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9235U - 立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89235U
CN201489235U CN2009201386244U CN200920138624U CN201489235U CN 201489235 U CN201489235 U CN 201489235U CN 2009201386244 U CN2009201386244 U CN 2009201386244U CN 200920138624 U CN200920138624 U CN 200920138624U CN 201489235 U CN201489235 U CN 201489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display device
light
stereoscopic display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86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书
刘春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F Optronics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F Optronics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F Op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386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89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89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892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包含一立体显示单元、一背光模块以及一外框。立体显示单元包含一液晶面板与一视差屏障,两者是相对设置。背光模块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的一侧,包含一光源以及一胶框,其中胶框设置于光源的外侧。外框则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的外侧并包围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其中外框与胶框至少两者之一,于面对光源的侧边包含有一遮光组件,以防止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向该立体显示单元的边缘逸漏。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防止显示区域边缘漏光的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成熟,使得各类型的平面显示面板蓬勃发展,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具有低耗电、低辐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显示产品的主流。但在现行的液晶面板中,其2D平面的显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各研究单位皆致力于开发各种3D立体显示技术,希望能在2D的显示环境下,使观看者能产生3D的立体视觉。
目前3D立体显示技术主要是使用一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将左眼讯号及右眼讯号分别显示于观察者的左眼及右眼,使观察者感受到影像内容而有立体的效果。习知技术中,视差屏障可单纯为一光栅,其材质由塑料或金属如铬所形成,或可为一液晶面板。使用液晶面板作为视差屏障,除了可显示3D立体画面外,还可藉由电源的切换而做2D/3D影像的转换。
由于立体显示装置除了习知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外,还需增加一视差屏障,使得整体厚度与体积也跟着增加,许多在习知2D液晶显示器不易产生的问题便随之产生。请参考图1,图1为习知2D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习知的2D液晶显示器包含有一液晶面板100、一背光模块102以及一外框110。液晶面板100设置于背光模块102上。背光模块102可提供液晶面板100所需的显示光线,其包含一光源104、复数个光学膜片106以及一胶框108。光源104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106的散射作用而成为一平面光源,再经由液晶面板100而呈现一可见影像。胶框108设置于光源104的周边,藉以固定光源104、光学膜片106以及液晶面板100。在液晶面板100与背光模块102的外缘周围还具有一外框110,用以支撑液晶面板100与背光模块102。
请继续参考图1,当光源104启动时,所产生的光线大部分会经由光学膜片106而向上射出,但仍有部份的光线会照射在胶框108的内壁表面,并经由胶框108表面的反射后,使得光线自液晶面板100的边缘处逸入外界,造成漏光现象,对影像的显示质量造成影响。而为了解决此一漏光问题,通常在外框110还设有一延伸部112,位于液晶面板100上方,如图1所示。并藉由延伸部112的阻挡,可防止光线(如第1图的光线路径A)向外界逸漏的机会,以减少漏光的现象。
接着请参考图2,图2为习知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习知的立体显示装置除了液晶面板100、背光模块102、外框110以外,还具有一视差屏障114,设置于液晶面板100相对于背光模块102的另一侧。相较于习知2D液晶显示器,视差屏障114增加了立体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将使得原先可被延伸部112所阻挡的光线,变得无法被延伸部112阻挡而由液晶面板100的边缘逸漏。如图2所示,光线B经由胶框108内壁表面的反射后,原本可由先前延伸部112的位置(图2中虚线P位置)所挡下,但由于厚度增加后延伸部112的位置也随的改变,因此无法有效阻隔光线B而造成漏光问题。或者如图2的光线C所示,在立体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后,亦增加了光线由外框110内壁表面的反射而从边缘散逸的机率。由于外框110所采用的材质大多为金属等高反射性物质,将使得光反射的情况增加而使漏光问题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了一种设计良好的立体显示装置结构,以克服习知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容易漏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包含一立体显示单元、一背光模块以及一外框。立体显示单元包含一液晶面板与一视差屏障,两者是相对设置。背光模块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的一侧,包含一光源以及一胶框,其中胶框设置于光源的外侧。外框则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的外侧并包围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其中外框与胶框至少两者之一,于面对光源的侧边包含有一遮光组件,以防止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向该立体显示单元的边缘逸漏。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是于胶框或外框靠近光源的侧边设置有遮光结构,由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此遮光结构即被吸收或产生散射,可避免习知技术中光线自立体显示装置边缘逸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2D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习知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与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遮光组件的遮光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300液晶面板            309遮光组件
301立体显示单元     110,310外框
102,302背光模块    112,312延伸部
104,304光源        114,314视差屏障
106,306光学膜片    316遮光微结构
108,308胶框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是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在此容先叙明。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包含一立体显示单元301、一背光模块302以及一外框310。其中立体显示单元301包含一液晶面板300以及一视差屏障314,两者相对设置于背光模块302上方,其顺序可互相调换,例如液晶面板300位于视差屏障314的上方,或者视差屏障314位于液晶面板300的上方。液晶面板300可提供观察者所欲观察的影像,而视差屏障314则可将液晶面板300所提供的影像分离为左眼讯息与右眼讯息,使观察者能得到一立体视觉。视差屏障314可以为一单纯由塑料或金属所制成的光栅,或是为另一个液晶显示面板。
背光模块302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301一侧,并提供立体显示单元301所需的显示光线。背光模块302包含一光源304、一胶框308以及复数个光学膜片306。光源304可以是一般的冷阴极管(CCFL),发光二极管(LED),或其它可提供光线的装置。光学膜片306设置于光源304与立体显示单元301之间,使得光源304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306的散射导引而成为一平面光源。胶框308则设置于光源304的外侧并支撑立体显示单元301、光学膜片306以及立体显示单元301,其通常为塑料材质。外框310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301与背光模块302的外侧,并包围立体显示单元301与背光模块302,其通常为一金属材质。
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习知技术如图2所产生的边缘漏光情形,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具有一遮光组件309,设置于胶框308面对光源304的侧边上。遮光组件309具有特殊的遮光结构或材质,使得光源304所发出的光线在此散射或被吸收,故可避免光线经反射后向立体显示单元301的边缘逸漏,造成漏光的现象。遮光组件309可视情况需求而调整其位置以及其覆盖范围,例如上下调整其高度,或者增加其覆盖范围使得遮光组件309全面覆盖于胶框308面对光源304的侧边,以求达成最好的遮光效果。
为了达成遮光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遮光组件309其表面具有特殊的遮光微结构。请参考图4与图5,图4与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遮光组件的遮光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胶框308上的遮光组件309其表面具有复数个遮光微结构316,使得光线在此不均匀的表面反射即产生散射的现象,可避免习知技术中光线反射后直接向立体显示单元301的边缘漏逸而产生漏光的情况。遮光微结构316的形状可以为突起的矩形316a(如图4所示)或者为突起的梯形结构316b(如图5所示),但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状例如半球形或三角锥等,只要能够达成光线散射的立体微结构皆可,而不以上述为限。
另一方面,遮光组件309可采用特殊的遮光材质,例如光吸收材质,使得光源304所发出的光线在此被吸收而不会经由反射途径至立体显示单元301边缘。光吸收材质包含各种反光性低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各种遮光胶带(tape)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各种油漆类涂料材质例如聚脂类树脂等。上述各种光吸收材质以暗色者为佳,其中又以黑色最适合,最能达成吸收光线的效果。遮光组件309的实施方式并不拘于上述实施例,而应可包含各种「遮光微结构」与「遮光材质」的排列组合,例如遮光组件309可为「具有矩形微结构且为金属氧化物」或者「具有丘状微结构的遮光胶带」,以上各种实施例可任意搭配而得到良好的遮光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04除了可设置于胶框308上,还可设置于外框309面对光源304的侧边上。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由于外框310多为金属等高反光性材质,因此为避免光线经外框310内壁反射而造成漏光,亦可于外框310面对光源304的内壁设置遮光组件304。遮光组件309可视情况需求而调整其位置以及其覆盖范围,例如上下调整其高度,或者增加其覆盖范围使得遮光组件309全面覆盖于外框310面对光源304的侧边。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09可同时设置于胶框308与外框310上。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为了增加遮光效果,胶框308与外框310面对光源304的侧边可同时设有遮光组件309。同样的,遮光组件309可视情况需求而调整其位置以及其覆盖范围,图7所示例为遮光组件309全面覆盖于胶框308与外框310面对光源304的侧边。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外框310还包含一延伸部312,位于立体显示单元301上方,并可与胶框308共同夹持立体显示单元301,可遮蔽部份由边缘漏逸的光线。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遮光组件309除了设置于胶框308或外框310的侧边外,还可设置于外框310的延伸部312上,例如设置于延伸部312面对立体显示单元301的内侧壁上。位于延伸部312上的遮光组件309可视情况与外框310或胶框308上的遮光组件309做任意搭配,例如遮光组件309设置于延伸部312与胶框308上,或设置于延伸部312与外框310上,或者三处都有遮光组件309。
关于遮光组件309的形成方式,若遮光组件309位于外框310上,可利用各种冲压或涂布技术形成;若遮光组件309位于胶框308,其形成方式除了上述涂布制程外,还可以用射出成形等方式,使得遮光组件309与胶框308一体成形,以减少后续制作步骤。
综上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显示装置,是在胶框或外框的侧边具有特殊的遮光结构,由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此遮光结构及被散射或吸收,故可有效避免光线自立体显示装置的边缘逸漏而造成漏光现象,并克服习知立体显示装置较易漏光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立体显示单元,包含一液晶面板与一视差屏障,该液晶面板与该视差屏障相对设置;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立体显示单元的一侧,该背光模块包含一光源以及一胶框,其中该胶框设置于该光源的外侧;以及
一外框,设置于该立体显示单元与该背光模块的外侧并包围该立体显示单元与该背光模块,其中该外框与该胶框至少两者之一,于面对该光源的侧边包含有一遮光组件,以防止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向该立体显示单元的边缘逸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框另包含一延伸部,设置于该立体显示单元上方并与该胶框夹持该立体显示单元,其中该延伸部面对该立体显示单元的侧边包含该遮光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包含金属材质,所述的胶框包含塑料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组件与该胶框是一体成型,所述的遮光组件包含复数个遮光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组件包含光吸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吸收材质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吸收材质包含遮光胶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胶带的材质包含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吸收材质包含暗色涂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色涂料的材质包含聚脂类树脂。
CN2009201386244U 2009-06-04 2009-06-04 立体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9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86244U CN201489235U (zh) 2009-06-04 2009-06-04 立体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86244U CN201489235U (zh) 2009-06-04 2009-06-04 立体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89235U true CN201489235U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2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862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9235U (zh) 2009-06-04 2009-06-04 立体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8923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9887A (zh) * 2011-05-04 2011-1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9101A (zh) * 2011-06-13 2011-12-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显示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5204672A (zh) * 2014-05-30 2015-12-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5723A (zh) * 2016-09-12 2017-02-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窄边框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9887A (zh) * 2011-05-04 2011-1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019442B2 (en) 2011-05-04 2015-04-2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269887B (zh) * 2011-05-04 2016-01-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9101A (zh) * 2011-06-13 2011-12-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显示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5204672A (zh) * 2014-05-30 2015-12-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5723A (zh) * 2016-09-12 2017-02-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窄边框显示装置
CN106405723B (zh) * 2016-09-12 2020-07-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窄边框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299356B (zh) 显示装置
WO2014069298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9061935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US20100283924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104620165A (zh) 利用定向背光的显示设备
KR20180045527A (ko) 비디오 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01489235U (zh) 立体显示装置
US1013311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279459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91290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489374A (zh) 一种多屏幕拼接的无缝显示屏
US20210033913A1 (en) Flexible liquid-crystal-screen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203444128U (zh) 棱镜片、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916654Y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495454B (zh) 光学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10543047B (zh) 显示装置
CN107315314B (zh) 双面观看透光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US20160103263A1 (en) Light transmission device with integration structures
CN105824356B (zh)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3915039A (zh) 显示装置
CN208421474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US20160342013A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5937141A (zh) 用于洗衣机的控制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20208038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ROJECTION TUB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PTF OP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04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PROJECTION TUB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50015 FUZHOU, FUJIAN PROVINCE TO: TAIWAN,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4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oyuan bade city Taiwan Peace Road No. 1127

Patentee after: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ddress before: 350015 No. 1 Xingye Road, Mawei Science Park, Fujian, Fuzhou

Patentee before: CPTF Optronic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