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7825U -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87825U
CN201487825U CN2009201343215U CN200920134321U CN201487825U CN 201487825 U CN201487825 U CN 201487825U CN 2009201343215 U CN2009201343215 U CN 2009201343215U CN 200920134321 U CN200920134321 U CN 200920134321U CN 201487825 U CN201487825 U CN 201487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ression
light guiding
guiding film
light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43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343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87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87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878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具体的,该导光膜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网点;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V形凹槽图案,所述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所述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第一V形凹槽与所述第二V形凹槽交叉;所述导光膜还含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从光源发出的光可从第一侧面进入导光膜。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膜制备的背光模组的亮度高、均匀性好,并且该背光模组的厚度小,符合产品轻型化和薄型化趋势的要求。另外,由于省去了一块棱镜片,使采用该导光膜的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作为平板显示装置的代表,自身不产生光,所以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LCD)不可缺少的部分。安装在手机、数码相机、PDA、笔记本电脑等小型面板中的常规的背光组件一般包括光源、导光板、扩散膜、棱镜片、反射片等。导光板用于引导光源所产生的光,将点光源或者线光源产生的光转化成均匀分布的面光源,是背光模组中最重要的部分。
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发光体110、导光薄膜120、反射膜140、棱镜片160和170,扩散片150和180。其中,导光薄膜120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121和出光面122,底面121上设置有散射网点130。导光薄膜120上与发光体110相邻的一面为第一侧面123,与第一侧面相对的是第二侧面124。出光面122与扩散片150相邻,扩散片150上方设置有两块棱镜片160和170。棱镜片160和170分别由棱镜体161、171和突出体162、172构成。在棱镜片170上方设置有另一个扩散片180。由于该背光模组中含有大量的棱镜片和扩散片,光线传播至棱镜片界面时,会出现大量光插入损失,导致出光亮度的下降;同时,上述背光模组中设置有两组棱镜片,导致背光模组厚度较大,不符合背光模组轻型化和薄型化趋势;并且棱镜片高昂的价格也不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在保证发光亮度和均匀性的情况下,厚度过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膜,采用该导光膜制备的背光模组具有高亮度和高均匀性,并且厚度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所述底面上设置有网点;出光面上设置有V形凹槽图案,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第一V形凹槽与第二V形凹槽交叉;导光膜还含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从光源发出的光可从第一侧面进入导光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依次层叠的反光膜、导光膜和聚光扩散组件;其中,导光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导光膜;光源位于导光膜的第一侧面一侧,从光源发出的光能从第一侧面进入导光膜;聚光扩散组件位于导光膜的出光面上;反光膜位于导光膜的底面一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膜制备的背光模组的亮度高、均匀性好,并且该背光模组的厚度小,符合产品轻型化和薄型化趋势的要求。另外,由于省去了一块棱镜片,使采用该导光膜的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底面第一种网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底面第二种网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出光面V形凹槽图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A处的V形凹槽图案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模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模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的分解正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膜,该导光膜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底面上设置有网点;出光面上设置有V形凹槽图案,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第一V形凹槽与所述第二V形凹槽交叉;导光膜还含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从光源发出的光可从第一侧面进入导光膜。
上述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含多个V形凹槽,各个单独的V形凹槽均可称为第一V形凹槽。第一V形凹槽彼此之间均为平行设置。同样,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含多个V形凹槽,各个单独的V形凹槽均可称为第二V形凹槽。第二V形凹槽彼此之间均为平行设置。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进行改进,增加第三V形凹槽阵列。
上述V形凹槽图案可通过热压的方法形成。上述导光膜的厚度为0.01-0.4mm。优选为0.1-0.3mm。相比于设置在导光膜出光面上的棱镜状突出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膜的出光面上形成上述V形凹槽图案,能起到良好导光效果,亮度高,均匀性好,可以减少扩散膜和棱镜片的使用。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上述结构,导光膜能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对于上述导光膜,其底面上网点的密度从所述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增加。设置的网点具体可以为半球状凸点或半球状凹穴。每个网点可以具有多种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四边形或菱形。另外,网点可以凹穴(groove)或者凸起(protrusion)的形式形成于导光膜的底面上。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网点为半球突向出光面的形状(即凹穴状)。此外,根据情况需要,每个网点也可以是漫反射图形,例如刻线(Scratches)等。另外,网点可于导光膜主体部分形成之后再形成于导光膜底面上。
上述网点可用于反射和漫射入射到每个网点上的光线。每个网点都反射和漫射入射光线。具体地,每个网点防止光线在导光膜和外部空气的界面上的全反射,从而通过导光膜的出光面透射由网点反射和漫射的光线。随着在导光膜中的光线从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前进,光线的强度被削弱。这样的削弱造成在导光膜的出光面上出现的光从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逐渐减少,并造成在导光膜上的亮度低,并且出光分布不均匀。本实用新型通过从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逐渐增加网点的密度来校正不均匀亮度。
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将网点的密度定义为每导光膜底面单位面积中,网点占用的比例。于是可沿着第一侧面到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步增加每导光膜底面单位面积中网点的数量,或逐渐增加网点的尺寸,或者二者的组合来增加网点占用的导光膜底面的面积。
优选地,网点具有相同的形状,其尺寸和数量沿着第一侧面到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渐增大。优选地,网点的排布方式为如图4所示的随机方式,以防止导光膜组装成背光组件时形成摩尔条纹。此外,在其他需要的部位也可加大网点的尺寸和数量。
在上述导光膜的出光面上,在第一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为10-300μm;第二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为10-300μm。上述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可定义为:相邻两个V形凹槽最底端之间的距离。
优选情况下,上述第一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相等;第二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相等;并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与任意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情况下,上述导光膜中,第一V形凹槽和第二V形凹槽交叉形成的夹角θ1角度大小为5-40°。夹角θ1为任意一个第一V形凹槽和任意一个第二V形凹槽交叉形成的夹角。进一步优选情况下,第一V形凹槽相对第一侧面的倾斜角θ2大小为2.5-20°;第二V形凹槽相对第一侧面的倾斜角θ3大小为2.5-20°,且θ2与θ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述θ2与θ3方向相反可按如下方式定义:以上述第一侧面和出光面的交线为基准,以该交线上一点为顶点,在出光面上旋转该交线,该交线的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即形成角,取小于90°的部分为该角的大小。相对于上述出光面,交线可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分别按顺时针旋转和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角即可定义为方向相反的角。故,上述方向相反的倾斜角θ2与θ3即为分别按顺时针旋转和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角。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中,各第一V形凹槽槽深为2μm-25μm,各第一V形凹槽槽底角大小为60-120°;各第二V形凹槽槽深为2μm-25μm,各第二V形凹槽槽底角大小为60-120°。V形凹槽槽深可定义为从V形凹槽的最底端到上述出光面的距离。V形凹槽槽底角可定义为该V形凹槽的两个倾斜侧面相交所形成的角。
作为对上述导光膜的一种实际应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依次层叠的反光膜、导光膜和聚光扩散组件;导光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导光膜;聚光扩散组件包括层叠的棱镜片和扩散膜;光源位于导光膜的第一侧面一侧,从光源发出的光能从第一侧面进入导光膜;聚光扩散组件位于导光膜的出光面一侧,反光膜位于导光膜的底面一侧。
具体的,位于导光膜的出光面一侧的聚光扩散组件中,棱镜片和扩散膜的相互位置没有特别的要求。可以是棱镜片位于导光膜的出光面上,扩散膜位于棱镜片上;或者扩散膜位于导光膜的出光面上,棱镜片位于扩散膜上。
优选情况下,上述棱镜片为逆棱镜片。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模组中,棱镜片和扩散膜均可只用一个。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420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底面421和出光面422。第一侧面423和第二侧面424相对设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光源设置于第一侧面423一侧,光源发出的光可通过第一侧面423进入导光膜。
在底面421上,设置有网点430。在图2中,网点430为半球形凹穴。在出光面422上设置有V形凹槽图案,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451;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452;第一V形凹槽451与所述第二V形凹槽452交叉设置。
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导光膜420的底面421上,不同区域上,网点430的分布密度不同。从第一侧面423到第二侧面424的方向上,网点430的密度成增加的趋势分布。图3中,网点430具有较大尺寸,并且规整排列。图4中,网点430的尺寸小,并且呈随机分布状。
出光面422上的V形凹槽图案如图5所示。在导光膜420的出光面422上,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451;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452;第一V形凹槽451与所述第二V形凹槽452交叉设置。第一V形凹槽451和第二V形凹槽451交叉形成的夹角为θ1(如图6所示)。第一V形凹槽451相对第一侧面423的倾斜角为θ2(如图5所示);第二V形凹槽452相对第一侧面423的倾斜角θ3(如图5所示)。
通过对θ2和θ3的设定,能防止通过第一侧面423的光线沿着V形凹槽流动,导致亮度恶化。也能避免光线被V形凹槽导出而削弱,使到达导光膜的第二侧面424的光线总量不会大大减少,防止亮度恶化。
图5中局部A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V形凹槽图案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V形凹槽451和第二V形凹槽452。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451之间的槽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451最底端之间的距离。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452之间的槽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452最底端之间的距离。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410、导光膜420、反光膜440和聚光扩散组件。其中,聚光扩散组件包括扩散膜460和棱镜片470。导光膜420具有相对设置的底面421和出光面422,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423和第二侧面424。光源410位于第一侧面423一侧。反光膜440位于底面421一侧。扩散膜460位于出光面422一侧。棱镜片470位于扩散膜460上。
并且,底面421上设置有网点430。在图7中,网点430为半球形凹穴。在出光面422上设置有V形凹槽图案,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451;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452;第一V形凹槽451与所述第二V形凹槽452交叉设置。
从光源410发出的光经过第一侧面423进入导光膜420中。经过底面421上网点430的散射和反光膜440的反射作用,光线延伸到出光面422。经过含有第一V形凹槽451和第二V形凹槽452的V形凹槽图案,光线传播至扩散膜460和棱镜片470上。经过棱镜片470的棱镜体471和突出体472后,光线传播出背光模组。
图8示出了另一种结构的背光模组(图9为图8所示的背光模组分解后的正二侧视图),包括光源410、导光膜420、反光膜440和聚光扩散组件。其中,聚光扩散组件包括一个扩散膜460和一个棱镜片470。导光膜420具有相对设置的底面421和出光面422,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423和第二侧面424。光源410位于第一侧面423一侧。反光膜440位于底面421一侧。棱镜片470位于出光面422一侧。扩散膜460位于棱镜片470上。该棱镜片470为逆棱镜片。棱镜片470的突出体472朝向出光面422。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模组中采用逆棱镜片能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
并且,底面421上设置有网点430。在图7中,网点430为半球形凹穴。在出光面422上设置有V形凹槽图案,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451;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452;第一V形凹槽451与所述第二V形凹槽452交叉设置。
从光源410发出的光经过第一侧面423进入导光膜420中。经过底面421上网点430的散射和反光膜440的反射作用,光线延伸到出光面422。经过含有第一V形凹槽451和第二V形凹槽452的V形凹槽图案,光线传播至棱镜片470和扩散膜460上。经过扩散膜460后,光线传播出背光模组。
从上面的描述明显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导光膜的出光面上形成的V形凹槽图案,表现为整齐排列的梯形台状棱镜结构,所以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膜的背光模组的一个优点是需要较少数量的棱镜片。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少背光模组的厚度,可以减少光插入损失,并且可以提升光学效率、整体亮度和均匀性。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导光膜和背光模组需要较少数量的棱镜片,所以可以降低制造导光膜或背光模组的成本。
尽管已经参照其优选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的是,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修改,只要这样的修改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旨在覆盖这些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导光膜,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和出光面;
所述底面上设置有网点;
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有V形凹槽图案,所述V形凹槽图案包括第一V形凹槽阵列和第二V形凹槽阵列;
所述第一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V形凹槽;第二V形凹槽阵列包括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二V形凹槽;第一V形凹槽与所述第二V形凹槽交叉;
所述导光膜还含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从光源发出的光可从第一侧面进入导光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底面上网点的密度从所述第一侧面向所述第二侧面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半球状凸点或半球状凹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为10-300μm;所述第二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为10-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相等;所述第二V形凹槽阵列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相等;任意相邻两个第一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与任意相邻两个第二V形凹槽之间的槽间距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凹槽和第二V形凹槽交叉形成的夹角θ1角度大小为5-4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形凹槽相对第一侧面的倾斜角θ2大小为2.5-20°;所述第二V形凹槽相对第一侧面的倾斜角θ3大小为2.5-20°,且θ2与θ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各第一V形凹槽槽深为2μm-25μm,各第一V形凹槽槽底角大小为60-120°;各第二V形凹槽槽深为2μm-25μm,各第二V形凹槽槽底角大小为60-120°。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依次层叠的反光膜、导光膜和聚光扩散组件;所述导光膜为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膜;所述聚光扩散组件包括层叠的棱镜片和扩散膜;
所述光源位于导光膜的第一侧面一侧,从光源发出的光能从第一侧面进入导光膜;
所述聚光扩散组件位于导光膜的出光面一侧,反光膜位于导光膜的底面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片位于导光膜的出光面上,扩散膜位于棱镜片上;所述棱镜片为逆棱镜片。
CN2009201343215U 2009-07-29 2009-07-29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87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43215U CN201487825U (zh) 2009-07-29 2009-07-29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43215U CN201487825U (zh) 2009-07-29 2009-07-29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87825U true CN201487825U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2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432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87825U (zh) 2009-07-29 2009-07-29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8782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7774A (zh) * 2010-10-20 2012-07-04 索尼公司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3982861A (zh) * 2014-06-04 2014-08-13 骏熠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发光体
CN105526524A (zh) * 2016-02-22 2016-04-27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条形发光结构
CN107561627A (zh) * 2017-08-24 2018-01-09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膜
TWI620964B (zh) * 2017-07-27 2018-04-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模組
CN110694567A (zh) * 2019-10-29 2020-01-17 佛山市金净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器
CN111968507A (zh) * 2020-08-14 2020-11-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7774A (zh) * 2010-10-20 2012-07-04 索尼公司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3982861A (zh) * 2014-06-04 2014-08-13 骏熠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发光体
CN105526524A (zh) * 2016-02-22 2016-04-27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条形发光结构
TWI620964B (zh) * 2017-07-27 2018-04-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模組
CN107561627A (zh) * 2017-08-24 2018-01-09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膜
CN110694567A (zh) * 2019-10-29 2020-01-17 佛山市金净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器
CN111968507A (zh) * 2020-08-14 2020-11-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87825U (zh) 一种导光膜及背光模组
CN100476535C (zh) 照明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及用于这些装置的光扩散板
TWI388891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CN1878984B (zh) 面光源装置和使用该面光源装置的设备
CN101684927B (zh) 高准直面型光源模块及其出光方法
CN201412745Y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用于背光模组的透光板
CN102192447B (zh) 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61309C (zh) 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及应用其的背光单元
JP2009164101A (ja) バックライト
CN103901528B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TW201109739A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3308973A (zh) 面光源装置
KR20080067049A (ko) 쐐기형 배면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CN101349398A (zh) 一种集成微结构背光系统
KR2009004792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912820A (zh) 发光装置及其相关显示系统
CN200976055Y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101725913A (zh) 高效率增亮的背光模组
TWM445701U (zh) 背光模組及導光板
CN103487867A (zh) 导光板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US20240103319A1 (en)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Diffusion Plate
CN105116598B (zh) 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
CN10256346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521382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221848A (zh) 光学片、光学单元及使用其的发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