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23980Y -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 Google Patents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23980Y
CN201423980Y CN2009200015105U CN200920001510U CN201423980Y CN 201423980 Y CN201423980 Y CN 201423980Y CN 2009200015105 U CN2009200015105 U CN 2009200015105U CN 200920001510 U CN200920001510 U CN 200920001510U CN 201423980 Y CN201423980 Y CN 20142398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seat
combination
steerman
wedge angl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015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0015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2398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2398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2398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供固定于该车辆上,并包括一固定座、一连接于该固定座且可调整方向的校正件及一定位点,校正件指向驾驶人眼睛位置并使该眼睛位置与该定位点的连线通过该校正件的尾端,用以准确的定位出驾驶人头部的习惯位置,进而较明确的提醒驾驶人可能正想打瞌睡而需停车休息。此外,该固定座可包括一上方的尖角及一下方的基部,并视其安装位置而形成一左侧标志或形成一右侧标志。以便能在驾驶人视觉中的路面上清楚的指示出自己左侧车头或右侧车头的将到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于驾驶前方,可提醒驾驶人勿打瞌睡或提供驾驶人在车头前方左右侧近距离的物体接近时,直接透过视觉判断而做出行车反应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背景技术
世界上每日都会有车祸,其中不乏因为驾驶人打瞌睡而肇事。现有防止驾驶人打瞌睡的设计往往构造复杂昂贵而不易普及。此外一般行车时,车辆驾驶人坐在驾驶座上无法凭借肉眼看到车头左右两端下缘,需凭借经验判断车头与车前1、2公尺近距物体的相对位置。因此,初学者或驾驶技术不精者,往往无法正确判断车头与接近左前方及右前方的相对来车、人或物体是否会造成碰撞,常常降低车速或停车观望,影响行车流畅性,甚至应该闪避却判断错误而产生擦撞。另外,车上也缺乏提醒驾驶人其驾车姿势已异常的装置。因此,于车上安装辅助行车装置,使驾驶人易于判断,有其必要性。
目前的行车辅助装置大多具有感应器与警告器等复杂的电路设计,例如中国台湾省公开号200517283的「行驶于公路的车辆自动预警系统」,利用光量感应器、讯号准位调整器、讯号判断器及警示输出器,针对道路车道线油漆的反光来警示驾驶是否偏离车道,又如中国台湾专利第133974号,利用光电感应器及电子单元配合产生一视讯,当驾驶人打瞌睡,即提出警告。上述产品不但成本高,且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固定于驾驶座前方或后方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借着定位出驾驶人头部的习惯性位置而更明确的提醒驾驶人勿产生打瞌睡的倾向。此外也可使驾驶人在往前开或是倒车,其车头或车尾的左、右方接近物体时,直接透过本实用新型便能立即做出可以直行或应该煞车闪避的判断,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与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供乘坐于一车辆的一驾驶人使用,定义该驾驶人正坐一驾驶座时的一眼睛位置,车辆往前开时,该组合可被固定于该驾驶座前方,并包括一固定座及利用一连接臂连接在该固定座并可被调整方向而指向驾驶人眼睛位置的一校正件及该校正件的一尾端,该组合并包括一定位点。安装本实用新型时需调整该校正件,使该眼睛位置与该定位点的连线通过该校正件尾端。此种组合用以较准确的定位出驾驶人头部的习惯位置,进而在肇事前能较明确的提醒驾驶人可能正想打瞌睡而需停车休息。此外,该固定座可兼具一上方的尖角,并视该固定座安装于车上的恰当位置而形成一左侧标志或形成一右侧标志。
所述左侧标志可被固定于该车辆上,并包括一上方的尖角及一下方的基部,该左侧标志的尖角用以指示一位于该眼睛位置与一极左碰撞点的连线上的左侧警示位置,该极左碰撞点落于地面与一实质上切过该车辆最左侧边缘的地面法面的一交线上,且该交线平行于一左侧车身对地的投影直线。又视觉上该左侧标志的尖角由相交于一点的左侧边及右侧边所形成,且该左侧边在视觉上的对地投影可同样落于地面与一实质上切过车辆最左侧边缘的地面法面的该交线上。
所述右侧标志可被固定于该车辆上,并包括一上方的尖角及一下方的基部,该右侧标志的尖角用以指示一位于该眼睛位置与一极右碰撞点的连线上的右侧警示位置,该极右碰撞点落于地面与一实质上切过该车辆最右侧边缘的地面法面的一交线上,且该交线平行于一左侧车身对地的投影直线。又视觉上该右侧标志的尖角由相交于一点的左侧边及右侧边所形成,且该右侧边在视觉上的对地投影可同样落于地面与一实质上切过车辆最右侧边缘的地面法面的该交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更包括一设置于该车辆上的辅助尺。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更包括仅作为一左侧校正标志而分离出另一个具有尖角及定位点的固定座作为左侧标志以配合使用,或仅作为一右侧校正标志而分离出另一个具有尖角及定位点的固定座作为右侧标志以配合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更包括该另外增加的固定座是位于该车辆的一引擎盖上,并配合增设一左滑槽座或配合增设一右滑槽座,该左滑槽座或该右滑槽座分别具有一概略垂直于左侧车身的滑槽。其中,该左侧校正标志或右侧校正标志可以选择性地滑设于该前挡风玻璃内的辅助尺上,另外,左侧标志或右侧标志更可选择性地滑设于该左滑槽座或右滑槽座的滑槽中。
上述该辅助尺包括一朝向该驾驶人的第一面,及一与该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该第一面具有刻度,该第二面可供黏贴固定于该车辆的一前挡风玻璃内面下方。
该辅助尺更可包括一上半部与一下半部,该上半部的厚度小于该下半部的厚度,使该辅助尺的横截面呈L形,并使该第二面形成一不相连的上半区及下半区,利用该下半区黏贴固定于该挡风玻璃时,该辅助尺第二面的上半区便会与该挡风玻璃间形成一间隙,而该左侧标志、该右侧标志、该左侧校正标志或该右侧校正标志的基部是呈板状的实施例中,即可借由所述板状基部可滑移地容置于该间隙中,并沿该辅助尺水平移动而方便调整至适用位置。
除上述L形设计外,另一种辅助尺的上端位置也可开设一凹槽,使该辅助尺横截面概呈U字形,借由所述板状基部可滑移地容置于该凹槽中而可以沿该辅助尺水平移动以方便调整至适用位置。
有关该辅助尺的设计,可以形成单一固定座使用的短尺,也可增加其长度而同时容纳一个左侧标志及一个右侧标志,或在辅助尺底面形成一供站立用的平台。
上述该前方校正标志、该左侧标志、该右侧标志、该左侧校正标志或该右侧校正标志的基部除了是板状外,其底面也可是平台状,供直接固定于车辆驾驶座前方仪表板上的平台。
较佳地,该前方校正标志、该左侧标志、该右侧标志、该左侧校正标志或该右侧校正标志分别经调整至适用位置后,可再借黏胶或双面胶将所述标志固定。
另外,该左侧标志或右侧标志的尖角,与左侧校正标志或右侧校正标志的校正件、校正件尾端或定位点,各该元件在面向该驾驶人表面的一侧,可敷设有颜色鲜明的涂料,甚至可形成光线微弱的发光体,以更适合于夜间使用。
另外,上述所有标志,除单独使用外,也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数种标志互相配合使用。
该前方校正标志更可变化成一强光校正标志,即是该校正件包括下方具有一开口的不透光灯罩,利用一连接臂连接于该固定座上并可调整其方向。且该灯罩外表面具有邻近该固定座的一定位点及远离该固定座的一尾端,该灯罩内设置至少一个较亮的发光体,在该眼睛位置与定位点的连线通过该校正部的尾端时,该发光体发出的光线会由该开口照射到驾驶人眼睛以下的位置,并在驾驶人不专心或打瞌睡时照射到眼部以发挥提醒的作用。当然,该强光校正标志也可配合前述左侧标志或右侧标志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校正标志,可以精确的显示出驾驶人开车时正确的头部位置,一旦开始有疲劳驾驶的现象时,较能够及早且更明确的提醒驾驶人并据以应变。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左侧标志或右侧标志的尖角分别指示出车前路面上的极左碰撞点及极右碰撞点,把立体环境化为平面环境,只要判断前方物体或来车对地投影点与本实用新型该左右两尖角的相对关系,便可迅速判定可以放心直行或需闪避或需立即停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
图2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驾驶人正坐驾驶座时向车辆前方望出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及在安装时所使用定位贴纸的立体图;
图4是辅助尺及前挡风玻璃关系位置的剖面图;
图5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行车状态;
图6是图1中驾驶人由车内往前看的左侧标志及右侧标志定位示意图;
图7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构造,且其尖角、定位点及校正件尾端皆为发光体;
图8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构造;
图9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构造;
图10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构造;
图11是一平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及右侧校正标志的定位贴纸;
图12是一平面示意图,说明位于右边的本实用新型第八较佳实施例及位于左边第九较佳实施例分别设置在不同辅助尺上的关系位置;
图13是使用两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十较佳实施例设置于引擎盖面的使用情形;
图15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十较佳实施例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前方校正标志1包括一固定座13、一连接臂11、一定位点16及一校正部12’,该固定座13的背部有双面胶14,可借以黏固在前挡风玻璃下方的车内面,该固定座13平坦的底面有另一双面胶15,也可选用另一位置借以黏固在图2中车内前仪表板97上接近前挡风玻璃的平台上。连接臂11一端连接固定座13,并具有一折弯处17,另一端连接校正部12’,在本实施例中,校正部12’是一长排由小圆珠所形成的珠串。该珠串最远离固定座13的部分形成尾端12,而该珠串最接近固定座13的头端部分形成定位点16。当然,该连接臂11不必由挠性可调的材料制成,而也可以是坚硬材料定型制成,并以例如螺固等方式将校正部12’连接在固定座13上并可调整方向。
如图2的中央部分所示:图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固定座13可借其背面的双面胶14黏附于车内前挡风玻璃95的中部下方,以方便驾驶人随时查看。装设时,需在驾驶人以其最惯用驾驶姿势及座椅位置而坐正时情形下如图1定出其眼睛位置662,并据以调整该校正件珠串12’的方向,使该尾端12位于该定位点16与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如此,当驾驶人有打瞌睡的倾向时,其头部自然会向前低下一些,连带使其眼睛位置向下稍降,此时其所看到的校正件尾端12相对于定位点16的位置将会向上方移动,而与正常驾车时的投影位置不同。此外,类似本实施例这种形状的校正部12’,本身也可借由移动视线造成其尾端12相对头端16明显不再重叠而导致视觉上该珠串12’面积增大的影像变化。所以在后续行车时若驾驶人多次力图用平常的惯用姿势坐正,而皆无法持续看到珠串上该尾端12与该头端16大致重叠,反而看到该珠串12’面积异常增加的时候,即可更明确的反映出自己很可能当时精神不好、甚至想打瞌睡。就得以更敏锐的提早意识到不宜继续开车而需要停车休息。这表示本前方校正标志1能产生较为灵敏的提醒功效,得以减少疲劳驾驶或酒醉驾车的情形而避免肇事。当然,图1中该折弯处17也可取消而成为平直的部位。更进一步的,该校正部12’最接近尾端12的小圆珠可制成体积略大于其它小圆珠且颜色不同,则在后续行车时,驾驶人只要看到不同颜色的小圆珠显现,就可更明确的实时反应。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固定座29,该固定座29的一面可黏附双面胶24,另一面延伸出一可变动方向的连接臂41及其上的校正件42’,并使该校正件42’可调整方向。该连接臂41上有连成一串的数个小圆珠形成校正件42’及最远离该固定座29的一尾端42,其中最接近固定座29的圆珠体积较大而形成一定位点26。此外,该固定座29朝向该驾驶人的一侧上半部呈三角形,其上方并由视觉上的左侧边25及右侧边35相交而形成尖角21。而三角形的左侧边25与底边28的夹角可形成一符合要求的角度,且三角形的右侧边35与底边28的夹角也可形成一符合要求的角度,该固定座29的基部23并形成一薄板。又在驾驶人坐正时的视觉上,该校正件42’的位置被调整成使该尾端42恰可投影在定位点26的中心。如此当驾驶人在后续驾驶而其头部向前倾低或是左右歪斜时,在其视觉上,该校正件尾端42投影于定位点26的位置将产生改变,从而产生提醒的功效,而该尖角21另外可产生进一步的指示作用。如前所述,本实施例这种校正件,本身即可借由移动视线而产生其头尾不再重叠且影像面积增加的明显变化。因而本实施例中若舍弃该大粒圆珠定位点26不予安装,而如第一实施例改由驾驶人以该校正件上靠近该固定座29的头端27作为定位点,并使该定位点27与校正件尾端42的连线一端延伸通过坐正时的该眼睛位置662,则在后续使用时也可借由视觉上该校正件珠串的影像变化而产生相同的姿势校正功效。
由于在安装本第二较佳实施例时必须精确,因此须缓慢地进行黏贴固定座29动作的微调并一再重复黏贴于挡风玻璃上。为了消除此种一再重复黏贴的麻烦,所以还可增加一个如图2所示辅助尺7的构造,而形成由固定座配合辅助尺使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再如图4剖面图所示:该辅助尺7具有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第一面71表面具有刻度73并朝向该驾驶人661,该辅助尺7并具有上半部721及下半部722,该上半部721的厚度小于该下半部722的厚度,使该辅助尺的横截面呈L形。因此第二面72可分成一上半区723及下半区724,借由下半区724以双面胶74固定黏贴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95下方。于是辅助尺7的上半部721与挡风玻璃95间便会存有一间隙,可供容纳如图3所示该左侧标志2的板状基部23,并使其可沿该辅助尺7作水平方向的移动以调整位置。于图2中显示安装时可使辅助尺7的上缘线75大致切齐或略高于引擎盖面94的视觉的上缘线96。唯若将椅背调低而开车,驾驶人将看不到引擎盖面94,则可用挡风玻璃95的最下方或雨刷座的位置为切齐的基准。辅助尺除了上述横截面为L字形的种类,也可制成辅助尺7的上侧具有开口而沿长轴方向贯穿延伸形成凹槽,即辅助尺7是形成横截面为U字形的种类。并同样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板状基部23伸置于该凹槽中左右滑移,以方便寻找黏贴固定的适用位置。图2中,通过具有尖角21的本实施例被黏附于车内前挡风玻璃95下方偏左的适当位置,便可形成左侧标志。同样的,通过具有尖角21的本实施例被黏附于车内前挡风玻璃95下方偏右的适当位置,便可形成右侧标志3,而分别产生特定的行车辅助功效。该左侧标志2或右侧标志3是可作左右方向移动且可取下地设置于辅助尺7或辅助尺7’上。唯在安装该固定座29或该固定座37妥当后,也可卸除该辅助尺7或辅助尺7’。其用法及功能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图5,第一、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可同时适用于一车辆9,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91,左后视镜92、右后视镜93、引擎盖面94、车辆的正前方挡风玻璃95及一方向盘98,该车辆内有以其最习惯的驾驶姿势正坐于驾驶座的驾驶人661。为了便于说明,图2及图5的车辆上同时安装了三组标志:在挡风玻璃95下方内侧的中部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座13;及在挡风玻璃95下方内侧的左边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座29及辅助尺7;又在挡风玻璃95下方内侧的中间偏右位置设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固定座37及另一个辅助尺7’。又图5中,该驾驶人661以其最习惯使用的驾驶姿势及座椅位置坐正时的双眼位置简化为一点662表示。由于一般车辆的最左侧与最右侧分别为左后视镜左边缘与右后视镜右边缘,因此定义一个切过该左后视镜92左边缘921的左平面652,一个切过该右后视镜93右边缘931的右平面653,两平面652及653皆与一地面651垂直,且两平面652及653互相平行,也分别与车身两侧面大致平行。此时左平面652及右平面653间的距离,为该车辆9的最大车宽681。
图2中该前方校正标志的左方及右方各设置有一个构造如图3所示的左侧标志2及右侧标志3。该左侧标志2上有定位点26及校正件尾端42;该右侧标志3上有定位点36及校正件尾端52。又左侧标志2的尖角21或右侧标志3的尖角31是用以提供精确的视觉定位,从眼睛位置662看出去,尖角21及31皆会稍微凸出于引擎盖面94的视觉上缘96上,利用两尖角21及31在视觉上重合于前方可见道路的表面,借以标示出驾驶人661所需用的路面投影点,相关内容将于后逐一详述。
首先详述如何利用左侧标志2或右侧标志3来标示位置以提供行车辅助。图5中左平面652是实质上切过左侧后视镜左边缘921的地面法面,并与地面651相交于直线613;右平面653是实质上切过右侧后视镜右边缘931的地面法面,并与地面651相交于直线614。又直线613与614均与左侧车身对地的投影直线612互相平行。如图2所示:首先可将辅助尺7黏贴在挡风玻璃95车内面下方的左侧,使辅助尺的上缘线75重合于视觉上引擎盖面的上缘线96。且在驾驶人的视觉上,并使辅助尺的该上缘线75与前述该直线613相交。因而再将辅助尺7上左侧标志的尖角21左右移动加以调整时,在视觉上也会与该直线613相交于一点631,该点称为极左碰撞点631,此时将该固定座29加以黏贴即可使用。上述意谓安装时如图5需使该尖角21固定于该眼睛位置662与一极左碰撞点631的连线671上,且该极左碰撞点631落在该直线613上;同样地,在辅助尺7’上该右侧标志的尖角31经左右移动调整后,也必可使其固定于眼睛位置662与一极右碰撞点632的连线672上,且该极右碰撞点632落在该直线614上,也就是图2中在驾驶人的视觉上该尖角21重叠于该极左碰撞点631,而该尖角31重叠于该极右碰撞点632。由于各车的眼睛位置662会因各驾驶人的不同身高及惯用的不同坐姿而改变,因此左侧标志2与右侧标志3在辅助尺7或7’上的位置也是因人而有些微差异,但皆可借由上述以滑动方式左右调整该左侧标志2或该右侧标志3的位置,来提供不同驾驶人采用。
又上述的内容可采用另一方式叙述如下,以便更易理解:由于道路上的各种人、车或物体,皆可找到其垂直于路面的对应投影点,而所述投影点若已经与已车车头垂直于路面的投影点接触,则大致表示已车已碰撞上该人、车或物体。所以本创作的重点在于让驾驶人在操控汽车时,可以把立体环境化为平面环境。只需偏重于路面上各投影点与已车投影点间的互动,从而简化了行车的各种临场状况。
据此精神,以驾驶人在车上同时安装有左侧标志及右侧标志的情况为例来作说明:在车辆9延着路上的车道线慢速直线前进如图6所示的状况下,驾驶人可降下左侧车窗玻璃向下看,并使其左侧后视镜92的左边缘921位于该车辆9左方一左车道线641的右侧缘611的正上方持续前进,即可调整而使其车辆左侧车身对地的投影直线612平行于道路上笔直的左车道线641的右侧缘611,并与其相距约10~20公分(当然该距离的大小视各车左后视镜的宽度尺寸而略有不同,唯小客车大致在12公分左右),即驾驶人可使得切过其左侧后视镜的左边缘921的一地面法面与地面的交线613重叠于该车道侧缘611,且该交线613是大致平行于投影直线612的。此时,该左车道线641的右侧缘611位于车辆前方的线段,由眼睛位置662望去乃逐渐向右上方倾斜(如图2所示),接着将辅助尺7上的左侧标志2作水平方向左右调整,使得以其惯用驾驶姿势正坐的驾驶人的眼睛位置662对该尖角21的射线交于该左车道线641的右侧缘611上的该极左碰撞点631,然后即可利用双面胶或胶水将该左侧标志2的固定座29在此位置黏贴固定以作为后续的行车判断依据,此时左侧标志的尖角21所指示的位置即为一左侧警示位置。
同理,图6显示驾驶人可用白色粉笔在车辆的右侧地上画一条平行于左侧直线611的另一条直线614,并使该线通过该右侧后视镜右边缘931的对地投影点。则该线614与其右侧车身对地的投影线段将会大致互相平行且同样相距约10~20公分左右,所以该线614即为切过其右侧后视镜的右边缘931的一地面法面与地面的交线,且该交线614是大致平行于投影线612的。又该白线614位于车辆前方的线段,由眼睛位置662望去乃逐渐向左上方倾斜(如图2所示),再将辅助尺7’上的右侧标志3作水平方向左右调整,使得以其惯用驾驶姿势正坐的驾驶人的眼睛位置662对该尖角31的射线交于该直线614上的该极右碰撞点632,然后即可依前述方法将该右侧标志3上的固定座37在此位置黏贴牢固以作为后续的行车判断依据,此时该右侧标志的尖角31所指示的位置即为一右侧警示位置。当然,在不方便找到路面车道直线的地方,前述该直线611也可以用粉笔在车前的地上划出而利用,而在很方便停车并利用平直车道线的地方也可不用在地上划线而移动车子至车道线的另一侧并以上述同法得到该直线614的位置。
接下来配合参阅图2及图5解释其使用方式:驾驶人将左侧标志2及右侧标志3调整固定后,如果车辆9的右前方在交线614靠近车本体91侧(内侧)存在一物体621,且在眼睛位置662的视觉上,该物体621在地面651上有一投影点622视觉上会落在左侧标志的尖角21与右侧标志的尖角31间,即驾驶人可轻易的意识到该物体有一对地的投影点622是落在路面上的该极左碰撞点631与该极右碰撞点632两点间,则车辆9继续直线前进必然会与物体621碰撞;相反地,如果车辆9的右前方在交线614远离车辆本体91的一侧(外侧),存在一物体623,而物体623在地面651上且较靠近车辆9的一投影点624,则在眼睛位置662的视觉上随着车辆的直线前进会逐渐靠近车体,并且会逐渐接近该右侧标志尖角31的右方然后掠过。即使用该视觉辅助标志组合的驾驶人,可轻易的观察到该物体623在地面651的投影点是落在路面上的该极左碰撞点631与该极右碰撞点632两点外,则车辆9继续直线前进将不会与物体623碰撞。
同理,车辆9左前方物体的路面投影点若在视觉上位于左侧标志的尖角21与右侧标志的尖角31间,车辆9继续直线前进必然会发生碰撞,必需闪避或停车。总括来说,凡近距离的所有物体其地面投影点于驾驶人视觉上都不在左侧标志的尖角21与右侧标志的尖角31间,该驾驶人即可放心的快速直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物体如猫狗等有移动的可能,则虽然其对地投影不在左侧标志的尖角21与右侧标志的尖角31间,仍须确认其是否会再移动,以确保行车安全。
上述路面上的631及632该两点与车头保险杆的距离虽然会随各种车型及各人坐姿而不尽相同,但大多均大于2公尺。即驾驶人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而观察到将会擦撞到物体,尚有2公尺以上的缓冲距离可供反应。若觉得个人需要,也可在安装所述标志组合时往上方调整,即可加大该缓冲距离。在左侧标志2及右侧标志3分别经预先调整定位妥当后,可取下固定座29并分别撕除双面胶24或34(如图3、图11所示)背面的离型纸(图未示),再将左侧标志2及右侧标志3贴回挡风玻璃95的车内侧原来位置。又为了防止如此取下并撕除离型纸后再黏回原位时造成该左侧标志2或该右侧标志3的位置偏离。如图2所示,已经调好位置的该左侧标志2及右侧标志3在取下前,可分别利用一定位贴纸22及32暂时黏贴在紧邻该左侧标志尖角21及右侧标志尖角31上方的挡风玻璃95内侧。如图2及图3所示,由于定位贴纸22及32分别具有配合尖角21及31的互补形状,所以在取下并重新黏贴左侧标志2及右侧标志3时,可以准确的嵌入,而不致于黏偏。然后即可撕除该定位贴纸22及32予以丢弃。
如图2所示,驾驶人在黏贴固定左侧标志2时,可使该左侧标志尖角21朝向该驾驶人一侧的三角形的左侧边25在视觉上的对地投影线段重叠于左车道线的右侧缘线611,即重叠于地面与实质上切过车辆最左侧边缘的地面法面的交线613。则当车辆后续直行时,在没有车道线的场所,该左侧边25即能清楚地作为已车左后视镜92或左侧车身的对地投影点在视觉上将会掠过路面的大致位置,以及是一个向右上方倾斜的行进方向。同理,驾驶人在黏贴固定右侧标志3时,可使该右侧标志尖角31朝向该驾驶人一侧的三角形的右侧边35在视觉上的对地投影线段重叠于直线614,即重叠于地面与实质上切过车辆最右侧边缘的地面法面的交线。则当车辆后续直行时,在没有车道线的场所,该右侧边35即能清楚地作为已车右后视镜93或右侧车身的对地投影点在视觉上将会掠过路面的大致位置,以及是一个向左上方倾斜的行进方向。上述的设计,即可在行车中而需要实时闪避左前方或右前方的近距物体时,帮助驾驶人更灵活的操控车辆。而为了更方便进行上述操控车辆的动作,固定座朝向该驾驶人一侧靠近尖角的上半部较佳地可设计成非等腰三角形。值得一提的是,上端具有尖角的标志在黏贴于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后,将会加大该尖角在视觉上的角度。当然,若要将左侧标志2的尖角21与右侧标志3的尖角31制成相同形状而便于对换公用,而又符合上述视觉上尖角21、31两侧的线段能重叠于车道线的需求。则可使该尖角21、31两侧线段的夹角,形成略小于该车前路面上左右两车道线在视觉上所形成的夹角,如图12中左侧标志2的特殊尖角21与右侧标志3的特殊尖角31形状所示。
另外,为了避免使用者无法一次就将尖角21或尖角31精确定位,上述该背面的双面胶24也可以使用黏性较差者,而能重复地撕下校正重贴,这样的构造较适合没的有辅助尺帮助定位的实施例使用。而在调整妥当不再移动后,可另外再利用瞬间胶水将左侧标志2及右侧标志3的周缘与挡风玻璃间作补强黏固。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作为左侧标志或作为右侧标志使用时,其使用前提为驾驶人须保持其大致相同的惯用姿势坐于驾驶座,才能够提供正确的行车指示。为了避免驾驶人未正坐,或者头部位置在遇到突发状况惊吓时产生歪斜,而无法得到正确行车指示,所以当驾驶人正坐时,如图5所示,是先调整左侧标志的尖角21位置,使其位在连线671上并予牢牢地固定,接着如图2及图3所示,再调整校正件尾端42的位置,使其位在定位点26与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以提供后续行车时的校正功能,用以防止上述头部歪斜的状况发生而不自觉,即驾驶人看到尾端42与定位点26的中心不在同一条视线上时,即显示头部已不在惯用位置上。需要调正姿势才适宜继续使用该左侧标志或该右侧标志。同样的,也是先调整右侧标志的尖角31位置,使其位在连线672上并予牢牢地固定,接着再调整校正件尾端52的位置,使其位在定位点36与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以提供后续行车时的校正功能。
再者,倘若车辆是在划有车道线的路面保持直线行驶中,而驾驶人欲复检各标志位置的正确无误,以防曾被清洁人员等不慎撞偏该尾端42或52而不自知,即可随时利用右侧后视镜而将车辆的右侧车身紧临车道线侧缘10~20公分(小型车约12公分)直线行驶,再坐正检视右侧标志该尖角31是否与该车道线侧缘相交,而右侧校正标志5上的该尾端52是否也与右侧标志定位点36位于同一视线上;接着再移动车辆,驶近左侧的车道线以检视左侧的另一组标志。实务上最好每天能有一次以上的确认位置的动作,以确保能提供正确的行车辅助。显然的,上述该左侧标志或右侧标志也与该前方校正标志一样而兼具有提醒驾驶人是否处于依照习惯完全正坐的驾驶姿势乃至姿势偏差的大小、以及提醒勿疲劳驾车的功用。
以下所述各实施例中其固定座具有尖角构造的实施例也均可如前述作为车辆的左侧标志或作为右侧标志使用。
请参阅图7第四实施例,是图3第二实施例的变化例,也包括固定座29、尖角21、背部的双面胶24、连接臂41、校正件小粒圆珠42’及其尾端42,不同的是连接臂41上有一个折弯处43,而定位点26位于紧邻尖角21的下方,该定位点26的面积可略大于在驾驶人视觉上该校正件小圆珠42’的面积以方便校对。且该定位点26的颜色或构造可明显不同于固定座29及校正件尾端42的圆珠,而连接臂41是由定位点26以外的位置伸出。又在驾驶人坐正时的视觉上,该尾端42的位置被调整成恰可投影在该定位点26的中心。此外,该尖角21的部位6、该定位点26、校正件尾端42甚至校正件42’都是由发光二极管(LED)所构成,各元件有不同的形状或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微弱光线,以利夜间行车时更快速的辨识使用。当然,此种某些部位形成光线微弱的发光体的设计可以应用到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实施例。例如图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尾端42的该粒圆珠可由非发光材料制成,且其它圆珠皆由发光材料制成,而让驾驶人在其姿势歪斜时更明显的感受到该校正件12’发光面积突然加大。
请参阅图8第五实施例,是图3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也包括固定座29、尖角21、背部的双面胶24、连接臂41及校正件尾端42,不同的是连接臂41由固定座上一个圆形定位点26部位伸出,而连接臂上的校正件设有相互垂直交叉的一圆形垂直板部45及一圆形水平板部46,即校正件尾端42朝向驾驶人的一侧在视觉上是十字形的交叉点。该两垂直交叉板的颜色与固定座29及定位点26的颜色可各不相同以利凸显其变化。且在驾驶人坐正时的视觉上,校正件尾端42的位置被调整成恰可投影在圆形定位点26的中心,所以在驾驶人坐姿向左或向右歪斜时,除了校正件尾端42投影在定位点26上的位置将会改变外,其所看到校正件上垂直板部45的面积也会明显增加而变大;又若驾驶人稍微打瞌睡,其头部向前倾斜而低下,则会看到校正件上的水平板部46下表面47的面积明显变大,借此更易达到提醒的效果。另外,更可使水平板部46的下表面47形成光线微弱的发光体,利用不同视觉角度所感受到发光面积的变化,在夜间能更明显的产生提醒的效果。当然,该定位点26也可设计成其它形状。
请参阅图9第六实施例,是图8第五实施例的变化例。本实施例的前方校正标志8中,具有柱状的固定座81,可用双面胶88或黏胶固定于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97上的平台,并可位于另外安装的左侧标志2与右侧标志3位置间,而互相配合使用。
该固定座81可以利用较粗大的连接臂82支撑,或利用刚性材质取代可挠性材质来制造连接臂82,以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因此,本较佳实施例的校正件82’可以具有较复杂或重量较大的结构。该校正件82’包括一外表的灯罩83,该灯罩不透光并具有一下方的开口87,且内部设有数个光线较强的发光体84,该发光体84下方的灯罩外面设置有定位点86,该定位点86的颜色可明显不同于灯罩也不同于固定座81。又灯罩上远离固定座81而靠近驾驶人的一边形成尾端85,而使用中该发光体84发出的光线由该开口87朝向驾驶人照射时,并不会向下全面照射到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97表面而造成反光。
如此,校正件外表灯罩83的角度即可被适当的调整。在驾驶人坐正时,使其眼睛位置662与该定位点86的连线恰好通过该灯罩尾端85。由于该灯罩体对光线的阻挡,这时发光体84的光线将仅可照射到驾驶人眼睛以下的位置,而不会照射到眼睛位置662;但如果驾驶人不专心开车而低下头,或是精神不佳想要打瞌睡而稍微低头时,较强的灯光却可立即照射到驾驶人的眼睛位置662而产生刺激,用以更有效的提醒驾驶人不宜继续如此。此外,该发光体84也可随着汽车总电源的激活而控制其一并点亮。
请参阅图10第七较佳实施例,是图7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也包括固定座29、尖角21、连接臂41、校正件小圆珠42’及其尾端42以及固定座上的较大定位点26。不同的是该固定座29为圆柱体,且其基部底面为平台状。该固定座29的底部外围套设一个杯子形状的套座29’,并以螺丝20锁在固定座29上,用以调整校正件42’的高度及方向,又借该套座29’的平台状底部,利用双面胶24使其伫立在驾驶座前挡风玻璃内仪表板97平台上的需用位置。本标志在安装上,也是在驾驶人坐正时先左右移动该套座29’,使其尖角21位于如图2中前述极左碰撞点631与眼睛位置662的连线671上而成为左侧标志并以双面胶24固定。再调整校正件42’,使眼睛位置662与定位点26的连线恰好通过校正件该尾端42并以螺丝20予以固定;或是将该固定座偏右安装而使其成为右侧标志使用。同理,图9第六实施例固定座81的顶部也可设置尖角,又该固定座81的下半部也可改为圆柱形,并同样在固定座81的底部外围设置一个杯子形状的套座,且以螺丝锁在该固定座81上,则也可用以调整该校正件82’的高度及方向。
请参阅图11第八较佳实施例,是图7第四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例,也包括固定座56、背部的双面胶55、连接臂51、折弯处54、校正件52’及其尾端52,不同的是由原来的固定座分离出另外一个固定座37,该分离出的固定座37面向驾驶人的一侧上部可呈三角形,最上端具有尖角31,而依尖角的黏贴位置可用为左侧标志或用为右侧标志。且其表面设有颜色或构造明显不同于该固定座37及该校正件尾端52的定位点36,其背部具有双面胶34,而固定座37的基部33如同固定座56的基部一样是呈板状,且都是部分可伸入如图4所示辅助尺7的上半部与挡风玻璃95的间隙中,并可于辅助尺7上作水平方向的滑移。本实施例的应用方式如图12的右边所示,是使驾驶人坐正并先调整好尖角31位置,使其位于路面上极右碰撞点632与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且如前述黏贴固定使其成为右侧标志后,继而调整该校正件52’,使该尾端52位于定位点36与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来加以定位。在此动作前,通过调整好固定座56的概略位置以后,配合具有与固定座56顶端互补形状的定位贴纸53将该固定座56进行定位黏贴,其方式与前述左侧标志2或右侧标志3所用定位贴纸的固定黏贴方式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又图13中辅助尺7为一整条较长辅助尺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上同时设有二组本第八较佳实施例,分别用作左侧标志2、左侧校正标志4及右侧标志3、右侧校正标志5。该左侧校正标志4的连接臂41与该辅助尺7的第一面71(图未示)呈一第一角度θ1斜交,且使该校正件尾端42位于左侧标志定位点26(图未示)与该驾驶人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同样的,该右侧校正标志5的连接臂51与该辅助尺7的第一面71呈一第二角度θ2斜交,且使该校正件尾端52位于右侧标志定位点36(图未示)与该驾驶人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
图12是显示在一辆车上也可安装两种不同实施例的标志,而分别供作左、右两侧的标志使用,且为了便于说明,左侧的辅助尺7及右侧的辅助尺7’横截面均为L形如图4所示。请参阅图12左边辅助尺的第九较佳实施例,其构造与第八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仅在于其背面不用双面胶,而采用公母互相勾扣的魔鬼毡方式(图未示)附着于辅助尺第一面71的表面上,如此较能够经常性的利用辅助尺上的刻度73等标记更动标志至适用位置并黏着固定然后使用,而方便大货车或大客车等车辆是每天会由不同人员轮流驾驶的情况。此外该辅助尺乃是利用一底面为平台状的基部78,而被固定在前挡风玻璃旁仪表板97上的平台部位。再者,图12中具有尖角的左侧标志2与不具尖角的左侧校正标志4两者,若使该左侧校正标志4的基部44上方增设一个尖角而使两固定座都有尖角仍属可行;然后再对换该两标志的位置也可以:即该原左侧校正标志基部44的增设尖角位于该左侧警示位置而作为左侧标志使用并具有向右方伸出的校正件42’,而原左侧标志上仍具有定位点但其尖角并不位于该左侧警示位置;甚至再加以变化而使该两标志的基部44及23均无上方尖角,就是使其一基部仅具有校正件而另一基部仅具有定位点则也可作为前述图1中前方校正标志1的变化例使用。
图14及图1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部分元件固定于引擎盖面的态样。其中,与图11第八较佳实施例相同的有一个固定座延伸出一校正件尾端42而被设置在挡风玻璃内左边的辅助尺7上以作为左侧校正标志使用,唯另外增加一段较短的左滑槽座76。该左滑槽座76以长轴方向垂直于左侧车身而固定在小客车引擎盖面94上的偏左位置,且该左滑槽座76的上缘开设有平行其长轴方向并呈凹槽形状的滑槽761,该滑槽761可容纳另一个分离出而具有尖角21以用作左侧标志的固定座29的板状基部,并供其作水平方向的移动调整,该固定座29近尖角处有一定位点26。并使该左侧标志2的尖角21在调整后处于前述路面上的极左碰撞点631与眼睛位置662的连线671上,再将该用作左侧标志2的固定座29加以牢牢的固定,然后再调整车内校正件尾端42的位置,使其位于左侧标志上圆形定位点26与驾驶人坐正时眼睛位置662的连线上便可使用;当然,同理也可在小客车引擎盖面的偏右位置设置另一组右滑槽座77、右侧标志固定座37、尖角31以及位在挡风玻璃内右边的校正件及其尾端52以供使用。此外,若在制造车辆时便以植入或焊接等方式将该左滑槽座76或该右滑槽座77设置在引擎盖94上的适当部位,则更为牢固。
当然各前述有关驾驶人坐正时,使其眼睛位置662与定位点26的连线恰好通过校正件尾端42的定位方式,也可去除各该定位点26并往上移动校正件42’,而直接以固定座29的尖角21作为定位点来加以定位,但缺点是在视觉上该尖角21会被校正件尾端42部分遮蔽。
显然的,上述各种较佳实施例均可仅有一组设于车辆左边单独使用,也均可仅有一组设于车辆中部单独使用,也均可仅有一组设于车辆右边单独使用,且也均可在车辆上安装两组或三组相同或不同的较佳实施例以互相配合使用。
另外,若将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尖角21的较佳实施例装设于车辆9的后方挡风玻璃下方的适当位置,也可提供良好的倒车辅助。
进一步地,上述各较佳实施例中面向驾驶人眼睛位置662一侧的尖角、定位点、校正件以及校正件尾端,均可敷上鲜明而颜色各自不同的涂料(如图11及图12中邻近各构造21、26、42、52、31及36上的小黑点所示),以利快速辨认;也可形成光线微弱且颜色不同的发光体,以利夜间行车时使用,即如图7所示。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具有校正失常坐姿的功用。可产生提醒驾驶人应专心开车,且不宜疲劳驾驶的作用,并预示车头左右两车角即将到达的路面位置及其视觉上投影于路面的行进方向。利用左侧标志2或右侧标志3,以明显凸出的左侧尖角21或右侧尖角31分别指明车前路面上的极左碰撞点631及极右碰撞点632的位置,所以如果前方物体或来车投影点在视觉上落于左侧标志尖角21及右侧标志尖角31间,便可迅速判定需要闪避或立即停车。由上述简单实用的设计,使驾驶人直接透过视觉便能立即做出可直行或该闪避或应该停车休息的判断,确实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纵然是初次学习驾驶汽车上路的人使用本实用新型,也因有实际参考标志而可减少许多磨擦事故的次数。

Claims (14)

1.一种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供乘坐于一车辆的一驾驶人使用,定义该驾驶人正坐一驾驶座时的一眼睛位置,该组合的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视觉辅助标志,包括一固定于该车辆上的固定座、一校正件及一定位点,该定位点位于该固定座及校正件其中之一上,该校正件利用连接臂连接在该固定座上并具有一个远离该固定座的尾端且可相对该固定座调整方向,使该定位点与该校正件尾端的连线一端延伸通过该眼睛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的背面或底面形成一平面,而该视觉辅助标志是借由该平面固定于该车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校正件是多个串接的圆珠,而最远离该固定座的圆珠端点即是该尾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校正件具有互相垂直相交的水平板部及垂直板部,且该水平板部及垂直板部交叉位置最远离该固定座的一端即是该尾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校正件包括一不透光灯罩,该灯罩具有一朝下的开口且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发光体,在该定位点、该尾端及该眼睛位置共线的情况下,该发光体发出的光线由该开口投射到该驾驶人眼睛以下的位置,且不会全面照射到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数量是两个,该校正件是位于所述固定座其中之一上,该定位点是位于所述固定座其中另一上。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具有一尖角,且面对该驾驶座时该尖角位在上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设在该车辆引擎盖上的滑槽座,该滑槽座具有一大致平行该车辆保险杆的滑槽,该第二座体滑设于该滑槽中,且具有一尖角。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固定于车辆上的辅助尺,且该固定座可在该辅助尺上作水平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尺底面形成一供站立用的平台。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尖角由一左侧边及一右侧边相交于一点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是三角形。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形成光线微弱的发光体。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形成光线微弱的发光体。
CN2009200015105U 2009-01-05 2009-01-05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2398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15105U CN201423980Y (zh) 2009-01-05 2009-01-05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15105U CN201423980Y (zh) 2009-01-05 2009-01-05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23980Y true CN201423980Y (zh) 2010-03-17

Family

ID=42023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01510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23980Y (zh) 2009-01-05 2009-01-05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23980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0659A (zh) * 2013-07-16 2015-01-21 唐学兵 行车边界判断辅助器
CN104477103A (zh) * 2014-12-25 2015-04-01 刘志平 一种汽车车宽边界抬头显示绘制、使用和实施方法
CN106274742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唐盛强 一种汽车驾驶视觉辅助设备及其系统流程
CN110171357A (zh) * 2018-02-20 2019-08-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11963A (zh) * 2014-06-23 2020-06-19 株式会社电装 驾驶员的驾驶不能状态检测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0659A (zh) * 2013-07-16 2015-01-21 唐学兵 行车边界判断辅助器
CN111311963A (zh) * 2014-06-23 2020-06-19 株式会社电装 驾驶员的驾驶不能状态检测装置
US11820383B2 (en) 2014-06-23 2023-11-21 Denso Corporation Apparatus detecting driving incapability state of driver
CN111311963B (zh) * 2014-06-23 2024-05-07 株式会社电装 驾驶员的驾驶不能状态检测装置
CN104477103A (zh) * 2014-12-25 2015-04-01 刘志平 一种汽车车宽边界抬头显示绘制、使用和实施方法
CN104477103B (zh) * 2014-12-25 2016-08-24 刘志平 一种汽车车宽边界抬头显示绘制、使用和实施方法
CN106274742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唐盛强 一种汽车驾驶视觉辅助设备及其系统流程
CN110171357A (zh) * 2018-02-20 2019-08-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23980Y (zh) 车辆驾驶的视觉辅助标志组合
EP1919730B1 (en) Vehicle with instrument device
CN107176165A (zh) 车辆的控制装置
US20170293299A1 (en) Vehicle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
US7043342B1 (en) Vehicle tracking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CN103650015A (zh) 车辆用信息传递装置
CN103250194A (zh) 车辆用信息传递装置
CN104590116B (zh) 挂车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2792208A (zh) 在汽车风挡上的信息显示装置
CN104590158B (zh) 挂车标记放置辅助系统和方法
CN104590372A (zh) 用于监控标记在挂车上的放置的方法和系统
JP2004529033A (ja) 車両サイドビューミラーブラインドスポット調節方法
US10051242B2 (en) Visual positioning with direction orientation navigation system
JP2004203130A (ja) 車両感覚表示マーク技術
CN102101460A (zh) 汽车行驶状态路面指示装置
CN217553799U (zh) 汽车的辅助驾驶设备及汽车
CN110103824A (zh) 一种基于实时全景显示的辅助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09435838A (zh) 一种高速路用车祸智能提醒装置与提醒方法
CN201703309U (zh) 汽车可视雷达系统
JP6041412B1 (ja) 車間距離維持シート
TWM353122U (en) Visual auxiliary sign assembly for vehicle drivers
CN100564137C (zh) 车辆左右轮胎间距指示系统
CN212195263U (zh) 一种电控汽车轮廓投影装置
JPS58105105A (ja) 自動車の後写鏡距離確認マ−ク
JPH04325370A (ja) 乗物用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