的至少一附属结构特征或其组合,使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更趋近于完善,其中:
请参照图4、5及6所示,该支撑件2为形成于该支撑平面112的数个凸块2a,各该凸块2a朝向该开口111的方向延伸,以便略为凸出于该支撑平面112,且各该凸块2a较佳以环状排列方式形成于该轴管11内;借此,该间隙21形成于各该凸块2a所共同围绕出的空间,且各该凸块2a彼此之间也具有该间隙21,以便在不增加本实用新型微型马达的轴向高度的条件下,使该间隙21可径向延伸出较大的空间范围,进而在将该转子4的中心轴42组装于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的过程中,令该间隙21可充分发挥逃气空间的功能,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该轴承12内部的润滑油逸出。
请参照图7及8所示,该支撑件2为形成于该支撑平面112的一环凸肋2b,该环凸肋2b朝向该开口111的方向延伸,以便略为凸出于该支撑平面112;借此,当该轴承12的抵靠端面122抵接于该环凸肋2b时,可有效增加该抵靠端面122与该支撑件2彼此之间的结合面积,使该轴承12可更为稳固地安装于该轴管11内,以提升组装便利性外,并兼可有效防止该转子4旋转过程中产生噪音。
请参照图5、6及8所示,该中心轴42的抵接部422具有接触该支撑平面112的一接触点a,在该中心轴42的轴向上,该接触点a至该交接边423具有一第一轴向距离D1;又该轴承12的抵靠端面122至该支撑平面112则具有一第二轴向距离D2,该第一轴向距离D1较佳小于或等于该第二轴向距离D2。借此,配合上述该间隙21的结构设计,可确保该毛边424更不易接触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的内侧孔壁。
请参照图9、10及11所示,该支撑件2为形成于该轴承12的抵靠端面122的一凸缘2c,该凸缘2c与该枢接孔121相互接邻的部位形成一缺口123,其中位于该抵靠端面122的缺口123与该支撑平面112之间形成该间隙21;借此,同样可利用该间隙21的结构设计,使该交接边423实质上不与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的内侧孔壁接触,以有效避免该毛边424损害该轴承12;再者,由于该支撑件2为形成于该轴承12的抵靠端面122的凸缘2c,也即该轴承12可直接贴接于该支撑平面112,因此,相较于上述图4至8所揭示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图9、10及11所揭示的微型马达的轴向高度可进一步降低,并相对可精简结构复杂度。
请再参照图9、10及11所示,该中心轴42的抵接部422具有接触该支撑平面112的一接触点a,在该中心轴42的轴向上,该接触点a至该交接边423具有一第一轴向距离D1;又该轴承12的缺口123与该枢接孔121之间具有一交邻面124,该交邻面124至该支撑平面112则具有一第二轴向距离D2,或者,该第二轴向距离D2较佳为该交邻面124接邻该枢接孔121的一内侧周缘b至该支撑平面112的距离,该第一轴向距离D1小于或等于该第二轴向距离D2。借此,配合上述该缺口123所形成的该间隙21的结构设计,同样可达到防止该毛边424接触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另可应用于散热风扇结构,如鼓风式散热风扇或轴流式散热风扇。请参照图12所示,揭示本发明应用于轴流式散热风扇;其中该基座1可直接以数个连接件51(如肋条或静叶)外接一框体5,以形成具有一入风口52及一出风口53的扇框结构;另外,该转子4的轮毂41可径向延伸出数个叶片44。借此,该散热风扇可装设于各式电子装置或电子仪器,当该转子4旋转工作时,该叶片44可自该入风口52引入外界的气流,并将该气流自该出风口53导出至一热源位置,以达到预定的散热作用。
由上得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良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以便利用该支撑件2形成上述的间隙21结构设计,并确保该交接边423可位于该间隙21内,以有效防止该中心轴42的交接边423周边部位所形成的毛边424接触该轴承12的枢接孔121的内侧孔壁,使得该中心轴42在旋转过程中较不易损害该轴承12,进而可提升使用寿命,并方便应用于各式微型化电子产品。

Claims (13)

1.一种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基座,具有一个轴管,该轴管一端形成一个开口,另一端形成一个支撑平面,该轴管内设有一个轴承,该轴承设有一个枢接孔,且该轴承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设有一个抵靠端面;
一个支撑件,设于该轴管的支撑平面及该轴承的抵靠端面之间,该支撑平面与该抵靠端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一个线圈组,设置于该基座;及
一个转子,具有一个轮毂,该轮毂结合一个中心轴及一个永久磁铁,该中心轴结合该轴承的枢接孔,该永久磁铁与该线圈组之间具有一个轴向气隙;
其中该中心轴与该轴承相互结合的部位为一个枢接部,该中心轴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为一个抵接部,该抵接部接触该支撑平面,且该抵接部与该枢接部相互接邻的部位为一个交接边,该交接边位于该间隙内。
2.依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为形成于该支撑平面的数个凸块,各该凸块朝向该开口的方向延伸且凸出于该支撑平面。
3.依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各该凸块以环状排列方式形成于该轴管内。
4.依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为形成于该支撑平面的一个环凸肋,该环凸肋朝向该开口的方向延伸且凸出于该支撑平面。
5.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中心轴的抵接部具有接触该支撑平面的一个接触点,在该中心轴的轴向上,该接触点至该交接边具有一个第一轴向距离,该轴承的抵靠端面至该支撑平面具有一个第二轴向距离,该第一轴向距离小于或等于该第二轴向距离。
6.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中心轴的抵接部相对于该枢接部呈径缩状。
7.依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中心轴的抵接部相对于该枢接部呈径缩状。
8.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组包含数个线圈及一个基板,各该线圈以布线方式设于该基板的表面,该基板结合于该基座的表面。
9.一种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基座,具有一个轴管,该轴管一端形成一个开口,另一端形成一个支撑平面,该轴管内设有一个轴承,该轴承设有一个枢接孔,且该轴承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设有一个抵靠端面;
一个支撑件,设于该轴管的支撑平面及该轴承的抵靠端面之间;
一个线圈组,设置于该基座;及
一个转子,具有一个轮毂,该轮毂结合一个中心轴及一个永久磁铁,该中心轴结合该轴承的枢接孔,该永久磁铁与该线圈组之间具有一个轴向气隙;
其中该支撑件为形成于该轴承的抵靠端面的一个凸缘,该凸缘与该枢接孔相互接邻的部位形成一个缺口,该缺口与该支撑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该中心轴与该轴承相互结合的部位为一个枢接部,该中心轴朝向该支撑平面的一端为一个抵接部,该抵接部接触该支撑平面,且该抵接部与该枢接部相互接邻的部位为一个交接边,该交接边位于该间隙内。
10.依权利要求9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中心轴的抵接部具有接触该支撑平面的一个接触点,在该中心轴的轴向上,该接触点至该交接边具有一个第一轴向距离,该轴承的缺口与该枢接孔之间具有一个交邻面,该交邻面至该支撑平面具有一个第二轴向距离,该第一轴向距离小于或等于该第二轴向距离。
11.依权利要求10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向距离为该交邻面接邻该枢接孔的一个内侧周缘至该支撑平面的距离。
12.依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中心轴的抵接部相对于该枢接部呈径缩状。
13.依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组包含数个线圈及一个基板,各该线圈以布线方式设于该基板的表面,该基板结合于该基座的表面。
CN2010201105099U 2010-02-09 2010-02-09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9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05099U CN201639402U (zh) 2010-02-09 2010-02-09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05099U CN201639402U (zh) 2010-02-09 2010-02-09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39402U true CN201639402U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83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1050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9402U (zh) 2010-02-09 2010-02-09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394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2852A (zh) * 2011-11-03 2012-03-28 贾新涛 一种轴向磁轴承
CN110022026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马达及其风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2852A (zh) * 2011-11-03 2012-03-28 贾新涛 一种轴向磁轴承
CN102392852B (zh) * 2011-11-03 2014-05-14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轴向磁轴承
CN110022026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马达及其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9773B2 (en) Ceiling fan motor
CN102788031B (zh) 水平对流扇
US20070189892A1 (en) Axial flow fan and housing for the same
US9768651B2 (en) Motor with thrust bearing
US20120269617A1 (en) Cooling Fan
US20140134020A1 (en) Electric blower
US20140125166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5827046B (zh) 马达及具有马达的散热风扇
CN201639402U (zh)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KR101103363B1 (ko)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터
CN201528245U (zh) 马达及具有该马达的散热风扇
CN201639401U (zh) 具有轴向气隙的微型马达
CN204497884U (zh) 吊扇马达
CN201601554U (zh) 马达
CN102025216B (zh) 马达及具有该马达的散热风扇
CN202221952U (zh) 具有轴向气隙的马达
TWI697625B (zh) 防按壓風扇結構
CN203537083U (zh) 马达和包括该马达的送风风扇
CN104348290A (zh) 马达
CN210265187U (zh) 磁悬浮散热风扇
CN201563018U (zh) 马达
CN202260936U (zh) 具有轴向气隙的马达
CN201541161U (zh) 马达
CN102064625B (zh) 马达
WO2016026364A1 (zh) 由电机驱动的转动部件、电机及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