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08624U - 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08624U CN201608624U CN2010201224172U CN201020122417U CN201608624U CN 201608624 U CN201608624 U CN 201608624U CN 2010201224172 U CN2010201224172 U CN 2010201224172U CN 201020122417 U CN201020122417 U CN 201020122417U CN 201608624 U CN201608624 U CN 2016086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ing distribution
- distribution wheel
- transmission device
- drive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其输入端是被电动发动机驱动,其输出端会输出动力给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再将电力存至蓄电装置,蓄电装置再供电给电动发动机,以驱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主要由数个呈间距排列的支撑杆、一穿设数支撑杆的传动主轴、至少四个被传动主轴串设固定的配重轮、一与传动主轴接固且被电动发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轮、及至少一与传动主轴接固且输出动力给发电机的第二传动轮组成;四配重轮是两两成对设在每一支撑杆两侧,使传动装置形成二传动部,又支撑杆中设有被传动主轴穿设的传动轴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传动装置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的发动机,前述发动机主要是采用电动马达实施,能间接利用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来带动传动装置运转。
背景技术
人类为了辅助工作、或使生活更加便利,则充份利用牛马代步及拖曳轮车,来供人乘坐与载物出行,又会制造水轮、水车、风车,利用水力、风力来推动石磨碾制食物,并辅助农耕灌溉,且航海方面也知利用风帆来推动船只在水上行驶。
直到蒸汽机发明后,逐渐采用自动化机器来大量制造各种产品,而该自动化机器的发动机(或动力装置),已由原始的外燃机,逐渐进步到内燃机、电动机,且由于人类为了获得电能,进一步藉由前述发动机(或动力装置)来辅助发电机产生电能,该类发动机(或动力装置)的介绍如下:
1.外燃机:多用于大型工厂及发电厂。是采用由石油、天然气、煤、木材等加工制的燃料,置入特制的燃烧室中燃烧,以对密闭的锅炉储水加温,而所产生高温高压蒸气,来产生动力带动机器运转。该外燃机制造简单,但体积庞大,且所需的燃料及用水也多,则存在着消耗能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也存在着污染环境的问题。
2.内燃机:主要是采用上述石油加工品来作为燃料,该燃料导入机体内的密闭气缸中,形成油气混合经燃烧爆发后,所产生的冲击力来带动机器运转。由于体积小,在一般交通工具中,是作为发动机或动力装置用途。但该内燃机构造复杂,且与外燃机一样,也需要燃烧燃料,则存在着消耗能源与污染环境的问题。
3.电动机:直接采用电能使电动机内部运转,进而产生动力,来带动机器运转。由于构造简单且体积小,能单独使用,或搭配其它发动机或发动装置使用,目前在一般汽车中,是以电动机搭配内燃机实施,形成一种复合式动力系统。
目前,人类对于电能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也因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在上述发动机(或动力装置)中,透过电动机来发电是较符合前述问题的使用方式,但也有其它的使用方案,例如由太阳能、水能、风能获取电能的装置,该装置介绍如下:
1.太阳能装置:是透过装置中的太阳能吸收板,吸收太阳光后转化为电能储存,以供其它电子产品使用。但由于太阳光的吸收有时间限制,且会受气候影响,又要避免吸收板被遮蔽;另一方面,太阳光的吸收率是与设置吸收板的数量成正比,摊开排列的吸收板会存有空间使用的问题。
2.风力发电装置:主要是采用风车并以风车的叶片受风力推动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然而该风车会受风力强弱而影响发电机发电的稳定性,且设置时也受设置环境的影响,需设置在风力强劲且少有停歇的区域,另外该风力发电机所采用的风车也会破坏景观。
3.水力发电装置:主要是利用水位落差,藉由在河流上筑坝蓄水,使高处水顺者水坝管道流落至低处,并冲击涡轮发电机运转发电。但与风力发电机一样有着区域条件的设置限制,需选择设置在短又湍急的河流,透过水势的极大落差,来产生较高的发电功效,因此也存在着设置的问题。
然而目前在上述太阳能装置、风力发电装置、水力发电装置的使用比例,却还没有如上述发动机(或动力装置)普及前,又要避免采用燃料燃烧方式来产生动力,以降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台能搭配电动机使用、并能驱动发电机运转的单一传动装置,又能使该传动装置的整体构造简单、且避免采用燃料燃烧方式,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问题。
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低污染、且使用方便的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1)的输入端是被电动发动机(3)驱动,而传动装置(1)的输出端会输出动力给发电机(2)发电,发电机(2)再将产生的电力储存至蓄电装置(4),蓄电装置(4)再供电给前述电动发动机(3),来驱动传动装置(1)运作;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动装置(1)主要是由数个呈间距排列的支撑杆(12)、一穿设数支撑杆(12)轴接部的传动主轴(13)、至少四个被传动主轴(13)串设固定的配重轮(141、142、143、144)、一与传动主轴(13)轴设固定且被电动发动机(3)驱动的第一传动轮(151)、及至少一个与传动主轴(13)轴接固定且用来输出动力给发电机(2)的第二传动轮(152)所组成;前述四个配重轮(141~144)是两两成对设置在每一支撑杆(12)的两侧,使传动装置(1)形成第一传动部(1a)及第二传动部(1b),而该支撑杆(12)中设有被传动主轴(13)穿设的传动轴承(122)。
根据上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的各轮(141~144,151,152)及轴承(122),在传动主轴(13)的排列位置,依序为第一传动轮(151)、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三配重轮(143)、传动轴承(122)、第四配重轮(144)、第二传动轮(152)。
根据上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是设置在一表面具有开口(11)的壳体(10)内部,并在该壳体(10)内壁面接固有至少四个对应配重轮(141~144)设置、且能覆盖配重轮(141~144)外周缘的可动环圈(50),该可动环圈(50)是由一覆盖配重轮(141~144)外周缘的内环圈(51)、一结合在壳体(10)内壁且与内环圈(51)产生间距的外圈罩(52)、及数个设置在内环圈(51)与外圈罩(52)之间且环绕内环圈(51)排列的滚珠(53)所组成。
根据上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是由一壳座(101)、及二分别覆盖在壳座(101)两部的壳罩(102、103)所组成,使二壳罩(102、103)之间形成前述开口(11),并在该壳体(10)内的左右半部底面,各设有供上述可动环圈(50)之滚珠(53)沾润滑油的润滑油槽(104、105)。
根据上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配重轮(141~144)的半边轮面设有凹部(14a),而在每一配重轮(141~144)的另半边轮面设有凸部(14b),使一配重轮的凸部(14b)及凹部(14a),会与另一配重轮的凸部(14b’)及凹部(14a’)之间,形成一夹角角度(θ)。
根据上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的各轮(141~144,151,152)及轴承(122),在传动主轴(13)的排列位置,依序为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二传动轮(152)、第一传动轮(151)、第三配重轮(143)、传动轴承(122)、第四配重轮(144)。
根据上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能再增设第五配重轮(145)与第六配重轮(146)、以及二个第二传动轮(153、154),使传动装置(1)的各轮(141~146,151,152)及轴承(122),在传动主轴(13)的排列位置,依序为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二传动轮(152)、第三配重轮(143)、第二传动轮(153)、传动轴承(122)、第一传动轮(151)、第四配重轮(144)、第二传动轮(154)、第五配重轮(145)、传动轴承(122)、第六配重轮(146)。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获至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1)主要是藉由至少四个配重轮(141~144)、至少二传动轮(151、152)及传动轴承(122)等组成构件,搭配壳体(10)的壳座(101)及二壳罩(102、103),能使传动装置(1)形成二传动部(1a、1b),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能选择将第一传动轮(151)、或第二传动轮(152)设置在传动主轴(13)的中央段,并一皮带(22、32)穿过壳体开口(11),来与电动发动机或发电机接连。
2.上述传动装置(1)是藉助电动发动机(3)来驱动,以避免采用传动燃料燃烧方式来产生动力,且在传递动力的过程中,该传动装置(1)也不用燃烧燃料,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上述传动装置(1)藉助在壳体(10)内设置可动环圈(50),能在动力传递的过程中,让松动的配重轮继续旋转,以降低对传动主轴(13)的运转影响,直至停止后再检修替换。
4.上述传动装置(1)在排列位置方面,也能灵活运用,藉由将二传动轮(151、152)设置在传动主轴(13)的中央段,使上述发电机(2)与电动发动机(3)能放置在第二配重轮(142)与第三配重轮(143)之间,使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能适用在狭长的环境中。
5.上述传动装置(1)能再增设第五配重轮(145)与第六配重轮(146)、以及二个第二传动轮(153、154)实施,除了能用来分别带动二个发电机(2)运转外,也能与另一相同的传动装置(1’)串接实施,以在另一传动装置(1’)的电动发电机(3’)故障时,作为动力源来带动传动装置(1’)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2:为图1的传动装置置入壳体实施的俯视剖面图。
图2-1:为图2中X至X的全剖面视图。
图2-2:为图2中Y至Y的全剖面视图。
图2-3:为图2中四个配重轮实施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图2中该传动装置简单实施的剖面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4: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
1、1’ 传动装置 144第四配重轮
1a 第一传动部 151、151’ 第一传动轮
1b 第二传动部 152 第二传动轮
10 壳体 153、154 第二传动轮
101 壳座 2、2’ 发电机
102、103 壳罩 21 转动盘
104、105 润滑油槽 22 皮带
106 注入口 3、3’ 电动发动机
107 排出管道 31 驱动盘
108 防漏栓 32 皮带
11 开口 4、4’ 蓄电装置
12 支撑杆 41 第一电池
122 传动轴承 42 第二电池
13 传动主轴 43 电池座
14a、14a’ 凹部 50 可动环圈
14b、14b’ 凸部 51 内环圈
141 第一配重轮 52 外圈罩
142 第二配重轮 53 滚珠
143 第三配重轮 θ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具体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下参考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型态作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图2所示为图1的传动装置置入壳体实施的俯面透视图,图2-1所示为图2中X至X的全剖面视图,图2-2所示为图2中Y至Y的全剖面视图,图2-3所示为图2中四个配重轮实施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4所示为图2中该传动装置简单实施的剖面视图。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1)与其它组成构件关系如图1所示,该传动装置(1)的输入端是被电动发动机(3)驱动,而传动装置(1)的输出端会输出动力给发电机(2)发电,发电机(2)再将产生的电力储存至蓄电装置(4),蓄电装置(4)再供电给前述电动发动机(3),来驱动传动装置(1)运作。前述发电机(2)、电动发动机(3)、蓄电装置(4)等构件,均属于现有技术。
而本案的特征是在于上述传动装置(1),该传动装置(1)主要是由数个呈间距排列的支撑杆(12)、一穿设数支撑杆(12)轴接部的传动主轴(13)、至少四个被传动主轴(13)串设固定的配重轮(141、142、143、144)、一与传动主轴(13)轴设固定且被发动机(3)驱动的第一传动轮(151)、及至少一个与传动主轴(13)轴接固定且用来输出动力给发电机(2)的第二传动轮(152)所组成;前述四个配重轮(141~144)是以两两成对设置在每一支撑杆(12)的两侧,使传动装置(1)形成第一传动部(1a)及第二传动部(1b),而该支撑杆(12)中设有被传动主轴(13)穿设的传动轴承(122)。
藉由上述组成构件,使本发明传动装置(1)能被电动发动机(3)驱动,以避免采用传动燃料燃烧方式来产生动力,且在传递动力的过程中,该传动装置(1)也不用燃烧燃料,如此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上述中,四个配重轮(141~144)分别有第一配重轮(141)、第二配重轮(142)、第三配重轮(143)及第四配重轮(144),搭配上述传动轴承(122)及二传动轮(151、152)实施,排列在传动主轴(13)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下至上依序为第一传动轮(151)、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三配重轮(143)、传动轴承(122)、第四配重轮(144)、第二传动轮(152),该第二传动轮(152)是透过皮带(22)来带动上述发电机(2)的转动盘(21),而电动发动机(3)的驱动盘(31)亦同样透过皮带(32)来带动该传动装置(1)的第一传动轮(151)。
上述第一及第二传动轮(151、152)、转动盘(21)、驱动盘(31)能以齿轮实施,而皮带(22、32)即采用齿形皮带实施。前述传动轴承(122)的构造近似油环式滑动轴承,能藉由检查盖探视,以确定油环是否确实地在运转。并透过静止时的油位来注意油面计的刻度位置。
而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1)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图2-1、图2-2及图2-3所示,是将上述传动装置(1)设置在一表面具有开口(11)且被固定的壳体(10)内部,并将该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接固在壳体(10)内部的顶底二侧壁面,使上述传动轴承(122)设置在支撑杆(12)中心,来供该传动主轴(13)穿设。在图2-1中,该壳体(10)内壁面结合有至少四个对应配重轮(141~144)设置、且能覆盖配重轮外周缘的可动环圈(50),该可动环圈(50)是由一覆盖配重轮外周缘的内环圈(51)、一结合在壳体(10)内壁且与内环圈(51)产生间距的外圈罩(52)、及数个设置在内环圈(51)与外圈罩(52)之间以环绕内环圈(51)排列的滚珠(53)所组成。前述内环圈(51)是呈中空状,而该外圈罩(52)的两侧环状罩缘会朝内拗折,但与内环圈(51)保持细小间隙,除了能让润滑油渗入,也能在配重轮松动时,抵住配重轮,避免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坏。
上述壳体(10)是由一壳座(101)、及二分别覆盖在壳座(101)两部的壳罩(102、103)所组成,使二壳罩(102、103)之间形成前述开口(11),并在该壳体(10)内的左右半部底面,各设有供上述可动环圈(50)之滚珠(53)沾润滑油的润滑油槽(104、105)(可参阅图2-2所示),使可动环圈(50)在配重轮的带动下能滑顺旋转。前述润滑油能由壳体开口(11)处注入二润滑油槽(104、105)中,也能由壳罩(102、103)顶部的注入口(106)注入支撑杆(12),经传动轴承(122)至润滑油槽(104、105)中,并在壳座(101)设有供润滑油排泄的排出管道(107)及螺接在在管道口的防漏栓(108)。
而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1)藉助由将四个配重轮(141~144)均分设置,并搭配壳座(101)及二壳罩(102、103)实施,使传动装置(1)由第一传动轮(151)至第二配重轮(142)形成第一传动部(1a),而第二传动部(1b)则是由第三配重轮(143)至第二传动轮(152),如此将传动装置(1)的各轮及轴承分成两部分实施,能在其一部分的配重轮松动时,先藉由前述可动环圈(50)让松动的配重轮继续旋转,直至停止后再检修替换,或是将第一传动轮(151)或第二传动轮(152)设置在传动主轴(13)的中央段,并一皮带(22、32)穿过壳体开口(11),来与发动机或发电机接连,以作暂时运转用途。
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1)在运转时,为利用四个配重轮(141~144)的惯性作用力,来帮助传动主轴(13)旋转,所采用的实施方案是藉由在每一配重轮(141~144)的轮面,分别设有凹部(14a)、凸部(14b)、或是凹部(14a)搭配凸部(14b)实施,使一配重轮的凸部(14b),与另一配重轮的凸部(14b’)之间,会形成一夹角角度(θ),另在凹部(14a)方面,也会有相同情形。
由于上述四个配重轮(141~144)的构造及形状相同,在此则选择以一配重轮来解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图2-2所示,在第二配重轮(142)的半边轮面处设有凹部(14a),而另半边处设有凸部(14b),让第二配重轮(142)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来使配重轮的重心偏移,造成具有凸部(14b)的半边轮部,其施力力矩会大于另一半边轮部的力矩,使第二配重轮(142)旋转。据此可获知每一配重轮(141~144)如图2-3所示,皆是旋转一角度(θ)被传动主轴(13)串接,使各轮面上的凸部(14b)与凸部(14b)均不会对齐。而该角度(θ)是依传动装置(1)中采用的配重轮数量来均分,以四个配重轮实施时,则该角度(θ)为90度,如此在静止时,四个配重轮(141~144)会形成杠杆平衡状态,而当第一传动轮(151)被带动旋转时,每一配重轮(141~144)的力矩会随着变动而失去平衡状态,再搭配可动环圈(50)来使各配重轮旋转滑顺。
上述凸部(14b)是与配重轮一体成型,能以凸块、凸肋或凸粒实施,也能用其它重物接固在轮面来替代实施,以供调整;而上述凹部(14a)则是凹设在配重轮的轮面,也能是贯穿轮面的穿孔实施。另如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1)的简单实施例,差异在于将上述四个配重轮置入一可动环圈(50)实施,而该可动环圈(50)的外圈罩(52)与两侧的支撑杆(12),皆被固定在一壳座(101)上。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前述传动装置的主要组成构件,在排列位置方面,也能灵活运用,如图3所示,各轮与承轴排列在传动主轴(13)的位置,由下至上依序为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二传动轮(152)、第一传动轮(151)、第三配重轮(143)、传动轴承(122)、第四配重轮(144)。如此使上述发电机(2)与电动发动机(3)能放置在第二配重轮(142)与第三配重轮(143)之间,使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能适用在狭长的环境中。
上述中,所述发电机(2)是采用型号为GR-66的微型发电机,也能采用型号为GR-22A的机型。上述电动发动机(3)采用电动马达来驱动传动装置(1)的输入端。上述蓄电装置(4)是由一作为主要供电用途的第一电池(41)、一与第一电池(41)连接以作为备用供电的第二电池(42)、及一供前述二电池(41、42)置放的电池座(43),电池座(43)内的感测电路,会在第一电池(41)的电压降低而无法供电时,就透过第二电池(42)充电至第一电池(41)使用,而上述发电机(2)运转发电时所产生的电流,会通过电池座(43)内的整流器及电解电容器后,再储存至第二电池(42)。该蓄电装置(4)的作用在于提供电动马达启动时的所需电能,而另一作用是稳定电动马达的运转时的所需电压,来稳定转速。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前述传动装置的主要组成构件,还有另一排列方案,如图4所示,为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应用,主要是藉由在原有的传动装置(1)中,增设第五配重轮(145)与第六配重轮(146)、以及二个第二传动轮(153、154)实施,使排列在传动主轴(13)的位置,由下至上依序为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二传动轮(152)、第三配重轮(143)、第二传动轮(153)、传动轴承(122)、第一传动轮(151)、第四配重轮(144)、第二传动轮(154)、第五配重轮(145)、传动轴承(122)、第六配重轮(146),以形成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上述中,该实施例的二个第二传动轮(152、154),是用来分别带动二个发电机(2)的转动盘(21),而另一个第二传动轮(153)则是用来带动另一传动装置(1’)的第一配重轮(151’),如此使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1)能与另一相同的传动装置(1’)串接实施,以在另一传动装置(1’)的电动发电机(3’)故障时,作为动力源来带动传动装置(1’)运转。此外,能拆卸另一蓄电装置(4’)的电池以更换蓄电装置(4)的电池,或是透过设置具电路控制的切换装置,在侦测其一蓄电装置电力不足时,使电动发电机(3)能与另一蓄电装置(4’)电连接,以获取电源。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图示详细说明如后,唯业者能在不超越本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因此,举凡利用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结构的实施型态,只要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要旨范围内的各种等效性变更实施例,皆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范畴内。
Claims (7)
1.一种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1)的输入端是被电动发动机(3)驱动,而传动装置(1)的输出端会输出动力给发电机(2)发电,发电机(2)再将产生的电力储存至蓄电装置(4),蓄电装置(4)再供电给前述电动发动机(3),来驱动传动装置(1)运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1)主要是由数个呈间距排列的支撑杆(12)、一穿设数支撑杆(12)轴接部的传动主轴(13)、至少四个被传动主轴(13)串设固定的配重轮(141、142、143、144)、一与传动主轴(13)轴设固定且被电动发动机(3)驱动的第一传动轮(151)、及至少一个与传动主轴(13)轴接固定且用来输出动力给发电机(2)的第二传动轮(152)所组成;前述四个配重轮(141~144)是以两两成对设置在每一支撑杆(12)的两侧,使传动装置(1)形成第一传动部(1a)及第二传动部(1b),而在支撑杆(12)中设有被传动主轴(13)穿设的传动轴承(1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的各轮(141~144,151,152)及轴承(122),在传动主轴(13)的排列位置,依序为第一传动轮(151)、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三配重轮(143)、传动轴承(122)、第四配重轮(144)、第二传动轮(15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是设置在一表面具有开口(11)的壳体(10)内部,并在该壳体(10)内壁面接固有至少四个对应配重轮(141~144)设置、且能覆盖配重轮(141~144)外周缘的可动环圈(50),该可动环圈(50)是由一覆盖配重轮(141~144)外周缘的内环圈(51)、一结合在壳体(10)内壁且与内环圈(51)产生间距的外圈罩(52)、及数个设置在内环圈(51)与外圈罩(52)之间且环绕内环圈(51)排列的滚珠(53)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是由一壳座(101)、及二分别覆盖在壳座(101)两部的壳罩(102、103)所组成,使二壳罩(102、103)之间形成前述开口(11),并在该壳体(10)内的左右半部底面,各设有供上述可动环圈(50)之滚珠(53)沾润滑油的润滑油槽(104、1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配重轮(141~144)的半边轮面设有凹部(14a),而在每一配重轮(141~144)的另半边轮面设有凸部(14b),使一配重轮的凸部(14b)及凹部(14a),会与另一配重轮的凸部(14b’)及凹部(14a’)之间,形成一夹角角度(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的各轮(141~144,151,152)及轴承(122),在传动主轴(13)的排列位置,依序为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二传动轮(152)、第一传动轮(151)、第三配重轮(143)、传动轴承(122)、第四配重轮(14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能再增设第五配重轮(145)与第六配重轮(146)、以及二个第二传动轮(153、154),使传动装置(1)的各轮(141~146,151,152)及轴承(122),在传动主轴(13)的排列位置,依序为第一配重轮(141)、传动轴承(122)、第二配重轮(142)、第二传动轮(152)、第三配重轮(143)、第二传动轮(153)、传动轴承(122)、第一传动轮(151)、第四配重轮(144)、第二传动轮(154)、第五配重轮(145)、传动轴承(122)、第六配重轮(14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224172U CN201608624U (zh) | 2010-02-09 | 2010-02-09 | 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224172U CN201608624U (zh) | 2010-02-09 | 2010-02-09 | 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08624U true CN201608624U (zh) | 2010-10-13 |
Family
ID=4295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2241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08624U (zh) | 2010-02-09 | 2010-02-09 | 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086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7407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何福鸿 | 行星齿式甩力轮装置 |
-
2010
- 2010-02-09 CN CN2010201224172U patent/CN2016086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7407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何福鸿 | 行星齿式甩力轮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29406Y (zh) | 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 | |
CN201802752U (zh) | 风电机组主轴三向组合自润滑滑动轴承 | |
US20110210632A1 (en) | Driving device of an electric motor | |
CN201560901U (zh) | 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 | |
CN201608624U (zh) | 电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 | |
CN101693465A (zh) | 航空母舰利用海浪做动力的装置 | |
CN102022287B (zh) | 立轴式风力发电系统及立轴风力发电机组增速齿轮箱 | |
CN102720637A (zh) | 利用风能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 |
CN101302983A (zh) | 直流式摩天轮水轮机 | |
CN102042153A (zh) | 借力发电装置 | |
CN103280873A (zh) | 大飞轮发电机 | |
CN106988954A (zh) | 陆基动转二次水力发电系统 | |
JP3163161U (ja) | 電動発動機の伝動装置 | |
KR20090127024A (ko) | 에너지 증폭기를 이용한 무한 동력 발전기와 그 작동방법 | |
CN109915300A (zh) | 压水动力机 | |
CN202707341U (zh) | 水轮机以及应用该水轮机的发电站 | |
CN105305718B (zh) | 一种摆动式可移动小型充电设备及发电方法 | |
CN102828912A (zh) | 多功能能源转换供电动力一体机系统装置 | |
CN202468058U (zh) | 涡轮碟形发电机 | |
CN219784910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煤仓入口清堵设备 | |
CN202690338U (zh) | 动力增强装置 | |
CN201225221Y (zh) | 与发电机组配套用的摩天轮水轮机 | |
CN203272733U (zh) |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中的管轴支撑 | |
WO2011013143A2 (en) | The infinite engine horizontal | |
CN102322381A (zh) | 一种冲击式发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