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99552Y -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99552Y
CN201399552Y CN2009200067754U CN200920006775U CN201399552Y CN 201399552 Y CN201399552 Y CN 201399552Y CN 2009200067754 U CN2009200067754 U CN 2009200067754U CN 200920006775 U CN200920006775 U CN 200920006775U CN 201399552 Y CN201399552 Y CN 20139955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model
master mold
several
slide mechanism
forging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067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福智
陈胜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 SHING FAS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 SHING FAS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 SHING FAS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AN SHING FASTECH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0067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9955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9955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9955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包含:一机台、一母模装置,以及一公模装置。该母模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该机台的模座,以及数个设置在该模座上的母模。该公模装置包括一个组装在该机台上的滑动机构,以及一个可拆离地安装在该滑动机构上的公模机构,该公模机构包括一个与该滑动机构组装的组装座,以及数个左右排列在该组装座上并各别对应该等母模的公模单元。借由公模机构的模组化设计,可以整组安装于滑动机构上或整组自该滑动机构上卸下,进而提升换模速度、缩短换模与停机时间,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

Description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造部品成型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线材锻造加工成例如螺丝、螺帽等部品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2所示,为一种已知锻造部品成型机1,包含:一机台11、一可拆离地安装在该机台11上的母模装置12,以及一个对应该母模装置12的公模装置13。所述母模装置12包括一模台面板121、数个可拆离地锁固在该模台面板121上的母模122、数个用于锁固母模122的母模螺丝123,以及数个将该模台面板121锁固在基台11上的螺栓124。而该公模装置13包括一可前后滑移地与该机台11组装的滑座131、数个可拆离地安装在该滑座131上并且皆具有一前冲棒135的公模132,以及数个设置在每一公模132上的锁附螺栓133与调整螺栓134。使用时,将线材送入该锻造部品成型机1中,经过整直、剪切后,利用一图未示出的夹料装置夹送至母模装置12中,并驱动公模装置13朝向母模装置12滑行冲压,以进行一系列的锻造作业,而后续再经由制牙、整型等作业,以完成部品的制造。
该等母模122与公模132可配合成型出的部品尺寸是固定的,因此当要成型其他尺寸的部品时,就必需将原本使用的母模122及公模132卸下并更换,以安装其它适用于制造不同尺寸的部品的公模132和母模122。而所述母模122皆是借由数个母模螺丝123锁固在该模台面板121上,再将该模台面板121锁固于机台11,因此要更换母模122时,必须将该等母模螺丝123一一松开并取下,之后还要将替换的母模122一一装上并利用该等母模螺丝123锁固,造成更换模具的时间过长。
同样地,该等公模132的相关构件是借由许多螺栓锁固在该滑座131上,像是更换该等前冲棒135时,就必须将所有的锁附螺栓133松开,安装不同尺寸的前冲棒135之后,还要将锁附螺栓133锁上,而且更换模具后,必须利用调整螺栓134来作公模132的左右向校正调整,使更换后的公模132与母模122位置对应。由于母模122与公模132的更换时间很长,而且每一个公模132的校正调整为独立进行,导致每次换模时,锻造作业就必须停摆数天甚至数个星期,进而影响生产效率、降低产能。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包含:一个机台、一个母模装置,以及一个公模装置,该母模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该机台的模座,以及数个设置在该模座上的母模,其中该公模装置包括一个组装在该机台上的滑动机构,以及一个可拆离地安装在该滑动机构上的公模机构,该公模机构包括一个与该滑动机构组装的组装座,以及数个左右排列在该组装座上并各别对应所述母模的公模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中所述公模装置还包括数个锁固该滑动机构与公模机构的固定件。
前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中所述固定件皆包括一个压块,以及一个穿过该压块并锁入该滑动机构的螺栓,所述压块皆包括一个抵压在该滑动机构的顶面的第一压部,以及一个自该第一压部朝前突出而抵压在组装座的顶面的第二压部。
前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个滑动本体,该滑动本体包括数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组装部,该公模机构的组装座包括数个各别对应所述第一组装部而结合的第二组装部,前述固定件是各别位于相邻的第二组装部之间。
前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中所述滑动本体还包括数个左右排列且前后向贯通的轴道,而该滑动机构还包括数个可前后滑移地各别设置在所述轴道的前托主杆,该组装座包括数个左右排列而各别对应所述轴道的通出空间,所述公模单元皆包括一个安装在通出空间的前冲棒,以及一个位于前冲棒与该前托主杆之间并可受该前托主杆带动而向前推抵该前冲棒的第一通出销。
前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中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一个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包括一个可相对该滑动本体前后枢摆以带动该前托主杆往前移动的摇臂,以及一个连结并驱动该摇臂前后摆动的第三动力源。
前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中所述第三动力源包括一个固定设置的第三缸体、一个可相对该第三缸体内外伸缩的第三缸轴,以及一个连动地设置在该第三缸轴的末端的连动座,所述连动座包括一个一端抵接该摇臂并受第三缸轴的伸缩作用而带动该摇臂摆动的连动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内容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换模并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借由公模机构的模组化设计,可以整组安装于滑动机构上或整组自该滑动机构上卸下,进而提升换模速度、缩短换模与停机时间,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已知锻造部品成型机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锻造部品成型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的最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
图4是该最佳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剖视图,同时显示一母模装置位于一脱模位置;
图5是一类似图4的剖视图,同时显示该母模装置位于一入模位置;
图6是该最佳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同时显示该母模装置位于脱模位置;
图7是一类似图6的剖视图,同时显示该母模装置位于入模位置;
图8是该最佳实施例的局部前视剖视图,主要显示一第二固定装置与一模座的相对关系;
图9是该最佳实施例的一公模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该公模装置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同时显示该公模装置位于一非通出位置;
图11是一类似图10的剖视图,同时显示该公模装置位于一通出位置;
图12是该公模装置的另一剖面位置的剖视图,主要显示该公模装置的一固定件、一公模机构,以及一滑动机构的组装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的最佳实施例包含:一机台2、一母模装置3、一定位装置4、一第一固定装置5、一第二固定装置6,以及一公模装置7(图9)。
请参阅图3、4、6所示,该机台2具有一个位于该母模装置3的前侧的第一抵靠面21,以及一个位于右侧并与该第一抵靠面21垂直的第二抵靠面22。
该母模装置3是可卸下地组装在该机台2上,并包括一模座31,及数个设置在该模座31上并各别具有一模穴的母模32。所述模座31包括一个供该等母模32安装的本体33、二个位于本体33的左右两侧的受压部34,以及数个间隔地设置在该本体33的顶面的吊环35,此外,该模座31可供一个后冲调整螺杆单元30组装。该本体33包括前后直立间隔的一个第一壁部331以及一个第二壁部332,以及一个连接在该等第一、二壁部331、332的左侧的斜壁部333,而且该本体33界定出一个位于下方且介于该等第一、二壁部331、332之间的安装空间334。前述斜壁部333的后段的壁厚不均匀,其壁厚是由前往后逐渐变薄,该斜壁部333具有一个朝向外侧并呈倾斜的斜壁面335。
该定位装置4包括四个驱动单元41,以及二个对应该等驱动单元41的固定座42。每一驱动单元41都包括一个驱动源43,以及一个受该驱动源43带动而作动的推动件44。该驱动源43为一个油压缸,并包括一个固定地组装在该机台2上并位于该母模装置3的前方的缸体431,一个自该缸体431朝后延伸并可相对该缸体431内外伸缩的作动杆432,所述作动杆432包括一个位于后端的组装槽433。该推动件44约呈L型,并包括一个朝下延伸的第一摆臂441、一个朝前延伸并与该第一摆臂441连动摆动的第二摆臂442,以及一个设置在该等第一、二摆臂441、442的连接处的枢轴443,该第一摆臂441包括一个穿过固定座42而向下伸入该作动杆432的组装槽433的组装块444,而该第二摆臂442包括一个连接该枢轴443并与该模座31的第二壁部332间隔的摆部445,以及一个枢接在该摆部445的前方并抵靠该第二壁部332的入模推部446。当然,驱动单元41不以设置四个为必要,固定座42也不以设置二个为必要,因为只要驱动单元41可以达到推动该母模装置3的效果就可以。
该等固定座42是固定地组装在该机台2上,并各别地同时对应两个驱动单元41而设置,每一固定座42皆位于驱动源43的上方,并且皆包括二个左右间隔地向上突出的枢轴架体421,所述枢轴架体421是供该等推动件44的枢轴443安装,使推动件44为可枢转地架设在枢轴架体421上。
该第一固定装置5包括一个第一动力源51,以及一个受该第一动力源51连动的斜块52。所述第一动力源51为一油压缸,并包括一个固定设置在机台2上的第一缸体511,以及一个自该第一缸体511延伸出并可相对该第一缸体511内外伸缩的第一缸轴512,而该斜块52是受该第一缸轴512带动而前后移动,该斜块52的厚度是由后朝前逐渐缩小而呈不均匀的设计,该斜块52具有一个对应该模座31的斜壁面335的斜推面521。
参阅图3、8,该第二固定装置6包括四个第二动力源61,所述第二动力源61为油压缸,并且都包括一个固定设置的第二缸体611、一个自该第二缸体611朝上延伸并可相对该第二缸体611上下伸缩的第二缸轴612、一个连动地设置在该第二缸轴612的顶部并呈水平的连动块613,以及一个连动地穿伸安装于该连动块613的下压件614,该下压件614与该第二缸轴612平行间隔,所述下压件614是可抵压在模座31的受压部34的表面,本实施侧的下压件614为螺杆。
参阅图9、10、11,该公模装置7是位于母模装置3(图3、4)之后侧而对应该等母模32,并且包括一个组装在该机台2(图4)上的滑动机构8、一个可拆离地锁固在该滑动机构8的前侧的公模机构71,以及数个用于锁固该公模机构71与滑动机构8的固定件72。其中,该滑动机构8包括一滑动本体81、数个安装在该滑动本体81中的前托主杆82,以及一个用于驱动该前托主杆82向前移动的动力单元83。
该滑动本体81包括三个位于顶部的第一组装部811、三个位于第一组装部811前侧的挡块813,以及数个左右排列于第一组装部811下方且前后向贯通的轴道812。其中,该等第一组装部811皆是借由数支固定螺栓810而锁固在滑动本体81的顶面,该等第一组装部811皆包括一个朝前的第一斜抵面814,所述第一斜抵面814是由上朝下逐渐向后斜伸。该等挡块813皆包括一个位于后侧顶段的第二斜抵面815,所述第二斜抵面815可以与第一斜抵面814配合紧抵。
所述前托主杆82是各别可前后滑移地设置在该等轴道812中。该动力单元83包括数个位于该等第一组装部811后侧并可前后枢摆的摇臂831,以及三个用于驱动该等摇臂831的第三动力源832。该等第三动力源832皆包括一个固定设置的第三缸体833、一个可相对该第三缸体833内外伸缩的第三缸轴834,以及一个连动地设置在该第三缸轴834的末端的连动座835,每一连动座835皆包括二个由下往上逐渐向后斜伸的连动板836,该等连动板836的顶部各别抵接在每一摇臂831的后侧底缘。
该公模机构71包括一个组装座73,以及数个左右排列在该组装座73上并各别对应该等母模32(图6)的公模单元74。其中,该组装座73包括数个朝后突出且中空而形成突耳状的第二组装部731,以及数个前后向贯通并各别对应该滑动机构8的该等轴道812的通出空间732。
该等公模单元74皆包括一个呈中空并可前后滑移地安装于通出空间732的前冲棒741、一个安装在该前冲棒741后侧的第一通出销742,以及一个安装在前冲棒741的内部空间而位于第一通出销742前侧的第二通出销743。第一通出销742具有一个位于前缘且径向扩大的中空的推部744,第二通出销743的末端伸入此推部744所形成的空间中,而该推部744可抵推该前冲棒741的末端。
参阅图9、10、12,该等固定件72是各别安装于组装座73的相邻的第二组装部731之间,并且皆包括一个压块721,以及一个穿过该压块721并锁入滑动机构8的顶部的螺栓722。所述压块721皆包括一个抵压在该滑动机构8的顶面的第一压部723,以及一个自该第一压部723朝前突出而抵压在组装座73的顶面的第二压部724。前述螺栓722是螺锁于第一压部723及滑动机构8的顶部。
组装该公模装置7时,先将公模机构71的第二组装部731对应滑动机构8的第一组装部811套接,借由第一组装部811的第一斜抵面814与挡块813的第二斜抵面815配合,并以固定螺栓810迫紧而使第一组装部811与挡块813密合,再将该等压块721压合在组装座73与滑动机构8上,并利用螺栓722锁固就可以。
参阅图9、10、11,当公模装置7位于图10所示的一非通出位置时,第三缸轴834相对该第三缸体833较为突出,摇臂831的底段略微斜向朝后,前托主杆82位于轴道812中并且没有与前端的第一通出销742接触,当第三缸轴834相对该第三缸体833内缩,而如图10箭头所示向前拉回移动时,会带动连动座835向前移动并抵推摇臂831的底段使其往前枢摆,进而抵推该前托主杆82与第一通出销742向前,第一通出销742透过其推部744而带动前冲棒741向前移动至图11所示的通出位置,此时该前冲棒741的前端比该第二通出销743更为突出。
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的母模装置3安装时,皆需受到前后、左右及上下等三个方向的作动,以达到入模与脱模目的,以下首先说明前后方向的作动。其中,该等驱动源43可驱动该等推动件44朝一入模方向91,以及一个与入模方向91反向的脱模方向92枢摆,进而带动该母模装置3在一入模位置以及一脱模位置间转换。
安装该母模装置3时,先将母模32摆放于机台2上而位于图4的脱模位置,此时该作动杆432相对该缸体431较为内缩,该第二壁部332与该机台2的第一抵靠面21存有一缝隙,实际上此缝隙非常小,但为了方便示意,以放大图示出。接着驱使该驱动源43的作动杆432如图4箭头所示,相对该缸体431朝外推出,进而带动该推动件44的第一摆臂441的底端朝后移动,使该推动件44以该枢轴443为枢转中心而朝该入模方向91枢摆,该第二摆臂442的摆部445前端略微向下移动,并带动该入模推部446往前移动而抵推该第二壁部332,此时该第二摆臂442的摆部445与入模推部446如图5所示约呈直线延伸。该入模推部446因此将该模座31以及安装在该模座31上的母模32一同向前推动,使该母模装置3位于图5的入模位置,此时该模座31的第二壁部332紧贴该机台2的第一抵靠面21。
而母模装置3要回到脱模位置时,只要使该作动杆432如图5箭头相对该缸体431朝内缩回,就可以带动推动件44朝脱模方向92枢摆,进而带动入模推部446向后移动,入模推部446虽然仍然接触该模座31的第二壁部332的内表面,但是不再紧抵该第二壁部332而不会将第二壁部332向前抵推,因此该模座31与母模32一同回到图4的脱模位置。
参阅图3、6、7,该第一固定装置5控制该母模装置3在左右方向的入模与脱模,当母模装置3位于图6的脱模位置时,斜块52的斜推面521与该模座31的斜壁面335间存有间隙,该模座31的右侧表面与该机台2的第二抵靠面22也存有间隙,当第一动力源51的第一缸轴512如图6箭头所示向内缩回时,该斜块52受带动而相对该模座31向前移动,该斜块52的斜推面521逐渐靠向并紧抵该斜壁面335,进而将该母模装置3朝该机台2的第二抵靠面22推动,使该母模装置3紧抵该第二抵靠面22而被固定于图7的状态。要使该母模装置3回到脱模位置时,只要使该第一缸轴512如图7箭头所示向后突伸,就可以带动该斜块52向后移动而远离该斜壁面335并回到图6的状态,进而解除施予该母模装置3的紧抵力量。
参阅图3、8,该第二固定装置6用于下压固定该母模装置3,当第二缸轴612相对第二缸体611向下缩回时,该连动块613向下移动而带动下压件614向下抵压该模座31的受压部34,进而固定该模座31;当第二缸轴612相对第二缸体611向上突伸时,下压件614向上移动而远离模座31的受压部34,因而解除施予该模座31的下压固定力量,此时将连动块613及下压件614以该第二缸轴612为中心轴而转动一角度值,使下压件614与该模座31的受压部34位置错开,该母模装置3就可以自该机台2上取下。
由上述说明可知,母模装置3定位于机台2时,必需同时借由定位装置4以及第一、二固定装置5、6作前后、左右及上下三个方向的固定。要卸下母模装置3时,必需先解除上述三个装置4、5、6对该母模装置3的定位作用,如此才可将母模装置3取下。而母模装置3上设有数个吊环35(图3),使该母模装置3可受一图未示出的机具吊起,以利于抬升及移动该母模装置3。
由于母模装置3的模组化的设计,所以要将母模装置3组装于机台2上或者自机台2卸下皆很方便,如此将有利于更换具有不同模穴尺寸的母模装置3,因为要作更换时,只要将原先的母模装置3整组取下,再将另一替换的母模装置3整组安装上去,并借由该等装置4、5、6的固定作用,就完成更换母模装置3的作业。而且母模装置3上的数个母模32要校正位置时,只要移动模座31位置,就可一次同时校正该等母模32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提升换模与校正速度、缩短换模与停机时间,进而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
参阅图9、10、11,而该公模装置7的公模机构71为模组设计,并可借由固定件72来锁固于滑动机构8上,由于在冲锻过程中,第一、二通出销742、743会前后滑移,使该第一通出销742的后段可能伸入该滑动机构8,如此会影响公模机构71的卸下,因此要卸下公模机构71前,先利用动力单元83、前托主杆82驱动该第一通出销742往前移动至图11的通出位置,使第一通出销742完全位于公模机构71中,而该前托主杆82冲击该第一通出销742时,会受到反作用力而退回该轴道812中,接着再松放固定件72的螺栓722并取下固定件72,再将用于锁固第一组装部811的固定螺栓810松放,使第一组装部811沿着该挡块813的第二斜抵面815的延伸方向而退出,就可将公模机构71相对该滑动机构8往上取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借由模组化设计的公模机构71,使该公模机构71可以整组锁固于滑动机构8上,或是整组取下,所以公模机构71在更换时也相当方便快速。
由以上说明可知,借由模组化设计的母模装置3及公模机构71,可达到快速换模的优点,进而缩短换模及停机时间,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能,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包含:一个机台、一个母模装置,以及一个公模装置,该母模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在该机台的模座,以及数个设置在该模座上的母模,其特征在于:
该公模装置包括一个组装在该机台上的滑动机构,以及一个可拆离地安装在该滑动机构上的公模机构,该公模机构包括一个与该滑动机构组装的组装座,以及数个左右排列在该组装座上并各别对应所述母模的公模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装置还包括数个锁固该滑动机构与公模机构的固定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皆包括一个压块,以及一个穿过该压块并锁入该滑动机构的螺栓,所述压块皆包括一个抵压在该滑动机构的顶面的第一压部,以及一个自该第一压部朝前突出而抵压在组装座的顶面的第二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个滑动本体,该滑动本体包括数个彼此间隔的第一组装部,该公模机构的组装座包括数个各别对应所述第一组装部而结合的第二组装部,前述固定件是各别位于相邻的第二组装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本体还包括数个左右排列且前后向贯通的轴道,而该滑动机构还包括数个可前后滑移地各别设置在所述轴道的前托主杆,该组装座包括数个左右排列而各别对应所述轴道的通出空间,所述公模单元皆包括一个安装在通出空间的前冲棒,以及一个位于前冲棒与该前托主杆之间并可受该前托主杆带动而向前推抵该前冲棒的第一通出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一个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包括一个可相对该滑动本体前后枢摆以带动该前托主杆往前移动的摇臂,以及一个连结并驱动该摇臂前后摆动的第三动力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源包括一个固定设置的第三缸体、一个可相对该第三缸体内外伸缩的第三缸轴,以及一个连动地设置在该第三缸轴的末端的连动座,所述连动座包括一个一端抵接该摇臂并受第三缸轴的伸缩作用而带动该摇臂摆动的连动板。
CN2009200067754U 2009-03-18 2009-03-18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9955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67754U CN201399552Y (zh) 2009-03-18 2009-03-18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67754U CN201399552Y (zh) 2009-03-18 2009-03-18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99552Y true CN201399552Y (zh) 2010-02-10

Family

ID=4165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0677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99552Y (zh) 2009-03-18 2009-03-18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9955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1661A (zh) * 2015-02-26 2016-09-07 国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机器人处理器的锻造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1661A (zh) * 2015-02-26 2016-09-07 国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机器人处理器的锻造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43414U (zh) 一种折弯角度可调节的折弯机
CN108580776A (zh) 一种全自动多工位锻造液压机
CN201399552Y (zh)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CN201399551Y (zh) 可快速换模的锻造部品成型机
CN210733104U (zh) 一种快速上模的注塑模具
CN109571865A (zh) 注塑模具安装设备
CN211539004U (zh) 一种气动导向对中装置
CN103111569A (zh) 船用全纤维曲轴四模镦锻弯曲柔性成形工艺及装备
CN109349514B (zh) 一种双桥式米饼机
CN102794413A (zh) 砂箱定位装置
CN207222779U (zh) 一种模具冲压结构
CN202045524U (zh) 卡槽机用夹具
CN100553819C (zh) 工件输送装置及压力机械
CN202861074U (zh) 一种夹管装置
CN204817851U (zh) 一种销钉镦粗加热用驱动装置
CN209238759U (zh) 一种钢管折弯装置
CN209062637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方便调节角度的夹具
CN213559510U (zh) 一种快速拆卸钣金模具
CN204954065U (zh) 齿条铣齿快速夹紧装置
CN214163776U (zh) 一种注塑螺纹嵌件半自动拆卸工装
CN210702197U (zh)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的防转顶料机
CN209335187U (zh) 一种半自动轴类夹具
CN102059335B (zh) 料骨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CN203003940U (zh) 条状工件端部铲切装置
CN109366228A (zh) 一种半自动轴类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