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16518U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16518U
CN201616518U CN2009201549650U CN200920154965U CN201616518U CN 201616518 U CN201616518 U CN 201616518U CN 2009201549650 U CN2009201549650 U CN 2009201549650U CN 200920154965 U CN200920154965 U CN 200920154965U CN 201616518 U CN201616518 U CN 201616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ad
insulating body
cable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49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杰利·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151,30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534141B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16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165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对接部的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非弹性第一端子和若干弹性第二端子、位于绝缘本体后的基板及线缆,所述第一端子的对接部和第二端子的对接部分别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主体部分别安装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表面的前部,所述线缆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焊接到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一个的后端的芯线,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焊接到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的后端的芯线。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能够兼容USB2.0标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USB可以用来连接外围设备:如鼠标、键盘、电子记事本、游戏手柄、控制杆、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内存等等。对于许多诸如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装置来说,USB已经成为了标准的连接方式。
从2006年起使用的USB2.0版本是在2000年4月发表并在2001年末被USB协会所采用的。在此之前,常用的是USB0.9、USB1.0、USB1.1版本,某些按其它的标准来设计的元件同样也符合上面所提到的标准,(即习知的:兼容性)。
USB支持3种数据传输速率:(1)主要用在人机接口装置(如:键盘、鼠标及控制杆)中的低达1.5兆比特每秒的低速模式传输速率(2)高达12兆比特每秒的全速模式传输速率,在USB2.0标准之前,该速率为最快的传输速率,并且许多装置的传输速率都低于该传输速率,全速模式传输速率将USB带宽以先到先传的原则区分开,几个等时装置占用完带宽的情况也很常见,所有的USB转发器都支持全速模式传输速率。(3)高达480兆比特每秒(60兆字节每秒)的高速模式传输速率,虽然高速装置一般都指的为USB2.0,并且公告速度可以高达480兆比特每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USB2.0装置都是高速的。高速USB装置的传输速率通常只有理论值(60兆字节每秒)的一半,其中大多数的高速USB装置的在更低的传输速率(通常为3兆字节每秒,有时也可达到10-20兆字节每秒)下工作。对一些装置来说20兆字节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是足够的,但并不适合所有的装置。然而,在音频或视频信号的传输中,传输速度往往高达几百兆字节,甚至是1GB or 2GB(1G=1000兆比特),所以上述所提到传输速率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需要提出更快的连续带宽界面以达到上述要求。例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以明显超过USB2.0接口。
从电子学角度来看,上述非USB连接器的高速传输速率需要被应用于更广泛的环境下。然而,这些非USB连接器标准却没有USB连接器标准那样应用广泛,许多便携式装置上都安装了USB连接器而不是非USB连接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非USB连接器比现有的USB连接器包含有更多的信号针脚并且体积较大。例如当PCI-E接口被用于提供如此高的传输速率的话,26个针脚和更宽的卡式结构就限制了快存卡的使用。而SATA接口则需使用两个连接器:一个用于信号传输的7针脚连接器和另外一个用于电源传输的15针脚连接器。由于这些缺点,SATA接口更多的使用于内部存储而不是外部设备上。
现有的USB连接器尺寸小但传输速率低,而其他的非USB连接器(例如:PCI-E接口和SATA接口)传输速率高但尺寸较大。上述两种连接器都不能满足现代高速、小型电气装置和外围设备的要求。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尺寸小、传输速率高的电连接器。于2006年4月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公告第7021971号揭示了一种符合这样要求的电连接器。下面是对该连接器的详细描述。
从971专利的说明书及其图4A-6H中,我们可以发现971专利延长了现行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长度并延长了现行USB连接器的收容腔的厚度以用来容纳增加的端子;或者为了在插头连接器的舌板反面和插座连接器的相应部位增加端子,在最高的插座舌板下增加一个低位的舌板,因此四个USB端子可以被置于高的舌板上而增加的端子可以容置于插座连接器的低位舌板上。和标准的A型USB插座连接器相比,该插座连接器拥有高低两个舌板所以比A型USB的厚度要厚。
如971专利中图4C、4D、5C、5D、6C和6D所示,增加了8个端子。这8个附加的端子和4个USB端子全部或部分的应用于PCI-E、SATA、IEEE1394界面。能够使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传输PCI-E、SATA、IEEE1394的信号是971专利所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少要增加8个端子。在现行的USB连接器上增加8个端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971专利中的实施例是增加这么多端子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正如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插座连接器拥有两个舌板或者插头和插座连接器都增加长度的方法对于便携性和小尺寸的观点来说是不完美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低构形、成本较低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对接部的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非弹性第一端子和若干弹性第二端子、位于绝缘本体后的基板及线缆,所述第一端子的对接部和第二端子的对接部分别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主体部分别安装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表面的前部,所述线缆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焊接到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一个的后端的芯线,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焊接到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的后端的芯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取如下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对接面的舌部的绝缘本体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且与所述对接面相配合形成对接部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且延伸超出所述对接面之上的弹性第一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中且沿着与第一端子相对的方向延伸的非弹性第二端子、组装到绝缘本体舌部的后端且设有若干连接片的基板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后端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焊接到所述基板的连接片上,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焊接到所述基板上以达到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基板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端子和线缆相互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绝缘本体和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不同方向的放大视图。
图6-9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沿不同视角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10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11-12是图10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提及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是指于2002年12月公布的最终方案2.0版中描述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请一并参考。USB支持主机同时和接近主机的各式各样的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USB支持外围设备在主机和其它外围设备运转时连接、安装、应用和拔除,这个我们称之为热插拔。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是一个USB插头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2、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2中的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包围于绝缘本体2和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外的金属壳体7,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绝缘基部21及自绝缘基部21向前延伸的绝缘舌部22(即对接部22)。另外,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具有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的线缆5及前端与端子3、4电性连接且后端与导线51、52电性连接的基板8。
为了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强度,在绝缘本体2的后部、金属壳体7、基板8及线缆5外包覆成型了一包覆体6,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握住包覆体6,进而该线缆连接器组件100插入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内。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绝缘本体2的基部21及舌部22是一体成型的,基部21包括用来与金属壳体7连接的前端连接部211及将端子3、4及导线51、52约束的挡止部212。连接部211的上表面且靠近前端面的位置设有若干与金属壳体7相配合的凹陷部2110,用来收容第一端子3的4个第一通道和用来收容第二端子4的5个第二通道间隔的设置在基部21上,且第一通道2111比第二通道2112更宽。其中挡止部212为U形且包括一对沿着连接部211相对的两侧向后延伸形成侧壁2121,挡止块212形成一用来暴露端子3、4尾部并收容基板8的挡止空间2122。每一个侧壁2121上设有一沿着其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的用来导引基板8安装到挡止空间2122中的导引槽2123。
舌部22上设有一低于基部21上表面的第一支持面221和一与基部21下表面的共面的第二支持面222。所述第一支持面221和第二支持面222同时界定为对接面。所述第一支持面221凹设有四个第一收容槽223和五个第二收容槽224,这四个第一收容槽223和五个第二收容槽224分别排成一排,与第一收容槽223位于前排且与第一通道2111垂直相通,第二收容槽224位与后排且与第二通道2112沿前后方向对齐。朝向第二支持面222向下凹陷形成与第一收容槽223相通的四个更深的前端凹槽225,自舌部22的前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了与前端凹槽225相通的且比凹槽225更宽的四个狭槽2250。
请参照图1至图3并结合图4至图6所示,第一端子3具有四根且分别标号为31、32、33、34,四个第一端子3沿前后方向嵌入到绝缘本体2中。
每个第一端子3包括收容在第一通道2111中的主体部35、暴露于挡止空间2122中的向后弯曲的尾部350、插入第一通道223中且与第一支持面221共面的对接部36、连接主体部35和对接部36且收容在第一通道2111和第一收容槽223中的L形的连接部37、嵌入到凹槽225中的前端L形的自由端38、与狭槽2250干涉配合以防止对接部36向上发生形变的末梢部380。四个第一端子3并行排列,且其对接部36没有弹性。连接部37包括与基部211的第一通道2111的内表面相邻的倾斜部370,平板部371与对接部36相连且一起安装在第一收容槽223的后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子3的对接部36与舌部22的对接面共面。
附加的第二端子4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1及一根接地端子42。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1中,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输出高速信号而另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接受高速信号。所述接地端子42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1之间,用以降低差分信号端子41在传输信号时产生串扰。每个第二端子4包括一中部呈L形的固持部44、一沿着固持部44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对接部43及一沿着固持部44的后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主体部45,其中弹性对接部43向上弯曲形成弹性对接端430,主体部45向下弯曲形成连接末端450。
第二端子4沿前后方向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2中,此时,固持部44通过固持片440与第二通道2112的内壁干涉对接,对接部43收容在第二通道224中,其中对接端430暴露于舌部22的第一支持面221之外,所述第二端子4的弹性对接部43位于对接面的下方。尾部45暴露在挡止空间2122中。因此,差分信号端子41和接地端子42沿着前后方向并列排列。
与附加第二端子4的对接部43相比,四个第一端子31、32、33及34的对接部36在前后方向上占据了绝缘舌部22的大部分长度。同时,第二端子4的尾部45在垂直方向上偏离第一端子31、32、33及34的尾部350。尾部45位于第一端子31、32、33及34的尾部350的下方以防止电路短路。除此之外,每个对接部43呈悬臂状地收容在第二通道224中,并且向上突出于支持面221中,这样使得对接部43具有弹性,并且当与相应的USB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端子对接的时候可变形。第二端子4的对接部43和第一端子3的对接部36在前后方向上是间隔排列的。
该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兼容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座电连接器,舌部22的尺寸与标准USB插头连接器的舌部尺寸大体相同,但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舌部22的长度、宽度及高度均与标准USB插头连接器尺寸大致相同,所述四个第一端子31,32,33,34的排布也与标准USB插头电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相同,以便能传输USB信号。
具体地讲,即四个第一端子31,32,33,34分别为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D-)、正信号端子(D+)及接地端子(GND)。所以现在从每个第一端子分配的角度来说,这四个端子分别称作为电源端子31、负信号端子32、正信号端子33及接地端子34。
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10至12所示,金属壳体7包括第一壳体71及与第一壳体71组装以形成整个金属壳体7的第二壳体72。第一壳体71包括一位于前端且呈管状的对接框710和位于后部且呈U形的固持部712,所述固持部712具有相对设置的侧壁7120,其中侧壁7120上分别设有一对自侧壁7120向外弯曲形成的用来与第二壳体72上的固定孔7220相配合的凸块7121,这样即可将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2固定在一起。对接框710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对矩形通孔7101,并且在上表面靠近固持部712的地方设有锁扣孔7102。第二壳体72安装到第一壳体71的固持部722上形成了一N形的前端固持部722和一用来包裹电缆5以实现应力释放的裹线部721。在固持部722的两个侧面各自形成了一对固定孔7220,且自固持部722上表面的前端弯曲形成了用来与第一壳体71上的锁扣孔7102相锁扣的弯曲的凸出部7221。在金属壳体7安装到绝缘本体2、端子3,4及基板8上之后,金属壳体7的对接框710与舌部22上除了第一支持面221外的其它三个面相接触。因此,通过对接框710和第一支持面221共同形成收容腔101。第一端子3的对接部36和第二端子4的对接部43都暴露在收容腔101中,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端子相对接。金属壳体7和舌部22的排列方式也能够兼容现有的USB插座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都由金属片冲压而成且互相间隔。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1、32、33及34可以是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导电片,此时该电路板设置在舌部22的第一支持面221上。在现有技术中,这两种端子的制程方式都是可行的。
基板8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在基板8的上表面80的前后端分别设有用来与第一端子3相焊接的4个第一端子连接片81及5个第一导线连接片84,在基板8的下表面86的前后端分别形成用来与第二端子4相焊接的5个第二端子连接片82及4个第二导线连接片83。
线缆5包括四个第一导线51和一对第二导线52,所述第一导线51设置于底排且焊接到基板8的4个第二导线连接片83上以达到线缆5与第一端子3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52设置在上排且焊接到5个第一导线连接片84上以达到线缆5与第二端子4之间的电性连接。请参照图6至图7所示,每个第一导线51包括一焊接到第二导线连接片83上的芯线510和一包覆芯线510的绝缘外被512。
请参照图8至图9所示,第二导线52包括两个导线组520,每一导线组520包括与第一导线51结构相同的信号线521、位于信号线521附近的接地导体522、包覆信号线521和接地导体522的绝缘层523。信号线521形成一对差分信号以降低信号之间的串音,信号线521焊接到四个第一导线连接片上84上,同时一对接地导体522焊接到中间更宽的第一导线连接片84上。金属壳体7同时装配到绝缘本体2、端子3,4、基板8及线缆5上,接着包覆体6在金属壳体7和线缆5外包覆成型。
在非USB连接器标准中,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1传输不同的单向信号,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输出高速信号而另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用于接受高速信号。
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共包含有五个附加第二端子4,其中这五个附加第二端子共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1和设置在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1中间的接地端子42。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附加第二端子4可以仅包括一对用来输入/输出高速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那么接地端子就配置在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侧面。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对接部的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非弹性第一端子和若干弹性第二端子、位于绝缘本体后的基板及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对接部和第二端子的对接部分别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上,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主体部分别安装到绝缘本体的两个相对表面的前部,所述线缆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焊接到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一个的后端的芯线,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焊接到所述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的后端的芯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前端形成有若干用来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子连接片和第二端子连接片,所述基板的后端形成有若干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线连接片和第一导线连接片,所述第二导线与第一导线连接片相焊接以达到与第一端子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连接片相焊接以达到与第二端子的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片和第一导线连接片安装在基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端子连接片和第二导线连接片安装在基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各自排成一排,所述第二导线位于上排,所述第一导线位于下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有对接面的绝缘舌部及位于舌部后部的基部,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沿前后方向安装在舌部的对接面上,所述基板安装到基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形成有挡止空间及位于挡止空间附近的一对导引槽,所述基板通过导引槽的导引作用收容在挡止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且与舌部的对接面共同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对接部收容于收容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设有非弹性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设有非弹性对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非弹性对接部与舌部的对接面共面,所述第二端子的弹性对接部位于对接面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舌部的几何形状与标准USB 2.0A型插座电连接器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非弹性对接部位于绝缘本体上且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
10.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对接面的舌部的绝缘本体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且与所述对接面相配合形成对接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且延伸超出所述对接面之上的弹性第一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中且沿着与第一端子相对的方向延伸的非弹性第二端子、组装到绝缘本体舌部的后端且设有若干连接片的基板及设置在所述基板后端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焊接到所述基板的连接片上,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焊接到所述基板上以达到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电性连接。
CN2009201549650U 2008-05-06 2009-05-06 线缆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165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51,308 US7534141B1 (en) 2007-11-02 2008-05-06 Extension to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ble termination
US12/151308 2008-05-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16518U true CN201616518U (zh) 2010-10-27

Family

ID=43002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496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16518U (zh) 2008-05-06 2009-05-06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165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9466A (zh) * 2014-08-07 2016-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7482338A (zh) * 2011-04-01 2017-12-15 蔡周贤 正反双面电连接构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338A (zh) * 2011-04-01 2017-12-15 蔡周贤 正反双面电连接构造
CN111682340A (zh) * 2011-04-01 2020-09-18 捷利知产股份有限公司 具卡定构造之正反双面电连接之电子装置及其组合
CN105449466A (zh) * 2014-08-07 2016-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5449466B (zh) * 2014-08-07 2019-01-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565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43674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0377438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677168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US7534141B1 (en) Extension to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ble termination
US765487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mating port
US8152569B2 (en) Extension to version 2.0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contacts
CN20166743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577392B (zh) 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1840034A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10511127B2 (en) High-speed electronic connector
US2010003547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storage device
US1013519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rosstalk compensation insert
CN101640325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377037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48146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1577379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61651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029147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5428857B (zh) 一种usb数据线插装焊接工艺
CN205212124U (zh) 集合式usb数据线
CN203491441U (zh) 小型pci-e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电路板
CN201336415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593634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