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08171Y - 安全带卡扣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08171Y
CN201308171Y CNU2008201676204U CN200820167620U CN201308171Y CN 201308171 Y CN201308171 Y CN 201308171Y CN U2008201676204 U CNU2008201676204 U CN U2008201676204U CN 200820167620 U CN200820167620 U CN 200820167620U CN 201308171 Y CN201308171 Y CN 2013081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housing
button
safety bel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676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LOBAL KIDS BABY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LOBAL KIDS BABY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LOBAL KIDS BABY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LOBAL KIDS BABY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676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0817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081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081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卡扣,包含壳体、按钮、插头,所述壳体为一盒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空腔,所述壳体的下端内侧壁上,通过凹孔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按钮,按钮底部与壳体邻近安全带孔的一端活动连接,其中一叉边内侧设置有凹槽,壳体内,按钮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左插头的插片另一端折起,形成折边,右插头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左、右插头上分别设置安全带孔,所述左、右插头拼合后,形成插头,穿插入壳体设置的开口内,该卡扣当左、右插头插入时,即同时锁住,不会存在一个插头锁住,另一个未锁住的问题,有效的杜绝了插头单片锁住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安全带卡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带卡扣,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安全带卡扣。
背景技术
现有市售的一种安全带卡扣,其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带横向插穴的底板、可插入底板插穴的插头和位于底板上方并部分露于外壳的按钮,所述的外壳由相互可脱合的上盖和下盖组成,在底板面上设有与插穴相通的导槽,所述的导槽内容纳有滑块和位于滑块与导槽壁之间的弹簧;所述的导槽与插穴口之间的底板上端面上的一侧设置与插穴相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置有锁块和位于锁块与凹槽壁之间的弹簧;所述的插头由分别设有固定安全带的带孔和插脚的左、右插头拼接而成,在其中一插脚上设有与底板上端面上的一侧锁块相扣接的卡口;所述的按钮内表面上一侧设有与上述锁块相触并可推动锁块的斜边。在使用时,左、右插头拼接后插入底板的插穴中,压紧滑块弹簧和锁块弹簧,同时在锁块弹簧的作用下,锁块扣住插脚卡口,使得插脚不能拔出而处于锁住状态;为使插头从插穴中脱开,只要推动按钮,使按钮的斜边挤压锁块,压紧锁块弹簧,结果锁块外移,离开插脚上的卡口,在滑块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插脚脱离插穴。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底板面上的锁块单侧设置,使得与之相配的插脚的卡口和按钮上的斜边也单侧设置,因而插脚插入插穴时,仅靠一插脚上的卡口受锁块卡接,从而使插脚单边受力,造成左、右插脚受力不均,有可能使插脚受力较弱侧的安全带在未推动按钮的情况下脱离插穴,因此,仍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插头不能单片锁住,必须同时锁住的安全带卡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安全带卡扣,包含壳体、按钮、插头,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安全带孔,所述插头由左、右插头拼合而成,
所述壳体为一盒状,壳体与设置安全带孔相反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空腔,所述壳体的下端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凹孔,所述凹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按钮,按钮设置有两叉边,呈“V”字形,“V”字的底部与壳体邻近安全带孔的一端活动连接,其中一叉边内侧设置有凹槽,外侧边顶在第二弹性组件上,另一叉边位于壳体设置的空腔内,
所述壳体内,按钮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
所述左插头包含插片,以及设置在插片端部的插块,所述插块上设置有安全带孔,所述插片另一端折起,形成折边,
所述右插头包含插片,以及设置在插片端部的插块,所述插块上设置有安全带孔,所述右插头与左插头拼合时,未与左插头接触的一侧边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左、右插头拼合后,形成插头,穿插入壳体设置的开口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凸台,按钮的一叉边上设置有通槽,左、右插头的插片上也设置有通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插头设置的插片上,与右插头拼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右插头设置的插片上,与左插头拼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两侧、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按钮的两叉边的结合处设置有通孔,通过铆钉穿过通孔,将按钮与壳体铰链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为锥形弹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左、右插头插入时,即同时锁住,不会存在一个插头锁住,另一个未锁住的问题,有效的杜绝了插头单片锁住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安全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图1~图4,所述安全带卡扣主要由壳体1,插头,按钮2等构成。
所述壳体1为一盒状,其中一端设置有安全带孔10,用于穿插安全带,所述壳体1上设置安全带孔10的相反的一端设置有开口12,用于插头的进出,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空腔11,所述开口12两侧、壳体1的侧壁上、邻近安全带孔10处设置有通孔14。
所述按钮2设置有两叉边21、22,呈“V”字形,“V”字的底部,两叉边21、22的结合处设置有通孔24,所述一叉边22设置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略呈“7”字形,当然,其形状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别的形状,只要其中一个端面垂直于叉边22,利用该端面可以卡住插头即可。
通过一铆钉5穿过通孔14,24,将按钮2与壳体1铰链连接在一起,所述按钮2的侧边,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6,所述第一弹性组件6为异形弹簧。
所述壳体1的一侧壁上,还设置有凹孔13,所述凹孔13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7,所述第二弹性组件7为锥形弹簧,第二弹性组件7的作用是,当插头伸进后,将按钮2上的叉边22向插头方向靠拢,使叉边22上设置的凹槽与插头紧密配合。
所述插头由左、右插头3、4拼合而成,所述左插头3包含插片31,以及设置在插片31端部的插块32,所述插块32上设置有安全带孔33,用于穿插安全带,所述插片31另一端折起,形成折边34,所述插片31内还设置有通槽35。
所述右插头4包含插片41,以及设置在插片41端部的插块42,所述插块42上设置有安全带孔43,用于穿插安全带,插片41内还设置有通槽45,所述右插头4与左插头3拼合时,未与左插头3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凹槽44,所述凹槽44也略呈“7”字形,其形状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别的形状,只要其中一个端面垂直于插片41即可,用于当插头插进壳体1后,与按扭2设置的叉边22上的凹槽23,互相咬住,防止插头与按钮2松开。
优选的,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有凸台15,按钮2的一叉边上设置有通槽,其位置与左、右插头3、4的插片上设置的通槽35、45相对应,防止插头在插入壳体1后,相对移动。
优选的,所述右插头4设置的插片上,与左插头3拼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台46,所述左插头3设置的插片31上,与右插头4拼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图上未示出),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左、右插头3、4相对移动。
使用时,将第二弹性组件7放置在凹孔13内,将按钮2插入壳体1,并通过铆钉5将其串接起来,按扭2的侧边,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6,将左、右插头3、4拼合成一个插头,将插头伸入壳体1,插片将按钮2往壳体1两侧挤压,当安装到位后,插头上的凹槽44与按钮2上的凹槽23相互咬合,插头牢牢地固定在壳体1内。
当需要将插头与壳体1分离时,将按扭2的一叉边往里挤压,此时,插头上设置的凹槽44与按钮2上设置的凹槽23分离,并在第一弹性组件6的作用下弹出,从而将插头与壳体1分离。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Claims (5)

1、一种安全带卡扣,包含壳体(1)、按钮(2)、插头,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安全带孔(10),所述插头由左、右插头(3)、(4)拼合而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为一盒状,壳体(1)与设置安全带孔(10)相反的一端,设置有开口(12),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空腔(11),壳体(1)的下端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凹孔(13),所述凹孔(13)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7),
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按钮(2),按钮(2)设置有两叉边(21)、(22),呈“V”字形,“V”字的底部与壳体(1)邻近安全带孔(10)的一端活动连接,其中一叉边(22)内侧设置有凹槽(23),外侧顶在第二弹性组件(7)上,另一叉边(21)位于壳体(1)设置的空腔(11)内,
所述壳体(1)内,按钮(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6),
所述左插头(3)包含插片(31),以及设置在插片(31)端部的插块(32),所述插块(32)上设置有安全带孔(33),所述插片(31)另一端折起,形成折边(34),
所述右插头(4)包含插片(41),以及设置在插片(41)端部的插块(42),所述插块(42)上设置有安全带孔(43),所述右插头(4)与左插头(3)拼合时,未与左插头(3)接触的一侧边上设置有凹槽(44),
所述左、右插头(3)、(4)拼合后,形成插头,穿插入壳体(1)设置的开口(1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设置有凸台(15),按钮(2)的一叉边上设置有通槽,左、右插头(3)、(4)的插片上也设置有通槽(35)、(4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插头(3)设置的插片(31)上,与右插头(4)拼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右插头(4)设置的插片(41)上,与左插头(3)拼合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台(4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按钮(2)与壳体(1)活动连接的结构是,所述开口(12)两侧、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4),所述按钮(2)的两叉边(21)、(22)的结合处设置有通孔(24),通过铆钉(5)依次穿过通孔(14)、(24),将按钮(2)与壳体(1)铰链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7)为锥形弹簧。
CNU2008201676204U 2008-11-17 2008-11-17 安全带卡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0817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676204U CN201308171Y (zh) 2008-11-17 2008-11-17 安全带卡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676204U CN201308171Y (zh) 2008-11-17 2008-11-17 安全带卡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08171Y true CN201308171Y (zh) 2009-09-16

Family

ID=41105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6762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08171Y (zh) 2008-11-17 2008-11-17 安全带卡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08171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7066A1 (zh) * 2010-06-13 2011-12-22 Li Qihan 用于飞机上航空座椅的保险带装置
CN104705914A (zh) * 2013-12-15 2015-06-17 郑州鸿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卡扣
CN105438019A (zh) * 2015-11-30 2016-03-30 无锡利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用搭扣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7066A1 (zh) * 2010-06-13 2011-12-22 Li Qihan 用于飞机上航空座椅的保险带装置
CN104705914A (zh) * 2013-12-15 2015-06-17 郑州鸿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卡扣
CN105438019A (zh) * 2015-11-30 2016-03-30 无锡利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用搭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3716B (zh) 高压连接器
CN2792095Y (zh) 移动存储装置
US20110124234A1 (en) Connector
CN201308171Y (zh) 安全带卡扣
WO2005102099A3 (en) High-capacity card holder and ejector
CN104580608B (zh) 壳体结构、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US7059894B1 (en) Battery seat
CN203014061U (zh) 防脱落插头
CN103036104A (zh) 连接器插拔辅助装置及连接器组合
CN211428212U (zh) 一种钮扣电池的可拆卸式电池仓装置和装配结构
CN1885631A (zh) 一种抽拉盖式防脱落插头插座
CN201000953Y (zh) 卡缘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7719535U (zh) 一种电子电气接插件
CN201294688Y (zh) 便携式电子产品及其外壳本体和电池盖
CN108832360A (zh) 高防水充电usb母座及其制作方法
CN203466352U (zh) 自复位式usb插孔保护结构及设有该结构的电源插座
CN210156590U (zh) 一种Type增强式锁扣连接结构
CN201576775U (zh) Hdmi连接器改良结构
CN108718025B (zh) 一种排插
CN2935186Y (zh) 光纤插座
CN201119142Y (zh) 具有卡合机构的盒体
CN214625480U (zh) 一种插座的保护门结构
CN201282777Y (zh) 安全带卡扣
CN220607558U (zh) 一种卡接式插扣
CN217009807U (zh) 可更换多规格插头的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