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3441Y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53441Y CN201353441Y CNU2009200317251U CN200920031725U CN201353441Y CN 201353441 Y CN201353441 Y CN 201353441Y CN U2009200317251 U CNU2009200317251 U CN U2009200317251U CN 200920031725 U CN200920031725 U CN 200920031725U CN 201353441 Y CN201353441 Y CN 20135344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gh speed
- oil
- speed rotary
- rotary device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设备壳体、通过高速旋转对所进入油气进行分离的高速回转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高速回转装置下方且逐步对经高速回转装置高速旋转分离出的油液流速进行减缓的多级缓流装置,以及驱动高速回转装置在水平面上进行旋转的驱动电机;设备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高速回转装置内腔相通的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多级缓流装置与高速回转装置的内腔相通且连通组成一从上至下对油液逐步进行缓流的纵向油液流通通道,设备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纵向油液流通通道底部相通的油液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且使用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能有效解决现有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效果差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集输技术领域内对油气进行分离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气分离技术领域中,分离油气一般均采用重力分离的方法,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原油所存在的表面张力,导致油气分离不彻底,并且所用油气分离设备体积大、占地空间多,另外所用设备的建设投资大且操作步骤繁琐、需要操作的操作点多,因而不容易管理、可操作性不强,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且油气分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且使用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能有效解决现有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效果差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通过高速旋转对所进入油气进行分离的高速回转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高速回转装置下方且逐步对经高速回转装置高速旋转分离出的油液流速进行减缓的多级缓流装置,以及驱动高速回转装置在水平面上进行自由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高速回转装置为一顶部密封且下部通过一个能拆装的活动板进行密封的圆管,所述设备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圆管内腔相通的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均为水平向开口且二者位置相对;所述多级缓流装置与所述活动板打开后的高速回转装置的内腔相通且连通组成一从上至下对油液逐步进行缓流的纵向油液流通通道,所述设备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纵向油液流通通道底部相通的油液出口,高速回转装置和所述多级缓流装置均安装在所述设备壳体内部。
所述多级缓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缓流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高速回转装置下方。
所述驱动电机为具有防爆功能的防爆电机,防爆电机通过电机支架支撑固定的所述设备壳体上方。
所述高速回转装置的上部中部固定有一带动其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竖直向传动轴,所述高速回转装置和竖直向传动轴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防爆电机的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相接。
所述缓流装置由漏斗状的外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部壳体内部的缓流阀芯组成,所述缓流阀芯上设置有导向杆。
所述高速回转装置内部设置有将经高速旋转分离出的气体从气体出口导出的导气系统。
所述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二者均位于高速回转装置上方,传动轴位于高速回转装置的正上方且其下部套装有一O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的上下部分别通过套装在传动轴上的密封连接套一和设置在高速回转装置的上部中部的密封连接套二进行密封,O形密封圈、传动轴的下端面以及密封连接套一和密封连接套二组成一个与高速回转装置内腔相通的密封填料箱,油气进口和气体出口均与所述密封填料箱相通。
所述传动轴位于电机支架的内部中部且其与电机支架之间通过轴承进行连接,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电机支架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且使用操作简便。2、设备体积小且重量轻,占地面积小,移动搬运方便。3、工作性能稳定,并且维修和管理方便、维修成本低。4、运行安全可靠且运行费用低。5、工作效率高且油气分离效果理想。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爆电机; 2-电机支架; 3-联轴器;
4-圆螺母; 5-轴承; 6-轴承座;
7-密封填料箱; 8-传动轴; 9-O形密封圈;
10-一级缓流装置; 11-筒体一; 12-二级缓流装置;
13-封头一; 14-筒体二; 15-法兰;
16-高速回转装置; 17-封头二; 19-油气进口;
20-气体出口; 21-油液出口; 22-密封连接套一;
23-密封连接套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备壳体、通过高速旋转对所进入油气进行分离的高速回转装置16、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高速回转装置16下方且逐步对经高速回转装置16高速旋转分离出的油液流速进行减缓的多级缓流装置,以及驱动高速回转装置16在水平面上进行自由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为一顶部密封且下部通过一个能拆装的活动板进行密封的圆管,所述设备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圆管内腔相通的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均为水平向开口且二者位置相对。所述多级缓流装置与所述活动板打开后的高速回转装置16的内腔相通且连通组成一从上至下对油液逐步进行缓流的纵向油液流通通道,所述设备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纵向油液流通通道底部相通的油液出口21,高速回转装置16和所述多级缓流装置均安装在所述设备壳体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级缓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缓流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高速回转装置16下方。所述设备壳体由上下均开口的筒体二14和一上部开口且底部密封的筒体一11组成,筒体二14位于筒体一11上方且二者之间通过设置在筒体一11顶部的封头二17进行连接,所述筒体二14和位于其下方的封头二17之间通过法兰15进行连接,所述筒体二14的上部开口通过位于其上的封头一13进行密封,筒体一11的底部为一向内凹陷的筒底且所述筒底为半球状结构。也就是说,所述设备壳体为从上至下依次由封头一13、筒体二14、封头二17和筒体一11组成的密闭筒体。所述驱动电机为具有防爆功能的防爆电机1,防爆电机1通过电机支架2支撑固定的所述设备壳体即封头一13上方。
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的上部中部固定有一带动其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竖直向传动轴8,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和竖直向传动轴8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防爆电机1的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与传动轴8相接。所述传动轴8位于电机支架2的内部中部且其与电机支架2之间通过轴承5进行连接,所述轴承5通过轴承座6安装在电机支架2内部。另外,所述缓流装置由漏斗状的外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部壳体内部的缓流阀芯组成,所述缓流阀芯上设置有导向杆。
另外,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内部设置有将经高速旋转分离出的气体从气体出口20导出的导气系统。
所述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二者均位于高速回转装置16上方,传动轴8位于高速回转装置16的正上方且其下部套装有一O形密封圈9。所述O形密封圈9的上下部分别通过套装在传动轴8上的密封连接套一22和设置在高速回转装置16的上部中部的密封连接套二23进行密封,O形密封圈9、传动轴8的下端面以及密封连接套一22和密封连接套二23组成一个与高速回转装置16内腔相通的密封填料箱7,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均与所述密封填料箱7相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油气进口19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左侧,具体开设在筒体二14的左侧中部且与密封填料箱7相通;所述气体出口20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右侧。具体是开设在筒体二14的右侧中部且与密封填料箱7相通;油液出口21开设在所述设备壳体下部,具体是开设在筒体一11下部的侧壁上且其为水平向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设备运行时,油气混合物经油气进口19进入密封填料箱7,又由于密封填料箱7与高速回转装置16的内腔相通,因而油气混合物经油气进口19即可到达高速回转装置16内部;当油气混合物进入高速回转装置16内部后,由高速回转装置16通过持续高速旋转对进入其内部的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经高速回转装置16高速旋转进行油气分离后所分离出的气体,在设置于高速回转装置16内部的导气系统的作用下,从气体出口20连续、平稳地排出;经高速回转装置16高速旋转进行油气分离后所分离出的油液即高速油流,从将活动板打开后的高速回转装置16底部流出,之后依次经一级缓流装置10和二级缓流装置12逐步进行缓流后,从油液出口21持续、平稳地排出。
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的具体油气分离过程是:在油气分离过程中,由防爆电机1带动传动轴8在水平面内进行持续高速旋转,由于传动轴8固定在高速回转装置16的上部中部,也就是说,传动轴8和高速回转装置16固定连接为一体,因而防爆电机1通过传动轴8同步驱动高速回转装置16在水平面内持续进行高速旋转,通过持续高速旋转实现对进入其内部的油气进行分离。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对高速回转装置16的旋转速度、启停转和转向进行调整,即对防爆电机1的转速大小、启停转和转向进行控制调整,达到对不同油气混合物进行油气分离的目的,使用操作非常简便且工作效率高、分离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通过高速旋转对所进入油气进行分离的高速回转装置(16)、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高速回转装置(16)下方且逐步对经高速回转装置(16)高速旋转分离出的油液流速进行减缓的多级缓流装置,以及驱动高速回转装置(16)在水平面上进行自由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为一顶部密封且下部通过一个能拆装的活动板进行密封的圆管,所述设备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圆管内腔相通的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均为水平向开口且二者位置相对;所述多级缓流装置与所述活动板打开后的高速回转装置(16)的内腔相通且连通组成一从上至下对油液逐步进行缓流的纵向油液流通通道,所述设备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纵向油液流通通道底部相通的油液出口(21),高速回转装置(16)和所述多级缓流装置均安装在所述设备壳体内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缓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缓流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高速回转装置(16)下方。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具有防爆功能的防爆电机(1),防爆电机(1)通过电机支架(2)支撑固定的所述设备壳体上方;
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的上部中部固定有一带动其在水平面内旋转的竖直向传动轴(8),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和竖直向传动轴(8)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防爆电机(1)的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与传动轴(8)相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装置由漏斗状的外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部壳体内部的缓流阀芯组成,所述缓流阀芯上设置有导向杆。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回转装置(16)内部设置有将经高速旋转分离出的气体从气体出口(20)导出的导气系统。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二者均位于高速回转装置(16)上方,传动轴(8)位于高速回转装置(16)的正上方且其下部套装有一O形密封圈(9);O形密封圈(9)的上下部分别通过套装在传动轴(8)上的密封连接套一(22)和设置在高速回转装置(16)的上部中部的密封连接套二(23)进行密封,O形密封圈(9)、传动轴(8)的下端面以及密封连接套一(22)和密封连接套二(23)组成一个与高速回转装置(16)内腔相通的密封填料箱(7),油气进口(19)和气体出口(20)均与所述密封填料箱(7)相通。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8)位于电机支架(2)的内部中部且其与电机支架(2)之间通过轴承(5)进行连接,所述轴承(5)通过轴承座(6)安装在电机支架(2)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9200317251U CN201353441Y (zh) | 2009-01-16 | 2009-01-16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9200317251U CN201353441Y (zh) | 2009-01-16 | 2009-01-16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53441Y true CN201353441Y (zh) | 2009-12-02 |
Family
ID=4140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92003172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53441Y (zh) | 2009-01-16 | 2009-01-16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53441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6961B (zh) * | 2009-01-16 | 2011-01-05 | 西安恒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
2009
- 2009-01-16 CN CNU2009200317251U patent/CN20135344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6961B (zh) * | 2009-01-16 | 2011-01-05 | 西安恒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6961B (zh)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
CN211996074U (zh) | 一种漩涡式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 | |
CN201791502U (zh) | 气动多功能搅拌均质混合机 | |
CN113289382B (zh) | 基于多台伺服马达同时运转的石油化工用流体分配装置 | |
CN201353441Y (zh) | 超重力油气分离装置 | |
CN203822710U (zh) | 水冷却液泵 | |
CN111137409A (zh) | 一种漩涡式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 | |
CN201454148U (zh) | 新型离心式萃取装置 | |
CN211969688U (zh) | 一种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 | |
CN211306959U (zh) | 一种建筑施工墙体打孔装置 | |
CN115433839B (zh) | 一种盐湖自运行的提锂装置 | |
CN111114707A (zh) | 一种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 | |
CN213039491U (zh) | 一种应用于化工机械的离心式气体压缩设备 | |
CN102777432B (zh) | 具有增压功能的旋转压力传递装置 | |
CN202811208U (zh) | 塔筒式狭管聚风风力发电机 | |
CN103277239A (zh) | 一种海浪能发电机设备 | |
CN212655897U (zh) | 一种抗菌涤纶dty母丝的制备设备 | |
CN113856446A (zh) | 一种二氧化碳捕捉再回收利用装置 | |
CN211969689U (zh) | 一种可升降的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 | |
CN220439350U (zh) | 一种矿用隔爆型变压器壳体结构 | |
CN202851479U (zh) | 具有增压功能的旋转压力传递装置 | |
CN207349108U (zh) |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冷却水泵总成 | |
CN201675089U (zh) | 供氧头盔 | |
CN203212385U (zh) | 一种太阳能浅层微纳米曝气机 | |
CN207159227U (zh) | 一种渣液分离式沼气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