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357Y -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 Google Patents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7Y
CN201410357Y CN2009200713643U CN200920071364U CN201410357Y CN 201410357 Y CN201410357 Y CN 201410357Y CN 2009200713643 U CN2009200713643 U CN 2009200713643U CN 200920071364 U CN200920071364 U CN 200920071364U CN 201410357 Y CN201410357 Y CN 2014103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deamination
absorption tower
gas
stage spr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713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刚山
陈福利
郭雅文
李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tee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713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103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103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103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包括一从下到上依次由塔座、塔体和锥体组成的塔身,还包括:一捕雾器以及至少一段喷洒单元,按不同高度分段设置在塔体内,每段喷洒单元包括一喷洒装置,每段喷洒装置的下部对应设置一断液盘。喷洒装置设置在塔身外部,包括一环管、数个喷头和喷头接口。断液盘设置在塔身内部,包括一集液槽、一循环液出口、数块塔板、数个降液管以及数个风道。捕雾器设置在塔身顶部以过滤塔身内的气流。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气体分配不合理、喷洒液分布不均匀、吸收塔效率较低的技术缺陷,并能根据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低和对脱氨后气体含氨量的要求,灵活地选用一段或多段喷洒装置,吸收气体中的氨并达到所需要求。

Description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气体脱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多段喷洒装置对化工气体进行脱氨处理的吸收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脱除气体中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饱和器法,另一种是吸收塔法。
饱和器法只适用于用硫酸吸收气体中的氨生产硫酸铵,其适用范围较窄。而吸收塔法适用的范围较广,适用于用各种酸性液体吸收气体中的氨,但是存在着气液偏流和吸收率低的缺陷。
吸收塔气液偏流有两个原因:一是气体分配不合理;二是喷洒液分布不均匀。吸收塔效率较低的原因是:喷头喷出的液滴大、分布不均匀和气液偏流,液滴大导致接触面积缩小;分布不均匀和气液偏流导致接触面积小。吸收塔吸收率低,使其不能处理含氨较高的气体,或难以达到吸收后气体含氨的浓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它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多段设计的吸收塔,能够提高氨的吸收率,并可根据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低灵活地采用一段或多段喷洒装置,能行之有效地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的氨气,使吸收后气体中的氨含量达到所需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它包括一从下到上依次由塔座、塔体和锥体组成的塔身,它还包括:一捕雾器以及至少一段喷洒单元,按不同高度分段设置在塔体内,每段喷洒单元包括一喷洒装置,除最低一段外,每段喷洒装置的下部还对应设有一断液盘;
所述喷洒装置设置在塔身外部,喷洒装置包括一环管、数个喷头和喷头接口,环管环绕塔身,喷头分别与环管导通,且通过喷头接口伸入塔体内部,喷头接口、喷头和环管之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所述断液盘设置在塔身内部,断液盘包括一集液槽、一循环液出口、数块塔板、数个降液管以及数个风道,集液槽环设于塔身内部,通过降液管分别连接塔板,塔板收集导流液体,风道呈条状均布于塔板上以均匀分配塔身内的气流;
所述捕雾器设置在塔身顶部以过滤塔身内的气流;
所述塔身下部设置一富氨气体入口;
所述锥体顶部设置一脱氨气体出口。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进一步的技术措施:
所述断液盘的循环液出口通过一循环泵分别连通其上段喷洒单元中的环管。
所述塔体底部设有一循环液出口,该循环液出口通过一循环泵连接最低一段喷洒单元中的环管。
所述每段喷洒单元中的喷头数量与塔径呈正向增长,喷头数量最少为三个。
所述每段喷洒单元中的风道为六个,风道呈条状均布于塔板上以使通过塔身内的气体在塔的截面上均匀分布。
所述喷头接口与塔体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补酸口,设置在塔体的下部。
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溢流管,设置在塔体的下部且不高于富氨气体入口处。
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液位计,通过若干液位计接口设置在塔体的下部以控制塔底液位。
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压力计,通过若干压力计接口设置在锥体内以控制塔内压力。
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两人孔,分别设置在塔身的上部和下部以便于检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气体分配不合理、喷洒液分布不均匀、吸收塔效率较低的技术缺陷,并且能够根据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低和对脱氨后气体含氨量的要求,灵活地选用一段或多段喷洒装置,吸收气体中的氨并达到所需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为塔座,2为循环液出口I,3为补酸口,4为富氨气体入口,5为溢流板,6为喷头I接口,7为喷头I,8为环管I,9为集液槽n,10为断液盘n,11为塔板,12为喷头n接口,13为喷头n,14为环管n,15为人孔II,16为脱氨气出口,17为椎体,18为压力计接口,19为捕雾器,20为塔体,21为风帽,22为风道,23为循环液出口n,24为支承板,25为挡板,26为降液管,27为溢流管,28为人孔I,29为液位计接口,n表示吸收塔的段数,I表示吸收塔第一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它由一从下到上依次由塔座1、塔体20和锥体17焊接而成的塔身、一捕雾器19、一补酸口3、一溢流管27、一液位计、一压力计、一人孔I 28、一人孔II 15以及按不同高度安装在塔体20内的多段喷洒单元组成。
其中,上段喷洒单元由一个喷洒装置和一断液盘n 10组成,最下段喷洒单元由一喷洒装置组成。喷洒装置均安装在塔身外部,喷嘴从塔外伸入塔内。喷洒装置分别由一环管I 8、一环管n 14,若干喷头I 7、喷头n 13和喷头I接口6、喷头n接口 12组成,n表示吸收塔的段数,I表示吸收塔第一段。环管I 8、环管n 14环绕塔身,喷头I 7、喷头n 13分别与环管I 8、环管n 14导通,且通过喷头I接口6、喷头n接口12伸入塔体20内部,喷头I接口6、喷头n接口12与塔体之间的夹角为45°,喷头I接口6、喷头n接口12、喷头I 7、喷头n 13和环管I 8、环管n 14之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每段喷洒单元中的喷头I 7、喷头n 13的数量与塔径呈正向增长,喷头I 7、喷头n 13的数量最少为三个,这样布置的喷洒装置液体分布均匀,液滴小。
断液盘n 10安装在塔身内部,断液盘n 10由一集液槽n 9、一循环液出口n 23、若干塔板11、若干降液管26以及六个风道22组成。集液槽n 9环设安装在塔身内部,通过降液管26分别连接塔板11,塔板11收集并导流液体,风道22呈条状均布于塔板11上,使通过塔身内的气体能在塔的截面上均匀分布。六个风帽21相互对应地安装在风道22顶部。最下段喷洒单元的循环液出口n 23通过一循环泵连通上段喷洒单元中的环管n 14。塔体20底部设置一循环液出口I 2,该循环液出口2通过一循环泵连接最下段喷洒单元中的环管I 8。捕雾器19安装在塔身顶部,用以过滤塔身内的气流。塔身下部安装一富氨气体入口4,锥体17顶部设置一脱氨气体出口16。
本实施例中,上段喷洒单元的断液盘n 10与下段喷洒单元的喷洒装置通过若干支撑板24和挡板25固定连接在一起,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减弱了液体喷洒时对本装置产生的振动。溢流板5安装在断液盘n 10的底部。
补酸口3设置在塔体20的下部。溢流管27设置在塔体20的下部且不高于富氨气体入口4处。液位计通过若干液位计接口29设置在塔体20的下部,以便于控制塔底液位。压力计通过若干压力计接口18设置在锥体内,以便于控制塔内压力。人孔I 28和人孔II 15分别设置在塔身的上部和下部,用于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的工艺操作如下:
结合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步骤都是在塔中进行的。富氨气体从富氨气体入口4进入塔内第一段并向上流动,通过均布在断液盘n 10上的风道22进入下一段,在通过断液盘n 10的过程中气体沿塔的截面被均匀分配,通过所有断液盘后,气体到达塔身上部,在此,气体通过捕雾器1 9进入锥体17并从脱氨气出口16出塔,气体通过捕雾器19时,气体中夹带的液滴被捕集下来,以保证出塔气体中液体含量符合要求。第一段塔底的循环液从循环液出口I 2被抽出,一小部分循环液被送到解析系统,大部分循环液经过环管I 8和喷头I接口6被送到喷头I中,循环液通过喷头I形成细小的液滴喷洒到塔内,并在塔底汇集;第n段集液槽n 9中的循环液从循环液出口n 23被抽出,经过环管n 14被送到喷头n接口12中的喷头n中,循环液通过喷头n形成细小的液滴喷洒到塔内,并通过断液盘n 10汇集到集液槽n 9中,汇集的大部分液体从循环液出口n 23被抽出,小部分液体从溢流板5处溢流到下段,多个喷嘴同时喷洒,可使循环液沿塔的截面均匀分布。
在整个脱氨过程中,塔内的每个吸收段的气体均匀地向上流动,液体均匀地向下喷洒,两者逆向流动、充分接触,实现了传质过程,富氨气体中的氨被循环液吸收,达到富氨气体脱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断液盘、喷洒装置和捕雾器是关键部件,可实现气液均匀分布、匀速流动,从而提高吸收效率。多段喷洒的吸收塔能根据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低和对脱氨后气体含氨量的要求,灵活地选用一段或多段喷洒装置,吸收气体中的氨并达到所需要求。当脱氨气体中氨含量达到≤50mg/Nm3时,富氨气体中氨的含量为≤3000mg/Nm3时,可采用一段喷洒装置喷洒;当富氨气体中氨的含量为≤5500mg/Nm3时,可采用二段喷洒装置喷洒;当富氨气体中氨的含量为≤8000mg/Nm3时,可采用三段喷洒装置喷洒;富氨气体中氨的含量每增加2500mg/Nm3,可增加一段喷洒装置。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气体分配不合理、喷洒液分布不均匀、吸收塔效率较低的技术缺陷,并且能够根据气体中氨的含量高低和对脱氨后气体含氨量的要求,灵活地选用一段或多段喷洒装置,吸收气体中的氨并达到所需要求。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它包括一从下到上依次由塔座、塔体和锥体组成的塔身,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捕雾器以及至少一段喷洒单元,按不同高度分段设置在塔体内,每段喷洒单元包括一喷洒装置,除最低一段外,每段喷洒装置的下部还对应设有一断液盘;
所述喷洒装置设置在塔身外部,喷洒装置包括一环管、数个喷头和喷头接口,环管环绕塔身,喷头分别与环管导通,且通过喷头接口伸入塔体内部,喷头接口、喷头和环管之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
所述断液盘设置在塔身内部,断液盘包括一集液槽、一循环液出口、数块塔板、数个降液管以及数个风道,集液槽环设于塔身内部,通过降液管分别连接塔板,塔板收集导流液体,风道呈条状均布于塔板上以均匀分配塔身内的气流;
所述捕雾器设置在塔身顶部以过滤塔身内的气流;
所述塔身下部设置一富氨气体入口;
所述锥体顶部设置一脱氨气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断液盘的循环液出口通过一循环泵分别连通其上段喷洒单元中的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底部设有一循环液出口,该循环液出口通过一循环泵连接最低一段喷洒单元中的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段喷洒单元中的喷头数量与塔径呈正向增长,喷头数量最少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段喷洒单元中的风道为六个,风道呈条状均布于塔板上以使通过塔身内的气体在塔的截面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接口与塔体之间的夹角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补酸口,设置在塔体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溢流管,设置在塔体的下部且不高于富氨气体入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液位计,通过若干液位计接口设置在塔体的下部以控制塔底液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一压力计,通过若干压力计接口设置在锥体内以控制塔内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吸收塔还包括:两人孔,分别设置在塔身的上部和下部以便于检修。
CN2009200713643U 2009-04-29 2009-04-29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103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13643U CN201410357Y (zh) 2009-04-29 2009-04-29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13643U CN201410357Y (zh) 2009-04-29 2009-04-29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10357Y true CN201410357Y (zh) 2010-02-24

Family

ID=41712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7136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10357Y (zh) 2009-04-29 2009-04-29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1035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1274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沙隆达集团公司 百草枯生产中氨尾气治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1274A (zh) * 2012-11-05 2013-02-13 沙隆达集团公司 百草枯生产中氨尾气治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0736A (zh) 塑料废气洗涤塔
CN206631400U (zh) 一种二级错流卧式洗涤塔
CN207694563U (zh) 一种脱硫浆液收集装置
CN107824027A (zh) 一种新型VOCs洗涤塔处理装置
CN102179154B (zh) 一种气体洗涤塔
CN201410357Y (zh) 多段喷洒脱氨吸收塔
CN213965976U (zh) 一种用于脱酸塔的喷淋装置
CN101549247A (zh) 一种多段喷洒脱除气体中氨的吸收塔工艺方法
CN210278778U (zh) 一种脱除硫化物气体的工业净化系统
CN210206372U (zh) 一种聚乙烯醇干燥尾气净化系统
CN208082143U (zh) 一种用于增强气液接触的穿流筛板装置
CN110180373B (zh) 一种脱除硫化物气体的工业净化系统
CN103252150A (zh) 一种一体洗涤塔
CN101987976B (zh) 采用液相催化氧化法进行气体脱硫的脱硫塔
CN209173730U (zh) 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
CN207628200U (zh) 一种新型VOCs洗涤塔处理装置
CN208032246U (zh) 一种综合吸收塔
CN209646183U (zh) 一种圆形喷淋塔设备
CN207024937U (zh) 一种便捷维护式净化塔
CN206152551U (zh) 一种锅炉脱硫塔除雾器
CN111603849A (zh) 一种新型集液器装置
CN216259949U (zh) 一种苯气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9985119U (zh) 一种具有双层喷头及接触层的喷淋设备
CN221107716U (zh) 一种废气治理喷淋塔
CN205435386U (zh) 一种复合污染物高效去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AOSTEE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BAOSTEE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7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01

Address after: 201900 Shanghai city Baoshan District Tieli Road No. 2510

Patentee after: Baosteel Engeneer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900 Shanghai city Baoshan District Tieli Road No. 251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