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14462U -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14462U
CN201614462U CN2009202979567U CN200920297956U CN201614462U CN 201614462 U CN201614462 U CN 201614462U CN 2009202979567 U CN2009202979567 U CN 2009202979567U CN 200920297956 U CN200920297956 U CN 200920297956U CN 201614462 U CN201614462 U CN 201614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guide arm
improved
feed carrie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979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仁惠
陈佩莹
陈伯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979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14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14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144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该双臂导纱装置包括一具中空容室的本体、一设置在中空容室内的连动机构、一勾合于连动机构的弹簧以及一与连动机构驱动连接的导纱臂机构,其中连动机构包括一第一传动轮及一第二传动轮,该第一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结合孔、该第二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凸出的结合柱,该结合柱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结合孔,并通过结合孔、结合柱设置时的分布角度及数量来使第一、第二传动轮之间的连动摆转角度被限定在一特定范围内,使第一及第二导纱臂呈现特定的摆幅角度。

Description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运用于圆针织机的导纱装置,尤指可使两导纱臂在同一时间点同步作动达到相辅相成的稳定送纱功能。
背景技术
圆针织机的主要运作方式,是通过一导纱装置将纱线导入送纱装置后,再进行后续的定量或变量送纱操作。而现有导纱装置呈一长形盒体,并螺固定位于一入纱板,该导纱装置具有单一导纱臂以供纱线的穿设,藉该单一导纱臂在进行变量供纱时得以具有瞬间纱线张力变化的缓冲调节送纱。
由于圆针织机织造纱线的种类变化日新月异,且其入纱数目不断增加,该导纱装置也随着增加装设数目,惟圆针织机上可装设导纱装置的空间位置受限,无法任意增设,对于不同使用状况有时又需将该导纱臂的入纱先后位置互换,但现有导纱装置并无此调节互换功能,需备有两种不同方位导纱臂设置的导纱装置才能达成,实不符制造经济效益。
再者由于该导纱装置呈旋臂梁状态的简易螺固于该入纱板上,纱线在快速供纱运作中该导纱臂会产生瞬间极度摆动,使得该导纱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产生松脱或晃动的不稳定现象,故需对数量庞大的导纱装置进行定期的维修作业,是属相当繁琐不便,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缘此,发明人于日前对现有针织机导纱装置其使用操作上的缺陷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问题点进行改进,而提供一种双臂同步运作的导纱装置,其包括一具中空容室的本体、一设置在中空容室内的连动机构以及一由连动机构驱动的导纱臂机构;其中,该连动机构包括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该导纱臂机构包括呈曲杆状的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该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纱眼,而该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的另端则分别连动于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藉此,可使两导纱臂达到相辅相成的稳定送纱功能。
在发明人设计出上述双臂同步运作的导纱装置后,仍进一步对如何能提高导纱装置的运作质量进行研究,发明人于实际实施时发现,双臂同步运作的导纱装置于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进行传动运作时,必须设置相关的摆转角度限制机构,才能使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的传动摆角获得限制,以使第一导纱臂、第二导纱臂能呈现最佳的摆动幅度,而摆转角度限制机构的设置,不但使得整体机构复杂,也会增加导纱装置的产制成本。
有鉴于此,发明人针对双臂同步运作的导纱装置进行改良,以在不需设置复杂的摆转角度限制机构为前提下,使导纱装置能呈现出最佳的摆动幅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改进先前技术所述导纱装置于运作时所面临噪音问题,并提高其耐用度以维持送纱质量的均一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双臂导纱装置至少包括一本体,具有一中空容室;一连动机构,包括枢设于该中空容室内且呈相邻设置的一第一传动轮及一第二传动轮,该第一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结合孔、该第二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凸出的结合柱,该结合柱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结合孔;一弹簧,设于该中空容室内且一端相对固定于该本体上、另一端勾合于该第一传动轮;以及一导纱臂机构,包括呈曲杆状的一第一导纱臂及一第二导纱臂,该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纱眼,该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的另一端分别连结于该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上而为该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所同步传动。
所述的结合孔凹陷的轮廓是对应该结合柱凸出的轮廓。
所述的第一传动轮设有至少一供弹簧端部勾合的勾合部。
所述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是由硬质塑料及金属材料其中的一种所构成。
所述的第一传动轮上设有一弧形长孔供一设置在本体上的螺杆穿越,以使第一传动轮及其连动的第二传动轮的最大摆动角度被弧形长孔限制,并通过该结合孔、该结合柱设置时的分布角度及数量以使该第一传动轮、该第二传动轮之间的连动摆转角度被限定在一特定范围内,使第一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臂呈现特定的摆幅角度。
所述的第一导纱臂摆幅的角度为36度~46度之间,且第二导纱臂摆幅的角度为95度~105度之间。其中第一导纱臂41较好的摆幅为41度,第二导纱臂42较好的摆幅为100度。
所述的连动机构更包括有一第一连结件及一第二连结件,该第一连结件连结该第一传动轮与该第一导纱臂,该第二连结件连结该第二传动轮与该第二导纱臂。
所述的本体上崁设有一可滑动调整位置的调解件,该调解件向内延伸有一用以勾结该弹簧的勾杆,使弹簧间接勾合定位于本体上。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双臂导纱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可使两导纱臂在同一时间点同步作动,而达到相辅相成的稳定送纱功效,不须设置复杂的摆转角度限制机构,就能使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的传动摆角获得限制,并让第一导纱臂、第二导纱臂呈现最佳的摆动幅度,以使整体机构更为单纯。
以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列举适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A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动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连动机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连动机构示意图(二);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连动机构示意图(三);
图4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连动机构示意图(四);
图4E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连动机构示意图(五);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态样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态样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此实施例揭示双臂导纱装置包括一本体10、一连动机构20、一弹簧30以及一导纱臂机构40。
本体10包括有一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该第一壳体11略呈一具中空容室111的盒体,且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末端设有一固接座13,以夹设一略呈L形的金属接板14而供本体10架设于入纱板50上。
中空容室111内设有一凹面110,该凹面110处设有一贯通该第一壳体11的水平外表面11A的第一轴孔112、第二轴孔113,该第一壳体11于该中空容室111内适当位置设有多个螺孔柱114,凹面110后侧设有一弹簧凹槽115。
该固接座13设有内部两侧成对的抵肋116,该二成对抵肋116间的约中央部位设有一定位柱117及螺孔118,在较佳实施例中,该螺孔118形成于一多角帽柱119内。
金属接板14的水平部位设有一定位孔141及多角孔142,而其垂直部设有二螺孔143,该金属接板14嵌设于该固接座13的二成对抵肋116间,并使该定位孔141及多角孔142分别套接定位于该定位柱117及多角帽柱119。
于本体10的一侧的适当位置上,崁设有一可滑动调整位置的调解件15,该调解件15向内延伸有一用以勾结该弹簧30的勾杆16,使弹簧30一端间接勾合定位于本体10上,以通过对调解件15的位移控制来控制弹簧30的预载拉力。
该第二壳体12略呈一板体,其设有一凹面123,该凹面123处对应第一壳体11的第一轴孔112、第二轴孔113设有一第一轴孔121、第二轴孔122,该第二壳体12于适当位置设有多个螺孔124及一固定孔126,并藉螺杆125螺锁于该螺孔124、螺孔柱114及藉螺杆127螺锁于该固定孔126、多角孔142、螺孔118、螺帽128,用以固结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并将该金属接板14固定于该固接座13处。
该连动机构20包括枢设于该中空容室111内且相接抵的第一传动轮21及第二传动轮22,该第一传动轮21及第二传动轮22可由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所构成。
第一传动轮21设有位于两端的第一上轴杆211、第一下轴杆212,以分别枢设于该第一轴孔121、112而定位;其中该第一上轴杆211并凸伸出该第一轴孔121,且该第一上轴杆211设有一切部213及一贯穿的第一嵌槽214,第一传动轮21于侧沿表面处设有若干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结合孔215;其次,第一传动轮21具有二只于两端成对设置的勾合部216,可依送纱方向的需求而对弹簧30端部的勾合位置进行调整,以供弹簧择一勾合用;再者,第一传动轮21上设有一弧形长孔217供螺杆125穿越。
第二传动轮22设有位于两端的第二上轴杆221、第二下轴杆222,以分别枢设于该第二轴孔122、113而定位,其中该第二上轴杆221并凸伸出该第二轴孔122,且该第二上轴杆221设有一切部223及一贯穿的第二嵌槽224,且该第二传动轮22于侧沿表面处设有若干凸出的结合柱225,结合柱225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结合孔215,且结合孔215凹陷的轮廓是对应结合柱225凸出的轮廓。通过结合孔215及结合柱225设置时对应的分布角度及数量,使第一传动轮21及第二传动轮22之间的连动摆转角度被限定在一特定范围内,使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呈现特定的摆幅角度。
于本实施例中,结合孔215与结合柱225对应结合轮廓可如图4A、图4B、图4C、图4D及图4E中所示,且第一传动轮21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轮22的直径,使连动机构20能产生良好的传动效果。第一上轴杆211、第二上轴杆221外部分别套设有一第一连结件24与第二连结件25,该第一连结件24与第二连结件25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嵌结槽241、第二嵌结槽251。
该导纱臂机构40包括呈曲杆状的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该第一导纱臂41设有自由端的导纱眼411及连结端的一扁状插杆412,该插杆412可插结于该第一上轴杆211的第一嵌槽214及第一连结件24的第一嵌结槽241,用以作为连动传结;该第二导纱臂42设有自由端的导纱眼421及连结端的一扁状插杆422,该插杆422可插结于该第二上轴杆221的第二嵌槽224及第二连结件25的第二嵌结槽251,用以作为连动传结。第一导纱臂41上沿着插杆412插结方向的区段为第一轴向部410;第二导纱臂42上沿着插杆422插结方向的区段为第二轴向部420。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受到第一传动轮21及第二传动轮22传动连结的同时并同步进行摆动,且第一传动轮21通过套设于螺杆125的弧形长孔217使第一传动轮21及其连动的第二传动轮22的最大摆动角度被弧形长孔217限制,而使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呈现特定的摆幅角度。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各以第一轴向部410及第二轴向部420为摆动幅度的基准,且于受到结合孔215与结合柱225之间及弧形长孔217与螺杆125之间对应设置的关系,第一轴向部410摆动的角度θ1的范围在36至46度;第二轴向部420摆动的角度θ2的范围在95至105度,其中第一轴向部410及第二轴向部420摆幅以角度θ1为41度及角度θ2为100度具有较好的送纱效率。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纱线60从一导纱板70的导纱孔71经该入纱板50的导纱孔52进入,继穿设该第二导纱臂42的导纱眼421而绕设一送纱轮组80后,再穿设该第一导纱臂41的导纱眼411而从该入纱板50的另一导纱孔51穿出,如此,该导纱臂机构40受纱线60的穿设连动时,将通过相互同步连动的手段,配合独特的摆幅控制来大幅提高送纱量而达到纱线张力快速调节的稳定送纱功能。

Claims (10)

1.一种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本体(10),具有一中空容室(111);
一连动机构(20),包括枢设于该中空容室(111)内且呈相邻设置的一第一传动轮(21)及一第二传动轮(22),该第一传动轮(21)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结合孔(215)、该第二传动轮(22)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多个凸出的结合柱(225),该结合柱(225)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结合孔(215);
一弹簧(30),设于该中空容室(111)内且一端相对固定于该本体(10)上、另一端勾合于该第一传动轮(21);以及
一导纱臂机构(40),包括呈曲杆状的一第一导纱臂(41)及一第二导纱臂(42),该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纱眼(411、421),该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的另一端分别连结于该第一传动轮(21)及第二传动轮(22)上而为该第一传动轮(21)及第二传动轮(22)所同步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孔(215)凹陷的轮廓是对应该结合柱(225)凸出的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轮(21)设有至少一供弹簧(30)端部勾合的勾合部(2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轮(21)、第二传动轮(22)是由硬质塑料及金属材料其中的一种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轮(21)上设有一弧形长孔(217)供一设置在本体(10)上的螺杆(125)穿越,以使第一传动轮(21)及其连动的第二传动轮(22)的最大摆动角度被弧形长孔(217)限制,使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呈现特定的摆幅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该结合孔(215)、该结合柱(225)设置时的分布角度及数量以使该第一传动轮(21)、该第二传动轮(22)之间的连动摆转角度被限定在一特定范围内,使第一导纱臂(41)及第二导纱臂(42)呈现特定的摆幅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纱臂(41)摆幅的角度为36度~46度之间,且第二导纱臂(42)摆幅的角度为95度~105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纱臂(41)较好的摆幅为41度,且第二导纱臂(42)较好的摆幅为10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该连动机构(40)更包括有一第一连结件(24)及一第二连结件(25),该第一连结件(24)连结该第一传动轮(21)与该第一导纱臂(41),该第二连结件(25)连结该第二传动轮(22)与该第二导纱臂(4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上崁设有一可滑动调整位置的调解件(15),该调解件(15)向内延伸有一用以勾结该弹簧(30)的勾杆(16),使弹簧(30)间接勾合定位于本体(10)上。
CN2009202979567U 2009-12-30 2009-12-30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14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979567U CN201614462U (zh) 2009-12-30 2009-12-30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979567U CN201614462U (zh) 2009-12-30 2009-12-30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14462U true CN201614462U (zh) 2010-10-27

Family

ID=43000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9795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14462U (zh) 2009-12-30 2009-12-30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144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5949A (zh) * 2009-12-30 2011-07-06 陈仁惠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CN102864570A (zh) * 2011-07-04 2013-01-09 陈仁惠 多臂导纱装置
CN103966753A (zh) * 2013-01-29 2014-08-06 陈仁惠 可微调绕纱疏密度的送纱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5949A (zh) * 2009-12-30 2011-07-06 陈仁惠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CN102864570A (zh) * 2011-07-04 2013-01-09 陈仁惠 多臂导纱装置
CN103966753A (zh) * 2013-01-29 2014-08-06 陈仁惠 可微调绕纱疏密度的送纱装置
CN103966753B (zh) * 2013-01-29 2016-08-17 陈仁惠 可微调绕纱疏密度的送纱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14462U (zh)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CN101240482B (zh) 双臂同步运作的导纱装置
CN100427661C (zh) 送纱器
CN103710905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03374797A (zh) 缝纫机
CN103981628B (zh) 一种多功能调节贾卡梳纱线张力的装置
CN110184737A (zh) 封闭无结网编织生产线
CN102115949A (zh) 双臂导纱装置的改良结构
CN102115945B (zh) 改良的单臂导纱装置
CN103726213B (zh) 经编机的一种纱线张力控制机构
CN2915903Y (zh) 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CN108360140A (zh) 超大隔距经编机的间隔纱恒张力控制机构
CN201459373U (zh) 一种缝纫机的差动送料装置
CN108589061A (zh) 一种缝纫机及其差动调节机构
CN2867274Y (zh) 全自动鞭炮织编机
CN201082914Y (zh) 针织机的双臂运作导纱装置
CN201560293U (zh) 针织机双臂导纱装置
CN107587274B (zh) 一种实现密缝与变针距加固的机构及其实现方法
CN202671790U (zh) 导引式送纱装置
CN202401261U (zh) 高割中低圈簇绒机
CN2625408Y (zh) 针织圆盘机
CN201614461U (zh) 单臂导纱装置改良
CN203700697U (zh) 经编机的一种纱线张力控制机构
CN208949491U (zh) 可分段压针且压针相对位置可调的菱角、下盘提花编织机构及针织圆纬机
EP2570531B1 (en) Downward pressing mesh mechanism and sinker thereof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