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0858Y - 智能诱杀器 - Google Patents

智能诱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0858Y
CN201430858Y CN2009200849658U CN200920084965U CN201430858Y CN 201430858 Y CN201430858 Y CN 201430858Y CN 2009200849658 U CN2009200849658 U CN 2009200849658U CN 200920084965 U CN200920084965 U CN 200920084965U CN 201430858 Y CN201430858 Y CN 20143085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table
trap
basin
booby
core obj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849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辉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09200849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085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085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085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诱杀器。由遮阳台,诱芯载物台、诱杀盆、诱芯载物台底座、生物导弹载物台、诱杀盆支撑杆、花瓣造型罩组成。遮阳台与诱芯载物台连接,诱杀盆底部装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诱杀盆上方安装一个诱芯载物台,诱芯载物台下端与诱杀盆底部连接,诱芯载物台底座与诱杀盆连接,花瓣型罩设置在诱杀盆上方,支撑杆固定连接在诱杀盆侧面。诱芯载物台上端有一个V型或U型凹口,下端装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方便快捷,诱杀效果好。

Description

智能诱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虫器技术领域,更具体是一种智能诱杀器。能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和生产,主要用于农、林、果、蔬、茶等害虫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已有多年历史,它具有微量、专一、灵敏、高效、无残留等特点,能有效的引诱雄蛾,常用于棉花、水稻、果园等害虫的预测预报。其使用方法是用三根竹竿(或木棍)做成架子,在架子上放塑料盆,将诱芯用铁丝穿起来放在塑料盆上面,方法原始,操作比较困难,诱芯常处在风吹、雨淋和日光之中,影响诱芯的使用寿命和效果。因此,单纯使用性引诱剂杀灭害虫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在过去应用的基础上做了很多调整,集成了几种成熟的技术,设计成一种智能诱杀器。该诱杀器具备引诱雄虫,让更多的雌虫不能交尾,导致部分雌虫产下无效卵;其次,卵寄生蜂可以直接杀死部分卵;其三接种病毒,为靶标幼虫患病毒病提供毒源;上面三种作用为彻底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诱杀器,用于杀灭害虫,提高了诱杀效果,诱杀效果好。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批量生产,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诱杀器,由遮阳台、诱芯载物台、诱杀盆、诱芯载物台底座、“生物导弹”载物台、诱杀盆支撑杆、花瓣型罩组成,其特征在于:遮阳台与诱芯载物台连接;诱杀盆底部装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其作用是悬挂“生物导弹”产品;诱杀盆中央设计了诱芯载物台安装诱芯,诱杀盆上方安装一个诱芯载物台,诱芯载物台下端与诱杀盆底部连接,诱芯载物台上端有一个V型或U型凹口,下端装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其作用是放置诱芯;诱芯载物台底座与诱杀盆连接,诱杀盆底部安装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用于支撑“生物导弹”载体元件,也是支撑诱芯载物台的底座;花瓣型罩设置在诱杀盆上方;支撑杆共有三根(六段),三根支撑杆固定连接在诱杀盆侧面,用于支撑整个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诱芯”和“生物导弹”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和遏制作用,能有效控制靶标成虫的数量,对成虫直接进行“打击”,对成虫所产的卵接种卵寄生蜂和病毒同时进行,可持续地控制了害虫的发生与危害。其次是为“诱芯”和“生物导弹”提供了一种防风、防雨、防晒的装置,延长了诱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诱杀效果。同时也为“生物导弹”提供了“发射装置”,保证了“导弹”的定向性和专一性。该实用新型能广泛用于不同作物害虫(棉铃虫、甜菜夜蛾、黄地老虎、小菜蛾、玉米螟、油桐尺蠖、茶毛虫等农林害虫)的防治。使用方便,可重复利用。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不同生长期的作物可以随机调整其高度,使“诱芯”的防治效果和“生物导弹”产品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该实用新型是暨国家发明专利《绿叶松微型生物制剂》(ZL96119673.4)和国家发明专利《寄生蜂传递病毒防治害虫方法》(ZL97109294.X)之后的又一发明。
所谓“生物导弹”就是一种生物杀虫卡,它的理论基础是“利用卵寄生蜂传递病毒防治害虫”。据权威实验室测定,在田间应用常规病毒制剂喷洒,能对害虫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仅占1%,65%流失在空气和土壤当中,34%遗留在作物表面,即99%被浪费。为了减少这种浪费,科学家开始利用鸟类传送病毒,后来利用蜜蜂传递病毒,都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991年,彭辉银领导的课题组利用昆虫病毒流行病学原理,采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通过赤眼蜂将自己专为赤眼蜂设计的病毒专用剂型接到柞蚕卵表面。当赤眼蜂咬破卵壳从柞蚕卵里爬出来时,病毒就会沾染在赤眼蜂身上。赤眼蜂是靶标害虫的天敌,再加上昆虫的癌症——病原病毒,“生物导弹”就合成了。赤眼蜂的定向性很强,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靶标。因此,它扮演了“运载工具”的作用。通过“生物导弹”,它能使区域性的昆虫个体发病,并逐步形成病毒流行病,最终完成对靶标害虫的控制。
该成果整合了病毒和卵寄生蜂各自优点,刷新了生防领域的前沿阵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对“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控制”理论的贡献。该产品杀虫目标明确,对环境友好;节能安全,生产零排放。
目前,“生物导弹”产品已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辽宁等13个省市推广应用达30余万亩,深受农民和林业工人的好评。湖北应城市团山林场三县交界,面积3000余亩,历年松毛虫发生严重,应用“生物导弹”后效果显著。云南普洱市(原思茅市)是思茅松毛虫危害的重灾区,年发生量200万亩,2001~2004年连续应用“生物导弹”4年,松毛虫被基本控制,为林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获云南省政府成果奖。2002年三峡坝区护坝山林发生松毛虫,面积约5000亩,森林破坏严重,飞机不能作业,应用“生物导弹”后坝区森林植被保护完好。中国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成科教片害虫的克星——“生物导弹”治虫发向全国。除此之外,在四川11个县正在应用“生物导弹”2号防治玉米螟,累计使用面积达10万亩,效果显著,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2005年“卵寄生蜂传递病毒防治害虫新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进行批量生产,而且使用方便,一次投资多年受益。使用性诱剂对茭白种植地的二化螟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在4~9月份二化螟发生为害季节,茭白地1~3亩放一个诱捕器,基本能控制二化螟对茭白的为害,保证了茭白质量的安全,操作方便。在贵州单季稻区,应用二化螟性诱杀剂诱杀一代二化螟试验表明,平均每日/盆诱捕量为1.95-4.19头,最高可达24头。二化螟幼虫数量下降87.7%,枯鞘数量和白穗数量分别减少76.19%和90.92%。5月2~14日,应用性引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诱蛾389头,占90.75%;第1代应用性引诱剂对二化螟诱蛾144只,6月19单日诱杀50头。第2代应用性引诱剂对二化螟(7~8月)共诱蛾104头,单日诱杀19头。第3代应用性引诱剂对二化螟(8~10月)诱蛾131只,因时间长,世代重叠,盛期不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诱杀器结构示意图
1-遮阳台,2-诱芯载物台,3-诱杀盆,4-诱芯载物台底座,5-“生物导弹“载物台,6-诱杀盆支撑杆,7-花瓣型罩,8-支撑杆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智能诱杀器,由遮阳台1,诱芯载物台2,诱杀盆3,诱芯载物台底座4,“生物导弹”载物台5,诱杀盆支撑杆6,花瓣型罩7组成,遮阳台1与诱芯载物台2连接,诱杀盆3底部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5,其作用是悬挂“生物导弹”产品,诱杀盆3正中央安放诱芯载物台2,诱芯载物台2用于安装诱芯,诱杀盆3安装有诱芯载物台2,诱芯载物台2下端与诱杀盆3底部连接,诱芯载物台2上端有一个V型或U型凹口,下端装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5,其作用是放置诱芯,诱芯载物台底座4与诱杀盆3连接,用于支撑“生物导弹”载物台5,也是支撑诱芯载物台的底座,花瓣型罩7设置于诱杀盆3上方,支撑杆6共有三根(每根分二段,一根为500毫米,另一根为700毫米,根据作物的高度对诱杀盆的高度进行调节,可通过直接头8进行连接)。三根支撑杆6固定连接在诱杀盆3侧面,用于支撑整个装置。根据作物高低进行调节,抬高或降低诱杀盆的高度。

Claims (2)

1、一种智能诱杀器,由诱芯载物台(2)、诱杀盆(3)、生物导弹底座(4)、支撑杆(6)组成,其特征在于:遮阳台(1)与诱芯载物台(2)连接,诱杀盆(3)底部装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5),诱杀盆(3)上方安装一个诱芯载物台(2),诱芯载物台(2)下端与诱杀盆(3)底部连接,诱芯载物台底座(4)与诱杀盆(3)连接,花瓣型罩(7)设置在诱杀盆(3)上方,支撑杆(6)固定连接在诱杀盆(3)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芯载物台(2)上端有一个V型或U型凹口,下端装有一个生物导弹载物台(5)。
CN2009200849658U 2009-04-14 2009-04-14 智能诱杀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085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49658U CN201430858Y (zh) 2009-04-14 2009-04-14 智能诱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49658U CN201430858Y (zh) 2009-04-14 2009-04-14 智能诱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0858Y true CN201430858Y (zh) 2010-03-31

Family

ID=4204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8496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0858Y (zh) 2009-04-14 2009-04-14 智能诱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085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970B (zh) * 2009-04-14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智能诱杀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8970B (zh) * 2009-04-14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智能诱杀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5247B (zh) 一种防治百香果茎基腐病的限根栽培方法
CN105076087A (zh) 一种园林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N103461038B (zh) 一种有机茶园茶树幼苗期病虫草无害化管理方法
CN104285659A (zh) 有机茶裁培方法
Venkatesha et al. The coffee white stemborer Xylotrechus quadripes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bioecology, status and management
CN104521635A (zh) 一种生态环保型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CN106105754A (zh) 一种美国薄壳山核桃套种杭白菊的方法
CN106818378A (zh) 基于“推‑拉”策略的果园害虫生态调控方法及温州蜜柑栽培方法
CN105900621A (zh) 一种多年生茶园套养中鸡提高茶园效益的方法
CN101268774B (zh) 蟾蜍捕虫装置
CN109526977B (zh) 一种具有强内吸传导特性和触杀作用的防治天牛的高效膏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66324A (zh)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CN105638331A (zh) 园林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CN106069064B (zh) 一种楠竹与马齿苋的套种方法
CN201430858Y (zh) 智能诱杀器
CN103947693A (zh) 一种柏树类蛀干害虫缓释引诱剂
CN212014186U (zh) 一种杀虫灯
CN104920318A (zh) 一种甘蔗螟虫的防治方法
CN101578970B (zh) 智能诱杀器
CN113261460B (zh) 一种樟树樟巢螟虫害的防治方法
CN104521662B (zh) 一种猕猴桃园中养殖蚯蚓并套种玉簪的方法
CN111296379A (zh) 一种杀虫灯及其使用方法
CN1926973A (zh) 一种在青藏高原快速繁育蝠蛾虫卵的方法
CN112106596A (zh) 一种灵芝的返野生栽培方法
CN102845268A (zh) 一种基于蜂、蛙、灯的水稻生产集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