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7552U - 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7552U
CN201437552U CN2009200762048U CN200920076204U CN201437552U CN 201437552 U CN201437552 U CN 201437552U CN 2009200762048 U CN2009200762048 U CN 2009200762048U CN 200920076204 U CN200920076204 U CN 200920076204U CN 201437552 U CN201437552 U CN 201437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reaction chamber
inlet system
wafer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762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广宇
陈正敏
蒋阳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0762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7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7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75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系统,包括反应腔和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反应腔内,该喷嘴从反应腔的一端伸至反应腔的另一端,输送稳定的反应气体流。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提高了晶圆镀膜质量,适合大批量晶圆同时生长薄膜,能保证不同晶圆生长的薄膜厚度一致,质量一致,大幅提高生产量。

Description

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中,成膜技术被用来加工电路,主要用隔离绝缘介质层之间所夹的金属导电层连接不同的IC器件。淀积工艺可以在硅片表面生长薄膜,在硅片衬底上淀积薄膜有多种技术,化学气相淀积(CVD)就是其中一种。
图1所示为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反应腔,反应腔1为立式圆柱腔,晶圆2沿纵向等间隔平行放置在石英舟3上,所述反应腔1的顶部中央设有抽气孔4,所述抽气孔4与真空泵(图中未示)连接,将反应腔1内的空气抽至真空泵,以保证反应腔1处于低压状态。在反应腔1的底部设有一进气小孔11,反应气体从所述进气小孔11进入反应腔1内,在真空泵抽气作用下,所述反应气体从反应腔1的底部流向反应腔1的顶部,最后从反应腔1顶部设有的出气孔12排出,形成主气体流。反应气体从主气体流扩散到晶圆2的表面,在晶圆2表面附近的反应区发生反应形成薄膜。对于大量晶圆2的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当反应气体沿着反应腔1传输时会发生反应气体耗尽,因此,主气体流的浓度沿进气小孔11到出气孔12方向递减,在进气小孔11处主气体流的浓度最大,在出气孔12处主气体流的浓度最小,导致不同晶圆2上生长的薄膜厚度不同,为使各晶圆2上的薄膜均达到预期厚度,需要调整反应器其他参数的数值,如调整反应器的温度,使沿腔体入口到出口方向的温度有略微升高,但是这种调整反应器其他参数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晶圆2上生长的薄膜质量不同。
图2所示为常压化学气相淀积(APCVD)反应腔,反应腔1为卧式长方体,单片晶圆2水平放置在石英舟3上,在反应腔1的左侧设有进气小孔11,反应腔1的右侧对应设有出气孔12,反应气体从进气小孔11进入反应腔1内,从反应腔1的左侧流向反应腔1的右侧,最后从出气孔12排出,形成主气体流。反应气体从主气体流扩散到晶圆2的表面,在晶圆2表面附近的反应区发生反应形成薄膜。同样地,由于反应气体的消耗,主气体流的浓度沿进气小孔11到出气孔12方向递减,进气小孔11处主气体流的浓度最大,出气孔12处主气体流的浓度最小,导致同一晶圆2上生长的薄膜厚度不均匀。
现有技术中,化学气相淀积(CVD)反应腔的进气系统多为在反应腔的一端设一进气孔,该进气孔在反应腔内不延伸,现有技术的进气系统的缺点是不能提供稳定反应气体流,降低了晶圆薄膜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系统,能向反应腔提供稳定的反应气体流,提高晶圆薄膜的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包括反应腔和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反应腔内,该喷嘴从反应腔的一端伸至反应腔的另一端,输送稳定的反应气体流。
上述进气系统,其中,所述喷嘴为直线型喷嘴,该直线型喷嘴的一端在反应腔的腔壁上形成进气口,该直线型喷嘴的另一端在反应腔的腔壁上形成出气口。
上述进气系统,其中,上述喷嘴上设有喷口,所述喷口从喷嘴的一端延伸至喷嘴的另一端,该喷口的开口连续渐变,在进气口处,该喷口的开口最小,在出气口处,该喷口的开口最大。上述进气系统,其中,上述喷嘴上设有喷口,所述喷口从喷嘴的底端延伸至喷嘴的顶端。
上述进气系统,其中,所述喷嘴为环形喷嘴。
上述进气系统,其中,所述环形喷嘴设置在晶圆上方,所述环形喷嘴的中心点与晶圆的中心点相对应,所述环形喷嘴的形状与晶圆外轮廓的形状相同,所述环形喷嘴的大小与晶圆外轮廓的大小相同。
上述进气系统,其中,所述喷嘴包括呈中心对称分布的数个喷口。
上述进气系统,其中,所述数个喷口对称分布在晶圆圆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的喷嘴从反应腔的一端伸至反应腔的另一端,输送出稳定的反应气体流,能方便控制所需薄膜的生长厚度,防止反应气体逆流,克服高密度电路布图设计导致的负载效应,大大提高了薄膜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系统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现有技术中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反应腔。
图2是现有技术中常压化学气相淀积反应腔。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实施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实施例之一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实施例之二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实施例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实施例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3~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现有技术中,化学气相淀积反应腔的进气系统多为在反应腔的一端设一进气孔,该进气孔在反应腔内不延伸,不能提供稳定反应气体流,影响晶圆薄膜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不仅适用于化学气相淀积系统,还适用于快速退火系统。
实施例一:
图3所示是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工艺中的反应腔,反应腔1为立式圆柱腔,数个晶圆2沿纵向等间隔平行放置在石英舟3上,所述反应腔1的顶部中央设有抽气孔4,所述抽气孔4与真空泵(图中未示)连接,将反应腔1内的空气抽至真空泵,以保证反应腔1处于低压状态。
在晶圆2的一侧设有喷嘴5,所述喷嘴5沿反应腔1的侧壁从反应腔1的底部延伸至反应腔1的顶部,上述喷嘴5底端的开口设置在反应腔1的底部,形成进气口51,该喷嘴3顶端的开口设置在反应腔1的顶部,形成出气口52。本实施例中,上述喷嘴3为直线型喷嘴。
反应气体从进气口51进入喷嘴5,沿反应腔1的侧壁向上传输,最后由出气口52流出,形成主气体流。
如图4所示,所述喷嘴5上设有一喷口53,所述喷口53从喷嘴5的底端延伸至喷嘴5的顶端,该喷口53正对一侧平行设置的数个晶圆2。上述喷口53的开口沿纵向连续渐变,在进气口51处,该喷口53的开口最小,在出气口52处,该喷口53的开口最大。
反应气体由喷口53流向一侧的数个晶圆2,由于所述喷口53的开口沿纵向由小连续变大,因此,从喷口53各点扩散出的反应气体的浓度保持相同,即从进气口51处扩散出的反应气体的浓度等于从出气口52处扩散出的反应气体的浓度,形成稳定的反应气体流场。
由于从喷口53各点扩散出的反应气体的浓度相等,因此,不必调节反应腔1内其他参数,就能在不同晶圆2上生长出厚度相同的薄膜。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是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工艺中的反应腔,反应腔1为圆柱腔,单片晶圆2水平设置在反应腔1内,在晶圆2的上方设有环形喷嘴5。
所述环形喷嘴5的中心点A与晶圆2的中心点B相对应,即即AB的连线L垂直于晶圆2,所述环形喷嘴5的形状与晶圆2外轮廓的形状相同,所述环形喷嘴5的大小与晶圆2外轮廓的大小相同。
如图6所示,反应气体从喷嘴5流向下方的晶圆2,形成稳定的反应气体流场。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所示是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工艺中的反应腔,单片晶圆2水平设置在反应腔1内,喷嘴5在晶圆2上方的圆周上设有4个喷口53,所述4个喷口53呈中心对称分布。
从4个喷口53流向中心的反应气体,形成稳定的反应气体流场。
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的喷嘴根据不同的反应腔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或为直线型,或为对称布置(环形是对称布置的一种),且该喷嘴在反应腔内从一端伸至另一端,改变了现有技术进气系统的喷嘴仅为反应腔一端的一小孔(图1和图2中的进气小孔11)的设计方式,使输送出的反应气体流稳定、集中,有利于提高镀膜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气系统适合大批量晶圆同时生长薄膜,能保证不同晶圆生长的薄膜厚度一致,质量一致,大幅提高生产量。

Claims (7)

1.一种进气系统,包括反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反应腔内,该喷嘴从反应腔的一端伸至反应腔的另一端,输送稳定的反应气体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直线型喷嘴,该直线型喷嘴的一端在反应腔的腔壁上形成进气口,该直线型喷嘴的另一端在反应腔的腔壁上形成出气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嘴上设有喷口,所述喷口从喷嘴的一端延伸至喷嘴的另一端,该喷口的开口连续渐变,在进气口处,该喷口的开口最小,在出气口处,该喷口的开口最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环形喷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嘴设置在晶圆上方,所述环形喷嘴的中心点与晶圆的中心点相对应,所述环形喷嘴的形状与晶圆外轮廓的形状相同,所述环形喷嘴的大小与晶圆外轮廓的大小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呈中心对称分布的数个喷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喷口对称分布在晶圆圆周的上方。
CN2009200762048U 2009-06-12 2009-06-12 进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7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62048U CN201437552U (zh) 2009-06-12 2009-06-12 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62048U CN201437552U (zh) 2009-06-12 2009-06-12 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7552U true CN201437552U (zh) 2010-04-14

Family

ID=4239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7620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7552U (zh) 2009-06-12 2009-06-12 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755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5004A (zh) * 2016-10-10 2016-12-21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喷气式低压化学气相沉淀腔
CN106282970A (zh) * 2016-10-10 2017-01-04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低压化学气相沉淀腔的导气支撑管
CN106381478A (zh) * 2016-10-10 2017-02-08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晶圆化学气相淀积反应装置的进气结构
CN106399971A (zh) * 2016-10-10 2017-02-15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导气支撑一体式低压化学气相沉淀腔
CN109161871A (zh) * 2018-08-23 2019-01-08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炉管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5004A (zh) * 2016-10-10 2016-12-21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喷气式低压化学气相沉淀腔
CN106282970A (zh) * 2016-10-10 2017-01-04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低压化学气相沉淀腔的导气支撑管
CN106381478A (zh) * 2016-10-10 2017-02-08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晶圆化学气相淀积反应装置的进气结构
CN106399971A (zh) * 2016-10-10 2017-02-15 无锡宏纳科技有限公司 导气支撑一体式低压化学气相沉淀腔
CN109161871A (zh) * 2018-08-23 2019-01-08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炉管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7552U (zh) 进气系统
CN101423937B (zh) 多种气体同心注射喷头
CN201284372Y (zh) 多重气流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反应腔体
KR100272752B1 (ko) 기상성장장치및기상성장방법
TWI589359B (zh) Gas showe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0492587C (zh) 衬底处理装置及衬底处理方法
CN106367805B (zh) 衬底处理设备
CN100501911C (zh) 气体扩散板
CN102424956B (zh) 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喷淋装置
CN106498368B (zh) 一种用于mocvd设备的喷淋头
CN103098175A (zh) 具有气体注射分配装置的喷头组件
CN102021530A (zh) 多重气体耦合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反应腔体
CN104975271B (zh) 进气装置以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15305458B (zh) 一种气体分配件、气体输送装置及其薄膜处理装置
CN106811736A (zh) 一种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TWI472645B (zh) 具有進氣擋板之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進氣擴散系統
CN101748378B (zh) 成膜载板及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方法
CN101191201B (zh)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反应腔体
CN104603328B (zh) 生长高铝组分氮基化合物半导体的气体分配装置及其生长方法
CN102443786A (zh) 一种改进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沉积薄膜均匀度的方法
CN210560739U (zh) 化学气相沉积气体供应系统及设备
CN102828168B (zh) 形成半导体材料的系统与方法
CN218059173U (zh) 一种布气系统
CN102732858A (zh) 多腔体薄膜沉积装置及其抽气模块
CN201568736U (zh) 气体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0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100176 DAXI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15

Address after: 100176 No. 18, Wenchang Avenue,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