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92914Y - 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92914Y
CN201392914Y CN200920053252U CN200920053252U CN201392914Y CN 201392914 Y CN201392914 Y CN 201392914Y CN 200920053252 U CN200920053252 U CN 200920053252U CN 200920053252 U CN200920053252 U CN 200920053252U CN 201392914 Y CN201392914 Y CN 20139291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oard
arm
terminal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53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佑
彭勇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link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53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9291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9291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9291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臂和一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面。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具有一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臂具有一第二接触端,所述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上。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采用插头端子及插座端子的双点接触的设计,从而可确保插头与插座之间可靠地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加强,与这些电子产品配合的板对板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排列也越来越密。为确保电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板对板连接器中端子的构造、组装及接触方式尤为重要。
板对板连接器通常由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组成,且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内均布置有导电端子。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抵接而使板对板连接器导通。
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一般都采用单点接触的连接形式,从而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可靠导通的板对板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臂和一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面。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卡持部、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末端形成一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臂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触端。其中,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面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面相抵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由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分别与插头连接器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抵接,从而可确保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间的可靠地电性导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沿V-V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板对板连接器 100
插头连接器   1   第一绝缘本体     10
基板         11  限位墙           12
收容部       13  第一端子槽       14
对接导块     15  第一卡固槽       16
收容槽       17  第一导电端子     30
第一尾部     31  第一弹性臂       32
第一接触面   321 第二弹性臂       33
第二接触面   331 第一对接端子     60
第一基部     61  第一卡持臂       62
第二卡持臂   63  第一卡持凸部     64
卡固部         65
插座连接器     2      第二导电端子    40
基体           41     第一接触臂      42
基臂           421    弹性臂          422
第二接触臂     43     卡持部          44
第二卡持凸部   441    第二尾部        45
第一接触端     46     第二接触端      47
第二绝缘本体   50     底板            51
侧壁           52     端壁            53
岛部           54     卡持槽          55
第二端子槽     56     基槽部          561
卡固槽部       562    接触槽部        563
弹臂槽部       564    对接导槽        57
第二卡固槽     58     第二对接端子    70
第二基部       71     第三卡持凸部    72
第三尾部       7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00包括一插头连接器1和一插座连接器2。
请参阅图2,所述插头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0、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0及两第一对接端子60。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一长方形板状的基板11,基板11的靠近两侧边中部处分别向下凸伸形成有一板状的限位墙12,两限位墙12之间围成一收容部13。基板11的两侧边开设有对称的两排第一端子槽14。基板11的两端处分别向下凸伸形成有一块状的对接导块15,两对接导块15的高度大于限位墙12的高度。两对接导块15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上下贯通的第一卡固槽16,对接导块15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一收容槽17。
请参阅图2及图5,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以一体成型方式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上。每一第一导电端子30具有一横向延伸且呈条片状的第一尾部31,第一尾部3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呈条片状的第一弹性臂32,第一弹性臂32末端弯折并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呈条片状的第二弹性臂33。第一弹性臂32具有一第一接触面321,第二弹性臂33具有一第二接触面33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一尾部31分别设置于一第一端子槽14内,第一弹性臂32与第二弹性臂33分别卡持于限位墙12的两侧。由于对接导块15的高度大于限位墙12的高度,因此该第一导电端子30装设于限位墙12后的高度小于对接导块15的高度。
请参阅图2及图9,所述第一对接端子60分别具有一大致横向延伸且呈条片状的第一基部61,该第一基部6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一条片状的第一卡持臂62和两条片状的第二卡持臂63。第一卡持臂62位于两第二卡持臂63之间,且其末端向两侧分别凸伸有一第一卡持凸部64。第一基部61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卡固部65。该两第一对接端子60的第一卡持臂62收容于第一卡固槽16内,第二卡持臂63收容于收容槽17内。
请续参阅图2,插座连接器2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50、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0及若干第二对接端子70。
请参阅图2和图6,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0具有一大致呈长方形的底板51,该底板51的上表面处向上延伸有两分别位于底板51一侧边处的侧壁52、两分别位于底板51一端处的端壁53和一呈长方块状的岛部54,侧壁52的两端与端壁53相连接。由此,两侧壁52与岛部54之间分别形成一卡持槽55。第二绝缘本体50上开设有两排第二端子槽56,第二端子槽56具有一贯穿底板51的基槽部561、一上下贯穿侧壁52的卡固槽部562、一上下贯穿侧壁52的接触槽部563及一贯穿岛部54的弹臂槽部564。两端壁53中部处分别开设有一上下贯通的大致呈长方状的对接导槽57及两分别位于对接导槽57两侧且与对接导槽57连通的呈T形的第二卡固槽58。
请参阅图2及图7,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具有一大致横向延伸且呈条片状的基体41,该基体41向上延伸形成一弯折状的第一接触臂42、一片状的第二接触臂43及一大致呈条片状的卡持部44。该第一接触臂42具有一条片状的基臂421,该基臂421末端弯折延伸有一弹性臂422,此结构比单一条片状的结构更具有弹性,从而有利于防止第一接触臂42在插拔过程中损坏。第一接触臂42位于卡持部44与第二接触臂43之间,基体41的一端凸伸有一用于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尾部45。第一接触臂42末端形成为一半圆状的第一接触端46,第二接触臂43末端向内形成有一圆弧状的第二接触端47。卡持部44上凸设有一第二卡持凸部441。这些第二导电端子40分别收容于一第二端子槽56内,第二导电端子40插置于第二端子槽56内的长度小于第二端子槽56的深度,其中,基体41收容于基槽部561内,卡持部44收容于卡固槽部562内,第二卡持凸部441卡持于卡固槽部562,第一接触臂42收容于接触槽部563内,第二接触臂43收容于弹臂槽部564内。
请参阅图2和图9,所述第二对接端子70具有一大致呈长方板状的第二基部71,该第二基部71一侧上凸伸形成一第三卡持凸部72,第二基部71末端向凸伸第三卡持凸部72的另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三尾部73。这些第二对接端子70的第二基部71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二卡固槽58内。
请参阅图8和图9,由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对接导块15的高度大于第一导电端子30装设于限位墙12后的高度,因此将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第一绝缘本体10的对接导块15会先插进到第二绝缘本体50的对接导槽57内,从而对第一导电端子30与第二导电端子40的对接起到导正的作用。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对接后,第一绝缘本体10的限位墙12卡合于第二绝缘本体50的卡持槽55内,第二绝缘本体50的岛部54卡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收容部13内;第二导电端子40的第一接触端46与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一接触面321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40的第二接触端47与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二接触面331相抵接。第一对接端子60的卡固部65卡持于第二对接端子70的第三卡持凸部72下方,从而可避免插头连接器1因受撞击或震动而从插座连接器2中脱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00中,由插座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40的第一接触端46及第二接触端47分别与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一接触面321及第二接触面331相抵接,从而可确保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导电端子30与插座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40可靠地电性导通。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尾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尾部连接的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末端连接有一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面;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与所述第二尾部连接的基体,该基体上凸设有一第一接触臂及一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具有一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臂具有一第二接触端,且所述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基板向下凸伸形成有两限位墙,且第一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两排第一端子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尾部设置于第一端子槽内,其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分别卡持于限位墙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处分别向下凸伸形成有一对接导块;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底板向上延伸有两分别位于底板一端处的端壁,两端壁中部处分别开设有一对接导槽,对接导块插设于对接导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对接导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装设在限位墙上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导块中部开设有一第一卡固槽,对接导块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一收容槽;对接导块内收容有一第一对接端子,该第一对接端子具有一第一基部,该第一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两第二卡持臂和位于两第二卡持臂之间的一第一卡持臂,第一卡持臂末端向两侧分别凸伸有一第一卡持凸部,第一卡持臂收容于第一卡固槽内,第二卡持臂收容于收容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卡固部,卡固部两端各卡持有一第二对接端子,该第二对接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该第二基部一侧上凸伸形成一第三卡持凸部,卡固部卡持于第三卡持凸部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该底板上延伸有两侧壁、两端壁和一岛部,两侧壁与岛部之间分别形成一卡持槽;第二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两排第二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分别具有一贯穿底板的基槽部、一贯穿侧壁的卡固槽部、一贯穿侧壁接触槽部及一贯穿岛部的弹臂槽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基体收容于基槽部内,基体上凸设有一卡持部,该卡持部收容于卡固槽部内,第一接触臂收容于接触槽部内,第二接触臂收容于弹臂槽部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上凸伸有一第二卡持凸部,该第二卡持凸部卡持于所述卡固槽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插置于第二端子槽内的长度小于第二端子槽的深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具有一基臂,该基臂末端弯折延伸有一弹性臂,弹性臂末端形成所述第一接触端。
CN200920053252U 2009-03-20 2009-03-20 板对板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9291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53252U CN201392914Y (zh) 2009-03-20 2009-03-20 板对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53252U CN201392914Y (zh) 2009-03-20 2009-03-20 板对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92914Y true CN201392914Y (zh) 2010-01-27

Family

ID=4159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532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92914Y (zh) 2009-03-20 2009-03-20 板对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9291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8394A (zh) * 2010-10-19 2013-06-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口件
CN109950727A (zh) * 2019-04-02 2019-06-28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8394A (zh) * 2010-10-19 2013-06-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口件
CN103168394B (zh) * 2010-10-19 2016-04-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口件
CN109950727A (zh) * 2019-04-02 2019-06-28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9950727B (zh) * 2019-04-02 2024-03-1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6693Y (zh) 电连接器
CN201285840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252178Y (zh) 电连接器
CN201498674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392914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3825134B (zh) 电路板用电连接器
CN201805027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CN201717404U (zh) 导电端子
CN201315361Y (zh) 电路板连接器
CN201421910Y (zh) 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01478523U (zh) 电连接器
CN201352617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072827Y (zh) 电连接器
CN201303102Y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440507U (zh) 电连接器
CN201060979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11628316A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201230110Y (zh) 电连接器
JP3156557U (ja) 導電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CN201029113Y (zh) 电连接器
CN212085268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201498795U (zh) 电连接器
CN204118385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270312Y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组合
CN201160135Y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