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90406Y - 软包装消毒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软包装消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90406Y
CN201390406Y CN200920147710U CN200920147710U CN201390406Y CN 201390406 Y CN201390406 Y CN 201390406Y CN 200920147710 U CN200920147710 U CN 200920147710U CN 200920147710 U CN200920147710 U CN 200920147710U CN 201390406 Y CN201390406 Y CN 2013904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lexible packaging
conveying mechanism
bag
flexible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7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仕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JU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J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JU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J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47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9040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904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904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软包装消毒系统,包括输送机构、热水消毒槽、降温槽、冷却槽,还包括至少一个抓袋装置,所述抓袋装置安装在输送机构上。所述软包装消毒生产线还包括烘干机构、回温槽。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抓袋装置,因此使得软包装能够有序的依次前进,有效地防止软包装碰撞破损,实现彻底的消毒,软包装每个工序的时间可以精确的控制,能够更好的保证软包装的质量;而将输送机构位于热水或冷水内的部分在垂直空间内进行适当折叠,并且利用输送机构返回的区域进行烘干,可以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和生产成本,节约大量的能源;进袋转换机构可以保证上袋机构一次将足够多的软包装送到输送机构的多个抓袋装置上。

Description

软包装消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装消毒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品的软包装消毒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软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个生产厂家都在不断地开发新品种、新规格、新包装外形的软包装食品。现有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046246“水浴式杀菌机”所公开的一种水浴式杀菌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机构、传送网带、热水杀菌机构、温水预冷机构和常温水冷却机构,机架上设有通长的箱体并由两块隔板分隔为顺序相连的杀菌段、预冷段和冷却段,在杀菌段和冷却段分别设有用于支撑网带的托架,在预冷段设有用于支撑网带的托管,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一端,传送网带与驱动机构相连,热水杀菌机构与杀菌段相连向杀菌段提供杀菌热水,温水预冷机构与预冷段相连向预冷段提供预冷温水,常温水冷却机构与冷却段相连向冷却段提供常温冷却水。该水浴式杀菌机的缺点是,由于软包装平放在传送网带上,而传送网带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因此软包装在被传送过程中,容易滑动或翻转,有的软包装相互碰撞,有的软包装与水浴式杀菌机的部件碰撞,破袋率高,而且有些软包装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区间难以前进,即影响了自身的消毒,又妨碍了后续的软包装前进;由于软包装与传送网带接触的面积比较大,因此容易出现一些消毒的死角(主要是与软包装与传送网带接触的地方),难以有效的进行消毒,此外一些软包装破裂的软包装所泄漏出来的物料也会污染其它软包装,此外由于每个水浴箱需要足够长,才能够让位于水浴箱内的输送带上的软包装得到充分的消毒或降温,因此整个杀菌机的长度一般都在80米以上,占用了大量的场地,浪费大量的能源,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088729“软包装食品杀菌机”所公开的一种软包装食品杀菌机,包括机架,输送机构,杀菌箱,冷却箱,热水循环装置,冷水循环装置,此外还设有防漂浮装置;其中输送机构以网带输送物料;所说的杀菌箱和冷却箱内设有布孔的隔板;所说的防漂浮装置,由主传动轴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从动轴联接,第二从动轴通过齿轮副联接防漂浮主轴,并通过防漂浮链条联接防漂浮从动轴,在防漂浮链条上还设有压板,压板上密布穿孔。而软包装则放在一个四周透孔的小箱内,小箱放置在网带上,从而减少软包装的碰撞。但是该方案未能很好的解决原有技术方案的缺陷,其缺点是:在被传送过程中,小箱依然容易滑动或翻转,因此软包装依然会发生碰撞,存在破袋的现象,而小箱的存在,使得小箱内的软包装容易堆叠,同样容易出现一些消毒的死角,难以有效的进行消毒,而一些包装破裂的软包装所泄漏出来的物料也会污染其它软包装;并且小箱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增加了输送机构的负担,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由于杀菌机的长度并没有缩短,因此同样占用了大量的场地,浪费大量的能源,生产成本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软包装消毒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软包装碰撞破损,实现彻底的消毒,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包括环形的输送机构、热水消毒槽、降温槽、冷却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抓袋装置,所述抓袋装置安装在输送机构上。抓袋装置抓住软包装,输送机构带动抓袋装置和软包装运动,依次经过热水消毒槽、降温槽、冷却槽,因此不会因为滑动或翻转导致软包装碰撞,能够精确的控制软包装整齐有序的沿着设定的路线往前运动,软包装所有外表面都可以接触到热水,不会出现一些消毒的死角,因此能够有效的进行消毒,并且也无需担心出现软包装破裂导致软包装泄漏物料污染其它软包装的状况。
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除软包装外表面的水,所述软包装消毒系统还包括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烘干机,所述输送机构设有烘干区,烘干机位于烘干区的上方。
所述软包装消毒系统还包括回温槽,回温槽位于冷却槽与烘干机构之间。回温槽的作用是为了让软包装在冷却后,适当的提高温度,避免立刻被烘干机构加热,从较低的温度急剧升温,影响软包装及软包装内物料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有效的减少占地面积,所采用的方案为:所述热水消毒槽、降温槽、回温槽或冷却槽中至少一个槽的长度缩短至少一半(一般来说槽的高度则会增加),输送机构位于该槽中的部分折叠。因为输送机构折叠后输送机构位于该槽中的部分的长度缩短超过一半,因此槽的长度也可以缩短至少一半。由于采用了抓袋装置来精确的控制软包装的运动,因此我们将输送机构位于上述这些水浴槽(指的是热水消毒槽、降温槽、回温槽或冷却槽这几个槽)内的部分进行折叠,就可以在增加水浴槽的高度的前提下,使得水浴槽的长度大幅度缩短。
一种方案,所述输送机构位于该槽(就是上述的长度缩短、高度增加的槽)中的部分形成至少三排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送单元,各输送单元从下到上依次首尾连接而成。而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的间距最好大于软包装的高度。这样,只要将槽的高度增高,输送机构就可以带动软包装在槽中来回往复运动并慢慢的从底部向顶部升,在较短的槽中进行较长时间的消毒,能够有效地缩短槽的长度,减少槽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幅减少生产成本,由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的间距大于软包装的高度,因此位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的抓袋装置上的软包装不会发生碰撞。
为了避免两个相邻输送单元上的软包装碰撞,所述各输送单元相互平行。
另一种较好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位于该槽内的部分形成至少两列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输送单元,各输送单元从左到右依次首尾连接而成。而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的间距最好大于软包装的高度的两倍。这样,只要将槽的高度增高,输送机构就可以带动软包装在槽中不停的下降到底部,再上升到顶部,并不断慢慢前进,在长度较短的槽中进行较长时间的消毒,能够有效地缩短槽的长度,减少槽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幅减少生产成本,由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的间距大于软包装的高度,因此位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的抓袋装置上的软包装不会发生碰撞。
为了避免两个相邻输送单元上的软包装碰撞,所述各输送单元相互平行。
一种最简单的方案,所述抓袋装置包括两个抓袋爪,两个抓袋爪的中部铰接,两个抓袋爪的后端通过弹簧连接,两个抓袋爪的前端相抵。两个抓袋爪的后端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彼此相向运动,使得两个抓袋爪的前端紧紧抵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将软包装夹紧。当需要放下软包装的时候,只要操作者迫使两个抓袋爪的后端克服弹簧的拉力彼此远离,两个抓袋爪的前端也会彼此远离,松开软包装。也可以采用机械控制机构或自动控制机构控制两个抓袋爪的后端彼此相向运动或彼此远离。
另一种方案,针对的软包装为自立袋,软包装上端有灌装管。这时,所述抓袋装置包括支撑杆和类似“U”字型的叉子,叉子固定在支撑杆末端。输送机构带动支撑杆、叉子运动,就可以将软包装的灌装管悬挂在叉子上。
为了加快清除软包装外表面的水的速度,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两个风刀,两个风刀分别位于输送机构的两侧。当输送机构带着软包装经过风刀的时候,风刀吹动软包装表面的水,使得水运动到软包装的边缘,然后离开软包装。这样可以在烘干工序之前将一部分水清除掉,以减少烘干机的工作量,节约能源。
为了避免风刀的风吹到软包装,导致软包装左右摆动,所述两个风刀相对于两个风刀的连线与输送机构相交处左右对称。两个风刀的连线与输送机构相交处就是各个软包装经过两个风刀之间时所在的大概位置,这样软包装两个侧面分别受到对应的风刀吹出来的风的作用力都差不多,就不容易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
软包装消毒系统的入口连接进袋转换机构,进袋转换机构包括环状的传送带和多个软包装定位盒,各软包装定位盒依次安装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包括接袋区、转换区、进袋区和返回区,所述进袋区的长度至少为接袋区的长度的两倍。环状的传送带带动软包装定位盒运动,接袋区与灌装旋盖机相对应,假如灌装旋盖机一次能够充填5个软包装,接袋区的长度就是软包装长度的5倍,这样5个软包装分别落到传送带的接袋区上依次排列的软包装定位盒内。首先传送带静止不动,当接袋区接住灌装旋盖机第一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后,传送带运动,当5个软包装都进入转换区后,传送带停下。紧接着接袋区的软包装定位盒接住灌装旋盖机第二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然后传送带继续运动,当第二批的5个软包装都进入转换区后,传送带停下,此时第一批的5个软包装进入进袋区。接着,接袋区的软包装定位盒接住灌装旋盖机第三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然后传送带继续运动,当第三批的5个软包装都进入转换区后,传送带停下,接袋区的软包装定位盒接住灌装旋盖机第四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而此时第一、二批的5个软包装被传送带依次被传送到进袋区上。传送带这样不断的运动、停止,直到进袋区排满软包装后,上袋机构(一般由多个机械手组成)一次将进袋区上的软包装定位盒内的软包装送到输送机构的多个抓袋装置上,进袋区被清空。然后传送带继续这样不断的运动、停止,直到下一次进袋区排满软包装后,上袋机构再次将进袋区的软包装定位盒内的软包装送到输送机构的多个抓袋装置上,清空进袋区。这样只要进袋区的长度足够长,上袋机构就肯定能够一次将足够多的软包装送到输送机构的多个抓袋装置上。
一种较佳的方案,所述转换区的长度等于接袋区的长度。
为了清除未被上袋机构带走的软包装,以免影响接袋区正常的接袋工序,所述进袋转换机构还包括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开有卸袋口,环形轨道位于传送带的下方,卸袋口位于传送带返回区,软包装定位盒由套筒和底面板组成,软包装定位盒的底面板只有偏向传送带运动方向的一个侧边与套筒铰接,环形轨道上表面抵住底面板底端。如图3所示,初始状态下,环形轨道上表面抵住底面板底端,使得底面板关闭,软包装定位盒可以用于盛放软包装,如果有一些软包装没有被上袋机构带走,当软包装从进袋区出来,要转弯进入返回区时,软包装定位盒运动到卸袋口上方,由于底面板失去环形轨道的支撑,因此底面板在自身重力与软包装重力的作用下开启,软包装从软包装定位盒内掉落,离开传送带。当软包装定位盒离开卸袋口上方,底面板在环形轨道的作用下重新关闭。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抓袋装置,因此使得软包装能够有序的依次前进,有效地防止软包装碰撞破损,实现彻底的消毒,软包装每个工序的时间可以精确的控制,能够更好的保证软包装的质量;而将输送机构位于热水或冷水内的部分在垂直空间内进行适当折叠,并且利用输送机构返回的区域进行烘干,可以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和生产成本,节约大量的能源;进袋转换机构可以保证上袋机构一次将足够多的软包装送到输送机构的多个抓袋装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进袋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实施例1抓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输送机构位于热水消毒槽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抓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包括输送机构12、热水消毒槽6、降温槽7、冷却槽8、进袋转换机构,还包括多个抓袋装置13,所述抓袋装置13依次安装在输送机构12上。抓袋装置13抓住软包装3,输送机构12带动抓袋装置13和软包装3运动,依次经过热水消毒槽6、降温槽7、冷却槽8,因此不会因为滑动或翻转导致软包装3碰撞,能够精确的控制软包装3整齐有序的沿着设定的路线往前运动,软包装3所有外表面都可以接触到热水,不会出现一些消毒的死角,因此能够有效的进行消毒,并且也无需担心出现软包装3破裂导致软包装3泄漏物料污染其它软包装3的状况。
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除软包装3外表面的水,所述软包装消毒系统还包括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多个烘干机11,所述输送机构设有烘干区121,各个烘干机11均位于烘干区121的上方。
为了加快清除软包装3外表面的水的速度,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两个风刀10,两个风刀10分别位于输送机构12的两侧,所述两个风刀10相对于两个风刀10的连线与输送机构12相交处左右对称。当输送机构12带着软包装3经过风刀10的时候,风刀10吹动软包装3表面的水,使得水运动到软包装3的边缘,然后离开软包装3。这样可以在烘干工序之前将一部分水清除掉,以减少烘干机11的工作量,节约能源。
所述软包装消毒系统还包括回温槽9,回温槽9位于冷却槽8与烘干机构之间。回温槽9的作用是为了让软包装3在冷却后,适当的提高温度,避免立刻被烘干机构加热,从较低的温度急剧升温,影响软包装3及软包装3内物料的质量。
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机构12位于热水消毒槽6、降温槽7、回温槽9以及冷却槽8内的部分均折叠,形成三排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送单元122,各输送单元122从下到上依次首尾连接而成。而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122的间距大于软包装3的高度。这样,只要将各槽的高度增高,输送机构12就可以带动软包装3在槽中来回往复运动并慢慢的从底部向顶部升,在较短的槽中进行较长时间的消毒,能够有效地缩短的长度,减少槽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幅减少生产成本,由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122的间距大于软包装3的高度,因此位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122的抓袋装置13上的软包装3不会发生碰撞。
为了避免两个相邻输送单元122上的软包装3碰撞,所述各输送单元122相互平行。
如图4所示,所述抓袋装置13包括第一抓袋爪131、第二抓袋爪132,第一抓袋爪131、第二抓袋爪132的中部铰接,第一抓袋爪131的后端1311与第二抓袋爪132的后端1321通过弹簧133连接,第一抓袋爪131的前端与第二抓袋爪132的前端相抵。第一抓袋爪131的后端1311与第二抓袋爪132的后端1321在弹簧133的拉力作用下,彼此相向运动,使得第一抓袋爪131的前端与第二抓袋爪132的前端紧紧抵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将软包装3夹紧。当需要放下软包装3的时候,只要操作者迫使第一抓袋爪131的后端1311与第二抓袋爪132的后端1321克服弹簧133的拉力彼此远离,第一抓袋爪131的前端与第二抓袋爪132的前端也会彼此远离,松开软包装3。可以采用机械控制机构或自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抓袋爪131的后端1311与第二抓袋爪132的后端1321彼此相向运动或彼此远离。
如图2、3所示,软包装消毒系统的入口连接进袋转换机构,进袋转换机构包括环状的传送带1和多个软包装定位盒105,各软包装定位盒105依次安装在传送带1上,传送带1包括接袋区101、转换区102、进袋区103和返回区104,所述转换区102的长度等于接袋区101的长度,进袋区103的长度为接袋区101的长度的两倍。
所述进袋转换机构还包括环形轨道2,环形轨道2开有卸袋口201,环形轨道2位于传送带1的下方,卸袋口201位于传送带1返回区104,软包装定位盒105由套筒1051和底面板1052组成,软包装定位盒105的底面板1052只有偏向传送带1运动方向的一个侧边与套筒1051铰接,环形轨道2上表面抵住底面板1052底端。
接袋区101与灌装旋盖机4相对应,本优选实施例中,灌装旋盖机4一次能够充填5个软包装3,接袋区101的长度就是软包装3长度的5倍,这样5个软包装3分别落到传送带1的接袋区101上依次排列的5个软包装定位盒内。首先传送带1静止不动,当接袋区101接住灌装旋盖机4第一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3后,传送带1运动,当5个软包装3都进入转换区102后,传送带1停下。紧接着接袋区101的5个软包装定位盒接住灌装旋盖机4第二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3,然后传送带1继续运动,当第二批的5个软包装3都进入转换区102后,传送带1停下,此时第一批的5个软包装3进入进袋区103。接着,接袋区101的5个软包装定位盒接住灌装旋盖机4第三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3,然后传送带1继续运动,当第三批的5个软包装3都进入转换区102后,传送带1停下,接袋区101的5个软包装定位盒接住灌装旋盖机4第四批充填好的5个软包装,而此时第一、二批的5个软包装3被传送带1依次被传送到进袋区103上。传送带1这样不断的运动、停止,直到进袋区103排了足够多的软包装2后,上袋机构5一次将进袋区103上的软包装3送到输送机构12的多个抓袋装置13上,进袋区103被清空。然后传送带1继续这样不断的运动、停止,直到下一次进袋区103排满软包装3后,上袋机构5再次将进袋区103的软包装3送到输送机构12的多个抓袋装置13上,清空进袋区103。而上袋机构5漏掉的软包装3则接下来被送离传送带1。这样只要进袋区103的长度足够长,上袋机构5就肯定能够一次将足够多的软包装3送到输送机构12的多个抓袋装置13上。
实施例2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2位于热水消毒槽6内的部分折叠,形成四列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输送单元122,各输送单元122从左到右依次首尾连接而成。而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122的间距略大于软包装3的高度的两倍。这样,只要将热水消毒槽6的高度增高,输送机构12就可以带动软包装3在热水消毒槽6中不停的下降到底部,再上升到顶部,并不断慢慢前进,在长度较短的热水消毒槽6中进行较长时间的消毒,能够有效地缩短热水消毒槽6的长度,减少热水消毒槽6的占地面积,从而大幅减少生产成本,由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122的间距大于软包装的高度,因此位于两个相邻的输送单元122的抓袋装置13上的软包装不会发生碰撞。
为了避免两个相邻输送单元122上的软包装3碰撞,所述各输送单元122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中软包装3为自立袋,因此有灌装管。所述抓袋装置13包括支撑杆131和类似“U”字型的叉子132,叉子132固定在支撑杆131末端。输送机构12带动支撑杆131、叉子132运动,从而将软包装3的灌装管悬挂在叉子132上,与实施例1中的抓袋装置相比,结构更加简单、装卸软包装3更为容易,但是主要适用于设有灌装管的自立袋,一般不用于没有灌装管这类可以悬挂的部件的软包装3。

Claims (10)

1、一种软包装消毒系统,包括环形的输送机构、热水消毒槽、降温槽、冷却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烘干机构、至少一个抓袋装置,所述抓袋装置安装在输送机构上,烘干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烘干机,所述输送机构返回部分设有烘干区,烘干机位于烘干区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装消毒系统还包括回温槽,回温槽位于冷却槽与烘干机构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消毒槽、降温槽、回温槽或冷却槽中至少一个槽的长度缩短至少一半,输送机构位于该槽中的部分折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位于该槽中的部分形成至少三排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送单元,各输送单元从下到上依次首尾连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位于该槽内的部分形成至少两列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输送单元,各输送单元从左到右依次首尾连接而成。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输送单元相互平行。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袋装置包括两个抓袋爪,两个抓袋爪的中部铰接,两个抓袋爪的后端通过弹簧连接,两个抓袋爪的前端相抵。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袋装置包括支撑杆和类似“U”字型的叉子,叉子固定在支撑杆末端。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两个风刀,两个风刀分别位于输送机构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包装消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风刀相对于两个风刀的连线与输送机构相交处左右对称。
CN200920147710U 2009-04-13 2009-04-13 软包装消毒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9040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710U CN201390406Y (zh) 2009-04-13 2009-04-13 软包装消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710U CN201390406Y (zh) 2009-04-13 2009-04-13 软包装消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90406Y true CN201390406Y (zh) 2010-01-27

Family

ID=41597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77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90406Y (zh) 2009-04-13 2009-04-13 软包装消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90406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940B (zh) * 2009-04-13 2010-12-01 汕头市虹钜机械有限公司 软包装消毒生产线
CN102730243A (zh) * 2012-06-14 2012-10-17 山东鼎泰盛食品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式杀菌机用水槽
CN103910096A (zh) * 2012-12-29 2014-07-09 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小袋自动上袋灌装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940B (zh) * 2009-04-13 2010-12-01 汕头市虹钜机械有限公司 软包装消毒生产线
CN102730243A (zh) * 2012-06-14 2012-10-17 山东鼎泰盛食品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式杀菌机用水槽
CN103910096A (zh) * 2012-12-29 2014-07-09 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小袋自动上袋灌装机
CN103910096B (zh) * 2012-12-29 2016-02-17 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小袋自动上袋灌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80305A1 (zh) 一种贴标机立式上料入托机
CN201390406Y (zh) 软包装消毒系统
CN110683323B (zh) 一种玻璃瓶双面热转印生产线
CN101658348B (zh) 一种新型鞋定型机
CN101513940B (zh) 软包装消毒生产线
US2656081A (en) Case filling machine
CN111232337A (zh) 一种奶酪罐装机的插棒装置
CN110436173A (zh) 一种联动补给式道钉输送设备
CN211810576U (zh) 一种奶酪罐装机的插棒装置
CN103910088B (zh) 一种自动分托机储料装置
CN201390405Y (zh) 软包装消毒系统的进袋转换机构
CN106742282A (zh) 一种叠包集装机
CN102252513B (zh) 用于冻干机进出料的过渡装置
CN104354910A (zh) 一种杯、碗、盖的多功能自动套袋装置
KR100775673B1 (ko) 해태 건조기
CN203793730U (zh) 一种自动包装机药板进盒装置
CN206494176U (zh) 一种叠包集装机
CN111361789B (zh) 一种双伺服手帕纸包装机理料装置
CN104787589B (zh) 单排平板自动叠加收集机构
CN102785801A (zh) 一种折叠包装设备
CN104276427B (zh) 全自动挂布、凉布机
CN207607685U (zh) 一种高速菌菇装筐机
CN207653450U (zh) 面条生产线及其面条输送装置
CN100365190C (zh) 用于在处理织物的机器中形成织物折痕的装置
CN219057685U (zh) 一种软抽产品转包侧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