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0397Y - 盘片装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装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7Y
CN201210397Y CNU2008200077268U CN200820007726U CN201210397Y CN 201210397 Y CN201210397 Y CN 201210397Y CN U2008200077268 U CNU2008200077268 U CN U2008200077268U CN 200820007726 U CN200820007726 U CN 200820007726U CN 201210397 Y CN201210397 Y CN 20121039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installation portion
gear
detection means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77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中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ashin Den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ashin Den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ashin Den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ashin Den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1039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1039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15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盘片装填装置,其框架的顶板的一部分作为第二安装部,该顶板的其它部位作为第一安装部,使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陷没在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的下方,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之间的阶梯部上适当设有缺口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作为所述盘片导向件的一部分,在该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安装有所述联动机构,所述一对盘片检测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这些检测构件通过所述缺口部横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侧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地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使装配容易化,实现了零件个数的减少和薄形化。

Description

盘片装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装配容易化、实现了零件个数的减少和薄形化的盘片装填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既可装填大径盘片又可装填小径盘片的盘片装填装置中,一般设有具有检测部的左右一对盘片检测构件,并设有使两盘片检测构件同步转动的联动机构,利用两盘片检测构件的转动量来检测盘片的位置及直径,并对由辊子及盘片导向件对盘片的夹持和辊子的旋转进行控制。
日本专利特开2002—298481号揭示了一种盘片装载装置。在底架(11)的前表面形成有插入盘片的插入口(12),在所述底架的下表面安装有顶导向(41),在所述底架的下表面与顶导向的上表面之间配置有左右一对盘片臂(62)、(63)。另外,在所述顶导向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导向突部(45)、(46)、(47),在装载辊子(42)与导向突部之间夹持盘片,通过辊子的旋转来搬送盘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98481号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298481号所揭示的结构中,由于必须在与盘片臂重合的位置设置导向突部,故在底架的下表面侧安装顶导向,在该顶导向与底架之间配置盘片臂,在顶导向的下表面侧设置导向突部。但是,要进行用于将顶导向安装在底架上的工序,且必须在底架与顶导向之间设置用于配置盘片臂的间隙,因此,难以减少零件个数的同时实现薄形化。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这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装配容易化、可实现零件个数的减少和薄形化的盘片装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盘片装填装置,在框架上安装有:左右一对盘片检测构件,其各个检测部由插入的盘片外周按压而朝着两检测部的间隔扩开的方向转动;联动机构,其使两检测构件同步转动;以及辊子,其与盘片导向件配合动作来夹持盘片,利用旋转动作搬送该盘片,该盘片装填装置利用所述一对盘片检测构件的转动量来检测盘片的位置及直径,根据该盘片的位置及直径来对由所述辊子及盘片导向件对盘片的夹持和该辊子的旋转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框架的顶板一部分作为第二安装部,该顶板的其它部位作为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陷没在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的下方,在第一、第二安装部间的阶梯部上适当设有缺口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作所述盘片导向件的一部分。另外,在该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安装有所述联动机构,所述一对盘片检测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使这些检测构件穿过所述缺口部而横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侧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地配置。
也可由所述缺口部的终端对至少一个盘片检测构件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
使所述框架的顶板的一部分陷没形成的第二安装部用作为盘片导向件的一部分,且也可用作为联动机构的安装部,通过使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的一对盘片检测构件横跨在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侧和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地配置而在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使这些检测构件与联动机构发生关系等,通过如此地使第二安装部具有各种作用,可减少零件个数,其结果使结构变得简单,还可容易地薄形化。另外,由于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开口,故联动机构容易安装在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可实现装配的容易化。
另外,若将缺口部的终端作为对盘片检测构件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挡块,则不必另外设置盘片检测构件的挡块,成为更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盘片播放机的立体图。
图2是将盘片播放机分解成上单元和下单元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下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盘片检测机构及盘片直径判别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盘片定位机构、夹紧机构及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钳位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连杆机构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连杆机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装载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上齿轮群一部分与齿轮板之间关系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搬送装置及盘片导向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检测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主跟踪调节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主跟踪调节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副跟踪调节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转动构件安装机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支承构件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固定构件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盘片播放机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盘片播放机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盘片播放机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盘片播放机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盘片播放机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用分离构件将钳位器从转台上分离后状态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盘片夹紧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表示车载用盘片播放机的机构部1的外观立体图。在所述盘片播放机的机构部1的正面设有对大径盘片D1或小径盘片D2进行插入、脱离的盘片插入口2。箭头A表示盘片插入方向,其反方向是盘片脱离方向。并且,将这些盘片插入方向和盘片脱离方向合在一起作为盘片插入脱离方向。
图2是将所述盘片播放机的机构部1分解成上单元3和下单元4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上单元3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所述下单元4的俯视图。
所述上单元3如图2及图3所示,包括:上框架5(用虚线表示);盘片检测机构6;盘片直径判别机构7;盘片定位机构8;夹紧机构9及装载机构10的一部分。
所述下单元4如图2及图4所示,包括:下框架11;由三个缓冲构件构成的阻尼器12;包含内置了磁铁的转台13、拾音器14等的拾音器单元15;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基板16及装载机构10的其它一部分。
如图2及图3所示,由大致矩形的金属板构成的所述上框架5具有从顶板17四边向下方折弯形成的侧板,在其左右侧板18、19的盘片插入脱离方向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设有重合部20、21。如图2及图4所示,由大致矩形的金属板构成的所述下框架11具有从底板22四边向上方折弯形成的侧板,在其左右侧板23、24的盘片插入脱离方向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设有重合部25、26。并且上框架5与下框架11的组合体通过使互相对应的重合部之间重合、用螺钉27固定而成。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顶板17在其前部,形成有从上表面侧向下方向进行挤压加工而成的左右方向长的凹坑,并将该部位作成第二安装部28,将其它部位作成第一安装部29。并在第一、第二安装部29、28之间的阶梯部30上适当设有缺口部31。另外,第二安装部28与后述的导向突条203(参照图12)一起还构成盘片导向部32,第二安装部28的背面侧是盘片搬送路径。
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安装所述盘片检测机构6的一部分、盘片直径判别机构7、盘片定位机构8、夹紧机构9及装载机构10的一部分。
如图2及图4所示,在所述下框架11的底板22上表面固定有所述三个阻尼器12的各胴部33。并且,在所述拾音器单元15的一部分上安装各阻尼器12的头部34,拾音器单元15通过这些阻尼器12以浮动状态支承在下框架11上。另外,如图4所示,在底板22上,在所述拾音器单元15的图中右方安装有所述电路基板16。
在所述电路基板16上配置有所述控制电路中的五个开关。第一开关35对大、小任一盘片从所述盘片插入口2插入的情况进行检测。第二开关36对大、小任一盘片结束在所述转台13上的安装情况进行检测。第三开关37对排出大径盘片D1的情况进行检测。第四开关38对排出小径盘片D2的情况进行检测。第五开关39对大、小任一盘片插入盘片播放机内的情况进行检测。
另一方面,所述下框架11的右侧板24,其后部做成向内侧折弯的折弯片40,在该折弯片40上安装着所述装载机构10的一部分即装载电动机41。该装载电动机41用配线与所述电路基板16上的控制电路连接。装载电动机41的轴42上安装有涡轮蜗杆装置43。此外,在右侧板24的内表面安装着承受所述涡轮蜗杆装置43旋转的下齿轮群44。
图5是表示所述盘片检测机构6及盘片直径判别机构7的俯视图。所述盘片检测机构6包括:左右一对水平转动自如的盘片检测构件45、46、左右一对局部齿轮47、48、左右一对螺旋弹簧49。盘片检测机构6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和第二安装部28的上表面上。
所述盘片检测构件45、46用于检测被插入的盘片是大径还是小径,分别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突设于第一安装部29下表面侧的支轴50、51上,并从所述缺口部31通过第二安装部28的上表面侧延长到所述盘片插入口2的附近,在各延长端具有向下方延伸的检测部52、53(参照图2)。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在所述缺口部31的范围内转动自如,其一部分利用所述螺旋弹簧49的施力而与缺口部31的末端抵接,维持初始位置。另外,各盘片检测构件45、46具有与所述支轴50、51同心的齿轮部54、55。
此外,分别在左方的盘片检测构件45上设有连接销56,在右方的盘片检测构件46上设有连接销57。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下表面侧分别设有倾斜肋58、59,该倾斜肋58、59从各齿轮部54、55附近向各连接销56、57附近逐渐增加向下方的高度地倾斜。另外,在所述倾斜肋58、59的附近设有弹性片60、61,使这些弹性片60、61始终弹性地压接在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防止因检测构件45、46振动而发生嘎嘎作响的噪声(日文:ラツトルノイズ)。
所述一对局部齿轮47、48通过支轴62、63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28上表面的所述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之间。各局部齿轮47、48具有与各支轴62、63同心的第一齿轮部64、65及第二齿轮部66、67、钩部68、69,使第二齿轮部66、67互相啮合,各第一齿轮部64、65就分别与所述各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齿轮部54、55啮合。并且,所述螺旋弹簧49挂设在各钩部68、69与第二安装部28之间,在使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检测部52、53互相接近的方向施力。
对于各局部齿轮47、48,在第一齿轮部64、65的各端部设有缺少一个齿的凹部70、71,在盘片检测构件45、46上设有与各齿轮部54、55相连的凸部72、73。凸部72、73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齿轮部54、55的齿宽足够宽,在未插入有盘片的状态下,凹部70、71与凸部72、73互相凹凸嵌合。
这些凹部70、71及凸部72、73是为了使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及局部齿轮47、48对第二安装部28及第一安装部29的安装容易而使用的位置对准用大致标准。另外,由于由凸部72、73承受起动时的负荷,因此,不必为了提高齿轮部54、55的强度而特意使用高价的材料,或增加齿的厚度。
所述盘片直径判别机构7包括:大径盘片检测装置即往复移动构件74;卡止装置即转动构件75;锁定构件76;对转动构件75进行转动施力的弹簧77。该盘片直径判别机构7在所述盘片检测机构6的图中左边里侧位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侧。
所述往复移动构件74呈细长的板状,其长度方向朝盘片插入脱离方向配置。往复移动构件74的前端部具有与盘片插入脱离方向正交的长孔78,使所述盘片检测构件45的连接销56与该长孔78嵌合,与所述盘片检测构件45的转动联动而在盘片插入脱离方向作往复移动。另外,往复移动构件74在后端附近使圆柱形的销79向上方突出,并在背面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整个长度的薄壁80。该薄壁80用于限制在盘片插入、脱离时盘片向左方的极端偏离。
所述转动构件75在往复移动构件74的图中里侧位置通过支轴81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并受到弹簧77的逆时针方向的施力。该转动构件75也呈细长的板状,其长度方向朝盘片插入脱离方向配置,且在该长度方向具有长的开口。另外,转动构件75的前端设有钩部82,分别在右侧面的中间部设有大径盘片卡止用的第一卡止部83,在右侧面的前端部设有小径盘片卡止用的第二卡止部84。在所述开口内,在左侧面设有使高度大致从中央向里侧增加地进行倾斜的凸轮面85,并在右侧面设有将所述销79卡止的第三卡止部86。
所述锁定构件76具有: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从转动轴附近向前方延伸的被推压壁87;以及处于转动轴的左方、位于离开转动轴最远位置的圆柱部88,在这些被推压壁87与圆柱部88之间留有可适当进入所述转动构件75的钩部82的间隔。
图6是表示所述盘片定位机构8及夹紧机构9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所述盘片定位机构8包括:挡块装置即左右一对挡块构件89、90;盘片装填检测装置即触发构件91;以及对右方的挡块构件90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施力的未图示的施力弹簧。该盘片定位机构8配置在所述夹紧机构9的里侧。
所述左右一对挡块构件89、90分别通过支轴即后述的转动零件安装机构247而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侧。该两挡块构件89、90都具有与支轴同心的齿轮部94、95,使这些齿轮部94、95互相啮合进行同步转动。所述齿轮部94、95比其它部位厚以提高强度,做厚的部分露出在设在第一安装部29上的圆弧孔96内(参照图1)。在两挡块构件89、90上设有还与插入的大径盘片D1、小径盘片D2任一盘片抵接的挡块部97、98。两挡块部97、98呈向下方延伸出的大致圆柱形状,并位于所述盘片搬送路径中。
另外,在各挡块构件89、90上,分别设有大径盘片用被推压部99、100、小径盘片用被推压部101、102、弹性片103、104。各弹性片103、104始终压接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防止因各挡块构件89、90的振动而发生嘎嘎作响的噪声。在左方的挡块构件89上还设有第一被卡止部105及凹状的第二被卡止部106。挡块构件89、90受到未图示的施力弹簧的使挡块部97、98互相接近的方向的施力。
所述触发构件91呈大致T字状,其纵向片的下端部通过支轴107安装在所述挡块构件90下表面的大致中央位置。T字状的横向片的一端作为盘片抵接部108,在另一端设有向下方突出的推压部109。
所述夹紧机构9包括:钳位器110;在该钳位器110轴心线两旁的配置成左右对称的一对连杆机构111所构成的钳位器分离装置112;以及驱动装置113。
钳位器110如图7所示,包括:合成树脂制的钳位器构件114;内置在所述转台13内的成为磁铁的轭铁的磁性板115;以及贴附在该磁性板115上表面上的毛毡116。
钳位器构件114的上表面中央以大致所述磁性板115厚度做成低的平面部117,在该平面部117上设有沿圆周等间隔配置的多个突起118和中心孔119。此外,外周面做成随着向下方而成为小径的锥面120(参照图25)。
另一方面,磁性板115呈大致三角形,并具有向下方突出成与所述钳位器构件114的中心孔119嵌合的半冲压部(日文:半打ち部)121、与突起118相同数目的小孔122。并且,在将钳位器构件114的突起118分别插入各小孔122而将磁性板115配置在平面部117上后,将突起118的顶端压扁而安装在钳位器114上。磁性板115安装在钳位器构件114上的方法并不限于此方法,既可用粘接材料,也可利用超声波焊接。
只要所述毛毡116的下表面贴附上粘接片,就可在此状态下贴附在所述半冲压部121的上表面上。该毛毡116的厚度设定得比磁性板115及钳位器构件114的上表面稍高。
所述各连杆机构111包括如图8所示那样的分离构件123、前部连杆构件124、及后部连杆构件125。
分离构件123呈一对臂部127从圆弧部126的凸面侧互相平行地延伸出的形状,圆弧部126的凹面侧形成有朝图中下方成为小径的锥面128。
前部连杆构件124呈一对脚部129的一端部间由圆柱部130连接而使两脚部129互相平行的形状,各脚部129的另一端部借助金属制的转动轴131而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分离构件123的各臂部127内表面且圆弧部126的附近位置。另外,后部连杆构件125也呈一对脚部132的各一端部间由圆柱部133连接而使两脚部132互相平行的形状,各脚部132的另一端部借助金属制的转动轴131而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分离构件123的各臂部127内表面且端部附近位置。前部连杆构件124和后部连杆构件125的连杆跨距做成相同。这里所谓的“连杆跨距”是指前部或后部连杆构件124、125相对于上框架5的转动轴线与相对于分离构件的转动轴线之间的间隔。如此构成的连杆机构111借助大致长方体的底座134及由长方形状的安装板构成的金属薄板135而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
所述底座134的上表面两端部具有互相平行的槽136、137,且在两槽136、137之间突设有沿圆周一分为四的固定轴138。
所述金属薄板135左右缘部一旦向上方折弯,就从途中向水平外方折弯而做成按压部139、140,并呈中间部设有大孔141的形状。
如图9所示,在将所述前部连杆构件124及后部连杆构件125的各圆柱部130、133分别旋转自如地嵌合在底座134的槽136、137中后,在底座134的上表面重叠金属薄板135,并在各圆柱部130、133上放置金属薄板135的按压部139、140。然后,通过金属薄板135的大孔141而使底座134的固定轴138与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上的安装孔嵌合,连杆机构111就被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
如图6所示,驱动装置113配置在所述钳位器分离装置112与所述盘片定位机构8之间,包括左右一对移动构件142、143,以及始终互相啮合的左右一对同步齿轮144、145。两移动构件142、143呈细长的形状,其长度方向朝向与盘片插入脱离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左右对称地配置在大致一直线上,在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另外,同步齿轮144、145在两移动构件142、143之间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
各移动构件142、143在互相接近的一端附近具有推压片146、147和齿条148、149,使各齿条148、149与分别对应的同步齿轮144、145啮合并互为反向地进行同步移动。当两移动构件142、143向离开方向移动时,由推压片146、147对所述挡块构件89、90的大径盘片用被推压部99、100或小径盘片用被推压部101、102进行推压,使左方的挡块构件89向顺时针方向、使右方的挡块90向逆时针方向同步旋转。
另外,在各移动构件142、143的另一端附近具有:第一按压部150、151,其向离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各后部连杆构件125的脚部132进行按压而使分离构件123下降;以及第二按压部152、153,其向接近方向移动时对脚部132进行按压而使分离构件123上升。左方的移动构件142上还设有推压部154,该推压部154在向离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锁定构件76的被推压壁87进行推压而使锁定构件76向图6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在右方的移动构件143的另一端部下表面形成有卡合突起155。
如图10所示,所述装载机构10包括:起动装置156、动力传递机构157、搬送装置158、检测装置159和所述装载电动机41。
所述起动装置156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下表面右边里部的滑动构件160;以及配置在第一安装部29下表面右边中央部的引导齿条板161,它们都在盘片插入脱离方向移动自如。
滑动构件160是合成树脂制的薄板,下表面侧形成有被推压部162,该被推压部162被所述触发构件91的推压部109推压而向盘片插入脱离方向滑动。另外,在图中右缘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163。
引导齿条板161是呈曲柄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薄板,在图中下端部的下缘具有齿条164、并在中央附近具有钩部165(参照图12)。并且,当所述滑动构件160向盘片脱离方向滑动时,图中上端被该滑动构件160的突出部163按压而向同一方向移动,使齿条164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57啮合。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57以齿轮群为主体,包括:安装在下框架11的右侧板24内表面上的下齿轮群44;安装在上框架5的右侧板19内表面侧的上齿轮群166;以及齿轮板167(参照图11)。另外,下齿轮群44直接安装在下框架11的右侧板24的后半部即下半侧板上,上齿轮群166直接或借助所述齿轮板167安装在上框架5的右侧板19的前半部即上半侧板上。下半侧板与上半侧板如图1所示那样被组合,下齿轮群44与上齿轮群166被啮合连接。所述搬送装置158借助该动力传递机构157而由所述装载电动机41驱动。
下齿轮群44包括都被轴支承在下框架11的右侧板24内表面上的第一齿轮168、第二齿轮169及第三齿轮170。它们都由二级齿轮构成,第一齿轮168的第一级大齿轮做成斜齿轮并与所述涡轮蜗杆装置43啮合。第二齿轮169的第一级即大齿轮与第一齿轮168的第二级即小齿轮啮合,第三齿轮170的第一级即大齿轮与第二齿轮169的第二级即小齿轮啮合,使装置电动机41的旋转逐级减速。
如图11所示,上齿轮群166包括:都由二级齿轮构成的第四齿轮171;第五齿轮172;第六齿轮173及第七齿轮174。第四齿轮171及第五齿轮172直接轴轴承在所述右侧板19的内表面上,而第七齿轮174与所述齿轮板167一起借助公用的支轴175而轴支承在右侧板19内表面上,第六齿轮173轴支承在所述齿轮板167上,成为第六齿轮173第二级的大齿轮始终与成为第七齿轮174第一级的小齿轮啮合。第四齿轮171第一级的大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170第二级的小齿轮啮合,第五齿轮172第一级的大齿轮与第四齿轮171第二级的小齿轮啮合,进一步使第三齿轮170的旋转逐级减速并传递到第五齿轮172。第六齿轮173第一级的小齿轮随着齿轮板167的转动而自如地与第五齿轮174第一级的大齿轮接触、分离,这一次由第六齿轮173使第五齿轮172的旋转增速,并传递到第七齿轮174。另外,由安装在所述装载电动机41上的涡轮蜗杆装置43、第一齿轮168、第二齿轮169、第三齿轮170、第四齿轮171及第五齿轮172构成动作装置。
齿轮板167是金属板制的,使图11中的右端向内侧弯曲而作为被滑动接触部176,在图中央附近立设有卡合销177。该齿轮板167、卡合销177及轴支承在齿轮板167上的第6齿轮173构成了对所述动作装置和辊子178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适当地切断的离合器装置。
如图12所示,搬送装置158由辊子178、辊子支承体179、对辊子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滑块180、凸轮板181(日文:カム板)、及所述盘片导向部32构成。
辊子178是使金属制的轴184插通在从外方端向内方端逐渐成为小径的合成橡胶制的一对锥形筒体182、183内而构成的。轴184的两端从锥形筒体182、183的外方端突出,在该突出的轴184的一端侧安装有小环185,在另一端侧安装有大环186及辊子齿轮187。辊子齿轮187的齿宽是2mm左右,但在齿部的外侧面具有圆筒状的环188。
辊子支承体179由金属板构成,在左右较长的平板部189的左右端具有向上方折弯形成的左右侧板190,这些左右侧板190向平板部189的里侧延伸出。左右侧板190的大致中间部具有轴支承孔191,使各轴支承孔191与突设在上框架5的左右侧板18、19内表面上的未图示的轴嵌合,并上下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两侧板18、19之间。另外,由左右侧板190的延伸部分别支承所述小环185及大环186,旋转自如地支承辊子178。所述平板部189的后缘是向背面侧折弯的人字折边(日文:山折り)192。该人字折边192在俯视图上还成为大致左右对称的V形凹状,但其倾斜角度相对于辊子的轴心线仅约为1°左右。另外,在平板部189的前缘设有向上方弯曲的左右一对弯曲部193。当辊子178处于下方位置时即盘片被插入在播放位置时,这些弯曲部193处于上方位置封住盘片插入口2,防止盘片双重插入。辊子支承体179始终受到未图示弹簧的使辊子178上升方向的施力。
如图12所示,所述滑块180呈细长的形状,其长度方向朝向盘片插入脱离方向并在盘片插入脱离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该滑块180的图中前端具有滑动接触部194,在其后方设有突部,并具有将其前缘做成随着向下方而向后方倾斜的作为辊子离开部的倾斜面195、以及在更后方的右侧面作为动力切断部的凸轮槽196。凸轮槽196中插入所述齿轮板167的卡合销177。在凸轮槽196的更后方的下缘具有齿条部197,在图中后端左侧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嵌合部198。齿条部197选择性地与成为所述第五齿轮第二级的小齿轮啮合。在本实施例中,在滑块180上设有凸轮槽196,在齿轮板167上设有卡合销177,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在滑块上设置销,在板上设置凸轮槽。
所述凸轮板181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上,在图中前半部具有凸轮槽199。凸轮槽199沿盘片插入脱离方向形成得较长,中间部分做成随着向后方而向右方倾斜的倾斜部,在该凸轮槽199中插入所述移动构件143的卡合突起155。凸轮槽199前部的右侧壁由向图中前方延伸的弹性片200形成,在弹性片200的顶端设有挡块部201。另外在图中最里部,使方柱状的第二开关推压部202向下方突出。此外,凸轮板181的图中前端右侧部具有插入所述滑块180嵌合部198的未图示的孔,凸轮板181与滑块180一体移动。并且,在与所述引导齿条板161之间挂设有未图示的弹簧,若引导齿条板161移动时,凸轮板181因弹簧的施力作用而从动。该凸轮板181利用未图示的反转弹簧而稳定保持在移动前后的终端位置。
所述盘片导向部32包括:所述上框架5的第二安装部28、四个导向突条203(图示仅一个)。
各导向突条203的长度方向与盘片的插入脱离方向正交,并位于辊子178的跟前侧和里侧而左右各一对地安装在第二安装部28的下表面上。
第二安装部28上设有使其中央的矩形区域的跟前侧一半向下方鼓出的鼓出部204,并在鼓出部204的左右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各导向突条203的多个定位孔205。定位孔205呈连接小圆孔206与大圆孔207的形状,大圆孔207侧朝向所述鼓出部204。
在所述各导向突条203上设有卡合突起208,该卡合突起208具有大径头部,并与所述各定位孔205数目相同。各导向突条203的与盘片接触的面(下表面)以安装在第二安装部28的下表面上的状态,倾斜成随着从安装部28的左右端向中心部向上倾斜(远离辊子178轴心线地)。各导向突条203用合成树脂全部形成相同的形状及尺寸。
各导向突条203的安装首先从各定位孔205的大圆孔207侧插通多个卡合突起208,并且以导向突条203与第二安装部28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使导向突条203向外方滑动而使卡合突起208向小圆孔206侧移动时,卡合突起208的大径头部向小圆孔206侧移动,禁止卡合突起208从定位孔205拔出,导向突条203就被安装在第二安装部28的下表面上。
如图13所示,所述检测装置159配置在图10的右方跟前侧,包括位置检测构件209、作动器210。
如图13所示,位置检测构件209其长度方向朝向盘片插入脱离方向并被配置在第一安装部29的下表面侧,方柱状的本体部211的图中左侧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壁,在该壁的顶面上设有向左方突出的、具有长孔212的连接片213。在本体部211上设有:对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16上的第一开关35进行按压的第一开关推压部214;对第三开关37进行按压的第三开关推压部215;对第四开关38进行按压的第四开关推压部216。位置检测构件209在盘片插入脱离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滑块180的下表面上,使所述盘片检测构件46的连接销57插入在所述长孔212中,与盘片检测构件46的转动相联动地在盘片插入脱离方向移动。
作动器210在图中跟前侧具有支轴孔217,使所述辊子支承体179的支承轴(用虚线表示)插入在该孔217中,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所述上框架5的右侧板19上。在图中里侧形成有对所述第五开关39(参照图4)进行推压的第五开关推压部218。此外,在开关推压部218的图中跟前侧还设有纵向长的环状部219。在该环状部219内插入有所述辊子178的环188。为了与辊子支承体179公用支承轴,作动器210必须使支轴孔217位于辊子178的跟前侧,另外,为了对位于辊子178里侧的第五开关39进行按压而必须使第五开关推压部218位于辊子178的里侧,因此,为了作动器210不与辊子轴184轴端干涉,设置了使辊子轴184上的环188露出的环状部219。此外,在辊子支承体179与作动器210之间挂设有未图示的扭簧,当插入盘片、辊子支承体179转动时,作动器210也跟随着转动,可用第五开关推压部218按压第五开关39。
如图4所示,拾音器单元15包括:内置有磁铁的转台13;对盘片进行播放或记录的拾音器14;驱动该拾音器14的进给电动机装置220;支承拾音器14的拾音器支承装置221;以及搭载这些装置的拾音器底架222。
拾音器底架222是金属板制成的,中央具有大开口部223,在该大开口部223的内侧大致配置有所述转台13、拾音器14及进给电动机装置220。在底架222周围三个部位,设有通过逐级弯曲加工形成、一部分开口的阻尼器安装部224。
转台13安装在拾音器底架222的图中右下部,该转台13的中心成为盘片播放装置的机构部1的大致中心。拾音器14在所述大开口部223内被配置成在转台13附近与底架222的图中左斜上方部之间可往复移动。该拾音器14借助拾音器支承装置221而安装在拾音器底架222上。
进给电动机装置220包括:具备设有螺旋槽的进给丝杆226的进给电动机227;以及支承它们的电动机支承板228。电动机支承板228在一端侧固定进给电动机227,并在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承进给丝杆226的顶端,使进给丝杆226与所述拾音器14的移动方向一致,被安装在拾音器底架222的背侧。
拾音器支承装置221包括:互相平行配置的主导向件229及副导向件230;主导向件跟踪调节装置231及副导向跟踪调节装置232;以及拾音器进给板233。主导向件229一端侧的位置固定在拾音器底架222的下表面侧,因此,主导向件跟踪调节装置231专门只在主导向件229的另一端侧进行跟踪调节。
如图14所示,主导向件跟踪调节装置231包括:螺旋弹簧234,其以一定弹力向跟踪方向对主导向件229施力;板簧制的调节板235,其以主导向件229的相反侧承受该螺旋弹簧234的弹力并对主导向件229的跟踪方向的动作进行限制;主导向件跟踪调节螺钉237,其通过设在该调节板235的一部分上的通孔236(参照图15)并与拾音器底架222的背面螺合。
调节板235具有阶梯状的三级平面,从图中上方开始依次为上阶梯部238、中阶梯部239和下阶梯部240。所述上阶梯部238固定在拾音器底架222的下表面侧,使下阶梯部240从下方与主导向件229抵接,对主导向件229进行支承。如图15所示,中阶梯部239具有用于使与上阶梯部238相连的部位带有挠性的大致U字形的孔241,且在下阶梯部240附近的部位具有所述通孔236。
主导向件229的跟踪方向的调节,是通过对主导向件调节螺钉237的紧固予以调整,而使主导向件229向图14的上下方向移动来进行的。
如图16所示,副导向件跟踪调节装置232包括:对副导向件230两端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副导向件支承板242;配置在副导向件230两端的左右一对压缩弹簧243;贯通于设在副导向件支承板242上的孔、与拾音器底架222背面侧螺合的左右一对副导向件调节螺钉244。
两副导向件支承板242的一端分别向图中上方折弯,使副导向件230的端部插入在设于该折弯部的孔中进行支承。并且,所述压缩弹簧243使所述调节螺钉244插通在所述拾音器底架222与副导向件支承板242之间。
副导向件230的跟踪方向的调节,是通过对各副导向件调节螺钉244的紧固程度的不同而使副导向件230向上下方向移动来进行的。
另外,如图4所示,拾音器进给板233的一端固定在拾音器14上,另一端设有切口弯曲形成的螺纹牙246,使该螺纹牙246与所述进给丝杆226的螺旋槽卡合。由此,进给电动机227的动力从进给丝杆226传递到拾音器进给板233,拾音器14就由进给电动机227的动力驱动。
如图17所示,转动零件安装机构247包括支承构件248和固定构件249。支承构件248及固定构件249都用合成树脂形成。
如图18所示,支承构件248包括环状板部250、支承圆筒部251和固定筒部252。所述支承圆筒部251与环状板部250的圆形中心孔253同轴地突出在环状板部250的一面侧,所述固定筒部252与所述圆形中心孔253连续并比所述支承圆筒部251长地突出在环状板部250的一面侧。所述固定筒部252在顶端部内周具有向顶端成为小径的锥面254,且沿圆周分割成四等分。锥面254形成在所述支承圆筒部251顶端更靠前的内周上。
如图19所示,所述固定构件249包括按压部255、设在该按压部255基端上的端板部256。所述按压部255呈圆柱形,顶端周缘做成锥状的滑动接触缘257,插通于所述环状板部250的圆形中心孔253并插入在所述固定筒部252内。
如图3所示,图5中的支轴50、51、62、63及图6中的支轴107,也可利用转动零件安装机构247将所述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两局部齿轮47、48、两挡块构件89、9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9上,同样也可将触发构件91安装在第二安装部28上。
图17是以将挡块构件89安装在上框架5的第一安装部29上为例对利用转动零件安装机构247安装转动零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用的示图。如图17所示,首先,使支承构件248的支承圆筒部251嵌合在设于挡块构件89的孔中。接着,将固定筒部252的比支承圆筒部251长的部分嵌合在设于第一安装部29的圆形固定孔258中。然后,使固定构件249的按压部255嵌合在固定筒部252内并使该按压部255的滑动接触缘257与固定筒部252的锥面254抵接,在此状态下推入固定构件249直到端板部256与环状板部250抵接时,由滑动接触缘257推压锥面254,就使固定筒部252的顶端部向外方翘起。由此,固定筒部252的顶端部被扩张到第一安装部29的圆形固定孔258的外方,支承构件248被牢固地固定在第一安装部29上,挡块构件89被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9上。
下面,说明盘片播放机的机构部1的动作。
首先说明从盘片插入口2插入的盘片被装填在播放位置前的动作。
图20表示将大径盘片D1或小径盘片D2从盘片插入口2插入在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检测部52、53之间、盘片的外周面与两检测部52、53接触的状态。如图21所示,从该状态一边由盘片将检测部52、53之间推开一边插入时,盘片检测构件45、46就转动。由于左方的盘片检测构件45与往复移动构件74连接、右方的盘片检测构件46与位置检测构件209连接,因此,若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向互相的两检测部52、53离开的方向转动时,往复移动构件74及位置检测构件209向盘片插入方向移动。
所述位置检测构件209向盘片插入方向移动时,首先该构件209的第四开关推压部216推压第四开关38并将其接通。位置检测构件209再向盘片插入方向移动时,该构件209的第一开关推压部214推压第一开关35并将其接通,检测到插入了盘片的情况,电动机41起动。
电动机41的旋转通过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57而传递到辊子178,辊子178开始向图1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当盘片被插入在盘片导向部32的导向件突条203(参照图12)与辊子178之间时,辊子178受到盘片的下推,辊子支承体179以轴支承孔191为中心向图12的顺时针方向稍稍转动。在辊子178被下推的同时,作动器210也受到挂设在与所述作动器210之间的未图示弹簧的施力而向图13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由其第五开关推压部218对第五开关39进行按压。由此,第五开关39处于接通状态,检测到插入了盘片的情况。盘片由辊子178与所述盘片导向部32夹持,利用辊子178的旋转被搬送。
图22表示利用辊子178搬送大径盘片D1或小径盘片D2、盘片的中心到达了所述检测部52、53之间时的状态。首先,在插入小径盘片D2的场合,即使小径盘片D2的中心到达两检测部52、53之间,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转动量少,往复移动构件74的移动量也少,因此,销79也不到达所述转动构件75的凸轮面85。另外,由于位置检测构件209的移动量也少,故第三开关推压部215不移动到第三开关37的位置,第三开关37维持切断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插入大径盘片D1的场合,在大径盘片D1的中心到达两检测部52、53之间前,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较大地转动。于是,往复移动构件74较大地移动,销79与所述转动构件75的凸轮面85滑动接触并使该构件75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位置检测构件209的移动量也多,并由其第三开关推压部215使第三开关37成为接通状态。
当从图22的状态进一步搬送盘片时,在插入了小径盘片D2的场合,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由于所述螺旋弹簧49的施力而使该检测构件45、46与小径盘片D2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并回复到盘片插入前的初始位置。小径盘片D2的外周面与所述触发构件91的盘片抵接部108抵接,使触发构件9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利用这种转动,触发构件91的推压部109对滑动构件160的被推压部162进行推压,使滑动构件160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另外如图23所示,在将盘片抵接部108稍许推入后,小径盘片D2的外周面与两挡块构件89、90的格挡块部97、98抵接。此时,左方的挡块构件89的第一被卡止部105与转动构件75的第二卡止部84卡止,因此,禁止左方的挡块构件89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禁止右方的挡块构件90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小径盘片D2在被搬送到规定的装填位置稍许的里侧后,与两挡块部97、98抵接而停止。
另一方面,在插入大径盘片D1的场合,从图22的状态进一步搬送大径盘片D2、其外周面与格挡块部97、98抵接前的期间,转动构件75的凸轮面85被往复移动构件74的销79按压而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挡块构件89的第一被卡止部105不与第二卡止部84卡止,两挡块构件89、90的挡块部97、98被大径盘片D1的外周面按压并向互相离开的方向转动。并且,大径盘片D1的外周面再推入两挡块部97、98的同时,还推入所述触发构件91的盘片抵接部108,使触发构件91相对于挡块构件9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触发构件91的推压部109对滑动构件160的被推压部162进行推压,使滑动构件160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
当进一步搬送大径盘片D1时,如图23所示,左方的挡块构件89的第二被卡止部106与转动构件75的第一卡止部83卡止。于是,禁止两挡块构件89、90进一步的转动,在大径盘片D1被搬送到规定的装填位置后与两挡块部97、98抵接而停止。在该过程中,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检测由于所述螺旋弹簧49的施力而使该检测构件45、46与大径盘片D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并随着往复移动构件74而稍许回复,但由于往复移动构件74的销79与转动构件75的第三卡止部86卡止,故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与往复移动构件74一起被禁止以后的回复。
而且,在插入大径盘片D1、小径盘片D2中任一盘片的场合,滑动构件160也由触发构件91推压并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时,所述引导齿条板161与滑动构件160一起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如图11及图12所示,引导齿条板161的齿条164与第五齿轮172的小齿轮啮合。此时,第五齿轮172已受到电动机41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故引导齿条板161利用电动机41的驱动力而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这样,凸轮板181受到挂设在移动齿条板161与凸轮板181之间的未图示弹簧的施力而从动,与该凸轮板181一体移动的所述滑块180进行移动,齿条部197与第五齿轮172的小齿轮啮合。由此,滑块180利用电动机41的动力而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
由于在滑块180的凸轮槽196中插入有所述齿轮板167的卡合销177,故卡合销177利用滑块180的移动而相对于凸轮槽196移动。这样,齿轮板167如图11的虚线所示那样以支轴175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轴支承在该齿轮板167上的第六齿轮173离开第五齿轮172。由此,从电动机41至辊子178的动力传递路径被切断,辊子78停止旋转。即,当盘片与两挡块部97、98抵接时,辊子178的旋转马上停止,因此辊子178不会以与盘片接触的状态进行空转,不用担心因辊子178的旋转而损伤盘片的数据记录面。
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机41的驱动力依然传递到第五齿轮172,故与该第五齿轮172啮合的滑块180进一步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将所述离合器切换到切断侧。即,使滑块180的倾斜面195与辊子178的大环186抵接,使辊子178离开盘片(参照图12)。此时,辊子支承体179克服挂设在与所述作动器210之间的未图示弹簧的施力而以轴支承孔191为中心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滑块180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时,凸轮板181也一体移动,但如图6所示,凸轮板181移动前,右方的移动构件143的卡合突起155位于凸轮板181的凸轮槽199内的图中最前部。当凸轮板181从该状态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时,如图24所示那样卡合突起155沿凸轮槽199移动到其最里部,由此,右方的移动构件143向图中右方移动,左方的移动构件142与其同步地向左方移动。如此,左右的移动构件142、143互相离开时,由各第一按压部150、151对左右的连杆机构111的脚部132进行推压,使分离构件123下降。
图25表示由左右的分离构件123的锥面128夹持钳位器构件114的周缘部、将钳位器构件114从转台13上分离后的状态(凸轮板181移动前的状态)。当左右的移动构件142、143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时,如图26所示,移动构件142、143的第一按压部150、151对后部连杆构件125的脚部132进行推压,后部连杆构件125随着前部连杆构件124而以圆柱部133为中心转动,左右的锥面128一边以圆弧轨迹移动一边向下方左右移动。于是,锥面128一边使钳位器构件114下降一边向左右离开。当钳位器构件114充分接近在其下方待机的转台13时,锥面128离开钳位器构件114,并与转台13联动而移动到夹持盘片的位置,在钳位器110与转台13之间利用磁力夹持盘片。此时,在装填小径盘片D2时,由钳位器构件114的锥面将盘片返回到规定的装填位置,离开挡块部97、98。
另一方面,如图24所示,两移动构件142、143在向左右移动的最终阶段,利用其推压片146、147对挡块构件89、90的大径盘片用被推压部99、100的壁面进行推压,在由钳位器110与转台13将盘片夹持后,使两挡块构件89、90的挡块部97、98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稍许转动并使挡块部97、98离开盘片。图24表示了插入大径盘片D1时的状态,当插入小径盘片D2时,利用推压片146、147对挡块构件89、90的小径盘片被推压部101、102的壁面进行推压,并使挡块部97、98离开盘片的外周面。
并且,在凸轮板181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的最终阶段,当该凸轮板181的第二开关推压部202将第二开关36做成接通状态而检测到插入盘片结束时,装载电动机41就停止运转。由此,盘片被配置在播放位置,结束装填盘片。
大径盘片D1、小径盘片D2的插入与第一开关35至第五开关39的接通、切断的关系如表1所示,通过诸开关的接通、切断,来判断所插入的盘片是大径盘片D1还是小径盘片D2。
表1
 
大径盘片D1 小径盘片D2
第一开关16a 接通 切断
第二开关16b 接通 接通
第三开关16c 接通 切断
第四开关16d 接通 切断
第五开关16e 接通 接通
顺便说一下,当未插入盘片时,第一开关35至第五开关39全部处于切断状态。
下面,对将处于播放位置的盘片排出到使其从盘片插入口2取出的位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4表示大径盘片D1配置在播放位置的状态,若在该状态时按压未图示的排出按钮,则装载电动机41起动。通过该起动,滑块180(参照图12)借助动力传递机构157而开始向盘片插入方向移动。由此,凸轮板181与滑块180一起移动,第二开关推压部202脱离第二开关36,将第二开关36形成切断状态。
当滑块180进一步向盘片插入方向移动时,移动构件143的卡合突起155从凸轮板181的凸轮槽199最里部到达跟前的倾斜面。由此,右方的移动构件143向左方回复,左方的移动构件142向右方回复,从图24的状态成为图23的状态。
此时,各移动构件142、143的第一按压部150、151离开连杆机构111的脚部132,取而代之地第二按压部152对脚部132从外侧向内方进行推压,如图25所示那样后部连杆构件125随着全部连杆构件124而以圆柱部133为中心转动,左右的锥面128一边以圆弧轨迹移动一边向上方左右移动。此时,左右的锥面128托起钳位器构件114的周缘部,将钳位器110从转台13上分离。
另一方面,由各移动构件142、143推压片146、147推压的挡块构件89、90被解放,并通过未图示的施力弹簧而向使两挡块部97、98互相接近的方向转动回复。并且,该挡块部97、98按压大径盘片D1的外沿,大径盘片D1向盘片脱离方向被推回。此时,触发构件91也与挡块构件90一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将大径盘片D1推回到从盘片插入口2取出的位置。
当滑块180进一步向盘片插入方向移动时,由滑块180倾斜面195推压的大环186解除了倾斜面195的推压而上升,使辊子178与盘片抵接(参照图12)。此时,辊子支承体179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
并且,在滑块180向盘片插入方向移动的最终阶段,如图11所示,与凸轮槽196卡合的齿轮板167的卡合销177到达凸轮面,齿轮板167以支轴175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轴支承在齿轮板167上的第六齿轮173与第五齿轮172啮合,装载电动机41的驱动力也被传递到辊子178,辊子178开始向盘片脱离方向旋转。并且,大径盘片D1通过辊子178的旋转被排出。
当大径盘片D1进一步由辊子178排出时,两挡块构件89、90返回到图22所示的盘片插入前的初始位置,大径盘片D1进一步被排出时,两检测部52、53追随大径盘片D1的外周面,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转动。此时,大径盘片D1的中心越过两检测部52、53之间时,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向检测部52、53互相接近的方向转动。
并且,往复移动构件74利用该两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转动而向盘片脱离方向移动,转动构件75利用弹簧77的施力而沿往复移动构件74的销79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于挡块构件89已回复到初始位置,故转动构件75可不受挡块构件89限制地进行转动。
当与盘片检测构件46连接的位置检测构件209的第三开关推压部215如图21所示那样脱离第三开关37时,第三开关37就成为切断状态,检测到大径盘片D1的排出已结束的情况,电动机41停止。在排出小径盘片D2的场合,该构件209的第四开关推压部216脱离第四开关38时,检测到盘片的排出已结束的情况,电动机41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钳位器构件114上设有锥面120、在分离构件123上设有锥面128,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在钳位器构件114或分离构件123中至少一个构件上设置锥面(倾斜面),可利用分离构件123获得将钳位器构件114从转台13上分离方向的分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前部连杆构件124与后部连杆构件125的连杆跨距做成相同,但并不限于此,若后部连杆构件125的连杆跨距做得比前部连杆构件124的连杆跨距稍长,则由于分离构件相对于钳位器发生倾斜,故可进一步提高钳位器随着前部连杆构件124、后部连杆构件125转动的分离力。

Claims (2)

1.一种盘片装填装置,在框架(5)上安装有:左右一对盘片检测构件(45、46),其各个检测部(52、53)由插入的盘片外周按压而朝着两检测部的间隔扩开的方向转动;联动机构(47、48),其使两检测构件同步转动;以及辊子(178),其与盘片导向件(32)配合动作来夹持盘片,利用旋转动作搬送该盘片,该盘片装填装置利用所述一对盘片检测构件(45、46)的转动量来检测盘片的位置及直径,根据该盘片的位置及直径来对由所述辊子及盘片导向件对盘片的夹持和该辊子的旋转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顶板(17)一部分作为第二安装部(28),该顶板的其它部位作为第一安装部(29),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陷没在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的下方,在第一、第二安装部间的阶梯部(30)上适当设有缺口部(31),
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作所述盘片导向件的一部分,在该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安装有所述联动机构,
所述一对盘片检测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这些检测构件穿过所述缺口部横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表面侧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表面侧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缺口部的终端对至少一个盘片检测构件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
CNU2008200077268U 2007-03-12 2008-02-29 盘片装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0397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2088 2007-03-12
JP2007062088A JP2008226334A (ja) 2007-03-12 2007-03-12 ディスク装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10397Y true CN201210397Y (zh) 2009-03-18

Family

ID=3976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772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0397Y (zh) 2007-03-12 2008-02-29 盘片装填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08613B2 (zh)
JP (1) JP2008226334A (zh)
CN (1) CN201210397Y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8389A (ja) * 2009-07-07 2011-01-27 Sony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US8833190B2 (en) * 2012-01-09 2014-09-16 First Dome Corporation Relative-rotation synchronous movement-ai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1095B2 (ja) * 1998-09-07 2007-05-09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953745B2 (ja) 2001-04-04 2007-08-08 シン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2005302214A (ja) * 2004-04-14 2005-10-27 Tokyo Pigeon Co Ltd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JP3839833B1 (ja) * 2005-04-25 2006-11-01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US7840972B2 (en) * 2006-02-16 2010-11-23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Korea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493714B2 (ja) * 2006-03-16 2010-06-30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29344A1 (en) 2008-09-18
JP2008226334A (ja) 2008-09-25
US7908613B2 (en) 201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10396Y (zh) 盘片播放机的夹紧装置
CN201210397Y (zh) 盘片装填装置
CN1691190B (zh) 车载播放器
CN201196873Y (zh) 盘片装填装置
CN100418149C (zh) 光盘驱动器
US5590113A (en) Disc clamping device for selectively clamping a compact disc in a united device
CN100429708C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US6295266B1 (en) Disk player
CN100463064C (zh) 盘驱动装置
CN101136229A (zh) 盘驱动设备
US20080271063A1 (en) Disc player
CN201207282Y (zh) 入槽型盘装置
US6646973B2 (en) Disk device having disk transferring mechanism capable of shortening disk replacement time
CN104112457B (zh) 盘传送装置
CN101694776A (zh) 吸入式盘加载装置及其光拾取器机芯
CN101944375B (zh) 盘片装置
CN100476973C (zh) 盘收纳型盘装置
CN101430903B (zh) 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JPS5996559A (ja) 磁気デイスク装置
JPH10105982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963928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2745167Y (zh) 一种超薄型光盘播放机的机芯
JP3406102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モード切換装置
CN1742340B (zh) 盘片夹
US20100180288A1 (en) Dis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