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45336U - 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45336U
CN201445336U CN2009200304622U CN200920030462U CN201445336U CN 201445336 U CN201445336 U CN 201445336U CN 2009200304622 U CN2009200304622 U CN 2009200304622U CN 200920030462 U CN200920030462 U CN 200920030462U CN 201445336 U CN201445336 U CN 201445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oking saucepan
ring gear
pressure cooking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304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精兵
曲桂楠
廖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Complete Set Of Household Appliance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omplete Set Of Household Applianc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omplete Set Of Household Appliance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omplete Set Of Household Applianc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304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45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45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453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3),具有外翻的锅沿部(32);锅盖(2),具有锅牙(22);齿环(4),沿环形本体的周缘具有齿牙(42),所述齿环(4)从内锅(3)的锅沿部(32)的下方套设在所述内锅(3)外,并通过其齿牙(42)与所述锅盖(2)的锅牙(22)相互扣合而与所述锅盖(2)连接;以及密封圈(7),设置在所述内锅(3)的锅沿部(32)与所述锅盖(2)之间的环状空间中,其中,所述内锅(3)的锅沿部(32)位于所述密封圈(7)和所述齿环(4)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提高了高压强度,工作可靠,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利用电加热高压环境获得的高温条件进行食物加工,以提高物加工的效率,改善食物的味道。电压力锅的内锅上具有锅牙,锅盖上具有锅牙槽,二者相扣合,形成密闭空间。现有的电压力锅的内锅通常采用拉伸工艺制成,受限于这种制造工艺,电压力锅的内锅上的锅牙的强度难以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如果内锅厚度太厚,则难以实现拉伸变形,而如果内锅太薄,又不能提高承受压力,而且锅牙的折弯变形本身作为一种塑性变形,也会对强度造成影响。
为了有效地提高高压锅的性能,需要提高锅牙的强度。在中国实用新型200720061356.1专利中提出一种加强电压力锅扣合强度的结构,在外锅的外扣牙内增设加强件,使加强件分担了电压力锅工作时外扣牙承受的大部分压力,从而解决外锅的外扣牙不易变形、强度低等问题,但仍然存在工艺性差的问题。另外,根据该方案制造的电压力锅必然要设有外锅和内锅,由于对外锅的强度要求也很高,因而制造满足高强度要求的外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特种钢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能有效提高高压强度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电压力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具有外翻的锅沿部;锅盖,具有锅牙;齿环,沿环形本体的周缘具有齿牙,所述齿环从内锅的锅沿部的下方套设在所述内锅外,并通过其齿牙与所述锅盖的锅牙相互扣合而与所述锅盖连接;以及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内锅的锅沿部与所述锅盖之间的环状空间中,其中,所述内锅的锅沿部位于所述密封圈和所述齿环之间。
其中,在工作状态下,内锅的锅沿部与所述齿环呈紧密压合连接。
优选地,锅牙从锅盖的周边向内延伸;齿牙从齿环的本体向外延伸。
优选地,压力锅为电压力锅,还包括:电热锅座,容纳内锅,并且底部设置有用来加热的电热盘。
优选地,电热锅座包括:外壳,设置在电热锅座的外侧,以及外锅,设置在电热锅座的内侧,其中,外壳与外锅之间具有保温填充物。
优选地,齿环包括:套状部,与内锅的外壁配合;齿牙,从套状部的上端水平向外延伸,以支持所述内锅的锅沿部,以及加强部,从齿牙的外周缘向下延伸。
优选地,齿环的套状部下端与电热锅座的外锅的上端连接。
优选地,齿环连接在内锅上,或者连接在电热锅座上。
优选地,在锅盖上设置有限压保护装置、防堵装置以及开盖保护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限压保护装置与防堵装置分别是限压阀与防堵罩,且限压阀套设在防堵罩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因为采用了将锅牙作为单独的零件,齿环本身的强度不再受内锅拉伸工艺的制约,并且在内锅本身的拉伸加工条件也得以改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内锅和锅牙的强度。
2.将锅盖、锅牙、内锅扣合在一起形成密封腔时,工作时压力全部集中在锅盖和齿环上,由于齿环是单独零件,工作状态下只需支撑住内锅的外翻锅沿部,因而消除了现有技术中锅牙与内锅之间可能断裂的风险。
3.由于齿环与内锅为相互独立的单独零件,因而更加便于制造加工,便于减少制造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可以方便地使内锅与电热锅座相配合。在这种情况下,电压力锅可以不再需要外锅,或者即使有外锅,其也不再需要分担压力,降低了对外锅强度的要求,减少了外锅制造成本。
5.这种齿环可以方便地连接在内锅上、电压力锅的电热底座上,工作状态下只需支撑住内锅的外翻锅沿部,因而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形状的单独齿环,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压力锅的强度,确保产品的破坏压力值达到要求,所以克服了制造满足高强度要求的外锅成本较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效果。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更多具体结构及其他目的和有益效果,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结合附图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
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电压力锅的I部的局部放大结构;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锅沿环的剖视结构;
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3中电压力锅的锅沿环的俯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其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该电压力锅包括电热锅座1、锅盖2以及内锅3。锅盖2盖合在内锅3上以形成密闭空间。内锅3容纳在电热锅座1内,以通过其底部的电热盘14进行加热。
结合参见图2,其中示出了图1中I部的放大结构.其中,内锅3具有外翻的锅沿部32,锅盖2具有内锅牙(锅牙)22.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该电压力锅还包括一个单独的齿环4,其呈环形,并且沿本体周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外齿牙(齿牙)42,齿环4从内锅3的锅沿部32的下方套设在内锅3外,并通过其外齿牙42与锅盖2的内锅牙22的相互扣合而与锅盖2连接,并使内锅3的锅沿部32位于锅盖2和齿环4之间.
在这种结构中,齿环4作为一单独的零件,将锅盖2、齿环4、内锅3作为密封腔,工作时压力全部集中在锅盖2和齿环4上,而简单形状的齿环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强度,确保产品的破坏压力值达到要求。
如图中所示,锅盖2的内锅牙22从周边向内延伸,齿环4的外齿牙42向外延伸,这样,内锅牙22与外齿牙42可以紧密地咬合在一起。可以知道,在锅盖上形成外锅牙,同时在齿环上形成内齿牙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在锅盖和齿环上设置其他其它适合紧密连接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如图1所示,电压力锅还包括:密封圈7,设置在内锅3的锅沿部32与锅盖2之间的环状空间处,同时,使得内锅3的锅沿部32位于密封圈7和齿环4之间。密封圈7用来形成密闭空间的密封,例如,密封圈可以是唇形密封圈,这样的结构可以较好地密闭内锅3的锅沿部32与锅盖2之间的环形缝隙,当然密封圈也可以具有其它适于密闭内锅3的锅沿部32与锅盖2之间的环形空间的结构。
如图1所示,电热锅座1的底部设置有用来加热的电热盘14,该电热盘14可以通过螺接等方式与电热锅座1连接。电热盘14周围还设置有用来控制和限定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温控器51和限温器52,其中温控器51可以设置在电热盘14上,限温器52可以设置在外锅12与内锅3之间的空隙处。利用该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温度的改变判断锅内的压力,结合程序的设计,可以根据各种食物、容量设计出各自独有的烹调控制曲线,以实现真正智能化控制。在这种智能化控制中,通过压力曲线的改变,可以避免现有产品烹调过程中无谓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效。
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电热锅座1包括设置在电热锅座1外侧的外壳11以及设置在电热锅座1内侧的外锅12,其外壳11与外锅12之间可以填充有保温材料。这样的结构易于制造,且保温效果较佳,可以有效防止热量的损失。
参见图3和4,齿环4包括用来与内锅3的外壁配合的套状部41、从套状部41的上端水平向外延伸而形成的外齿牙42、以及从其外周缘向下延伸的加强部43,以便与锅盖相接合。
齿环4与内锅3的有如下几种安装方式:齿环4与内锅3为一个整体零件,类似燃气压力锅的内锅。齿环4与内锅3也可以为两个单独零件,通过嵌入、螺钉连接、铆接等方式将内锅3与齿环4固定在一起。齿环4作为单独的零件,也可以不与内锅3连接,而是与外壳等连接。例如,在外壳11上设有一个定位凸台或其他装置,齿环4直接放在外壳11上。外壳11上设有几处螺钉位,齿环4上有几个过孔,通过螺钉及弹簧将齿环4和外壳11连接在一起,齿环4可在螺钉的方向活动,但螺钉及外壳11在有压力时不受力。
参见图1,在锅盖上还设置有限压保护装置23、防堵装置24以及开盖保护装置25中的至少一个。其中,限压保护装置23用于防止电压力锅内由于压力过大造成内锅胀裂,发生危险;防堵装置24用于防止限压保护装置23的通路受阻而失去应有的限压保护作用;开盖保护装置用于在打开压力锅盖时,保护操作者不会因为锅内压力太大而受到伤害。
参见图1,限压保护装置23与防堵装置24分别是限压阀51与防堵罩52,且限压阀51套设在防堵罩52中,这样的配件易于制造且成本较低,当然,限压保护装置23与防堵装置24也可以是其它能够起到限压与防堵作用的装置.而且限压装置23与防堵装置24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方式彼此配合在一起,发挥限压与防堵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取消了传统的托接发热盘及内锅的外锅,消除了传统电压力锅由外锅与内锅同时承受压力、拉力,工作时发生内锅移动的不足,是对电压力锅结构的根本性的改进。更具体地,结合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带有齿部的齿环托接在内锅上口外沿,即外翻的锅沿上,内锅与齿环之间形成紧密搭接,锅盖的锅牙与齿环的齿部嵌合连接成一体,密封圈安置在锅盖与内锅上口间的环状空间中,将内锅与锅盖密封。因而减小了密封圈的伸缩幅度,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节能效果明显。
由于齿环的齿牙可以固定连接在外壳上口,内锅的锅沿部的下表面与齿牙的上表面吻合接触,从而可以构成刚性搭接,带有密封圈的锅盖的锅齿与齿环的齿牙扣合后,唇形密封圈压接在锅盖边沿内侧及锅沿部的上表面,形成密封。由于受到锅盖和齿牙的束缚,锅盖边沿内侧、内锅的锅沿部上表面所形成的环形空间是不可扩大的有限空间,唇形密封圈的膨胀也是有限度的,因而这种密封是稳定可靠的,其承压性能大大超过现有技术。
由于取消了传统外锅的锅牙结构,从而外锅不再与锅盖扣合,这样,传统电压力锅中内锅受到的压力通过内锅锅底、加热盘、加热盘座、外锅直至外锅上口的锅牙的传递途径被切断,因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受力零件,简化整体结构,使得电压力锅的可靠性成倍提高,制造难度及成本也明显降低,同时,整体的机械强度并不受影响。
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作时控制装置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其可靠性、控制精度以及使用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安全保障方面,位于锅盖上的机械安全阀、限压阀可以保证在电控失效情况下,维持其安全压力;位于锅底边沿的温度传感器及其控制器,可以在正常情况下对电压力锅进行温度压力程序控制,完成烹饪;位于加热盘中央的磁力开关,保证超温超压时切断电力回路,可相应发出报警;位于内锅一侧的熔断器,保证超温超压时不可逆地切断电力回路,从而保障整体安全。
在节能效果方面,由于减少了多个热容性组件,如独立的外锅,以及各组件之间的空隙,如内锅与齿环的上表面及外齿牙紧密结合,有效降低能耗;内锅直接与外壳相邻,有助于保温设计。必要时,锅盖上的内锅牙与内锅接触面也可以涂覆隔热层,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
便于实现程序控制及智能控制。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直接与电热锅座相邻,有助于保温和传感器设置,有可能将传感器直接安装在紧靠内锅的外锅内壁之中,既简化了结构,也减少了检测误差,因为无论是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由保温材料构成的外壳内壁,其温差都在允许范围,并且,传感器的数量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通过温度传感器间接控制压力,做到温度压力指标同时监控,还可以实现多点检测,进行状态检测和故障显示,提高可靠性。
另外,该电压力锅兼有电饭锅的功能,完全可以取代电饭锅。其总体性能优于电饭锅,可以实现一锅多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将齿环作为一单独的零件,将锅盖、齿环、内锅作为密封腔,工作时压力全部集中在锅盖和齿环上,而简单形状的齿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强度,确保产品的破坏压力值达到要求.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在内部安装一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温度变化来控制压力,这样避免了压力随时间的衰减,通过程序的设计,根据各种食物、容量设计出各自独有的烹调控制曲线,实现真正智能化控制,通过压力曲线的改变,避免了现有产品烹调过程中无谓的能源浪费,提高能效.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寿命长、智能化,节能,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了双重好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3),具有外翻的锅沿部(32);
锅盖(2),具有锅牙(22);
齿环(4),沿环形本体的周缘具有齿牙(42),所述齿环(4)从内锅(3)的锅沿部(32)的下方套设在所述内锅(3)外,并通过其齿牙(42)与所述锅盖(2)的锅牙(22)相互扣合而与所述锅盖(2)连接;以及
密封圈(7),设置在所述内锅(3)的锅沿部(32)与所述锅盖(2)之间的环状空间中,
其中,所述内锅(3)的锅沿部(32)位于所述密封圈(7)和所述齿环(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牙(22)从所述锅盖(2)的周边向内延伸;
所述齿牙(42)从所述齿环(4)的本体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热锅座(1),容纳所述内锅(3),并且底部设置有用来加热的电热盘(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锅座(1)包括:
外壳(11),设置在所述电热锅座的外侧,以及
外锅(12),设置在所述电热锅座的内侧,
其中,所述外壳(11)与所述外锅(12)之间具有保温填充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4)包括:
套状部(41),与所述内锅(3)的外壁配合;
所述齿牙(42),从所述套状部(41)的上端水平向外延伸,以支持所述内锅(3)的锅沿部(32),以及
加强部(43),从所述齿牙(42)的外周缘向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4)的套状部(41)下端与所述电热锅座(1)的所述外锅(12)的上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4)连接在所述内锅(3)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电热锅座(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盖上设置有限压保护装置(23)、防堵装置(24)以及开盖保护装置(25)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保护装置(23)与所述防堵装置(24)分别是限压阀与防堵罩,且所述限压阀套设在所述防堵罩中。
CN2009200304622U 2009-07-22 2009-07-22 电压力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45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304622U CN201445336U (zh) 2009-07-22 2009-07-22 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304622U CN201445336U (zh) 2009-07-22 2009-07-22 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45336U true CN201445336U (zh) 2010-05-05

Family

ID=4255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3046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45336U (zh) 2009-07-22 2009-07-22 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453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204A (zh) * 2009-07-22 2011-02-02 海尔集团公司 电压力锅
CN101972203A (zh) * 2010-10-26 2011-02-16 刘永祥 一种压力熏蒸治疗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204A (zh) * 2009-07-22 2011-02-02 海尔集团公司 电压力锅
CN101972203A (zh) * 2010-10-26 2011-02-16 刘永祥 一种压力熏蒸治疗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242B (zh) 压力豆浆机以及压力煮浆方法
CN106073517B (zh) 一种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
CN106175412A (zh) 一种节能电饭煲
CN102204784A (zh) 电炊具的进排气阀
CN103705114B (zh) 一种汽车上的车载加热杯
CN201445336U (zh) 电压力锅
CN201640371U (zh) 压力豆浆机
EP1762161B1 (en) Liquid heating vessels
CN205954774U (zh) 一种光动能感温led电磁弹跳式下水器
CN202184598U (zh) 一种新型加热器具
CN101961204A (zh) 电压力锅
CN201578026U (zh) 具有可拆卸上盖的电饭煲
CN204427614U (zh) 一种全自动快速燕窝炖壶
CN202096036U (zh) 电炊具的进排气阀
CN205625565U (zh) 具有加热器升降结构的锅具
CN201727343U (zh) 一种侧面卸压的电压力锅
CN201150464Y (zh) 具有上盖微动开关结构的电饭煲
US20110253705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device of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type implementation
CN201987287U (zh) 一种安全电压力锅
CN201388891Y (zh) 一种锅盖开合安全的电压力锅
CN206659655U (zh) 双层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962535U (zh) 一种一体式加热水壶
CN206745173U (zh) 锅盖结构及电压力锅
CN205251231U (zh) 一种多功能电压力锅
CN201418654Y (zh) 节能电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