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72171U -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72171U
CN201572171U CN 200920276386 CN200920276386U CN201572171U CN 201572171 U CN201572171 U CN 201572171U CN 200920276386 CN200920276386 CN 200920276386 CN 200920276386 U CN200920276386 U CN 200920276386U CN 201572171 U CN201572171 U CN 201572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eral plate
loop bar
sleeve
spinous process
sleev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202763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民
袁征
贾宁阳
孙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202763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72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72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721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62Devices acting on, attached to, or 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vertebral processes, vertebral facets or ribs ; Tools for such devices
    • A61B17/7068Devices comprising separate rigid parts, assembled in situ, to bear on each side of spinous processes; Tools therefo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棘突撑开装置,包括一支撑件及设置在支撑件两端的侧片,所述支撑件包括一套杆、套设在套杆上的套柱、套设在套柱上的套筒,所述套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套柱及所述套筒后固定在第一侧片上;所述套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侧片。本装置通过对套筒、套柱的结构做了新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脊椎骨节的变化,与骨节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同时在术后能够根据脊椎骨节位置的移动做适量微调达到最佳的撑开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适用于腰椎管狭窄的棘突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及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医学上称为腰椎管狭窄症。
医学上治疗这种症状一般采用植入椎弓根钉拉开椎间间歇,或植入人工椎间盘填充物堵塞椎间,将脊椎椎间垫高,拉开神经孔间隙;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植入人工棘突撑开装置。
棘突撑开装置通过限制腰椎管狭窄节段的后伸来缓解临床症状,不影响狭窄节段的屈曲、旋转、侧屈,有助于保存狭窄节段的运动功能,防止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而且植入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不需要去除任何软组织和软骨,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小,且术中不会损伤神经,术后24小时内可出院,术后恢复时间短,不会引起邻近节段的退变,因此成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的首选方式。
目前普遍使用的棘突撑开装置有以下几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具有多数个撑开件,每个撑开件包含一开口接端及一连结端,每两个撑开件作为一组,将两撑开件的连结端相连接成一定夹角,然后将开口接端接触脊椎棘突,相对旋转撑开件至两撑开件趋近于一直线,从而将脊椎的椎间间隙撑开扩大(详细说明参见专利号为200610011642.7的“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公开号101053537A);这种结构的撑开装置的缺点在于结构复杂,术后撑开装置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错位。
第二种结构为一种侧片脊椎棘突撑开装置30,如图1所示,包含一U形主件31及多个侧片32,主件31为一长槽体,侧片32可活动结合于该长槽体主件31长边两端,该长槽体主件31的一底部横断壁面相对最长两点距离,不小于该底部两侧延伸壁面末端的相对距离。主件31侧壁上设有多个穿孔315,侧片32上设有扣勾321(详细说明参见专利号为200610111320.X的“侧片脊椎棘突撑开装置”,公开号101129271),使用时将两侧片32德扣勾321扣入穿孔315固定,将U形主件31撑开两边的脊椎骨节,由于U形主件31为底部横截面宽,上部横截面窄,从而避免了压迫脊椎。但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两端侧片为扣勾固定连接,这样主件被固定在两脊椎骨节中间后,没有调整的间隙,如果固定位置不对,病人只能忍受位置不对的痛苦或者再次手术进行调整,比较麻烦。
第三种结构的棘突撑开装置10,如图2所示,包括有一主件11及两端的侧片12,主件11上套设有一个类似于中空方柱形的套筒13,使用时将套筒13撑开两边的脊椎骨节,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套筒的形状难以适应脊椎骨节的变化,与脊椎骨节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从而使脊椎骨节局部受力较大,同时又难以灵活调整最佳撑开位置。
本领域迫切希望能够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能适应脊椎骨节位置变化从而做出灵活调整的棘突撑开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突撑开装置,本装置通过对套筒、套柱的结构做了新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脊椎骨节的变化,与骨节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同时在术后能够根据脊椎骨节位置的移动做适量微调达到最佳的撑开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包括一支撑件及设置在支撑件两端的侧片,所述支撑件包括一套杆、套设在套杆上的套柱、套设在套柱上的套筒,所述套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套柱及所述套筒后固定在第一侧片上;所述套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侧片。
进一步地,本专利装置所述套筒为类似中空椭圆柱体,所述套筒在中心轴方向上从两端向中间呈弧形内凹。
进一步地,本专利装置所述套柱为类似中空椭圆柱体,所述套柱套设在圆柱形的套杆上。
进一步地,本专利装置所述套杆的一端焊接固定或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第一侧片上。
进一步地,本专利装置所述套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螺孔,所述第二侧片上设置有一对应通孔,一螺钉穿过第二侧片上的通孔伸入到套杆螺孔中将第二侧片固定在套杆上。
进一步地,本专利装置所述第二侧片与所述第一侧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进一步地,本专利装置所述第一侧片与所述第二侧片的两端均设有可供用于固定侧片的系带穿过的穿孔。
本专利的技术效果在于:
棘突撑开装置主要用于撑开狭窄的脊椎骨节避免脊椎神经受到压迫,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棘突撑开装置在植入后,位置一旦固定下来后就无法再进行调整,很多情况下,医生放置棘突撑开装置的位置可能不一定是最佳,或者由于术后脊椎骨节之间位置发生细微变化都希望能对植入装置稍作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现有的各种装置都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本专利通过将支撑件分成套杆、套设在套杆上的套柱、套设在套柱上的套筒这三个部件,而不是传统的一体部件,分解成这三个部件的好处在于套柱在套杆上可以进行转动,这样套筒也就可以转动,当套筒撑开狭窄的脊椎骨节时,如果因为医生放置位置不佳或者发生术后移动问题,套筒可以在套杆上转动,从而作细微的角度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支撑状态,这是本专利的主要实用新型点所在,也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做到的一点,显而易见,这种微量调整对于外科手术而言是非常重要而又关键的。
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支撑件一直使用方柱形套筒,或者设计成U形形状,这些形状设计都没有考虑到脊椎骨节与支撑件的接触问题以及支撑件受力问题,显然,方柱形套筒只有与骨节接触的那个面上的一条接触线受力,而U形支撑件只能适用于脊椎上宽下窄的情况,对于脊椎骨节上下宽度差不多时同样存在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装置采用内凹的弧形面设计,使脊椎骨节与支撑件之间能紧密贴合,接触面积最大从而缓解局部应力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第二种棘突撑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第三种棘突撑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分解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套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套筒纵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套筒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传统棘突撑开装置    11-主件    12-侧片      13-套筒
30-传统棘突撑开装置    31-主件    32-侧片      315-穿孔
321-扣勾    40-本专利棘突撑开装置
401-套杆    402-套柱   403-套筒   404-第一侧片 405-第二侧片
406-销钉    407-螺孔   408-螺钉   409-穿孔     410-通孔
411-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3、图4、图9所示,一种棘突撑开装置40,包括一支撑件及设置在支撑件两端的侧片,支撑件包括一套杆401、套设在套杆401上的套柱402、套设在套柱402上的套筒403;套杆401的一端穿过套柱402及套筒403后固定在第一侧片404上;套杆401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侧片405。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棘突撑开装置的组装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将套杆401、套柱402、套筒403固定在第一侧片404上,另一个部分为将第二侧片405固定在套杆401上。实际操作中,也是遵循这两个步骤的。一般而言,棘突撑开装置在递交给外科医生以前,已经事先完成了第一部分的组装,即已经将套杆401将套柱402、套筒403固定到第一侧片404上,套杆401与第一侧片404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方式,也可以采用销钉固定方式,如图3、图4所示,套杆401的一端已经设置了一个销孔411,在第一侧片404上对应设置有一销孔,削顶46插入销孔411就可以将套杆401与第一侧片404进行固定;为了防止焊接可能产生的虚焊而导致连接不牢固,建议优先采用销钉固定的方式连接套杆401与第一侧片404。
如图5、图7、图8所示,套筒403为类似中空椭圆柱体,但是相比较标准的中空椭圆柱体而言,本专利的套筒403在中心轴方向上从两端向中间呈弧形内凹。内凹的幅度具体取决于安装在哪两个脊椎骨节之间。本专利中,套筒403采用Peek(聚醚醚酮)材料,peek材质的套筒具有被射线透视,与骨皮质相类似的特性,peek材质具有比钛高25倍的弹性模数,能够保证与脊椎骨节的紧密贴合从而分散受力。
如图6所示,套柱402也为类似中空椭圆柱体,套设在圆柱形的套杆401上,套柱402的形状要保证能插进套筒403中。
如图3所示,套杆40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螺孔407,第二侧片405上设置有一对应通孔410,通孔410为长条状,一螺钉48穿过第二侧片405上的通孔410伸入到套杆螺孔407中将第二侧片405固定在套杆401上,同时由于通孔410为长条状,这样第二侧片405就可以左右移动以调整与第一侧片404之间的距离,调整到适宜距离后再螺紧螺钉48固定。
本专利的第一侧片404与第二侧片405的两端均设有可供用于固定侧片的系带穿过的穿孔409。棘突撑开装置40在被固定到脊椎骨节之间后,往往会发生移动、错位等,通过在两个侧片上设置穿孔409,医生就可以将系带穿过穿孔409将棘突撑开装置40固定到脊椎骨节上,从而防止棘突撑开装置40发生移动,系带可采用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用系带。
本专利装置在手术中的具体使用步骤简要描述如下:
首先在正确的脊椎节段上方开一个4-8cm的开口
其次,在棘突间创建一个工作通道,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植入的套筒的规格,根据不同体型的病人,设计有不同规格的套筒,一般有6种规格:6mm,8mm,10mm,12mm,14mm,16mm。
医生先植入已经固定连接好的套杆、第一侧片组合件;
再把第二侧片通过螺钉拧紧固定在套杆上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棘突撑开装置,包括一支撑件及设置在支撑件两端的侧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一套杆、套设在套杆上的套柱、套设在套柱上的套筒,所述套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套柱及所述套筒后固定在第一侧片上;所述套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侧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为类似中空椭圆柱体,所述套筒在中心轴方向上从两端向中间呈弧形内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柱为类似中空椭圆柱体,所述套柱套设在圆柱形的套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杆的一端焊接固定或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第一侧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螺孔,所述第二侧片上设置有一对应通孔,一螺钉穿过第二侧片上的通孔伸入到套杆螺孔中将第二侧片固定在套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项所述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片与所述第一侧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棘突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片与所述第二侧片的两端均设有可供用于固定侧片的系带穿过的穿孔。
CN 200920276386 2009-12-11 2009-12-11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2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276386 CN201572171U (zh) 2009-12-11 2009-12-11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276386 CN201572171U (zh) 2009-12-11 2009-12-11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72171U true CN201572171U (zh) 2010-09-08

Family

ID=42692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20276386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2171U (zh) 2009-12-11 2009-12-11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721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612A (zh) * 2010-09-17 2013-05-22 脊柱工艺公司 用于夹持棘突的系统及其用途
CN111035422A (zh) * 2019-12-25 2020-04-21 丰县人民医院 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612A (zh) * 2010-09-17 2013-05-22 脊柱工艺公司 用于夹持棘突的系统及其用途
CN111035422A (zh) * 2019-12-25 2020-04-21 丰县人民医院 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6843B1 (en) Interspinous spacer assembly
JP3236938B2 (ja) 癒着安定化チャンバ
US20180168816A1 (en) Expandable Bone Implant
US751390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ompression bone fractures using high strength ribbed members
US8177813B2 (en)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EP1819287B1 (en) System for stabilizing the motion 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pine
US8512409B1 (en) Implant with outwardly extending fixation elements
US7500992B2 (en) Distractable body augmenter capable of being planted through a pedicle for vertebral body reconstruction
US2008000986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ompression fractures
JP2009535108A (ja) 棘突起間固定器
JP2009535118A (ja) 調節式棘突起間固定器
WO2006037384A1 (en) Device for dynamic stabilisation of bones or bone fragments, especially vertebrae of the back
WO2004034924A2 (en) Minimally invasive support implant device and method
EP3222230A1 (en) Spacer for laminoplasty
JP7029959B2 (ja) 脊椎安定化装置
CN101708128A (zh)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CN105078622A (zh) 椎体结构
CN201572171U (zh) 一种棘突撑开装置
KR20190082667A (ko) 편향 가능한 날개를 구비한 스쿠프 캐뉼러
CN105055058A (zh) 人工椎板和椎管扩大工具
CN205007075U (zh) 人工椎板和椎管扩大工具
WO2011159817A2 (en) Control of innate systems to remodel spin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
CN106264695A (zh) 腰椎用棘突间撑开装置
CN204520928U (zh) 颈椎前路固定系统
CN204581602U (zh) 一种旋入式颈椎关节突关节间融合器及其配套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