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94484U -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94484U
CN201594484U CN2009201089869U CN200920108986U CN201594484U CN 201594484 U CN201594484 U CN 201594484U CN 2009201089869 U CN2009201089869 U CN 2009201089869U CN 200920108986 U CN200920108986 U CN 200920108986U CN 201594484 U CN201594484 U CN 201594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key
keyboard
input point
loam c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089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089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94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94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944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其中的键盘包括:按键电路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点和与第一输入点相邻近的第二输入点;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其中第一按键与第一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第二按键与第二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第一密封膜,连接在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完全密封覆盖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形成的第一空隙,当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在空闲状态及在被按下状态时,第一密封膜都能完全密封覆盖第一空隙。本实用新型在相邻按键的键帽之间增加软体薄膜,彻底杜绝灰尘从键盘上方直接进入键盘的机会。可便捷的全面清洗,又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手感。

Description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使用的各种键盘的按键之间都存在缝隙,不能够很好的防水防尘,长期使用后内部容易藏污纳垢。尤其对笔记本用户而言,键盘长期使用后其内部的脏污、灰尘隐约可见,且清洗起来很不方便,严重的会导致按键手感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以解决键盘的防水防尘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键盘包括:
按键电路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点和与所述第一输入点相邻近的第二输入点;
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其中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二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二按键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
第一密封膜,连接在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形成的所述第一空隙,当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在空闲状态及在被按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膜都能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空隙。
所述第一按键和/或所述第二按键为多个,其中的每一个按键与所述每一个按键相邻的按键之间形成有一所述第一空隙。
所述键盘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有镂空区域;
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分布在相应的镂空区域中。
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中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与所述上盖之间具有第二空隙;
所述键盘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第二缝隙的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连接在所述上盖和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之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二空隙。
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相邻按键的键帽之间的第一密封膜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每个按键的行程的平方加上所述第一密封膜与所述相邻按键的键帽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之和的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
基座;
按键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按键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点和与所述第一输入点相邻近的第二输入点;
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其中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二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二按键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
第一密封膜,连接在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形成的空隙,当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在空闲状态及在被按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膜都能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空隙;
上盖,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上盖设置有镂空区域,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分布在所述镂空区域中。
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中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与所述上盖之间具有第二空隙;
所述键盘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第二缝隙的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连接在所述上盖和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之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二空隙。
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相邻两个按键的键帽之间的第一密封膜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每个按键的行程的平方加上所述第一密封膜与所述相邻两个按键的键帽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之和的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键盘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在相邻按键的键帽之间增加软体薄膜,使键盘所有按键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彻底杜绝灰尘从键盘上方直接进入键盘的机会。可便捷的全面清洗,又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相邻按键的薄膜配合形态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相邻按键的薄膜配合形态局部反面示意图;
图4为薄膜连接在键帽下方的一种具体位置形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长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薄膜连接在键帽侧面的其他具体位置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键盘上的两个按键之间设置密封薄膜,来达到防治水、灰尘等物体进入键盘内部,以保持键盘的清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键盘包括:
按键电路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点和与第一输入点相邻近的第二输入点;
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其中第一按键与第一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第二按键与第二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第一按键与第二按键间形成有一空隙;
第一密封膜,连接在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完全密封覆盖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形成的空隙,当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在空闲状态及在被按下状态时,第一密封膜都能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空隙。
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也可以第一按键为多个,第二按键为一个,或者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分别为多个。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是以电脑键盘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键盘包括:按键电路板;上盖,设置有镂空区域;按键,设置在按键电路板上,位于镂空区域内;输入点,设置在按键电路板上,与按键相对应。
键盘内部结构不改变,只将位于同一功能区中的相邻两个按键的键帽1下方通过一段自然垂落的薄膜2连接,该薄膜2可以将相邻两个键帽之间的缝隙全部覆盖,从而杜绝水和灰尘等进入键盘内部。通过薄膜2连接后的相邻按键的薄膜配合形态局部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相邻按键的薄膜配合形态局部反面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通过薄膜连接后,按键之间的薄膜形状类似于管道的形状。例如,第一按键为G键,那么与该键相邻的按键为上方的T键和Y键、左边的F键、右边的H键、下方的V键和B键。第二按键可以为T键、Y键、F键、H键、V键和B键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为T键、Y键、F键、H键、V键和B键的全部。
图2所示的是字母所在的区域。不论是台式键盘还是笔记本键盘中,由方向键组成的方向键区域、数字键组成的小键盘区域、以及F1~F12组成的区域、Insert、Delete等功能键组成的区域都是现有键盘的分布,本实施例中没有一一列举。如果本实用新型的键盘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则按键电路板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基座内。
薄膜连接在键帽下方的一种具体位置形态参考图4所示。图4显示了通过粘结等方式将薄膜粘在键帽的下方。
上述薄膜连接在键帽下方的位置形态只是举例说明,也可以是其他任何的位置形态及其结合方式。
按照键帽与薄膜的材料性质,键帽与薄膜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二次注塑、键帽成型好后再放进模具做嵌件,再进行薄膜成型、粘结剂粘接、超声焊接和热熔焊接等。
相邻键帽之间的薄膜长度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假设按键行程为H,薄膜与相邻键帽的连接点之间的长度为L,因此,L为相邻键帽上与薄膜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如果薄膜不带任何弹性的话,那么薄膜的长度应大于等于 L 2 + H 2 .
以图2中的按键G为例,按键G与按键F或H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假设为L1。按键G与上键T或与下键V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假设为L2。由于多数PC键盘的L1、L2相差甚小,因此,可以认为L1与L2是基本相等的,从而可以得到,按键G与上下左右的按键之间的薄膜长度是基本相等的。推广开来,可以得到,所有按键之间的薄膜长度都是基本相等的。因此,当薄膜没有弹性时,其长度为大于等于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013289500021
。当然,如果要求很精确的计算,也可以取L1和L2中长度较大的一个来计算薄膜长度。
当薄膜具有弹性时,薄膜的长度取决于弹性的大小。弹性较小时,如果薄膜长度小于,就会在按压一个键的时候直接带动四周的相邻按键,而当薄膜长度大于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013289500023
时则不会带动四周按键。弹性较大时,如果薄膜长度小于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013289500024
,也会在按压一个键的时候带动四周的相邻按键,使其相邻按键有向下活动的趋势,但是不一定会把相邻按键拉得向下动,而如果薄膜长度大于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013289500025
时则不会带动四周按键。
总之,当薄膜具有弹性时,不管弹性是大还是小,往下按下按键的时候,只要薄膜长度不满足上述公式,下压某个的力肯定会影响到其相邻按键,也就是说,一定多少会影响键盘的原始手感。因此,当薄膜具有弹性时,其长度也要大于等于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013289500026
在L1和L2不相等的地方,只要用以下方法在横纵薄膜相交的区域适当修整一下:以下凹多的薄膜做基准,再把下凹少的薄膜跟它在相交区域做过渡圆弧接顺,就可以将L1和L2不相等的地方连接起来。
在字母所在区域、方向键区域、小键盘区域、以及F1~F12组成的区域、Insert、Delete等功能键组成的区域的边缘的按键与键盘的上盖边缘之间的缝隙也可通过薄膜覆盖,这样就彻底杜绝了水和灰尘等杂质进入键盘内部的机会。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仍以字母所在的功能区的按键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功能区的按键的连接与字母所在的功能区相同。
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相邻两个键帽1之间通过一段自然垂落的薄膜2连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薄膜2是连接在相邻键帽1的侧面。
薄膜连接在键帽侧面的其他具体位置形态示意图参考图7所示。图7中的图显示了在键帽的侧面有一个凹槽,薄膜刚好可以嵌在凹槽内与该凹槽配合。
当然,除了上文描述的位置形态,薄膜在键帽侧面连接时也可以有其他位置形态。连接方式可以为:二次注塑、键帽成型好后再放进模具做嵌件,再进行薄膜成型、粘结剂粘接、超声焊接和热熔焊接等。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连接方式,就可以将整个键盘的按键的键帽连接成为一体,在需要清洁的时候,只需采用将笔记本键盘倒置或者擦拭等简单方法即可倒出大部分灰尘。如果将键帽设计成容易拆卸的方式,并且将每个功能区边缘与则可将键帽整体取下,用液体沿薄膜通道冲洗所有键帽缝隙的脏污。当然,还可以在这样的键盘在上表面喷涂纳米材料来防尘杀菌。
上文中描述的键盘既可以用于台式机,也可以用于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移动带键盘的设备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电路板,其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点和与所述第一输入点相邻近的第二输入点;
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其中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二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二按键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
第一密封膜,连接在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形成的所述第一空隙,当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在空闲状态及在被按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膜都能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和/或所述第二按键为多个,其中的每一个按键与所述每一个按键相邻的按键之间形成有一所述第一空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设置有镂空区域;
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分布在相应的镂空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中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与所述上盖之间具有第二空隙;
所述键盘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第二缝隙的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连接在所述上盖和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之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二空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相邻按键的键帽之间的第一密封膜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每个按键的行程的平方加上所述第一密封膜与所述相邻按键的键帽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之和的根。
6.一种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按键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按键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输入点和与所述第一输入点相邻近的第二输入点;
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其中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二输入点在物理位置上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二按键间形成有一第一空隙;
第一密封膜,连接在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间形成的空隙,当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在空闲状态及在被按下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膜都能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一空隙;
上盖,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上盖设置有镂空区域,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分布在所述镂空区域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中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与所述上盖之间具有第二空隙;
所述键盘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第二缝隙的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连接在所述上盖和与所述上盖相邻的按键之间,完全密封覆盖所述第二空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相邻两个按键的键帽之间的第一密封膜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中的每个按键的行程的平方加上所述第一密封膜与所述相邻两个按键的键帽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之和的根。
CN2009201089869U 2009-06-08 2009-06-08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94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089869U CN201594484U (zh) 2009-06-08 2009-06-08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089869U CN201594484U (zh) 2009-06-08 2009-06-08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94484U true CN201594484U (zh) 2010-09-29

Family

ID=4277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0898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94484U (zh) 2009-06-08 2009-06-08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9448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9826A (zh) * 2013-07-17 2015-01-21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键盘
TWI604484B (zh) * 2017-05-08 2017-11-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膜、防水鍵盤、鍵盤膜的製作方法、防水按鍵總成及發光鍵盤
TWI622072B (zh) * 2016-06-30 2018-04-21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阻光器
CN112476951A (zh) * 2020-11-27 2021-03-12 昆山雷钜创鑫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键盘键帽自动组装设备及工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9826A (zh) * 2013-07-17 2015-01-21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键盘
TWI622072B (zh) * 2016-06-30 2018-04-21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阻光器
US10373778B2 (en) 2016-06-30 2019-08-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Key light blockers with bellows
TWI604484B (zh) * 2017-05-08 2017-11-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膜、防水鍵盤、鍵盤膜的製作方法、防水按鍵總成及發光鍵盤
US10770246B2 (en) 2017-05-08 2020-09-0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covering film, waterproof keyboar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keyboard covering film, waterproof keycap assembly, and illuminating keyboard
US10978261B2 (en) 2017-05-08 2021-04-1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keyboard covering film
CN112476951A (zh) * 2020-11-27 2021-03-12 昆山雷钜创鑫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键盘键帽自动组装设备及工艺
CN112476951B (zh) * 2020-11-27 2023-05-09 昆山雷钜创鑫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键盘键帽自动组装设备的组装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94484U (zh)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CN103650088A (zh) 防止键帽脱落的键盘
CN203930589U (zh) 一种屏幕装置及柔性屏用户终端
CN100517535C (zh) 一种透光按键
CN103065843B (zh)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DE202007017430U1 (de) In-Mould-Touchmodul
CN206003670U (zh) 按键装置及键盘
CN201946472U (zh) 防脱落键盘按键结构
CN201946473U (zh) 防脱落键盘按键结构
CN203617184U (zh) 一种按键结构
CN107995809A (zh) 一种显示屏防松脱卡扣机构
CN201741613U (zh) 防静电放电键盘结构
CN201984995U (zh) 键帽总成、按键及键盘
CN207529833U (zh) 一种按键防水结构
CN201903848U (zh) 防水键盘
JPH02208025A (ja) 操作ボタ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3941843U (zh) 一种薄膜键盘
CN203706140U (zh) 覆盖结构及输入装置
CN212257235U (zh) 一种易清洁的硅胶按键
US11442511B2 (en) Pressing module
CN212324167U (zh) 保护套及电子设备
CN2519329Y (zh) 一种键盘保护装置
CN20705178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202025290U (zh) 键盘及其保护盖
CN2877012Y (zh) 一种键盘按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