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26400Y - 复合絮片 - Google Patents
复合絮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26400Y CN201426400Y CN2009201548840U CN200920154884U CN201426400Y CN 201426400 Y CN201426400 Y CN 201426400Y CN 2009201548840 U CN2009201548840 U CN 2009201548840U CN 200920154884 U CN200920154884 U CN 200920154884U CN 201426400 Y CN201426400 Y CN 20142640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wind
- flake
- moisture permeable
- permeable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絮片,包括基布和保暖絮片,基布与保暖絮片复合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基布包括透气性底布以及镀在透气性底布的内侧面上的金属膜。优选上述复合絮片还包括防风防水透湿膜,防风防水透湿膜设于保暖絮片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絮片,通过在透气性底布上镀金属膜,并复合保暖絮片,分别阻断了热通过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并进一步复合防风防水透湿膜,阻断了热通过对流的方式散失,因此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絮片直接在透气性底布上镀金属膜,省去不透气的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保暖服装的复合絮片。
背景技术
人体的散热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人体皮肤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四种,但以哪种方式为主,则要看人体所在的环境而定。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辐射、传导和对流这三种方式散热。
在寒冷环境中,为了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使人体能够保持体温,人们需要穿着保暖服装,而保暖服装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服装中的保暖材料。一般的保暖材料总是以减少传导方式和对流方式的热损失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例如提高织物厚度,以及设法保持织物间、服饰层间相对静止的含气率,以此来提高保暖性能;而对于辐射方式的热传递和热损失,则很少考虑。人体是一个热体,能够以辐射方式散发热量,但人体所产生的辐射是低温、长波长的远红外辐射,最大辐射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约为9.5μm,在这个范围内一切纺织材料几乎都近于黑体,其反射率都低于10%。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反射率,反射率可达到95%。金属镀膜复合絮片作为一种保暖材料,具有一个金属膜,金属膜可将人体散发的辐射热再反射回人体,这样就可减少辐射热损失,提高服装的保暖性能。
早期开发的金属镀膜复合絮片,所用基布是镀铝的聚酯薄膜,由于柔软性差,且穿着时沙沙作响。后来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基布用非织造布01(采用超薄聚酯非织造布或锦纶非织造布)作为底布;接着在非织造布01上粘着一层薄膜02(采用聚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铝升华,铝蒸气向薄膜02表面沉积而形成铝膜03;然后在铝膜03上涂布保护层04,得到基布;最后将基布与弹力绒絮片05复合,得到金属镀膜复合絮片。基布中,薄膜02的设置是为了使喷镀的铝膜03光亮、反射率高,通常薄膜02的表面经电晕刻蚀,以便增强铝膜03的粘合牢度;真空度高可使铝膜03光亮、辐射反射率高。基布和弹力绒絮片05两者的复合不是简单的粘合,而是用针刺(所用的针形状特殊,其截面一般呈三角形,在棱边上带有钩刺)的方法相连接的,通常情况下,其针刺方向是从弹力绒絮片05进针,先后刺过基布的非织造布01、薄膜02、铝膜03、保护层04直至穿出;由于针上的钩刺通过弹力绒絮片05时带住一束纤维随针穿过,被钩刺带着的这些纤维束在回针时就脱离钩刺而留下,并犹如纤维束“缝线”,使弹力绒絮片05和基布两者得到“缝合”。上述金属镀膜复合絮片中,为了使铝膜03能够达到足够的光洁度,薄膜02采用不透气的聚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因而虽然反射率较高,服装的保暖性能好,但却不透气、不透湿,穿着时人体蒸发的汗液不能够及时排出,造成人体的闷热感和不舒适。尽管采用针刺的方法在薄膜02和铝膜03上制造了一些孔洞,但是铝膜片的回拨会堵住部分孔洞,其透气性仍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暖服装的复合絮片,这种复合絮片既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和/或透湿性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絮片,包括基布和保暖絮片,基布与保暖絮片复合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基布包括透气性底布以及镀在透气性底布的内侧面上的金属膜。
本实用新型中,内侧面是指复合絮片用于保暖服装上时,贴近人体的一面;外侧面是指复合絮片用于保暖服装上时,远离人体的一面。自外至内的排列是指从远离人体的一侧向贴近人体的一侧排列。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基布复合在保暖絮片的外侧,也就是说,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透气性底布、金属膜和保暖絮片。
在另一种具体方案中,基布复合在保暖絮片的内侧,也就是说,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保暖絮片、透气性底布和金属膜。
上述复合絮片中,透气性底布作为镀金属基材,透气性底布可采用无纺布或机织布。
采用的无纺布可以是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或针刺无纺布等,优选纺粘无纺布,更优选热压粘合的纺粘无纺布。由于无纺布本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镀在无纺布的内侧面上的金属膜具有大量小孔,因此镀上金属膜后的无纺布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纺粘无纺布是聚合物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粘结加固而制成的无纺布,粘结方式有自身粘合、热压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等。纺粘无纺布所用的聚合物原料可以是聚酯或聚丙烯,本发明优选聚丙烯,得到的纺粘无纺布克重为20~200克/平方米。
热压粘合的纺粘无纺布的特点是热压加固点很平整,在真空镀铝后热压加固点的光洁度很高,而非热压加固点的区域纤维相互交错,纤维表面虽也被镀上铝膜,透气性非常好,在真空镀铝后透气性能不受影响,这样,金属膜不仅具有较强的反射能力,而且不会明显削弱透气性能。
采用的机织布可以是化学纤维织物、天然纤维织物、化纤纤维天然纤维混纺织物或化纤纤维天然纤维交织织物,优选化学纤维织物。
通常,以金属为材料,采用真空蒸镀法在透气性底布上镀上金属膜;采用的金属材料通常是铝,金属膜是铝膜;采用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银、铜等。优选金属膜的厚度为200~1500通过在透气性底布上镀金属,形成金属膜,可大大减少热量通过辐射方式散失。经实验检测证明,透气性底布在镀铝后能够反射人体辐射红外线而散失的热量的80%,在热成像相机的照射下可以看到:在同样条件下,含有铝膜的防寒衣表面温度比不含铝膜的防寒衣表面温度低4℃~6℃,这便说明了铝膜能够将人体散发的热量更好地保存在防寒衣内。
空气的导热系数远低于已知的各种纤维,因此,优选上述保暖絮片是含有较多静止空气的絮片,包括仿丝棉、无胶棉、喷胶棉絮片、熔喷絮片、羊毛絮片、羽绒絮片或木棉絮片。上述保暖絮片减小服装传导散热。优选保暖絮片的克重为30克/米2~400克/米2。
空气对流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有风的情况下,会使服装内部对流加剧,并加大服装内部与服装外部的热交换,使人感觉变冷;人体在环境温度5℃时,在风速10m/s的情况下,人的感觉和无风条件下-20℃相同。在寒冷的季节也有降水、降雪的情况发生,在天气寒冷、服装潮湿的情况下,人很容易被冻伤。人在活动时会出汗,增加服装内部小气候的湿度,如果这些汗液不能够及时排出去,人体就会有闷热感、不舒适。为了同时解决上述三个问题,要求保暖服装既要防风、防水,又要透湿。为了使上述复合絮片还同时具有防风、防水和透湿性能,优选上述复合絮片还包括防风防水透湿膜,防风防水透湿膜设于保暖絮片的外侧。防风防水透湿膜是指具有防风、防水、透湿功能的膜,通常选用的膜耐水压≥3000mm水柱,透湿量≥1000g/m2·24hr。通过防风防水透湿膜,切断了服装与外部环境的对流,并且既可防止雨雪淋湿服装,又不会阻碍汗液及时排出。
上述防风防水透湿膜可采用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TPU)或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即上述防风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氨酯膜(PU膜)、热塑性聚氨酯膜(TPU膜)或聚四氟乙烯膜(PTFE膜)。聚氨酯膜(PU膜)、热塑性聚氨酯膜(TPU膜)均分为透明膜和不透明膜两种,聚四氟乙烯膜(PTFE膜)是不透明膜。
热塑性聚氨酯膜(TPU膜)为无孔亲水性薄膜,是由单一组分的共聚物构成,由硬链段和软链段沿着大分子链交替排列。其中硬链段疏水,它能阻止水滴通过,起到防水作用;软链段亲水,它们可以和水分子作用,借助氢键和其它分子间作用力,在高湿度一侧吸附水分子,通过高分子链上的亲水基团将水分子传递到低湿度一侧并解吸,从而达到透湿的效果。热塑性聚氨酯膜还具有防风功能,但不透气。
聚氨酯膜(PU膜)分为微孔型和亲水型两种。微孔型聚氨酯膜上形成有微孔,此微孔具有相互连通的蜂窝状结构,其孔径约0.5~2微米,因此水滴(其直径在100微米左右)无法透过微孔,而直径为0.0004微米的水蒸汽分子和空气分子能通过气体的扩散和对流自由地通过微孔,从而实现防水、透湿和透气功能。另外,制作聚氨酯膜时,使微孔相对于聚氨酯膜的表面倾斜(即微孔不垂直于聚氨酯膜的表面),因此外界的风不能通过微孔,从而实现防风功能。亲水性聚氨酯膜的防风、防水、透湿机理同热塑性聚氨酯膜。
聚四氟乙烯膜(PTFE膜)是一层很薄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面有大量的细小且相通的微孔(每平方厘米约有14亿个微孔),微孔直径一般小于2微米,因此水滴(其直径在100微米左右)无法透过微孔,而直径为0.0004微米的水蒸汽分子和空气分子能通过气体的扩散和对流自由地通过微孔,从而实现防水、透湿和透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优先选用微孔型聚氨酯膜和聚四氟乙烯膜作为防风防水透湿膜,使复合絮片整体仍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透气性底布、金属膜、防风防水透湿膜和保暖絮片,防风防水透湿膜贴合在金属膜的内侧面上,此时防风防水透湿膜采用透明的防风防水透湿膜。
在另一种具体方案中,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防风防水透湿膜、透气性底布、金属膜和保暖絮片,防风防水透湿膜贴合在透气性底布的外侧面上,此时防风防水透湿膜既可采用透明的防风防水透湿膜,也可采用不透明的防风防水透湿膜。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絮片,通过在透气性底布上镀金属膜,并复合保暖絮片,分别阻断了热通过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失,并进一步复合防风防水透湿膜,阻断了热通过对流的方式散失,因此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在本申请人的防寒测试综合实验室中检测,本发明的复合絮片制成的服装,可以在-20℃的温度下,在有强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人体的体温和穿着舒适性10个小时以上;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絮片直接在透气性底布上镀金属膜,省去不透气的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金属镀膜复合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这种复合絮片包括基布和保暖絮片1,基布包括无纺布2(透气性底布)以及镀在无纺布2的内侧面上的金属膜(本实施例中金属膜为铝膜3),基布与保暖絮片1复合在一起,基布复合在保暖絮片1的外侧,也就是说,这种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无纺布2、铝膜3和保暖絮片1。
下面简述这种复合絮片的制造方法:
第一步、对无纺布2进行真空镀铝:在一定的真空度条件下(3.3×10-2Pa~6.6×10-2Pa),将金属铝在坩埚中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使铝处于蒸发状态(蒸发温度为1200~1250℃);当无纺布2经过盛有熔化金属铝的坩埚上方时,金属铝的蒸气在无纺布2表面凝聚,形成一层铝膜3,铝膜3的厚度在200~1500得到基布;
第二步、基布与保暖絮片1复合:将基布镀有铝膜3的一面朝向保暖絮片1,并使基布与保暖絮片1结合在一起,得到复合絮片;基布与保暖絮片1的结合可以用一定的粘合剂来贴合,也可以通过绗棉机将基布与保暖絮片1绗缝在一起,也通过热轧机将基布与保暖絮片1通过点状热粘合在一起。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这种复合絮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透气性底布采用机织布5;基布复合在保暖絮片1的内侧。也就是说,这种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保暖絮片1、机织布5和铝膜3。
这种复合絮片的制造方法:
第一步、对机织布5进行真空镀铝:工艺可参考实施例1中的第一步,在机织布5上镀上铝膜3后,得到基布;
第二步、基布与保暖絮片1复合:工艺可参考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本步骤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基布镀有铝膜3的一面背向保暖絮片1。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这种复合絮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还设有防风防水透湿膜4,防风防水透湿膜4贴合在铝膜3的内侧面上。这种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无纺布2(透气性底布)、铝膜3、防风防水透湿膜4和保暖絮片1。防风防水透湿膜4采用透明的防风防水透湿膜。
这种复合絮片的制造方法:
第一步、对无纺布2进行真空镀铝:工艺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步相同;
第二步、在基布上复合防风防水透湿膜4:将基布与防风防水透湿膜4在复膜机上进行贴合,防风防水透湿膜4贴合在铝膜3的内侧面上;其中防风防水透湿膜4可以是透明TPU膜或透明PU膜,其耐水压≥3000mm水柱,透湿量≥1000g/m2·24hr;
第三步、贴合有防风防水透湿膜4的基布与保暖絮片1复合:工艺可参考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基布贴合有防风防水透湿膜4的一面朝向保暖絮片1。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这种复合絮片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还设有防风防水透湿膜4,防风防水透湿膜4贴合在无纺布2(透气性底布)的外侧面上。这种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防风防水透湿膜4、无纺布2、铝膜3和保暖絮片1。防风防水透湿膜4既可采用透明的防风防水透湿膜,也可采用不透明的防风防水透湿膜。
这种复合絮片的制造方法:
第一步、对无纺布2进行真空镀铝:工艺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步相同;
第二步、在基布上复合防风防水透湿膜4:工艺可参考实施例3中的第二步,本步骤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是,防风防水透湿膜4贴合在无纺布2的外侧面上;防风防水透湿膜4可以是透明TPU膜、透明PU膜、不透明TPU膜、不透明PU膜或PTFE膜;
第三步、贴合有防风防水透湿膜4的基布与保暖絮片1复合:工艺可参考实施例1中的第二步,基布镀有铝膜3的一面朝向保暖絮片1。
上述实施例1、3和4中,无纺布2作为镀金属基材,采用的无纺布2可以是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或针刺无纺布等,优选纺粘无纺布,更优选热压粘合的纺粘无纺布。实施例2中,机织布5可采用化学纤维织物、天然纤维织物、化纤纤维天然纤维混纺织物或化纤纤维天然纤维交织织物。实施例1-4中,保暖絮片1可采用仿丝棉、无胶棉、喷胶棉絮片、熔喷絮片、羊毛絮片、羽绒絮片或木棉絮片,保暖絮片1的克重为30克/米2~400克/米2。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银或铜,代替实施例1-4中的铝,在透气性底布的内侧面镀上银膜或铜膜。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絮片,包括基布和保暖絮片,基布与保暖絮片复合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基布包括透气性底布以及镀在透气性底布的内侧面上的金属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基布复合在保暖絮片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基布复合在保暖絮片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絮片还包括防风防水透湿膜,防风防水透湿膜设于保暖絮片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透气性底布、金属膜、防风防水透湿膜和保暖絮片,防风防水透湿膜贴合在金属膜的内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絮片中,自外至内依次为防风防水透湿膜、透气性底布、金属膜和保暖絮片,防风防水透湿膜贴合在透气性底布的外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防风防水透湿膜是聚氨酯膜、热塑性聚氨酯膜或聚四氟乙烯膜。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透气性底布是无纺布或机织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无纺布是纺粘无纺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絮片,其特征是:所述纺粘无纺布是热压粘合的纺粘无纺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548840U CN201426400Y (zh) | 2009-04-30 | 2009-04-30 | 复合絮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548840U CN201426400Y (zh) | 2009-04-30 | 2009-04-30 | 复合絮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26400Y true CN201426400Y (zh) | 2010-03-24 |
Family
ID=4203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5488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26400Y (zh) | 2009-04-30 | 2009-04-30 | 复合絮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26400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8463A (zh) * | 2011-06-01 | 2012-01-25 | 东鹏纺织(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变色防水复合面料 |
CN102367014A (zh) * | 2011-06-01 | 2012-03-07 | 东鹏纺织(苏州)有限公司 | 新型面料 |
CN106213913A (zh) * | 2016-10-09 | 2016-12-14 | 李海锋 | 一种羊毛絮片复合芯及包含其的羊毛被 |
-
2009
- 2009-04-30 CN CN2009201548840U patent/CN20142640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8463A (zh) * | 2011-06-01 | 2012-01-25 | 东鹏纺织(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变色防水复合面料 |
CN102367014A (zh) * | 2011-06-01 | 2012-03-07 | 东鹏纺织(苏州)有限公司 | 新型面料 |
CN106213913A (zh) * | 2016-10-09 | 2016-12-14 | 李海锋 | 一种羊毛絮片复合芯及包含其的羊毛被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353820A1 (en) | Lightweight, breathable, waterproof, soft shell composite apparel and technical alpine apparel | |
CN101601511B (zh) | 一种防寒服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220380952A1 (en) | Lightweight, breathable, waterproof, soft shell composite apparel and technical alpine apparel | |
CN101892598B (zh) | 一种多层贴合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 |
CN101792950A (zh) | 一种防风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50085C (zh) | 一种用于全天候服装的复合层压面料的生产方法 | |
CN112585002B (zh) | 用于制造户外衣服的能够热粘合的多层复合膜和其制造方法 | |
JP2024501236A (ja) | 断熱基材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01426400Y (zh) | 复合絮片 | |
CN209300328U (zh) | 防风面料及服装 | |
CN201422442Y (zh) | 防寒保暖服装 | |
CN211129797U (zh) | 一种防风保暖羊毛衫 | |
CN109291565A (zh) | 一种耐撕裂防水透气型织物的制备方法 | |
CN209320415U (zh) | 一种气凝胶保暖服装 | |
CN208006404U (zh) | 一种复合面料 | |
CN212194567U (zh) | 一种防风面料及其防风衣 | |
CN213322166U (zh) | 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服装制作用面料 | |
US20210237410A1 (en) | Metallized breathable composite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EP4065362A1 (en) | Metallized breathable composite fabric | |
CN110774711A (zh) | 一种抗紫外线的童装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401841A (zh) | 金属化透气复合纺织品及制造其的方法 | |
CN209633944U (zh) | 一种防水防风层合面料 | |
CN221392552U (zh) | 一种新型吸汗纺织面料 | |
CN214419776U (zh) | 一种保暖面料 | |
JP3075581U (ja) | 撥水性保温織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