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95123Y -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 Google Patents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95123Y
CN201295123Y CNU200820138864XU CN200820138864U CN201295123Y CN 201295123 Y CN201295123 Y CN 201295123Y CN U200820138864X U CNU200820138864X U CN U200820138864XU CN 200820138864 U CN200820138864 U CN 200820138864U CN 201295123 Y CN201295123 Y CN 20129512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electric cooker
overdone
outer cou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388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388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9512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9512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9512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内锅由内胆、外胆双室构成。内胆、外胆在中上部有公共壁,公共壁上有连通孔保持连通,连通孔孔径稍小于米粒宽度。连通孔的作用是使内外胆液面在开始时相平,并使内容物充分交流。公共壁在下部分开为无连通孔的内胆壁和外胆壁,两壁间留有空气层。当液面由于受热蒸发和抗过熟体的作用降至最低连通孔以下时,连通器失效,饭、汤完全分离。此后,外胆和内胆间开放的隔热空气层,会使储于外胆的米汤接受到的是起保温作用的少部分热量,而内胆接受到的是电热盘的大量热量,直至饭熟跳闸。单独使用内胆时,可将滑动插销沿插销槽推至底端,使连通孔封闭。

Description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电饭煲煮饭过程中能产生米汤的装置,尤其是一种能自行将饭和米汤分离并分别储存的电饭煲内锅。
背景技术
米汤是一种公认的健康饭后饮品,但目前市场上的电饭煲内锅只是一种能将饭煮熟而不具备产出米汤功能的内锅。米在被煮熟过程中,水份(米汤)在内锅内被米粒自然吸收而没有存留,这与传统的电饭煲内锅构造过于简单有关。传统的电饭煲内锅属单层锅形结构,能将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米、水在锅内煮熟即可,其最初设计功能没有考虑到米汤的有无。但是对大多数视米汤为餐后必要补充的人来说,电饭煲不能产生米汤已构成其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饭煲内锅只能煮饭不能产生米汤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该种内锅在受热煮饭过程中,不仅能将米煮熟、而且能将产生的米汤,在无外来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行分离并贮存在外胆中。通过调节可控引流阀门就可将米汤放出饮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电饭煲的内锅进行重新设计,新型内锅分为内胆和外胆双容纳结构,其构造为两个大小不同,开口均向上开放,中上部拥有公共壁,而下部无公共壁并留有空气层的柱形盛器。中上部的公共壁上分布均匀连通孔,这些连通孔不仅可以保证内胆、外胆液面相互连通、水平,而且可以使汤水在沸腾时不至向上喷溢,而是穿过公共壁上的连通孔向外胆流泻。连通孔孔径小于米粒在未煮熟情况下的直径(即米粒的平面最大宽度)。在最低连通孔以下,公共壁开始分开为内胆壁和外胆壁,且之间留有与大气处于完全开放状态的空气层。本发明依据物理学上的连通器原理,当内胆被加入超过最低连通孔到内胆底面高度的米、水混合物时,内胆与外胆因为连通孔的作用,液面保持一致。此时,由于公共壁上的连通孔径稍小于米粒的宽度,所以米粒只会留在内胆内,为饭、汤分离创造了条件。在煮饭过程中,被注入的米水混合物超过最低连通孔一定刻度,内胆水量以及附加的外胆水量就会使米粒长时间处于米汤中被加热,到饭熟时,米饭就会失去应有的硬度,变得过于松软。为此在外胆中放入为解决这种状况而设计的抗过熟体,抗过熟体的构造是纵剖面为上端敞口的近似长方形(下端两角为圆弧)的中空柱体。抗过熟体上部边沿分别卡在公共壁上边沿和外胆上边沿上。因为抗过熟体在煮饭过程中挤占了最低连通孔以上大部分外胆空间,所以抗过熟体能较大幅度减少应蒸发的附加水量和米粒受热时间,从而使液面在沸腾时尽快蒸发至连通孔以下。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电热盘持续不断给内胆加热,直至内外胆的水沸腾,长时间的沸腾(充分的交流已使米汤完全形成)加上抗过熟体的作用,液面快速下降,最终降至最低连通孔以下。而此刻内胆与外胆已不再连通,内外胆的内容物完全分离。分离以后,内胆壁与外胆壁间留有的隔热空气,会使电热盘把大量的热量持续供给内胆,并最终饭熟跳闸保温。而储于外胆的米汤接受到的只是来自公共壁热传递过来的少量热量。在煮面条或者煲汤不需要外胆时,可将滑动插销沿插销槽推至底端,使连通孔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煮饭时自行产生、分离米汤,分离无需额外的动力装置,且此种内锅没有破坏传统无米汤电饭煲的供热结构和基础,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比较易于清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抗过熟体和连通孔没有画出)。
图2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抗过熟体和连通孔没有画出)。
图3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的B-B剖面图(连通孔没有画出)。
图4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I处的放大图。
图5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的插销立体视图。
图6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内胆侧面展开图。
图7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的抗过熟体俯视图。
图8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抗过熟体C-C断面图。
图9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的开始工作时的纵剖原理示意图。
图10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一个实施例的饭、汤分离后纵剖原理示意图。
图11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连通孔没有画出)。
图12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二个实施例的D-D剖面图。
图13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二个实施例的E-E剖面图。
图14是产米汤电饭煲内锅第二个实施例的插销与公共壁结合示意图。
各图中,1.外胆壁,2.抗过熟体,3.公共壁,4.内胆壁,5.电热盘,6.隔热空气层,7.滑动插销,8.插销槽,9.可控引流阀,10.引流管,11.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的第一实施例中,内锅呈同心双室半共壁空心圆柱体结构。外胆中放入抗过熟体(2),抗过熟体(2)的上部外边沿正好卡在外胆壁(1)上边沿和公共壁(3)上边沿上。公共壁(3)上分布3×4(或者4×3)个连通孔(11),连通孔(11)保持内外胆的液面相平。公共壁(3)从最低连通孔(11)以下开始分开为内胆壁(4)和外胆壁(1),之间有开放的隔热空气层(6)。当内胆被加入超过最低连通孔与内胆底面高度的米、水混合物时,内胆与外胆因为连通孔(11)的作用,液面保持一致。电热盘(5)加热使得保持连通的内胆外胆之间的水面均匀受热。抗过熟体(2)在煮饭过程中挤占了最低连通孔以上大部分外胆空间,其在外胆中的存在较大地减少了应蒸发的附加水量,电热盘(5)长时间对内胆底部的加热,使水、米混合物开始沸腾,随后水面开始快速下降。此时充分的交流已使米汤完全形成。当液面降至公共壁以下无连通孔处时,内容物已经完全分离,内胆为未熟的米饭,外胆为米汤。随着电热盘(5)的继续加热,内胆中糊状物被蒸干煮熟,直至跳闸;而米汤则在外胆内被保温。饮用时,可旋开或者拉开可控引流阀(9),米汤则会通过引流管(10)流出胆外,单独使用内胆时,可将滑动插销(7)沿插销槽(8)推至底端,使连通孔(11)封闭。
在图6中,公共壁(3)上有四排3×4(或者4×3)个连通孔(11),连通孔(11)保持内外胆液面一致,并使内容物充分交流。
图7、图8中为抗过熟体的俯视图和C-C断面图,应使所设计的抗过熟体的重量大于水对其的浮力。
在图9中,内胆已被加入超过最低连通孔到内胆底面高度的米、水混合物,连通孔(11)使得内胆与外胆的水面保持一致。电热盘(5)的加热使得内胆外胆之间的水体均匀受热,直至沸腾。抗过熟体(2)在煮饭过程中始终占据连通孔以上的大部分外胆空间,其存在较大地减少了应蒸发的附加水量。
在图10中,由于公共壁(3)在下部已分开为无连通孔(11)的内胆壁(4)和外胆壁(1),,两胆液面已经从最低连通孔(11)处错开,不再相平,内、外胆的内容物已经完全分离,外胆液面已经明显高于内胆液面。此后,内胆壁与外胆壁间起绝热作用的空气层,会使电热盘继续大量供热给内胆,并最终饭熟跳闸保温;而储于外胆的米汤接受到的只是来自公共壁(3)热传递过来的少量热量。
在图11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中,双室呈两个弓形结构,拥有公共壁(3),公共壁(3)上有4×6(或者4×5)个连通孔(11)。单独使用内胆时,可用滑动插销(7)将连通孔(11)封闭。
在图12第二个实施例中,内锅呈双室半共壁空心弓形柱体结构,连通孔(11)将使内外液面保持一致,并均匀受热。公共壁(3)在下部分开为内胆壁(4)和外胆壁(1),之间有开放的空气层(6)。
在图14中,滑动插销(7)与公共壁(3)上的插销槽(8)尽量紧密的结合,将会使内胆发挥孤立作用而不至于出现渗漏。

Claims (4)

1.一种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由电热盘供热煮饭,饭熟跳闸保温,其特征是:内锅由内胆、外胆双室构成,外胆内有抗过熟体,内胆与外胆在中上部有公共壁,公共壁上有起连通作用的连通孔,连通孔的孔径稍小于米粒宽度,公共壁在下部分开,分开的内胆壁和外胆壁之间留有空气夹层,空气夹层与外界大气处于完全开放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其特征是:通过在外胆内部放置抗过熟体减少应蒸发的附加水量,抗过熟体的构造与外胆形状具有吻合性,其上边沿分别卡在外胆壁边沿和公共壁边沿上,抗过熟体底部比最低连通孔稍低,并占据最低连通孔以上大部分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其特征是:内胆外胆呈双室同心、半共壁柱体盛器结构,内胆盛饭,外胆盛汤,在圆柱形公共壁上分布四排均匀连通孔,处于外胆内部的抗过熟体呈中空环状柱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其特征是:内胆外胆呈双室半共壁弓形柱体盛器结构,通过公共壁相结合,矩形公共壁上分布均匀连通孔,处于外胆内部的抗过熟体呈中空弓形柱体结构。
CNU200820138864XU 2008-10-09 2008-10-09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9512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8864XU CN201295123Y (zh) 2008-10-09 2008-10-09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8864XU CN201295123Y (zh) 2008-10-09 2008-10-09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95123Y true CN201295123Y (zh) 2009-08-26

Family

ID=41041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3886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95123Y (zh) 2008-10-09 2008-10-09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95123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0443A (zh) * 2012-11-27 2013-02-27 潘龙祥 双室内胆电饭锅
CN103784000A (zh) * 2014-02-14 2014-05-14 深圳市润唐智能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49916A (zh) * 2018-11-30 2019-02-19 麻阳米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煮装置
CN110636650A (zh) * 2018-06-25 2019-12-31 青岛大方新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物资加热装置
CN112021928A (zh) * 2020-08-28 2020-12-04 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 双锅胆电饭煲及双锅煮饭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0443A (zh) * 2012-11-27 2013-02-27 潘龙祥 双室内胆电饭锅
CN103784000A (zh) * 2014-02-14 2014-05-14 深圳市润唐智能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84000B (zh) * 2014-02-14 2016-04-20 深圳市润唐智能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CN110636650A (zh) * 2018-06-25 2019-12-31 青岛大方新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物资加热装置
CN109349916A (zh) * 2018-11-30 2019-02-19 麻阳米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煮装置
CN112021928A (zh) * 2020-08-28 2020-12-04 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 双锅胆电饭煲及双锅煮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95123Y (zh) 产米汤的电饭煲内锅
CN104172929B (zh) 电压力锅磁力水阀进水和出水的冲泡机器及其方法
CN205758290U (zh) 一种蒸煮装置及设备
CN205568658U (zh) 一种蒸煮装置及设备
CN104367108B (zh) 一种快速降温保温水杯
CN102151078A (zh) 一种蒸汽火锅
CN107334366A (zh) 一种带浮动式蒸架组件的电饭煲的工作方法
CN201533773U (zh) 一种多功能锅盖
CN201808802U (zh) 储藏箱
CN107307743A (zh) 一种家用气泡式夹层煮茶壶
CN201005431Y (zh) 控温式保温杯
CN202005620U (zh) 一种蒸汽火锅
CN209436598U (zh) 一种分蒸式即蒸即食餐桌
CN2920101Y (zh) 一种蒸煮锅
CN204743568U (zh) 一种加强型保温茶托盘
CN201353062Y (zh) 食物温度调节容器
CN110367834A (zh) 一种饭煲
CN202774026U (zh) 饱和蒸汽卧式双罐食品杀菌设备
CN202408159U (zh) 双层玻璃保温茶壶
CN203121891U (zh) 暖手保温杯
CN212678935U (zh) 一种防干烧且保持食物活性因子的火锅
CN204091690U (zh) 一种果汁蒸锅
CN211632859U (zh) 一种新型电饭煲内胆
CN205286118U (zh) 一种油条保鲜机
KR920000721Y1 (ko) 식용온수 가열공급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He Q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He Q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