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7856Y -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 Google Patents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17856Y
CN201317856Y CNU2008202294955U CN200820229495U CN201317856Y CN 201317856 Y CN201317856 Y CN 201317856Y CN U2008202294955 U CNU2008202294955 U CN U2008202294955U CN 200820229495 U CN200820229495 U CN 200820229495U CN 201317856 Y CN201317856 Y CN 20131785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er
circle
main body
groove
syring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294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清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2294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1785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1785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1785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属于单面针织圆纬机配件类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外圈与针筒主体之间的环形槽为容积扩大的开口槽。针筒主体外侧向周边伸出若干支撑筋,支撑筋的端部连接于外圈的卡槽内,沉降片是一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前部的上端设有一片鼻,片鼻的下方形成一鼻槽,金属薄片后端凸起一片踵。本改进后的针筒安装于单面针织圆纬机上,正常工作时,该环形槽能够容纳更多的纱线绒毛,并且吹风机构可以从两个方向向环形槽内吹,同时由于沉降片结构改进增大沉降片与织针脱圈时的间距,使槽内的纱线毛毛很容易被吹离环形槽内,使针筒能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属于单面针织圆纬机配件类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与圆纬针织机密切相关的重要部件之一,具有提高编织效率及长久保持针织物线圈均匀度、减少破洞,飞花织入等织疵,并且延长织针使用寿命的作用。
背景技术
针织,是利用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线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匹布的一种方法。单面针织圆纬机针是把纱线由纬向顺序喂入圆纬机的工作织针中,然后通过成圈机件将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针织物的一种设备。纬编针织物的形成大体要经过供纱、编织和牵拉卷取三个阶段,编织阶段所用到的机构是针织圆纬机的心脏所在,主要由针筒、织针、三角、三角座、沉降片等组成,针筒是安放织针和沉降片所用。
圆纬针织机的沉降片,装在针筒上设有多数的沉降片,分别以其中一片沉降片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目前的单面针织圆纬机之针筒,于筒体的外边沿周向设置一沉降片圈,该沉降片圈与筒体之间形成一环形槽,槽内筒体壁上有若干圆形通孔。正常工作时,由于针织物在形成过程中,纱线要受到复杂的机械作用,在成圈时要受到一定的载荷,产生拉伸、弯曲和扭转变形,同时在线圈互相串套时还要受到很大的磨擦力,因此,纱线在编织成针织物时其表面的绒毛会由于受到上述各种力作用而脱落,其中部分绒毛就会脱落在沉降片圈与筒体之间的环形槽内及支撑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编织纱线上脱落的绒毛就会越积越多,从而阻塞环形槽和支撑筋的连接处而使匹布的布面产成竖条或稀路针等织疵,造成机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现有的圆纬机虽然在环形槽口设有吹风机构,且气流方向从槽口上方倾斜一定角度,通过倾斜的气流把绒毛从筒体上的阶梯通孔或槽底开口处吹离环形槽,此时为配合气流方向,通孔的截面也为倾斜一定的角度,但由于现有环形槽容积较小,不能有效解决绒毛阻塞环形槽及支撑筋的问题,并且,当针织圆纬机用来编织天然纤维织物时,环形槽阻塞及沉降片槽底积聚绒絮的问题更为明显。
现有针织机的沉降片与织针在工作时,旧线圈和新线圈相接触窜套。这时,新纱线不仅受到舌针针钩的摩擦,而且还受到旧线圈的摩擦,纱线在运动时承受较大张力。舌针的继续下降使新纱线逐渐弯曲。弯纱成圈由此开始,并一直延续到线圈最终形成,在这种成圈过程中纱线一面被织针拉过旧线圈,一面弯纱成圈,所以将承受较大的弯纱张力,如果遇纱线的粗节和杂质,脱圈时由于沉降片与织针的间距限制使得纱线受到的挤压和摩擦力较大,织针的针钩容易弯曲变形与断裂。因此会影响布面线圈均匀性以及断裂所导致布匹的织疵,现有沉降片如图5。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环形槽结构技术的不足和沉降片与织针的间距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容积大、气流通畅的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此结构改进能有效改变沉降片圈与筒体之间的环形槽阻塞和支撑筋的连接处及沉降片槽底积聚绒絮问题,同时减少由于沉降片与织针的间距限制,织针的针钩容易弯曲变形与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二目的在于对现有沉降片进行改进,从而提供一种新型沉降片,该沉降片大大降低了织针针钩成圈过程中的弯纱张力,从而减少织针的弯曲变形和断裂,进而提高针织物的品质,延长织针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针筒主体,针筒主体是一环形管状体,其内侧圆周有一托布圈,环形管状体的外边沿周向有安装沉降片的一沉降片圈,该沉降片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形成一环形槽,其中
所述沉降片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环形槽为容积扩大的开口槽。
所述的针筒主体上的筒口环形圈和针筒主体用连接柱从环形槽对应的形成另一开口阶梯通孔为若干等分平行方孔,且若干等分平行方孔对应的支柱截面为三角形和针筒主体接合。
所述的针筒主体外侧针筒插片向周边伸出若干支撑筋,支撑筋的端部连接于沉降片圈的卡槽内,并且外圈底部还通过与螺栓及矩形垫片实现周向固定。
所述的沉降片圈下表面均布设有若干个槽形通孔,该沉降片圈上底面紧贴于支撑筋,并且沉降片圈的通孔位置高于筒口环形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环形槽的槽底部。
所述的针筒主体通过若干托布圈固定块相应托布圈连为一体,并且针筒主体上的若干阶梯通孔为平行方孔。
所述的针筒的顶面设有一平面作为沉降片的接触基准面相邻一凸起的台阶开槽作为沉降片的支撑。
所述的沉降片是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前部的上端设有一片鼻,片鼻的下方形成一鼻槽,片槽下方有一椭圆孔,金属薄片后端凸起,凸起上端片踵有一半圆槽,金属薄片前端比金属薄片本体的厚度薄,沉降片下端有一钩槽。
本改进后的针筒安装于单面针织圆纬机上,由于外图与环形管状体之间的环形槽的容积扩大,正常工作时,该环形槽能够容纳更多的纱线绒毛,并且,改进后的针筒构造,吹风机构可以从环形槽开口上方和针筒固定块上的槽形通孔两个方向,向环形槽内吹,使槽内的纱线绒毛很容易被吹离环形槽内,不易积聚在支撑筋使针筒能正常工作。
针织机的沉降片是用一种金属薄片,金属薄片的前部上端位置设有一椭圆孔,该通孔在针钩成圈时部位,以增大织针成圈时的空间,减少相互挤压,同样的机号更易编织一些粗纱支的纱线。上述沉降片通过其前部上端位置的椭圆孔,采用这种结构以后,由于沉降片的前部上端有一椭圆孔,增大沉降片与织针脱圈时的间距,使得纱线受到的挤压和摩擦力相对降低,减少织针针钩的弯曲变形与断裂,从而降的了针织物的制造成本。另沉降片后部上端设有一凸起的片踵中间设一半圆形的凹槽拆装时有一圆带卡在凹槽内安装沉降片的脱开圆带,拆卸时用圆带卡住,从而缩短拆装的时间及便于重新排列整理用圆带卡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针筒与外圈的环形槽容积的增大,使该环形槽不会发生纱线绒毛阻塞,而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利用针筒固定块周向固定针筒外圈,及于针筒固定块上的通孔的设置使吹风机构能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向环形槽内吹风;
3、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大了沉降片与织针脱圈时的间距,使织针针钩的弯曲变形与断裂减少。
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连续工作,生产效率高,长久保持针织物线圈均匀度、大大延长织针使用寿命,减少破洞,飞花织入等织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针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针筒固定块俯视及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针筒的吹风示意图;
图5是现有沉降片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沉降片示意图;
其中,A、简体,A01、阶梯通孔,B、环形圈;
1、针筒主体,101、阶梯通孔,102、支撑筋,
2、外圈,3、针筒固定块,301、螺栓,302、槽形通孔,
4、拖布圈,5、拖布圈固定块,6、环形槽,7、椭圆孔,8、上端,9、钩槽,10、半圆槽,11、片鼻,12、片槽,13、片踵,14、金属薄片,15,织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针筒主体1,针筒主体1是一环形管状体,其内侧圆周有一拖布圈4,该拖布圈4通过若干个拖布圈固定块5及螺栓与针筒主体1连为一体,针筒主体1的外边沿周向有一外圈2,该外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形成一容积扩大的开口环形槽6,针筒主体1外侧向周边伸出若干支撑筋102,支撑筋102的端部连接于外圈的卡槽内,并且外圈底部还通过与若干个针筒固定块3及螺栓301实现周向固定。上述外圈2与环形管状体之间的开口槽,槽高约为17mm,槽宽约16-20mm。针筒主体1上有若干阶梯通孔101,通孔的截面为平行孔。
如图3所示,针筒固定块1上表面设有三个槽形通孔302,该针筒固定块上表面紧贴于外圈底面,并且针筒固定块的通孔302位置高于外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环形槽6的槽底部。
如图4所示,针筒的气流分别是从a、b、c三个位置点多处对针筒上的飞絮进行全面的清理。延长对机台的清洗平车时间。
如图6所示,一种用于针织机的沉降片——金属薄片14,金属薄片14前部的上端8设有一片鼻11,片鼻11下方形成一片槽12,片槽12下方有一椭圆孔7,金属薄片14后端凸起片踵13,凸起片踵13上端有一半圆槽10,而金属薄片前端8与金属薄片本体的厚度要薄一些。
如图2与图6所示,上述的沉降片14安装在针织机上工作时,沉降片14后端凸起片踵13上的半圆槽10在安装时有一圆带卡在槽10内安装沉降片的同时脱开,从而缩短拆装的时间,沉降片后端凸起片踵13与沉降片轨道座上的轨道相互配合,使沉降片14在针筒1上前后滑动,而织针15带着纱线在针筒1上作上下滑动,反复运动形成成圈与脱圈。当织针带着纱线向下滑动、沉降片14向前滑动时,沉降片前端8上的椭圆孔7有效的避开了两沉降片14对织针7的夹紧。而长期的工作,针筒1上的沉降片14槽会积有棉絮,沉降片14下端有一“7”型的钩槽9可以随着沉降片14的滑动推掉棉絮以防累积。
本改进后的针筒及沉降片安装于单面针织圆纬机上,由于外圈与针筒主体之间的环形槽的容积扩大,有效的防止了该环形槽的阻塞,使设备能正常工作。以上所述,包含单面全系列圆纬机(正反包毛圈机、多色调线机、电脑提花机、卫衣机等),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包括针筒主体,针筒主体是一环形管状体,其内侧圆周有一托布圈,环形管状体的外边沿周向有安装沉降片的一沉降片圈,该沉降片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形成一环形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降片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环形槽为容积扩大的开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主体上的筒口环形圈和针筒主体用连接柱从环形槽对应的形成另一开口阶梯通孔为若干等分平行方孔,且若干等分平行方孔对应的支柱截面为三角形和针筒主体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主体外侧针筒插片向周边伸出若干支撑筋,支撑筋的端部连接于沉降片圈的卡槽内,并且外圈底部还通过与螺栓及矩形垫片实现周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片圈下表面均布设有若干个槽形通孔,该沉降片圈上底面紧贴于支撑筋,并且沉降片圈的通孔位置高于筒口环形圈与环形管状体之间环形槽的槽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主体通过若干托布圈固定块相应托布圈连为一体,并且针筒主体上的若干阶梯通孔为平行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的顶面设有一平面作为沉降片的接触基准面相邻一凸起的台阶开槽作为沉降片的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片是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前部的上端设有一片鼻,片鼻的下方形成一鼻槽,片槽下方有一椭圆孔,金属薄片后端凸起一片踵,凸起上端有一半圆槽,金属薄片前端比金属薄片本体的厚度薄,沉降片下端有一钩槽。
CNU2008202294955U 2008-12-17 2008-12-17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1785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94955U CN201317856Y (zh) 2008-12-17 2008-12-17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294955U CN201317856Y (zh) 2008-12-17 2008-12-17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17856Y true CN201317856Y (zh) 2009-09-30

Family

ID=41196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2949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17856Y (zh) 2008-12-17 2008-12-17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1785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8168A (zh) * 2017-07-14 2017-10-20 石狮市汇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圆纬机的辅助退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8168A (zh) * 2017-07-14 2017-10-20 石狮市汇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圆纬机的辅助退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1580B2 (ja) マルチバー経編機による編み方法
CN110760980A (zh)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TW200530449A (en) Knitted lace construction
CN201317856Y (zh) 单面针织圆纬机针筒及沉降片之改进构造
KR20170054786A (ko) 코아 네트 직조장치
CN104131401A (zh) 一种生产纬编单面凹凸提花毛圈织物的设备及方法
WO2019149025A1 (zh) 绳绣面料的编织方法
CN209779132U (zh) 一种编织横机结构
CN204080314U (zh) 袜机总成
CN102605639A (zh) 一种绒面织物的生产方法
WO2019200954A1 (zh) 无缝针织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5628557U (zh) 一种高支高密罗纹机用三角
CN1958904A (zh) 编织机导纱装置
CN103668644A (zh) 一种碳纤维布料
JPH0734360A (ja) シングルニット編地の製造方法
KR101006133B1 (ko) 이중 편직물 제조장치
CN109457378B (zh) 一种双面网眼毛巾布
US259091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CN113123009A (zh) 一种用于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设置、织造方法及其织物
CN217266257U (zh) 一种经编机
CN102021730A (zh) 圆编针织机的生克片结构
CN206173562U (zh) 一种纬弹面料
ITFI990190A1 (it)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atto alla costruzione di tessuti a maglia con la formazione di pelo tagliato su maglia rovescia,i cui ranghi di m
CN211772092U (zh) 一种用于纺织起绒的刺针
CN212451825U (zh) 一种用于圆织机的重力钩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