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4961U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14961U CN201514961U CN2009201932046U CN200920193204U CN201514961U CN 201514961 U CN201514961 U CN 201514961U CN 2009201932046 U CN2009201932046 U CN 2009201932046U CN 200920193204 U CN200920193204 U CN 200920193204U CN 201514961 U CN201514961 U CN 2015149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lock
- storage battery
- filling opening
- b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其包括盖体和盖板,盖体上开设有分别对应通向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的复数个加液口;各加液口上分别盖设有盖帽,盖板活动盖设于各加液口上,盖帽上开设有排气孔,各加液口与蓄电池箱体的各对应腔室之间分别设有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开阀的密闭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化成和使用过程中可限制硫酸和水的流失,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避免了污染环境;而且在化成的时候,可以直接把上盖直接盖设于箱体上,然后再进行化成,简化了生产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具体是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汽车、轮船、飞机、照明等。公知的铅酸蓄电池一般包括箱体、上盖、复数组板栅、接线柱及硫酸,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各板栅分别设于箱体内,于箱体内形成复数个腔室,上盖密封盖合于箱体上从而使各腔室相互独立,硫酸装填于各腔室内,两个接线柱设于箱体或上盖上,各板栅依次串联或并联后再与接线柱电连接。上盖的外表面开设有长条形凹槽,凹槽内开设有复数个加液口,各个加液口分别通过旋塞塞住进行密封,各个加液口分别与箱体的各个腔室相对应连通,各个加液区分别设有通气头,上盖内开设有与各个通气头分别相连通并通至上盖外的排气通道,电池内产生的气体由排气通道自由排出,经引气管引至合适的位置,条形凹槽处密封盖合有盖板。
在生产的时候,各铅酸蓄电池在安装好后需要对板栅进行化成处理(也就是充电过程),在化成过程中,铅酸蓄电池温度会上升,并且伴随着温度上升少量硫酸会挥发成酸雾,在充电后期,会有氢气和氧气释放,若在板栅化成的过程中盖上蓄电池的上盖,则挥发出来的酸雾会沾附在盖帽上,甚至会沿加液口上的排气孔泄漏至加液口外,则会污染蓄电池的上盖,因此在对板栅化成过程中,一般蓄电池先不加上盖,而是对各板栅先进行化成处理,完了之后再把上盖盖设于箱体上。但不加上盖进行板栅化成的不利之处有二,其一是生产工序需要分两步走,即要先对板栅进行化成,然后才将上盖盖上,增加生产成本;其二是在化成过程中,挥发出来的酸雾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酸的流失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中的酸液可以自由流动,当电池侧翻或倒置时,内部的酸液很容易从通气头沿排气通道漏出,酸液漏出不仅会产生腐蚀性危险和环境污染,而且还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其可简化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避免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硫酸挥发或漏出而污染环境和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包括盖体和盖板,盖体上开设有分别对应通向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的复数个加液口;各加液口上分别盖设有盖帽,盖板活动盖设于各加液口上,上述盖帽上开设有排气孔,上述各加液口与蓄电池箱体的各对应腔室之间分别设有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开阀的密闭结构。
上述密闭结构包括密度小于水且耐酸的圆球和容置此圆球的腔体,上述腔体具有供上述圆球上下浮动的空间;上述腔体分成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上述上腔体与上述加液口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大于上述圆球的直径,上述中腔体的腔壁为与上述圆球的部分外表面密闭吻合的弧面,上述下腔体与蓄电池箱体的相应腔室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小于上述圆球的直径。
上述各盖帽内分别垫设有与上述各加液口相对应的滤气片,上述排气孔开设于上述各盖帽上于上述各滤气片与上述各盖帽的内底面之间的部位。
上述各盖帽分别配有安装座,上述各盖帽与上述各安装座的一侧边分别对应铰接在一起,上述各安装座上分别开设有供上述各加液口穿过的通孔,上述加液口的外侧壁上对应于上述安装座的通孔分别设有环形突缘,上述各安装座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定位卡槽,上述盖板上对应于此定位卡槽设有定位卡块。
上述盖帽包括外帽沿、内帽沿和底部,上述盖帽的内帽沿与上述加液口的内壁相适配,上述滤气片密合垫设于上述内帽沿内,上述底部对应于上述内帽沿的部位具有延伸部,上述排气孔设置于此延伸部的侧壁上。
上述盖帽的外侧面设有易于开启的把手。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各加液口与蓄电池箱体的各对应腔室之间分别设有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开阀的密闭结构,在化成或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防止酸液挥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化成和使用过程中可限制硫酸和水的流失,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避免了污染环境;而且在化成的时候,可以直接把上盖直接盖设于箱体上,然后再进行化成,简化了生产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密闭结构中,圆球密闭吻合地支撑在中腔体的腔壁(弧面)上,对腔体实现密闭,在化成或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防止酸液挥发;当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产生的酸雾与气体超过一定压力(超过圆球的重力)时会自动顶开圆球,酸雾遇到圆球阻碍而凝结粘附于圆球表面形成酸液,回流至蓄电池的腔体内,气体则由圆球与腔体之间的间隙溢出,再由盖帽上的排气孔排出,当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的压力下降至低于圆球的重力,则圆球重新下降至中腔体的弧面上,再次对腔体进行密闭。而且,本实用新型在盖帽内位于排气孔的下方设有滤气片,当圆球被顶开时,少量未凝结于球表面的酸雾流至滤气片时会被滤气片吸附,对酸雾进行过滤,从而达到跑气不跑酸的目的,进一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密闭结构之后,酸液不会溢出,在盖体上不需要设置酸液回收结构,也因此使得盖板可以活动设置,简化了生产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状态图;
图4为图3的A-A剖示图;
图5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盖帽打开);
图7为图6的B-B剖示图;
图8为图7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球的活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如图1-10所示,包括盖体1和盖板2,盖体1的顶部具有凹部11,盖板2活动盖设于此凹部11上,此凹部11上设有复数个加液口12,加液口12上盖设有盖帽3。
盖板2的内侧面设有扣钩21和扣钩22,盖体1上对应于扣钩21、22分别开设有槽孔131、132。
盖体1设有提柄14,盖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提柄14相对应的凹槽,提柄14的两端铰接于此凹槽内的相应部位。
盖体1上还设有电池电量观察孔161和正负极接线柱162、163。
盖帽3包括外帽沿31、内帽沿32和底部33,内帽沿31与加液口12的内壁相适配,内帽沿31内密合垫设有滤气片4,底部33对应于内帽沿31的部位具有延伸部331,延伸部33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332,外帽沿31的外侧壁具有易于开启盖帽的把手35。
盖帽3一侧边铰接有安装座34,安装座34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卡槽341,凹部11上设有复数个隔开各加液口12的隔板111,相邻隔板111之间分别设有与定位卡槽341相对应的定位卡块112。
各加液口12与蓄电池箱体的各对应腔室之间分别设有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开阀的密闭结构5,此密闭结构5包括密度小于水且由耐酸的有机材料制成的圆球51和容置圆球51的腔体,此腔体具有约2倍于圆球51直径的供圆球51上下浮动的空间;此腔体分成上腔体52、中腔体53和下腔体54,上腔体52与加液口12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d3大于圆球51的直径d2,中腔体53的腔壁531为与圆球51的部分外表面密闭吻合的弧面,下腔体54与蓄电池箱体的相应腔室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d1小于圆球51的直径d2。
本实用新型中,盖体1的主体部分(盖体1除去盖帽3、安装座34和圆球51的部分)为一体成型的,安装时,将安装座34(带有打开的盖帽3)的定位卡槽341对准盖体上的定位卡块112压下,将安装座34的通孔紧配合套入加液口12的外侧壁并越过环形突缘121,使环形突缘121顶压在安装座34的上侧面,从而将安装座34固定在加液口12的外侧壁上;再将盖帽3盖好,使内帽沿32嵌入加液口的内壁;再通过扣钩21、扣钩22和槽孔131、132将盖板2扣到盖体1的凹部11上。
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密闭结构5内,圆球51密闭吻合地支撑在中腔体的腔壁(弧面)531上,对腔体实现密闭,在化成或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防止酸液挥发,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当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产生的酸雾与气体超过一定压力(超过圆球51的重力)时会自动顶开圆球51,酸雾遇到圆球51阻碍而凝结粘附于圆球51表面形成酸液,回流至蓄电池的腔体内,气体则由圆球51与腔体之间的间隙溢出,再由盖帽3上的排气孔332排出,当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的压力下降至低于圆球51的重力,则圆球51重新下降至腔壁(弧面)531上,再次对腔体进行密闭。加酸液或加水时,当加至液面高于圆球51的直径时,圆球51会浮起,密闭结构开阀,形成液体下流通道,便可完成加酸液或加水的工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密闭结构之后,酸液不会溢出,在盖体2上不需要设置酸液回收结构,也因此使得盖板2可以活动设置,简化了生产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化成和使用过程中可限制硫酸和水的流失,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避免了污染环境;而且在化成的时候,可以直接把上盖直接盖设于箱体上,然后再进行化成,简化了生产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在盖帽3内位于排气孔332的下方设有滤气片4,当圆球51被顶开时,少量未凝结于球表面的酸雾流至滤气片4时会被滤气片4吸附,对酸雾进行过滤,从而达到跑气不跑酸的目的,进一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Claims (6)
1.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包括盖体和盖板,盖体上开设有分别对应通向蓄电池箱体的各腔室的复数个加液口;其特征在于:各加液口上分别盖设有盖帽,盖板活动盖设于各加液口上,上述盖帽上开设有排气孔,上述各加液口与蓄电池箱体的各对应腔室之间分别设有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开阀的密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密闭结构包括密度小于水且耐酸的圆球和容置此圆球的腔体,上述腔体具有供上述圆球上下浮动的空间;上述腔体分成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上述上腔体与上述加液口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大于上述圆球的直径,上述中腔体的腔壁为与上述圆球的部分外表面密闭吻合的弧面,上述下腔体与蓄电池箱体的相应腔室相连通且横截面直径小于上述圆球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盖帽内分别垫设有与上述各加液口相对应的滤气片,上述排气孔开设于上述各盖帽上于上述各滤气片与上述各盖帽的内底面之间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盖帽分别配有安装座,上述各盖帽与上述各安装座的一侧边分别对应铰接在一起,上述各安装座上分别开设有供上述各加液口穿过的通孔,上述加液口的外侧壁上对应于上述安装座的通孔分别设有环形突缘,上述各安装座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定位卡槽,上述盖板上对应于此定位卡槽设有定位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帽包括外帽沿、内帽沿和底部,上述盖帽的内帽沿与上述加液口的内壁相适配,上述滤气片密合垫设于上述内帽沿内,上述底部对应于上述内帽沿的部位具有延伸部,上述排气孔设置于此延伸部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帽的外侧面设有易于开启的把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932046U CN201514961U (zh) | 2009-08-17 | 2009-08-17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932046U CN201514961U (zh) | 2009-08-17 | 2009-08-17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14961U true CN201514961U (zh) | 2010-06-23 |
Family
ID=42486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9320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14961U (zh) | 2009-08-17 | 2009-08-17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1496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0257B (zh) * | 2009-08-17 | 2011-09-28 | 泉州市一鸣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CN110707281A (zh) * | 2019-10-10 | 2020-01-17 | 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电池顶盖补液结构 |
CN113328216A (zh) * | 2021-04-14 | 2021-08-31 |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下酸的蓄电池加酸、真空化成系统及方法 |
CN114725607A (zh) * | 2022-04-15 | 2022-07-08 | 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 排气一致的蓄电池 |
-
2009
- 2009-08-17 CN CN2009201932046U patent/CN2015149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0257B (zh) * | 2009-08-17 | 2011-09-28 | 泉州市一鸣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CN110707281A (zh) * | 2019-10-10 | 2020-01-17 | 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电池顶盖补液结构 |
CN110707281B (zh) * | 2019-10-10 | 2021-12-14 | 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电池顶盖补液结构 |
CN113328216A (zh) * | 2021-04-14 | 2021-08-31 |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下酸的蓄电池加酸、真空化成系统及方法 |
CN114725607A (zh) * | 2022-04-15 | 2022-07-08 | 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 排气一致的蓄电池 |
CN114725607B (zh) * | 2022-04-15 | 2024-10-22 | 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 排气一致的蓄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0257B (zh)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
CN201514961U (zh) | 铅酸蓄电池的上盖结构 | |
CN105609898B (zh) | 一种空气电池 | |
CN202695616U (zh) | 铅酸蓄电池加酸和内化成用酸液壶 | |
US11043710B2 (en) | Metal air fuel cell and its system | |
CN107978727A (zh) |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系统 | |
CN101404341B (zh) | 阀控富液式铅酸蓄电池 | |
CN219385342U (zh) | 一种水循环汽水分离氢氧发生器 | |
CN202616357U (zh) | 一种全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 |
CN114956004B (zh) | 一种利用光合作用生产出氧气的制氧机 | |
CN202564491U (zh) | 一种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 |
CN206556473U (zh) | 一种生物质发电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1122611Y (zh) | 一种阻酸外泄的铅酸蓄电池盖 | |
CN201229966Y (zh) | 蓄电池 | |
CN211886114U (zh) | 一种车辆工程检测车用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1319388Y (zh) | 阀控富液式铅酸蓄电池 | |
CN207818754U (zh) |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系统 | |
CN205235605U (zh) | 呼吸器 | |
CN219391239U (zh) | 用于储能箱试水的顶部蓄水装置 | |
CN201610808U (zh) | 水滤式车用空滤器 | |
CN204651387U (zh) |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 | |
CN203521505U (zh) | 一种有滤酸结构的蓄电池 | |
CN2456317Y (zh) | 起动用免维护蓄电池槽 | |
CN204481059U (zh) | 一种蓄电池防溢液结构 | |
CN219907879U (zh) | 一种电解水制氢的氢气收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81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