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4205Y -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4205Y
CN201234205Y CNU2008201090289U CN200820109028U CN201234205Y CN 201234205 Y CN201234205 Y CN 201234205Y CN U2008201090289 U CNU2008201090289 U CN U2008201090289U CN 200820109028 U CN200820109028 U CN 200820109028U CN 201234205 Y CN201234205 Y CN 20123420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sampling
current
sampling signal
resistanc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090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te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1090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420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420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420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oltage And Current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所述电路包括电流采样单元,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输出初始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输入所述初始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标准电流采样信号;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电流采样信号总线,输入所述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输入所述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反馈电压。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专用集成芯片,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均流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电源模块通常要求可以并联使用,以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可以冗余使用,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目前常用的并联均流控制技术,多采用在模块电源内部使用集成控制芯片或者在模块外部使用专用均流电路来实现,存在均流精度差、成本高,产品可靠性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专用均流芯片,也无需在电源模块外部使用专用均流电路,并且能够在电源模块全负载范围并联均流的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均流电路成本高、均流精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包括:电流采样单元,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输出初始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输入所述初始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标准电流采样信号;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电流采样信号总线,输入所述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输入所述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反馈电压。
优选的,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一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与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由第六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可变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组成;其中,第六电阻一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一端接在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另一端接在基准电源上;第二十一电阻与第一可变电阻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一端接在基准电源上,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第八电阻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与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并联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由第二可变电阻、第二十二电阻、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串联后一端接基准电源,一端接地;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接在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的连接点,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第七电阻一端接在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可变电阻为微调可变电阻;所述第二可变电阻为粗调可变电阻。
优选的,所述并联均流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与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之间,还连接在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与所述反馈电压单元之间。
优选的,所述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由第三运算放大器X3组成:第三运算放大器X3的同相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的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由第四运算放大器、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二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四电容组成:第十一电阻一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四电容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接在二极管的阳极;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一端与其它并联电源模块的电流采样信号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分别与二极管的阴极、第四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并联均流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包括并联均流控制电路,所述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包括:电流采样单元,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输出初始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输入所述初始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标准电流采样信号;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电流采样信号总线,输入所述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输入所述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反馈电压。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源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各电源模块具有并联均流控制电路,该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包括:电流采样单元,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输出初始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输入所述初始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标准电流采样信号;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电流采样信号总线,输入所述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和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输入所述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反馈电压。
现有技术为了实现并联均流控制,多采用在电源模块内部使用专用集成控制芯片或者在模块外部使用专用均流电路来实现,这样做不但成本高而且存在均流精度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源模块内部设置均流控制电路,避免了使用专用集成芯片,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均流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路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的一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的一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负载电流采样信号对应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系统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源模块主输出回路上取电流采样信号,通过调节、筛选处理后将该信号转为一个电压信号调节电源模块的输出反馈电压,以控制各并联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随着输出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电源模块的并联自动均流。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由依次连接的电流采样单元1、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组成,各单元电路作用如下:
电流采样单元1,用于对电源模块输出电流的采样;
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用于模块电源全负载对应的电流采样信号的调节和校正,消除由于采样器件误差引起的负载-电流采样信号不成比例的问题。
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用于电流采样信号筛选,保证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信号是所有并联模块电流采样信号中最大的。
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用于本模块电源电流采样信号与外部总线上电流采样信号的比较,并据此调节输出反馈电压,使并联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随着输出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实现电源模块的并联自动均流。
上述电路工作原理:
电流采样单元1获得初始电流采样信号;经过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调整校正,获得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经过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得到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然后把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与本模块的标准电流采样信号接到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进行比较,按照一定的增益调节输出反馈电压,使电源模块输出电压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而降低,减小而提高;从而实现电源模块的并联自动均流。
下面参见图2,结合具体的元器件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所述电流采样单元1输入端接在并联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上,输出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的输入端,用运算放大器的差分输入放大电路来实现。
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包括第一调节单元,该第一调节单元的一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1)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与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由第六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可变电阻VR1、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组成:第六电阻一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1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一端接在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另一端接在基准电源上;第二十一电阻与第一可变电阻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一端接在基准电源上,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第八电阻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与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
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输出端,输出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输入端。
所述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输入端分别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输出端和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输出端,输出端接在输出反馈电压,用运算放大器的比例积分微分电路来实现。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还包括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并联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
下面参见图3对实施例2做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由第二可变电阻VR2、第二十二电阻、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VR2串联后一端接基准电源,一端接地;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接在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的连接点,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第七电阻一端接在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
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调节电流采样信号的能力由与其串连的电阻的阻值大小决定。例如,在上述电路中,第二可变电阻的调节能力由第二十二电阻决定,若第二十二电阻的阻值较高,则第二可变电阻为微调可变电阻,其调节范围较小;反之,则第二可变电阻为粗调可变电阻,其调节范围较大。
在上述实施例1中的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只有一个可变电阻VR1,由于电流采样信号需要与输出负载成正比的特性,因此,在输出满载和轻载两种情况下,电流采样信号不能两者兼顾,即调节了满载电流采样信号后轻载可能较差,而调节了轻载电流采样信号后满载可能较差,因而容易出现“跷跷板”效应,导致此时精度较差,不能满足电源模块全负载精确均流的要求。因此,实施例2提出采用2个可变电阻,即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同时进行调节以便提高调节精度。
若第一可变电阻与第二可变电阻的调节能力相同时,可在一定程度提高电流采样信号调节精度,即,使用第一可变电阻(或者第二可变电阻)调整满载输出时的电流采样信号到设定值,如达不到精度要求,可继续使用第二可变电阻(或者第一可变电阻)进一步调节;然后使用第二可变电阻(或者第一可变电阻)调整轻载输出时的电流采样信号到设定值,如达不到精度要求,可使用第一可变电阻(或者第二可变电阻)进一步调节;然后检验满载电流采样信号和轻载电流采样信号,如果不满足要求,重复以上操作。
优选的,将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其中的一个设为微调可变电阻,而将另一个设为粗调可变电阻。例如,设置第一可变电阻设为微调可变电阻,第二可变电阻为粗调可变电阻;或者,设置第一可变电阻为粗调可变电阻,第二可变电阻为微调可变电阻。当然,以哪个可变电阻作为微调或粗调可变电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为便于说明,下面的描述中均以第一可变电阻为微调可变电阻,第二可变电阻为粗调可变电阻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中增加一个微调可变电阻VR2后,则可先通过粗调可变电阻VR1调整满载电流采样信号到设定值(由于满载时电流采样信号较大,粗调可变电阻即可满足精度要求),然后电源输出轻载时使用VR2调整电流采样信号到设定值(轻载时电流采样信号较小,使用微调可变电阻才可以精确调整,满足精度要求),然后检验满载电流采样信号和轻载电流采样信号,如果不满足要求,重复以上操作,可较好的解决轻载与满载电流采样信号的跷跷板效应,实现电流采样信号的全负载正比例关系,满足并联均流的精度要求。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可大大提高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的调节精度。另外,增加一个可变电阻后,可以较快的完成电流采样信号的精确调整,适合工厂规模化生产。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该实施例未详尽之处请参考实施例1的有关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通过在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中增加第四运算放大器以便克服现有技术中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所存在的隔离问题。
参见图4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电路图,可以看出,由于其仅是二极管的简单搭接,由于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为外部电路,如果不慎搭接了不正常的高压信号,则会直接导致二极管被击穿,并引起电源模块内部电路大面积失效,导致并联电源系统崩溃,因此不能满足电源模块内外电流采样信号的隔离问题,可靠性差。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采用的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其中,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的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输出端,输出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输入端,由第四运算放大器、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二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四电容组成:第十一电阻一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四电容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接在二极管的阳极;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一端与其它并联电源模块的电流采样信号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分别与二极管的阴极、第四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相连接。
图5所示电路为电压跟随器的变形电路,其特点为在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串联一个二极管,其工作原理为:当本电源模块的电流采样信号高于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信号时,该电路作为一个正常的电压跟随器工作,本电源模块的电流采样信号取代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原信号成为新的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信号;反之,二极管反偏,电压跟随器不能工作,则不影响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信号。该电路在满足原有电路筛选功能的同时,还有以下作用:(1)由于电压跟随器的作用,可以有效隔离外部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与内部电流采样信号,提高可靠性(比如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为电源模块的外部电路,如果不慎搭接了不正常的高压电路,不会导致电源模块内部电路的大面积失效,导致并联系统崩溃);(2)由于电压跟随器为独立供电,并有外围滤波电路辅助,可以精确复制本电源模块电流采样信号,保证了电流采样信号的精度和带载能力,确保了并联均流的精度,进而提高了并联电源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实施例3未详尽之处请参见实施例1和实施例2,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的输出端不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与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而是通过增加一个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将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的输出端接在该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的输入端,而将该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输出端分别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的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所述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由第三运算放大器X3组成:第三运算放大器X3的同相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的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
通过增加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能够将本模块电源电流采样信号与外部电流采样信号进行隔离,保证了本模块电源电流采样信号与外部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电流采样信号不会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均流精度。
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为一个电压跟随器,可以完美的复制第三运算放大器X3正相输入端的电流采样信号到第三运算放大器X3,并把整个电路隔离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电流采样单元1和电流采样调节单元2作为前半部分电路,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作为后半部分电路。由于后半部分电路连接到电源模块的外部(电流采样信号总线),容易受到干扰或者其它可靠性问题(比如引入了一个非正常的高电压),而前半部分的任务是获取电流采样信号并精确调节到与输出负载成正比的设定值,没有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电流采样信号的精度和电源模块的可靠性都不能保证;同样由于电压跟随器为独立供电,并有外围滤波电路辅助,可以精确复制本电源模块电流采样信号,保证了电流采样信号的精度和带载能力,确保了并联均流的精度,进而提高了并联电源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的实施例,下面通过一个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6所示:
所述电流采样单元1输入端接在并联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上,输出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的输入端。由第一运算放大器X1、电流采样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组成:电流采样电阻R1串联在输出主回路上;第二电阻R2一端接在电流采样电阻R1的高电位端,另一端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X1的同相输入端;第三电阻R3一端接在电流采样电阻R1的低电位端,另一端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X1的反相输入端;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并联后一端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X1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并联后一端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X1的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X1的输出端,第一运算放大器X1的输出端与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1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1输出端,输出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的输入端。由第二运算放大器X2、微调可变电阻VR1、粗调可变电阻VR2、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X6、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组成:第六电阻R6一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1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X2同相输入端;第二十二电阻R22和粗调可变电阻VR2串联后一端接基准电源VREF,一端接地;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X6同相输入端接在第二十二电阻R22和粗调可变电阻VR2的连接点,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第七电阻R7一端接在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X6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X2同相输入端;第二十一电阻R21与微调可变电阻VR1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X2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一端接在基准电源VREF上,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X2反相输入端;第八电阻R8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X2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10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X2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X2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X2的输出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的输入端。
所述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的输出端,输出端分别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的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由第三运算放大器X3组成:第三运算放大器X3的同相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的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
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输出端,输出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输入端,由第四运算放大器X4、电流采样信号总线IBUS、二极管D1、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三电阻R13、第四电容C4组成:第十一电阻R11一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X4的同相输入端;第四电容C4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X4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X4输出端接在二极管D1的阳极;电流采样信号总线IBUS一端与其它并联电源模块的电流采样信号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第四运算放大器X4反相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输入端分别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输出端和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输出端,输出端接在输出反馈电压。由第五运算放大器X5、晶体管Q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组成:第十二电阻R12一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五运算放大器X5反相输入端;第十五电阻R15一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5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五运算放大器X5同相输入端;第十四电阻R14和第五电容C5并联后一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5输出端,另一端接地;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六电容C6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五运算放大器X5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十七电阻R17和第七电容C7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五运算放大器X5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在第五运算放大器X5输出端;第十九电阻R19一端接在第五运算放大器X5输出端,另一端接在晶体管Q1的基极;第二十电阻R20一端接在晶体管Q1的基极,另一端接地;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八电阻R18接地,集电极与输出反馈电压相连接。
以下为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流采样单元1获得初始电流采样信号;经过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调整校正,获得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然后通过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隔离输出;经过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得到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上的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然后把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与本模块的标准电流采样信号接到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进行比较,按照一定的增益调节输出反馈电压,使电源模块输出电压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而降低,减小而提高;从而实现电源模块的并联自动均流。
初始电流采样信号可以按以下方法计算:
Vibus = R 5 R 3 × I × R 1
设输出电流I,则初始电流采样信号。
电流采样信号调节方法:
当电源模块输出满载时,调整电流采样信号到设定值(比如10V);然后当电源模块输出半载时,调整电流采样信号到对应比例的设定值(比如5V);然后分别校正满载和半载电流采样信号值,如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重复以上操作,直到电流采样信号与负载成精确的正比关系为止。电流采样信号调节电阻有两个:粗调可变电阻VR1和微调可变电阻VR2,当电流采样信号偏离设定值较大时,可先调整粗调可变电阻VR1使电流采采样信号迅速接近设定值,然后调整微调可变电阻VR2使之精确到设定值,这样可以较快的完成电流采样信号的精确调整,适合工厂规模化生产。
图7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电流采样信号的调节示意图,可对全负载采样信号进行适当调节,确保输出负载与电流采样信号成正比关系,实现电源模块的并联自动精确均流。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源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各电源模块具有如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该电源系统未详尽之处请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在并联电源模块主输出回路上取电流采样信号,通过调节、筛选处理后将该信号转为一个电压信号调节电源模块的输出反馈电压,以控制各并联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随着输出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并联电源模块的自动均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均流精度可控,可靠性高,适用于电源模块的并联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采样单元(1),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输出初始电流采样信号;
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1),输入所述初始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标准电流采样信号;
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和电流采样信号总线,输入所述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
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和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输入所述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反馈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还包括第一调节单元;
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一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1)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与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由第六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可变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组成;
其中,第六电阻一端接在电流采样单元(1)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第七电阻一端接在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另一端接在基准电源上;第二十一电阻与第一可变电阻串联后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一端接在基准电源上,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第八电阻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与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还包括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并联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由第二可变电阻、第二十二电阻、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组成;
其中,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串联后一端接基准电源,一端接地;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接在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的连接点,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第七电阻一端接在调节电压隔离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电阻为微调可变电阻;所述第二可变电阻为粗调可变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均流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连接在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与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之间,还连接在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与所述反馈电压单元(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3)由第三运算放大器X3组成:第三运算放大器X3的同相输入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接,输出端分别接在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的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由第四运算放大器、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二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四电容组成:第十一电阻一端接在电流采样信号隔离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四电容一端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接在二极管的阳极;电流采样信号总线一端与其它并联电源模块的电流采样信号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三电阻分别与二极管的阴极、第四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和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的输入端相连接。
9、一种并联均流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包括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包括:
电流采样单元(1),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输出初始电流采样信号;
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1),输入所述初始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标准电流采样信号;
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和电流采样信号总线,输入所述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
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和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输入所述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反馈电压。
10、一种电源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源模块具有并联均流控制电路,该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包括:
电流采样单元(1),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主回路,输出初始电流采样信号;
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连接所述电流采样单元(1),输入所述初始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标准电流采样信号;
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和电流采样信号总线,输入所述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
电流采样信号比较和调节输出反馈电压单元(5),连接所述电流采样信号调节单元(2)和所述最大电流采样信号筛选单元(4),输入所述最大标准电流采样信号,输出反馈电压。
CNU2008201090289U 2008-07-03 2008-07-03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420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90289U CN201234205Y (zh) 2008-07-03 2008-07-03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90289U CN201234205Y (zh) 2008-07-03 2008-07-03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4205Y true CN201234205Y (zh) 2009-05-06

Family

ID=4062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0902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4205Y (zh) 2008-07-03 2008-07-03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4205Y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373A (zh) * 2012-04-05 2012-08-01 重庆安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交流电源均流输入系统的信号采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5094190A (zh) * 2015-08-24 2015-11-25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以消除固有均流误差的最大电流自动均流电路
CN106230276A (zh) * 2016-08-01 2016-12-14 深圳茂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源均流控制电路
CN106411111A (zh) * 2016-11-11 2017-02-15 深圳爱克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衡电源并联输出电压的方法及电源装置
CN107147290A (zh) * 2017-06-07 2017-09-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源模块及电源系统
CN108400625A (zh) * 2017-11-01 2018-08-1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ddq磁结构的均流电路及方法
CN109768693A (zh) * 2017-11-07 2019-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12788A (zh) * 2019-03-19 2019-09-06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CN110557864A (zh) * 2019-08-02 2019-12-10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均功率电路和驱动电源
CN111722040A (zh) * 2020-06-24 2020-09-29 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pci总线的双负反馈环路四象限v/i源测量单元板卡
CN112162479A (zh) * 2020-11-05 2021-01-01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硬件的自适应模拟量冗余输出电路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373B (zh) * 2012-04-05 2015-04-22 重庆安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交流电源均流输入系统的信号采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2621373A (zh) * 2012-04-05 2012-08-01 重庆安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交流电源均流输入系统的信号采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5094190A (zh) * 2015-08-24 2015-11-25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以消除固有均流误差的最大电流自动均流电路
CN106230276B (zh) * 2016-08-01 2019-05-17 深圳茂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源均流控制电路
CN106230276A (zh) * 2016-08-01 2016-12-14 深圳茂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源均流控制电路
CN106411111A (zh) * 2016-11-11 2017-02-15 深圳爱克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衡电源并联输出电压的方法及电源装置
CN106411111B (zh) * 2016-11-11 2020-06-16 深圳爱克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衡电源并联输出电压的方法及电源装置
CN107147290A (zh) * 2017-06-07 2017-09-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源模块及电源系统
CN108400625A (zh) * 2017-11-01 2018-08-1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ddq磁结构的均流电路及方法
WO2019085517A1 (zh) * 2017-11-01 2019-05-09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ddq磁结构的均流电路及方法
CN108400625B (zh) * 2017-11-01 2020-07-2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ddq磁结构的均流电路
CN109768693A (zh) * 2017-11-07 2019-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12788A (zh) * 2019-03-19 2019-09-06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CN110557864A (zh) * 2019-08-02 2019-12-10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均功率电路和驱动电源
CN111722040A (zh) * 2020-06-24 2020-09-29 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cpci总线的双负反馈环路四象限v/i源测量单元板卡
CN112162479A (zh) * 2020-11-05 2021-01-01 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硬件的自适应模拟量冗余输出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34205Y (zh) 并联均流控制电路及其组成的电源模块和电源系统
CN102545572B (zh) 一种采用电容复用的软启动电路及方法
CN104423407B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其启动方法、电子装置和芯片
CN205563344U (zh) 电压调节电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6444954A (zh) 稳压器
CN106200731B (zh) 多路电源校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1068094B (zh)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调节方法及实现电路
US10673266B2 (en)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equipment and charging method
US200700806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oltage control of adjustable regulators
DE102005061207B4 (de)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Energieversorgung und Verfahren
DE112022000890T5 (de) Leistungsmodul und Leistungssystem
CN103869860A (zh) 电压产生器
CN105278604B (zh) 一种全电压范围多基准电压同步调整电路
CN116360540B (zh) 用于芯片测试的电压调节系统及电压调节方法
CN205029546U (zh) 一种输出电压可调电路
CN107358919B (zh) 一种oled屏幕灰阶画面水波纹抑制及去除装置
CN207282130U (zh) 一种oled屏幕灰阶画面水波纹抑制及去除装置
CN106953613A (zh) 功率放大器的供电电路及功率调整方法
CN107681870B (zh) 一种并联均流的电源系统
CN200986675Y (zh) 一种线路损耗补偿电路及带线路损耗补偿电路的恒压电源
CN100573398C (zh) 用于改善电源负载调整率的装置
CN105259966B (zh) 减小切换ldo时输出电压下冲的电路
CN107005162A (zh) 直流电压转换器系统、直流电压供电系统和用于直流电压转换器系统的印刷电路板
CN104283264A (zh) 控制移动终端充电电流的系统及方法
CN208890653U (zh) 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源并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TE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501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A building, Zhongxing building,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five

Patentee after: ZTE Corp.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09

Address after: 518000 Zhongxing building, A3-01, A3-02,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TE Technical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A building, Zhongxing building,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fiv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