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87471U - 弹力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弹力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87471U
CN201587471U CN2009202987489U CN200920298748U CN201587471U CN 201587471 U CN201587471 U CN 201587471U CN 2009202987489 U CN2009202987489 U CN 2009202987489U CN 200920298748 U CN200920298748 U CN 200920298748U CN 201587471 U CN201587471 U CN 201587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winding
elastic force
buffer structur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987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坤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da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da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da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da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987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87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87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874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弹力缓冲结构,包含有一弹力开启装置和一阻抗装置:弹力开启装置包含有呈活动枢接状的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阻抗装置设有一与第一座体、第二座体的枢接处保持一预定距离的柱体,该阻抗装置另包含有相套合的一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该第一组接套与柱体呈活动组接,第二组接套设于第二座体,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间设有至少一弹性体;当弹力开启装置开启时,第二组接套压缩弹性体,借助弹性体的弹力阻抗使弹力开启装置缓缓掀起。本实用新型可装设于机车座垫,使座垫可以自动缓缓掀起,避免急速掀起所造成的结构损坏以及防止座垫撞击使用者。

Description

弹力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力缓冲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装设于机车座垫,使座垫可以自动地缓缓掀起,避免急速掀起以及防止座垫撞击使用者的弹力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轻型机车在车体上大都设有置物空间,以便置放物品,有些机车在置物空间中另设有油箱口,而在置物空间上方则设一可供掀起、盖合的座垫,以便自该置物空间中取放物品或加油。
现今的机车座垫有些借助所设弹力开启结构的扭力弹簧弹力作用,让使用者在解除机车座垫锁固状态后,不需用手就可达到座垫自动掀起的作用;而座垫自动掀起的角度大小取决于扭力弹簧的弹力大小,依物理原则也即当座垫掀起的角度较大时,所需扭力弹簧的弹力亦越大,当座垫所受到的弹力较大时,其在解除锁固状态的瞬间将会急速地掀起,而容易造成弹力开启结构的损坏,以及使用者来不及注意到而被座垫撞击。
因此现有的机车座垫较佳使用状态,应当是在弹力开启时缓缓地掀起。
故现有的弹力开启结构及机车座垫结构,很明显的不能达到让机车座垫缓缓掀起的作用。
于是本设计人基于产品不断创新改善的理念,针对现有弹力开启结构及机车座垫结构的不足,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实验,终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被作用物如机车座垫等可以缓缓掀起的弹力缓冲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弹力缓冲结构,包含有一弹力开启装置和一阻抗装置;弹力开启装置包含有呈活动枢接状的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阻抗装置设有一与第一座体、第二座体的枢接处保持一预定距离的柱体,该阻抗装置另包含有相套合的一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该第一组接套与柱体呈活动组接,第二组接套设于第二座体,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间设有至少一弹性体;当弹力开启装置开启时,第二组接套压缩弹性体,借助弹性体的弹力阻抗,使弹力开启装置缓缓掀起。
上述第一座体、第二座体间设有至少一扭力件,该扭力件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使第一座体、第二座体未被压合时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
上述扭力件中设有一衬套。
上述第一座体、第二座体的一侧借助一轴体的穿设而呈活动枢接状。
上述轴体的一端设有一螺纹部,一螺件螺设于螺纹部。
上述柱体设于一支架,该支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座体。
上述第二组接套套设于第一组接套外部,第一组接套设有一导槽,该导槽大于柱体外径且套设于柱体,使第一组接套与柱体形成活  动组接。
上述第一组接套设有至少一容室,该容室中设有一螺杆,该螺杆外部螺设一螺套,而前述弹性体设于容室,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螺套,另一端抵顶第二组接套内壁。
上述螺杆端部具有一转孔,而第二组接套设有一相对应于该转孔的穿孔,以便使用一扳手穿设及转动该螺杆。
上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
上述第一座体设一顶撑装置,该顶撑装置设一立杆,该立杆设于第一座体,所述立杆组接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上端设一呈弹性状的帽盖。
上述弹性体上端设一外表设有螺纹部的承接件,前述帽盖设有螺合于螺纹部的螺孔,使帽盖设于承接件。
上述第一座体、第二座体间设有至少一扭力件、至少一孔座,该扭力件的一端套设于孔座,使第一座体、第二座体未被压合时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
上述孔座借助螺件而螺设于第二座体。
上述第二组接套的一端以活动组接状设于一枢轴,该枢轴设于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固设于第二座体,使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的一端皆为活动组接状。
上述第一组接套设有至少一容室,该容室中螺设有一转动件,而该弹性体设于容室,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转动件,另一端抵顶第二组接套内壁。
上述转动件的端部具有一转孔,而第二组接套设有相对应于该转孔的穿孔,以便使用一起子穿设及转动该转动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弹力开启装置开启时,第二组接套压缩弹性体,利用弹性体的弹力阻抗,使弹力开启装置缓缓掀起,当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机车座垫时,使座垫可以自动地缓缓掀起,避免急速掀起所造成的结构损坏以及防止座垫撞击使用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机车座垫的使用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在压合时的使用实施例A-A处剖面图;
图7是图1在压合时的使用实施例B-B处剖面图;
图8是图1在弹性开启中的使用实施例A-A处剖面图;
图9是图1在弹性开启中的使用实施例B-B处剖面图;
图10是图1在弹性开启后的使用实施例A-A处剖面图;
图11是图1在弹性开启后的使用实施例B-B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机车座垫,使机车座垫可以自动地缓缓掀起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13显示可以使用扳手调整图1中所示阻抗装置弹性阻抗力的B-B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构造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构造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图14另一较佳构造在压合时的使用实施例C-C处剖面图;
图17是图14另一较佳构造在压合时的使用实施例D-D处剖面图;
图18是图14另一较佳构造在弹性开启后的使用实施例C-C处剖面图;
图19是图14另一较佳构造在弹性开启后的使用实施例D-D处剖面图;
图20是图14另一较佳构造在弹性开启后,以扳手调整扭力件预压弹力的C-C处剖面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构造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2显示可以使用起子调整图21中所示阻抗装置弹性阻抗力的剖面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又再一较佳构造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又再一较佳构造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5是图23又再一较佳构造在弹性开启后的使用实施例E-E处剖面图。
图26是图23又再一较佳构造在弹性开启后的使用实施例F-F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弹力开启装置     11    第一座体        111  固定孔
12   第二座体         121   固定孔          13   轴体
14   弹性体           15    扭力件          20   阻抗装置
21   支架             211   柱体            212  组合柱
22   第一组接套       221   导槽            222  容室
23   第二组接套       231   穿孔            232  螺件
24   螺杆             241   转孔            25   螺套
26   弹性体           30    顶撑装置        31   立杆
32   锁固件           33    弹性体          34   帽盖
41   螺件             42    螺件            60   起子
70   扳手             80    扳手            91   机车车体
92   机车座垫         10a   弹力开启装置    11a  第一座体
12a  第二座体         121a  孔座            122a 螺件
13a  轴体             131a  螺纹部          14a  螺件
15a  扭力件           16a   衬套            20a  阻抗装置
211a 柱体             22a   第一组接套      23a  第二组接套
24a  弹性体           25a   枢轴            26a  固定架
27a  螺件             20b   阻抗装置        22b  第一组接套
221b 容室             23b   第二组接套      231b 穿孔
24b  转动件           241b  转孔            25b  弹性体
10b  弹力开启装置     12b   第二座体        121b 孔座
122b 螺件             15b   扭力件          30a  顶撑装置
31a  T形立杆          32a   锁固件          33a  弹性体
34a  帽盖             341a  螺孔            35a  承接件
351a  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构造实施例包含有一弹力开启装置10、一阻抗装置20和一顶撑装置30。下文将进行详细说明。
弹力开启装置10包含有一第一座体11和一第二座体12,第一座体11设有数个固定孔111,第二座体12设有数个固定孔121,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的一侧借助一轴体13的穿设而呈活动枢接状,所述轴体13的一端更套设有一弹性体14,使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的枢接处保持不会松动的稳固状;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间设有数个扭力件15,该扭力件15可为扭力弹簧,且扭力件15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使该第一座体11、第二座体12未被压合时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
阻抗装置20设有一支架21,该支架21的一端被顶撑装置30固定于第一座体11,而支架21的另一端穿设一柱体211,该柱体211的一端更套设一组合柱212,由于柱体211、组合柱212的头部皆为T形而具有卡掣作用,使柱体211不会自支架21松动脱落;柱体211与轴体13保持一预定距离,且该轴体13转动或第二座体12以轴体13为支点作转动时,柱体211都不会动作;阻抗装置20包含有相套合的一第一组接套22、一第二组接套23,该第二组接套23套设于第一组接套22外部,第一组接套22设有一导槽221,该导槽221大于柱体211外径且套设于该柱体211,使第一组接套22可与柱体211形成活动组接状;第一组接套22设有二容室222,该容室222中设有一头端具有一转孔241的螺杆24,该螺杆24外部螺设一螺套25,而二弹性体26设于容室222,该弹性体26可为压缩弹簧,具有向外撑开的弹力,该弹性体26的一端抵顶螺套25,另一端抵顶第二组接套23内壁;第二组接套23设有二相对应于转孔241的穿孔231,第二组接套23借助数个螺件232的穿设而固设于第二座体12;图中显示第二座体12为开启状,第二组接套23内壁压合弹性体26。
顶撑装置30设一T形立杆31,该立杆31穿设支架21一端后通过一锁固件32而卡设于第一座体11,亦使支架21一端被固定于第一座体11,所述立杆31组接一弹性体33,该弹性体33可为压缩弹簧且上端设一帽盖34,使帽盖34呈弹性状。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可借助数个螺件41、42分别穿设第一座体11的固定孔111、第二座体12的固定孔121,而使第一座体11固设于机车车体91以及使第二座体12固设于机车座垫92,以使机车座垫可以缓缓掀起。
请参阅图6、图7所示,当机车座垫92未掀起而锁固于机车车体91时,第一组接套22、第二组接套23尚未施加压合力于弹性体26,该弹性体26呈向外撑开状;而当机车座垫92于朝机车车体91完全盖合前会先被顶撑装置30的帽盖34弹性顶撑,借助该帽盖34预先作一弹性阻抗,以防止机车座垫92急速重力盖合于机车车体91而损坏。
请参阅图8至图12所示,当机车座垫92解除锁固状态后,会被弹力开启装置10弹性地撑开而自动掀起,在机车座垫92掀起过程中,第二座体12会以轴体13为支点作预定的转动,同时会使第一组接套22朝第二组接套23进行相对地移动以压缩弹性体26,利用弹性体26向外撑开的弹力阻抗,使第二座体12及机车座垫92可以自动地缓缓掀起,避免机车座垫急速掀起所造成的结构损坏以及防止机车座垫撞击到使用者。
请参阅图13所示,使用者将一扳手80穿设第二组接套23的穿孔231后,使扳手80的端部套设于转孔241,以对螺杆24进行转动,使螺套25因螺旋作用而在螺杆24上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图中所示的螺套25向上移动),该螺套25向上移动会压缩弹性体26,使弹性体26向外撑开的弹力阻抗会更大,故本实用新型可细微调整第二座体12及机车座垫92自动缓缓掀起的速度。
如图14至图1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构造实施例,在此仅对不同部分作说明,图中相同部分不再标记元件符号,主要是在弹力开启装置10a的第二座体12a借助二螺件122a在两侧螺设二孔座121a,使扭力件15a的一端套设于该孔座121a,以增进扭力件15a的稳定性,防止扭力件15a多次使用后产生的松脱、移位情形;轴体13a的一端设有一螺纹部131a,使一螺件14a螺设于螺纹部131a,使第一座体11a、第二座体12a枢接处可借助螺件14a的旋调保持预定的松紧度;轴体13a上设有对应于扭力件15a的二衬套16a,该衬套16a位于扭力件15a中,防止扭力件15a松脱、滑移,以可有效地将扭力件15a稳固定位;阻抗装置20a包含有相套合的第一组接套22a、第二组接套23a,第二组接套23a套设于第一组接套22a内部,而第一组接套22a、第二组接套23a间容设有弹性体24a,第一组接套22a的一端以可活动状套设于柱体211a,而第二组接套23a的一端以可活动状套设于枢轴25a,该枢轴25a设于一固定架26a,该固定架26a借助数个螺件27a的穿设而固设于第二座体12a,故第一组接套22a、第二组接套23a的一端皆可适当地转动,使第二组接套23a可以顺畅地朝第一组接套22a进行相对地移动,以压缩弹性体24a。
请参阅图18及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在机车座垫92掀起过程中,第二座体12a同样会以轴体13a为支点作预定的转动,同时会使第二组接套23a朝第一组接套22a进行相对的移动,以压缩弹性体24a,利用弹性体24a向外撑开的弹力阻抗,使第二座体12a及机车座垫92可以自动地缓缓掀起,避免机车座垫急速掀起所造成的结构损坏以及防止机车座垫撞击到使用者。
请参阅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构造,所述螺件122a的头端设有可供扳手70一端套设的套设孔,令使用者可借助扳手70来转动螺件122a,使孔座121a可移动,以扳紧或松驰扭力件15a的一端,进而可以调整扭力件15a的预压弹力。
请参阅图21及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构造实施例,在此仅对不同部分作说明,图中相同部分不再标记元件符号,主要在于阻抗装置20b包含有相套合的第一组接套22b、第二组接套23b,第一组接套22b的容室221b中螺设有一头端具一转孔241b的转动件24b,而弹性体25b设于该容室221b中,弹性体25b的一端抵顶转动件24b的头端,而弹性体25b的另一端抵顶第二组接套23b的内壁,第二组接套23b设有相对应于转孔241b的穿孔231b。
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构造使用时,使用者可以起子60穿设第二组接套23b的穿孔231b后,使起子60的端部套设于转孔241b,以对转动件24b进行转动,使该转动件24b因螺旋作用而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由此可压缩或松驰弹性体25b,以改变弹性体25b向外撑开的阻抗弹性力,故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构造亦可细微调整机车座垫92自动缓缓掀起的速度,且该容室221b中不用设置螺套,亦可降低制造的成本。
请参阅图23及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再一较佳构造实施例,在此仅对不同部分作说明,图中相同部分不再标记元件符号,也包含有阻抗装置20b,主要在于弹力开启装置10b的第二座体12b借助二螺件122b在两侧螺设二孔座121b,使扭力件15b的一端套设于孔座121b,以增进扭力件15b的稳定性,防止扭力件15b多次使用后产生的松脱、移位情形;而顶撑装置30a亦包含有T形立杆31a、锁固件32a、弹性体33a、帽盖34a,主要是在弹性体33a的上端设一外表设有螺纹部351a的承接件35a,该帽盖34a设有螺孔341a,以螺合于螺纹部351a,使帽盖34a设于承接件35a。
请参阅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再一较佳构造,其中,螺件122b的头端设有可供扳手70一端套设的套设孔,令使用者可使用扳手70来转动螺件122b,使孔座121b可移动,以扳紧或松驰扭力件15b的一端,进而可以调整该扭力件15b的预压弹力。
请参阅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又再一较佳构造中的帽盖34a可在承接件35a上呈上下的旋动,以构成可调整高度的形态,由此使用者调整帽盖34的弹性顶撑力,以配合机车座垫92盖合的重力作用,亦即当帽盖34较高时,机车座垫92朝机车车体91盖合时,帽盖34弹性顶撑的力量越大。
前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例示,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弹力开启装置,包含有呈活动枢接状的一第一座体、一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
一阻抗装置,设有一与第一座体、第二座体的枢接处保持一预定距离的柱体,该阻抗装置另包含有相套合的一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该第一组接套与柱体呈活动组接,第二组接套设于第二座体,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间设有至少一弹性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第二座体间设有至少一扭力件,该扭力件的两端分别抵顶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使第一座体、第二座体未被压合时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件中设有一衬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第二座体的一侧借助一轴体的穿设而呈活动枢接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的一端设有一螺纹部,一螺件螺设于螺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设于一支架,该支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座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接套套设于第一组接套外部,第一组接套设有一导槽,该导槽大于柱体外径且套设于柱体,使第一组接套与柱体形成活动组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接套设有至少一容室,该容室中设有一螺杆,该螺杆外部螺设一螺套,而前述弹性体设于容室,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螺套,另一端抵顶第二组接套内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端部具有一转孔,而第二组接套设有一相对应于该转孔的穿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设一顶撑装置,该顶撑装置设一立杆,该立杆设于第一座体,所述立杆组接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上端设一呈弹性状的帽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上端设一外表设有螺纹部的承接件,前述帽盖设有螺合于螺纹部的螺孔,使帽盖设于承接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第二座体间设有至少一扭力件、至少一孔座,该扭力件的一端套设于孔座,使第一座体、第二座体未被压合时形成自动弹性开启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座借助螺件而螺设于第二座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接套的一端以活动组接状设于一枢轴,该枢轴设于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固设于第二座体,使第一组接套、第二组接套的一端皆为活动组接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接套设有至少一容室,该容室中螺设有一转动件,而该弹性体设于容室,该弹性体的一端抵顶转动件,另一端抵顶第二组接套内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弹力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端部具有一转孔,而第二组接套设有相对应于该转孔的穿孔。
CN2009202987489U 2009-12-28 2009-12-28 弹力缓冲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87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987489U CN201587471U (zh) 2009-12-28 2009-12-28 弹力缓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987489U CN201587471U (zh) 2009-12-28 2009-12-28 弹力缓冲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87471U true CN201587471U (zh) 2010-09-22

Family

ID=42747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9874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87471U (zh) 2009-12-28 2009-12-28 弹力缓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874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652A (zh) * 2017-03-31 2019-1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652A (zh) * 2017-03-31 2019-1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
CN110446652B (zh) * 2017-03-31 2020-11-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座椅铰链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87471U (zh) 弹力缓冲结构
CN209422398U (zh) 一种老年护理用辅助步行训练器
CN109506106B (zh) 一种计算机英语学习角度调整装置
CN208544893U (zh) 一种铜箔收卷装置
CN204824074U (zh) 灌装机多功能锁盖机构
CN210912128U (zh)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头枕
CN206482315U (zh) 一种转椅用螺旋升降杆
CN204822996U (zh) 一种皮带机张紧器
CN204136823U (zh) 一种便捷稳定型汽车座椅扶手
CN2900025Y (zh) 工作液压缸柱塞和活动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03633785U (zh) 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转动扶手
CN205214448U (zh) 一种新型拐杖
CN215353888U (zh) 一种纳米孔材料的研磨装置
CN212601784U (zh) 一种汽车底盘维修用滑板
CN206824672U (zh) 数控车床用的活动式尾座
CN204936892U (zh) 便携式折叠汽车扶手
CN205997750U (zh) 一种改进的可调节杯架
CN214082629U (zh) 一种多色立式注塑机脱料装置
CN215761111U (zh) 一种内外双开的液压缓冲天地转轴铰链
CN216360940U (zh) 一种可调节位置型安全锁
CN211393789U (zh) 一种醋液罐装压盖机
CN219845716U (zh) 一种稳定型升降椅调节机构
CN217759928U (zh) 一种地下作业平台垂直升降支撑保持装置
CN109263698A (zh) 一种智能化加工模具运输车
CN208021594U (zh) 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座垫支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