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02619Y -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02619Y
CN201302619Y CNU2008202073793U CN200820207379U CN201302619Y CN 201302619 Y CN201302619 Y CN 201302619Y CN U2008202073793 U CNU2008202073793 U CN U2008202073793U CN 200820207379 U CN200820207379 U CN 200820207379U CN 201302619 Y CN201302619 Y CN 2013026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entioned
combination
lens combination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073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见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2073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026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026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026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摄像透镜不仅光学性能良好而且实现小型且广角化。从物体侧依次排列有负的第1透镜组(G1)、正的第2透镜组(G2)、光阑、和正的第3透镜组(G3)。第1透镜组(G1),至少具有2片透镜,从第1透镜组(G1)的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L12)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并且构成第1透镜组(G1)的透镜皆为负透镜。第2透镜组(G2),至少具有1片双凸形状的透镜组(L21)。第3透镜组(G3),从最靠像侧起依次至少具有负的弯月形的透镜(L33)、和正透镜(L32)。第2透镜组(G2)的透镜(L21)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γ2,满足下述条件式(1):γ2<43 (1)。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适合在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的车载用相机、移动终端用相机、监视相机等中使用的广角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CCD或CMOS等的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正在发展。与其同时,具备这些摄像元件的摄像设备本体的小型化也得到发展,其所搭载的摄像透镜也谋求小型化、轻量化。
另一方面,在车载用相机或监视相机中要求从寒冷区的外气至热带区的夏天的车内在持有高的耐气候性的同时可在广温度范围使用的、小型的广角透镜。
作为上述领域的摄像透镜,公知的有下述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透镜。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由5组6片构成的鱼眼透镜。在专利文献2,记载有由5组6片或5组7片构成的包括非求面透镜的广角透镜。在专利文献3,记载有监视用电视的小型相机所使用的5组6片或5组7片构成的广角透镜。在专利文献4,记载有由6组7片构成的广角透镜。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023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公报第2599312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123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24660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F值为2的明亮的透镜,但因多用折射率超过1.9的玻璃材料,所以有成本变高的缺点。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透镜,因使用非球面透镜,所以若将材质采用玻璃来制造,这个成本也变高,所以不优选。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透镜,除广角化和小型化不充分之外,变为F值2.8~4的暗的光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为小型且广角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第1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排列整体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镜组、光阑、和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镜组而成,上述第1透镜组,至少具有2片透镜而成,从上述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第2个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并且构成上述第1透镜组的透镜皆为负的透镜;上述第2透镜组,至少具有1片双凸透镜;上述第3透镜组,从最靠像侧起依次至少具有负的弯月形透镜、和正的透镜,上述第2透镜组的上述双凸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γ2,满足下述条件式(1)。
γ2<43            (1)
本发明的第1摄像透镜,通过具有由上述形状的负的透镜构成的第1透镜组,不仅良好地控制畸变发生并且谋求小型化及广角化;通过配置在光阑附近、包括适当选择材质的双凸透镜且具有的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镜,良好地补正场曲及倍率色差;通过具有包括负的透镜及正的透镜的第3透镜,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差及轴向色差,从而提供一种不仅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为小型且为广角的摄像透镜。
本发明的第2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整体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镜组、光阑、和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镜组而成,上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第1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第2透镜、和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第3透镜构成;上述第2透镜组,只由双凸形状的单透镜构成;上述第3透镜组,从最靠近像侧依次至少具有负的弯月形透镜、和正的透镜。
本发明的第2摄像透镜,通过具有由上述形状的负的透镜构成的第1透镜组,不仅更良好地控制畸变发生并且谋求小型化及广角化;通过配置在光阑附近、由双凸透镜构成的第2透镜组,良好地补正场曲;通过具有包括负的透镜及正的透镜的第3透镜,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差及轴向色差,从而提供一种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为小型且广角的摄像透镜。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上述第3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由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的一方的面朝向像侧的正的单透镜、和通过正的透镜及负的弯月形透镜而成的接合透镜构成也可。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上述第3透镜中的最靠像侧的上述负的弯月形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n及阿贝数γn,和从像侧起第2个上述正的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p及阿贝数γp,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3)。
0.05<Nn-Np<0.45                (2)
1.5<γpn                     (3)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由上述第3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上述负的弯月形透镜及从像侧起第2个上述正的透镜而成的合成焦距fpn,满足下述条件式(4)。
3<fpn/f<30                     (4)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上述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G1,满足下述条件式(5)。
-2<fG1/f<-0.5                  (5)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从上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整个系统的像侧焦点面的光轴上的距离L,满足下述条件式(6)。
7<L/f<14                       (6)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上述第3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由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的一方的面朝向像侧的正的单透镜、和通过正的透镜及负的弯月形透镜而成的接合透镜构成时,优选用于遮蔽红外线光的膜形成在上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体侧的上述单透镜的像侧的面。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摄像透镜、和将上述摄像透镜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适宜地选择透镜的形状及材质,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谋求小型化及广角化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用摄像装置的配置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一构成例的光学系统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2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中:1-汽车,2、3-车外相机,4-车内相机,5-摄像透镜,6-摄像元件,6a-摄像面,7-光束,11、12-遮光手段,Di-第i号面和第i+1号面之间的光轴上的面间隔,G1-第1透镜组,G2-第2透镜组,G3-第3透镜组,L11、L12、L13、L21、L31、L32、L33-透镜,LC-接合透镜,PP-光学部件,Ri-第i号面的曲率半径,St-孔径光阑,Z-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参照图面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可使用于车载用相机、移动终端用相机、监视相机等,尤其适宜地使用在用于摄影汽车的前方、侧方、后方等的映像的车载用相机。在图1作为使用例,表示在汽车1装载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的状态。
在图1,汽车1具备:用于摄像其助手席侧的侧面的死角范围的车外相机2;用于摄像汽车1的后侧的死角范围的车外相机3;和安装于室内镜背面且用于摄影与司机同一视线范围的车内相机4。车外相机2和车外相机3和车内相机4是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透镜5和将摄像透镜5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6。
在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5的一构成例的光学系统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构成例对应于后述的实施例1的透镜构成。摄像透镜5沿着光轴Z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有:整体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1透镜组G1、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镜组G2、孔径光阑St、和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镜组G3。
在图2所示的例的摄像透镜5中,第1透镜组G1由透镜L11和透镜L12构成,第2透镜组G2由透镜L21构成,第3透镜组G3由透镜L31、和由L32及透镜L33接合的接合透镜LC构成。
在摄像透镜5的成像面配置有由CCD图像传感器等构成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6的摄像面。在摄像透镜5和摄像元件6之间,按照安装透镜的相机侧的构成,配置例如摄像面保护用的玻璃盖或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的平板形状的种种光学部件PP。
在摄像透镜5,通过透镜L11和透镜L12之间的有效径外的光束,成为杂散光到达至像面,因此,有成为重像的忧虑。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的光束7是表示以最大视角入射的光束。由于有通过比光束7更靠外侧的光束成为杂散光的忧虑,所以优选在透镜L11和透镜L12之间设置遮光手段11来遮断杂散光。作为此遮光手段11,例如可在透镜L11的透镜L12侧的有效径外部分涂布不透明的涂料、或设置不透明的板材也可、或在成为杂散光的光束在透镜L11和透镜L12之间的光路设置不透明的板材也可。另外,如此目的的遮光手段,不仅配置在透镜L11和透镜L12之间,根据需要也可配置在其他透镜之间,在图2表示在透镜L12的像侧的有效径外的部分也形成与遮光手段11同一构成的遮光手段12的例。
其次,对摄像透镜5的详细构成和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第1透镜组G1,至少具有2片透镜,构成为从第1透镜组G1的物体侧的第2个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使构成第1透镜组G1的透镜皆成为负的透镜。
通过选择如上述的第1透镜组G1的透镜的折射力及形状,可良好地控制畸变的发生的同时达成小型化及广角化。另外,通过将构成第1透镜组G1的透镜皆设为负的透镜,可使第1透镜组G1持有强的负的折射力。为了小型化及广角化,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1透镜组G1和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镜G2的组合成后,优选整体上具有负的折射力或弱的正的折射力,从此方面第1透镜组G1优选具有充分强的负的折射力。
在此,如图2所示例,在透镜L1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透镜构成时,由于可在透镜L11的物体侧捕获入射角大的光线,所以可将光学系统广角化,同时可将透镜L11射出后的光束变细,可实现小型化。另外,通过为负的弯月形透镜可将佩兹伐和变小,在广画面区域使场曲的补正成为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因透镜L11为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所以例如在使用于车载用相机等严厉环境时,优选使用对由风雨的表面劣化、由直射日光的温度变化有耐抗性,进一步对油脂·洗剂等化学药品有耐抗性的材质,即使用耐水性、耐气候性、耐酸性、耐化学药品性等的高材质。而且,作为透镜L11的材质优选使用坚硬、难破碎的材质,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玻璃或透镜的陶瓷。陶瓷与通常的玻璃相比,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的性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2所示的例中第1透镜组G1,由2片负的透镜构成,但进一步也可在透镜L12的像侧追加负的透镜而成为由3片以上的负的透镜构成。
例如,如后述的实施例9~12及其构成图的图11~图14所示,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透镜L11、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透镜L12、和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透镜L13构成也可。如此构成时,可进一步控制畸变的发生的同时达成小型化及广角化。
第2透镜组G2,至少具有1片双凸透镜而构成。然后,作为优选,按照其双凸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γ2成为
γ2<43            (1)
的方式选择材质。通过按照满足条件式(1)的方式选择材质,可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差。
在图2所示的例中,第2透镜组G2只由为双凸形状的单透镜的透镜L21构成。透镜L21配置在光线密集的孔径光阑St位置的附近,对由负的透镜的透镜L11及透镜L12射出的发散光起收敛方向的作用。通过将透镜L21设为双凸形状,可具有强的正的折射力,且可良好地补正场曲。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片数,第2透镜组G2,优选只由双凸形状的单透镜构成,但进一步可构成为具有其他透镜。
第3透镜组G3被构成得从最靠近像侧依次至少具有负的弯月形透镜和正的透镜。如此,通过在像侧配置正负的透镜,可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差及轴向色差。
在图2所示的例中,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依次由将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的一方的面朝向像侧的正的单透镜的透镜L31、和由正的透镜即透镜L32及负的弯月形透镜即透镜L33而成的接合透镜LC构成。
通过将透镜L31设为上述形状,可良好地补正场曲。进一步,若将透镜L31设为平凸透镜或双凸透镜,则可更良好地补正场曲。
通过不形成为将透镜L32及透镜L33分离的透镜,而形成为将透镜L32及透镜L33接合的接合透镜,可更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差及轴向色差。另外,将正的透镜L32设为双凸形状时,可将折射力加强,有利于色像差地补正。
上述第3透镜组G3,最靠近像侧的负的弯月形透镜(透镜L33)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n及阿贝数γn,和从像侧第2个正的透镜(透镜L32)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p及阿贝数γp,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3)。
0.05<Nn-Np<0.45            (2)
1.5<γpn                 (3)
若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则接合面的曲率半径变小,难以加工。若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则实际上可使用的材质被限定,并且,可使用的材质成为高价之物,因此,阻碍低成本化。若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则难以良好地补正色像差。
在摄像透镜5,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第3透镜组G3中的最靠近像侧的负的弯月形透镜及从像侧第2个正的透镜的合成焦距(接合透镜LC的合成焦距)fpn,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3<fpn/f<30                    (4)
若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则难以良好地补正场曲。若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则第3透镜组G3中的最靠近像侧的负的弯月形透镜及从像侧第2个正的透镜的合成折射力变弱,难以良好地补正色像差。
在摄像透镜5,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第1透镜组G1的合成焦距fG1,满足下述条件式(5)。
-2<fG1/f<-0.5                (5)
若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则可容易达成广角化,但场曲变大,难以获得良好的像。另外,若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则难以达成广角化,或透镜系统变大型化。
在摄像透镜5,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从第1透镜组G1的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透镜L11)的物体侧的面至整个系统的像侧焦点面的光轴上的距离L,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7<L/f<14            (6)
若超过条件式(6)的下限,则广角化变困难。若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则透镜系统变大型化。
并且,在摄像透镜5,将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合成的组的合成焦距fG1G2,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或条件式(8)。
300<fG1G2                (7)
fG1G2<0                  (8)
将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合成的组,优选整体具有负的折射力或弱的正的折射力。这是因为,若将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合成的组整体具有强的正的折射力,则广角化变困难或透镜系统变大型化。
通过将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的合成焦距,控制在条件式(7)或条件式(8)的范围,可同时达成广角化和小型化。若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的合成焦距脱离条件式(7)或条件式(8)的范围,则难以达成广角化,或透镜系统变大型化。
另外,在摄像透镜5,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透镜L11的中心厚度D1,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
0.4<D1/f            (9)
例如摄像透镜5用于车载等用途时,透镜L11被要求其对各种冲突的强度。若超过条件式(9)的下限值,则透镜L11变薄并成为容易破碎,对各种冲突的强度变弱。
另外,在摄像透镜5,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第3透镜组G3的合成焦距fG3,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
1.7<fG3/f<3.0        (10)
若超过条件式(10)的下限,则后截距变短,在摄像透镜5和摄像元件6之间难以配置玻璃盖或滤光片等光学部件PP。若超过条件式(10)的上限,则难以良好地补正场曲。
另外,在摄像透镜5,第3透镜组G3的最靠近像侧的负的弯月形透镜(透镜L33)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γn,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
γn<20                (11)
γn满足条件式(11)时,可将第3透镜组G3的最靠近像侧的负的弯月形透镜(透镜L33)和从像侧第2个正的透镜(透镜L32)的阿贝数的差变大,因此,轴向色差及倍率色差的补正变容易。
另外,在摄像透镜5,第3透镜组G3从物体侧依次由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的一方的面朝向像侧的正的单透镜的透镜L31、和通过正的透镜的透镜L32及负的弯月形透镜的透镜L33而成的接合透镜LC构成时,用于遮断红外线光的膜,优选形成在第3透镜组G3的最靠近物体侧的单透镜(透镜L31)的像侧面。由此,可将重像的发生控制为最小限的同时,不必将红外光截止用滤波器等插入在透镜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在第3透镜组G3的最靠近物体侧的单透镜的像侧面以外形成用于遮断红外线光的膜时,容易发生由这个膜引起的强的重像,所以不优选。
另外,在摄像透镜5,作为透镜的材质,优选紫外线光的透过率为低的材质。通常的透镜用材质的分光透过率,随着从可视光区域向紫外线光区域有减少的趋向。摄像透镜5,在此减少曲线中,优选至少包括1个由透过率成为5%的波长为360nm以上的材质形成的透镜。由此,可省去用于遮蔽紫外线光的过滤器或成膜,可降低透镜系统整体的成本。
摄像透镜5,例如适用于车载用相机时,要求可使用在从寒冷区的外气至热带区的夏天的车内广泛的温度范围。因此,优选整个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具体而言,优选使用在-40℃~125℃的广泛的温度范围。另外,为了廉价制作透镜,优选整个透镜为球面透镜。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5的具体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陈述的实施例中,实施例1~8、13、14是6片构成,实施例9~12是7片构成。
<实施例1>
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价、设计规格、各焦距表示在表1。在表1,Si表示将最靠近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作为第1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号(i=1~15)的面号码。Ri表示第i号(i=1~15)的面的曲率半径,Di表示第i号(i=1~14)的面和第i+1号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Ndj表示将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作为第1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号(j=1~7)的透镜或光学部件PP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γdj表示第j号透镜或光学部件PP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在表1,曲率半径及面间隔的单位是mm,曲率半径在物体侧为凸时设为正、在像侧为凸时设为负。
在表1,FNo.为F值、L′为上述光学部件PP在透镜L33和像面之间时的从透镜L11的物体侧的面至像侧焦点面的光轴Z上的距离、L为从透镜L11的物体侧的面至像侧焦点面的光轴Z上的距离(光学部件PP的量进行空气换算)、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fG1为第1透镜组G1的合成焦距、fG2为第2透镜组G2的合成焦距、fG3为第3透镜组G3的合成焦距、fG1G2为第1透镜组G1和第2透镜组G2的合成焦距、fG2G3为第2透镜组G2和第3透镜组G3的合成焦距、fpn为接合透镜LC的合成焦距。需要说明的是,表中记号的含意对后述的实施例也相同。
另外,在图3表示实施例1的透镜构成图。图3中的符号Ri(i=1~14)、Di(i=1~14)对应于表1的Ri、Di。在图3中的孔径光阑St不是表示形状及大小而是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表1及图3的符号,按照包括孔径光阑St及光学部件PP的方式赋予。另外,在图3作为成像面图示摄像元件6的摄像面6a。
【表1】
Figure Y20082020737900151
<实施例2>
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2,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4。在图4,符号Ri、Di对应于表2的Ri、Di。
【表2】
Figure Y20082020737900161
<实施例3>
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3,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5。在图5,符号Ri、Di对应于表3的Ri、Di。
【表3】
Figure Y20082020737900171
<实施例4>
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4,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6。在图6,符号Ri、Di对应于表4的Ri、Di。
【表4】
Figure Y20082020737900181
<实施例5>
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5,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7。在图7,符号Ri、Di对应于表5的Ri、Di。
【表5】
Figure Y20082020737900191
<实施例6>
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6,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8。在图8,符号Ri、Di对应于表6的Ri、Di。
【表6】
Figure Y20082020737900201
<实施例7>
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7,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9。在图9,符号Ri、Di对应于表7的Ri、Di。
【表7】
<实施例8>
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8,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10。在图10,符号Ri、Di对应于表8的Ri、Di。
【表8】
在以下陈述的实施例9~12,第1透镜组G1,由透镜L11、透镜L12、和透镜L13的3片透镜构成,此点与上述的实施例1~8、后述的实施例13、14不同之点。
<实施例9>
实施例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9,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11。在图11,符号Ri、Di对应于表9的Ri、Di。
【表9】
Figure Y20082020737900231
<实施例10>
实施例10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10,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12。在图12,符号Ri、Di对应于表10的Ri、Di。
【表10】
Figure Y20082020737900241
<实施例11>
实施例1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11,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13。在图13,符号Ri、Di对应于表11的Ri、Di。
【表11】
<实施例12>
实施例1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12,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14。在图14,符号Ri、Di对应于表12的Ri、Di。
【表12】
Figure Y20082020737900261
<实施例13>
实施例1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13,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15。在图15,符号Ri、Di对应于表13的Ri、Di。
【表13】
Figure Y20082020737900271
<实施例14>
实施例1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元值表示在表14,透镜构成图表示在图16。在图16,符号Ri、Di对应于表14的Ri、Di。
【表14】
上述实施例1~14的摄像透镜中的对应于上述条件式(1)~(5)的值表示在表15,对应于上述条件式(6)~(11)的值表示在表16。如从表15、表16可知,实施例1~4、7~14的摄像透镜的任一个皆满足上述条件式(1)~(11)。另外,实施例5、6的摄像透镜,满足条件式(1)~(8)、(10)、(11)。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对于条件式(7)、(8)只要满足任一方即可,因此,将条件式(7)、(8)总括地处理。
【表15】
实施例 构成   条件式(1)γ2   条件式(2)Nn-Np   条件式(3)γpn   条件式(4)fpn/f   条件式(5)fG1/f
  1   6片   32.30   0.21   2.85   5.21   -1.14
  2   6片   29.80   0.21   2.85   6.16   -1.07
  3   6片   29.80   0.21   2.85   6.48   -1.09
  4   6片   23.80   0.21   2.85   6.38   -1.08
  5   6片   42.70   0.21   2.85   4.35   -1.89
  6   6片   37.20   0.34   3.14   8.77   -1.00
  7   6片   42.70   0.21   2.85   3.54   -1.71
  8   6片   18.90   0.15   2.62   4.84   -1.32
  9   7片   18.90   0.12   2.47   5.63   -0.95
  10   7片   18.90   0.12   2.47   8.79   -0.86
  11   7片   37.20   0.21   2.85   13.64   -0.94
  12   7片   37.20   0.21   2.85   27.63   -0.93
  13   6片   29.80   0.21   2.85   6.35   -1.19
  14   6片   37.20   0.39   2.94   8.36   -1.56
【表16】
实施例 构成   条件式(6)L/f   条件式(7)(8)fG1G2   条件式(9)D1/f   条件式(10)fG3/f   条件式(11)γn
  1   6片   10.48   -5.84   0.94   2.22   18.90
  2   6片   11.89   -5.09   1.02   2.33   18.90
  3   6片   11.42   -6.21   0.89   2.43   18.90
  4   6片   11.38   -6.17   0.88   2.41   18.90
  5   6片   12.17   1708.27   0.54   2.41   18.90
  6   6片   9.00   -5.65   0.42   1.94   18.90
  7   6片   10.05   -13.15   0.67   2.17   18.90
  8   6片   11.78   -5.64   1.07   2.33   18.90
  9   7片   11.03   -4.67   0.70   2.22   18.90
  10   7片   11.11   -6.68   0.57   2.22   18.90
  11   7片   10.14   -5.49   0.64   2.10   18.90
  12   7片   11.02   -8.75   0.70   2.43   18.90
  13   6片   12.10   -5.87   1.60   2.19   18.90
  14   6片   10.17   -6.39   0.69   1.99   17.80
上述实施例1~1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畸变)、倍率色差的像差图分别表示在图17~图30。在各像差图,表示将e线(波长546.07nm)作为基准波长的像差,但在球差及倍率色差图,表示F线(波长486.1nm)、C线(波长656.3nm)有关的像差。就畸变图而言,在将理想像的高度设为fω(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半视角ω的积)的基础上,表示距其的偏移量。球差图的纵轴的FNo.为F值,其他的像差图的纵轴ω表示半视角。如从图17~图30可知,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14良好地补正各像差。
以上,举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可进行多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及折射率的值,不限定于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的值。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对将本发明适用在车载用相机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个用途,例如,也可适用在移动终端用相机或监视相机等。

Claims (10)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整体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镜组、光阑、和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镜组而成,
上述第1透镜组,其至少具有2片透镜,从上述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第2个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并且构成上述第1透镜组的透镜皆为负的透镜,
上述第2透镜组,其至少具有1片双凸透镜,
上述第3透镜组,其从最靠像侧起依次至少具有负的弯月形透镜、和正的透镜,
上述第2透镜组的上述双凸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γ2,满足下述条件式(1):
γ2<43            (1)。
2.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整体具有负的折射力的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镜组、光阑、和整体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镜组而成,
上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第1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第2透镜、和凹面朝向像侧的负的第3透镜构成,
上述第2透镜组,仅由双凸形状的单透镜构成,
上述第3透镜组,从最靠像侧起依次至少具有负的弯月形透镜、和正的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由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的一方的面朝向像侧的正的单透镜、和通过正的透镜及负的弯月形透镜而成的接合透镜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透镜中的、最靠像侧的上述负的弯月形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n及阿贝数γn,和从像侧起第2个上述正的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Np及阿贝数γp,满足下述条件式(2)、(3):
0.05<Nn-Np<0.45    (2)
1.5<γpn         (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由上述第3透镜组中的最靠像侧的上述负的弯月形透镜及从像侧起第2个上述正的透镜而成的合成焦距fpn,满足下述条件式(4):
3<fpn/f<30                (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上述第1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G1,满足下述条件式(5):
-2<fG1/f<-0.5            (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整个系统的焦距f、和从上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整个系统的像侧焦点面的光轴上的距离L,满足下述条件式(6):
7<L/f<14                 (6)。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用于遮蔽红外线光的膜,形成在上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上述单透镜的像侧的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用于遮蔽红外线光的膜,形成在上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上述单透镜的像侧的面。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和
将上述摄像透镜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CNU2008202073793U 2008-08-29 2008-08-29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026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73793U CN201302619Y (zh) 2008-08-29 2008-08-29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73793U CN201302619Y (zh) 2008-08-29 2008-08-29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02619Y true CN201302619Y (zh) 2009-09-02

Family

ID=4108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0737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02619Y (zh) 2008-08-29 2008-08-29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02619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6040B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1339288B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1373260B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1231379B (zh)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EP2012162B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JP5143595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355215B2 (en) Image pickup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5393276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7911712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830620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015657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該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1387740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JP5479702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1273960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EP2073048A2 (en) Imaging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1348672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8363191A (zh) 成像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JP2015172655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1520546A (zh) 变倍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JP2009075141A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装置
JP5015752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1344995Y (zh) 广角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302619Y (zh)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JP2009151047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