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56505U -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56505U
CN201556505U CN2009202018273U CN200920201827U CN201556505U CN 201556505 U CN201556505 U CN 201556505U CN 2009202018273 U CN2009202018273 U CN 2009202018273U CN 200920201827 U CN200920201827 U CN 200920201827U CN 201556505 U CN201556505 U CN 201556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in
air
oily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018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有虎
阎振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tai Cryoge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TAI PROCES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TAI PROCES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TAI PROCES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018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56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56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565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油通路和空气通路,隔板设置在油通路和空气通路之间,油侧翅片和空气侧翅片分别设置在油通路和空气通路中,空气侧翅片的换热面面积大于油侧翅片的换热面面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通道和空气通道中设置翅片,利用翅片来使空气换热面积大于油换热面积以达到各介质对整体换热面积的要求,能提高变压器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浸式变压器用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散热器。
背景技术
油浸式变压器运行时,内部绕组、铁心等部件产生能量损耗。损耗转换为热量,通过变压器油的热传导和对流作用传递到油箱壁,并使绕组、铁心、油箱壁和油温度上升。而油温的升高直接影响到绕组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把油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油的散热器进行散热把油温降低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是变压器行业中通常采用的方式。
利用空气的自然对流方式对变压器油进行散热的片式油散热器,是目前在居民区中的中小型变压器及一些对噪音、能耗有特殊要求而不能采用强迫冷却方式的大型变压器通常采用的主流散热器形式。在这类散热器中,油和空气的传热全部是利用自然对流的方式进行的。流动的动力即是各自的温度差(热油冷却后自然下降,空气被加热后自然上升,由此形成了各自的自然对流)。散热器总传热系数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这两种散热介质各自的散热能力。因此要提高散热器总传热系数,达到降低片式油散热器的体积、重量和制造成本的目的,必须从提高变压器油和空气这两种散热介质各自的散热能力入手。
为了提高变压器油和空气这两种散热介质各自的散热能力,首先从两种散热介质各自的自然对流散热系数的分析入手:由于两种介质都是自然对流放热,其放热系数的表达式是一致的,即公认的:Nus s e l t方程式:Nu=a(Gr·Pr)m,Nu=αL/λ,Pr=Cp·μ/λ,Gr=L3ρ2gβΔt/μ2。其中:L(m)为传热面长度,ρ(Kg/m3)为流体密度,β(1/℃)为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Δt(℃)为传热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度差,λ(w/mk)为导热系数,Cp(KJ/Kg℃)为比热,μ(N·s/m2)为粘度系数,系数a和指数m与散热器的几何尺寸及Gr·Pr值有关。
由于在变压器中,油的温度一般在30~90℃范围内,而空气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0~40℃之间。两种介质在上述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物性数据为:
变压器油:ρ=842Kg/m3,β=0.70×10-31/℃,λ=0.122w/mk,Cp=2.0934KJ/Kg·℃,μ=73.18×10-4N·s/m2,Pr=126,Gr=272726710,Gr×Pr=3.436×1010,令Δt=3℃,L=1m,则a=0.13,m=1/3,α=51.56w/m2·k;
空气:ρ=1.122Kg/m3,β=3.336×10-31/℃,λ=0.0263w/mk,Cp=1.007KJ/Kg·℃,μ=18.46×10-6N·s/m2,Pr=0.7068,Gr=36.269×107,Gr×Pr=25.635×107,令Δt=3℃,L=1m,则a=0.13,m=1/3,α=4.68w/m2·k。很显然,空气的放热能力要比油的放热能力低很多。
参见图1和图2,目前正在大量使用的片式油散热器由若干对散热片组按规定的间距排列固定,每对散热片组由两片冲压成型的钢板10焊合在一起,两片钢板10焊合后在其内部形成若干个流道11。这种片式油散热器油侧和空气侧的放热面积是相等的,K×A平均=K×A=K×A=4.29w/k,整台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与空气侧的放热能力相等,因此空气侧的放热能力大大制约了整台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使用的散热器大大浪费了变压器油的放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油和空气这两种介质的放热能力、提高散热效率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油通路和空气通路,隔板设置油通路和空气通路之间,油侧翅片和空气侧翅片分别设置在油通路和空气通路中,空气侧翅片的换热面积大于油侧翅片的换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通道和空气通道中设置翅片,在现有片式散热器一次换热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换热面,利用翅片来使空气换热面积大于油换热面积以达到各介质对整体换热面积的要求,从而使整台散热器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台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或在散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整台散热器的有效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片式油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片式油散热器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油散热器的一个基本组合体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两个图3所示的基本组合体组合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油和空气这两种介质的放热能力分别是α=51.56w/m2·k和α=4.68w/m2·k。如果变压器散热器使得两种介质的换热面积和介质本身的放热能力相适应,则能够在保持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单台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或在保持散热能力的前提下减小散热器的体积。在理想状态下油换热面积和空气换热面积应该分别是A=4.68m2和A=51.56m2,此时整台散热器的放热系数是:K×A平均=127.67w/k,A平均=(A+A)/2=28.12m2,比现有的油换热面积与空气换热面积相等的片式油散热器的放热能力提高了6.5倍以上,K=4.54w/m2k也提高了6%左右。由于在结构设计时,两种介质的换热面积比例不可能正好设计成达到A=4.68m2和A=51.56m2的要求,如设计成A=5m2、A=50m2时,K×A平均=122.662w/k,A平均=(A+A)/2=27.5m2,K=4.46w/m2k,有些变化但变化不大。无论两种介质的换热面积之比设计到和放热能力之比的符合程度如何,只要符合两种介质的换热面积和介质本身的放热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其最终结果都可以实现比现在广泛使用的片式油散热器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包括由如图3所示的基本组合体构成的芯体和连通该芯体的油通路的油进出口结构,变压器散热器的油介质从油进出口结构进入芯体的油通路,在油通路中进行热交换后流回油进出口结构。油进出口结构与现有的片式油散热器相同,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详细描述。
参见图3,基本组合体包括一层油通路和在油通路两侧的空气通路,在油通路和空气通路之间设置1mm厚的隔板3。因此一个基本组合体包括两块隔板3、三层通路(一层油通路和两层空气通路)。油侧翅片1设置在油通路中,空气侧翅片2设置在空气通路中,油侧翅片1和空气侧翅片2为无孔的平直翅片。参见图4,基本组合体和基本组合体之间使用第二隔板4来连接,第二隔板4厚度为0.5mm,比分隔油通路和空气通路的隔板3更薄。隔板和翅片间采用钎焊的工艺方法焊接一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隔板和翅片之间的导热热阻。
由于在变压器散热器中,空气的放热能力要比油的放热能力低很多,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介质换热面积和放热能力相适应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在油通道和空气通道中设置翅片,在现有片式散热器一次换热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换热面,提高了单位体积内的换热表面积,利用翅片来使空气换热面积大于油换热面积以达到各介质对整体换热面积的要求,充分发挥两种散热介质的放热能力,从而使整台散热器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台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或在散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整台散热器的有效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散热器为自冷式散热器,油通路中的油侧翅片1规格为:高度H=9.5mm、节距P=9.5mm、翅片材料厚度t=0.4mm、当量直径De=9.1mm,一平方米翅片内有换热面积As=3.83m2/m2,一米宽的翅片有自由流通通道面积Af=0.0087m2/m。该翅片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一平方米翅片的翅片重量是W=2.11Kg/m2
空气通路中的空气侧翅片2规格为:高度H=22mm、节距P=2.5mm、厚度t=0.3mm、当量直径De=3.995mm,一平方米翅片内有换热面积As=19.12m2/m2,一米宽的翅片有自由流通通道面Af=0.019096m2/m。该翅片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一平方米翅片的翅片重量是W=0.891Kg/m2
在一平方米基本组合体内,A=19.12×2=38.24m2、A=3.83m2、基本组合体的厚度B=2×22+9.5+1×2=55.5mm、重量W=11.18Kg,体积V=1×0.0555=0.0555m3。因此比重ρ=11.18/0.0555=201.5Kg/m3,空气侧的换热面积比a=38.42m2/0.0555m3=692.2m-1,油侧a=3.83/0.0555=69m-1,A/A=38.24/3.83=9.984334。使用前面计算得到的放热系数α=51.56w/m2·k和α=4.68w/m2·k,则以空气侧为基础的传热系数K=1/(1/4.68+1/51.56×9.984334)=2.455w/m2
对上述计算数据和现有片式油散热器(如PG3000-10/535规格)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如下结果。片式油散热器PG3000-10/535的技术数据:有效自冷换热面积为18.097m2,重量为277.74Kg,体积近似V=0.045×3×0.535=0.722m3(实际要更大些),按行业惯例估算可以放热:Q=0.5×18.097=9.048KW。如果在同样的体积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组合,则可以达到的效果为:A=a×V=692.2×0.722=499.77m2,可以放走热量Q=K×A×Δt=2.455×499.77×Δt=1226.935Δt。Δt为空气和油之间的传热温度差。按油的最高进口温度90℃和空气升温后的最高温度60℃作为热端温差,按油冷却后的温度和空气进口温度的差值为10℃计算,则空气和油之间的传热温度差大体在18度左右。因此空气可以放走的热量Q在22KW左右,比现有片式油散热器PG3000-10/535提高了2.4倍。而该基本组合体的重量仅仅为W=201.5Kg/m3×0.722m3=145.5Kg,仅为片式油散热器PG3000-10/535重量的52.4%。以上的对比数据虽然是有些粗,不太精确,但完全可以说明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提高现有片式散热器的技术水平,把变压器散热器推广到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和领域。
由于变压器油的粘度系数比较大,如果油侧翅片换热表面(二次换热表面)的当量直径太小,有可能由于油的边界层很厚,而使油的自然流动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进行。现有设备的运行经验和针对有二次换热表面的油散热进行的工业试验表明,变压器油的二次换热表面的最小当量直径在8~12mm之间。而空气侧翅片换热表面(二次换热表面)的最小当量直径在3.5~5mm之间。由于翅片的当量直径De与翅片的高度H、节距P、厚度t有关,可通过改变翅片的高度、节距和厚度来适应对当量直径和翅片换热面积的要求。
变压器散热器中的翅片(油侧翅片或空气侧翅片)的形状,可以随介质(油或空气)的流动方式(例如由自然对流改为强制对流)的改变来更改,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油侧或空气侧的放热能力。翅片可以是有孔或无孔的平直翅片、波纹翅片、锯齿翅片、有孔或无孔的百叶窗式翅片等中的一种。翅片的高度在3~22mm之间、节距在2.5~10mm之间、厚度在0.2~0.6mm之间,翅片的材料可以是铝合金、钢或其他金属。而现有的片式油散热器,即使改变了油和空气的流动方式,其放热能力的提高也很有限。
油侧和空气侧的换热面积的改变,除了利用翅片换热表面进行调节外,还可以利用在油通路或空气通路的翅片数量来进一步调节。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油通路中的翅片为一个,而在空气通路中的翅片为两个。本实用新型在油通路或空气通路中的翅片数量不限于一个或两个,还可以是二个以上。当为两个以上时,在同一个通道中的翅片通过隔板来连接。
变压器散热器的空气通路可以是敞开的,即在隔板的宽度方向上翅片不是用封条进行封闭构成一个空气流道,而是和大气直接流通。而油侧因有压力及封闭的要求,所以需要在隔板的宽度方向上翅片的两边,用封条进行封闭构成一个封闭流道。封条的形式可以是单独的零件结构,也可以是隔板的延续部分构成。当空气侧的流路是敞开时,变压器散热器的支座可设置在组合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当空气流路设计成封闭结构时,变压器散热器的支座可以设置在隔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上。
变压器换热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可设置在隔板宽度方向的侧面,可以在同一侧面也可以分别在两个侧面上。进油口和出油口可以按用户要求进行布置。
当空气和油的流动形式发生改变时,空气和油的放热能力也很难达到相等。因此除自然流动进行散热外,在其他的散热形式(如强制对流)下,空气侧和油侧的换热面积也有和放热能力相适应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仅仅在空气侧采用强制流动或两侧全部采用强制流动的散热器中,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散热器产品设计。
由于国家对电力行业的大量投入,一些超大容量的变压器也急需合适的散热器配套使用,这些对于散热器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居民区及一些对噪音、能耗有特殊要求而不能采用强迫冷却方式的地方,如何提高散热器自冷的效果,扩大自冷散热器的应用范围,降低散热器的体积、重量、成本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扩大自冷式变压器油散热器的使用范围创造了条件,使自冷式变压器油散热器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也为其他型式的散热器设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方法。

Claims (9)

1.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油通路和空气通路,其特征在于,隔板设置所述油通路和所述空气通路之间,油侧翅片和空气侧翅片分别设置在所述油通路和空气通路中,所述空气侧翅片的换热面积大于所述油侧翅片的换热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通路具有两个油侧翅片和设置在所述两个油侧翅片间的第二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比设置在油通路和空气通路之间的隔板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侧翅片的最小当量直径为8~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侧翅片的最小当量直径为3.5~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侧翅片或空气侧翅片的高度为3~22mm、节距为2.5~10mm、厚度为0.2~0.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侧翅片的高度为9.5mm、节距为9.5mm、厚度为0.4mm,所述空气侧翅片的高度为22mm、节距为2.5mm、厚度为0.3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侧翅片或空气侧翅片为有孔或无孔的平直翅片、波纹翅片、锯齿翅片、有孔或无孔的百叶窗式翅片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变压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侧翅片或空气侧翅片的材料为铝合金或钢。
CN2009202018273U 2009-12-07 2009-12-07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56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18273U CN201556505U (zh) 2009-12-07 2009-12-07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018273U CN201556505U (zh) 2009-12-07 2009-12-07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56505U true CN201556505U (zh) 2010-08-18

Family

ID=42616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0182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56505U (zh) 2009-12-07 2009-12-07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5650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5620A1 (zh) * 2012-07-27 2014-01-30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斜肩式变压器片式散热器
CN103928216A (zh) * 2013-01-16 2014-07-16 金甲东 热交换型的变压器冷却装置
CN107228576A (zh) * 2017-06-27 2017-10-0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变长度锯齿翅片的逆流式间冷器芯体
US20180120034A1 (en) * 2016-11-01 2018-05-03 Ingersoll-Rand Company Bar and plate air-oil heat exchanger
CN108987055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上海置信电气非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散热片式散热器油箱
CN110822956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北京丰凯换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有效减重的组合翅片换热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5620A1 (zh) * 2012-07-27 2014-01-30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斜肩式变压器片式散热器
CN103928216A (zh) * 2013-01-16 2014-07-16 金甲东 热交换型的变压器冷却装置
CN103928216B (zh) * 2013-01-16 2017-03-01 金甲东 热交换型的变压器冷却装置
US20180120034A1 (en) * 2016-11-01 2018-05-03 Ingersoll-Rand Company Bar and plate air-oil heat exchanger
CN108987055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上海置信电气非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散热片式散热器油箱
CN107228576A (zh) * 2017-06-27 2017-10-0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变长度锯齿翅片的逆流式间冷器芯体
CN110822956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北京丰凯换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有效减重的组合翅片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56505U (zh) 新型变压器散热器
CN201340778Y (zh) 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的铝合金散热器
CN201364043Y (zh) 管带式耐高压热交换单元
CN106500532A (zh) 一种螺旋式微通道换热器
CN102313401B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2304131U (zh) 紧凑型高换热性能平行流冷凝器
CN201584263U (zh) 一种电力机车变压油冷却器
CN201646358U (zh) 具有波纹结构散热带的封条式水箱散热器
CN201894036U (zh) 蜂窝状水冷散热器
CN202254976U (zh) 内置式板型热交换器
CN205537257U (zh) 一种含错排热管阵列的板式换热器
CN108548435A (zh) 基于仿生的直线肋排型微小交错肺泡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103346001B (zh)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CN201527213U (zh) 高效强化扰流波纹散热片
CN104863690A (zh) 一种发动机用冷却器及其换热单元的数量计算方法
CN202281422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4313680U (zh) 一种新型管翅式三介质换热装置
CN210890030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高效散热系统
CN204944259U (zh) 一体化盘绕式热交换器
CN109635505A (zh) 一种锯齿形翅片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预测方法
CN204165432U (zh) 双油道螺旋板式强油水冷却器
CN202501792U (zh) 分液式换热器
RU102775U1 (ru)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07180435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3672215U (zh) 一种炼油、化工、电力行业用热交换装置的传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ANGZHOU ZHONGTAI DEEP CRYOGENIC TECHNOLOGY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GZHOU ZHONGTAI PROCESS EQUIPMENT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402, 228, Golf Road, Dongzhou street, Zhejiang, Fuy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Zhongtai Cryoge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422 Zhejiang province Fuyang Shoujiang Village (on the mid autumn surrender song Street No. 3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Zhongtai Process Equipment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