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3761Y - 动力工具支架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3761Y
CN201353761Y CNU2009200077544U CN200920007754U CN201353761Y CN 201353761 Y CN201353761 Y CN 201353761Y CN U2009200077544 U CNU2009200077544 U CN U2009200077544U CN 200920007754 U CN200920007754 U CN 200920007754U CN 201353761 Y CN201353761 Y CN 20135376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power tool
connecting rod
support
too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0077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绍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0077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376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376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376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包括上台架(2、2b),折叠机构(4),其中所述折叠机构(4)包括枢转设于所述上台架(2、2b)的第一支撑件(8、8a),枢转设于所述上台架(2、2b)的第二支撑件(10、10b、10c),枢转设于所述上台架(2、2b)的第三支撑件(14、14b、14c、14d),第一连杆(18、18b、18c),第二连杆(24、24b)。该动力工具支架具有三个支撑件,能更稳定地支撑动力工具,而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台锯可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动力工具支撑架通常是固定式,该种支撑架不能折叠,能较牢固地支撑动力工具,但该种动力工具无法折叠,非常不方便存储,而且不方便移动,因此当操作人员从一个操作位置到另一个操作位置时,不但要搬运动力工具,而且要搬运支撑架,动力工具和支撑架的重量都相当大,这样大大加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该种支撑架的体积也比较大,非常不方便运输。
鉴于上述原因,技术人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进行了不断的创新,设计出了多种可折叠支架,但大多是采用双支撑腿成剪刀交叉状,如2005年9月13日公告的美国专利US6942229B2,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台式动力工具可折叠支架,包括上台架、枢转设于上台架的第一支撑腿、枢转并滑动设于上台架的第二支撑腿、且第一支撑腿与第二支撑腿成剪刀形交叉枢接状,在折叠该种支架时,必须先把整个支架连同动力工具侧翻,实施折叠操作,折叠好后再把它们扶正,这样不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而且由于支架连同动力工具的重量非常重,极大地加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005年9月15日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US20050199768A1解决了美国专利US6942229B2的技术问题,操作者在折叠支架时,不需要侧翻支架,操作起来比较方便,US20050199768A1揭示了一种可折叠的滚行支架,包括上台架、枢转设于上台架的第一支撑件、枢转设于上台架的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设有两连杆,其中一连杆与第二支撑件成剪刀形交叉状。由于该种可折叠支架采用两支撑件,稳定性不太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动力工具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工具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包括上台架,具有置放动力工具的上平面;折叠机构,设置于所述上台架上;其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一对第一支撑件;一对第二支撑件;一对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均枢转设于所述上台架。
优选的,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杆,枢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且枢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对第二连杆,枢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枢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或第一连杆其中之一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同一枢轴枢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
优选的,还包括锁紧装置,用于使支架保持在展开状态,且所述锁紧装置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与第一连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的连接件,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对接件。当所述动力工具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与第一对接件配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插销,所述对接件为收容孔。
优选的,所述插销与第三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当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促动所述插销与收容孔配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于第三支撑件上的止动件,及设于所述插销上与止动件配接的旋钮,所述旋钮上设有凸台,所述止动件上设有与凸台相配接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对接件,当所述动力工具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与第二对接件配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支架具有三个支撑件,能更稳定地支撑动力工具,而且支架具有方便操作的锁紧装置,当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锁紧装置能使支架稳定地保持在展开状态。另外锁紧装置采用插销结构,该结构较简单,而且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台锯放置于支架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与台锯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主视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
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D-D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折叠状态。
图11是图10中G-G处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台锯放置于支架上。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折叠状态。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可折叠支架的立体图,此时可折叠支架处于展开状态。
图19是图18中E-E处的剖视图。
1.工作台               3.工作台面                5.基座
7.锯片插板             9.安全护罩                11.面板
13.槽                  15.手轮                   17.安装孔
19.螺栓                2、2b.上台架              21.第一端
23.第二端              4.折叠机构                6.第一枢轴
8、8a.第一支撑件       10、10b.第二支撑件        10c.第二支撑件
81、101、141.第一端    14、14b、14d.第三支撑件   12.第二枢轴
82、102、142.中间部    83、83a、103、143.第二端  84.U形件
144.通孔               145.外表面                16.第三枢轴
18、18b、18c.第一连杆  20.第四枢轴               22.第五枢轴
24、24b.第二连杆       181、241.第一端           182、242.中间部
183、243、243b.第二端  184c.配接部               26.第六枢轴
28.第七枢轴            30、30b.锁紧装置          301.连接件
3011.端部              302、303.对接件           304.挡板
305.座体               306.第一弹性件            307.旋钮
3071.握持端            3072.配接端               3073.凸台
3074.上表面            308.止动件                3081.卡槽
3082.底面              3083.侧面                 3084.上表面
32、32a.滚轮           34.把手                   36.横向件
38.纵向件              44.孔                     d1.横向间距
d2.横向尺寸            d3.纵向间距               d4.纵向尺寸
46b、48b.配接装置      46c、46d.配接装置         461c.第一端
462c.第二端            4621c.配接部              463c.中间部
461b.卡钩端            50b、50c.第二弹性件       50d.第二弹性件
501c.第一端            502c.第二端               52b.横杆
54b.曲杆               541b.第一端               542b.第二端
543b.中间部            56b.锁钩                  58b.柱销
60d.柱销   200、200b、200c.支架   100.台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台锯的可折叠支架为较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与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台锯100被放置于可折叠支架200上,台锯100包括一工作台1,工作台1具有工作平面3,当进行切割工件(未图示)时,把工件放置于工作平面3上,台锯100还包括基座5,基座5设于工作台1下方,用于支撑工作台1,基座5是中空的,内部空腔设有锯机构组件(未图示),工作平面3上设有锯片插板7,锯片插板7中间设有狭长槽(未图示),圆锯片(未图示)通过狭长槽伸出工作平面3之外,圆锯片(未图示)上方设有安全护罩9。
基座5上具有面板11,面板11上设置有弧形的槽13,可转动地设置在锯机构组件(未图示)上的手轮轴(未图示)穿过槽13,手轮15可拆卸地安装在手轮轴的外端,手轮15外露在面板11外,以方便操作,手轮15用于调节圆锯片伸出工作平面3的高度,及圆锯片相对于工作平面3的角度。
如图2至图11所示,可折叠支架200包括上台架2,设置于上台架2下方的折叠机构4,支架200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折叠机构4包括一对第一支撑件8,第一支撑件8具有第一端81,中间部82和与与第一端81相对的第二端83,第一端81通过第一枢轴6枢转设于上台架2,一对第一支撑件8大致对称地设于上台架2的两边。为了更加稳定地支撑台锯100,在一对第一支撑件8的中间部82之间设有横杆84。优选的,第一支撑件8、横杆84均由圆形金属管制成,横杆84与第一支撑件8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当然也可采用螺栓连接。另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第一支撑件8、横杆84也可以由方形金属管制成。
一对第二支撑件10具有第一端101,中间部102和与第一端101相对的第二端103,第一端101通过第二枢轴12枢转连接于上台架2,一对第二支撑件10大致对称地设于上台架2的两边。为了更加稳定地支撑台锯100,在一对第二支撑件10的第二端103之间设有U形件104,U形件104大致垂直于第二支撑件10设置。优选的,第二支撑件10、U形件104均由圆形金属管制成,U形件104与第二支撑件10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当然也可采用螺栓连接,另外U形件104与第二支撑件10也可是一体的,由第二支撑件10弯折而成。另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第二支撑件10、U形件104也可以由方形金属管制成。
本实施例中,第二枢轴12与第一枢轴6同轴,当然,第二枢轴12与第一枢轴6也可设计成不同轴,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一对第三支撑件14具有第一端141,中间部142和与第一端141相对的第二端143,第一端141通过第三枢轴16枢转连接于上台架2的第二端23,第二端23与第一端21相对。优选的,第三支撑件14同样由圆形金属管制成,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也可以由方形金属管制成。
可折叠支架200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杆18,第一连杆18具有第一端181,中间部182和第二端183,第一连杆18的中间部182通过第四枢轴20枢转连接于第三支撑件14的中间部142,第一连杆18的第二端183通过第五枢轴22枢转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0的中间部102。
一对第二连杆24设于第一支撑件8与第三支撑件14之间,第二连杆24具有第一端241,中间部242和第二端243,第二连杆24的第一端241通过第六枢轴26枢转连接于第一支撑件8的中间部82,第二连杆24的第二端243通过第七枢轴28枢转连接于第三支撑件14的中间部142。
优选的,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24均由平板型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第七枢轴28与第四枢轴20是不同轴的,当然,第七枢轴28也可设计成与第四枢轴20同轴,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另外,第七枢轴28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杆18的中间部182,第二连杆24的第二端243通过第七枢轴28枢转连接于第一连杆的中间部182。
可折叠支架200还包括锁紧装置30,当可折叠支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锁紧装置30用于锁定折叠机构,使支架200稳定地保持在展开状态,用于支撑动力工具。
锁紧装置30设置在第三支撑件14的中间部142与第一连杆18的中间部182之间。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锁紧装置3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件10与第二连杆24之间,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锁紧装置30包括连接件301,连接件301设于第三支撑件14的中间部142,优选的,连接件301为插销,插销可相对于第三支撑件14轴向移动。第三支撑件14上设有通孔144,连接件301穿过通孔144设置于第三支撑件14上。第一对接件302设于第一连杆18的中间部182,优选的,第一对接件302为收容孔。当支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件301与第一对接件302配接,从而使支架200保持在展开状态。优选的,当支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三支撑件14的第二端143抵靠于第二支撑件10的中间部102上。这样,支架200可更加稳定地处于展开状态。
锁紧装置30还包括第二对接件303,第二对接件303设置于第一连杆18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对接件303与第一对接件302分别位于第四枢轴20相对的两侧,第二对接件303为收容孔。当支架200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件301与第二对接件303配接,从而使支架200保持在折叠状态。
挡板304固定设置于连接件301上,座体305设置于第三支撑件14上。优选的,座体305设置于第三支撑件14的金属管内部。第一弹性件306套装于连接件301上,并位于挡板304与座体305之间。优选的,第一弹性件306为压簧,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也可以采用橡胶等弹性件。
连接件301凸出第三支撑件14的端部3011上设有旋钮307,旋钮307与连接件301相对固定。优选的,旋钮307由塑料制成,这样不但成本较低,而且减轻了整个支架的重量,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旋钮307也可由金属材料制成。
旋钮307与第三支撑件14之间设有止动件308,止动件308与第三支撑件14相对固定设置。优选的,止动件308由塑料制成,降低了整个支架200的制造成本,止动件308粘制于第三支撑件14的外表面145上。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止动件308也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止动件308焊接于第三支撑件14的外表面145上。
旋钮307具有操作者握持端3071,及与止动件308配合的配接端3072。优选的,配接端3072上设有凸台3073。止动件308上设有卡槽3081。
当支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旋钮307上的凸台3073与止动件308上的卡槽3081配接,凸台3073与卡槽3081的底面3082相抵靠,从而限制旋钮307与连接件301继续向第三支撑件14移动。此时,凸台3073与卡槽3081的侧面3083相贴合,因此连接件301与旋钮307相对于止动件308不可旋转,同理,连接件301相对于第三支撑件14也不可旋转,此时,连接件301位于第一位置。
当要折叠支架200时,拔出旋钮307,旋钮307带动连接件301移动,从而使连接件301与第一对接件302脱开,此时连接件301上的挡板304压缩第一弹性件306。当旋钮307的凸台3073与卡槽3081完全脱开后,旋转旋钮307于一定角度,然后松开旋钮307,由于第一弹性件306的作用,凸台3073的上表面3074与卡槽3081的上表面3084贴合,从而限制旋钮307与连接件301继续向第三支撑件14移动。此时,连接件301处于相对于第三支撑件14可旋转的第二位置,连接件301与第一对接件302完全脱开。
支架200处于完全释放状态,此时就可折叠支架了,由于折叠机构4及重力的作用,上台架2、第三支撑件14、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24及第一支撑件8均向第二支撑件10靠拢。此时支架200处于折叠状态,反向旋转旋钮307,一直旋转到凸台3073与卡槽3081对准的位置,然后松开旋钮307,旋钮307与连接件301在第一弹性件306的作用下,沿着连接件301的轴向,向靠近第三支撑件14的方向移动,当凸台3073的上表面3074抵靠到卡槽3081的的底面3082时,旋钮307与连接件301停止移动,此时,连接件301插入到第二对接件303,支架200被锁定于折叠状态。这样,非常方便运输和搬运支架200。
支架200还包括方便搬运的滚轮32,优选的,滚轮32设于第二支撑件10的第二端103。滚轮3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撑件10的第一端101、或第一支撑件8的第二端83。当然,滚轮32也可以设计在上台架2上。
另外支架200上还设有搬运把手34,优选的,搬运把手34设于第二支撑件10的第一端101。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搬运把手34也可设置在上台架2上,或设置在第一支撑件8的第一端81。
本实施例中,上台架2为大致矩形框架,包括一对横向件36,一对纵向件38,横向件36、纵向件38均为金属件。优选的,横向件36与纵向件38均为槽钢,横向件36与纵向件38之间依次焊接形成矩形框架。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横向件36与纵向件38之间也可以采用螺栓等其它连接方式。
上台架2上设有孔44,台锯100的基座5上设有安装孔17,当把台锯100放置于支架200上时,螺栓19穿过安装孔17、孔44把台锯100固定于支架200的上台架2上。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也可采用卡槽等连接方式把台锯100固定于支架200的上台架2上。
可折叠支架200的第一支撑件8与第二支撑件10具有足够的长度,当支架200保持在展开状态时,使支架200的底脚平面大于基座5的底脚平面。即第一支撑件8的第二端83与第二支撑件10的第二端103的横向间距d1明显大于基座5的整个横向尺寸d2,一对第二支撑件10的第二端103之间的整个纵向间距d3大于基座5的整个纵向尺寸d4,这样可折叠支架200能更稳定地支撑台锯100。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滚轮32a设置在第一支撑件8a的第二端83a上。其它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如图13、14、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第二连杆24b的第二端243b枢转连接于第一连杆18b上。锁紧装置30b包括设于第三支撑件14b上的第一配接装置46b,优选的,第一配接装置46b具有卡钩端461b,设于第二支撑件10b上的第二配接装置48b,优选的,第二配接装置48b为柱销,当支架200b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配接装置46b的卡钩端461b与第二配接装置48b配接,使支架200b保持在展开状态。
锁紧装置30b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0b,当支架200b处于展开状态时,在第二弹性件50b的作用下,第一配接装置46b的卡钩端461b与第二配接装置48b配接。该结构不但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优选的,一对第一连杆18b之间设有横杆52b,一对第三支撑件14b之间设有曲杆54b,曲杆54b具有第一端541b,第二端542b,中间部543b,其中第一端541b,第二端542b与中间部543b之间均有一定间距。曲杆54b的第一端541b枢转设于第一个第三支撑件14b上,曲杆54b的第二端542b枢转设于第二个第三支撑件14b上。第一配接装置46b固定连接于曲杆54b的第一端541b上,第二弹性件50b设于横杆52b与曲杆54b之间。优选的,第二弹性件50b为拉簧,当支架200b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拉簧的作用下,曲杆54b带动第一配接装置46b枢转,进而与第二配接装置48b配接。
当然,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第二弹性件50b也可设于其它位置,如第二连杆与第一配接装置之间,或第二支撑件与第一配接装置之间,或上台架2b与第一配接装置之间等。
另外上台架2b上还设有锁钩56b,第二支撑件10b上设有柱销58b,当支架200b处于折叠状态时,锁钩56b与柱销58b配接,把支架200b锁定于折叠状态。
如图16、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第一配接装置46c具有第一端461c,第二端462c,中间部463c,其中第一端461c为卡钩端,中间部463c枢转设于第三支撑件14c上,第二端462c上设有配接部4621c,优选的,配接部4621c为柱销或收容孔。第一连杆18c上设有配接部184c,同样,优选的,配接部184c可为柱销或收容孔。
第二弹性件50c的第一端501c通过配接部4621c设于第一配接装置46c上,另一端502c通过184c设于第一连杆18c上。当然,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第二弹性件50c的第二端502c也可设在其它装置上。
第二配接装置48c设于第二支撑件10c上,优选的,第二配接装置48c为柱销,当可折叠支架200c处于展开状态时,在第二弹性件50c的作用下,第一配接装置46c的第一端461c与第二配接装置48c配接,使可折叠支架200c保持在展开状态。当需要折叠支架200c时,使第一配接装置46c的第一端461c与第二配接装置48c脱开,此时支架200c处于自由状态,可以进行折叠。
如图18、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所不同的是,第二弹性件50d为扭簧,设于第一配接装置46d与第三支撑件14d之间,并穿设于柱销60d上,柱销60d设于第三支撑件14d上。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思及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工具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包括:
上台架(2、2b),具有置放动力工具的上平面;
折叠机构(4),设置于所述上台架(2、2b)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4)包括:
一对第一支撑件(8、8a);
一对第二支撑件(10、10b、10c);
一对第三支撑件(14、14b、14c、14d),所述第一支撑件(8、8a)、第二支撑件(10、10b、10c)、第三支撑件(14、14b、14c、14d)均枢转设于所述上台架(2、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4)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杆(18、18b、18c),枢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4、14b、14c、14d),且枢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
一对第二连杆(24、24b),枢转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8、8a),且枢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4、14b、14c、14d)或第一连杆(18、18b、18c)其中之一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同一枢轴枢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装置(30、30b),用于使支架保持在展开状态,且所述锁紧装置(30)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4、14b、14c、14d)与第一连杆(18、18b、18c)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30、30b)包括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14)上的连接件(301),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8)上的第一对接件(302),当所述动力工具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301)与第一对接件(302)配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1)为插销,所述对接件(302)为收容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与第三支撑件(14)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306),当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306)促动所述插销与收容孔配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06)为压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30)包括设于第三支撑件(14)上的止动件(308),及设于所述连接件(301)上与止动件配接的旋钮(307),所述旋钮(307)上设有凸台(3073),所述止动件(308)上设有与凸台(3073)相配接的卡槽(308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3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8)上的第二对接件(303),当所述动力工具支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连接件(301)与第二对接件(303)配接。
CNU2009200077544U 2009-02-16 2009-02-16 动力工具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376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77544U CN201353761Y (zh) 2009-02-16 2009-02-16 动力工具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77544U CN201353761Y (zh) 2009-02-16 2009-02-16 动力工具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3761Y true CN201353761Y (zh) 2009-12-02

Family

ID=4141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00775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3761Y (zh) 2009-02-16 2009-02-16 动力工具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376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5904B (zh) * 2008-12-11 2012-05-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5904B (zh) * 2008-12-11 2012-05-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01467U (zh) 一种可折叠车架
US8517413B2 (en) Mobile tool stand
EP1847358B1 (en) A collapsible rolling support stand
US8152149B2 (en) Folding bench with three member top
US7681893B2 (en) Folding support for table machine
EP0532132B1 (en) Foldable stand for threading machines
CN201932204U (zh) 卷烟周转箱搬运器
TWI546488B (zh) 可收折腳架
US5603491A (en) Portable workstand module
CA2319596A1 (en) Cart and stand for supporting and transporting metal working apparatus
CN215685524U (zh) 多功能轮子折叠桌
CN101745904B (zh) 动力工具支架
CN201353761Y (zh) 动力工具支架
CN201405127Y (zh) 动力工具支架
CN101758490A (zh) 动力工具支架
CN111391908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3202279A (zh) 一种脚手架
CN208427902U (zh) 一种人防型钢专用焊接翻转平台
CN207683569U (zh) 一种多功能作业推车
CN214295975U (zh) 一种折叠推车
CN2820430Y (zh) 一种台锯移动支架
CN213573097U (zh) 一种房建施工可拆卸式定型防护作业棚
CN220809445U (zh) 折叠式运输车装置
CN216019836U (zh) 一种可调方便式数字磨砂康复桌
CN220240973U (zh) 一种护栏翻转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