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轮胎制造的组合滚压装置,属于橡胶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全钢子午线和半钢轿车轮胎的制造过程中,胎胚在成型鼓上反包成型后需采用组合滚压装置进行压合操作,以实现多层带束层与胎面、胎筒部件的贴合。胎胚滚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硫化工艺和轮胎使用性能。
如公开以下内容的在先专利,专利号为ZL200520146090,名称为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该组合滚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5)上端的3#辊装置、在中部设置的1#辊装置和2#辊装置、在底端设置的4#辊装置,1#至4#辊装置的前端形成与轮胎外圆相对应的弧形分布。
其中,滚压胎肩部位的2#辊装置具有2组整体式的2#压辊,由于胎胚的胎肩部位是一向外侧凸出的圆锥面,圆锥面的拐角较大,当2#压辊在滚压过程中必然仅有一部分能够接触到胎肩,这就造成在一次滚压工艺时间内未能进行有效的压合,因此会引起带束层的两侧留有气泡。
另一方面,2#辊装置包括有设置在2#辊支架上的左右旋丝杠,通过端部的手柄可以调节连接于丝母的2个2#压辊的初始间距。现行轮胎的规格尺寸较多,全钢子午线和半钢轿车轮胎的反包工艺不同,在轮胎制造现场需要经常更新设定2#压辊之间的初始间距,使用上述在先专利会提高工艺操作的难度,费时费力、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旨在解决上述在先专利存在的缺陷和使用问题,主要采用活片式辊轮以应对滚压胎肩外圆锥面时的贴合问题,以及提高在线自动调节压辊初始间距的机动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提高辊轮滚压胎肩部位时的紧密性能,实现在一个滚压工艺过程中完整地压合多层带束层的两侧,以全部排出气泡、提高各层部件的贴合质量。
设计目的还在于,能够根据胎胚的尺寸数值实现在线伺服调宽,即按规格调节滚压胎肩部位的辊轮初始间距,以提高多次调宽的精度、缩短停机调宽的时间。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的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主要包括有以下结构:
安装于底座上的机架,第一辊装置、第二辊装置、第三辊装置和第四辊装置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架连接于机架;
所述的第二辊装置具有2组设置于前端的2号压辊、以及2号辊气缸、2组2号辊滚珠花键和用于驱动2号压辊横向水平位移的驱动装置;
第二辊装置通过2号辊机架安装于机架,2号辊滚珠花键和2号辊气缸分别安装于2号辊机架,所述的驱动装置连接于2号辊支架;
2组2号辊滚珠花键的前端,左右对称地连接于2号辊支架的两端,2号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2号辊支架的中间部位。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2号压辊具有至少两片相互紧固连接的辊轮,辊轮通过轴承套设于中间轴,相邻的辊轮采用不同的材质、且相互之间是无间隙的切面接触;
中间轴连接辊轮支架,辊轮支架安装于所述的驱动装置。
如上述基本方案特征,在第二辊装置前端设置的2号压辊具有与上述在先申请专利明显的结构差别,即2号压辊的辊轮不是整体式结构,而是采用至少两片的活片式结构。采用此类活片式结构,能够保证辊轮滚压胎肩部位的外圆锥面时,多片辊轮表面同时压合于胎肩,因而在一次滚压工艺过程中能够将外圆锥面的各处均匀地滚压,能够避免操作空白处的存在,滚压均匀性和紧密性非常突出。
另外,相邻的辊轮采用不同的材质,如采用铜或铁,可减少多片辊轮之间的磨损。多片辊轮之间的无间隙切面,还能够保证沿胎肩的外圆锥面滚压过程中,多片辊轮各自独立地、自如地伸缩。
为进一步提高滚压质量、协调多片辊轮的紧固连接与伸缩自如性,可采取如下改进方案:
所述的辊轮设置为3片,在2组2号压辊相对的内侧,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通过螺栓进行紧固,第一辊轮通过一轴承套设于中间轴,第三辊轮通过另一轴承套设于中间轴。
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的端面形成滚压轮胎表面的一个整体切面。
按上述结构改进,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连接为一体,而且前端面也相互连续为一整体切面,在滚压过程中能够适应弧度较大的圆锥曲面。而第三辊轮与上述结构形成独立的滚压执行端面,第三辊轮与第二辊轮结合部位采用小圆弧过渡,可以滚压曲率较小的曲面部分。
按上述特征描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选用不同的材质。基于相同的原理,第二辊轮和第三辊轮也选用不同的材质,在第二辊轮与第三辊轮各自伸缩运动时,对其各自的磨损较小。
为改善2号压辊各部分结构之间的紧固性能、提高在线生产的使用寿命,可以在2个轴承之间、在中间轴上套设一中间隔套。
在辊轮支架与安装所述第三辊轮的轴承之间、在中间轴上套设一隔套。
为提高在线生产时根据胎胚尺寸调节辊轮之间的滚压初始间距、提高滚压工艺的灵活性和减小停机调试设备的时间,可以采取如下改进方案的第二辊装置驱动装置。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有一个沿所述2号辊支架安装的丝杠,在丝杠的一端设置有一驱动链轮,在滚珠丝杠上套设有2个丝母,所述的辊轮支架紧固连接于丝母。
在2号辊支架上安装一伺服电机,其电机链轮通过链条啮合连接于驱动链轮。
如上述改进特征,通过伺服电机可以驱动端部安装有驱动链轮的丝杠的横向位移,即可实现辊轮支架带动2组2号压辊之间调距。具体的调距数据,是根据在线生产胎胚尺寸而做出的相应性调整。
为更加地直观地进行调距、提高在线设备调试的准确性,可在所述辊轮支架上设置有一个可其横向移动的指针,在2号辊支架上设置一具有刻度的钢尺。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活片式辊轮结构以提高针对胎肩外圆锥面的滚压质量,无论圆锥面各部分的弧度如何变化,多片辊轮表面均能够同时压合于胎肩,因而避免滚压空白区域的存在,滚压均匀性和紧密性均较突出。
2、相邻辊轮之间磨损较小,各自能够自如地伸缩,在线生产使用的寿命较长。
3、可根据所生产胎胚尺寸的变化而实现在线自动调节压辊初始间距,无需人工操作,调试准确度较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线设备的调试时间。
4、提高滚压胎肩部位的紧密性,在一个工艺周期过程中完整地压合多层带束层的两侧,以全部排出气泡、提高各层部件的贴合质量。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第二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向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所述2号压辊与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2号压辊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指针1,第三辊装置2,钢尺3,鼓4,第一辊装置5,第二辊装置6,伺服电机7,机架8,第四辊装置9,底座12,
2号压辊60,辊轮支架610,2号辊支架613,2号辊机架614,2号辊滚珠花键615,2号辊气缸616,第一辊轮61,第二辊轮62,第三辊轮63,轴承64,中间轴65,中间隔套66,隔套67,丝杠68,驱动链轮681,丝母69,
电机链轮71,链条72。
在图1中的虚线表现的是4个辊装置的辊轮在鼓4上的滚压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包括,有安装于底座12上的机架8,第一辊装置5、第二辊装置6、第三辊装置2、第四辊装置9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架连接于机架8。其中,
所述的第二辊装置6,具有2组设置于前端的2号压辊60、以及2号辊气缸616、2组2号辊滚珠花键615和用于驱动2号压辊60横向水平位移的驱动装置。
第二辊装置6通过2号辊机架614安装于机架5,2号辊滚珠花键615和2号辊气缸616分别安装于2号辊机架614。
2组2号辊滚珠花键615的前端,左右对称地连接于2号辊支架613的两端,2号辊气缸616的活塞杆连接于2号辊支架613的中间部位。
所述的2号压辊60具有三片活片式辊轮,即第一辊轮61、第二辊轮62和第三辊轮63。
在2组2号压辊60相对的内侧,第一辊轮61与第二辊轮62通过螺栓进行紧固,第一辊轮61通过一轴承64套设于中间轴65,第三辊轮63通过另一轴承64套设于中间轴(65),中间轴65连接辊轮支架610。
第一辊轮61和第二辊轮62的端面,形成滚压轮胎表面的一个整体切面。
采用此类活片式结构,第一辊轮61和第二辊轮62连接为一体,其前端整体切面可适应弧度较大的胎肩外圆锥曲面。而第三辊轮63与上述结构形成独立的滚压执行端面,因而可以应对弧度较小的曲面部分。
采用此类活片式结构,能够保证3片辊轮在滚压胎肩部位的外圆锥面时同时压合于胎肩表面,从而避免滚压操作空白区域的存在、提高滚压均匀性。
第一辊轮61和第三辊轮63均选材于45#钢,而第二辊轮62选材于T62号铜。
第一辊轮61与第二辊轮62之间的接触面,以及第二辊轮62与第三辊轮63之间的接触面均为无间隙的切面。
相邻的辊轮采用不同的材质,可减少辊轮之间在滚压伸缩过程中的磨损。多片辊轮之间的无间隙切面,可保证辊轮各自独立地、自如地旋转。
在2个轴承64之间、在中间轴65上套设一中间隔套66。
在辊轮支架610与安装所述第三辊轮63的轴承64之间、在中间轴65上套设一隔套67。
辊轮支架610安装于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于2号辊支架613。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有一个沿所述2号辊支架613安装的丝杠68,在丝杠68的一端设置有一驱动链轮681,在滚珠丝杠68上套设有2个丝母69,所述的辊轮支架610紧固连接于丝母69。
在2号辊支架613上安装一伺服电机7,其电机链轮71通过链条72啮合连接于驱动链轮681。
在所述辊轮支架610上设置有一个可其横向移动的指针1,在2号辊支架613上设置一具有刻度的钢尺3。
基于上述轮胎成型机组合滚压装置的结构改进,本实施例还针对胎肩滚压工艺做出如下改变和提高:
组合滚压装置的第一辊装置5、第二辊装置6、第三辊装置2和第四辊装置9分别具有滚压胎胚不同部位表面的辊轮。
第一辊装置5滚压胎面中间部位,第二辊装置6用于滚压带束层两侧端的胎肩部位,第三辊装置2用于滚压胎侧部位,第四辊装置9用于滚压从胎面中心到胎肩的部位。具体的滚压工艺步骤如下:
将胎胚套设于鼓4上并充气,胎胚在鼓4上不停地旋转;
在胎侧未进行反包前,第一辊装置5滚压胎面中间部位1至2周;
第一辊装置5脱离后,第二辊装置6实施第一次滚压带束层两侧端的胎肩部位,第一次滚压结束后退回;
第四辊装置9从接近于胎面中心的部位向两侧平行移动至胎肩位置,边滚压边转角并滚压整个胎冠区域;与此同时,第二辊装置6实施第二次滚压胎肩部位;滚压完成后,第二辊装置6、第四辊装置9均退回;
等待胎侧反包完成后,第三辊装置2从钢圈部位向外侧移动以滚压胎侧部位,重点是贴合三角胶的区域,以将胎侧反包时留有的气泡全部排出;
如上述滚压工艺,在鼓4上将已经贴合好的第一至第四层带束层与胎面、一段胎筒一起进行滚压、贴合,从而将胎坯生产为成品。
在第二辊装置6滚压胎肩部位的过程中,第一辊轮61和第二辊轮62、以及第三辊轮63分别滚压胎肩外圆锥面的2个部位,3片辊轮始终无间隙地滚压在胎肩表面。
当一种规格的胎胚生产结束后,需要对四个辊装置进行在线调宽,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给出如下针对第二辊装置6的调宽控制方法:
在组合滚压胎胚之前,通过伺服电机7驱动控制所述的辊轮支架610,带动2号压辊60沿丝杠68横向移动,以根据胎胚的具体尺寸调节2组2号压辊60的初始滚压间距。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仅就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据此得到启示,而直接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其他替代结构,由此得到的其他结构特征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案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