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38378Y -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38378Y
CN201338378Y CNU2009200672554U CN200920067255U CN201338378Y CN 201338378 Y CN201338378 Y CN 201338378Y CN U2009200672554 U CNU2009200672554 U CN U2009200672554U CN 200920067255 U CN200920067255 U CN 200920067255U CN 201338378 Y CN201338378 Y CN 20133837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oling medium
pipeline
mould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0672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桓锁成
唐庆华
侯珏
范汝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N-TOP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N-TOP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N-TOP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N-TOP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0672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3837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3837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3837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特别是一种将模具中部分或全部型腔表面瞬间加热或冷却到一定温度的装置以及控制模具温度变化的方法。包括冷、热介质传输管路和控制原件,并在近模具的介质管道上并在开关控制阀103、104和107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并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9A;及在开关控制阀105和106与接口20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和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运行顺序,模具温度,特别是具有成型高质量外观表面的型腔部分或芯腔部分200A中型腔表面203的温度可以实现快速周期性循环,从而实现快速地、低能耗地生产制品。

Description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将模具中部分或全部型腔表面瞬间加热或冷却到一定温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射成型中,为获得高质量的外观,将模具温度和成型材料(例如热塑性树脂)的温度设置在高水平这样的方法是公知的,但是所需成型时间太长。专利ZL00816237.9中揭示了一种获得具有高质量外观的热塑性树脂注射成型的方法。该专利所揭示的方法是通过借助于采用5-100℃/分钟的温度梯度迅速加热和/或冷却来缩短成型周期,而且模具的迅速加热是利用在金属模具的管内循环的一种加热介质和埋置在金属模具内部的一电加热元件结合来实现的,而冷却是通过在模具管内循环的一冷却介质来实现的。但在本专利并未明确揭示模具内部的电加热元件的埋置方法。在美国专利US6312628B1中揭示了一种模具温度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将电加热器独立布置在模具内,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安装在模具内部加热元件很难与安装加热器的孔壁完全接触,从而导致加热元件的寿命缩短,而且难于更换。而且上述两项专利所揭示的方法中,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从模具管内循环时是单向连续的,极易在管内形成层状流动,降低换热效率,延长了工艺时间;另一方面,在模具管内循环的加热介质在加热模具型腔表面时连续流动,大量的热量会在管路上损耗,和/或通过冷热水混合后将热量损失,从而使系统的热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能迅速将模具型腔表面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冷却到一定温度的模具温度控制装置,使用该装置,可缩短生产周期,提供能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a)由冷却介质源400、泵101、开关控制阀103、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接口206、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中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通道2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流出接口207、开关控制阀105以及管路组成冷却介质回路;
b)由具有液位检测和报警装置301的加热介质源300、泵102、开关控制阀1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接口206、模具的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中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通道2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流出接口207、开关控制阀106以及管路组成的加热介质回路;
c)在开关控制阀103和104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引出的与压缩空气源600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的开关控制阀107;
d)在开关控制阀103、104和107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并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9A;及在开关控制阀105和106与接口20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和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
e)至少一个设置在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中冷却介质/加热介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205;
f)操作和控制装置100。
以及上述连接所需的通讯用的电线和电缆以及管道和管道部件组成;所述的模具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包括具有成型制品的高质量外观表面的型腔表面203、在距离型腔表面大约3毫米至12毫米的部位设置的至少一个供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通过的通道204、安装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205、在通道204和型腔表面203之间设置的温度传感器201、至少一个电源输入接口502、至少一个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输入接口206、至少一个加热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口207;所述的模具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安装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的有效散热表面上由高导热性能材料包覆;所述的模具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安装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上有凸起的螺纹状;其中的操作和控制装置100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20、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操作界面130、电源输入接口500、至少一个加热电流开关回路501A和输出接口501组成;其中信号输入接口与温度传感器201、压力/温度传感器202、以及成型机的输出信号口连接;其中的输出接口与泵101、泵102、开关控制阀103、104、105、106、107、装置内部的加热电流开关回路501A、成型机的输入信号口连接,以及与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和/或109A的控制接口连接,产生和/或发出操作指令;其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20与操作界面130通过两者之间的接口双向通讯;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和109A为活塞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运行顺序,模具温度,特别是具有成型高质量外观表面的型腔部分或芯腔部分200A中型腔表面203的温度可以实现快速周期性循环,从而实现快速地、低能耗地生产制品。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附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加热元件和介质通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如附图1、2、3示,其中标号:100-操作和控制装置、101-泵、102-泵、103-开关控制阀、104-开关控制阀、105-开关控制阀、106-开关控制阀、107-开关控制阀、108-活塞、108A-可变容积压力舱、109-活塞、109A-可变容积压力舱、110-曲柄连杆机构、111-电动马达、112-开关阀、120-可编程序控制器、130-操作界面、、200A-具有成型高质量外观表面的型腔表面的模具型腔或芯腔部分、200B-模具的其他部分、201-温度传感器、202-温度/压力传感器、203-高质量外观型腔表面、204-加热介质/冷却介质通道、205-电加热元件、206-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引入接口、207-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流出接口、208-具有高质量外观表面的制品、300-加热介质源、301-液位检测和报警装置、400-冷却介质源、500-加热电源、501A-加热电流开关回路、501-加热电流输出接口、502-模具上加热电流引入接口、600-压缩空气源;
如如附图1、2、3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a)由冷却介质源400、泵101、开关控制阀103、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接口206、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中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通道2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流出接口207、开关控制阀105以及管路组成冷却介质回路;
b)由具有液位检测和报警装置301的加热介质源300、泵102、开关控制阀1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接口206、模具的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中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通道2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流出接口207、开关控制阀106以及管路组成的加热介质回路;
c)在开关控制阀103和104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引出的与压缩空气源600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的开关控制阀107;
d)在开关控制阀103、104和107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并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9A;及在开关控制阀105和106与接口20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和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
e)至少一个设置在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中冷却介质/加热介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205;
f)操作和控制装置100。
以及上述连接所需的通讯用的电线和电缆以及管道和管道部件组成;
如附图1、2、3示,所涉及到的模具的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有要求成型高质量外观表面的型腔表面203,并通过与模具的其他部分200B闭合后注射成型制品208,其中模具的其他部分200B中也设置了供冷却介质通过的管道,本说明书中未予以明示,在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中具有至少一个供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通过的通道204,并设置介质流入接口206和流出接口207与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控制装置进行连接。通道204设置在型腔表面之下的模具中,距型腔表面的距离在3毫米到12毫米之间,为了提高升温速度,本实用新型在供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通过的通道204中,设置至少一个电加热元件205,所述的电加热元件205通过电缆与设置在模具之上的加热电流输入接口502连接,所述的电加热元件205的外层由高导热的材料(例如铜)包覆,并有凸起的断续螺纹或连续螺纹,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电加热元件与通过的加热介质和通道204壁的接触面积,将电加热元件所发出的热量迅速导出,提高加热速度;另外一方面增加了冷却介质的通过通道204的速度和增加了紊流,提高了换热效果和模具的冷却速度,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开关控制阀103、104和107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并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9A;及在开关控制阀105和106与接口20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和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可变容积压力舱108A和可变容器压力舱109A与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管道连通道,可变容积压力舱108A和109A为活塞缸,分别由其中的活塞108和活塞109的往复运动来改变压力舱的容积,进一步地,活塞108和活塞109的运动可以由压缩空气驱动,也可由液压油驱动,还可以由电马达驱动的曲柄机构来驱动,更进一步地,压力舱108A和压力舱109A两者之中的某一个的活塞后部预存一定的预压的气体(例如压缩空气)作为活塞运动的背压,而另一个压力舱中的活塞由外部动力驱动往复运动,例如电动马达驱动的曲柄机构。可变容积压力舱108A和109A仅在模具加热时工作,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加热介质由泵102从加热介质源300中泵送到型腔部分或芯腔部分200A的通道204中。冷却介质由泵101从冷却介质源400中输送到型腔部分或芯腔部分200A的通道204中以及模具其他部分的冷却通道中,为防止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的无序流动,在泵101和102之后的管道上分别设置开关控制阀103和104。并且为了防止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在模具通道204中直接混合降低系统的能效,在开关控制阀103和104与模具进口206之间的管道上,引出一个之路与压缩空气源600连接,其中由开关控制阀107控制压缩空气的引入时间。从型腔部分或芯腔部分200A中流出的高温的加热介质和较低温度的冷却介质将通过在返回到加热介质源300的管道上设置的开关控制阀106和在返回到冷却介质源400的管道上设置的开关控制阀107的配合将高温介质引入到加热介质源300中,而将较低温度的冷却介质和压缩空气引入到冷却介质源400中。从而实现热能的充分回收和降低冷却介质源的载荷,所述的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是液体介质,包括矿物油、水等,优选水作为加热或冷却介质,一方面由于水的热交换系数大,另一方面由于水在一定压力下会保持在过热状态,升温并不需要很多的热量,因而可在短时间内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建立起快速加热型腔表面203所需要的温度梯度。而一个更大的优越性在于,当注射熔融材料完成后,加热电源断开,开关控制阀106打开,通道204中的压力释放,其中过热水会发生相变形成蒸汽。而这一相变过程将从模具中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加快了型腔表面203的温度趋势转变,从而缩短后续的冷却水所要的冷却时间。进一步优选的是经软化处理后的水,虽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通过使水在通道204内往复运动防止水中的矿物质在电加热元件表面和循环管内壁上沉积,但经软化处理后的水可进一步防止过热水相变为蒸汽时将矿物质沉积在电加热元件和循环管内壁上后所造成的热交换效率降低,操作和控制装置100将对型腔部分或芯腔部分200A的温度变化周期进行控制,其中,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20、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操作界面130、电源输入接口500、至少一个加热电流开关回路501A和输出接口501组成;其中信号输入接口与温度传感器201、压力/温度传感器202、以及成型机的输出信号口连接;其中的输出接口与泵101、泵102、开关控制阀103、104、105、106、107、装置内部的加热电流开关回路501A以及成型机的输入信号口连接,产生和/或发出操作指令,并发出信号给可变容器压力舱108A和/或109A的驱动部分控制两者的容积的交替变化;其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20与操作界面130通过两者之间的接口双向通讯,为实现这些控制,在型腔部分或芯腔部分200A中适当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201,在管道中安装压力/温度传感器202,如附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201最好布置在通道204和型腔表面203之间的位置,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探测到型腔表面203的温度状态,如图1所示,压力/温度传感器202设置在开关控制阀104和105与可变容积压力舱108之间的管道上。在加热介质源300中,设置液位检测和报警装置301,温度传感器201、压力/温度传感器202和液位检测和报警装置301与操作和控制装置100连接并反馈信号,在一些情况下,在加热介质源300中,可进一安装电加热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对加热介质源进行进一步控制,提高加热介质的输出温度。
例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生产42”液晶电视前面板,制品材料为PC/ABS,材料的软化点温度为90℃,制品的壁厚为3毫米。面板外表面要求高光泽,无熔接痕,注塑完成后不再喷漆处理。如附图1所示,高光面由型腔部分200A的型腔表面203成型。由于其他表面不要求高光,由模具的另一部分200B成型,采用常规冷却水道的模具结构,可在冷却水管到的入口处设置一个开关阀,控制冷却水流入到其冷却水管道中,这里不再详述。而在型腔部分200A中,在形成每个框边的型腔表面之下,以距离型腔表面203大约13毫米处的平面为中心开设两个平行于型腔表面的相互连通的水道204,直径为10mm,如附图3所示,这样冷却水道距型腔表面最近距离为约8毫米,并在两个水道之间距离型腔表面大约4毫米的位置布置一个温度传感器201用于检测型腔表面203的温度变化,如附图2所示。而模具型腔部分200A配有一个总的加热/冷却水的接入口206,然后接入到各个分管路中,最后通过一个总出水接口207将各个通道的水汇集起来。在每个通道204的分支中按需要加热的面积选择合适加热功率的电加热元件205,具体的,是直径约为6毫米的电加热管。而电加热管的外层,用导热性良好的铜材包覆,且进一步在有效加热表面上做成外圆直径大约在9.5h毫米至10毫米的断续螺纹。将加热管装入通道204中,并做好密封防止水泄漏,而加热元件205与通道204之间形成螺旋形并有混合的水通道。而加热管的引出电缆与设置的加热电源输入接口502连接正确。将模具型腔部分200A的加热/冷却水接口206通过管道与高温水储罐300、冷却水源400、压缩空气源600连接,其中高温水和冷却水均用泵送的方式提供。如附图1,将泵101、102、阀103、104、105、106、107依次连接妥当,并与操作和控制系统100的输出口连接;将温度传感器201、压力/温度传感器202、液位检测和报警装置301与操作和控制系统100的输入口联接。在本实施例中,可变容积压力舱108A(即活塞缸)采用储存一定量的压缩空气作为背压,即在使用前打开阀门112,将压缩空气冲入活塞108的一侧,使其压力与气源压力600的压力一致,例如6巴。然后关闭阀门112,并通过压力表在静止时监测其中的压力,如下降,进一步补充。而另一个可变容积压力舱109A则采用电动马达111带动曲柄连杆机构110驱动活塞109来工作和改变容积。工作时,阀103、104、105、106、107处于关闭状态,电动马达111受操作和控制装置100的指令启动和停止。当马达111带动曲柄活塞机构110运动,使活塞109按大约200次/分钟到400次/分钟之间的一个频率往复运动。随着活塞109的往复运动,压力舱109A的容积随之变动,随着管道(包括通道204)中的压力变化,压力舱108A中的活塞108也往复运动,直到活塞108另一侧的压缩空气压力达到平衡。这样水在管道(包括通道204)中反复振荡并保持在一定的压力,既加强了换热,又避免了水的汽化和其中的矿物质沉积在电加热元件和通道204的壁上。
按上述的方式连接好系统后,将操作和控制装置100与成型机的控制系统连接进行通讯,并将加热电源与电源口500连接,输出口501与模具的输入口502连接。开启系统,设定允许注射温度(例如110℃),允许开模温度(例如75℃),以及液位和报警装置301,系统即可按照按前述的控制方法中所描述的步骤开始工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按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生产制品208(即42”LCD电视面板),可在75秒的循环时间内制出合格的具有高光泽、无熔接痕的制品。相对于仅采用蒸汽或直接用过热水加热的方案,成型时间缩短10-15秒,而能耗成本也大为降低(约15%-20%)。
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按照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作了详尽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而这种改进和变换仍然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主要包括由
a)由冷却介质源(400)、泵(101)、开关控制阀(103)、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接口(206)、模具的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中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通道(2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流出接口(207)、开关控制阀(105)以及管路组成冷却介质回路;
b)由具有液位检测和报警装置(301)的加热介质源(300)、泵(102)、开关控制阀(1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接口(206)、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中的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通道(204)、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上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流出接口(207)、开关控制阀(106)以及管路组成的加热介质回路;
c)在开关控制阀(103)和(104)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引出的与压缩空气源(600)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的开关控制阀(107);
d)在开关控制阀(103)、(104)和(107)与接口(206)之间的管道上的设置和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9A);及在开关控制阀(105)和(106)与接口(207)之间的管道上的设置和连接一个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
e)至少一个设置在模具的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中冷却介质/加热介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
f)和一个操作和控制装置(100)
以及上述连接所需的通讯用的电线和电缆以及管道和管道部件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型腔和/或芯腔部分(200A)包括具有成型制品的高质量外观表面的型腔表面(203)、在距离型腔表面大约3毫米至12毫米的部位设置的至少一个供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通过的通道(204)、安装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205)、在通道(204)和型腔表面(203)之间设置的温度传感器(201)、至少一个电源输入接口(502)、至少一个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输入接口(206)、至少一个加热和冷却介质输出接口(207)。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安装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的有效散热表面上由高导热性能材料包覆。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型腔或芯腔部分(200A),安装在通道(204)中的电加热元件上有凸起的螺纹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其中的操作和控制装置(100)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20)、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操作界面(130)、电源输入接口(500)、至少一个加热电流开关回路(501A)和输出接口(501)组成;其中信号输入接口与温度传感器(201)、压力/温度传感器(202)、以及成型机的输出信号口连接;其中的输出接口与泵(101)、泵(102)、开关控制阀(103)、(104)、(105)、(106)、(107)、装置内部的加热电流开关回路(501A)、成型机的输入信号口连接,以及与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和/或(109A)的控制接口连接,产生和/或发出操作指令;其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20)与操作界面(130)通过两者之间的接口双向通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可变容积的压力舱(108A)和(109A)为活塞缸。
CNU2009200672554U 2009-01-21 2009-01-21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3837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672554U CN201338378Y (zh) 2009-01-21 2009-01-21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672554U CN201338378Y (zh) 2009-01-21 2009-01-21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38378Y true CN201338378Y (zh) 2009-11-04

Family

ID=4123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06725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38378Y (zh) 2009-01-21 2009-01-21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38378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7757A (zh) * 2011-01-14 2011-07-20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Mocvd反应系统
CN103552223A (zh) * 2013-11-08 2014-02-05 山东大学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加热与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04760268A (zh) * 2015-04-14 2015-07-08 徐峰 一种高压水冷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7757A (zh) * 2011-01-14 2011-07-20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Mocvd反应系统
CN103552223A (zh) * 2013-11-08 2014-02-05 山东大学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加热与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03552223B (zh) * 2013-11-08 2016-01-13 山东大学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加热与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04760268A (zh) * 2015-04-14 2015-07-08 徐峰 一种高压水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0821B (zh)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52223B (zh)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加热与冷却方法及系统
CN101767394B (zh) 环氧树脂凝胶成型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06510391U (zh) 一种塑胶模具温度调节装置
CN201389958Y (zh) 控制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系统
CN204717111U (zh) 一种用于针阀式热流道系统的双活塞结构气缸
CN101444952A (zh) 快速控制注塑模具温度变化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6378915A (zh) 高速注塑机液压控制系统
CN201338378Y (zh) 模具温度快速变化的控制装置
CN101100106A (zh) 一种塑料模具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03543045U (zh)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加热与冷却系统
CN201169046Y (zh) 快速控制注塑模具温度变化的装置
CN100558536C (zh) 高光无熔痕注塑工艺的多点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CN204471786U (zh) 一种注塑机模具加热及冷却装置
US20080036108A1 (en) Molding system having thermal-management system, amongst other things
CN203092994U (zh) 可调模温注塑机
CN109878045A (zh) 智能调节模具型腔压力恒定与精准控制的控制装置
CN112277259A (zh)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1538013U (zh) 橡胶冷流道系统
CN201158129Y (zh) 高光无熔痕注塑工艺的多点模具温度控制装置
CN109774085A (zh) 一种模具型腔压力与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2412645U (zh) 变模温控制系统
CN103817893A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11138030U (zh) 一种注塑机加热节能装置
CN211307286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