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9994Y -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9994Y
CN201209994Y CNU2008201051706U CN200820105170U CN201209994Y CN 201209994 Y CN201209994 Y CN 201209994Y CN U2008201051706 U CNU2008201051706 U CN U2008201051706U CN 200820105170 U CN200820105170 U CN 200820105170U CN 201209994 Y CN201209994 Y CN 20120999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dried
thing
exhaust apparatus
pipe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051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庭亮
李丽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Inst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iled Critical Inst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Priority to CNU2008201051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999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999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999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管道,每个第一管道垂直待干燥物的传送方向设置于待干燥物的表面正上方,并且多个第一管道沿待干燥物的传送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每个第一管道的管壁上沿纵向均匀布置有孔,每个第一管道在一端处封闭;第二管道,多个第一管道与封闭端相对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管道的管身上;以及抽气泵,与第二管道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可以保证待干燥物表面的美观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烘干设备箱体的外部气流倒灌引发待干燥物表面玷污,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这样的排气装置,其可以与烘干装置相结合构成干燥设备,并适用于铝版基、塑料片基、纸、纸板等基片上感光胶、油墨、油漆、涂料、粘胶等涂层的干燥,尤其适用于PS版和CTP版上的涂布层的干燥。
背景技术
烘干是喷涂、印刷、印染等工艺的必要流程,它对待干燥物表面的美观、干燥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下面,结合图1-4描述目前常用的排气烘干方法。
图1所示的是自然烘干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烘干过程中不会产生条纹,待干燥物10表面干净、均一,但是该方法的烘干速度慢,同时待干燥物10表面挥发的溶剂不能及时排除而导致局部溶剂浓度过高,容易产生爆燃,影响安全生产。
如图2所示的是热风烘干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待干燥物10表面受到热气流的作用使得挥发溶剂及时被排除,烘干速度加快,但由于待干燥物10表面各处的气流流速不均一,区域互补导致横向气流产生,从而在表面容易出现带状条纹。
图3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排气烘干方法。具体地说,在距离待干燥物10较近处设置隔板11,该隔板11如图4所示,其上具有密布的孔,从而隔板11上的气流作用会使相应孔下方处形成低气压区,有利于涂布层的溶剂快速挥发,干燥速度加快。但是,为了保证较快的干燥速度,隔板11的开孔通常较大,使得在每个孔下方的低气压区内中心的气压较大,周围是上升的溶剂气体,从而形成绕轴心向上的涡流。另外,为有利于溶剂的快速挥发,隔板11通常离待干燥物10表面较近,从而使得涡流直接影响待干燥物10表面,使待干燥物的待干燥层中的溶剂组分挥发速度不一致,导致表面干燥不均匀,从而易形成螺旋型条纹,影响质量、外观。而且,在使用隔板11的现有技术中,隔板上待干燥物方向抽气流速是不同的(参见图5,也就是说,使用隔板时,烘箱100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处的抽气流速大于烘箱中心处的抽气流速),从而更容易导致花纹的出现。
另外,在使用隔板11的现有技术中,由于隔板自身结构的限制,使其不能根据使用的需要而调节位置,即,不能调节到热源下方,否则热源将由于受到隔板的阻碍而使得加热效率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图1-4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排气烘干方法存在影响干燥的质量、外观或不利于安全生产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快速干燥、又能同时保证待干燥物外观和安全生产的排气装置。
另外,如图5所示,目前的排气装置普遍包含一个进风口101和一个出风口102。一方面,如果为了避免严重的花纹现象的出现,就需要将出风口102的抽速限定为很小(通常小于0.2m/s),但这样必然影响干燥的速度,而且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外界的风就直接会从出风口102进入烘箱100,这些风是未经过过滤的,一旦作用在待干燥物10表面就会影响待干燥物10的外观质量,即产生所谓的倒灌现象。另一方面,如果为了加快干燥的速度,则必然会由于加大出风口102的抽速而出现严重的花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致力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气装置,其既能快速干燥,又能消除了烘干过程中待干燥物表面可能产生的条纹或花纹以保证待干燥物外观,另外还能保证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管道,每个第一管道垂直于待干燥物的传送方向设置于待干燥物的上方,并且多个第一管道沿待干燥物的传送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多个第一管道中的每一个的管壁上沿纵向均匀布置有孔,且多个第一管道中每一个均在一端处封闭;第二管道,多个第一管道与封闭端相对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管道的管身上,并且与多个第一管道相连通;以及抽气泵,与第二管道相连通。
优选地,排气装置还包括: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连通,并且垂直于第二管道和待干燥物表面。
优选地,一排孔沿纵向布置于第一管道的面向待干燥物表面的管壁上,或者多排孔以规定角度并排地沿纵向布置于第一管道的面向待干燥物表面的管壁上。
优选地,第一管道的管径为40~60mm。
优选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管径为80~100mm。
优选地,第一管道的间距为50~200mm。
优选地,孔的直径为1~8mm。
优选地,孔之间的间距为5~30mm。
优选地,抽气泵的抽气速率设定为0.2m/s~0.8m/s。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干燥设备前述的任一种排气装置,其中多个第一管道的位置可调节成位于烘干装置的上方或下方或者与烘干装置平齐,其中烘干装置包括:多个热源,垂直于待干燥物的传送方向设置于待干燥物的表面上方,并且多个热源沿待干燥物的传送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及干燥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空心管道上密布的小孔能够实现平行流型、分散气流的排气方式,能很大程度地消除了待干燥物表面的横向气流,保证待干燥物表面的美观;
2.采用小孔的散流作用,通气管抽速可调范围增大,既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又可以加快干燥速度,同时还可以扩大排气装置的应用范围,使用适用于铝版基、塑料片基、纸、纸板等基片上感光胶、油墨、油漆、涂料、粘胶等涂层的干燥的多种场合;
3.采用小孔的散流作用,便于精确控制烘干温度,易于提高烘干质量;
4.采用小孔的散流作用,设备简单、加工方便,与烘干设备结合使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烘干设备箱体的外部气流倒灌引发待干燥物表面玷污,易于操作。
5.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及干燥设备所设定的抽速可以较大,一方面可以使得外界的风几乎没有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干燥速度。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使外界风进入通气管,由于带孔管上小孔的阻碍作用,外界风也很难到达待干燥物表面。
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可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利用传统的自然烘干法进行烘干时的气流方向。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利用另一种传统烘干法进行烘干时的气流方向。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利用又一种传统烘干法进行烘干时的气流方向。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所示的传统烘干法所采用的隔板。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现有排气装置时所出现的气流方向。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如果排气装置要保证待干燥物表面的美观和干燥的质量而应形成的理想气流。
图7A~7C示出了第一管道的仰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一管道上的孔的三种可能布置方式。
图8~10分别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其中图8和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排气装置工作时气流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的排气装置之所以对待干燥物表面的美观、干燥的质量有影响,原因是在使用排气装置时所产生的气流产生了横向气流或涡流,从而导致待干燥表面出现条纹。因而,为了防止条纹的出现,理想地,应该如图6所示使排气装置在使用时所产生的气流为平行气流,才能保证待干燥物表面的美观和干燥的质量。
现在结合图8-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该装置用于烘干待干燥物20,该待干燥物20可以为铝版基、塑料片基、纸、纸板等基片,尤其可以是PS版和CTP版,其上具有感光胶、油墨、油漆、涂料、粘胶等待干燥的涂层。如图8-10所示,该排气装置包括:抽气泵(未示出)、多个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31a和第三管道31b。
每个第一管道32垂直于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即,垂直于待干燥物20的传动方向)设置于待干燥物20的上方,并且多个第一管道沿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管道呈等距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的管壁上沿纵向均匀密布有孔321。优选地,小孔孔径相同、孔距相等。
第一管道32除了可以采用圆管,还可以采用三角、方管等其它外形的管道。
在采用圆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述管的直径、孔的直径等参数。优选地,第一管道32的管径为40~60mm,第二管道31a和第三管道31b的管径为80~100mm,第一管道32之间的间距为50~200mm,孔321的直径为1~8mm,孔321之间的间距为5~30mm。
第一管道32均在一端处封闭,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道31a,并且与第二管道31a相连通。
第三管道31b与第二管道31a相连通,并且垂直于第二管道31a和待干燥物20表面。优选地,第三管道31b设置于第二管道31a的中央位置处,如图8和9所示。
如图7A~7C所示,孔321沿纵向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例如,可以将一排孔布置于第一管道32的面向待干燥物20表面且最靠近待干燥物20表面的管壁上(如图7A所示)。另外,也可以将多排孔以规定角度并排地沿纵向布置于第一管道32的面向待干燥物20表面的管壁上,例如将两排孔布置于第一管道32的平行于待干燥物表面20的径向管壁处(如图7B所示)、或者将三排孔布置于第一管道32的面向待干燥物20表面的管壁处以及第一管道32的平行于待干燥物20表面的径向管壁处(如图7C所示,即孔之间相隔的圆心角为90度)等等。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各个第一管道32上设置均匀布置的孔321而形成如图8所示的平行气流。
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时,由于设置了平行排列的第一管道32、并在每个第一管道上设置密布的小孔321,从而能够实现平行流型的分散气流。具体地说,在烘干过程中,受热后待干燥物20中的溶剂挥发,在待干燥物表面形成大股的上升溶剂流,抽气面上的小孔321在抽气的作用下处于负压区,上升的溶剂流被迅速分散成小股气流吸入孔内,同时分散气流的作用一直从小孔向待干燥物表面延伸,最后在两者之间形成平行流型、涡流少、断面速度场均匀、快速流动的垂直气流(如图8中所示)。进入小孔的溶剂气体,经过第一管道32汇集在第二管道31a中,然后又转移到第三管道31b中,再经由其它管道,最后通过抽气泵排到室外。由前所述,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所产生的平行流型分散气流,因而可以保证待干燥物20表面的美观。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所设定的抽速可以较大,优选地,所述抽气泵的抽气速率设定为大于0.2m/s~0.8m/s,从而一方面可以使得外界的风几乎没有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干燥速度。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使外界风进入通气管,由于带孔管上小孔321的阻碍作用,外界风也很难到达待干燥物表面,从而防止现有技术中的倒灌现象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排气装置可以与烘干装置结合构成一种干燥设备,如图8~10所示,以便用于干燥铝版基、塑料片基、纸、纸板等基片上感光胶、油墨、油漆、涂料、粘胶等涂层。排气装置中的多个第一管道32的垂直位置可调节。例如可调节成位于烘干装置的上方或下方或者与烘干装置平齐,其中,如图8所示,烘干装置包括多个热源40,该多个热源40垂直于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设置于待干燥物20的上方,并且该多个热源40沿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优选地,热源40为红外热源。每个红外热源的正上方分别设置有反射镜50,以增强热源的利用效率。排气装置的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位置可调节的原因是能够实现根据应用场合以及所期望的干燥速度的不同而进行调节。例如,当待干燥物20表面的待干燥层较薄时,可以将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的位置调节得远离待干燥物20表面,而如果待干燥物20表面的待干燥层较厚时,可以将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的位置调节得靠近待干燥物20表面。上述调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当使用场合仅需要偶然调节时,则可以切除或焊接第三管道31b的部分管道;如果使用场合需要频繁调节时,则可以将第三管道31b设置成不锈钢软管、波纹管等长度可调的管道。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经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更改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更改、变化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内容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管道(32),每个第一管道(32)垂直于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设置于所述待干燥物(20)的上方,并且所述多个第一管道沿所述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中的每一个的管壁上沿纵向均匀布置有孔(321),且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中每一个均在一端处封闭;
第二管道(31a),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与所述封闭端相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31a)的管身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相连通;以及
抽气泵,与所述第二管道(31a)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
第三管道(31b),与所述第二管道(31a)相连通,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二管道(31a)和所述待干燥物(20)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孔沿纵向布置于所述第一管道(32)的面向所述待干燥物(20)表面的管壁上,或者多排所述孔以规定角度并排地沿纵向布置于所述第一管道(32)的面向所述待干燥物(20)表面的管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2)的管径为40~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31a、31b)的管径为80~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2)的间距为50~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321)的直径为1~8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321)之间的间距为5~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的抽气速率设定为0.2m/s~0.8m/s。
10.一种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管道(32)的位置可调节成位于烘干装置的上方或下方或者与所述烘干装置平齐,其中所述烘干装置包括:
多个热源(40),垂直于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设置于所述待干燥物(20)的表面上方,并且所述多个热源(40)沿所述待干燥物(20)的传送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
CNU2008201051706U 2008-05-07 2008-05-07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999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51706U CN201209994Y (zh) 2008-05-07 2008-05-07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51706U CN201209994Y (zh) 2008-05-07 2008-05-07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9994Y true CN201209994Y (zh) 2009-03-18

Family

ID=40480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0517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9994Y (zh) 2008-05-07 2008-05-07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999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2394A (zh) * 2012-04-09 2012-08-22 温州国伟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印刷设备油墨挥发溶剂的排除装置
CN109909127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涂布烘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2394A (zh) * 2012-04-09 2012-08-22 温州国伟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印刷设备油墨挥发溶剂的排除装置
CN109909127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涂布烘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4176U (zh) 织带染色机烘箱
CN203580334U (zh) 丝网印刷机烘箱
CN102641835A (zh) 涂布机循环干燥箱体、干燥装置及干燥流水线
CN108592663A (zh) 一种气液热交换装置
CN201209994Y (zh)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干燥设备
CN103776251A (zh) 热风分配器
CN204429627U (zh) 一种涂布机的烘干装置
CN204032220U (zh) 一种节能型粮食干燥机
CN204421681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冷却装置
CN102517436B (zh) 用于铝带加热与支撑的方法
CN204255040U (zh) 一种斜口式风刀
CN207975943U (zh) 硅藻泥干燥装置及硅藻泥生产系统
CN203945800U (zh) 一种烘箱
CN204602566U (zh) 一种具有保温烘箱的涂布机
CN206325809U (zh) 一种薄膜涂布干燥设备的烘箱
CN110260682A (zh) 一种冷却塔
CN201742905U (zh) 食品干燥设备的供风装置
CN202380048U (zh) 用于铝带加热与支撑的装置
CN205311022U (zh) 铝箔纸复合机多级节能烘箱
CN103759548A (zh) 一种横流式冷却塔
CN206347842U (zh) 一种立式烘干炉
CN107300086A (zh) 一种内导式均流管及其应用
CN207793078U (zh) 一种玻璃杯喷漆烘干系统
CN204208767U (zh) 一种锂电池电极片涂布机的干燥室
CN207230010U (zh) 一种内导式均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