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5478Y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5478Y
CN201435478Y CN2009201636771U CN200920163677U CN201435478Y CN 201435478 Y CN201435478 Y CN 201435478Y CN 2009201636771 U CN2009201636771 U CN 2009201636771U CN 200920163677 U CN200920163677 U CN 200920163677U CN 201435478 Y CN201435478 Y CN 20143547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group
electric connector
adapter
cable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636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广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HONGZHI ELECTRONIC CO Ltd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HONGZHI ELECTRONIC CO Ltd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HONGZHI ELECTRONIC CO Ltd,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HONGZH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636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547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547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547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多个端子及缆线所组成,而绝缘座体具有基座及转接座,并于基座一侧设有可与外部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另侧插接槽内则组装有转接座,且基座与转接座内分别穿设有多个端子呈相对应电气插接的导电端子组、转接端子组,再于转接端子组后方结合有缆线并形成电气连接状态,以此转接座结构设计,使其导电端子组与缆线间进行无焊接的结合方式即可方便组装,进而可达成结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有效缩减整体生产时所耗费的组装工时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可利用转接座使导电端子组、缆线间进行无焊接的结合方式即可方便对位组装,而达成结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有效缩减整体生产时所耗费组装工时与成本。
背景技术
现今电脑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其研发技术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而使所有电脑发展趋势也朝向体积微型化、运算功能强以及速度快方向迈进,且电脑效能的提升则并非单靠加快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即可,同时也需要相对提升周边设备所适配的输出/输入介面传输速度才行;换言之,由早期的ATA(AdvancedTechnology Attachment)介面传输速率到近年来不断发展出传输速率更高、功能更为强大的新规格传输介面,有如市面上常见的序列ATA(Serial Advaced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传输介面,亦或针对伺服器储存技术而由原先SATA传输介面发展出SATA II传输介面,甚至升级至SISC传输介面(SerialAttachment SISC,SAS),且因SAS传输介面与SATA II传输介面在物理及电路规格方面都相互支援,所以可将电子装置的SATA II传输介面为直接插接于SAS传输介面上使用,使其资料储存与读取速度则可适配处理器所能处理的速度。
此外,正因目前电脑的设计愈来愈趋向于微型化,使其内部可供置放电子装置(如硬盘机、光盘机等)的空间则亦趋于窄小,也造成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及电连接器皆需配合予以改变,才能充分应用电脑内部有限的空间,因此,为了考虑这些周边设备的共通性、可支持设备数量,并提升传输速率与增进整体系统的效能,便发展出有具有不同传输规格介面的电连接器。
再者,现今SATA连接器为包括有绝缘座体、多个导电端子及缆线,并在缆线与导电端子结合上,直接采用锡焊方式来进行连接,但因锡焊作业较为繁琐不便,也较不环保,另一方面因相邻导电端子间距小,尤其是当多根缆线在一起时易造成空焊、连焊,甚至是无法有效地进行焊接,也不利生产加工。
而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便有业者采用先将端子与缆线连接,再对接于绝缘座体内部的端子进行结合,以此可方便对位组装、加工程序更为精简者,请参阅图8、图9所示,分别为现有的立体外观图及图8沿着I-I剖面线的断面图,其中,母端子A为由两根中间扩大部份简支梁型态的梁臂A1及位于梁臂A1两端的根部A2所组成,此种结构上仍存在有诸多缺失,其梁臂A1仅只提供公端子B上、下两个接触点,属不稳定平衡,并使公端子B容易朝左、右侧偏移而造成电气连接不确实,且因简支梁中间接触点部份的宽度较两端为大,所以应力将集中于根部A2转折处,造成应力分布不平均,则在长久插拔使用下亦有可能产生型变或断裂等情况。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即为从事于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因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新型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转接端子组后方结合有缆线并形成电气连接,且将转接端子组与转接座组装结合,使其转接座组装定位于基座后方插接槽内后,同时使转接端子组与导电端子组呈相对应电气插接,以此转接座结构设计,使导电端子组与缆线间进行无焊接的结合方式可依照不同使用需求或是因应空间环境限制方便转接座垂直或水平方向组装,而达成缆线可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限制,并具有组装后定位明确且可有效缩减整体组装工时与成本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转接端子组与导电端子组插接过程中,使转接端子组于基部内表面上的定位凸点、弹性臂上的抵持部相对抵压于导电端子组平板状插接部两侧表面上形成良好的夹持定位且正向接触力增加,并利用弹性臂左、右两侧限位挡板防止插接部产生过度的偏移,而可减少应力集中以及避免转接座插拔对接时所造成导电端子组的扭曲、型变或断裂,进而使信号传输品质更为稳定与确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座体及多个端子,其中:
所述绝缘座体具有基座及至少一个转接座,而所述基座一侧设有能与外部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且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对接部的另一侧插接槽内组装有转接座;
所述多个端子具有可能分别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接座内部呈相对应电性气插接的导电端子组及转接端子组,且所述导电端子组所具的基部一侧设有能可伸入于所述对接部内的接触部、另侧则朝外延伸有可能露出所述插接槽外的插接部,而所述转接端子组所具的基部弯折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转折部且抵压于所述插接部表面上的弹性臂,再于在所述基部后方处则设有能可与预设缆线进行无焊接结合定位的固持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可利用转接座使导电端子组、缆线间进行无焊接的结合方式即可方便对位组装,而达成结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有效缩减整体生产时所耗费组装工时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个端子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现有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图8沿着I-I剖面线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1-基座;111-对接部;112-开口;113-插接槽;114-轨槽;115-穿置通道;12-转接座;121-定位孔;122-镂空槽;123-卡持臂;124-止挡部;125-轨道;2-端子;21-导电端子组;211-基部;212-接触部;213-插接部;22-转接端子组;221-基部;221-定位凸点;222-限位挡板;223-弹性臂;2231-转折部;224-抵持部;225-扣接片;226-固持体;3-缆线;31-芯线;A-母端子;A1-梁臂;A2-根部;B-公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步骤与功能如下,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多个端子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绝缘座体1、多个端子2及缆线3,因此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其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所述绝缘座体1为具有基座11及至少一个转接座12所构成,其中基座11一侧设有可与外部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111,并在对接部111内部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不同宽度的开口112,而基座11远离对接部111的另侧形成有可供转接座12组装定位的插接槽113及其两侧边处相对的轨槽114,再在插接槽113与对接部111间连通有呈间隔排列的多个穿置通道115;此外,转接座12内部设有可与穿置通道115形成对正的多个定位孔121,且转接座12顶部表面上形成有可与定位孔121相连通的镂空槽122,并在镂空槽122侧边分别朝下方定位孔121方向斜伸有多个卡持臂123;再者,转接座12两侧分别朝外形成有可供抵持于插接槽113外侧边上的止挡部124,且接着两止挡部124则同向延伸有可与轨槽114呈相对应嵌合卡固的轨道125。
所述多个端子2为具有导电端子组21及转接端子组22所构成,其中,导电端子组21具有可供定位于基座11内部穿置通道115上的基部211,并在基部211一侧设有可伸入对接部111内与外部电连接器形成电气接触的接触部212、另侧朝外延伸有呈平板状的插接部213;而转接端子组22为具有基部221,并在基部221前方两侧处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相对的限位挡板222,且接着其中一限位挡板222朝内侧弯折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转折部2231的弹性臂223,再接着弹性臂223前方处则弯折延伸有呈渐缩状的抵持部224;另在基部221上、下两侧表面上分别设有可与抵持部224形成对正的定位凸点2211及扣接片225(如图2、图5所示),且扣接片225为与转接座12所具的卡持臂123呈相对应卡扣定位,并于基部221后方两侧处设有至少一组可相对夹持于缆线3上形成迫紧定位的固持体226。
所述缆线3可为单根或多根缆线3集结成线束,并在内部为穿设有芯线31(如图5所示)。
请同时参阅图2、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多个端子的立体外观图、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先将多个端子2所具的导电端子组21分别由绝缘座体1的基座11后方穿设定位于多个穿置通道115内,使其导电端子组21基部211一侧的接触部212伸入对接部111内、另侧插接部213则露出基座11后方的插接槽113外,再将转接端子组22基部221后方两组固持体226分别相对夹持于缆线3外部包覆层表面,或是内部经剥离包覆层后的芯线31上形成迫紧定位、电气连接状态后,此时,便可将转接端子组22与转接座12作组装结合,并以基部221朝定位孔121方向穿入形成迫紧,使其扣接片225露出转接座12顶部镂空槽122外且扣合于卡持臂123上呈相对应卡扣定位,再将转接座12两侧轨道125朝基座11后方插接槽113所对应的轨槽114方向嵌入卡固,同时使转接端子组22与导电端子组21呈相对应电气插接后,再在绝缘座体1外侧处可利用包覆射出(Over Molded)方式一并将转接端子组22与缆线3包覆成型出壳体,而使组装更为简易、方便,且可避免焊接作业所带来的不便与困难,如此,即使多根缆线3集结成线束也可将绝缘座体1直接与外部电连接器进行对接,便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且当转接端子组22插接过程中,导电端子组21平板状的插接部213即会先抵持于转接端子组22基部221内表面上的定位凸点2211,同时也使抵持部224向外撑开而连动弹性臂223呈上、下弹性变形位移并形成良好的夹持定位效果,则可利用弹性臂223左、右两侧的限位挡板222防止组装过程中导电端子组21的插接部213产生过度的偏移,而减少应力集中以及扭曲、型变等现象;另在转接座12为推动嵌入至基座11后方的插接槽113内时,使转接座12两侧的止挡部124分别抵持于插接槽113外侧边上,并限制转接座12嵌入插接槽113内的位移距离,以此避免导电端子组21因受转接座12推动的挤压而向外翻折、断裂的情况发生,进而可达成结构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利用转接座12使组装更为便利。
而于使用时,先将基座11一侧对接部111插入于外部电连接器上,使外部电连接器所具的两舌板即分别沿着对接部111所具的左、右两侧不同宽度开口112推入,并将舌板上的多个对接端子分别抵持于导电端子组21一侧接触部212而形成良好的电气接触,如此,便可通过外部电连接器连接于电子装置(如硬盘机、光盘机等)进行内部资料信号的双向传输、沟通处理动作。
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绝缘座体1所具的转接座12可为一体成型,或是由至少一个转接座12分开所制成(如图2、图7所示);另其多个端子2所具的转接端子组22基部221弯折延伸的弹性臂223也可为多弹臂结构予以实施,其仅只需提供转接端子组22对应插接于导电端子组21上时,弹性臂223为抵压于插接部213表面上形成良好的电气接触状态,进而使信号传输品质更为稳定与确实即可,而转接端子组22与缆线3结合定位的方式主要是以两组固持体226相对夹持于多个缆线3或芯线31上形成迫紧定位、电气连接状态,但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则并非是以此作为局限,也可利用铆接压合或刺破等方式将缆线3与转接端子组22稳固接合后形成良好电性连接;再者,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征在于绝缘座体1所具的基座11远离对接部111另侧插接槽113内组装定位有转接座12,且基座11、转接座12内部分别穿设的导电端子组21及转接端子组22为呈相对应电气插接,并以转接端子组22所具的两组固持体226则相对夹持于缆线3上迫紧定位,而此种无焊接的结合方式可方便对位、组装,且组装后可达成结构稳定性高、定位明确且有效缩减其整体生产时所耗费的组装工时与成本;又基座11一侧对接部111与外部电连接器也可分别为SATA、SAS传输介面的公插头或母座,因此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其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连接器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实用新型,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绝缘座体及多个端子,其中:
所述绝缘座体具有基座及至少一个转接座,而所述基座一侧设有能与外部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且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对接部的另一侧插接槽内组装有转接座;
所述多个端子具有能分别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接座内部呈相对应电气插接的导电端子组及转接端子组,且所述导电端子组所具的基部一侧设有能伸入于所述对接部内的接触部、另侧朝外延伸有能露出所述插接槽外的插接部,而所述转接端子组所具的基部弯折延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具转折部且抵压于所述插接部表面上的弹性臂,再在所述基部后方处设有能与预设缆线进行无焊接结合定位的固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在所述对接部内部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口,且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插接槽间连通有能供导电端子组穿设的多个穿置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座内部设有能供所述转接端子组穿设的多个定位孔,且所述转接座顶部表面形成有能与所述定位孔相连通的镂空槽,并在所述镂空槽侧边分别朝下方定位孔方向斜伸有多个卡持臂,而所述转接端子组在所述基部表面上设有能与所述卡持臂呈相对应卡扣定位的扣接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的基部所具的插接部为呈一平板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端子组在所述基部表面上设有定位凸点,并在所述基部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相对的限位挡板,且所述限位挡板朝内侧弯折延伸有具转折部的弹性臂,而所述弹性臂前方处弯折延伸有能与所述定位凸点相对抵压所述导电端子组的插接部两侧表面上的抵持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端子组在所述基部后方两侧处设有至少一组固持体,并在所述固持体上结合定位有缆线,且结合定位的方式能为夹持定位、铆接压合或刺破方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固持体分别相对夹持于缆线上形成迫紧定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为单根或多根缆线集结成线束,并在所述缆线内部穿设有能与所述固持体形成电气连接的芯线。
CN2009201636771U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547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36771U CN201435478Y (zh)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36771U CN201435478Y (zh)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5478Y true CN201435478Y (zh) 2010-03-31

Family

ID=4205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6367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5478Y (zh) 2009-07-07 2009-07-07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547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5705A (zh) * 2018-11-02 2019-01-29 中山市长合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开关链接结构
EP3614502A1 (en) * 2018-08-22 2020-02-26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Socket contact assembly, socket contact and plug contact assembl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14502A1 (en) * 2018-08-22 2020-02-26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Socket contact assembly, socket contact and plug contact assembly
DE102018214206A1 (de) * 2018-08-22 2020-02-2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Buchsenkontaktanordnung, Buchsenkontakt und Steckkontaktanordnung
CN110858687A (zh) * 2018-08-22 2020-03-03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容座接触组件、容座触头和插头接触组件
US11158972B2 (en) 2018-08-22 2021-10-26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Socket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285705A (zh) * 2018-11-02 2019-01-29 中山市长合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开关链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542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CN10199719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377037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876731B (zh) 连接器
CN102394408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409395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US7946887B1 (en)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93152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364692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1438224U (zh) 连接器
CN201497817U (zh) 连接器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1435478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4752906B (zh) 插头连接器
CN101931152B (zh) 电连接器
CN202205949U (zh) 电连接器
CN201796160U (zh) 连接器
CN105514655A (zh) 电源连接器
CN203242873U (zh) 电连接器
CN104577388B (zh) 电连接器
CN201097427Y (zh) 电连接器
CN101989704B (zh) 电连接器
CN101907748B (zh) 连接器
CN202651442U (zh) 一种无壳usb母座结构
CN201583694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