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503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5039A
CN103915039A CN201310002572.9A CN201310002572A CN103915039A CN 103915039 A CN103915039 A CN 103915039A CN 201310002572 A CN201310002572 A CN 201310002572A CN 103915039 A CN103915039 A CN 103915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display device
guide plate
display pane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25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宗辉
简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0025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15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15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5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透明胶框及反射膜片组。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导光板。导光板具有与光源组件相对的入光面及与显示面板相对的出光面。透明胶框包括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围绕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第二框体连接于第一框体且延伸至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与导光板之间。第二框体具有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显示面板的背光相对的第二表面。反射膜片组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反射膜片及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反射膜片,光源组件提供的部分光线进入第二框体并依次通过第二反射膜片和第一反射膜片的反射后由位于有效显示区域的第二框体射出。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显示装置的架构中,多是采用胶框对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进行组装固定。图1是现有的采用超窄胶框固定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采用超窄胶框固定的显示装置的光路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光学膜片组120,背光模组130、胶框140以及外框150。背光模组130设置在与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112相背的一侧,光学膜片组12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和背光模组130的导光板132之间。背光模组130的发光元件134提供光线进入导光板132形成面光源作为显示面板110的背光。背光模组130固定130于外框150的底板152,胶框140围绕显示面板110、光学膜片组120,背光模组130以及底板152,并设置在外框150的底板152与前框154之间,用于固定显示面板110、光学膜片组120,背光模组130。在显示装置100的架构中,为了保持足够的力道使得胶框140能压住背光模组130的导光板132进行固定,需要将胶框140延伸至有效显示区域114。如此一来,如图2所示,由于位于有效显示区域114的部分胶框142由于不透光将会遮挡部分从导光板132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从而在有效显示区域114的边缘区域115形成暗带,进而影响显示品质。而且,通常在胶框140与导光板132之间还设置用于吸收光线的遮光层160,也不利于光线传递至有效显示区域114的边缘区域115,即使胶框140能够透光,也仍然会在有效显示区域114的边缘区域115形成暗带,无法有效提高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有效避免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因胶框设置所导致的边缘暗带问题,有利于提高显示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透明胶框及反射膜片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以及背面,并具有有效显示区域。背光模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导光板。导光板具有与光源组件相对的入光面及与显示面板的背面相对的出光面。透明胶框包括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围绕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第二框体连接于第一框体且延伸至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与导光板之间。第二框体具有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显示面板的背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反射膜片组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反射膜片及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反射膜片,光源组件提供的部分光线进入第二框体并依次通过第二反射膜片和第一反射膜片的反射后由位于有效显示区域的第二框体射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框体还具有与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三表面以及与第二表面连接的第四表面,第四表面位于有效显示区域,且光源组件提供的部分光线通过第三表面入射第二框体,并通过该第四表面出射第二框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均为粗糙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三表面和该第四表面平行,或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不平行且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在靠近该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缘一端的距离大于远离该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缘一端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反射膜片是白反射膜,该第二反射膜片是银反射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反射膜片组还包括遮光功能层,位于该导光板和该第一反射膜片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外框,外框包括背板和前框,背光模组设置于背板上,第一框体位于背板与前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背板具有底板以及连接底板的围绕部,底板和围绕部形成收容腔,用于容置背光模组,光源组件设置于围绕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与出光面相背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膜片组设置在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第二框体延伸至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组之间。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使用透明胶框,且在延伸至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与导光板之间的第二框体与导光板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显示面板相对的第二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反射膜片及第二反射膜片,使得光源组件提供的部分光线可进入到透明框体中,并经过第二反射膜片和第一反射膜片的反射再由透明框体出射,因此,虽然透明框体的第二框体延伸到有效显示区域,但是由于光线从有效显示区域边缘上方的第二框体出射而不会形成边缘暗带,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因胶框所导致的边缘暗带问题。此外,光线经过透明框体的传递,变得较为柔和。因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有利于提高显示品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V部分的透明胶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明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明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和现有的显示装置的Tracepro软件模拟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本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IV部分的透明胶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主要包括显示面板210、背光模组220、透明胶框230及反射膜片组240。
显示面板210具有显示面212以及与显示面212相背的背面214。显示面212包括有效显示区域213。显示面板21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等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背光模组220设置于显示面板210的背面214一侧。背光模组220包括光源组件222以及导光板224。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22包括基板2221以及设置于基板2221的发光元件2222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导光板224具有入光面2241及出光面2242。入光面2241与光源组件222的发光元件2222相对,出光面2242与显示面板210的背面214相对。发光元件2222用以提供光线由入光面2241进入导光板224内,并由出光面2242射出导光板224,以为显示面板210提供面光源作为背光。优选地,在导光板224与显示面板210之间还可设置光学膜片组230。光学膜片组250例如可以是扩散片、偏光片等光学膜片,用以进一步提升用作显示面板210背光的特性。此外,导光板224还具有与出光面2242相对的表面2243,入光面2241连接于出光面2242与表面2243之间。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20还包括设置在表面2243的反射片226例如白反射膜片,用以反射进入导光板224内部的光线,以使得光线充分的由出光面2242射出导光板224,提升光线利用率。
透明胶框230包括第一框体232以及第二框体234。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232大致呈矩形,围绕显示面板210及背光模组220,用于固定显示面板210及背光模组220。第二框体234连接于第一框体232且延伸至显示面板210的有效显示区域213与导光板224之间,用以有效固定导光板224。第二框体234具有与导光板224的出光面2242相对的第一表面2341以及与显示面板210的背面214相对的第二表面2342。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341对应位于有效显示区域213,当然,第一表面2341也可对应有效显示区域213之外的部分区域。此外,第二框体234还具有与第一表面2341连接的第三表面2343以及与第二表面2342连接的第四表面2344。其中,第三表面2343为光入射面,第四表面2344为光出射面,并对应位于有效显示区域213。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341平行于第二表面2342,第三表面2343平行于第四表面2344。光源组件220提供的部分光线通过第三表面2343入射第二框体234,并依次达到第二表面2342和第一表面2341,之后通过第四表面2344射出第二框体234。本实施例中,透明胶框230的材质为透明材料例如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甲基苯乙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亚酰胺等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反射膜片组240包括第一反射膜片242及第二反射膜片244。第一反射膜片242设置于第一表面2341,第二反射膜片244设置于第二表面2342。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22的发光元件2222提供的光线一部分通过导光板224的入光面2241进入导光板224,另一部分通过第三表面2343进入第二框体234,并依次通过第二反射膜片244和第一反射膜片242的反射后由第四表面2344射出第二框体234。虽然为了有效固定导光板224,透明框体230的第二框体234延伸到显示面板210的有效显示区域213,但是由于发光元件2222的部分光线会经由第二框体234的传递,特别是经过第二反射膜片244和第一反射膜片242的反射,从位于有效显示区域213上方的第二框体234朝显示面板210射出。因此,在有效显示区域213不会因为第二框体234的存在而造成有效显示区域213的边缘暗带,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的显示装置因胶框所导致的边缘暗带问题。此外,发光元件2222的部分光线经过第二框体234的传递,变得较为柔和。因此,显示装置200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膜片242是白反射膜,第二反射膜片244是银反射膜。
此外,显示装置200还包括外框260。具体地,外框260包括背板262和前框263。背板262具有底板264以及连接底板264的围绕部265,底板264和围绕部265形成收容腔266,用于容置背光模组220。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222的基板2221设置于围绕部265。透明胶框230的第一框体232围绕背光模组220和底板264,并位于背板262的围绕部265与前框263之间。显示装置200的外框260可根据需要设计,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结构。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明胶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a的透明胶框230a与第一实施例的透明胶框230大致相同,而者的区别在于,透明胶框230a的第二框体234a的第三表面2343a不平行于第四表面2344a,且第三表面2343a与第四表面2344a在靠近有效显示区域213的边缘215一端的距离大于远离有效显示区域213的边缘215一端的距离。此外,透明胶框230a的第二框体234a的第三表面2343a与第四表面2344a均为粗糙面。粗糙面例如可利用喷沙的方式形成。发光元件2222提供的一部分光线通过第三表面2343a进入第二框体234a,并依次通过第二反射膜片244和第一反射膜片242的反射后由第四表面2344a射出第二框体234a。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明胶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b的透明胶框230b与第一实施例的透明胶框230大致相同,而者的区别在于,透明胶框230b的第二框体234b的第三表面2342b和第四表面2344b均为粗糙面,且反射膜片组240b还包括遮光功能层246,遮光功能层246设置于导光板224与第一反射膜片242之间,即第一反射膜片242位于遮光功能层246与第二框体234的第一表面2341之间。遮光功能层246可用吸收部分干扰光线(leakage light),进一步提升显示品质。发光元件2222提供的一部分光线通过第三表面2343b进入第二框体234b,并依次通过第二反射膜片244和第一反射膜片242的反射后由第四表面2344b射出第二框体234b。
以下将结合Tracepro软件模拟试验对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各位置的光照度进行模拟测试,以进一步的说明边缘暗带改善的效果。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b(图中示为显示装置B)和现有的显示装置100(图中示为显示装置A)的Tracepro软件模拟光照度示意图。请参阅图7,现有的显示装置100由于使用不透光的胶框140,而位于有效显示区域114边缘的胶框140阻挡了光线,导致边缘暗带形成,而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b由于使用透明胶框230,透明胶框230不会阻挡光线,特别是在有效显示区域213的边缘,也有光线出射,从而有效消除了边缘暗带的影响,提升了显示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以及背面,该显示面具有有效显示区域;
背光模组,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该背面一侧,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该入光面与该光源组件相对,该出光面与该显示面板的背面相对;
透明胶框,包括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围绕该显示面板以及该背光模组,该第二框体连接于该第一框体且延伸至该显示面板的该有效显示区域与该导光板之间,该第二框体具有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与该显示面板的该背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
反射膜片组,包括第一反射膜片以及第二反射膜片,该第一反射膜片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二反射膜片设置于该第二表面,该光源组件提供的部分光线进入该第二框体并依次通过该第二反射膜片和该第一反射膜片的反射后由位于该有效显示区域的该第二框体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体还具有与该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三表面以及与该第二表面连接的第四表面,该第四表面位于该有效显示区域,且该光源组件提供的该部分光线通过该第三表面入射该第二框体,并通过该第四表面出射该第二框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表面和该第四表面均为粗糙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表面和该第四表面平行,或该第三表面和该第四表面不平行且该第三表面与该第四表面在靠近该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缘一端的距离大于远离该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缘一端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膜片是白反射膜,且该第二反射膜片是银反射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膜片组还包括遮光功能层,位于该导光板和该第一反射膜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框,该外框包括背板和前框,该背光模组设置于该背板上,该第一框体位于该背板与该前框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具有底板以及连接该底板的围绕部,该底板和该围绕部形成收容腔,用于容置该背光模组,该光源组件设置于该围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设置在该导光板与该出光面相背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膜片组,设置在该导光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该第二框体延伸至该导光板与该光学膜片组之间。
CN201310002572.9A 2013-01-04 2013-01-0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3915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2572.9A CN103915039A (zh) 2013-01-04 2013-01-0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2572.9A CN103915039A (zh) 2013-01-04 2013-01-0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5039A true CN103915039A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40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2572.9A Pending CN103915039A (zh) 2013-01-04 2013-01-0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1503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3825A (zh) * 2020-03-31 2020-07-1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610654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框架结构体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15236895A (zh) * 2022-09-23 2022-10-25 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反射透光式反射屏幕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0654A (zh) * 2019-02-26 202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框架结构体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11413825A (zh) * 2020-03-31 2020-07-1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236895A (zh) * 2022-09-23 2022-10-25 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反射透光式反射屏幕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314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989508B (zh) 一种显示屏组装方法、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5785498B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31512B (zh) 导光膜组件、前置光源和反射式显示装置
CN101975371B (zh) 下扩散片、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CN21015548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屏下光学指纹系统、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3336480U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6034188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101994013B1 (ko) 도광판,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1033361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8752353U (zh) 防止角落和边缘漏光的背光模组
US9753215B2 (en) Backlight,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074294A1 (zh) 一种背光模组
US20210033913A1 (en) Flexible liquid-crystal-screen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KR102005651B1 (ko) 도광판,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79161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apparatus
WO2016169173A1 (zh) 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3915039A (zh) 显示装置
WO2016173014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953893A (zh) 调光单元、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4570474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US9329321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1050288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501051A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1155456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