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7328Y -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 Google Patents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7328Y
CN201207328Y CNU2008200362267U CN200820036226U CN201207328Y CN 201207328 Y CN201207328 Y CN 201207328Y CN U2008200362267 U CNU2008200362267 U CN U2008200362267U CN 200820036226 U CN200820036226 U CN 200820036226U CN 201207328 Y CN201207328 Y CN 2012073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nsion
winding
twisted wire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62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宗
徐鸿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UANJI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ANJI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ANJI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ANJI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362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73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73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73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由绕线架和绕制在绕线架上的线圈构成;线圈由一高压线圈和一低压线圈组成,其中高压线圈由高压绕线和设在高压绕线端部的绞线段组成;绕线架包括中空本体和接脚座,接脚座由高压线圈接脚座和低压线圈接脚座组成;中空本体由中空架筒和一组间隔板组成,一组间隔板设置在中空架筒外缘的轴向上,以此将中空架筒的外缘轴向分隔成若干段绕线槽;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的一绕线槽作为缓冲槽,绞线段的一端固定于高压线圈接脚座,其余绞线段缠绕收纳在缓冲槽中,高压绕线缠绕在对应所述高压线圈的绕线槽中。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绕线架上的绞线段与高压绕线接触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发生短路情形,提高了变压器的质量及合格率。

Description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包,尤其涉及一种可避免线圈产生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组件,通常用于提升或降低电子电路中的电压。变压器的结构一般由绕线架、线圈和铁芯三部分组成,其中绕线架和线圈构成变压器线包。如图1所示,绕线架由一中空架筒10、分别与中空架筒10垂直相连的间隔板20、21、22、23、24及接脚座30、31构成,间隔板24与间隔板20分别与接脚座31和接脚座30相连,在间隔板20与21之间、21与22之间、22与23之间、23与24之间依次形成绕线槽50、51、52及53。中空架筒10的中空部分用以放置铁芯2、3,中空架筒10的外轮廓面用以缠绕铜线圈;接脚座30及31上包括多个接脚40、41、42及43,用以固定铜线圈的起点及终点,其中,次级端口的铜线缠绕于间隔板20与间隔板22之间,初级端口的铜线圈缠绕于间隔板23与间隔板24之间,并用以进行初级端口与次级端口之间的电压转换。
如图2所示,次级端铜线圈缠绕于绕线架时,先要用绕线机将铜线的端部绞成如图3所示的绞线段220,绞线段220的两端留有绞线圈260,再将绞线段220起点100固定于接脚40上,接着,将铜线缠绕于绕线槽50上,以形成铜线圈60。当绕线槽50上绕满铜线圈60后,铜线通过间隔板21上的过线凹口进入绕线槽51内并继续绕线,当绕线槽51内绕到规定的圈数后,停止高速绕线,最后,绞线段以分隔板21的边缘为途径将铜线缠绕至终点接脚41上。由于初级端口相对电流比较大,所选铜线线径比较粗,不容易断线,所以在绕线开始时不需绞线,可直接绕线,即绕线机将初级端口铜线的起点先固定于接脚42上,再将铜线缠绕于绕线槽53上,当绕线圈数达到规定的圈数,停止高速绕线,最后将铜线缠绕于终点接脚43上。
而在次级端铜线圈设置绞线段,是因为一般用于驱动点亮多个冷阴极管的变压器的功率不大,一般为10W左右,但是高压端的输出电压很高,约为1000V~2000V,即高压端口的铜线所过电流10mA左右,而高压端铜线的线径一般在0.03mm左右,如果用单股铜线缠绕在接脚上很容易造成断线现象,故设置绞线段,以增加铜线的强度。
上述变压器的绕线架虽然已经使用多年,但实践证明仍存在一些缺点(如图4所示):1、由于绕线架上设置的绕线槽均用来缠绕铜线,而绞线段与铜线同时被缠绕进绕线槽后,因为次级端口中绞线段的起点100与铜线的终点205间的电压差很大,例如是1000V~2000V,绞线段220和绕线槽50中的高压线圈中的最上层铜线圈的电位相差极大,也是接近于500V~600V,绞线段220与高压绕线相接触于接触面200,常会因为铜线表面的绝缘漆膜缺陷的问题而产生短路情形;2、由于绞线段有一定的长度,在起绕点过后还有绞线段220与绞线段220端部的绞线圈260缠绕在绕线架上,绞线圈260与高压线圈的上层铜线相接,绞线圈260在绕线时,可能会立起或过槽(如果绞线圈绕在过线凹口处,就有可能过槽),绞线圈260立起就会与高压绕线的中间层铜线圈相接触,这样也会因为铜线表面的绝缘漆膜缺陷的问题而产生短路情形;绞线圈260过槽就会与绕线槽51的高压绕线相接触,绞线圈260与绕线槽51的铜线圈的电位相差更大,接近1000V,常会因为铜线表面的绝缘漆膜缺陷的问题而产生短路情形,变压器因此被损坏而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线圈产生短路的变压器线包,其目的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绕线架上的绞线段与高压绕线接触的问题,从而避免发生短路情形,以此提高变压器的质量及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由绕线架和绕制在绕线架上的线圈构成;
线圈由至少一高压线圈和至少一低压线圈组成,其中高压线圈由高压绕线和设在高压绕线端部的绞线段组成;
绕线架包括中空本体和接脚座,接脚座由高压线圈接脚座和低压线圈接脚座组成;中空本体由中空架筒和一组间隔板组成,一组间隔板设置在中空架筒外缘的轴向上,以此将中空架筒的外缘轴向分隔成若干段绕线槽;
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的一绕线槽作为缓冲槽,绞线段的一端固定于高压线圈接脚座,其余绞线段缠绕收纳在缓冲槽中,高压绕线缠绕在对应所述高压线圈的绕线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压线圈接脚座上设有张力柱,绞线段绕经该张力柱进入缓冲槽内;所述张力柱的形状的和数量不做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2、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槽与相邻绕线槽之间通过过线凹口相连通,该过线凹口作为高压绕线缠绕于绕线槽中的起绕点。
3、上述方案中,所述高压接脚座上设有第一高压接脚和第二高压接脚,所述绞线段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高压接脚上,所述高压绕线的终点固定在第二高压接脚上,其中高压绕线末端也为一段绞线段,即为高压绕线末端的绞线段固定在第二高压接脚上。
4、上述方案中,所述中空架筒,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中空的多角形柱体,或圆柱形柱体。
5、上述方案中,所述线圈可以由一组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组成,也可以为两组或多组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组成。
6、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槽为沿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的中空筒体三侧壁上开设的槽体。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将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的一绕线槽作为缓冲槽,绞线段的一端固定于高压线圈接脚座,其余绞线段缠绕收纳在缓冲槽中,高压绕线缠绕在对应所述高压线圈的绕线槽中,这样就避免了绞线段与高压绕线相接触,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绞线段与高压线圈相接触面电压差过大而引起的短路问题。
2、由于本实用新型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的一绕线槽作为缓冲槽,并将绞线段的一端固定于高压线圈接脚座,其余绞线段缠绕收纳在缓冲槽中,使得绞线段端部的绞线圈也收纳在缓冲槽内,这样就避免了因绞线段端部的绞线圈立起或过槽,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绞线圈立起或过槽后与高压绕线相接触面电压差过大所引起的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变压器绕线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所有铜线圈都缠绕于绕线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绞线段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4为绕线架高压线圈的绞线段及高压绕线的绕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槽绕线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绞线段绕线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2、高压绕线;3、低压线圈;5、缓冲槽;6、张力柱;10、中空架筒;20、间隔板;21、间隔板;22、间隔板;23、间隔板;24、间隔板;30、接脚座;31、接脚座;40、接脚;41、接脚;42、接脚;43、接脚;50、绕线槽;51、绕线槽;52、绕线槽;53、绕线槽;60、铜线圈;100、绞线段的起点;220、绞线段;260、绞线圈;200、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5、图6、图7所示,一种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由绕线架和绕制在绕线架上的线圈构成;
线圈由至少一高压线圈和至少一低压线圈3组成,其中高压线圈由高压绕线2和设在高压绕线端部的绞线段220组成;
绕线架包括中空本体和接脚座30、31,接脚座由高压线圈接脚座30和低压线圈接脚座31组成;中空本体由中空架筒10和一组间隔板20、21、22、23、24组成,一组间隔板20、21、22、23、24设置在中空架筒10外缘的轴向上,以此将中空架筒10的外缘轴向分隔成若干段绕线槽50、51、52、53、54;
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30的中空架筒10上设有一缓冲槽5,该缓冲槽5为一沿中空架筒10三侧壁开设的槽体,绞线段220一端的绞线段起点100固定于高压线圈接脚座30上的第一高压接脚40上,其余绞线段220缠绕收纳在缓冲槽5中,高压绕线2缠绕在对应所述高压线圈的绕线槽50、51中。
绕线架中的接脚座30、缓冲槽5至间隔板20、21、22部分属于次级高压部分,绕线架中的接脚座31和间隔板23、24部分属于初级低压部分。
中空架筒10为中空的长方体,其中空部分用以放置铁芯(未标示于图中)。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3分别缠绕在中空架筒10上,分别形成一个次级高压端口的铜线圈与一个初级低压端口的铜线圈。
缓冲槽5,间隔板20、21、22、23、24分别与中空架筒10轴向垂直相连。缓冲槽5的一侧与间隔板20形成绕线槽50,间隔板20与间隔板21形成绕线槽51,间隔板21与间隔板22形成绕线槽52,间隔板22与间隔板23形成绕线槽53,其中,次级高压端部分的高压线圈缠绕在绕线槽50、51、52上,初级低压部分的低压线圈缠绕在绕线槽53上,间隔板24与接脚座31垂直相连,缓冲槽5的另一侧与接脚座30垂直相连。
所述高压线圈接脚座30上还设有张力柱6,绞线段220绕经该张力柱6进入缓冲槽5内;所述张力柱5的形状的和数量不做限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所述高压接脚座30上设有第一高压接脚40和第二高压接脚41,所述绞线段22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高压接脚40上,所述高压绕线2的终点固定在第二高压接脚41上,其中高压绕线2末端也为一段绞线段220,即为高压绕线2末端的绞线段220固定在第二高压接脚上41。
所述缓冲槽5与相邻绕线槽50之间通过过线凹口(图中未标注)相连通,该过线凹口作为高压绕线2缠绕于绕线槽50中的起绕点。
绕线路径为:先从第一高压接脚40将绞线段220绕至张力柱6,并在两张力柱6之间折向,然后进入缓冲槽5,绞线段220全部收容缠绕在缓冲槽5内,过缓冲槽5后,为高压绕线2绕至绕线槽50,绕到所需的圈数后,通过间隔板20上的过线凹口,进入绕线槽51,绕到所需圈数,最后以间隔壁20的边缘为路径绕至第二高压接脚41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30的一绕线槽作为缓冲槽5,绞线段220的一端固定于高压线圈接脚座30上的第一高压接脚40上,其余绞线段220缠绕收纳在缓冲槽5中,高压绕线2缠绕在对应所述高压线圈的绕线槽50、51中,这样就避免了绞线段220与高压绕线2相接触,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绞线段220与高压线圈2相接触面电压差过大而引起的短路问题。
又由于将其余绞线段220缠绕收纳在缓冲槽5中,使得绞线段220端部的绞线圈260也收纳在缓冲槽5内,这样就避免了因绞线段220端部的绞线圈260立起或过槽,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绞线圈260立起或过槽后与高压绕线2相接触面电压差过大所引起的短路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由绕线架和绕制在绕线架上的线圈构成;
线圈由至少一高压线圈和至少一低压线圈(3)组成,其中高压线圈由高压绕线(2)和设在高压绕线(2)端部的绞线段(220)组成;
绕线架包括中空本体和接脚座,接脚座由高压线圈接脚座和低压线圈接脚座组成;中空本体由中空架筒和一组间隔板组成,一组间隔板设置在中空架筒外缘的轴向上,以此将中空架筒的外缘轴向分隔成若干段绕线槽;
其特征在于: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的一绕线槽作为缓冲槽(5),绞线段(220)的一端固定于高压线圈接脚座,其余绞线段(220)缠绕收纳在缓冲槽(5)中,高压绕线(2)缠绕在对应所述高压线圈的绕线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接脚座上设有张力柱(6),绞线段(220)绕经该张力柱(6)进入缓冲槽(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5)与相邻绕线槽之间通过过线凹口相连通,该过线凹口作为高压绕线(2)缠绕于绕线槽中的起绕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接脚座上设有第一高压接脚和第二高压接脚,所述绞线段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高压接脚上,所述高压绕线的终点固定在第二高压接脚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5)为沿邻近高压线圈接脚座的中空筒体三侧壁上开设的槽体。
CNU2008200362267U 2008-05-14 2008-05-14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73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62267U CN201207328Y (zh) 2008-05-14 2008-05-14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62267U CN201207328Y (zh) 2008-05-14 2008-05-14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7328Y true CN201207328Y (zh) 2009-03-11

Family

ID=40466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622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7328Y (zh) 2008-05-14 2008-05-14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732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125B (zh) * 2008-05-14 2010-10-13 昆山贯捷电子有限公司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CN102938304A (zh) * 2012-11-10 2013-02-20 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 单输出离子发生器骨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125B (zh) * 2008-05-14 2010-10-13 昆山贯捷电子有限公司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CN102938304A (zh) * 2012-11-10 2013-02-20 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 单输出离子发生器骨架
CN102938304B (zh) * 2012-11-10 2015-07-29 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 单输出离子发生器骨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2820B (zh) 一种有载调容变压器低压出线结构
CN201207328Y (zh)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CN207909697U (zh) 一种变压器无励磁调压线匝结构
CN101345125B (zh)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CN202736630U (zh) 一种空心分裂电抗器
CN102760571A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方法
CN101436461A (zh) 非晶合金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24530A (zh) 电力质量改善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01136283A (zh) 倒相变压器
CN102360795B (zh) 一种牵引变压器
CN209312563U (zh) 一种三相直线排列式Dy(Yy)接法的调容变压器
CN103106999A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
JP3033031B2 (ja) 小形トランスの巻線方法
CN205508607U (zh) 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
CN103106998A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
CN201262882Y (zh) 一种变压器特殊绕线架
CN203118747U (zh) 小型闭磁路点火线圈
CN201838449U (zh) 整合型多组输出变压器
CA276161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isk winding
CN2938191Y (zh) 带有绕线辅助装置的稳压器
CN206742992U (zh) 压缩机用电机及其定子
CN101471171A (zh) 一种非晶合金干式配电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170489A (ja)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CN220569518U (zh) 一种小型化高效率变压器
CN207338100U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