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37224Y -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 Google Patents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37224Y
CN201337224Y CNU2008202296556U CN200820229655U CN201337224Y CN 201337224 Y CN201337224 Y CN 201337224Y CN U2008202296556 U CNU2008202296556 U CN U2008202296556U CN 200820229655 U CN200820229655 U CN 200820229655U CN 201337224 Y CN201337224 Y CN 20133722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lying
regulation mechanism
lie
continuous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296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2296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3722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3722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3722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81Pillows comprising a neck support, e.g. a neck roll
    • A47G9/109Pillows comprising a neck support, e.g. a neck roll adapted to lie on the side and in supine posi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应用于日常睡眠或医学上矫正、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它由板座及安装在板座上的右侧侧卧枕、仰卧枕、左侧侧卧枕、颈部枕组成;右侧侧卧枕位于仰卧枕的右侧,左侧侧卧枕位于仰卧枕的左侧,颈部枕位于仰卧枕的前部;其特征是左右两侧侧卧枕皆带一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和数块高度调节组件;左右两侧侧卧枕皆再安装一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和一固定在顶部板面内侧边缘的后滑止挡块,且同仰卧枕间的前侧面交角值为滚动角互补角;必要时,还可带压力感受器或有关使用指导的声光电子指示器。各枕可单独、组合使用,高度均可调,使人体无论侧卧或仰卧均能符合生理并在良好功能状态下睡眠。

Description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应用于人们日常睡眠或者医学上矫正、保持颈椎生理曲度。
背景技术
人在睡眠中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及良好的功能状态被医学界认为相当重要。例如,采用仰卧姿势睡眠,如果枕头过高,颈椎的正常生理屈曲就消失,颈椎会朝着正常生理屈曲的相反方向扭曲。伴随着这种扭曲,颈部的气管、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颈静脉以及颈部的肌肉、韧带等会跟着发生扭曲;舌根会后坠并造成气道阻塞,进而引发打鼾甚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每天坚持这种仰卧姿势睡眠八小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人的睡眠姿势除了仰卧姿势外,还有左、右侧侧卧姿势。侧卧垫枕的高度过低是最常见的问题。侧卧枕过低将导致颈椎和上段胸椎严重扭曲,并引起颈部的气管、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颈静脉以及颈部的肌肉、韧带等也发生扭曲。此情形下的头、颈重量大部分由肩部承担,造成肩部受压过度、肩胛骨明显移位。长期采用过低垫枕侧卧姿势睡眠,不但会引发颈部各种疾病还会导致肩部、背部的疾病。
为了保持睡卧时,人体特别是颈、肩、背等部位的正常生理结构及良好的功能状态,显然要求睡卧者:
1、在仰卧时,要使用尽量低的枕头,或者干脆不使用枕头。
2、在侧卧时,要使用高枕头。
3、左、右侧侧卧时间大致保持均等,避免在单一姿势下长时间睡眠。
为了叙述的需要,特别说明:以下讲的“前”、“后”、“左”、“右”、“上”、“下”是指面对面的被观察者站立时的方位。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题为《可调式组合颈椎枕》的发明创造(公开号为CN 1188627A),它由颈部枕、后脑枕(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称的“仰卧枕”)、右侧枕(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称的“右侧侧卧枕”)、左侧枕(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称的“左侧侧卧枕”)四部分自由组合成的整体及其外部套着的枕套组成。颈部枕位于后脑枕的前面共同构成“可调式组合颈椎枕”的中部,用于仰卧。中部的右侧是右侧枕,用于右侧卧。中部的左侧是左侧枕,用于左侧卧。仰卧枕、右侧枕、左侧枕皆由一定厚度的方形柔软材料片层依靠尼龙搭扣带上下层叠构成。显然,仰卧枕、右侧枕、左侧枕的高度可以通过层叠数调节。从高度变化看,中部低,左、右两侧高。颈部枕呈横向放置的圆柱形,它用一定厚度的方形柔软材料片通过卷曲并使用尼龙搭扣带锁固封口制成,其粗细可通过参与卷曲的片层层数来调节。其不足是只解决了后脑枕、左侧枕、右侧枕的高度自由调节问题。
为了进一步探索睡眠用枕对人的影响,中国专利公告了一种题为《高低可调功能枕》的发明创造(公开号为CN 2930492Y),它由上枕面板、螺杆和内外齿套、下枕面板组成;上枕面板的下表面连接内外齿套的内齿套顶端,内外齿套的外齿套与螺杆相啮合,固定螺杆的座同下枕面板的下表面相固定。“高低可调功能枕”的高度和倾斜度由旋转螺杆实现调节。枕芯呈S形,搁置在整块上枕面板上。它保持了前述发明创造高度可调的优点,同时还设定了上枕面倾斜度可调的机构。其不足是在高度和角度调节上没有区分仰卧枕和侧卧枕,且其角度可调节的范围很小,只有0~6度,不能解决睡卧者在侧卧状态下脊柱倾斜角带来的影响问题。同时也没有考虑睡卧者由仰卧姿势经左右横向滚动到左、右侧卧姿势情况下枕头是否还能全面落实头部的问题,以及没有考虑人在侧卧时如何防止过度侧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它不仅能区分并可调节仰卧枕、颈部枕和侧卧枕各自所需的高度,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它的脊柱倾斜顺应角让睡卧者在侧卧时能够顺应脊柱与床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还可以通过调节它的过度侧卧抑制角让睡卧者避免侧卧过度;此外,它还设置一个滚动顺应角让睡卧者能够顺应从仰卧转成侧卧后脊柱与床纵轴形成的夹角。
人在侧卧时使用单纯的高枕还不行。由于肩膀比腰宽,人在侧卧时,从穿过脊柱并垂直于床面的平面上看,脊柱与床面并不平行,两者之间会自然形成一个倾斜角,脊柱的颈段高而腰段低。脊柱倾斜角就是侧卧时的脊柱与其在床面上的投影线两者之间的夹角,此角大小约为5~25度。为顺应脊柱的这个倾斜角,就必须在侧卧枕上相应设置一个“脊柱倾斜顺应角”,否则,就会导致脊柱扭曲。
人在侧卧时,易于形成过度侧卧。原因是人在侧卧时,习惯于将上面一侧的上肢和下肢放在身体的前面,这样自然拖动躯干向身体前面旋转,进而形成过度侧卧。在这种姿势下睡眠,危害显而易见,不但使心、肺等重要脏器受压,而且与床接触的一侧肩部因过度受压及肩关节过度内收,易致肩部周围诸关节及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上肢血液循环受阻及上肢神经损害。本实用新型在侧卧枕上设置“过度侧卧抑制角”,其大小约为5~25度。以此调节头部的侧卧幅度(使侧卧时头稍上仰),进而有效抑制整个躯干的过度侧卧。同时在后头部设置“侧卧后滑止挡块”以避免睡卧者侧卧时头部沿着侧卧枕表层斜坡向下滑落。
人在由仰卧位向侧面翻身滚动转为侧卧位时,必将形成屈髋屈膝位,在屈髋屈膝的同时,由于膝部要向身体前方抬伸,出于平衡的要求,且人体有离开床边缘避免跌落的自我保护需求,使人不由自主的、无意识的将臀部向身体后部收,导致身体上半身(脊柱)与床纵轴在水平面上形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约为5~15度,可称其为滚动角。滚动角就是睡卧者侧卧时的脊柱在床面上的投影线与原来仰卧时的脊柱在床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用锐角表示)。为顺应该角,必须在仰卧枕与侧卧枕之间设置相应的“滚动顺应角”,使人体的上半身(脊柱)在侧卧时也能和枕保持垂直(水平面上),并使靠床一侧的肩部与枕紧贴。否则,侧卧时上半身无法与枕保持垂直,导致靠床面一侧的肩部与枕之间距离过大、使头部出现落空感。
可见,顺应侧卧时出现的脊柱倾斜角,防止睡眠中过度侧卧,解决睡眠中因翻身滚动造成的头部不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I)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由板座以及方便安装在板座上并可从板座上方便拆卸下来的右侧侧卧枕、仰卧枕、左侧侧卧枕、颈部枕组成;右侧侧卧枕位于仰卧枕的右侧,左侧侧卧枕位于仰卧枕的左侧,颈部枕位于仰卧枕的前部;其特征是右侧侧卧枕和左侧侧卧枕皆带一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和数块高度调节组件,右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之间的交角值为滚动角的互补角;左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的交角值为滚动角的互补角;右侧侧卧枕还带一个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和一个固定在右侧侧卧枕顶部板面左边缘的右侧卧后滑止挡块;左侧侧卧枕还带一个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和一个固定在左侧侧卧枕顶部板面右边缘的左侧卧后滑止挡块。
上述安装在右侧侧卧枕的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右侧侧卧枕顶部板面的倾斜度,使顶部板面围绕着顶部板面的前边缘旋转,让板面前低后高向前倾斜。相应的,安装在左侧侧卧枕的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左侧侧卧枕顶部板面的倾斜度,使左侧侧卧枕顶部板面围绕着自身前边缘旋转,让板面前低后高向前倾斜。安装在右侧侧卧枕的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右侧侧卧枕顶部板面的倾斜度,使顶部板面围绕着顶部板面的左边缘旋转,让顶部板面向着仰卧枕方向向下倾斜。相应的,安装在左侧侧卧枕的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左侧侧卧枕顶部板面的倾斜度,使顶部板面围绕着顶部板面的右边缘旋转,让顶部板面向着仰卧枕方向向下倾斜。左、右侧侧卧枕顶部板面作这种“倾斜”后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就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和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
(II)I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
(a)仰卧枕由数块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和仰卧枕表面软垫组成;每一块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上、下表面皆带有相互粘连的连接件;仰卧枕表面软垫下表面带有粘连连接件;众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相互对齐层叠在一起,仰卧枕表面软垫粘贴在最顶层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上表面;最底层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b)各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自身上、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相互层叠在一起;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最顶层的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上;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粘贴在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最底层的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c)各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自身上、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相互层叠在一起;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最顶层的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上;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左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粘贴在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最底层的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d)颈部枕由数块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和颈部枕短柱体组成;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自身上、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相互层叠在一起;颈部枕短柱体由上圆底平的短木柱及通过粘连连接件粘贴在其表面的颈部枕表面软垫组成;颈部枕短柱体底面带有粘连连接件;颈部枕短柱体通过底面粘连连接件粘连在最顶层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上表面;最底层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III)II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开有容耳孔;左侧侧卧枕表面软垫开有容耳孔。
(IV)I、II或III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颈部枕和仰卧枕在板座上的粘连区域部分相重叠。
(V)IV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带有累计左侧侧卧枕和右侧侧卧枕使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
(VI)V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还带有根据两侧侧卧枕使用时间差提出使用指导的声光电子指示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右侧侧卧枕、仰卧枕、左侧侧卧枕、颈部枕均通过尼龙搭扣带固定在板座上,因而只需稍稍错动粘贴位置,便可简便调节各枕位置、以及左侧滚动顺应角和右侧滚动顺应角,使睡卧者在侧向滚动变换睡姿后,侧卧枕仍能最大限度地服帖于头部;颈部枕前后调整灵活精确,以便对准需要调节的颈椎骨节。
2、右侧侧卧枕、仰卧枕、左侧侧卧枕皆采用层叠粘连的方式调整高度,调整时,只须拆装相应的高度调节组件即可。
3、侧卧或仰卧状态下的头部舒适,外耳、肩部不受压,脊柱不扭曲,肩胛骨不移位,体内脏器供血通畅,使人体能符合生理并在良好功能状态下睡眠,提高了睡眠质量。
4、颈部枕和仰卧枕在板座上的粘连区域部分相重叠,提高了板座的板面利用率,使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更小巧。
5、通过对比两侧侧卧的累计时间,因人而异提出使用指导,避免单侧侧卧睡眠过久。并可用于治疗因长期单侧侧卧而带来的疾病。
6、各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自由组合灵活,用途广泛。
7、制造用的原材料廉价,只需无害人体的板材、布料、海棉、适量的普通金属材料元件;制造出来的本实用新型却可以全方位地呵护人们的睡眠,实现了自然资源的高效环保利用。
8、科学地解决了占人类生命中三分之一时光的睡眠健康问题,普遍地提高了人们的生命活动质量,社会效益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右侧侧卧枕、仰卧枕、左侧侧卧枕、颈部枕在板座上的粘连区域分布图。
图中A为右侧侧卧枕粘连区域,B为左侧侧卧枕粘连区域,C+F为仰卧枕粘连区域,F+G颈部枕粘连区域,F为颈部枕和仰卧枕在板座上粘连区域相重叠的区域,D、E为空隙区域,α为右滚动顺应角,π-α为右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之间的交角,β为左滚动顺应角,π-β为左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之间的交角。
图2为从本实用新型左前侧看去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13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15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7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1是右侧卧后滑止挡块,115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2是仰卧枕粘连区域,31是左侧卧后滑止挡块,32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4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35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36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7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9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4是板座,51是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53是颈部枕短柱体。
图3为从本实用新型右前侧看去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13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15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17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19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7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1是右侧卧后滑止挡块,2是仰卧枕粘连区域,31是左侧卧后滑止挡块,32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9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5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34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4是板座,51是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53是颈部枕短柱体。
图4为从本实用新型从右后侧看去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13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123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25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5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7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1是右侧卧后滑止挡块,4是板座,2是仰卧枕粘连区域,34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35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310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11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9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3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1是左侧卧后滑止挡块,51是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53是颈部枕短柱体,117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19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
图5为从本实用新型左后侧看去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13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123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25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5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7是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是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1是右侧卧后滑止挡块,2是仰卧枕粘连区域,4是板座,34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35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310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11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9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3是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6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7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2是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1是左侧卧后滑止挡块,53是颈部枕短柱体,51是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实施的设计,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它板座(参考图1)上的右侧侧卧枕粘连区域A、仰卧枕粘连区域C+F、左侧侧卧枕粘连区域B,皆为20×20cm2。颈部枕和仰卧枕在板座上粘连区域相重叠的区域F为20×5cm2,颈部枕粘连区域为F+G,其中G为上底边20cm、下底边15cm,高为4.5cm的倒等腰梯形,梯形腰边制作成曲线或直线皆可。假定睡卧者的滚动角为10°,为了顺应,右滚动顺应角α、左滚动顺应角β应当设置为10°,于是右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之间的交角π-α、左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之间的交角π-β,皆为170°。为了同右侧侧卧枕、仰卧枕、颈部枕、左侧侧卧枕相粘连和方便使用,板座各区域、各枕底部可以采用钉大头钉子等机械方式在四个角、中间、靠近边缘或全部区域沉头钉贴不同颜色的尼龙搭扣带。板座厚度1cm。
仰卧枕。仰卧枕由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和仰卧枕表面软垫组成。仰卧枕表面软垫由厚度为2cm的海绵外包可拆洗的布套或毛巾套组成,套底缝合尼龙搭扣带,用于和板座或最上层的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上表面相粘连。图1中C区域、F区域的仰卧枕表面软垫各一块,面积大小正好与C、F区域面积相同。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仰卧枕的高度,C、F区域各有一组,共两组,面积分别与C、F区域相同,每组三块,分别由厚度为1cm、2cm、4cm的板材制作而成,板材的上下表面皆带尼龙搭扣带。有了这两组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就可以组合出0cm、1cm、2cm、3cm、4cm、5cm、6cm、7cm八种高度供睡卧者选择使用。由于F区为仰卧枕与颈部枕的共同放置区,仰卧枕的F区部分只有当不使用颈部枕时才能使用,使用颈部枕时必须先取下F区的仰卧枕。
右侧侧卧枕。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共有4块,面积均为20×20cm2,厚度分别为1cm、2cm、4cm和5cm,由板材制作,上、下表面皆带有尼龙搭扣带。这样,根据需要,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总高度可分别调节组合为0cm、1cm、2cm、3cm、4cm、5cm、6cm、7cm、8cm、9cm、10cm、11cm、12cm。图2只示出了2块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分别是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11)和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13)。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最底层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11)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直接与板座的A区域粘接。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下面的尼龙搭扣带与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最顶层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13)表面的尼龙搭扣带粘贴固定。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和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厚度均为2cm,面积为20×20cm2。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的前缘和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的前缘之间安装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活叶两枚。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23)弯脚段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紧固在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下板面后部,竖直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25)穿过,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25)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后侧面上。因此,用手调整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25)穿过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23)弧弯段中心线上的槽孔,就可以调整使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绕着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活叶轴旋转发生后高前低倾斜的倾斜度;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则以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为座,安装在它上面。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17)的弯脚段通过螺钉固定在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的下表面,其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19)穿过。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19)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的右侧面。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厚度2cm,面积为20×20cm2。因此,调节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19)穿过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17)上的槽孔,就可以调整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的倾斜度,使板面右高左低,向着仰卧枕方向向下倾斜,实现一定的倾斜度;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板面顺着左边缘安装右侧卧后滑止挡块(111),它呈三棱柱形或半圆柱状,其作用是消除睡卧者在右侧卧时会顺着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倾斜面下滑的感觉;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尼龙搭扣带粘连在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板面上。
左侧侧卧枕。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共有4块,面积均为20×20cm2,厚度分别为1cm、2cm、4cm和5cm,由板材制作,上、下表面皆带有尼龙搭扣带。这样,根据需要,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总高度可分别调节组合为0cm、1cm、2cm、3cm、4cm、5cm、6cm、7cm、8cm、9cm、10cm、11cm、12cm。图2只示出了2块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分别是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34)和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35)。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最底层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34)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直接与板座的B区域粘接。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下面的尼龙搭扣带与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最顶层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35)表面的尼龙搭扣带粘贴固定。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和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厚度均为2cm,面积为20×20cm2。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的前缘和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的前缘之间安装左侧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活叶两枚。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11)弯脚段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紧固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下板面后部,竖直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10)穿过,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10)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后侧面上。因此,用手调整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10)穿过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11)弧弯段中心线上的槽孔,就可以调整使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绕着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活叶轴旋转发生后高前低倾斜的倾斜度;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则以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为座,安装在它上面。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7)的弯脚段通过螺钉固定在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的下表面,其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6)穿过。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6)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的左侧面。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厚度2cm,面积为20×20cm2。因此,调节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6)穿过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7)上的槽孔,就可以调整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的倾斜度,使板面左高右低,向着仰卧枕方向向下倾斜,实现一定的倾斜度;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板面顺着右边缘安装左侧卧后滑止挡块(31),它呈三棱柱形或半圆柱状,其作用是消除睡卧者在左侧卧时会顺着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倾斜面下滑的感觉;左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尼龙搭扣带粘连在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板面上。
颈部枕由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和颈部枕短柱体组成。颈部枕短柱体(53)采用横断面下部为宽4cm高2cm的矩形、上部为半径为2cm的半圆,长为15cm的柱体作为硬芯,颈部枕表面软层通过不锈钢钉固定或尼龙搭扣带粘连覆盖在颈部枕短柱体(53)的半圆形表面及前后侧壁上,颈部枕表面软垫采用2cm厚的海绵制作。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共三块,面积均为15cm×6cm,厚度分别为1cm、2cm和4cm,用板材制作,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之间以尼龙搭扣带粘连。这样,根据需要,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总高度可分别调节组合为0cm、1cm、2cm、3cm、4cm、5cm、6cm、7cm。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最底层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51)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与板座的F+G区域粘接。颈部枕短柱体(53)的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与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最上层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51)的表面粘接,或者直接与板座的F+G区域粘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制作时须注意:在制作材料与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小(而非增加)板座、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板座及其工作面板、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的厚度,以尽量减小除高度调节组件以外左右两侧侧卧枕的其它部件的“合计高度”,并可增加左右两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数量,这样,可以使左右两侧侧卧枕的总高度的可调节范围加大。特别是在儿童型的制作时,板座、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板座及其工作面板、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可以采用0.5厘米厚甚或更薄的板材,同时相应适当缩小面积,增多不同厚度规格的高度调节组件如0.3~0.5厘米厚的高度调节组件。另外,板座与角度调节机构的各部件应使用强度、硬度大,不易变形或弯折的材料;而各高度调节组件则应使用重量轻的材料以减轻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重量。
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左侧侧卧枕表面软垫的正中所开的容耳孔,为纵向的圆角矩形,其纵径为8cm、横径为6cm,四个角都设计成圆弧形。这样,当头侧枕在侧卧枕上时,睡卧者可以把耳朵放进“容耳孔”中,使外耳不受压迫。两侧侧卧枕表面软垫均采用4cm厚且柔软的海绵制作,这样就可以使耳廓周围组织所承受的压力更为均匀,不但使外耳不受压迫,也保护了外耳周围的组织。
睡卧者可以自行分配左右两侧的睡卧时间,使两边的睡卧时间做到基本相等。为了进一步配合睡卧者做好两侧侧卧时间基本相等,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加装电子计时器,在左右侧侧卧枕内安装压力感受器,感知睡卧者侧卧时间,并分别累计左侧侧卧枕和右侧侧卧枕的使用时间。压力感受器可以安装在各侧卧枕任何板面直接紧密接触的板块之间内(或单独安装在一块带双夹层面板的中间,此面板宜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加装根据两侧侧卧累计时间须做到均等的原则,向睡卧者作出侧卧方向指示的声光电子指示器。
除了医护人员熟悉的“褥疮”问题之外,如果睡卧者长期经常性保持一种姿势睡眠(特别是侧卧),那么,即使这种姿势本身是符合生理的、功能位的,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由于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人体与床面接触的部分长期经常性处于被压迫状态,使部分肢体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受阻;神经营养不足、敏感度(包括深浅感觉、位置感觉及运动神经)减弱并双侧失衡,进而影响脑的平衡中枢功能;肌肉、韧带、关节囊(甚至包括皮肤、血管、神经、骨骼等等)的一部分长期经常性处于拉伸甚至扭曲状态,一部分长期经常性处于短缩甚至挤压状态;部分关节腔长期经常性处于负压状态而渐至关节间隙加大、关节内滑液过多,另有部分关节腔则长期经常性处于过压状态而渐至关节间隙减小、关节内滑液不足,关节软骨失营养而受损;脊柱小关节等结构的畸形、半脱位并致相关疾病;人体生物力学结构及平衡的破坏……。
事实上,上述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受到普遍认同和重视,日本礒谷先生所著《礒谷疗法》一书(礒谷公良,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中,就有这方面理论的详尽论述,书中认为向左侧卧较多者,易得心脏病、腹泻等等疾病;向右侧卧较多者,易得呼吸道疾病和便秘等等疾病,同时还会有长短脚、高低肩、脊柱侧凸、骨盆倾斜等等表现。欧美流派的脊柱矫形师也都认同和重视这一问题。
加装电子计时器和声光电子指示器,有助于睡卧者做到左右侧侧卧时间的均衡,避免不均衡带来的系列疾病。而且,对于因既往单侧侧卧过多而导致的人体失衡、畸形等问题或疾病,还可以因人而异设定相应程序,指示睡卧者做对应的睡眠姿势调整,具有决定性或辅助性的矫正和治疗作用。
电子计时器和声光电子指示器由微电脑控制,在两侧侧卧枕上分别安装“压力感受器”,当人侧卧时,“压力感受器”因承重而进入触发状态并向微电脑发出信号,微电脑收集此信号并计算信号持续的时间总和,自动将数据进行双侧对比,按所设定程序要求,在显示屏上显示使用建议以供睡卧者参考,必要时,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安装在容耳孔内的扬声器向睡卧者发出声音提示。设定在程序中的提示原则分为下述五种:
1、对普通人:使用“程序1”,当睡卧者向一侧睡卧总计时间过久,超过一定限度时,提示装置提示睡卧者使用另一侧侧卧以保持平衡。
2、平时左侧卧睡得少,右侧卧睡得多的人:使用“程序2”,将促使睡卧者多睡左侧,而少睡右侧。大体上控制睡卧者睡左侧的时间比右侧多一倍,当不满足这个要求时,就发出提示。
3、与2完全相反,平时右侧卧睡得少,左侧卧睡得多的人:使用“程序3”,将促睡卧者多睡右侧,而少睡左侧。大体上控制睡卧者睡右侧的时间比左侧多一倍,当不满足这个要求时,就发出提示。
4、平时基本没有左侧卧,总是右侧卧的人:使用“程序4”,提示装置将提示睡卧者不要使用右侧侧卧,只允许使用左侧卧或仰卧。一年后,自动转到“程序2”。
5、与4完全相反,平时基本没有右侧卧,总是左侧卧的人:使用“程序5”,提示装置将提示睡卧者不要使用左侧侧卧,只允许使用右侧卧或仰卧。一年后,自动转为“程序3”。
本实用新型具有保健、医疗两用。它不但适用于普通人保健预防疾病,更适用于各型颈椎病患者、频繁落枕者、颈源性头痛、肩胛区或肩胛间区疼痛、肩周炎、肩关节滑囊炎、打鼾(甚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偏瘫性肩痛、矫形美体等等,具有良好的治疗、辅助治疗及预防效果,并尤其适用于长期卧床者。由于本实用新型旨在使睡卧者在仰卧或侧卧时均能保持正确的姿势,理论上它适用于所有人(8岁以下儿童及躁动不安无法配合者可能引起损伤故应禁用,神志不清患者应在监护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调节后才可以开始使用。调节包括侧卧位调节、仰卧位调节、灵活运用调节。
一、侧卧位调节包括侧卧枕高度及角度的调节和电子提示装置的调节。
1.侧卧枕高度及角度的调节。先令睡卧者去枕平卧(端坐或站立也可以),两肩放松并保持头颈的竖直而不左右偏斜,以卷尺测量睡卧者从肩外侧至同侧面部颧骨最外侧部在人体横断面上的垂直距离,测量完左侧再测量右侧(个别人可能两侧测量值差异较大),以厘米为单位,将测量值四舍五入为整数,记录测量值。
将侧卧枕的“脊柱倾斜顺应角”和“过度侧卧抑制角”调节为零度,通过调节侧卧枕的“高度调节组件”,将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侧卧枕(包含板座)的总高度调节为实际测量值,再将两侧侧卧枕的“脊柱倾斜顺应角”调节为15度,将“过度侧卧抑制角”也调节为15度,然后令睡卧者侧卧于侧卧枕上,观察脊柱的颈段与胸段是否顺直(整体稍呈弧形是正常的)、有无扭曲,靠床一侧的肩胛骨有无明显移位。根据实际情况及睡卧者的感受,进行高度和“脊柱倾斜顺应角”的进一步微调,务必使脊柱的颈段与胸段保持顺直无扭曲,肩胛骨无明显移位、靠床一侧的肩部没有明显压迫感为止。“过度侧卧抑制角”的微调取决于睡卧者的自我感觉,角度过小,则失去对“过度侧卧”的抑制,睡卧者会感觉到有容易发生“过度侧卧”的倾向,角度过大,睡卧者会产生不适感,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当睡卧者既感觉到舒适,又没有“过度侧卧”的倾向时,这个角度就最为合适。调节“过度侧卧抑制角”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同侧止挡块的微调,必要时可将止挡块向外侧或内侧微移。
调节后,左右侧侧卧枕的高度及角度可以不同。
2.电子提示装置的调节。加装电子计时器和声光电子指示器等电子提示装置是本实用新型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考虑成本问题,故设计为选择安装,经济能力差者可以不安装,而依靠自我计划安排使用。电子提示装置会自动计算两侧压力感受器被触发的持续时间,然后进行两侧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按照不同程序要求,对睡卧者提出使用建议。
(1)对于普通人,即平时两侧侧卧时间基本无差别的人,应选择“程序1”。这样,一旦睡卧者一侧侧卧总时间超过对侧16小时时,液晶显示屏上会显示提示,仍然“允许”睡任何一侧,但“推荐”使用睡得少的那一侧,同时在每晚(或午睡时)的第一次侧卧时通过容耳孔内扬声器发出一次声音提示。若睡卧者置之不理,使一侧侧卧总时间超过对侧达到24小时时,则液晶显示屏会在过多这一侧显示“禁止”,过少那一侧显示“推荐”,同时,一旦睡卧者使用过多这一侧进行侧卧时,该侧扬声器会反复进行声音提示,且音量逐渐加大,迫使睡卧者换对侧睡眠或仰卧。
(2)对于平时右侧卧明显多于左侧卧的人,应选择“程序2”。该程序要求睡卧者左侧卧的时间总计要多于右侧一倍左右。如果有任何一侧睡的时间多于要求的比例,就会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允许”仍睡这一侧、但“推荐”睡另一侧,并会在每晚(或午睡时)的第一次侧卧时通过容耳孔内扬声器发出一次声音提示。若睡卧者置之不理,使双侧比例更加偏离所要求的比例,则液晶显示屏会在比例过高这一侧显示“禁止”,过少那一侧显示“推荐”,同时,一旦睡卧者使用过多这一侧进行侧卧时,该侧扬声器会反复进行声音提示,且音量逐渐加大,迫使睡卧者换对侧睡眠或仰卧。
(3)对于平时左侧卧明显多于右侧卧的人,应选择“程序3”。“程序3”与“程序2”完全相反。
(4)对于平时基本不左侧卧,只有右侧卧的人,应选择“程序4”。这样,睡卧者将被禁止右侧卧,只能左侧卧或仰卧。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禁止”右侧、“推荐”左侧,且一旦睡卧者向右侧卧,右侧扬声器就会反复进行声音提示,且音量逐渐加大,迫使睡卧者换对侧睡眠或仰卧。此程序持续使用一年后,将自动转换为“程序2”。
(5)对于平时基本不右侧卧,只有左侧卧的人,应选择“程序5”。“程序5”与“程序4”完全相反。“程序5”使用一年后,将自动转换为“程序3”。
电子提示装置扬声器的音量是可调节可关闭的,如果睡卧者无自主活动能力,或者是意识不清者,就应当关闭音量,护理人员主要根据护理原则并参考液晶显示屏“使用建议”栏的提示来决定患者应该使用什么体位。
二、仰卧位调节有普通睡卧者情况和治疗者情况两种。仰卧位的调节包括仰卧枕、颈部枕的高度调节,以及颈部枕的放置位置调节(主要是前后移动),由于颈部枕用于调节颈椎生理曲度,颈部枕也可称为“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这类调节相对于侧卧枕的调节来说更为复杂。“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的放置位置调节主要是根据睡卧者体型做前后位置调节,以使调节垫能放置在颈椎后面的正中部位或个别需要特别调节的颈椎后部。“仰卧枕”和“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的高度调节,应先根据睡卧者目的分为普通睡卧者和治疗者。对普通睡卧者来说,仰卧枕和“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的高度调节,应参考平时的用枕高度情况来决定。而以治疗为目的的情况下,则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使用方案。
1.普通睡卧者。对于普通睡卧者来说,仰卧时以“去枕平卧”最为合适,所以不必使用仰卧枕的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仰卧时直接睡在粘连在板座上的仰卧枕表面软垫上即可。由于大多数人白天工作时都常常处于低头位,长久下来,易于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甚至“反张”,故可以使用“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进行反制,其高度一般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度,不过,注意不要高到因“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过高而导致后头部悬空。
平时习惯仰卧睡高枕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突然改用“去枕平卧”的姿势,则可能导致不适症状,故必须使用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将仰卧枕调节到平时高度的四分之三(或三分之二)左右,先不使用“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以后每隔一个月(或更久),将仰卧枕的高度调低四分之一,这样,三个月(或更久)后,改为睡在粘连在板座上的仰卧枕表面软垫上,四个月(或更久)后,开始使用“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的使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开始时的高度以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无“上顶”感觉即可,以后每隔一个月后视情况将之逐渐加高,但注意不要因“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过高而导致后头部悬空。
在使用“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时,特别是使用初期,应该注意有无不适症状出现,如有肢体麻木、恶心、头晕等症状出现,说明高度太高,应立即停止使用,经调低高度后仍有不适症状出现者,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
2.治疗者。治疗的总原则,是针对病情,做循序渐进的调节,避免一次性调节过度(主要是指仰卧位的调节)。
可使用范围包括:
(1)各型颈椎病:如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骨质增生等等,导致手麻、颈肩背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等症状,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皆可使用。重症患者慎用“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应由医务人员根据颈椎X片等来具体判断“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的放置位置。
(2)颈椎间盘突出症:良好睡姿,可避免因颈椎扭曲导致突出加重,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的正确使用,可促进突出椎间盘的回纳。
(3)落枕(特别是频繁落枕者):病因是睡姿不正,由于使用普通枕头无法做到睡姿正确,导致睡眠中颈椎长时间处于扭曲、反张状态,故每于晨起时发现症状。如果使用本实用新型,保持正确睡姿,就能消除反复发作的落枕。
(4)长期反复的肩背痛:病因同“落枕”,长期扭曲睡姿,导致颈椎、肩胛骨、胸椎上段长期扭曲移位,肌肉过度牵拉、神经受压,如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纠正睡姿,就能彻底根除病因。
(5)肩痛(肩周炎、偏瘫性肩痛、肩关节滑囊炎等等):不正睡姿,使侧卧时头颈部重量的大部分都压在肩部,导致肩部长期过度受压。颈椎扭曲下睡眠,使肩部神经受压或牵拉损伤,而致各种肩痛。使用本实用新型,头部重量改由本实用新型来负荷,使肩部负担大大减轻,并理顺颈椎,舒解神经,肩痛自然康复。
(6)须长时间卧床者:从护理角度来说,须长期卧床者,特别需要本实用新型。因为护理的宗旨,就是让病人尽量保持正确的、能符合生理和保持良好功能的姿势,而使用普通枕头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而且,本实用新型特有的可自由拆卸、自由组合的特点,特别方便于护理,详见下面“灵活运用”之“3”部分。
(7)颈源性头痛:头痛有很大一部分病因是来源于颈部。比如由于长期扭曲睡眠,颈部肌肉筋膜紧张、劳损,刺激枕大神经导致头痛症状的情况很多,如果单纯止痛,头痛很快会卷土重来。只有从根本上纠正睡姿,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
(8)侧卧位颈椎骨牵引时的辅助用具:主要是颈椎骨折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颈椎长期持续的骨牵引,而牵引中不可能一直保持仰卧位(必致褥疮),那么在侧卧位时,如果能正确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将侧卧枕卸下单独使用),并调节好牵引角度,则必然可以保证侧卧时也能进行良好的牵引而不致移位。
(9)打鼾(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多由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及气道扭曲造成,特别是仰卧高枕并张口呼吸而致,有的患者由于侧卧用枕过低扭曲气道,甚至连侧卧时也会打鼾。严重的打鼾患者会导致睡眠中呼吸暂停,进而损害心脑等重要脏器,是必须重视的疾病。睡眠中如能正确使用“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和高度角度均正确的侧卧枕,可以起到打开气道的作用,从而消除或减轻气道阻塞。“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亦可用于“心肺复苏”的第一步——打开气道。
(10)矫形美体:长期使用高枕睡眠,或者平时工作中常处于低头位,将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消失甚或反张,并易于导致“驼背”,使人端坐、站立时也形成头向前伸的“难看”姿势,要纠正这个问题,就必须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理曲度调节垫”,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治疗后,最后还可以进行生理曲度的进一步强化矫正(详见以下“灵活运用调节”之“3”部分)。
颈椎骨折、颈椎肿瘤、颈椎结核及其它重症颈部疾患,特别是骨性疾病或椎管内重大疾病以及严重的椎动脉、颈动脉疾病,应谨慎或禁止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具体禁忌症,应由医护人员根据实际病情判断。
三、灵活运用调节。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度可调节性,各部件均可拆卸可组合,实际使用中如能灵活运用,将更加方便。以下举例说明:
1.拆卸掉一侧的侧卧枕:当需要观察“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和仰卧枕的使用情况时,可以拆卸掉一侧的侧卧枕,这样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和仰卧枕的使用状态是否合适。
2.侧卧枕的各层之间可以移动或改变叠放次序:除了侧卧枕的三块角度调节板之间外,本实用新型的各层之间都是以尼龙搭扣带进行粘合的,尼龙搭扣带的上下层均为正方形,而且尼龙搭扣带的上面一层设计面积很小(1平方厘米),而下面一层设计面积大得多(9平方厘米),这样即使两层之间稍作移动,亦仍可以完好粘合而不影响稳定性。各层的尼龙搭扣带的位置、大小都一样并做好对应设计,即使改变叠放次序甚至整个颠倒,也能正常粘合。
比如当睡卧者希望侧卧枕能更贴近颈根部,但因此肩部可能会和侧卧枕的下部相抵触时,以图1中A区的右侧侧卧枕为例:可将侧卧枕从板座上卸下,拆下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和“右侧卧后滑止挡块”,假设以仰卧在本实用新型上的人体为参照物,将侧卧枕沿人体矢状面(床的纵轴方向)翻转180度(倒个个儿),再在人体冠状面(平床面)上顺时针旋转90度后安装在板座上,最后在侧卧枕的最上面重新安装“止挡块”和侧卧枕表面软垫。这时的侧卧枕,就变成角度调节机构部分在下而高度调节组件部分在上了,这时的“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位于侧卧枕的最下一层,由于该角度的存在,使整个侧卧枕向肩一侧倾斜15度左右,这样就在侧卧枕与肩部之间腾出了一些空间。如果还嫌不够,还可将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每一层均朝向靠近肩的一侧稍错动(均以下一层为参照物),这样,就空出更多容纳肩部的空间了。当然侧卧枕倒置后,由于“过度侧卧抑制角”的存在,侧卧枕也会向内侧稍倾斜,使仰卧时的空间变窄,同样的,只要将高度调节组件的每一层都向外侧稍稍错动,就可以消除这一问题。
如果睡卧者的头比较宽、大,觉得仰卧枕部分的宽度不足,亦可将侧卧枕与板座拆开后,将侧卧枕向外侧稍移动后重新粘合,这样,就扩大了仰卧枕的宽度了。
本实用新型的“滚动顺应角”设计为10度,若使用中发现这个角度过大或过小,也可以将侧卧枕从板座上拆下,按需要稍作旋转错动后重新安装上。
3.底部板座可以拆掉:这样,两侧的侧卧枕、中间的仰卧枕和“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就可以自由移动或根据需要将各部件单独或组合使用。这是最为灵活的使用。
比如意识不清或不能活动、生活无法自理的长期卧床患者,使用完整的本实用新型可能会导致护理工作的不方便,这时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板座卸掉,将侧卧枕、仰卧枕和“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单独使用。当病人侧卧时,就单独使用侧卧枕,病人向左侧侧卧时用左侧侧卧枕,病人向右侧侧卧时就使用右侧侧卧枕;当病人仰卧时,就使用仰卧枕和/或“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这样,当病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部件时,其它部件就不会成为护理的障碍。
普通睡卧者在床位特别狭小(如火车卧铺)时,也可以这样做,在侧卧时甚至可以只使用一个侧卧枕,将“过度侧卧抑制角”调节为零并拆掉“止挡块”,这样,左右侧卧都可以用。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只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某个部件,比如对呼吸停止的病人进行急救时,需要在打开气道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呼吸,这时只需要“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一个部件就行,其它部件反而成为累赘,一起使用,将妨碍人工呼吸的操作。
对部分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的年轻患者,如颈椎尚未形成明显骨质增生或钙化,经矫正仍有恢复可能的情况下(具体由临床医生判断并决定使用),在循序渐进使用完整本实用新型一段时期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进行颈椎生理曲度的进一步强化矫正,具体方法是:卸下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将其它部件移除),将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下移至第七颈椎至第三胸椎棘突之间(具体位置及高度因人而异,由临床医生决定)。这样,在一定限度内,即使加大颈椎生理曲度调节垫的高度,患者的后头部也可以不悬空而直接着落在床面上,整个颈椎后仰的程度加大,形成颈椎生理曲度过度屈曲(与生理曲度反张相反),从而达到矫治目的。这种治疗应在监护下进行,每次时间不可过长,15~30分钟即可,并应随时注意反应,如有不适感觉,应立即中止治疗。
4.可作为夫妻双人枕:方法是先去除本实用新型板座,只使用两个侧卧枕,将侧卧枕左右对换,夫妻面对面各自侧卧其上(角度与高度各自调节)。女方一侧的侧卧枕还应进行“灵活运用”之“2”中的调节,扩大侧卧枕与肩部之间的空间,这样,当女方侧卧时,女方的肩与枕之间就会留出空隙,男方下面一侧的胳膊可以从这儿穿过并放置在这儿,这样,就可以做到既能相拥而眠又能符合生理。当然,同一个睡姿不应该维持太久,夫妻双方应注意定期交换位置。

Claims (10)

1、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由板座(4)以及方便安装在板座上并可从板座上方便拆卸下来的右侧侧卧枕、仰卧枕、左侧侧卧枕、颈部枕组成;右侧侧卧枕位于仰卧枕的右侧,左侧侧卧枕位于仰卧枕的左侧,颈部枕位于仰卧枕的前部;其特征是右侧侧卧枕和左侧侧卧枕皆带一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和数块高度调节组件,右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之间的交角值(π-α)为滚动角的互补角;左侧侧卧枕前侧面同仰卧枕前侧面的交角值(π-β)为滚动角的互补角;右侧侧卧枕还带一个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和一个固定在右侧侧卧枕顶部板面左边缘的右侧卧后滑止挡块(111);左侧侧卧枕还带一个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和一个固定在左侧侧卧枕顶部板面右边缘的左侧卧后滑止挡块(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
(a)仰卧枕由数块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和仰卧枕表面软垫组成;每一块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上、下表面皆带有相互粘连的连接件;仰卧枕表面软垫下表面带有粘连连接件;众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相互对齐层叠在一起,仰卧枕表面软垫粘贴在最顶层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上表面;最底层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b)各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自身上、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相互层叠在一起;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最顶层的高度调节组件上;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右侧侧卧枕的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粘贴在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最底层的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c)各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自身上、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相互层叠在一起;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最顶层的高度调节组件上;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安装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左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粘贴在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上;最底层的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d)颈部枕由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和颈部枕短柱体组成;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自身上、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相互层叠在一起;颈部枕短柱体由上圆底平的短木柱及通过粘连连接件粘贴在其表面的颈部枕表面软垫组成;颈部枕短柱体底面带有粘连连接件;颈部枕短柱体通过底面粘连连接件粘连在最顶层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上表面;最底层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通过下表面的粘连连接件同板座粘连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开有容耳孔;左侧侧卧枕表面软垫开有容耳孔。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颈部枕和仰卧枕在板座上的粘连区域部分相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带有累计左侧侧卧枕和右侧侧卧枕使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还带有根据两侧侧卧枕使用时间差提出使用指导的声光电子指示器。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
(a)仰卧枕表面软垫由厚度为2cm的海绵外包可拆洗的布套或毛巾套组成,套底缝合尼龙搭扣带;板座C区域、F区域的仰卧枕表面软垫各一块,面积大小正好与C、F区域面积相同;仰卧枕高度调节组件C、F区域各有一组,面积分别与C、F区域相同,每组三块,分别由厚度为1cm、2cm、4cm的板材制作而成,板材的上下表面皆带尼龙搭扣带;
(b)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共有4块,面积均为20×20cm2,厚度分别为1cm、2cm、4cm和5cm,由板材制作,上、下表面皆带有尼龙搭扣带;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最底层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11)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直接与板座的A区域粘接;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下面的尼龙搭扣带与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最顶层右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13)表面的尼龙搭扣带粘贴固定;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和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厚度均为2cm,面积为20×20cm2;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的前缘和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的前缘之间安装活叶两枚;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23)弯脚段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紧固在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下板面后部,竖直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25)穿过,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25)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15)后侧面上;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则以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为座,安装在它上面;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117)的弯脚段通过螺钉固定在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的下表面右边,其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19)穿过;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119)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右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7)的右侧面;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厚度2cm,面积为20×20cm2;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板面顺着左边缘安装右侧卧后滑止挡块(111),它呈三棱柱形或半圆柱状;右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尼龙搭扣带粘连在右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115)板面上;
(c)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共有4块,面积均为20×20cm2,厚度分别为1cm、2cm、4cm和5cm,由板材制作,上、下表面皆带有尼龙搭扣带;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的最底层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34)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直接与板座的B区域粘接;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下面的尼龙搭扣带与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最顶层左侧侧卧枕高度调节组件II(35)表面的尼龙搭扣带粘贴固定;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和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厚度均为2cm,面积为20×20cm2;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的前缘和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的前缘之间安装活叶两枚;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11)弯脚段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紧固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下板面后部,竖直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10)穿过,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10)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底座板(39)后侧面上;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以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为座,安装在它上面;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支撑杆(37)的弯脚段通过螺钉固定在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的下表面左边,其弧弯段中心线开一条槽孔,供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6)穿过;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紧固螺钉(36)带一手工拆装的钉头,旋在左侧侧卧枕脊柱倾斜顺应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3)的左侧面;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厚度2cm,面积为20×20cm2;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板面顺着右边缘安装左侧卧后滑止挡块(31),它呈三棱柱形或半圆柱状;左侧侧卧枕表面软垫通过尼龙搭扣带粘连在左侧侧卧枕过度侧卧抑制角连续调节机构的工作面板(32)板面上;
(d)颈部枕短柱体(53)是横断面下部为宽4cm高2cm的矩形、上部为半径为2cm的半圆,长为15cm的柱体,颈部枕表面软层通过不锈钢钉或尼龙搭扣带固定在颈部枕短柱体(53)侧壁上,颈部枕表面软垫采用2cm厚的海绵制作;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共三块,面积均为15cm×6cm,厚度分别为1cm、2cm和4cm,用板材制作,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之间以尼龙搭扣带粘连;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最底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51)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与板座的F+G区域粘接;颈部枕短柱体(53)的底部通过尼龙搭扣带与最上层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的颈部枕高度调节组件I(51)表面粘接,或者直接与板座的F+G区域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带有累计左侧侧卧枕和右侧侧卧枕使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带有根据两侧侧卧枕使用时间差按程序设定因人而异提出使用指导的声光电子指示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其特征是左、右侧侧卧枕上安装有压力感受器。
CNU2008202296556U 2008-12-31 2008-12-31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3722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96556U CN201337224Y (zh) 2008-12-31 2008-12-31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96556U CN201337224Y (zh) 2008-12-31 2008-12-31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37224Y true CN201337224Y (zh) 2009-11-04

Family

ID=41232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2965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37224Y (zh) 2008-12-31 2008-12-31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37224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5782A1 (zh) * 2008-12-31 2010-07-08 Zhang Wenbing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WO2014122483A1 (en) * 2013-02-10 2014-08-14 Bedir Aydemir Pillow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CN106136736A (zh) * 2015-04-03 2016-11-23 江阴司特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节颈椎牵引枕
CN110151435A (zh) * 2019-06-28 2019-08-2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颈部瘢痕植皮术后用可调式垫枕
CN110636782A (zh) * 2017-05-10 2019-12-31 摩特克斯产品有限公司 具有底部安装式柄的高低调节枕头
CN112168545A (zh) * 2018-10-12 2021-01-05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床体控制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5782A1 (zh) * 2008-12-31 2010-07-08 Zhang Wenbing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CN102387731A (zh) * 2008-12-31 2012-03-21 张文兵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CN102387731B (zh) * 2008-12-31 2013-10-30 张文兵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WO2014122483A1 (en) * 2013-02-10 2014-08-14 Bedir Aydemir Pillow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GB2514031A (en) * 2013-02-10 2014-11-12 Bedir Aydemir Pillow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GB2514031B (en) * 2013-02-10 2015-04-29 Bedir Aydemir Pillow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10448764B2 (en) 2013-02-10 2019-10-22 Bedir Aydemir Pillow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CN106136736A (zh) * 2015-04-03 2016-11-23 江阴司特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节颈椎牵引枕
CN106136736B (zh) * 2015-04-03 2018-12-28 江阴司特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节颈椎牵引枕
CN110636782A (zh) * 2017-05-10 2019-12-31 摩特克斯产品有限公司 具有底部安装式柄的高低调节枕头
CN112168545A (zh) * 2018-10-12 2021-01-05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床体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0151435A (zh) * 2019-06-28 2019-08-2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颈部瘢痕植皮术后用可调式垫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9902B (zh)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CN201337224Y (zh) 多方位连续可调保健治疗两用枕
WO2005032309A1 (en) Therapeutic pillow
RU2329014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и лечения деформаций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и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т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6419369A (zh) 一种颈枕
CN202919716U (zh) 磁疗定型易筋枕
CN2576112Y (zh) 凹字形中药睡枕
CN102429800B (zh) 颈椎自体牵引药枕
Oksenberg The avoidance of the supine posture during sleep for patients with supine-related sleep apnea
CN201123611Y (zh) 组合式枕具
WO2013139175A1 (zh) 一种具有高度、角度调节装置的分区枕头
WO2002000066A1 (fr) Matelas ergonomique s'adaptant a la forme de la colonne vertebrale en position allongee
CN202366114U (zh) 一种颈椎自体牵引药枕
CN200938989Y (zh) 组合式承托物
Bueno et al. Sleep Ergonomics
CN207733967U (zh) 一种加热型颈枕
CN201755040U (zh) 新型保健枕头
CN204743504U (zh) 一种保健枕
CN206659596U (zh) 一种颈枕
CN102370399A (zh) 高低健腰保健套枕
CN206659597U (zh) 一种颈枕
CN200941972Y (zh) 组合式枕头
CN213696431U (zh) 一种睡觉养生枕垫
KR102632417B1 (ko) 척추교정 및 수면장애 개선기능을 겸비한 높이조절 키성장베개
CN202619928U (zh) 颈椎生理曲度矫正治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