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7172Y - 一种鼠标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鼠标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7172Y
CN201207172Y CNU2008201106906U CN200820110690U CN201207172Y CN 201207172 Y CN201207172 Y CN 201207172Y CN U2008201106906 U CNU2008201106906 U CN U2008201106906U CN 200820110690 U CN200820110690 U CN 200820110690U CN 201207172 Y CN201207172 Y CN 2012071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
mouse
nameless
clamping
ring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06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金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106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71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71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71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鼠标器结构,通过使鼠标前端按键外无名指一侧的侧壁向上延伸,从而超出按键表面,形成一个突起的侧壁,可以扩展供持握的无名指一侧的侧壁的高度空间,可以提升无名指夹持的着力点;通过在扩展的侧壁空间的最高位置的顶边与接触桌面的底边之间向外延伸突起一条侧棱,可以为无名指在侧棱的上表面提供支撑休息的位置,可以为小拇指在侧棱的下表面提供单独的持握位置。通过上述的方案,可以减少按键手指相对夹持手指抬起的角度,可以减少无名指和小拇指相互挤压的情况,可以使夹持鼠标更方便、更省力,从而达到改变持握鼠标器的姿势、解决的长时间使用鼠标进行操作造成手掌的肌肉疲劳和关节疼痛问题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鼠标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鼠标器结构,通过在其本体前端无名指一侧侧壁产生的两个“突棱”结构,可以使使用者以更方便、更轻松的姿势持握鼠标,缓解疲劳的产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进步,电脑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人需要长时间的操作电脑。作为最主要的输入设备之一,对鼠标器长时间操作带来的手、腕、肩的疲劳疼痛也困扰着人们。疲劳的根源是长时间的压力和肌肉紧张,这其中一个现象导致一个重要的动作姿态,按键的手指(一般为食指和中指)需要保持在鼠标按键上方以便随时按键,夹持鼠标的手指(一般为大拇指和无名指、小拇指)在鼠标器左右两侧负责夹持鼠标,对现有的产品,夹持手指指尖所处的位置比按键手指的指尖低,从而需要按键手指相对于夹持手指在指根处抬起更高的角度。相对于五指所构成的手掌整体来说,长时间维持一部分手指相对于另一部分手指高昂着的姿势造成了手掌的疲劳。
现有的许多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极好的追求了鼠标外形与手掌形状的贴合,使拿握鼠标的手感非常舒适,也减缓了手掌的部分疲劳,但是对于上述手指操作姿态的改善却无重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以改善手指持握鼠标器的姿态为目标,从而达到减缓手掌保型压力、缓解肌肉紧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这一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鼠标前端按键外无名指一侧的侧壁向上延伸,从而超出按键表面,形成一个突起的侧壁,在本说明书中称为“顶棱”;在这个扩展了高度的侧壁的顶边到底边之间,向外侧横向突起一条突棱结构,在本说明书中称为“侧棱”。这个两个“突棱”结构将会改变持握鼠标器的姿势,并且使持握操作更方便。
以鼠标正置于操作者面前的桌面上时为例,在通常的鼠标操作中,主要负责按键操作的食指和中指指尖距离桌面的距离一般会高于一指的宽度;左右侧夹持鼠标的大小拇指和无名指着力点在鼠标体上表面向下弯折后的侧立壁上。由此,夹持手指指尖所处的位置一定比按键手指的指尖低,因为那些位置是由按键平面在左右两侧边沿处下沉产生的。即负责从左右侧夹持鼠标的大小拇指和无名指的着力点所形成的平面远低于负责按键的手指指尖所在的平面,从而需要按键手指相对于其他手指在指根处抬起更高的角度,相对于五指所构成的手掌整体来说,长时间维持一部分手指相对于另一部分手指高昂着的姿势造成了手掌的疲劳。
为了在侧面夹持鼠标,尤其是较长的无名指一侧,需要无名指指尖处的鼠标体厚度不能小于半个指宽以方便无名指指尖寻找着力点,一般得到的是一个转角的突棱;而小拇指一般要挤到无名指的下方才能接触到、夹持到鼠标,小拇指需要更倾斜和扭曲来适应夹持的动作。只有一些特殊设计的体积较大的鼠标产品,才会在这里安排更多的高度空间使小拇指被挤压的状况有所改善。
考虑到五指的长度不同,其中中指最长,为了减小按键手指抬起的角度可采取的方案一是降低按键处的厚度,一是减小他们与负责从侧面夹持鼠标的手指的高度差。负责夹持鼠标的手指中无名指与按键手指在手掌的整体上联系最紧密,并且与按键手指最接近。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方案后,向上突起超出键面的优选为薄片状的“顶棱”可以提升无名指的夹持位置,从而使无名指与按键手指上扬的角度更接近,接近一个自然的掌面的姿态。另一方面,因为向上突起的“顶棱”扩展了鼠标无名指一侧侧壁的空间,鼠标体键面段的厚度可以借此减薄,从而消减按键手指需要抬起的角度。另外“顶棱”的出现将原来鼠标器由顶面(按键面)向侧面(夹持面)转折的拐角提升并变小,现在无名指获得的夹持面是一片连续的舒服的表面,而不再是跨过一个拐角的表面。在一般的鼠标产品中,因为手掌四指的指根是一个整体,而作为其中主体的食指和中指要保持在鼠标主体的上方,所以紧邻中指的无名指的指根也在鼠标体上方,需要靠手指的弯曲越过鼠标器由顶面向侧面的拐角用手指的前端进行夹持操作。
借助向上突起的“顶棱”扩展的侧壁空间,小拇指在和无名指的空间分配上也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在本方案中,在这个扩展了高度的侧壁的顶边到底边之间,向外侧横向突起一条突棱结构,称为“侧棱”,侧棱的存在可以将同时负责鼠标器无名指一侧侧壁夹持的无名指和小拇指作区隔,使小拇指获得单独的夹持面,并且会给无名指提供一个支撑面供无名指抵抗重力时按压。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对鼠标器前端尤其是无名指一侧的改善,所以可以应用到多种的鼠标器外形方案中,或者说可以在此设计原则上产生众多的细节化的外形设计方案,并都具有本方案所述的特征和效果。
本方案是一项人体工程学设计,可以方便的应用到现有的产品中,在没有明显的成本提升的情况下产生良好的使用效果。在鼠标器发展四十年后的今天,技术接近成熟,各种产品的性能已经差别不大,用户们最需要的就是在使用上的舒适,最需要解决的是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性的解决的长时间使用鼠标进行操作手腕酸痛、肌肉紧张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持握普通鼠标时在前部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手掌自然置于桌面时指根部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前侧视效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后侧视效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操作位置示意图。
图6是持握本实用新型时在前部的断面示意图。
图7是持握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效果图。
图中,1.大拇指,2.食指,3.中指,4.无名指,5.小拇指,6.鼠标外壳,7.按键,8.顶棱,9.侧棱,10.无名指夹持区,11.无名指支撑区,12.小拇指夹持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持握普通鼠标时在前部的由指尖控制的部分的横断面示意图,展示的是鼠标体与夹持手指、按键手指的位置关系。从图中可见为了夹持的方便,夹持面一般向内倾斜使鼠标体呈现上大下小的盒状,大拇指1在一侧、无名指4和小拇指5共同在另一侧负责在相对的两个侧面夹持鼠标体,食指2和中指3在鼠标体上方负责对按键7的操作。由图中也可以看出,在这个工作状态,生长在人手中间位置的负责鼠标按键操作的食指2和中指3位置远高于两侧的手指。由图中也可看出因为要与无名指4一起在无名指一侧的侧面负责夹持鼠标,小拇指5要钻到无名指4的下方才能接触到鼠标体,但在生理上小拇指是生长在无名指平行的外侧的。当无名指一侧的侧壁空间有限时,小拇指甚至不能够接触到鼠标侧壁,只能与无名指挤到一起用力,是非常的不舒服的。
图2是手掌以自然姿势置于桌面时指根部的断面示意图。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和小拇指5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平板状的整体(手掌),只能有轻微的弯曲。只有大拇指1是比较独立的和自由的。在手掌置于桌面时,大拇指1会接触桌面,手掌一侧会呈现如图所示的食指侧高小拇指侧低的形状,由小拇指5一侧接触桌面。对比图1就可以理解在手指根部保持基本的平板状的情况下,在操作普通的鼠标时指尖部的姿势是怎样一个非自然的姿态,对这个姿态的长时间保持造成了手掌的肌肉疲劳和关节疼痛。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前、后侧效果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操作位置示意图,由图中不同的填充区块来示意两个突棱结构产生的三个工作面。
由图中可见,在鼠标器前端按键外无名指一侧的侧壁向上延伸,形成一个突起的、超出按键面的、更高更宽阔的夹持侧面,这个夹持侧面上部向上超出按键表面的部分在本说明书中称为“顶棱8”,突起的顶棱8呈薄片状,从而可以减少它在中指和无名指指缝间的存在感(减少对手指的不必要阻碍),因为方案的主体是比较轻巧的鼠标器,薄片状的外壳结构也有足够的强度满足功能的需要。
在这个夹持侧面的位置最高的顶边和接触桌面的底边之间,有一条向外侧突起形成的“突棱”,在本说明书中称为“侧棱9”。因为向横向的外侧延伸,侧棱9的上表面形成了可供无名指支撑的无名指支撑区11,侧棱9的下表面形成了小拇指夹持区12。同时,被侧棱9分开的所述夹持侧面的上部分——主体为顶棱8外侧的表面的部分形成了无名指夹持区10,作为主力夹持手指无名指的操作面。在不需要夹持鼠标将鼠标器提起时,无名指可以着力在无名指支撑区11处休息,在使用普通的产品时,非工作状态无名指通常按压在桌面或者小拇指上。侧棱9会将小拇指与无名指分开,并使小拇指得到单独的夹持操作面——小拇指夹持区12,这样小拇指可以避免无名指的按压,并且有一个相对靠外的工作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按键图示为简单的双按键,仅作鼠标器功能的示意,因为配置多少个、什么外形和功能的按键不是本方案的说明重点。在另外的实施例当中可以使用流行的三键+滚轮布局,也可以在大拇指一侧的夹持侧面配置附加的功能按键,这些都是与本方案核心无关的特征。
图6是持握本实用新型时在前部的断面示意图。对比前面持握普通鼠标时在前部的断面示意图并结合图3、4、5,可见向上突起超出键面的顶棱8的存在提升了无名指可以夹持的位置,无名指所处的高度可以与按键手指更接近。由图可见向外延伸的侧棱9的存在给了无名指4一个可以支撑的位置。由图可见侧棱9下表面可以给小拇指5一个单独的不受无名指压迫的侧面(小拇指夹持区12),并且可以做到比较靠外侧,使四指指尖的位置分布更接近它们自然的相对位置。因为有超出键面高度的侧壁,所以鼠标器前段的厚度可以较少考虑供无名指夹持的需要,从而可以降的更低。无名指可以夹持在由延展的侧壁提供的更大的空间更高的位置上。突起的高于键面的侧壁会在中指向外侧摆动时产生一些阻碍,但控制好侧壁的位置、形状、高度和结构厚度可以减小这一影响。并且在本身有合适活动空间的情况下,中指向侧壁处摆动并受到阻碍不是必须的动作。并且中指本来的活动也受到无名指自然的阻碍。所以这一小小的限制不足以抵消本方案带来的巨大的有益效果。
因为标注的空间有限而标注太多,并未在本图中标注无名指夹持区10和无名指支撑区11,但言语所指应该是清晰明确的。
图7是持握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效果图。由图中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缝间可见顶棱8,由无名指和小拇指指缝间可见侧棱9,由指缝间可见无名指夹持区10、无名指支撑区11和小拇指夹持区12。由图中可见无名指和小拇指被侧棱9分开。由图中可见侧棱9下方的小拇指夹持区12的区域表面虽然因为顺应鼠标器整体的走势向前端越来越狭窄,却仍然足够四指中最短小的小拇指使用。

Claims (2)

1.一种鼠标器结构,其特征是:鼠标器前端按键外无名指一侧的侧壁向上延伸,从而超出按键表面,形成一个突起的侧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器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扩展了高度的侧壁的顶边到接触桌面的底边之间,向外侧横向突起一条突棱结构。
CNU2008201106906U 2008-05-04 2008-05-04 一种鼠标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71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06906U CN201207172Y (zh) 2008-05-04 2008-05-04 一种鼠标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06906U CN201207172Y (zh) 2008-05-04 2008-05-04 一种鼠标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7172Y true CN201207172Y (zh) 2009-03-11

Family

ID=4046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06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7172Y (zh) 2008-05-04 2008-05-04 一种鼠标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717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434A (zh) * 2013-09-04 2014-02-26 深圳市超达科技有限公司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电脑鼠标滑块配件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434A (zh) * 2013-09-04 2014-02-26 深圳市超达科技有限公司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电脑鼠标滑块配件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7200121A (ja) ポインタ及び傾斜装置を組み込んだキーボード
CN201207172Y (zh) 一种鼠标器结构
CN1517841A (zh) 鼠标键盘
CN202159310U (zh) 一种横握舒适多键鼠标
CN201212986Y (zh) 一种鼠标的手掌撑靠结构
CN201307269Y (zh) 一种鼠标结构
CN103150042B (zh)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手握式计算机指点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EP1580653A1 (en) A computer mouse
CN101681204B (zh) 鼠标器
JP2023511085A (ja) ワイヤレスフィンガーマウス
KR101194930B1 (ko) 인체공학적 키보드 또는 노트북
CN101216729B (zh) 人体工学鼠标
CN211123975U (zh) 一种电脑键盘按键及电脑键盘
CN202771383U (zh) 一种卧式拇指鼠标
CN202267921U (zh) 一种鼠标外型
WO2012153710A1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用スタイラスペン
KR100887903B1 (ko) 컴퓨터 마우스
CN202904510U (zh)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鼠标
WO1999042919A1 (en) Cursor control device with control stick and hand support
CN201072538Y (zh) 桌面掌中两用人体工程学鼠标
JP6931759B1 (ja) 指輪
JP2011510384A (ja) 人間工学的マウス
JP6784397B2 (ja) コンピュータ入力用キーボード
CN2434725Y (zh) 电脑滑鼠的新型结构装置
KR20090011786U (ko) 클릭 및 스크롤 전용 마우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