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00915Y -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 Google Patents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00915Y
CN201300915Y CNU2008201540793U CN200820154079U CN201300915Y CN 201300915 Y CN201300915 Y CN 201300915Y CN U2008201540793 U CNU2008201540793 U CN U2008201540793U CN 200820154079 U CN200820154079 U CN 200820154079U CN 201300915 Y CN201300915 Y CN 20130091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window
loading
screw
embedd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540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士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540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0091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0091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0091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车辆。本多用途车辆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动力、操纵系统、底盘、车轮、电子电器及各车厢部件等;其特征是:还包括可以装卸的车顶、上柱、侧窗等车厢部件,这些装卸式车厢部件的连接处,设置有镶嵌式结构并且用紧固件零件连接;只要通过手工的操作,就可以容易地组合装卸本车辆中的各组装式车厢部件,并能够使本车从外部形状到实际用途发生多种明显的功能性变换,以满足人们对车辆用途的多种需要;这些组装式车厢部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配置。本多用途车能避免现在常用车辆不能随意变换多种外形及用途的缺陷,可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多种活动的需要,填补了车辆能变换多种外形及用途方面的空白。

Description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辆,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把车厢组装成不同形状的多用途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内容要求的不断增加和提高,一辆车的单一性用途往往不能满足多种活动的需要,而购置2辆以上的用途不同的车辆,又是现今大多数人的物质条件还难以达到的;因此车辆的多用途性,特别是各种中小型车辆的多用途性不但使相当的城乡居民想望,同时也使有需要的各公司、业主关注;而背景技术是,当前常用的多用途车,由于受到其车辆外形不变的限制,其用途变化就显得不多;而少数能变外形的车辆,其能变换的形状也较少,并且成本较高,使用受局限,不能满足多方面的各种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变换成多种外形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只要通过手工操作,就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容易地把该车组装成具有多种外形及用途的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1.一种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零部件包括车头、发动机动力、底盘、操纵系统、车轮、电子电器、及车厢部件车顶、车梁、车柱、车壁、车隔板、车门、车窗、座椅、车地板、等各零件;其特征是,还包括:1-装卸式车顶,2-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设置在相邻装卸式车厢部件的连接处,3-紧固件连接结构(117),包括螺钉(43、211)和螺帽(98、217)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装卸式车顶设置在车梁或车柱、车隔板、车壁上端;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设置在装卸式车顶的前后端、两侧下面;紧固件连接结构(117)设置并连接在装卸式车顶的前后端、两侧下面及车梁或车柱、车壁、车隔板上端;凹凸形连接结构(116)的零件包括凹面(58)或凹槽(39或79)、销孔槽(265)、周边(90)、凸面(29)、凸条(45)、凸角(87)、销柱(264)。
2.包括车前顶(100),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前顶(100)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具有镶嵌作用的容腔(115),该容腔(115)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该前顶的后端设置连接孔(27)或螺钉(43)、螺纹孔(48),前顶的两侧下面设置窗档(30),前顶的两侧下面的左、右后角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前窗(23)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后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中顶(112)前端或上隔板(99)的上面(29)、上柱(93)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3.包括车中顶(112或197),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中顶(112或197)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容腔(115),该容腔(115)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在该中顶(112或197)的后端周边(90)上设置连接孔(27)或螺钉(43)、螺纹孔(48),该中顶的两侧下面设置窗档(30)或下面159,该中顶的两侧下面的左、右后角设置镶嵌式和紧固件结构;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前顶(100)的后端或上隔板(99或180)的上面(29)、上柱(93)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后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后顶(156或188)的前端或上隔板(99或132)的上面(29)、上柱(107)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4.包括车后顶(156或188),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该后顶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镶嵌式容腔(115),该容腔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该后顶的后端设置窗档或门档(30),在该档(30)后端上方中部设置闭锁结构窗销凹槽(161)或窗钩,该后顶的两侧为双层结构,在双层结构的下层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中顶(112或197)的后端或上隔板(99或180)的上面(29)、上柱(107)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两侧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侧窗(151或184)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5.还包括车上柱(93或107),其为可装卸或固定的盒壳式长柱子,其横截面为T形或L形,其上端和下端、内面或侧面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并分别与前顶(100)或中顶(112)的左右后角下面、下柱(46)或下壁(68)的上面(29或69)、上隔板(99)侧面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6.还包括侧窗或侧上壁(135或151、184),其为可装卸的矩形或梯形盒框,该窗的横截面为一字形或L字形,在该侧窗的上面和下面、前面的相应处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在该侧窗或侧上壁的后端设置窗档或门档(30);该侧窗的上面和下面、前面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分别与车顶(156或188)、下侧壁(68)、后上柱(107)或中侧窗(192)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7.还包括装卸式前侧窗(42)或中侧窗(67),其为可装卸的矩形或梯形盒框,在该窗的下面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并与车门(33或57)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8.还包括加厚板(28),加厚板(28)设置在用紧固件结构(117)连接的两个相邻车厢部件的连接处或连接处内面,该加厚板(28)可以是单独小块的,也可以是连在一起成大块的、或者是组成整个连接处的平面的。
9.还包括车顶拼接处的镶嵌式和紧固件密封结构(34),其由前一车顶后端的周边(90)、凹槽(39)或凸条(45)、连接孔(27)或螺钉(43),和后一车顶前端的周边(90)、凸条(45)或凹槽(39)、螺钉(43)或连接孔(27),及螺帽(217)组成;设置在周边(90)上的凸条(45)和螺钉(43),分别插入凹槽(39)和连接孔(27),螺帽(217)旋紧在螺钉(43)上。
10.还包括车地板(59)上的镶嵌式紧固件密封槽结构(55),其设置在装卸式隔板(89或105)与车地板(59)之间,该结构由密封凸条(91)及密封凹槽(92)、连接孔(27)、螺钉(211)、螺纹孔(48)组成;密封凸条(91)设置在该隔板(89或105)的下端,密封凹槽(92)设置在车地板(59)上相应处,当密封凸条(91)紧密嵌入密封凹槽(92)时、把螺钉(211)穿进该装卸式隔板(89或105)下端的连接孔(27)、并且旋紧在地板(59)上设置的螺纹孔(48)中;密封凸条(91)、凹槽(9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梯形或半圆形、T形、V形、U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现有车辆外形用途变化不多、不能随意变换成有多种外形及用途的缺点;2.只要通过手工操作,就可以容易地组合装卸本车辆中的装卸式车顶、车窗、车柱、车隔板、窗板等组装式车厢部件,使本车成为多用途车;3.使本多用途车可以从外部形状到实际用途,发生多种明显的功能性变换,能满足人们对车辆用途的多种需要;4.本多用途车的各种组装式车厢部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灵活应用配置;5.本多用途车填补了各种车辆可以容易地变换成有多种外形及用途方面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2、3是本实用新型中轿车型多用途车中的敞篷车1、敞厢车2、客货两用车3示意图。
图4、5是轿车型多用途车中的轿车4、商务旅行车5示意图。
图6、7、8是轿车型多用途车中的高后厢车6、高中厢车7、高厢客货车8示意图。
图9、10、11是客车型多用途车中的敞篷车9、敞厢车10、客货两用车11示意图。
图12、13、14是客车型多用途车中的客式轿车12、客车13、高后厢车14示意图。
图15、16是客车型多用途车中的高中厢车15、高厢客货车16示意图。
图17、18、19是微型多用途车中的敞篷车17、敞厢车18、客货两用车19示意图。
图20、21、22是微型多用途车中的轿车20、商务旅行车21、高厢客货车22示意图。
图23、24、25是图1的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
图26、27是图2、图3的A-A、B-B剖视图。
图28、29、30、31是车前窗23的俯视图、侧视图、A-A剖视图、后视图。
图32、33、34、35是车前窗23的B-B、C-C、D-D剖视图及前视图。
图36、37、38是车左前侧门33的外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图39、40、41是车左前侧窗42外视、右视图、及图37和40的A-A剖视图。
图42、43是车左前侧窗42的后视图、及图42和54的H-H剖视放大图。
图44、45、46是图42的I-I、J-J、K-K剖视图。
图47、48、49分别是车左侧下柱46的外视图、左视图、后视图。
图50是左前侧门33的内视图。
图51是图49中的E-E剖视放大图。
图52、53是图54所示的车地板59的F-F、G-G剖视放大图。
图54是图47中的下柱46及其所在车地板59附近的俯视图。
图55、56是左中侧门57的外视图、右视图和部分车结构。
图57是左中侧门57、下柱46、踏脚盖板61的俯视图。
图58、59是图56中的踏脚盖板61的前视图、右视图。
图60、61是图56中的盖座64的俯视图、及其右视图。
图62、63、64、65是左中侧窗67的外视、右视图、内视及A-A剖视图。
图66是左中侧门57的内视图。
图67、68、69、70是左侧后壁68的左视、外视、内视及A-A剖视图。
图71、72、73是左侧后壁68的俯视图及其D-D、B-B剖视图。
图74是后门处地板59上的门销槽205的C-C剖视图。
图75、76、77、78、79是后门77的外视、左视、俯视、内视及A-A剖视图。
图80、81、82是前下隔板89的前视图、俯视图、B-B剖视图。
图83是地板上的防渗水的镶嵌式紧固件密封槽结构55放大示意图。
图84、85、86是前上柱93的外视图、左视图、内视图。
图87、88、89是前上柱93的右视图、俯视图、底面仰视图。
图90、91是图88、图89的局部A-A、B-B剖视放大图。
图92、93、94是上隔板99的前视、右视、俯视图。
图95、96是上隔板99的F-F剖视图、图92的左上角后视图。
图97、98是前顶100的侧视图、俯视图。
图99、100、101是图98的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
图102、103、104、是图101的D-D、E-E、A-A剖视图。
图105是螺钉条114的示意图。
图106、107、108是后下隔板105的前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图109、110是图106的C-C、B-B剖视图。
图111、112、113是后上柱107的外视、右视、左视图。
图114、115、116是后上柱107的后视图、俯视图、底面仰视图。
图117、118、119、120、121是中顶112的侧视图、俯视图及其左视、右视、仰视图。
图122、123是图121的A-A、B-B剖视图。
图124是车顶接合处防漏水的镶嵌式和紧固件密封结构34放大示意图。
图125是轿车型多用途车中的图4的后视图。
图126、127是箱盒121的侧视图、俯视图。
图128、129是图127的右视图、C-C剖视图。
图130、131、132分别是盒盖122的侧视图、俯视图及其右视图。
图133是盒盖的芯轴126的示意图。
图134、135、136、137是弹簧顶尖装置131的正视、右视、左视、组合功能图。
图138、139、140是轿车侧窗135的外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图141、142、143、144是轿车侧窗135的A-A、B-B、C-C、D-D剖视图。
图145、146、147、148轿车后窗140的侧视、局部左视图、及其F-F剖视、右视图
图149、150、151、152是轿车厢盖150的侧视图、俯视图及其左视图、E-E剖视图。
图153、154是弯柄144的正视图、左视图。
图155、156是轴螺钉147的正视图、右视图。
图157是轿车型多用途车中的商务旅行车图5的后视图。
图158、159、160是商务旅行车的左侧窗151的外视图、右视图、左视图。
图161、162、163是图158的后视图、俯视图、仰视图。
图164、165、166、167是图158的A-A、B-B、C-C、D-D剖视图。
图168、169、170、171是后顶156的侧视图、俯视图及其左视图、右视图。
图172、173、174、175是图168的仰视图及其E-E、F-F、G-G剖视图。
图176、177、178是后中窗162的外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图179、180、181是后中窗162的内视图及其右视图、A-A剖视图。
图182、183是高厢客货车6等的前视图、后视图。
图184是高中厢车图7的后视图。
图185、186、187、是高厢上隔板166的前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图188、189、190是高厢上隔板166的后视图及其C-C、B-B剖视图。
图191、192、193是后上窗176的内视图、右视图、中部俯视图。
图194、195、196是另一种高厢上隔板180的前视图、后视图及其A-A剖视图。
图197、198、199、200是高中厢后上隔板182的外视、左视,B-B剖视图、俯视图。
图201、202、203是高厢左侧窗184的外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图204、205、206、207是图201的右视、D-D剖视、后视、C-C剖视图。
图208、209、210、211是高厢后顶188的侧视图、俯视图及其左视图、右视图。
图212、213、214是图208的仰视图及其A-A剖视图、B-B剖视图。
图215、216、217、218是高厢左中侧窗192的外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图219、220、221是图215的C-C剖视图、仰视图、后视图。
图222、223、224、225是高厢前顶197的正视图、俯视图及其左视图、右视图。
图226、227、228是图222的仰视图及其A-A剖视图、B-B剖视图。
图229是车顶100后端和上隔板99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30是车顶100后端和高厢上隔板166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31是高厢上隔板166和高厢后顶188前端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32是高厢上隔板166和高厢中顶197前端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33、234、235是带齿的螺钉211和垫圈216的侧视图、剖视图及其C-C剖视图。
图236、237、238、239是2种带齿螺帽217和垫圈216的侧视、剖视、剖视及放大图。
图240、241、242是2种专用圆头板手220的正视图、俯视图、局部俯视图。
图243、244是圆头板手220中的2种撑齿224等的右视图和弹簧钢丝225的示意图。
图245是图241中的D-D放大剖视图。
图246是设置有装卸方便的紧固件装置的台子兼橱柜家具207的示意图。
图247是设置有装卸方便的紧固件装置的座椅家具207的示意图。
图248是车门铰链的铰页248、弹性阻尼定位器252、座架253的组合示意图。
图249是车门铰链使用案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50~257是各种镶嵌式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258~262是各种半镶嵌式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263、264是销柱264销孔槽265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轿车型)敞篷车1,  敞厢车2,  客货两用车3,  轿车4,  商务旅行车5,高后厢车6,  高中厢车7,  高厢客货车8,  (客车型)敞篷车9,  敞厢车10,客货两用车11,  客式轿车12,  商务旅行车13,  高后厢车14,  高中厢车15,高厢客货车16,  (微型车)敞篷车17,  敞厢车18,  客货两用车19,  轿车20,商务旅行车21,  高厢客货车22,  前窗23,  下板24,  车头及动力25,操纵系统方向盘26,  连接孔27,  加厚(垫)板28,  上面或凸面29,  窗档(或门档)30,橡塑密封条31,  窗框32,  左(右)前侧门33,  镶嵌式和紧固件密封结构  34,折页 35,把手36,  门锁匙孔37,  锁38,  凹槽39,  小门40,  防落板41,  左(右)前侧窗42,(固定)螺钉43,  芯孔44,  凸条45,  左(右)侧下柱46,  栏杆47,  螺纹孔48,延长部49,  封闭凸条50,  锁柱51,  橡塑密封条52,  下柱门档53,  泄水孔54,镶嵌式紧固件密封槽结构55,  后视镜56,  左中侧门57,  凹面58,  地板59,进门踏板60,  踏脚盖板61,  轴孔62,  尖凸63,  盖座64,  弹簧片65,  芯轴66,左(右)中侧窗67,  左(右)后侧下壁68,  下壁的上面69,  排水槽70,  泄水孔71,水槽口72,  搁条73,  凸条74,  螺纹孔75,  折页腔76,  后门77,  内面78,  (较宽)凹槽79,拉门槽80,  手柄81,  销舌82,  拉柄83,  弹簧84,  厢盖锁柱85,  关厢盖缺口86,凸角或宽凸条87,  后门车灯88,  前下隔板89,  周边90,  橡塑密封凸条 91,V型密封槽 92,左(右)前上柱93,  凸条94,  凸条95,  鞋凹腔96,  上柱窗档97,  (固定)螺帽98,(前或后)上隔板99,  前顶100,  顶面101,  上柱内面102,  大支撑板103,  小支撑板104,后下隔板105,  门档106,  左(右)后上柱107,  前窗档108,  内面109,  后面110,螺纹头111,  中顶112,  上面113,  条形螺钉114,  容腔115,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  紧固件连接结构117,  出水口118,  螺钉119,螺帽120,  箱盒121,  盒盖122,  后面123,  槽124,  固定孔125,  芯轴126,螺纹孔127  轴孔128,  天窗129,  锁130,  弹簧顶尖装置131,  顶尖132,  弹簧133,螺纹孔134,  (轿式车)左(右)侧窗135,  前面136,后面137,  槽形连接孔138,(轿式车)后窗140,  后面142,  排水槽143,  弯柄144,  轴孔145,固定板146,  轴螺钉147,  轴孔148,  螺纹孔149,  厢盖150,(客式车)左(右)侧窗(侧壁)151,  窗档155,  后顶156,  上面158,(车顶的)下面159,  支撑板160,  窗销凹槽161,  后中窗(中门)162,  窗销164,窗销手柄165,  高厢上隔板166,  隔板上部167,  上隔板后面168,  梯形框169,下面170,  中部面板171,  高板下窗172,  高板上窗173,  支撑角板174,  支撑条175,后上窗(上门)176,  窗销177,  窗销手柄178,  窗玻璃槽条179,  高厢上隔板180,梯形框181,  高中厢后上隔板182,  下面183,  高厢左(右)侧窗(侧壁)184,  高厢后顶188,上面189,  前面190,  高厢左(右)中侧窗192,  后面195,  高厢中顶197,  上面198,支板202,  厢锁204,  门销槽205,  车轮206,  家具207,  车灯208,  封条210,拼紧螺钉211,  螺钉头212,  螺杆213,  凸齿214,  齿槽215,  垫圈216,拼紧螺帽217,  螺纹218,  凸圈219,  圆头板手220,  板座221,  柄部222,盖板223,  撑齿224,  弹簧钢丝225,  环孔226,  孔槽227,  减负孔228,  圆头板手229,板座230,  盖板231,  撑齿232,  撑齿轴233,  座椅背235,  家具脚236,管底237,  橡塑垫238,  凹槽239,  螺钉240,  压板241,  橡塑套243,加强筋244,  家具面245,  拼紧杆246,  橡塑套247,  铰链铰页248,  定位部249,连接部250,  固定部251,  弹性阻尼定位器252,  座架253,  铰链轴254,加强筋255,  紧固件256,  连接法兰257,  车体258,  门框架259,  车门260,橡塑密封条261,  连接孔262,  定位凸条263,  销柱264,  销孔槽2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大家对本实用新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一种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零部件包括车头、发动机动力、底盘、操纵系统、车轮、电子电器、及车厢部件车顶、车梁、车柱、车壁、车隔板、车门、车窗、座椅、车地板、等各零件;其特征是,还包括:{1}装卸式车顶,{2}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包括凹面58或凹槽39或79、销孔槽265、周边90、凸面29或凸条45、凸角87、销柱264,其设置在相邻装卸式车厢部件的连接处,{3}紧固件连接结构117,包括螺钉43或211和螺帽98或217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装卸式车顶设置在车梁或车柱、车壁、车隔板上端;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设置在装卸式车顶100或112、156的前后端、两侧下面;紧固件连接结构117设置并连接在装卸式车顶的前后端、两侧下面及车梁或车柱、车壁、车隔板上端。
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的设置处,见图41、53、75、179等所示,其各设置形式,详见图250~264等所示。
紧固件连接结构117的设置处及形式,见图36、230、231等所示。
2.包括车前顶100,见图97~104所示,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前顶100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具有镶嵌作用的容腔115,该容腔115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该前顶的后端设置连接孔27或螺钉43、螺纹孔48,前顶的两侧下面设置窗档30,前顶的两侧下面的左、右后角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前窗23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后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中顶112前端或上隔板99的上面29、上柱93的上面29、上柱93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3.包括车中顶112或197,见图117~123所示,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中顶112或197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容腔115,该容腔115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在该中顶112或197的后端周边90上设置连接孔27或螺钉43、螺纹孔48,该中顶的两侧下面设置窗档30或下面159,该中顶的两侧下面的左、右后角设置镶嵌式和紧固件结构;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前顶100的后端或上隔板99或180的上面29、上柱93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后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后顶156或188的前端或上隔板99或182的上面29、上柱107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在窗档30上可设置耐油橡塑密封条52,根据使用需要,该中顶的前、后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不同,如前稍宽、后稍窄,见图120所示,H略大于K,约大2个侧边90的厚度,这样拼装後的车顶的俯视宽度前后更趋一致。
4.包括车后顶156或188,见图168~175和图208~214所示,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该后顶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镶嵌式容腔115,该容腔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后顶的后端设置窗档或门档30,在该档30后端上方中部设置闭锁结构窗销凹槽161、窗钩,该后顶的两侧为双层结构,在双层结构的下层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中顶112或197的后端或上隔板99或180的上面29、上柱107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两侧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侧窗151或184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根据使用需要:1.可以把装卸式车前、中顶或中、后顶,甚至前、中、后顶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较大的装卸式车顶,该两顶之间可以是装卸式连结,也可以是整体或焊接在一起的;2.还可以在各装卸式车顶上设置可启闭的天窗129,见图118所示。
5.还包括车上柱93或107,见图84~91和图111~116所示,其为可装卸或固定的盒壳
式长柱子,其横截面为T形或L形,其上端和下端、内面或侧面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并分别与前顶100或中顶112的左右后角下面、下柱46或下壁68的上面29或69、上隔板99侧面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该上柱的两侧或1侧为窗档30或门档30,,在该档上可设置耐油橡塑密封条52。
6.还包括侧窗或侧上壁135或151、184,见图138、158、201等所示,其为可装卸的矩形或梯形盒框,该窗的横截面为一字形或L字形,在该侧窗的上面和下面、前面的相应处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在该侧窗或侧上壁的后端设置窗档或门档30;该侧窗的上面和下面、前面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分别与车顶156或188、下侧壁68、后上柱107或中侧窗192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车辆的左(右)侧窗135见图138~144所示,为轿式车用,左(右)侧窗(或后侧上壁)151见图158~167所示,为客式车用,高厢侧窗184见图201~207所示,在该侧窗(或后侧上壁)的上面和/或下面、前面的相应处设置周边90或凸条45、凹槽39、79、凹面58及螺钉43和/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其可以分别与后顶156和后侧下壁68、后上柱107、高厢上隔板166、180、后顶156、188组成装卸式镶嵌连接;在该侧窗(或侧后上壁)的后端设置窗档(或门档)30,在该档上可设置耐油橡塑密封条52;
说明:所述的窗与壁(或门)的区别为:装上玻璃的即为窗,窗上可设置能左右移动并能锁紧的窗玻璃,不用窗玻璃而用非透明的硬质板材的即为壁(或门),二者的其它结构和安装相同;还有,与窗接邻的是窗档30,与门接邻的是门档30。
在后窗140(见图145~148所示,为轿式车用)和高厢左(右)中侧窗192(见图215~221所示)的下端、侧面、上面设置的周边90或凸条45、凹槽39、79、凹面58及螺钉43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用以与车中顶112、197、侧窗151、中侧门57组成装卸式镶嵌连接。
7.还包括装卸式前侧窗42或中侧窗67,见图39~46和图62~65所示,其为可装卸的矩形或梯形盒框,在该窗的下面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并与车门33或57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8.还包括加厚板28,见图33、51、91、162等所示,加厚板28设置在用紧固件结构117连接的两个相邻车厢部件的连接处或连接处内面,该加厚板28可以是单独小块的,也可以是连在一起成大块的、或者是组成整个连接处的平面的。
加厚板28的作用是增加相邻车厢部件连接处的刚性强度。
9.还包括车顶拼接处的镶嵌式和紧固件密封结构34,见图98、121、124所示,其由前一车顶后端的周边90、凹槽39或凸条45、连接孔27或螺钉43,和后一车顶前端的周边90、凸条45或凹槽39、螺钉43或连接孔27,及螺帽217组成;设置在周边90上的凸条(45)和螺钉43,分别插入凹槽39和连接孔27,螺帽217旋紧在螺钉43上。
这样车顶拼接处的防水性、防风性就很好。
10.还包括车地板59上的防漏水流淌的镶嵌式紧固件密封槽结构55,见图80~83所示,其设置在装卸式隔板89与车地板59之间,该结构由密封凸条91、密封凹槽92、连接孔27、拼紧螺钉211、螺纹孔48组成;密封凸条91设置在前下隔板89或后下隔板105的下端,密封凹槽92设置在车地板上相应处;安装时,把密封凸条91紧密嵌入密封凹槽92中,把拼紧螺钉211穿进该下隔板下端的连接孔27并旋紧在地板表面下设置的螺纹孔48中,即可;密封凸条91、凹槽9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梯形或半圆形、T形、V形、U形等;密封凸条91和凹槽92可使用耐油橡塑材料制成;装卸式隔板为矩形或梯形、T形盒框,其下面、两侧面或同时在上面设置镶嵌式和紧固件结构。
车辆的前下隔板89(见图80~83所示)、后下隔板105(见图106~110所示)、上隔板99(见图92~96所示)为可以装卸的矩形或梯形、T形盒框,其上面29和/或下面、两侧面设置用以与前顶100和/或中顶112、前上柱93、后上柱107、下柱46、后侧下壁68组成装卸式镶嵌连接的凸边45或周边90、凹槽39及连接孔27或螺纹孔48;根据使用需要,该上、下隔板也可以设置成一体的;该上、下隔板也可以设置成铰链式连接,使用时可把下隔板翻上来、再用紧固件固定;或者把该上隔板设置成可插入下隔板中、使用时可把下隔板抽上来、再用紧固件固定;也可把部分隔板设置成固定式的;
在左、右后侧下壁68(见图67~74所示)的上面69及内面78设置可与左、右后上柱107、左、右后侧上窗(或上壁)151及下隔板105组成镶嵌式连接的凹槽39、凸条45并且可用紧固件零件连接;
坐椅、台子、橱柜等家具207为车厢中的重要附件,由于多用途车辆功能用途的经常变换,因此车厢中的家具207的装卸,应该迅速方便,根据使用需要,车上的家具207设置装卸方便的紧固件装置;图246、247所示为装卸式家具207设置装卸方便的紧固件装置及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所述的紧固件装置的主件包括1根螺钉240、1个压板或组合式压板241、和1只螺帽98,压板241的侧端与家具脚236连接固定在一起,该压板中部有1个连接孔27,螺帽98设置在车地板59的表面下,把1根螺钉240穿过连接孔27的旋紧在螺帽98里,就能把1只家具207固定在车地板59上;大家具则可增加该螺钉、连接孔和螺帽。
车门为车辆的重要部件,车门打开的角度大并且打开的车门能定位,显然对本多用途车的使用带来方便,所述的具有大张角和可定位的内置式车门铰链248可设置在本车上,见图248、249所示,该铰链包含铰页248和铰链轴254,该铰页248具有一端设置有与铰链轴254套接的铰耳的定位部249、与定位部249另一端曲折连接的连接部250和延伸于连接部250未端的固定部251,该固定部251与定位部249具有一个夹角α为40°~70°;铰链轴254固定在门框架259上或安装在门框架259里的座架253上,固定部251与车门260侧边连接在一起;设置有可与所述的定位部249卡掣接触的弹性阻尼定位器252,该弹性阻尼定位器252具有圆心角β为6°~155°、在该器底座上左右对称展开的弧形阻尼壁,或者为加强弹性阻尼定位器252的阻尼效果,可在两弧形阻尼壁的内壁面上设置定位凸条263。
根据使用需要,所述的用以安装各装卸式车厢部件的紧固件既可用普通的拼紧螺钉、拼紧螺帽,也可用带齿的拼紧螺钉211,参见图233~235所示,和带齿的拼紧螺帽217(参见图236~239所示),在螺钉头212和螺帽217的外周各分布着6个及以上的凸齿214,这有益于快速装拆、调换本装卸式车厢各部件;还可以为该螺钉、螺帽设置松配的垫圈216以能快速操作;为减轻重量,在拼紧螺钉211中可设减负孔228;为使用上述紧固件,使部件的装卸操作轻快方便,可设置专用的圆头板手220或229,见图240~245所示,其板座221、230内的结构类似车辆飞壳;这样,当装卸式车厢部件较大较重、或者该拼紧螺钉、螺帽所处的位置空间较小时,也可以方便地使用。
安装各组装式车厢部件的拼紧螺帽和螺钉头的外形可以是圆形或六角形、方形等,并可使用同一的大小规格,这样组装操作时,只需用1把板手即可;或者拼紧螺帽和螺钉头外形也可以是翼形、三角星形、四角星形、五角星形、滚花形等异形,或者拼紧螺钉和螺帽使用小螺距的螺纹,这样当装卸式车厢部件较小较轻、并且紧固件所处位置较靠外时,不用板手直接用手就可以拼紧该螺帽或螺钉。
本多用途车右侧的各门、窗、壁、柱的结构与左侧的相同,其方向与左侧的成中心对称;其安装使用方法也与左侧的相同。
为了防止掉入异物,可在车上的暂时空置的螺纹孔48或连接孔27中装入螺纹小盖或普通圆盖。
根据安装、使用、强度、美观的需要,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车的各门、窗、壁、柱、顶、板的外面和内面、侧面可以设置成稍凸和/或稍凹的弧形面或平面,但为方便绘图,用平面形代替弧形;各部件弯折处可以设置成圆角,其表面没有锐角尖刺。
本多用途车的外面喷涂优质涂料,其内面也喷涂优质涂料并设置耐油橡、塑、布、皮等柔软装饰防护材料,以保护人体;在车厢组合式装卸部件的接合处的1或2个面上可涂复耐油橡、塑材料,以增加密封性。
本多用途车的各组装式车厢部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配置;为妥当保存各车厢部件,可为本车设置专用的带有轮子的移动方便的搁架贮藏柜。
在本实用新型中,客车型多用途车和微型车型多用途车的各组装式车厢部件的形状结构特征及安装法与轿车型多用途车的相同。
在详述组装本多用途车的各车形的程序之前,为叙述简宜,作必要说明:
在本多用途车的各部件的安装过程中,当把各部件放好准确位置后:A.凡螺钉43插入连接孔27或槽形连接孔138的、或者该连接孔套入该螺钉的,以后则要用带垫圈的螺帽217旋紧在该螺钉43上,该步骤用标记<A>代替;B.凡连接孔27对准螺纹孔48的,以后则要用带垫圈的螺钉211穿过该连接孔27并旋紧在该螺纹孔48中,该步骤用标记<B>代替;C.凡连接孔27对准连接孔27的,以后则要用带垫圈的螺钉211穿进该2个连接孔27,再用带垫圈的螺帽217旋紧在该螺钉211上,该步骤用标记<C>代替。
在本实用新型中,轿车型多用途车的各式车形的组装式车厢部件的具体安装如下所述:
1.敞篷车1的组装:
本车的侧视图、俯视图、前视图、后视图分别见参见图1、图23、图24、图2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车中的原始状态,即保留着车前窗23、左(右)侧前门33、左(右)侧下柱46、左(右)侧中门57、左(右)后侧下壁68、后门77,即可。
2.敞厢车2的组装:
(1)本车的侧视图、A-A剖视图参见图2、26所示;在上述敞篷车1的基础上,把左前侧窗42装在左前侧门33上,参见图2、图3~46及图50所示,把该前窗下端的凸条45嵌入该门上面29的凹槽39中,把该前窗下端的螺钉43插进该门上面29的连接孔27,再打开小门40,<A>,关好小门40;
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不设置见图所示的左前侧窗42,而把窗玻璃设置成公知的上下升降式,如此则该门上面29的连接孔27和凹槽39等就可以去掉了。
(2)把左侧下柱46(参见图47~50所示)的下端焊接或装卸式固定在车地板上;当车地板较高的情况下,可为其设置一延长部49,用紧固件螺钉43固定在车地板59的侧面以增加其牢固性,根据使用需要,可使其设置成可装卸活络式,以便于调换。
(3)把前上柱93装在下柱46上,参见图84、86、89、91所示;把该上柱的窗档30与下柱46的门档53(见图54所示)对齐,并且该上柱下端的凸条45嵌入该下柱上端的凹槽39,同时把该上柱下端凹面58的连接孔27对准下柱46的上面29的螺纹孔48,<B>;
(4)安装前下隔板89,参见图80~83所示,把该下隔板上端有凹槽39的那面方向朝后,并且该下隔板下端的V形密封凸条91嵌入车地板59的V型密封槽92中,把该隔板的两侧紧靠起半镶嵌及封闭作用的凸条50(见图49所示),并且2侧的连接孔27对准左(右)下柱46内面78的和车地板59的螺纹孔48(见图54所示),<B>;如车厢短,可设置鞋凹腔96,这样可使该隔板后的人坐得舒适些。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以不安装前下隔板89。
(5)安装前上隔板99,见图92~96所示;把该上隔板下面的凸条45嵌入前下隔板89(见图81所示)上面的凹槽39,并且把该上隔板的两侧紧靠左(右)上柱93内面102上的凸条94(见图86),该两侧面和底面的连接孔27分别对准该上柱93和前下隔板89的螺纹孔48,<B>。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以不安装前上隔板99。
(6)安装前顶100,见图97~104所示;把前顶100前端下面的螺钉43插入车前窗23(见图28所示)的上面29的连接孔27,<A>;并且把该前顶下面后端两角凹面58的连接孔27套入左(右)上柱93(见图84、88)的凸面或上面29的螺钉43,<A>;把该前顶后端周边90的连接孔27、对准前上隔板99上面29的连接孔27(见图94、95、),再把图105所示的螺钉条114插入该连接孔27,参见图229所示,<A>,即可。如不用螺钉条114则操作<C>,也可。
(7)根据使用需要,可为本车型设置栏杆47,参见图10、18所示,栏杆47的下端和前端的紧固件螺钉可装卸式固定在下柱46、下壁68上面和上柱93的螺纹孔48中。
根据使用需要,可把前顶100、前上柱93设置成不可拆卸的与车身成一体,即本车可设置成不具敞篷车1形、而以敞厢车2为原始车形。
3.客货两用车(皮卡)3的组装:
(1)本车的侧视图、B-B剖视图参见图3、27所示;在上述敞厢车2的的基础上,把前顶100后端的螺钉条114卸下,至于是否卸掉前上隔板99和前下隔板89,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
(2)把左中侧窗67(见图62、63、64所示)装在左中侧门57上,其方法与上述2(1)中把左前侧窗42装在左前侧门33上的方法相同。
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不设置图62所示的左中侧窗67,而把窗玻璃设置成公知的上下升降式,但如是的话,则图7、8所示的高中厢车7、高厢客货车8的车形就不能组成了。
(3)安装后下隔板105,参见图83、106~110所示;把该下隔板上端有凸边39的那面方向朝后,并且该下隔板两侧紧靠后侧下壁68内面78(见图69所示)的凸条74;把该下隔板下端的梯形防水密封凸条91嵌入车地板上相应处设置的V型槽92中,该下隔板两侧及下面的连接孔27分别对准左(右)后侧下壁68内面78和车轮罩壳47及地板上的螺纹孔48(见图71所示),<B>。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以不安装后下隔板105。
(4)安装左(右)后上柱107,参见图111~116所示;把该上柱的窗档30与左(右)后侧下壁68的门档106(见图71)对齐,把该上柱下端的凸条45嵌入该下壁上面69前端的凹槽39中,把该上柱下端凹面58的连接孔27对准该下壁的上面69最前端的螺纹孔48,打开小门40(见图114),<B>,再关上该小门。
(5)安装后上隔板99,参见图92~96所示;把该板下面的凸条45嵌入后下隔板105的凹槽39(见图108),把该板的两侧紧靠后上柱107内面109(见图114所示)的凸条94,并且把该板的两侧面和底面的连接孔27分别对准左(右)后上柱107内面109和后下隔板105上面29的螺纹孔48,<B>。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以不安装后上隔板99。
(6)安装中顶112,参见图117~123、图124所示;把中顶112前端的凸条45和螺钉43、分别插入前顶100后端周边90(见图98所示)上的凹槽39和连接孔27,<A>;把该中顶下面后端两角凹面58的连接孔27套入左(右)后上柱107上面29(见图111所示)的螺钉43,<A>;把该中顶后端周边90的连接孔27对准后上隔板99上面29(见图94所示)的连接孔27,再把图105所示的螺钉条114插入该连接孔27,<A>,即可;如不用螺钉条114,则操作<C>。
(7)根据使用需要,当车地板59比进门踏板60高时,在左侧中门57的下部可设置踏脚盖板61;踏脚盖板61的正、右、俯视图参见图58、59、及图57中的61,其左端设置有轴孔62,孔的左端有尖凸63;盖座64的正、俯、右视图参见图56中的64、及图60、61,在轴孔62中可穿入芯轴66,盖座64的下端为弹簧片65;盖座64固定在左侧中门57的下端,踏脚盖板61与盖座64成折页状连接;当使用时,可放下踏脚盖板61,使靠门的车地面平整、见图56所示,当不用时,翻起踏脚盖板61,弹簧片65顶住尖凸63,此盖板就靠住门,不会落下来。
(8)根据使用需要,可为本车型设置栏杆47,参见图11、19所示,栏杆47的下端和前端的紧固件螺钉可装卸式固定在下壁68上面和上柱107的螺纹孔48中。
4.轿车4的组装:
(1)本车的侧视图、右视图参见图4、图125所示;在上述客货两用车3的基础上,拆下后上隔板99;
先把弹簧顶尖装置131(见放大图134~137所示)安装在箱盒121(见图126~129所示)后面123内侧2端的连接孔125上,其顶尖132被弹簧133顶着;
再把盒盖122(见图130~132)安装在箱盒121上,该2者通过芯轴126(见图133所示)组成折页状连接:芯轴126穿过箱盒121一端的螺纹孔127(见图126所示)及盒盖122的轴孔128(见图130所示)插入箱盒121另一端的轴孔128(见图129所示),芯轴126的螺纹头111(见图133所示)则旋紧在箱盒121一端的螺纹孔127中(见图126所示);可根据使用需要,在盒盖122上设置锁130(见图130所示)。
把已装好盒盖122和弹簧顶尖装置131的箱盒121搁在左(右)后侧下壁68内面78上部的搁条73上(见图69所示),并把该箱盒两侧的连接孔27对准该壁上相应处设置的螺纹孔48,<B>。
(2)安装2个弯柄144(参见图153、154所示),把弯柄144的左端插入箱盒121后面的槽124中(见图127、128所示)、并使其轴孔145对准槽124左端的轴孔148,再把轴螺钉147(见图155、156所示)旋紧在槽124左端的螺纹孔149中。
(3)安装左(右)侧窗135,参见图138~144所示;把该窗前面136的连接孔27对准左(右)后上柱107后面110(见图112所示)的螺纹孔48,<B>;把该窗下面的凸条45嵌入左(右)后侧下壁68上面69(见图71所示)的凹槽39,并且把该窗下面106的连接孔27对准该上面69的螺纹孔48,<B>。
(4)安装后窗140,参见图145~148所示;把该窗前端凸条45及螺钉43插入中顶112的上面113(见图118所示)后端的凹槽39及周边90的连接孔27中,<A>;把该窗下端的排水槽143的出水口118嵌入左(右)后侧下壁68中部上端的水槽口72(见图69、71所示),并且把该窗后面142的螺钉43插入左(右)侧窗135的后面137(见图140所示)的槽形连接孔138,<A>。
(6)安装厢盖150,见图149~152所示;把弯柄144(见图153所示)右端固定板146嵌入厢盖150下部的支板202(见图152所示)左端凸条45的内周,并把固定板146的连接孔27套入螺钉43,<A>;该厢盖的使用方法是:当把厢盖150翻起来时,弹簧顶尖装置131中的顶尖132就会挡住弯柄144,见图137所示,使与弯柄144连接的厢盖150不会掉下来,当需关上该厢盖,只要拉下该厢盖再压下去,顶尖132被弯柄144挤压就缩进,厢盖锁204被锁紧;即可。
5.商务旅行车5的组装:
(1)本车的侧视图、右视图参见图5、图157所示;在上述轿车4的基础上,卸下厢盖150、弯柄144、后窗140、左(右)侧窗135、箱盒121、后下隔板105。
(2)安装左(右)侧窗(侧壁)151,见图158~167所示;把该窗(壁)下面的凸条45嵌入左(右)后侧下壁68(见图71)的上面69的凹槽39,把该窗前面136和下面106的连接孔27分别对准左(右)后上柱107(见图112所示)的后面110和左(右)后侧下壁68的上面69的螺纹孔48,<B>。
(3)安装后顶156,见图168~175所示;把该顶前端的凸条45及加厚板28的螺钉43分别插入中顶112(见图118、124)后端的凹槽39及周边90的连接孔27,<A>;把该后顶两侧下面159的连接孔27对准左(右)侧窗151的上面29的螺纹孔48(见图162),<B>。
(4)安装后中窗(中门)162,参见图176~181所示;把该窗(门)下面的凸条45、周边90、凸条87及螺钉43分别插入后门77(见图75~77)的上面29的凹槽39、79及连接孔27中,<A>;即可。
6.高后厢车6的组装:
(1)本车的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参见图6、182、183所示;在上述商务旅行车5的基础上,拆除后顶156、左(右)侧窗(侧壁)151。
(2)安装后下隔板105,见上3(3)所述。
(3)安装高厢上隔板166,参见图185~190所示;把该窗板的梯形框169嵌入后下隔板105(见图108所示)的上面29与左(右)后上柱107(见图114所示)的内面109组成的梯形凹框内,并且梯形框169的两侧和下面170的连接孔27分别对准左(右)后上柱107的内面109和后下隔板105上面29的螺纹孔48,<B>;把梯形框169上面29(见图187所示)的连接孔27对准中顶112(见图118所示)的后端周边90的连接孔27,再把图105所示的螺钉条114插入该连接孔27,<A>,见图230所示;如不用螺钉条114则操作<C>;在该窗板窗框32上可根据使用需要安装左右移动式窗玻璃,也可安装固定式窗玻璃,或装窗档、封闭都可以。
(4)安装高厢左(右)侧窗(侧壁)184,参见图201~207所示;把该窗前面136和下面106的连接孔27分别对准高厢上隔板166(见图188所示)的两侧后面168和左(右)后侧下壁68(见图71所示)的上面69的的螺纹孔48,<B>。
(5)安装高厢后顶188,参见图208~214所示;把该后顶前端的螺钉43插入高厢上隔板166(见图187、图231所示)上面29的连接孔27,<A>;把该后顶两侧下面159的连接孔27对准高厢左(右)侧窗(侧壁)184(见图203所示)的上面29的螺纹孔48,<B>。
(6)安装后上窗(上门)176,参见图191~193所示;把该窗(门)下端的凸条45嵌入后中窗(门)162(见图178)的上面29的凹槽39,并且把该窗(门)下端的螺钉43插入后中窗(门)162上面29的连接孔27,<A>,也可在该上窗(门)下面的中部设置2凹槽以容纳该中窗(门)上面中部的2个窗销164;即可。
(7)根据使用需要,也可以不装高厢上隔板166、180,参见图194~196所示,2者安装方法相似,也可以拆除后下隔板105,这样中厢和高后厢之间贯通了。
7.高中厢车7的组装:
(1)本车的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分别参见图7、图182、图184所示;在上述敞厢车2的基础上,拆除前上隔板99、前下隔板89。
(2)安装高厢上隔板166(参见图185~190所示)或高厢上隔板180(参见图194~196所示),具体步骤与上述6(3)、(7)相似,只不过把上述中顶112换成前顶100、后上柱107换成前上柱93。
(3)安装高厢左中侧窗192,参见图215~221所示;把该窗前面136的连接孔27对准高厢上隔板166(见图188所示)或180(见图195所示)的两侧后面168的螺纹孔48,<B>;把该窗下端的凸边45嵌入左中侧门57(见图57所示)上面29和左后侧下壁68(见图71所示)上面69的凹槽39中,把该窗下端的螺钉43插入左中侧门57的上面29的连接孔27,<A>,同时把该窗下面106右端的连接孔27对准左后侧下壁68的上面69最前端的螺纹孔48,<B>。
(4)安装高厢中顶197,参见图222~228所示;把该顶前端的螺钉43插入高厢上隔板166或180(见图185、图194、图232所示)上面29的连接孔27,<A>;把该顶两侧下面159的连接孔27对准高厢左(右)中侧窗192(见图218所示)上面29的螺纹孔48,<B>。
(5)安装后下隔板105,见上3。(3)所述;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不安装后下隔板105,或者把该后下隔板换成可装卸方便的门、栏杆等替代物(该替代物结构为公知技术,图略)。
(6)安装高中厢后上隔板182,见图197~200所示;把该板上面29和两侧的连接孔27分别对准高厢中顶197(见图223所示)后端周边90和高厢左(右)中侧窗192(见图217所示)后面195的连接孔27,再把螺钉条114(见图105所示)插入该连接孔27,<A>,(如不用螺钉条114则操作<C>);把该板下面183的连接孔27对准后下隔板105(见图108所示)的上面29的螺纹孔48,<B>,即可;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不安装高中厢后上隔板182,或者把该上隔板换成可装卸方便的门、窗、栏杆等替代物(该替代物结构为公知技术,图略)。
8.高厢客货车8的组装:
(1)本车的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参见图8、182、183所示;在上述高中厢车7的基础上,拆下高中厢后上隔板182、后下隔板105(或这2者的替代物门、窗、栏杆等)。
(2)安装高厢左(右)侧窗184,参见图202、图205所示;把该窗下端的凸边45嵌入左(右)后侧下壁68(见图71所示)的上面69的凹槽39中,并且把该窗下面106的连接孔27对准该壁的上面69的螺纹孔48,<B>;把该窗前面136的连接孔27对准高厢左中侧窗192(见图217所示)的后面195的连接孔27,<C>。
(3)安装高厢后顶188,参见图212、213所示;把该顶前端的凸条45及加厚板28的螺钉43分别插入高厢中顶197(见图223)后端的凹槽39及周边90的连接孔27,<A>;把该后顶两侧下面159(见图226所示)的连接孔27对准高厢左(右)侧窗(或侧壁)184(见图203所示)的上面29的螺纹孔48,<B>。
(4)安装后上窗(或上门)176,见上6(6)所述;就完成。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零部件包括车头、发动机动力、底盘、操纵系统、车轮、电子电器、及车厢部件车顶、车梁、车柱、车壁、车隔板、车门、车窗、座椅、车地板、各零件;其特征是,还包括:1-装卸式车顶,2-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其设置在相邻装卸式车厢部件的连接处,3-紧固件连接结构(117),包括螺钉(43或211)和螺帽(98或217)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装卸式车顶设置在车梁或车柱、车隔板、车壁上端;镶嵌或半镶嵌式的凹凸形连接结构(116)设置在装卸式车顶的前后端、两侧下面;紧固件连接结构(117)设置并连接在装卸式车顶的前后端、两侧下面及车梁或车柱、车壁、车隔板上端;凹凸形连接结构(116)的零件包括凹面(58)或凹槽(39或79)、销孔槽(265)、周边(90)、凸面(29)、凸条(45)、凸角(87)、销柱(2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包括车前顶(100),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前顶(100)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具有镶嵌作用的容腔(115),该容腔(115)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该前顶的后端设置连接孔(27)或螺钉(43)、螺纹孔(48),前顶的两侧下面设置窗档(30),前顶的两侧下面的左、右后角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前窗(23)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后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中顶(112)前端或上隔板(99)的上面(29)、上柱(93)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包括车中顶(112或197),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中顶(112或197)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容腔(115),该容腔(115)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在该中顶(112或197)的后端周边(90)上设置连接孔(27)或螺钉(43)、螺纹孔(48),该中顶的两侧下面设置窗档(30)或下面159,该中顶的两侧下面的左、右后角设置镶嵌式和紧固件结构;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前顶(100)的后端或上隔板(99或180)的上面(29)、上柱(93)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后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后顶(156或188)的前端或上隔板(99或182)的上面(29)、上柱(107)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包括车后顶(156或188),其为可装卸的带有上凸弧形的俯视为矩形或梯形的盒框,该后顶的前端设置用周边(90)围成的一个内凹的镶嵌式容腔(115),该容腔内设置固定螺钉(43)或螺纹孔(48)、连接孔(27),该后顶的后端设置窗档或门档(30),在该档(30)后端上方中部设置闭锁结构窗销凹槽(161)或窗钩,该后顶的两侧为双层结构,在双层结构的下层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其前端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与中顶(112或197)的后端或上隔板(99或180)的上面(29)、上柱(107)的上面(29)、车梁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其两侧的镶嵌式结构(116)、紧固件结构(117)与侧窗(151或184)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还包括车上柱(93或107),其为可装卸或固定的盒壳式长柱子,其横截面为T形或L形,其上端和下端、内面或侧面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并分别与前顶(100)或中顶(112)的左右后角下面、下柱(46)或下壁(68)的上面(29或69)、上隔板(99)侧面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还包括侧窗或侧上壁(135或151、184),其为可装卸的矩形或梯形盒框,该窗的横截面为一字形或L字形,在该侧窗的上面和下面、前面的相应处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在该侧窗或侧上壁的后端设置窗档或门档(30);该侧窗的上面和下面、前面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分别与车顶(156或188)、下侧壁(68)、后上柱(107)或中侧窗(192)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还包括装卸式前侧窗(42)或中侧窗(67),其为可装卸的矩形或梯形盒框,在该窗的下面设置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并与车门(33或57)的上面(29)相应处设置的镶嵌式结构(116)和紧固件结构(117),组成装卸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还包括加厚板(28),加厚板(28)设置在用紧固件结构(117)连接的两个相邻车厢部件的连接处或连接处内面,该加厚板(28)可以是单独小块的,也可以是连在一起成大块的、或者是组成整个连接处的平面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还包括车顶拼接处的镶嵌式和紧固件密封结构(34),其由前一车顶后端的周边(90)、凹槽(39)或凸条(45)、连接孔(27)或螺钉(43),和后一车顶前端的周边(90)、凸条(45)或凹槽(39)、螺钉(43)或连接孔(27),及螺帽(217)组成;设置在周边(90)上的凸条(45)和螺钉(43),分别插入凹槽(39)和连接孔(27),螺帽(217)旋紧在螺钉(4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其特征是,还包括车地板(59)上的镶嵌式紧固件密封槽结构(55),其设置在装卸式隔板(89或105)与车地板(59)之间,该结构由密封凸条(91)及密封凹槽(92)、连接孔(27)、螺钉(211)、螺纹孔(48)组成;密封凸条(91)设置在该隔板(89或105)的下端,密封凹槽(92)设置在车地板(59)上相应处,当密封凸条(91)紧密嵌入密封凹槽(92)时、把螺钉(211)穿进该装卸式隔板(89或105)下端的连接孔(27)、并且旋紧在地板(59)上设置的螺纹孔(48)中;密封凸条(91)、凹槽(9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梯形或半圆形、T形、V形、U形。
CNU2008201540793U 2008-10-15 2008-10-15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0091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40793U CN201300915Y (zh) 2008-10-15 2008-10-15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40793U CN201300915Y (zh) 2008-10-15 2008-10-15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00915Y true CN201300915Y (zh) 2009-09-02

Family

ID=4108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5407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00915Y (zh) 2008-10-15 2008-10-15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0091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7754A1 (zh) * 2008-08-09 2010-02-18 Bai Shiliang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CN105263787A (zh) * 2013-03-15 2016-01-2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多用途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7754A1 (zh) * 2008-08-09 2010-02-18 Bai Shiliang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CN105263787A (zh) * 2013-03-15 2016-01-2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多用途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61613A (en) Convertible van
US7967369B2 (en) Fold-out trailer
CN201588322U (zh) 一种泳池伸缩式屋顶
CN101462556A (zh)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CN201300915Y (zh) 智能型组装式车厢多用途车
CN208325223U (zh) 一种低成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空铁车体的结构
CN105339210A (zh) 有关机动车车顶行李箱系统和有关车顶行李箱系统的行李箱
CN111734206A (zh) 一种帐篷的外盖
EP0061919A2 (en) Improvements in commercial vehicle bodies
CN105438053A (zh) 一种内部空间可扩展的拖挂式旅居车
CN203344800U (zh) 一种新型流动展示车
CN205768559U (zh) 一种车辆改装套件
GB2457896A (en) Horse box trailer or other trailer
US4036520A (en) Combination recreational vehicle attachment
CN103204185B (zh) 一种货车车厢
CN106005047A (zh)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前后脸与车身架连接结构
CN218777453U (zh) 一种具有拓展空间功能的露营车
CN201354562Y (zh) 塑钢隐形平移防盗窗
CN202243144U (zh) 一种拖挂式房车
CN109515520B (zh) 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底架及其组装方法
CN205098095U (zh) 房车折叠卫生间
CN208812951U (zh) 一种拼装式车顶结构
CN212562741U (zh) 一种帐篷的外盖
CN210174724U (zh) 一种旅居车驾驶室顶部玻璃钢大额头床固定结构
CN210918395U (zh) 一种新型双层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