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27868U -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27868U
CN201627868U CN 200920299264 CN200920299264U CN201627868U CN 201627868 U CN201627868 U CN 201627868U CN 200920299264 CN200920299264 CN 200920299264 CN 200920299264 U CN200920299264 U CN 200920299264U CN 201627868 U CN201627868 U CN 201627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ylinder
gear
piece
damp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202992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intech (Suzhou) Vehicl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INTECH VEHICLE SYSTEM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INTECH VEHICLE SYSTEM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INTECH VEHICLE SYSTEM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202992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27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27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278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包括液压缸和储油缸,液压缸包括缸套、活塞和活塞杆,活塞可滑动设置在缸套中,液压缸的缸套两端用第一和第二阀块密封,活塞杆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穿出第二阀块,缸套由活塞分为第一和第二缸区,第一和第二缸区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阀块,第一缸区通过第一阀块连通储油缸,储油缸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电磁阀连通第二阀块,第二阀块连通第二缸区。本实用新型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设计巧妙、结构简洁紧凑、加工制造难度低、生产成本降低、维护方便,性能可靠、正常使用可以做到免维护,并实现阻尼多档调节,减震效果好、运行稳定,不易出现抱死现象,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阻尼减震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辆用阻尼减震液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车辆制造业也在突飞猛进,但是很多系统的关键技术仍然被国外技术垄断,目前国内车辆上使用的阻尼减震系统普遍采用的是机械控制系统,这种机械控制减震系统一般是由执行元件(如油压缸)、液压控制装置(如油箱、油管和油路控制元件)、电路信号采集传输装置和系统的整合装置共同组成的。
其缺点是:1、由于执行元件和液压控制装置分离,它们之间必然用高、低压油管连通,在车辆运动过程中高、低压油管会产生相对运动和摩擦,造成液压油跑、冒、渗、漏严重;2、储油箱外设,由于挥发、渗漏原因需要经常补油;3、系统集成性差,价格较高,维护频繁且困难;4、系统结构复杂,设计安装空间利用率低;5、受阻尼调节范围局限,车辆运行高速或重载时减震器容易出现抱死等现象,而且不容易恢复、复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结构简洁紧凑,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故障率低,正常使用可以实现免维护,同时使用维护方便,不易出现抱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该系统设计巧妙、结构简洁紧凑、加工制造难度低、生产成本降低、维护方便,性能可靠、正常使用可以做到免维护,并实现阻尼多档调节,减震效果好、运行稳定,不易出现抱死现象,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包括液压缸和储油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套、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缸套中,所述活塞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塞,其主要特点是,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液压缸还包括第一阀块和第二阀块,所述第一阀块和所述第二阀块安设在所述缸套的两端密封所述缸套,所述活塞杆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阀块,所述缸套沿长度方向由所述活塞分为第一缸区和第二缸区,所述第一阀块连接所述第一缸区,所述第二阀块连接所述第二缸区,所述第一缸区通过所述第一阀块连通所述储油缸,所述储油缸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二阀块,所述第二阀块连通所述第二缸区。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缸区通过所述第一阀块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连通所述储油缸。
更佳地,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一节流阀均安设在所述第一阀块内。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所述储油缸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节流阀和所述第四节流阀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并接后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连通所述第二阀块。
更佳地,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节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和所述第三节流阀均安设在所述第二阀块内。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装在所述缸套外部,所述储油缸安设在所述缸套和所述外壳之间。
更佳地,所述第一阀块和所述第二阀块还封住所述外壳两端。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阀块关节轴承、第一轴承安装座、第二关节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阀块具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阀块关节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中并穿设所述第一轴承孔,所述的活塞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中并穿设所述第二轴承孔。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档控制液压系统的阻尼进行减震调节,实现阻尼多档调节,通过多档调节方式控制阻尼,可以使阻尼调整变化合理顺畅、均衡稳定,运行稳定性好;
2.本实用新型如将液压系统的储油缸和液压缸的外壳集成为一体,结构简单紧凑,不仅省去了储油箱和油缸之间的管路制造成本和安装连接费用,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为系统的设计安装节省了宝贵的空间;特别是由于储油部分实现密闭,没有了挥发和外泄,不需要补油,能够实现免维护;
3.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箱由于位于外壳和缸套之间,不仅有储油的功能,还有承受压力的功能,进而使普通减震器的两腔改为三腔,实现了三腔多控阻尼;同时也省去了两腔减震器的前后连通管;
4.本实用新型由于外形结构紧凑、安装空间灵活,可以适用各种中、大型车辆,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设计需求进行调整,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和适应性强;
5.本实用新型将不仅满足我国国内车辆市场的需求,也使得我国在大型车辆制造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填补了国产大型车辆在多段控制阻尼减震系统的空白,强有力的扭转了由国外技术垄断的市场格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液压油路原理系统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第一阀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第二阀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阀块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包括液压缸1和储油缸4,所述液压缸1包括缸套11、活塞15和活塞杆16,所述活塞15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缸套11中,所述活塞杆16一端连接所述活塞15,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所述液压缸1还包括第一阀块2和第二阀块3,所述第一阀块2和所述第二阀块3安设在所述缸套11的两端密封所述缸套11,所述活塞杆16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阀块3,所述缸套11沿长度方向由所述活塞15分为第一缸区17和第二缸区18,所述第一阀块2连接所述第一缸区17,所述第二阀块3连接所述第二缸区18,所述第一缸区17通过所述第一阀块2连通所述储油缸4,所述储油缸4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连通所述第二阀块3,所述第二阀块3连通所述第二缸区18。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和第一节流阀12,所述第一缸区17通过所述第一阀块2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5和所述第二单向阀6,所述第一单向阀5和所述第二单向阀6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12连通所述储油缸4。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5、所述第二单向阀6和所述第一节流阀12均安设在所述第一阀块2内。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三单向阀7、第四单向阀8、第二节流阀13和第三节流阀14,所述储油缸4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节流阀13和所述第四节流阀14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并接后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单向阀7和所述第四单向阀8连通所述第二阀块3。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单向阀7、所述第四单向阀8、所述第一节电磁阀9、所述第二电磁阀10、所述第二节流阀13和所述第三节流阀14均安设在所述第二阀块3内。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外壳19,所述外壳19套装在所述缸套11外部,所述储油缸4安设在所述缸套11和所述外壳19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块2和所述第二阀块3还封住所述外壳19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阀块关节轴承、第一轴承安装座、第二关节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阀块2具有第一轴承孔20,所述第一阀块关节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中并穿设所述第一轴承孔20,所述的活塞杆16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轴承孔21,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中并穿设所述第二轴承孔21。
较佳地,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的活塞15沿所述缸套11长度方向,将所述缸套11间隔设置成变动的两腔(即第一缸区17和第二缸区18)。加之所述储油缸4,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三腔功能。本实用新型将各部件合理集成,节省了油管等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活塞杆16的另一端受到从第二阀块3向第一阀块2的推力作用时,将推动活塞15从所述第二阀块3向所述第一阀块2移动,此时所述第二单向阀6关闭,所述第一单向阀5打开,液压油从液压缸1的所述第一缸区17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5经过所述第一节流阀12将液压油排入所述储油缸4,同时所述第三单向阀7关闭,所述第四单向阀8打开,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二节流阀13和第三节流阀14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并且合流后再通过所述第四单向阀8进入液压缸1的靠近所述第二阀块3的所述第二缸区18中。
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同时打开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一档阻尼;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10打开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二档阻尼;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10关闭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三档阻尼;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同时关闭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四档阻尼,此时阻尼可以视为无限大。
第一档阻尼、第二档阻尼、第三档阻尼的大小取决于所述第一节流阀12、第二节流阀13、第三节流阀14口径选择的大小。
反之,当活塞杆16的另一端受到从第一阀块2向第二阀块3的拉力作用时,将拉动活塞15从所述第一阀块2向所述第二阀块3移动,此时所述第四单向阀8关闭,所述第三单向阀7打开,液压油从液压缸1的所述第二缸区18通过所述第三单向阀7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再分别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阀13和第三节流阀14将液压油排入所述储油缸4,同时所述第一单向阀5关闭,所述第二单向阀6打开,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12进入液压缸1的靠近所述第一阀块2的所述第二缸区17中。
同样,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同时打开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一档阻尼;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10打开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二档阻尼;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10关闭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三档阻尼;当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0同时关闭时,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提供第四档阻尼,此时阻尼可以视为无限大。
同样的,第一档阻尼、第二档阻尼、第三档阻尼的大小也取决于所述第一节流阀12、第二节流阀13、第三节流阀14口径选择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各类大型车辆上广泛应用,现以发动机后置式大型铰接客车为实例阐述安装方式,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此类客车的底盘铰接系统上,左、右各安装一本实用新型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所述第一阀块2和所述活塞杆16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座和第二轴承安装座安装在后车支架和前车支架上。在底盘铰接系统中有电控装置与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相连,在车辆转弯行驶的时候会根据角度传感器传递的角度信号,来决定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的开与关;在车辆直线行驶的时候也会根据行驶速度来决定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的开与关;在车辆倒车的时候也会根据角度传感器传递的角度信号来决定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的开与关,由于所述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的开与关的不同组合产生的不同档阻尼,进而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设计巧妙、结构简洁紧凑、加工制造难度低、生产成本降低、维护方便,性能可靠、正常使用可以做到免维护,并实现阻尼多档调节,减震效果好、运行稳定,不易出现抱死现象,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包括液压缸和储油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套、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缸套中,所述活塞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液压缸还包括第一阀块和第二阀块,所述第一阀块和所述第二阀块安设在所述缸套的两端密封所述缸套,所述活塞杆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阀块,所述缸套沿长度方向由所述活塞分为第一缸区和第二缸区,所述第一阀块连接所述第一缸区,所述第二阀块连接所述第二缸区,所述第一缸区通过所述第一阀块连通所述储油缸,所述储油缸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二阀块,所述第二阀块连通所述第二缸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缸区通过所述第一阀块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阀连通所述储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一节流阀均安设在所述第一阀块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所述储油缸分别通过所述第三节流阀和所述第四节流阀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并接后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连通所述第二阀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节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和所述第三节流阀均安设在所述第二阀块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装在所述缸套外部,所述储油缸安设在所述缸套和所述外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块和所述第二阀块还封住所述外壳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第一阀块关节轴承、第一轴承安装座、第二关节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一阀块具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阀块关节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座中并穿设所述第一轴承孔,所述的活塞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座中并穿设所述第二轴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
CN 200920299264 2009-12-18 2009-12-18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27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299264 CN201627868U (zh) 2009-12-18 2009-12-18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299264 CN201627868U (zh) 2009-12-18 2009-12-18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27868U true CN201627868U (zh) 2010-11-10

Family

ID=4305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2029926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27868U (zh) 2009-12-18 2009-12-18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278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8780B (zh) * 2009-12-18 2013-05-29 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8780B (zh) * 2009-12-18 2013-05-29 伊卡路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780B (zh)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CN101818779B (zh) 可锁止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CN201502655U (zh) 可控阻尼减震液压控制系统
EP2619025B1 (en) Driv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3236775B (zh) 一种永磁滑差传动机构
CN109027221B (zh) 一种小型车用双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
CN102518788A (zh) 电控液动机械式自动换挡系统
CN106564362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04055A (zh) 具有移位泵的能够驱动耦合的促动器
CN201627868U (zh) 多档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CN102032307B (zh) 可控阻尼减震液压控制系统
CN102102727B (zh) 无极控制阻尼减震系统
CN203962983U (zh) 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执行机构
CN103879285A (zh) 三轮摩托车的双输出变速器
CN207349420U (zh) 一种新型横置两挡纯电动湿式离合器自动变速箱
CN201627866U (zh) 无极控制阻尼减震系统
CN201627867U (zh) 可锁止阻尼控制减震系统
CN103557253A (zh) 双涡轮变矩器行星式变速箱用二轴摩擦片式制动离合器
CN214473803U (zh) 一种用于电驱动总成的测试装置
CN209432420U (zh) 汽车变速器油泵泵油模拟装置及模拟系统
CN103615421A (zh) 一种大通径平衡阀
CN203780321U (zh) 三轮摩托车的双输出变速装置
CN207049262U (zh) 一种横置两挡纯电动湿式离合器自动变速箱
CN202628281U (zh) 油门液压控制系统
CN112413193A (zh) 一种基于商用车amt变速器总成用电磁阀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211 Wu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FENH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he community Fen Road No. 666

Patentee after: Jointech (Suzhou) Vehicle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212 Jiangsu province Wujiang FENH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li town Xinyang Road No. 1966

Patentee before: Jointech Vehicle System (Suzhou)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