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75226U - 四通防混双座阀 - Google Patents

四通防混双座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75226U
CN201575226U CN2009203512913U CN200920351291U CN201575226U CN 201575226 U CN201575226 U CN 201575226U CN 2009203512913 U CN2009203512913 U CN 2009203512913U CN 200920351291 U CN200920351291 U CN 200920351291U CN 201575226 U CN201575226 U CN 201575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ston
valve body
cylinder bod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3512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显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AN'AN FLUI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UAN'AN FLUI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UAN'AN FLUI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UAN'AN FLUI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3512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75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75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752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四通防混双座阀,包括缸体、上活塞、用于复位所述上活塞的第一偏压力部件、位于所述缸体下部的阀体及连接上活塞的轴芯,轴芯另一端贯通缸体底端延伸至阀体内;还包括上阀芯和下阀芯;在缸体内位于上活塞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轴芯套接的套筒,套筒外部在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下方设置有下活塞,下活塞下方的缸体上设有第三动力介质进出口,套筒下端贯穿缸体底端延伸至阀体内与上阀芯连接;轴芯穿过上阀芯与下阀芯连接,提供一种可以在对其中一个流道内流动介质进行密封的同时,对另一个流道以及阀体进行清洗以便更换流动介质的四通防混双座阀。

Description

四通防混双座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具体地说是一种四通防混双座阀。
背景技术
防混阀是一种用于在流道交叉处对不可混合的流动介质进行有效防混分隔的一种阀门,使用该防混阀在保证介质传送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管道成本。因此,防混阀被广泛的应用于乳业、啤酒、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1377251A公开了一种气动二位四通流体控制阀,由直角四通式阀体、阀门密封部件和启闭执行控制部件组成,所述启闭执行控制部件由接头、活塞、隔套、设有压缩气体进出口的缸筒、轴芯、弹簧、垫片和把手组成,缸筒通过接头与直角四通式阀体固定连接,轴芯设于缸筒和接头中部、其露在缸筒外侧的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设于直角四通式阀体内的一端与阀门密封部件连接,缸筒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垫片、弹簧和活塞,轴芯与缸筒和接头之间皆为密封、活塞与轴芯固定密封连接、并与缸筒内壁密封接触,隔套固定在活塞上并与轴芯密封接触,压缩气体进出口共有两个,分别设于缸筒的上下两侧。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二位四通流体控制阀的开关是通过设于缸筒的上下两侧的压缩气体驱动活塞上下运动,活塞运动再带动轴芯在缸筒内移动,至设定的位置从而实现对阀体进行通道的切换,活塞通过弹簧设定初始位置,活塞向上运动至当活塞两侧的压缩气体进出口停止供气时,设置在活塞上的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活塞进行复位,将活塞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实际应用时,尤其是在一个流道储存有待用的流动介质,而另一个流道需要在其储存的流动介质使用完毕后赶快更换另一种流动介质,在更换流动介质前就需要对流道进行清洗。对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阀体而言,其结构只设置一个活塞和一个阀芯,那么其活塞和阀芯的相应运动,只存在两种状态,即将两个流道内的流动介质混合(阀芯和阀体不密封紧贴)或者完全隔离(阀芯和阀体密封紧贴)。那么在保证一个流道内的液体不发生泄露的前提下,对另一个流道进行清洗,对于该现有技术中的阀体而言,其就只能在阀芯处于将两个流道完全隔离的状态下对流道内部进行清洗。但是上述清洗却漏掉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待清洗的位置,即阀芯。对于阀芯而言,其在随着活塞运动而开启阀芯和关闭阀芯时,由于阀芯会进入流动介质内部,所以会在阀芯上残留一些流动介质,而这些流动介质在阀芯和阀体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下时是无法通过对流道进行清洗而将其清除的;那么,这些残留的流动介质在后续阀芯工作时,将会随着阀芯的运动而进入流道内和流道内更换后的流动介质接触,出现液体的污染;严重的如果残留的流动介质和更换后的流动介质是可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话,那么将会导致液体成分的小部分变化,影响后续的生产,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防混阀在更换流动介质后,带有残余流动介质的阀芯进入更换后的流动介质后,容易引起液体污染甚至出现反应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在对其中一个流道内流动介质进行密封的同时,对另一个流道以及阀体进行清洗以便更换流动介质的四通防混双座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包括缸体,以及位于缸体内设有限位端的上活塞,用于复位所述上活塞的第一偏压力部件;在所述上活塞上方的缸体顶端设有第一动力介质进出口,在所述上活塞下方的缸体上设有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
位于所述缸体下部的阀体,所述阀体分为上阀体和下阀体;
一端与所述上活塞连接,另一端贯通所述缸体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的轴芯;
还包括密封所述上阀体的上阀芯和密封所述下阀体的下阀芯;在所述缸体内位于所述上活塞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轴芯套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下端贯穿所述缸体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上阀芯连接,所述套筒最上端与所述上活塞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下阀芯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的距离;
所述套筒外部设置有下活塞,所述下活塞最高点与所述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上阀芯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的距离,所述下活塞下方的所述缸体上设有第三动力介质进出口,所述下活塞和所述上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压力弹簧,第二偏压力弹簧的弹力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弹簧的弹力系数;
所述轴芯穿过所述上阀芯与所述下阀芯连接。
在所述下活塞上方还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下活塞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阀芯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的距离。
所述限位装置为挡圈。
所述套筒设有限位突起,所述限位突起下端抵住所述下活塞上端。
在所述第一偏压力部件和所述上活塞之间还设置挂接在所述缸体上的弹簧限位装置,所述缸体上设置有用于挂接所述弹簧限位装置的突起。
弹簧限位装置为限位板。
所述缸体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上阀体和所述支架通过卡箍连接。
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下阀体垂直设置。
在朝向所述上阀芯的所述下阀芯一端设置有排污口,在所述下阀芯底部设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口和所述排污通道相连通。
所述缸体顶部还设有控制头,所述轴芯贯穿所述缸体顶部与所述控制头连接,所述控制头内还设有位置传感器。
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为气嘴,所述气嘴的工作气压为4.5~6MPa。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中,设置两个活塞和两个阀芯,与此相应地还设置有三个动力介质进出口,在所述缸体内位于所述上活塞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轴芯套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下端贯穿所述缸体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上阀芯连接,由套筒拉动上阀芯上下运动,所述套筒最上端与所述上活塞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下阀芯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的距离,确保上活塞带动轴芯使下阀芯能完全密封或脱离密封下阀体;所述下活塞最高点与所述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上阀芯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的距离,确保下活塞向带动套筒使上阀芯能完全密封或脱离密封上阀体;所述下活塞和所述上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压力弹簧,用于恢复下活塞和上活塞的初始位置;第二偏压力弹簧的弹力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弹簧的弹力系数,确保上活塞恢复至初始位置后,下活塞在恢复至初始位置时不会对上活塞的位置产生任何影响,确保精确定位。
第一动力介质进出口供气推动上活塞下行,所述上活塞带动轴芯将所述下阀芯脱离密封下阀体,这时就可以对下阀体内的流道进行清洗,同时清洗液可以进入下阀芯和下阀体密封的边缘,将该部分残留的流道内的流动介质也能够清洁干净,从而不会对后续加入的流动介质产生影响;
第三动力介质进出口供气,推动下活塞上行,推动与所述下活塞连接的套筒上行,所述套筒带动上阀芯脱离密封上阀体,这样,就可以对上阀体内部的流道进行清洗,同时清洗液可以进入下阀芯原来和所述上阀体密封的部分边缘,将该部分残留的流道内的流动介质也能够清洁干净,从而不会对后续加入的流动介质产生影响;
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供气,上活塞上行,所述上活塞带动轴芯向上运动,轴芯拉动上阀芯和下阀芯一起向上运动,直至上阀体和下阀体完全打开,可对上下阀体中不同液体按照需要进行混合。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可以在实现其中一个流道内流动介质处于隔离状态时,对另外一个流道内的流动介质进行清洗,同时对残留有流动介质的阀芯也可以进行有效清洗,也可对不同流体进行混合后再对各阀体进行单独清洗,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不会出现液体污染问题,保证了后续的产品品质和生产。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所述下活塞上方还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定所述上阀芯正好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的上限,即在达到脱离密封目的的前提下,又能节约空间。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所述上活塞和所述下活塞之间设置有偏压力弹簧,当动力介质进出口停止供气时,所述偏压力弹簧能自动推动上、下活塞恢复至初始位置,而不需要另外供气恢复其初始位置,简化四通防混双座阀的动作流程。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还在所述上活塞上设有弹簧限位装置,对上活塞和缸体上端之间的偏压力弹簧进行限位;上述结构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处于自然状态时(即不充入动力介质源时的平衡状态)对上活塞进一步定位,这样在活塞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限位装置限定上活塞和缸体上端之间的偏压力弹簧的下限,同时实现对所述上活塞的定位,避免了上活塞在上述偏压力弹簧的推动下继续下移的可能,从而导致下阀芯出现位移过大,不利于节约空间和浪费供给的能源;因为,弹簧限位装置是挂接在所述缸体上的,此外,弹簧限位装置不会影响所述上活塞的上移运动。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中,采用气动为动力介质源清洁安全,即使发生泄露事件也不会对人身或设备产生任何影响,此外,采用气动为动力介质源,生产成本低,气动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更适用于食品或卫生领域。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中所述缸体和所述上阀体之间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密封缸体,另一端通过卡箍与上阀体连接,方便缸体和上阀体之间的拆卸并对上下阀体进行清洗,同时也方便拆卸后进行安装。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中所述上阀体和所述下阀体互相垂直,便于不同方向上不同流体进行运送和混合。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中在所述上阀芯和下阀芯之间设有排污口,便于对阀体进行清洗后对污水进行排净,从而不影响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中所述缸体顶部还设有控制头,所述轴芯穿过缸体顶部与所述控制头连接,所述控制头内设有位置传感器,可将活塞的运动轨迹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一旦发现有问题,可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下阀芯脱离密封下阀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上阀芯脱离密封上阀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上阀体和下阀体都打开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限位板和限位圈的四通防混双座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控制头的四通防混双座阀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缸体,21-上活塞,22-下活塞,31-上阀体,32-下阀体,41-上阀芯,411-上阀芯密封圈,42-下阀芯,421-下阀芯密封圈,5-轴芯,6-挡圈,7-限位板,81-第一推力弹簧,82-第二推力弹簧,91-第一气嘴,92-第二气嘴,93-第三气嘴,10-卡箍,11-排污口,12-控制头,121-第一传感器,122-第二传感器,13-接触头,14-上活塞限位端,15-套筒,1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包括缸体1,以及位于缸体1内设有限位端14的上活塞21,用于复位所述上活塞21的第一偏压力部件;在所述上活塞21上方的缸体1顶端设有第一动力介质进出口,在所述上活塞21下方的缸体1上设有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位于所述缸体1下部的阀体,所述阀体分为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一端与所述上活塞21连接,另一端贯通所述缸体1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的轴芯5;
还包括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上阀芯41和密封所述下阀体32的下阀芯42;在所述缸体1内位于所述上活塞21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轴芯5套接的套筒15,所述套筒15下端贯穿所述缸体1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上阀芯41连接,所述套筒15最上端与所述上活塞21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下阀芯42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32的距离;
所述套筒15外部设置有下活塞22,所述下活塞22最高点与所述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距离,所述下活塞22下方的所述缸体1上设有第三动力介质进出口,所述下活塞22和所述上活塞21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压力弹簧82,第二偏压力弹簧82的弹力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弹簧81的弹力系数;所述轴芯5穿过所述上阀芯41与所述下阀芯42连接。弹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δF/δL,即弹簧所受到的应力(δF)与应变(δL)的比值,也即弹簧的弹力系数越大变形相同长度时需要更大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设置为气嘴,所述偏压力弹簧为推力弹簧。
活塞及阀芯的运动行程如下:
缸体1上的气嘴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气嘴91、第二气嘴92和第三气嘴93,气嘴的工作气压为4.5MPa。
动作一,也即起始状态,上活塞21在第一推力弹簧81和第二推力弹簧82的作用下位于初始位置,下活塞22位于缸体1内底部,上阀芯41和下阀芯42处于密封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的状态,(见图1所示)。
动作二:第一气嘴91供气,上活塞21在气体的推动下带动轴芯5向下运动,上活塞21带动轴芯5向下运动直至上活塞21抵住套筒15为止,轴芯5推动下阀芯42向下运动,下阀芯42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32,其中,下阀芯42是通过下阀芯密封圈421实现与下阀体32密封的,此时,下阀芯42与下阀体32分开,因此,可以很方便的对下阀体32进行清洗,而不会对上阀体31中的流体产生任何影响,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排污口11排出,待污水排净后,清水从下阀体32出口排出(见图2所示);
当第一气嘴91停止供气时,第二推力弹簧82和第一推力弹簧81恢复原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上活塞21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同时,上活塞21带动轴芯5向上运动,轴芯5拉动下阀芯42重新密封下阀体32。
动作三:第三气嘴93供气,下活塞22在气体的推动下向上运动,下活塞22带动套筒15向上运动,套筒15拉动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其中,上阀芯41是通过上阀芯密封圈411实现与上阀体31密封的,此时,上阀芯41下端与上阀体31分开,同时下阀体32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因此,可以很方便的对上阀体31进行清洗,而不会对下阀体32中的流体产生任何影响(见图3所示);
当第三气嘴93停止供气时,第二推力弹簧82恢复原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套筒15,套筒15推动下活塞22至初始位置,即将下活塞22推至缸体1底端,同时,套筒15推动上阀芯41重新密封上阀体31。
动作四:第二气嘴92供气,上活塞21在气体的推动下向上运动,上活塞21带动轴芯5向上运动,轴芯5带动上阀芯41和下阀芯42一起向上运动,直至上活塞的限位端14抵触缸体1顶端,此时,上阀芯41向上运动完全脱离上阀体31的密封,同时,下阀芯42也向上运动完全脱离下阀体32的密封,即上下阀体32都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可根据生产需要对不同流体进行混合(见图4所示);
当第二气嘴92停止供气时,第一推力弹簧81和第二推力弹簧82恢复原状,在第一推力弹簧81的推力作用下上活塞21向下运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上活塞21带动轴芯5向下运动,轴芯5推动下阀芯42关闭下阀体32,在第二推力弹簧82的推力作用下套筒15推动上阀芯41向下运动关闭上阀体31。
上述各动作可根据生产需要单独动作或联合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包括缸体1,以及位于缸体1内设有限位端14的上活塞21,用于复位所述上活塞21的第一偏压力部件;在所述第一偏压力部件和所述上活塞21之间设置挂接在所述缸体1上的弹簧限位装置,本实施例中弹簧限位装置设置为限位板7,所述缸体1上设置有用于挂接所述弹簧限位装置的突起;
在所述上活塞21上方的缸体1顶端设有第一动力介质进出口,在所述上活塞21下方的缸体1上设有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位于所述缸体1下部的阀体,所述阀体分为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一端与所述上活塞21连接,另一端贯通所述缸体1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的轴芯5;还包括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上阀芯41和密封所述下阀体32的下阀芯42;在所述缸体1内位于所述上活塞21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轴芯5套接的套筒15,所述套筒15下端贯穿所述缸体1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上阀芯41连接,所述套筒15最上端与所述上活塞21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下阀芯42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32的距离;
所述套筒15外部设置有下活塞22,所述下活塞22最高点与所述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距离,在所述下活塞22上方设置有限位装置,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限位装置为挡圈6,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下活塞22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距离,也即在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最低点处设置限位装置;所述下活塞22下方的所述缸体1上设有第三动力介质进出口,所述下活塞22和所述上活塞21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压力弹簧82,第二偏压力弹簧82的弹力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弹簧81的弹力系数;所述轴芯5穿过所述上阀芯41与所述下阀芯4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设置为气嘴,气嘴的工作气压为6MPa,所述偏压力弹簧为推力弹簧。
当第一气嘴91供气时,上活塞21在气体的推动下带动轴芯5向下运动,上活塞21带动轴芯5向下运动,轴芯5推动下阀芯42向下运动,当上活塞21抵住套筒15时,下阀芯42正好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32;
当第二气嘴92供气时,上活塞21在气体的推动下带动轴芯5向下运动,上活塞21带动轴芯5向上运动,轴芯5拉着下阀芯42和上阀芯41一起向上运动,当上活塞限位端14抵触缸体1顶端时,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同时,下阀芯42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32,即上下阀体32全部打开,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的流体可以相互混合;当第二气体停止供气时,第一推力弹簧81恢复原状,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上活塞21下行,上活塞21推动轴芯5向下运动,当第一推力弹簧81抵触限位板7时停止向下运动,此时上活塞21停止向下运动,上活塞21恢复初始位置,同时,轴芯5推动下阀芯42密封下阀体32,上活塞21推压第二推力弹簧82,第二推力弹簧82向下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套筒15向下运动,套筒15推动上阀芯41向下密封上阀体31;
当第三气嘴93供气时,下活塞22在气体的推动下向上运动并带动套筒15向上运动,套筒15拉动上阀芯41向上运动,当下活塞22抵触挡圈6时,下活塞22停止向上运动,此时,上阀芯41正好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下活塞22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距离替换为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下活塞2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距离,同样可实现上阀芯41密封或脱离密封上阀体31及下阀芯42密封或脱离密封下阀体32的目的。
进一步,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设置所述下活塞22套接在套筒15外部,并在套筒15上设置限位突起,所述限位突起下端抵住所述下活塞22上端,同样可实现下活塞22、套筒15及上阀芯41的配合运动。
为了便于对缸体1及阀体的拆装,本实用新型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缸体1底部设置有支架16,所述上阀体31通过所述支架16和所述缸体1通过卡箍10连接相连接。
为了便于不同方向上不同流体进行运送和混合,本实用新型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上阀体31和所述下阀体32垂直设置。
进一步,本实施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与所述上阀芯41相对的所述下阀芯42一端设置有排污口11,在所述下阀芯42底部设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口11和所述排污通道相连通(见图5所示)。
此外,为了便于实现实时监控,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缸体1顶部还设有控制头12,所述轴芯5上设有接触头13穿过缸体1顶部与所述控制头12接触,所述控制头12内设有两个位置传感器,分别为第一传感器121和第二传感器122;其中,当活塞运动处于初始状态时,接触头13接触第一传感器121;当活塞运动到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完成打开时,接触头13接触第二传感器122,通过传感器的信号可对阀体进行实时监控(见图6所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四通防混双座阀,包括缸体(1),以及位于缸体(1)内设有限位端(14)的上活塞(21),用于复位所述上活塞(21)的第一偏压力部件;在所述上活塞(21)上方的缸体(1)顶端设有第一动力介质进出口,在所述上活塞(21)下方的缸体(1)上设有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
位于所述缸体(1)下部的阀体,所述阀体分为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
一端与所述上活塞(21)连接,另一端贯通所述缸体(1)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的轴芯(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上阀芯(41)和密封所述下阀体(32)的下阀芯(42);在所述缸体(1)内位于所述上活塞(21)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轴芯(5)套接的套筒(15),所述套筒(15)下端贯穿所述缸体(1)底端延伸至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上阀芯(41)连接,所述套筒(15)最上端与所述上活塞(21)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下阀芯(42)脱离密封所述下阀体(32)的距离;
所述套筒(15)外部设置有下活塞(22),所述下活塞(22)最高点与所述第二动力介质进出口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距离,所述下活塞(22)下方的所述缸体(1)上设有第三动力介质进出口,所述下活塞(22)和所述上活塞(21)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压力弹簧(82),第二偏压力弹簧(82)的弹力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弹簧(81)的弹力系数;
所述轴芯(5)穿过所述上阀芯(41)与所述下阀芯(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活塞(22)上方还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下活塞(2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上阀芯(41)脱离密封所述上阀体(31)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挡圈(6)。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5)设有限位突起,所述限位突起下端抵住所述下活塞(22)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偏压力部件和所述上活塞(21)之间还设置挂接在所述缸体(1)上的弹簧限位装置,所述缸体(1)上设置有用于挂接所述弹簧限位装置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弹簧限位装置为限位板(7)。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底部设置有支架(16),所述上阀体(31)和所述支架(16)通过卡箍(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31)和所述下阀体(32)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8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在朝向所述上阀芯(41)的所述下阀芯(42)一端设置有排污口(11),在所述下阀芯(42)底部设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口(11)和所述排污通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顶部还设有控制头(12),所述轴芯(5)贯穿所述缸体(1)顶部与所述控制头(12)连接,所述控制头(12)内还设有位置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10所述的四通防混双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为气嘴,所述气嘴的工作气压为4.5~6MPa。
CN2009203512913U 2009-12-29 2009-12-29 四通防混双座阀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5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512913U CN201575226U (zh) 2009-12-29 2009-12-29 四通防混双座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512913U CN201575226U (zh) 2009-12-29 2009-12-29 四通防混双座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75226U true CN201575226U (zh) 2010-09-08

Family

ID=4269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35129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5226U (zh) 2009-12-29 2009-12-29 四通防混双座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7522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272A (zh) * 2011-09-06 2011-12-28 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混阀
CN103090029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克朗斯股份公司 具有冲洗阀的双座阀
CN104405927A (zh) * 2014-11-21 2015-03-11 福建沃隆管阀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防混阀
WO2017080561A1 (en) * 2015-11-09 2017-05-18 Kmatic Aps Multifunctional sanitary valv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CN113339514A (zh) * 2021-05-25 2021-09-03 宁波凯拓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直喷双通道阀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272A (zh) * 2011-09-06 2011-12-28 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混阀
CN102297272B (zh) * 2011-09-06 2012-11-14 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混阀
CN103090029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克朗斯股份公司 具有冲洗阀的双座阀
CN104405927A (zh) * 2014-11-21 2015-03-11 福建沃隆管阀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防混阀
WO2017080561A1 (en) * 2015-11-09 2017-05-18 Kmatic Aps Multifunctional sanitary valv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CN108351041A (zh) * 2015-11-09 2018-07-31 克马蒂克公司 多功能卫生阀及其操作方法
US10422439B2 (en) 2015-11-09 2019-09-24 Kmatic Aps Multifunctional sanitary valv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CN108351041B (zh) * 2015-11-09 2019-11-12 海爵有限公司 多功能卫生阀及其操作方法
CN113339514A (zh) * 2021-05-25 2021-09-03 宁波凯拓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直喷双通道阀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7524B (zh) 四通防混双座阀
CN201575226U (zh) 四通防混双座阀
CN101091846B (zh) 立式全自动板框压滤机及其过滤工艺
JPH0621678B2 (ja) シヤツトオフバルブ
CN101456607B (zh) 一种水压驱动的切换阀组
CN202432025U (zh) 高压三通球阀
CN103899764A (zh) 一种外先导平衡式通海阀
CN106630015A (zh) 带压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
CN201047446Y (zh) 分体盲板阀
CN115645563A (zh) 一种自洁型发酵原料液连消装置
CN202220865U (zh) 阀门、垃圾箱及垃圾转运站
CN112361009B (zh) 一种高密封耐磨球阀
CN103573726A (zh) 气液增压缸装置
CN101979123B (zh) 高精度液体过滤器的控制系统
CN203823045U (zh) 一种净水机压力桶
CN204208350U (zh) 隔膜滤板
RU2012120291A (ru) Способ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давл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02921617U (zh) 一种自动通球扫线系统
CN112413167A (zh) 一种管夹阀
CN205244477U (zh) 一种用于机车车辆空气干燥器故障自动处理转换阀
CN201554900U (zh) 一种液控水阀装置
CN204419251U (zh) 一种膏体充填干线管的排污系统
CN201487282U (zh) 双密封卫生防混阀
CN101691497A (zh) 液能交换机
CN206538233U (zh) 带压流体压力能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