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09010U -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09010U
CN201609010U CN2010201667077U CN201020166707U CN201609010U CN 201609010 U CN201609010 U CN 201609010U CN 2010201667077 U CN2010201667077 U CN 2010201667077U CN 201020166707 U CN201020166707 U CN 201020166707U CN 201609010 U CN201609010 U CN 201609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getting
base plate
workbench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667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世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extronics computer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lex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ex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lex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667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09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09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090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装料取料工作台。该工作台包括台架(1)和取料层(2),取料层(2)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式与台架(1)相连接,取料层(2)的底板的下端形成有高出底板上表面的挡板(6),在底板的上表面上沿着取料层(2)横向设置有两个至八个彼此平行且沿取料层(2)纵向延伸的基板(4),相邻两块基板(4)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管装料(10)的通槽(9)。采用这种倾斜设置取料层的方式,能够利用管装料中的元件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元件有序地从管中滑落下来并停止在挡板的位置,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拾取滑落下来的元件。

Description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用于供给装配线上的操作人员取用所需要的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管装料是在装配后期的来料中通常使用的包装形式。采用这种包装形式,装配线上所需用的元件被放置在管中以方便运输和操作,这些管装料在上线时需要转放到料盒中。
在一些装配过程中,元件具有引脚。为了避免引脚相互碰撞造成引脚损伤,在将元件放置在管中时,需要将元件横向布置,即,使得元件的引脚与管的壁部垂直,元件的主体相互接触而叠置地放置,尽量避免引脚之间产生相互的接触。
当需要装配这些元件时,由操作人员将元件从管中取出来。如果需要装配的元件的数量较多,为了方便取用,操作人员通常将元件直接从管中倒出来,以使元件都易于由装配线使用。由于元件的引脚极易彼此碰撞而受到损伤,所以将元件从管中直接倒出来时,会因为元件引脚的碰撞损伤而影响到元件的质量。这样会直接为生产带来很多不便的缺陷。
此外,操作人员将元件直接从管中倒出来的这种操作也不方便控制已倒出的元件的数量,而如果已倒出的元件没有及时用完,也会造成元件的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倒出的元件的数量的生产辅助工具。也需要一种在倒出元件时能够保护元件的引脚的生产辅助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取料时能够控制元件从管装料中有序倒出并不会损伤元件引脚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包括台架和取料层,所述取料层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与所述台架相连接,所述取料层的底板的下端形成有高出底板上表面的挡板,在底板的上表面上沿着所述取料层横向设置有两个至八个彼此平行且沿取料层的纵向延伸的基板,相邻两块基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管装料的通槽。
采用这种倾斜设置取料层的方式,能够利用管装料中的元件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元件有序地从管中滑落下来并停止在挡板的位置,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拾取滑落下来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在所述基板中,位于两侧基板之间的基板和两侧基板之一在其两端各设置用于固定管装料的卡扣组件,从而可以将放置在通槽中的管装料加以更好地固定,进一步确保管装料的出口与挡板之间处于合适的距离。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卡扣组件包括卡扣件、螺栓和弹簧,所述卡扣件一侧的厚度比另一侧大,使其横截面成倒L形,在其厚度较大的一侧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台阶状通孔,所述卡扣件借助所述螺栓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支撑在所述台阶状通孔的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螺栓头部的下表面。采用这种卡扣结构,不仅能够方便且牢固地将管装料固定在取料层的表面上,在一个装料管用完之后,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而轻松地更换下一装料管,而且可以调节该卡扣件的高度,使其适用于具有不同高度的管装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取料层的底板的表面设置有滑槽或滑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或滑轨相适应的凸台或凹槽结构,并且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滑槽或滑轨上,从而调节相邻两个基板之间的通槽的宽度。采用滑槽或滑轨的结构,多个基板能够在取料层的表面上左右地自由滑动,从而形成适应于不同宽度的通槽,以适应具有不同宽度的管装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取料层的底板侧面设置有两个至四个螺孔,所述台架为两块前低后高的直立板,其上部设置有与其顶表面相平行的通孔,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取料层底板侧面上的螺孔位置相对应。优选取料层底板侧面的螺孔为两个,所述台架上的通孔为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通孔,用于调节所述取料层的倾斜角度的螺栓通过所述台架的侧板的长通孔拧入到所述取料层的底板侧面的螺孔中。采用这种优选方案,不仅可以使得取料层能够方便地安装至台架上,而且能够灵活且方便地调整取料层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从而在管装料中的元件滑落速度过快或过慢时进行调整。例如,在元件或者料的自身重量较大或者比较容易向下滑落的情况下,可以将取料层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调节得相对较小;在元件或者料的自身重量较大或者不太容易下落的情况下,可以将取料层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调节得相对较大,使得料或者元件更加容易向下滑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取料层包括第一取料层和第二取料层。所述第一取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取料层的上方以形成叠置的结构,所述第二取料层的下端向外伸出超过所述第一取料层的下端,其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管装料中的元件的尺寸。采用双层取料层或者多于双层的多层取料层的布置方式,可以安装更多种类的装有不同元件的管装料,以适应同时插装更多种类的元件。
作为具有双层取料层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取料层的底板侧面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第二取料层的底板侧面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台架的侧板设置有四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通孔,所述长通孔其中的两个与所述第一取料层的底板侧面的螺孔相对应,另外两个与所述第二取料层的底板侧面的螺孔相对应,用于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取料层和第二取料层的倾斜角度的螺栓各自通过所述台架的侧板的长通孔拧入到所述第一取料层和第二取料层的底板侧面的相应螺孔中。采用这种方式,工作人员能够独立地调整第一或第二取料层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角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方便地取用元件。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种方案,所述台架上设置有一个握持孔。当需要移动整台管装料取料工作台时,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插入该握持孔来实现工作台的移动。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适用于不同高度和宽度的管装料,这些管装料中的元件会有序地从管装料滑落到取料层的挡板处,不仅方便取用,而且不会损伤其引脚,从而可以在同一工位同时取用各种类型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种实施方式中的取料层处于水平放置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台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另一种台架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两种实施方式中卡扣组件与基板的连接结构,此时卡扣组件位于最低位置;
图6同样示出了图5中卡扣组件与基板的连接结构,但此时卡扣组件处于较高位置;
图7类似于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两种实施方式中另一种取料层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具有双层取料层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台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图1中示出为六块。这种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包括台架1和取料层2。所述取料层2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式与所述台架1相连接。
取料层2的底板的上表面上沿着取料层2的横向设置有多块基板4,例如二至八块,取料层2的底板的下端形成有高出底板上表面的挡板6。这些基板彼此平行且沿取料层2的纵向延伸。相邻的基板4之间形成了放置管装料10的通槽9。管装料10的尺寸或规格与通槽9的宽度相适应时,通槽9能够将管装料10夹持定位。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述的“横向”是指工作人员面对取料层时左右延伸的方向,“纵向”是指工作人员面对取料层时上下延伸的方向。
图2为图1所示管装料取料工作台中的取料层2处于水平位置时的俯视图。在图2中,固定在取料层2上表面上的六块基板4相互之间形成了五条通槽9,也就是说,能够同时将五个管装料10放置在取料层6的通槽9中,以实现同时对五个管装料10进行拾取。
如前文所述,取料层2的下侧端部设置有挡板6。该挡板6用于在元件从管装料中滑落时阻止元件继续下滑而停留在挡板6的位置处,方便操作人员取用。
将管装料10放置入取料层2上的通槽9中,管装料10的两侧由基板4夹住以定位。但是作为一种优选,还可以在基板4两端设置卡扣组件5,通过卡扣组件5将管装料10扣住,由此实现更稳固地将管装料10固定在取料层2的表面上,这种卡扣组件5尤其适用于长度大于半米的管装料1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必须在所有基板上都设置卡扣组件5,其中一块基板4上可以不设置卡扣组件5,例如在图2中,共有六块基板4,最左侧基板4和中间四块基板4的两端设置了卡扣组件5,而最右侧基板4上未设置卡扣组件,此外,采用这种卡扣组件5能够固定具有不同高度的管装料10。卡扣组件5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参照图5和图6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台架侧视图。如图3所示,取料层2的底板侧面设置有螺孔8,所述台架1由两块前低后高的直立板构成,直立板上部设置有与其顶表面相平行的通孔,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取料层2底板侧面的螺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通过螺栓将取料层2倾斜地固定在台架1上,从而能够以相对于地面倾斜的角度承载管装料10,使得管装料10中的元件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地从管装料10中滑落下来以供取用。但是,取料层2与台架1相互连接不局限于这种螺栓连接方式,例如还可以如图1所示采用胶将取料层2固定在台架1前低后高的两块直立板的顶表面上,同样可以使取料层2倾斜地固定在台架1上。
从图1和图3中可见,台架1的中间位置还设置了一个可供人手插入的握持孔7,当需要移动工作台时,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握持住该握持孔7的上边缘而抬起台架1,将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移动至另一位置。优选将握持孔7设置成椭圆形或者圆形的形状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该握持孔7还具有减少整个管装料取料工作台重量的益处。
下面结合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台架1的另一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调节取料层2的倾斜角度。由图4可知,其与图3所示的台架1的区别在于设置了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通孔11a、11b来代替图3所示的台架1上部的一排通孔,该长通孔11a、11b与取料层2底板侧面的两个螺孔位置相对应,用于调节取料层2倾斜角度的螺栓通过台架1两直立板上的长通孔11a、11b拧入到取料层的底板侧面的螺孔中。在这种结构中,可将插入长通孔11a、11b中的两个螺栓调节到不同的高度,从而可将取料层2的倾斜角度调整到所需要的角度。
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如果管装料10中的元件由于重量较小而无法自由滑落,那么可以通过调节两个螺栓位置高度使取料层2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变大,从而使管装料10中的元件更容易地滑落出来,以满足取料的需要。
下面对元件从管装料10中滑出至挡板6的过程加以说明。
首先,将管装料10插入通槽9中或者通过卡扣组件5固定在通槽9中,并使管装料10与挡板6之间的距离与元件主体宽度相当或者稍大一些。
然后,将管装料10面对挡板6的端部开口打开,由于取料层2倾斜放置,管装料10中的元件在重力作用下可控制地从管装料10中滑出来,当第一个元件滑出并通过挡板6的阻挡而停在挡板6与管装料10的开口之间后,操作人员就可将该第一个元件取走使用,此后,第二个元件由于前方没有任何障碍阻挡,在重力作用下自由地滑落至挡板6与管装料10的开口之间。
由于元件在管装料10中的放置方式是将元件的引脚沿横向方向放置,元件之间只有主体相互接触,元件的引脚并不相互接触,所以元件的引脚在运输过程中或者存储期间都不会受到任何损害。当管装料10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取料工作台上时,元件通过重力沿取料层2的斜面滑下,由于元件的引脚不相互接触,所以不会因引脚之间出现碰撞而损坏元件的引脚。总之,采用这种方式,在元件滑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取走元件。这样能够防止元件的引脚之间出现相互碰撞的现象,保证装配过程中元件的质量的稳定。
因此,通过这种倾斜式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充分地利用物体的重力,使得元件能够自由地从管装料10中滑落下来以达到拾取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采取简单而有效的固定结构,可以仅通过通槽9夹置管装料10,也可以采用卡扣组件5和通槽9组合的方式,通过卡扣组件5向下施压对管装料10进行固定,这样在一个管装料10中的元件用完之后,能够方便地更换下一个管装料10。
下面将参照图5和6说明卡扣组件5的详细结构以及使用卡扣组件5将管装料10固定至取料层的操作方式。
如图5所示,卡扣组件5包括卡扣件51、螺栓52和弹簧53。在本实用新型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中,卡扣件51优选具有倒置L的形状,即,该卡扣件一侧的厚度比另一侧大。该卡扣件51的厚度较大的竖直部分内部设置有台阶状通孔,该台阶状通孔具有大直径的上部54和小直径的下部55。在台阶状通孔上部54中设置有弹簧53。弹簧53的外直径稍微大于该台阶状通孔小直径下部55的直径,使得弹簧53的一端支撑在台阶状通孔的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螺栓头部的下表面。螺栓52的长度设计成长于卡扣件51的厚度较大的竖直部分,并能够拧入或插入基板4,卡扣件51借助螺栓52与基板4成活动连接。
在将卡扣组件5组装到基板4时,将螺栓52拧入或插入基板4中,并由此使得卡扣组件5固定到基板4上。图5示出卡扣组件5已经组装到基板4时的结构,在组装完成后,弹簧53处于释放或松弛状态。卡扣组件5借助螺栓52使卡扣件51的竖直部分直立在基板4上。
图6示出将卡扣件51压住管装料10时的操作方式。在将管装料10放置到取料层2的通槽9之后,先将卡扣件51垂直地向上提起,如图6所示,此时卡扣件51台阶状通孔中的弹簧53受到卡扣件51的台阶状通孔的台阶向上抵靠产生的压缩作用而收缩并储存势能。然后将卡扣组件5中的倒L状卡扣件51旋转到管装料10的上方,此时松开卡扣件51,由于受到卡扣件51向上提起时弹簧53所储存的势能的作用,所以倒L状卡扣件51将会向下施压,从而压住管装料。由此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扣组件5能够十分方便地将管装料牢固地固定在取料层2的通槽9中。
前文已经参照图2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中的通槽9具有固定的宽度,在图7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另一种取料层2中,通槽9的宽度是可调节的。
在这种取料层2中,在取料层2的表面上设置了两个沿横向延伸的滑槽21,如图7所示,这两个滑槽21分别位于取料层2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基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滑槽21相适配的凸台结构,从而使得基板4能够在滑槽21上沿左右方向滑动,以调整相邻基板4之间所形成的通槽9的宽度。当通槽9的宽度调整成适合于管装料10时,通过螺丝23将基板4固定在滑槽21的不同位置处。采用这种结构的作用在于,如果管装料10的宽度与通常设定的通槽9的宽度相比稍小或者稍大,导致管装料10无法插入通槽9中或者插入通槽9中后无法进行固定,那么可以通过调节各个基板4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调节通槽9的宽窄来适应管装料10的宽度,而调节各个基板4之间的距离就是通过操作各个基板4在滑槽21上左右滑动来实现的。
采用这种能够调整通槽9的宽度的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管装料10,而不会使得该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局限在只能适应一种规格的管装料10的范围内,极大地提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使用的便捷性、灵活性和方便性。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除了如本实用新型的图7所示的使用滑槽的结构调整通槽9的宽度,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的能够产生滑动效果的结构来实现对通槽的宽度的调整,例如,将滑轨安装在取料层2的表面,并在基板4下表面具有与该滑轨相适应的凹槽结构,从而还可以通过各个基板4的左右移动来调节通槽9的宽度。当基板4在滑轨上滑动至适当的位置时,也可使用螺丝将各个基板定位于该适当的位置。
同时,滑槽或滑轨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只位于取料层表面的上部和下部,也可以考虑只在取料层表面的中部位置处设置一个滑槽或滑轨,或者在取料层表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三个或多个滑槽或滑轨。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具有双层取料层2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取料层2的下方还倾斜地设置有另一取料层3。为了说明方便,在此处将取料层2称为第一取料层2,将取料层2下层的另一取料层3称为第二取料层3。
在这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取料层2设置在第二取料层3的上方以形成叠置的结构,同时,第二取料层3的下端向外伸出超过第一取料层2的下端,其伸出的长度大于管装料10中的元件的尺寸。采用第二取料层3的作用在于,能够同时双倍地放置管装料10,由此在相同的时间内双倍地拾取元件。
与第一取料层2相类似地,第二取料层3通过螺丝倾斜地固定在台架1上,从而能够以相对于地面倾斜的角度承载管装料10,使得管装料10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地从管装料10中滑落下来以达到拾取的目的。第二取料层3倾斜的方向可以设置成与第一取料层2倾斜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第二取料层3可以与第一取料层2相平行。
同样,将管装料10放置在第二取料层3中的过程也与将管装料10放置在第一取料层2中的过程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9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进结构。如图9所示,在台架1的两块直立板上设置有四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通孔11a、11b、11c和11d,长通孔中的两个11a、11b与第一取料层2的底板侧面的螺孔相对应,另外两个11c、11d与第二取料层3的底板侧面的螺孔相对应。用于调节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倾斜角度的螺栓分别通过长通孔11a、11b、11c、11d拧入到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的底板侧面的相应螺孔中,螺栓可以设置在长通孔11a、11b、11c和11d的不同高度处,从而通过调节螺栓来调节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相对于地面水平方向的角度。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设置的用于调节的长通孔为四个,但是也可以将长通孔的总体个数设置为只有两个,即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都采用螺栓定位在台架的前部和后部的两个长通孔中。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同样能实现对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相对于地面水平方向所呈的角度进行调节。
尽管已经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变。另外,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做出很多变形来适应特定的条件或材料,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作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而被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应该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中的所有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该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包括台架(1)和取料层(2),所述取料层(2)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式与所述台架(1)相连接,所述取料层(2)的底板的下端形成有高出底板上表面的挡板(6),在底板的上表面上沿着所述取料层(2)横向设置有两个至八个彼此平行且沿取料层(2)纵向延伸的基板(4),相邻两块基板(4)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管装料(10)的通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4)中,位于两侧基板(4)之间的基板(4)和两侧基板(4)之一在其两端各设置用于固定管装料(10)的卡扣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5)包括卡扣件(51)、螺栓(52)和弹簧(53),所述卡扣件(51)一侧的厚度比另一侧大,使其横截面成倒L形,在其厚度较大的一侧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台阶状通孔(54,55),所述卡扣件(51)借助所述螺栓(52)与所述基板(4)连接,所述弹簧(53)的一端支撑在所述台阶状通孔(55)的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螺栓(52)头部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层(2)的底板的表面设置有滑槽或滑轨(21),所述基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或滑轨(21)相适应的凸台或凹槽结构,并且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滑槽或滑轨(21)上,从而调节相邻两个基板(4)之间的通槽(9)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层(2)的底板侧面设置有两至四个螺孔,所述台架(1)为两块前低后高的直立板,其上部设置有与其顶表面相平行的通孔,其数量和位置与取料层(2)底板侧面上的螺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层(2)底板侧面的螺孔为两个,所述台架(1)上的通孔为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通孔(11a,11b),用于调节所述取料层(2)倾斜角度的螺栓通过所述台架(1)的长通孔(11a,11b)拧入到所述取料层(2)的底板侧面的螺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层包括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所述第一取料层(2)设置在所述第二取料层(3)的上方以形成叠置的结构,所述第二取料层(3)的下端向外伸出超过所述第一取料层(2)的下端,其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管装料(10)中的元件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料层(2)的底板侧面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第二取料层(3)的底板侧面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台架(1)的侧板设置有四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通孔(11a,11b,11c,11d),所述长通孔中的两个(11a,11b)与所述第一取料层(2)的底板侧面的螺孔相对应,另外两个(11c,11d)与所述第二取料层(3)的底板侧面的螺孔相对应,用于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的倾斜角度的螺栓各自通过所述台架(1)侧板的长通孔(11a,11b,11c,11d)拧入到所述第一取料层(2)和第二取料层(3)的底板侧面的相应螺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装料取料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1)上设置有一个握持孔(7)。
CN2010201667077U 2010-03-26 2010-03-26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9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67077U CN201609010U (zh) 2010-03-26 2010-03-26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67077U CN201609010U (zh) 2010-03-26 2010-03-26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09010U true CN201609010U (zh) 2010-10-13

Family

ID=4295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6670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09010U (zh) 2010-03-26 2010-03-26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0901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9842A (zh) * 2011-03-28 2012-10-03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用于夹持基板的设备
CN103000958A (zh) * 2012-12-24 2013-03-27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缩机的自动配套传输工作台
CN103831803A (zh) * 2012-11-26 2014-06-04 江苏华东炉业有限公司 排线板装配工作台
CN106926208A (zh) * 2017-04-28 2017-07-07 珠海市声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的取用支架
CN107529331A (zh) * 2017-08-28 2017-12-29 深圳市堃琦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料送料机
CN108481033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湖州虹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铁卷下料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9842A (zh) * 2011-03-28 2012-10-03 三星泰科威株式会社 用于夹持基板的设备
CN102699842B (zh) * 2011-03-28 2015-12-02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用于夹持基板的设备
CN103831803A (zh) * 2012-11-26 2014-06-04 江苏华东炉业有限公司 排线板装配工作台
CN103000958A (zh) * 2012-12-24 2013-03-27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缩机的自动配套传输工作台
CN106926208A (zh) * 2017-04-28 2017-07-07 珠海市声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的取用支架
CN107529331A (zh) * 2017-08-28 2017-12-29 深圳市堃琦鑫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料送料机
CN108481033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湖州虹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铁卷下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9010U (zh) 管装料取料工作台
CN103523515B (zh) 螺杆自动送料装置
CN107444891B (zh) 一种胶柄供料机构
CN105668176A (zh) 一种管材切割设备的上料输送装置
CN107719753B (zh) 一种多轨道打火机筒体自动插盘机
CN109454440B (zh) 一种螺丝上料装置
CN202711372U (zh) 自动售货机的出货机构
CN210236181U (zh) 振动送料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夹片自动摆放系统
CN208470801U (zh) 一种用于具有盖帽的杆状零件上料的离心式送料装置
CN204384002U (zh) 圆柱形物品料架结构
CN111186700A (zh) 一种储料设备及上料机
CN209242092U (zh) 泡沫推出装置
CN102530536B (zh) 集成电路收料装置
CN220555340U (zh) 一种轻质隔墙板用的定位转运车
CN114104397A (zh) 一种螺丝刀转换杆的定向识别上料装置
CN214152599U (zh) 一种插片机用模具及储片盒
CN201313650Y (zh) 套膜成形装置
CN216269363U (zh) 一种用于泡沫承载盘加工的转运装置
CN217995935U (zh) 一种管材的自动出料装置
CN216228203U (zh) 一种机械制造机床自动控制进料装置
CN220957674U (zh) 一种可调节的并网箱底座支架
CN214323103U (zh) 一种轨道交通的方管连接装置
CN220299037U (zh) 一种硅棒转运用放置垫板
CN109748078A (zh) 自动化流水线收取料料仓
CN210213102U (zh) 一种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LEXCOMPUTING (SUZHO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EICHUA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801 JIADING, SHANGHAI TO: 215224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11

Address after: Suzhou Wuzhong District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224 Guo Xiang Jie Dao Guan Pu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Flextronics computer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1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Malu Town Yongsheng Road No. 77

Patentee before: Flextronics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