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2002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12002Y
CN201312002Y CNU2008202030410U CN200820203041U CN201312002Y CN 201312002 Y CN201312002 Y CN 201312002Y CN U2008202030410 U CNU2008202030410 U CN U2008202030410U CN 200820203041 U CN200820203041 U CN 200820203041U CN 201312002 Y CN201312002 Y CN 2013120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holder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back plug
bey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030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2030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1200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120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120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接口部;一后塞,该后塞结合于该接口部一侧,该后塞上设有至少一端子定位部,且从该后塞上于该端子定位部末端向远离所述接口部一侧延伸一缓冲部;多数端子收容腔,该端子收容腔贯穿所述接口部及所述后塞;多数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导线焊接部,该多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腔内,且所述导线焊接部穿过所述端子收容腔,搭接于所述后塞上的端子定位部上;一线架,该线架扣合于所述后塞上于与所述接口部相结合的一侧的相对侧上。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各芯线剥外皮时很难达成一致,从而导致未剥外皮部分搭接于所述导线焊接部上而不便于机器焊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便于机器焊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对连接器的高频特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人工焊接已达不到技术要求,因此业界也出现了不少使用机器焊接的线缆连接器。
如中国台湾专利TW95215084揭示了一种使用机器焊接线材的电连接器,所述线材内设有芯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塑胶主体,收容于所述塑胶主体内的多数导电端子,装设固定于所述塑胶主体一端的一后塞,以及连接于所述后塞另一端的一线架座体。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焊接部设于所述后塞上,该线架座体上凹设有多数夹槽,所述夹槽上夹有所述线材的所述芯线。
将所述线材的所述芯线与所述导电端子做连接时,先将所述线材中的所述芯线包夹于所述线架座体上的所述夹槽内,并使各所述芯线的自由段突出于该线架座体的一侧,然后将突出于所述线架座体一侧的该自由段剥外皮,使各芯线的自由段的裸线分别搭接于所述后塞上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上,从而便于通过机器焊接后,使所述线材的所述芯线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导通。
原有的人工焊接技术因为没有所述线架座体及其上的所述夹槽,故无法先进行夹线并固定所述芯线的准备操作,而需要用人工直接将所述芯线焊接到所述后塞上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上,尽管此种线架座体及夹槽的设计使得焊接可以用机器完成,相比原有的人工焊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所述芯线突出于所述线架座体一侧的所述自由段是直接搭接于所述后塞上的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上的,因此在将所述芯线的所述自由段剥外皮的时候,很难达到整齐一致,导致一些芯线带有外皮的部分也搭在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上,从而不便于机器焊接。
故,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机器焊接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接口部;一后塞,该后塞结合于该接口部一侧,该后塞上设有至少一端子定位部,且从该后塞上于该端子定位部末端向远离所述接口部一侧延伸一缓冲部;多数端子收容腔,该端子收容腔贯穿所述接口部及所述后塞;多数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导线焊接部,该多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腔内,且所述导线焊接部穿过所述端子收容腔,搭接于所述后塞上的端子定位部上;一线架,该线架扣合于所述后塞上于与所述接口部相结合的一侧的相对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在所述后塞上于所述端子定位部末端向远离所述接口部一侧延伸形成一缓冲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各芯线剥外皮时很难达成一致,从而导致未剥外皮部分搭接于所述导线焊接部上而不便于机器焊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除金属外壳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线缆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与线缆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线缆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线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与线缆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    接口部11    后塞12    端子收容腔111
导电端子13    导线焊接部131    端子定位部121    隔栏123
缓冲部122     第一结合面124    定位柱125        卡扣臂126
线架14        夹槽141          第二结合面142    定位孔143
凸块144       线缆2            芯线21           金属外壳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电性连接一线缆2,该电连接器1包括一接口部11,一后塞12,多数导电端子13,一线架14,以及一金属外壳15。所述后塞12设于所述接口部11一侧,并通过在所述接口部11与所述后塞12设有一扣合装置(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说明)相互结合,所述导电端子13设于所述接口部11及所述后塞12上,所述线架14设于所述后塞12上与所述接口部11结合的一侧的相对另一侧,并通过在所述后塞12与所述线架14上设有一配合装置和一卡扣装置相互结合,所述金属外壳15包覆于所述接口部11之外。
请参照图1,所述接口部11设有多数端子收容腔111,用于收容所述导电端子13,该端子收容腔111贯穿所述接口部11。
请参照图1至图5,所述后塞12扣合于所述接口部11上被上述端子收容腔111贯穿,其设有上下两个端子定位部121,用于定位所述导电端子13,且从该后塞12上于该端子定位部121末端向远离所述接口部11一侧延伸一缓冲部122,用于搁置所述线缆2的部分,所述后塞12于所述端子定位部121上设有多个隔栏123,用于分隔所述导电端子13,且所述后塞12于靠近所述缓冲部12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线架14相结合的一第一结合面124。
请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4至图5,所述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3具有一导线焊接部131,用于连接所述线缆2中的芯线21,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3的一端对应收容于所述接口部11内的所述端子收容腔111内,同时另一端即所述导线焊接部131穿过所述后塞12内的所述端子收容腔111,并搭接于所述后塞12上的所述端子定位部121上的所述隔栏123之间。
请参照图1至图5,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所述线架14的上下两部分通过一配合结构结合到一起(该配合结构可以是孔和轴的配合,也可以是通过具有粘性的胶粘合,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该配合装置不作详细说明),所述线架14的上下两部分分别于各自表面凹设有多数夹槽141,用于收容所述线缆2,所述线架14上设有一第二结合面142对应结合所述第一结合面124。
请参照图1至图5,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与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上设有所述配合装置,所述配合装置包括至少两定位柱125以及相匹配的至少两定位孔143,所述至少两定位柱125以及所述至少两定位孔143选择地分别设于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以及在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定位柱125设于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上,所述至少两定位孔143设于所述线架14的相应位置上即所述第二结合面142上,所述至少两定位柱125在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上的位置不对称,相应地,所述至少两定位孔143在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上的位置也不对称,从而起到防呆作用,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合装置具有两定位柱125和两定位孔14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配合装置也可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所述定位孔143及所述定位柱125,同样,所述定位孔143的位置不对称,所述定位柱125的位置也不对称,从而起到防呆作用。
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使所述至少两定位柱125设于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上,使所述至少两定位孔143设于所述后塞12的相应位置上即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上。
而且,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上设有至少一定位柱125以及至少一定位孔143,而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上设有与所述后塞12上的所述定位柱125以及所述定位孔143相应配合的至少一定位孔143和至少一定位柱125,且位于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上的所述定位孔143和所述定位柱125位置不对称,相应地,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面142上的所述定位孔143和所述定位柱125位置也不对称。
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与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的两相对侧上设有所述卡扣装置,该卡扣装置包括两卡扣臂126以及两凸块144,所述两卡扣臂126和所述两凸块144选择的分别设于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与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的两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卡扣臂126设于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的两相对侧,所述两凸块144设于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的两相对侧。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使所述两卡扣臂126设于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的两相对侧,使所述两凸块144设于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的两相对侧。
而且,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所述第二结合面142的两相对侧中的一侧设有所述两卡扣臂126中的一卡扣臂126,另一侧设有所述两凸块144中的一凸块144,而所述线架14也同样设有分别与所述卡扣臂126和所述凸块144相对应配合的一凸块144和一卡扣臂126。
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线缆2包括多数芯线21以及包裹在所述芯线21内的裸线部分。
请参照图1至图5,组装时,首先将所述导电端子13装设固定于所述接口部11上,使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3的一端位于所述接口部11的所述端子收容腔111内,而另一端即所述导线焊接部131露出所述接口部11之外。
其次,将所述后塞12装设固定于所述接口部11的一端,并通过在所述接口部11与所述后塞12设有的所述扣合装置相互结合,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3的所述导线焊接部131贯穿所述后塞12上设置的所述端子收容腔111,并搭接于所述后塞12上的所述端子定位部121上的所述隔栏123之间。
再次,将所述金属外壳15包覆于所述接口部11之外。
然后,将所述线缆2装设于所述线架14上,在本步骤中,先将所述线缆2的外皮剥掉,使各所述芯线21露出所需要长度;再将各所述芯线21依对应的位置,分别置于所述线架14的上下两部分设置的所述夹槽141中,且使各所述芯线21的自由段突出于所述线架14的一侧;然后将各所述芯线21剥外皮,之后露出各所述芯线21的裸线部分;最后通过所述线架14上下两部分上设置的所述配合结构将所述线架14的上下两部分结合到一起。
最后,将设有所述芯线21的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这时,所述线架14的所述第二结合面142和所述后塞12的所述第一结合面124结合,所述配合装置中的所述至少两定位柱125插入所述至少两定位孔143中,以防止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所述线架14出现上下左右松动;所述卡扣装置中的所述两卡扣臂126扣合于所述两凸块144上,以防止所述线架14与所述后塞12前后松动,从而通过所述定位柱125与所述定位孔143的配合,加上所述卡扣臂126与所述凸块144的卡扣配合的双重作用,所述线架14可以牢固地结合于所述后塞12上。此外,所述定位孔143在所述线架14上的位置不对称,故能起到防呆功能,防止所述线架14结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方向弄错。另外,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所述各芯线21的裸线部分通过所述缓冲部122上方,搭接于所述端子定位部121上的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然后可用机器进行焊接。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所述芯线21露出于所述线架14的所述夹槽141外的部分为剥掉了外皮的裸线,然而剥外皮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各芯线21剥外皮一致,很容易出现有些芯线21露出于所述夹槽141的部分在靠近所述夹槽141区域仍然留有小量外皮没有被剥掉的情况,当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所述缓冲部122位于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与所述线架14之间,露出于所述线架14的所述夹槽141外的芯线21搭接于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时,该靠近所述夹槽141区域的留有的小量没有剥掉外皮的所述芯线21部分位于所述缓冲部122之上,故不会有未剥外皮的所述芯线21搭接到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的现象发生,这样机器就可以很方便地将搭接在一起的所述芯线21的裸线部分与所述导电端子13的所述导线焊接部131进行焊接。
焊接时,先在位于所述隔栏123之间的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3的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刷上锡膏,然后将所述芯线21的裸线部分搭接于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然后用机器进行焊接。
因为所述线缆2包括很多条芯线21,故对应排布于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的所述芯线21很密集,焊接时,很容易导致相邻的所述芯线21的裸线之间接触而发生短路,而所述隔栏123的设计使得各芯线21之间隔离开来,从而防止了短路的发生。
同时所述芯线21的裸线部分搭接在所述芯线21之前需要在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刷上锡膏,故所述隔栏123的高度必须保持在一定高度,才能不让锡膏从所述隔栏123间溢出的同时保证相邻的所述芯线21的裸线之间不出现短路现象,因此技术上所述隔栏123的高度保持在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3的端子面高0.2mm以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优点:
1.当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所述缓冲部122位于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与所述线架14之间,露出于所述线架14的所述夹槽141外的所述芯线21的裸线部分搭接于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即使出现所芯线21有小量未剥掉外皮的部分,该靠近所述夹槽141区域的留有的小量没有剥掉外皮部分的芯线21位于所述缓冲部122之上,故不会有未剥外皮的芯线21搭接到所述导线焊接部131上的现象发生,这样机器就可以很方便地将搭接在一起的芯线21裸线部分与所述导电端子13的所述导线焊接部131进行焊接。
2.当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所述定位柱125插入所述定位孔143中,以防止所述线架14扣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所述线架14出现上下左右松动;所述卡扣臂126扣合于所述凸块144上,以防止所述线架14与所述后塞12前后松动,故通过所述定位柱125与所述定位孔143的配合,加上所述卡扣臂126与所述凸块144的卡扣配合的双重作用,所述线架14可牢固地结合于所述后塞12上。
3.所述定位孔143设于所述线架14上的位置不对称,通过此种不对称的结构设计,可起到防呆功能,防止所述线架14结合于所述后塞12上时,方向弄错。
4.所述端子定位部121上的所述隔栏123的设计,使得各芯线21之间隔离开来,防止了相邻的所述芯线21的裸线之间接触而发生短路。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接口部;
一后塞,该后塞结合于该接口部一侧,该后塞上设有至少一端子定位部,且从该后塞上于该端子定位部末端向远离所述接口部一侧延伸一缓冲部;
多数端子收容腔,该端子收容腔贯穿所述接口部及所述后塞;
多数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导线焊接部,该多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腔内,且所述导线焊接部穿过所述端子收容腔,搭接于所述后塞上的端子定位部上;
一线架,该线架扣合于所述后塞上于与所述接口部相结合的一侧的相对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塞与所述线架上设有一配合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装置是由在所述后塞与所述线架上选择地分别设有至少两定位柱以及相匹配的至少两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定位柱设于所述后塞上于与所述线架的结合面上,且在所述线架上于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至少两定位柱相匹配的所述至少两定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在所述线架上的位置不对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定位柱设于所述线架上于与所述后塞的结合面上,且在所述后塞上于相应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在所述线架上的位置不对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塞与所述线架上设有一卡扣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设有两卡扣臂与两凸块,所述两卡扣臂位于所述后塞上于与所述线架的结合面的两相对侧,所述线架上于与所述卡扣臂的相应位置处设有所述两凸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设有两卡扣臂与两凸块,所述两卡扣臂位于所述线架上于与所述后塞的结合面的两相对侧,所述后塞上于与所述卡扣臂的相应位置处设有所述两凸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定位部上设有多数隔栏,所述隔栏之间搭接所述导线焊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栏比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面高0.2mm以上。
CNU2008202030410U 2008-11-07 2008-11-07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1200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30410U CN201312002Y (zh) 2008-11-07 2008-11-0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30410U CN201312002Y (zh) 2008-11-07 2008-11-0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12002Y true CN201312002Y (zh) 2009-09-16

Family

ID=4110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0304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12002Y (zh) 2008-11-07 2008-11-0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12002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289A1 (zh) * 2015-06-08 2016-12-15 吴伟东 一种连接器公头
WO2016197292A1 (zh) * 2015-06-08 2016-12-15 吴伟东 一种连接器插头
CN113054476A (zh) * 2021-03-22 2021-06-29 联纲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289A1 (zh) * 2015-06-08 2016-12-15 吴伟东 一种连接器公头
WO2016197292A1 (zh) * 2015-06-08 2016-12-15 吴伟东 一种连接器插头
CN113054476A (zh) * 2021-03-22 2021-06-29 联纲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0668A (zh) 线缆及设置该线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795695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312002Y (zh) 电连接器
CN205543343U (zh) 免pcb板电子连接器
CN102760987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6025667B (zh) 网络信息模块
CN204947241U (zh) 线缆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
CN20260187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858149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1927758U (zh) 转接器
CN201584572U (zh) 防水插座
CN205051028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10957119U (zh) 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hdmi连接器
CN210111112U (zh) 光电混合插头连接器
CN209313169U (zh) 刺芯线端子胶套自动装配系统
CN20374718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9329277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076433U (zh) 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CN201594669U (zh) 微型同轴连接器
CN210326215U (zh) 一种高压导电铝线的接头机构
CN201402884Y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于电连接器上的排线胶塞
CN105428857B (zh) 一种usb数据线插装焊接工艺
CN103457055A (zh) 一种基于柔板金手指结构的网络信息模块
CN105742858A (zh) 免pcb板电子连接器
CN213845616U (zh) 焊线式连接器及连接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