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83790Y - 一种增力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力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83790Y
CN201283790Y CNU2008201497312U CN200820149731U CN201283790Y CN 201283790 Y CN201283790 Y CN 201283790Y CN U2008201497312 U CNU2008201497312 U CN U2008201497312U CN 200820149731 U CN200820149731 U CN 200820149731U CN 201283790 Y CN201283790 Y CN 20128379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haft
driven shaft
force
im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497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千千
陈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497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8379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8379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8379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增力机构由主动轴、从动轴和连杆构成,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运动副偏心地设置于主动轴上,连杆另一端的转动轴轴线与从动轴的轴线重合;主动轴上同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轮盘,相邻两个轮盘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杆;连杆上设置有轴向槽,在相邻两个轮盘之间偏心地设置有固定销,连杆通过轴向槽和固定销与主动轴相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置较大的力臂,进而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如若在从动轴上同轴地设置有一个发电机,还能在输出力矩有富裕时由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储存,用于车上照明或者别的用途。

Description

一种增力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传递机构,尤其涉及将力矩进行放大的传动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车辆的增力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辆中采用燃油燃气发动机的车辆多采用气缸活塞机构作为动力源,由气缸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活塞杆带动曲轴输出动力;采用电动机的车辆由电动机直接输出动力转矩,通过带传动或者链传动装置进行驱动。现有的车辆中,在动力源与动力输出轴(从动轴)之间没有设置力矩放大机构,这样车辆驱动力矩需要比较大,对动力源机构要求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增力机构,所述的这种增力机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对要求动力源的输出力矩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增力机构由主动轴、从动轴和连杆构成,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运动副偏心地设置于主动轴上,连杆另一端的转动轴轴线与从动轴的轴线重合;主动轴上同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轮盘,相邻两个轮盘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杆;连杆上设置有轴向槽,在相邻两个轮盘之间偏心地设置有固定销,连杆通过轴向槽和固定销与主动轴相连接。
所述连杆一端与轮盘的连接点将一个圆周等分;连杆另一端通过棘轮棘爪机构同轴地设置于从动轴上。
连杆另一端开设有内壁带棘齿的孔,在从动轴上设置有棘爪,连杆另一端通过带棘齿的孔套接设置于从动轴上。
在主动轴、连杆和从动轴外周设置有外壳将其包围,主动轴和从动轴从外壳两侧壁伸出。
与从动轴同轴地设置有一个发电机,该发电机的转子轴与从动轴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增力机构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置连杆,并且连杆一端偏心地设置与主动轴上,这样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力臂,主动轴一侧较小的力矩可以通过该连杆的放大作用而在从动轴一侧输出较大的力矩。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置较大的力臂,对主动轴一侧的力矩进行放大,然后在从动轴一侧输出,可以由一个较小的力矩产生较大的输出力矩,进而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如若在从动轴上同轴地设置有一个发电机,更能够充分利用从动轴输出的力矩,设置发电机时,它的转子轴与从动轴固定相连,这样在输出力矩有富裕时可以由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储存,用于车上照明或者别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车辆的增力机构的构思是利用杠杆对力矩进行放大,通过增加力臂来产生较大的力矩,所述的增力机构由主动轴1、从动轴2和连杆3构成,连杆3一端通过运动副偏心地设置于主动轴1上,连杆3另一端通过单向运动机构与从动轴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另一端的转动轴轴线与从动轴2的轴线重合,在主动轴1上同心地设置有三个轮盘11,相邻两个轮盘11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杆3。
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杆3做成扁杆形状,在连杆上设置有轴向槽4,在相邻两个轮盘11之间偏心地设置有固定销12,连杆3通过轴向槽4和固定销12与主动轴1相连接。为了增加连杆3的强度,其中的轴向槽4可以只占据连杆3总长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但应以满足连杆3的运动范围为限。
连杆3另一端与从动轴2之间的单向运动机构可以采用棘轮棘爪机构。本实施例中,作为连杆3另一端与从动轴2之间运动副的一个具体形式,连杆3另一端通过棘轮棘爪机构同轴地设置于从动轴2上。在连杆3另一端开设有内壁带棘齿的孔,在从动轴2上设置有棘爪21,连杆3另一端通过带棘齿的孔套接设置于从动轴2上。当有多个连杆3时,每一个连杆3与从动轴2设置前述的棘轮机构。
为了满足轮盘11与连杆3连接点在处于近点和远点之间连杆3的有效作用长度的变化,
在实际中,主动轴1也可采用曲轴形式,每一个连杆一端通过转动副与曲轴相连,只是采用轮盘结构形式可以增强偏心运动副的强度。
作为对前述实施方式的改进,连杆3另一端与从动轴2之间当采用棘轮棘爪机构时,可以在与从动轴另一端同轴地设置一个或多个棘爪,而在从动轴2上相应地设置凹槽与棘爪相配合,当连杆3另一端转动时带动从动轴2转动,输出力矩。
连杆3另一端与从动轴2之间的单项运动机构也可以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以及凸轮机构。
为了避免外面的灰尘进入运动副影响运动性能,及对主动轴1、连杆3和从动轴2施加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主动轴1、连杆3和从动轴2外周可设置外壳将其包围,而主动轴1和从动轴2从外壳两侧壁伸出与别的运动机构相连接。为了节省空间,外壳尽量与内部器件贴近,但是需要考虑内部运动部件的运动范围及其散热功能。在垂直于主动轴方向,外壳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端可以是分别与轮盘和从动轴同轴的圆柱侧壁,外壳中部的侧壁可以是与其两端相切的直板。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从动轴2输出的力矩,可以在从动轴2上同轴地设置有一个发电机,该发电机的转子轴与从动轴固定相连,当输出力矩有富裕时可以由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储存,用于车上照明或者别的用途。当然该发电机与从动轴2之间也可以增加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轮盘11也可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从动轴2输出的有效力矩同时减小从动轴2上输出力矩的波动,可以增加连杆3的数量,在主动轴1上设置四个、五个或更多个轮盘11以连接连杆3的一端;当采用五个轮盘11时,该五个轮盘11之间设置的四个连杆3一端与轮盘11的连接点将一个圆周等分。在五个轮盘11时,四个连杆3的连接点将一个圆周等分为四份,假设将第一个连杆31与第一、第二轮盘连接点相对与主动轴1轴线的角度定为0度,那么依次地,第二个连杆32与第二、第三轮盘之间连接点的角度为90度,第三个连杆33与第三、第四轮盘之间连接点的角度为190度,第四个连杆34与第四、第五轮盘之间连接点的角度为270度,这样可以使得在主动轴1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动轴2输出的力矩为均匀力矩。
当然,连杆3一端与轮盘11的连接点不将一个圆周等分,也是可以起到增力的作用,只是这种结构的效果会差一些。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杆3与主动轴1的连接点有一定偏心距的情况下,借助连杆3作为传力杆,可以使得主动轴1一侧的力臂大,这样可以由主动轴1上较小的力在从动轴2输出较大的力矩,有更好的力矩放大作用,而且,连杆3一端的主动轴1不论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都可以使从动轴2朝一个方向运动,输出力矩。具体使用时,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增力机构连接于动力源和输出轴之间,对动力源的力矩进行放大后输出,比如,将主动轴1与一个电机轴相连,而从动轴2可以直接作为车辆驱动轮的轴,或者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与车辆驱动轮的轴相连。

Claims (5)

1.一种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力机构由主动轴、从动轴和连杆构成,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运动副偏心地设置于主动轴上,连杆另一端的转动轴轴线与从动轴的轴线重合;主动轴上同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轮盘,相邻两个轮盘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杆;连杆上设置有轴向槽,在相邻两个轮盘之间偏心地设置有固定销,连杆通过轴向槽和固定销与主动轴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杆一端与轮盘的连接点将一个圆周等分;连杆另一端通过棘轮棘爪机构同轴地设置于从动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杆另一端开设有内壁带棘齿的孔,在从动轴上设置有棘爪,连杆另一端通过带棘齿的孔套接设置于从动轴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主动轴、连杆和从动轴外周设置有外壳将其包围,主动轴和从动轴从外壳两侧壁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力机构,其特征在于:与从动轴同轴地设置有一个发电机,该发电机的转子轴与从动轴固定相连。
CNU2008201497312U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增力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379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497312U CN201283790Y (zh)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增力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497312U CN201283790Y (zh)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增力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83790Y true CN201283790Y (zh) 2009-08-05

Family

ID=4094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4973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3790Y (zh) 2008-10-15 2008-10-15 一种增力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8379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3869A (zh) * 2020-11-09 2021-02-1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一种压电mems换能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3869A (zh) * 2020-11-09 2021-02-19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一种压电mems换能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5108U (zh) 动力转化设备
CN107882945A (zh) 低转速等力加速传动装置
CN101555831B (zh) 惯量旋转动力发动机
CN201283790Y (zh) 一种增力机构
CN203372355U (zh) 电动车用中置电机的减速机构
CN201283791Y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增力机构
JP2009505019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1722842A (zh) 用于车辆的增力机构
CN101666265B (zh) 往复式内燃发动机的传动机构
CN201161664Y (zh) 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
CN2143199Y (zh) 自行车整体式助力器
CN209483553U (zh) 滚动式双棘轮道路能量收集装置
TW201420415A (zh) 電動自行車諧波減速驅動器
WO2013136320A1 (en) Bicycle's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less energy
CN2412129Y (zh) 杠杆式齿轮传力装置
CN203130390U (zh) 一种人力液压动力机
CN201262117Y (zh) 无连杆曲轴发动机
CN201258073Y (zh) 摩托车曲轴连杆总成
CN201261537Y (zh) 用于助力车和自行车的增速飞轮
CN2615037Y (zh) 弹簧助力自行车
CN201033423Y (zh) 增扭、提速两用扳手
CN2561671Y (zh) 往复蹬踏式自行车
CN2466374Y (zh) 一种摇杆驱动装置
CN2377169Y (zh) 电动车驱动装置
CN2825449Y (zh) 自动变比、惯性储力脚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