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99561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99561Y
CN201199561Y CNU2008200470543U CN200820047054U CN201199561Y CN 201199561 Y CN201199561 Y CN 201199561Y CN U2008200470543 U CNU2008200470543 U CN U2008200470543U CN 200820047054 U CN200820047054 U CN 200820047054U CN 201199561 Y CN201199561 Y CN 20119956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hole
block side
weld part
tin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470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470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9956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9956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9956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提供锡料预置于内,包括:一座体,座体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一端形成一收容部,收容部内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挡止侧,收容部内另两相对侧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限位块,且该等限位块分别相对位于挡止侧的两侧;多个端子,分别对应设置于通孔中,且端子延伸有一焊接部进入收容部;一收容区域,由焊接部与一所述挡止侧、两限位块共同围绕成,提供锡料设置于内,且恰使锡料两对侧分别抵靠对应的挡止侧与焊接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收容部内两相对侧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限位块,当锡料向收容部内限位块所在的两相对侧方向运动时,锡料会被限位块挡住而不能过度移动,从而保持锡料活动收容于收容区域中,改善了锡料的正位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0510036998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用于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及多个锡球,该绝缘本体沿其垂直方向贯穿设有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和所述锡球收容于该端子槽中,所述各端子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形成一接触部及一焊接部,该焊接部向下延伸并凸出于所述端子槽的底部,该焊接部近末端设有一抓持孔,所述抓持孔与所述挡墙相对设置且相隔适当距离,所述锡球抓持孔的口径略大于所述锡球一侧表面的外径,以略为松动而深入的抓持所述锡球。该锡球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抓持孔内,锡球相对侧与所述挡墙限制抵接,如此以来,所述锡球可于所述抓持孔内适度地上下滑动。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焊接时,各锡球可依随其所接触的电路板与其自身间隙的大小,作上、下滑动调整,以确保每个锡球都能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接触,而达到最佳的焊接效果。然而这种电连接器,由于所述锡球可于所述锡球抓持孔内适度地上下滑动,说明该锡球抓持孔横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锡球一侧表面的尺寸,以使所述锡球不致被所述锡球抓持孔的左右两孔缘夹住而不可上下滑动,因此所述锡球会在所述锡球抓持孔的左右两孔缘之间运动,若所述锡球运动到所述锡球抓持孔的左或右孔缘处,所述锡球容易被卡住,所述锡球卡在所述锡球抓持孔的左或右孔缘处时,所述锡球达不到其正位度,从而导致焊接不良,进而影响电路板与电连接器间的电性导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锡料活动且改善锡料的正位度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提供锡料预置于内,包括:一座体,所述座体设有一安装侧,以及所述座体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一端形成一收容部贯穿所述安装侧,所述座体于所述收容部内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挡止侧,以及所述座体于所述收容部内两相对侧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限位块,且该等限位块分别相对位于所述挡止侧的两侧;多个端子,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通孔中,且所述端子延伸有一焊接部沿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收容部;一收容区域,由所述焊接部与一所述挡止侧、二所述限位块共同围绕成,提供所述锡料设置于内,且恰使所述锡料两对侧分别抵靠所述收容区域内的所述挡止侧与所述焊接部,且由所述锡料与两所述限位块间分别形成一第一通气孔道连通上述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所述座体于所述收容部内两相对侧分别凸设有至少限位块,当所述锡料向所述收容部内所述限位块所在的两相对侧方向运动时,所述锡料会被所述限位块挡住而不能过度移动,使得所述锡料在合适的范围内移动,从而保持所述锡料活动收容于所述收容区域中,进而改善了所述锡料的正位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座体另一角度的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座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装入锡料后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于将芯片模块(图未示)电性连接至电路板(图未示),其包括一座体1、收容于该座体1内的多个端子2及一收容区域10,该电连接器提供锡料预置于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锡料为锡球3。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座体1具有一邻近所述芯片模块(图未示)的承接侧11(实际上,其为所述座体1的上表面)和一邻近所述电路板(图未示)并与所述承接侧11相对的安装侧12(实际上,其为所述座体1的下表面)。所述座体1设有多个通孔13(图1至图6中只切割其中一个来看),该等通孔13贯穿所述承接侧11和所述安装侧12,该通孔13下端形成一收容部14贯穿所述安装侧12,所述座体1于所述收容部14内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壁131和一第二侧壁133,所述座体1于所述收容部14内另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挡止侧,该两挡止侧为一第一挡止侧132和一第二挡止侧134,该第一挡止侧132和该第二挡止侧134与所述第一侧壁131和所述第二侧壁133相邻接,且所述第一侧壁131、所述第一挡止侧132、所述第二侧壁133及所述第二挡止侧134按依序逆时针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侧壁131上向外凹设有一凹槽1310,该凹槽1310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31与所述第一挡止侧132的邻接处,所述凹槽1310临近所述第一挡止侧132的一侧形成一抵靠面1311,所述凹槽1310上侧形成一第一挡止面1312,所述凹槽1310于所述第一挡止面1312相对侧形成一第二挡止面1316,所述凹槽1310的下端部设有一第一导角1313,以便于引导所述端子2装设于所述通孔13。所述第一侧壁131下端部设有一导引斜面1314,便于铆入所述锡球3。所述第一侧壁131于所述导引斜面1314上方凸设有一限位块1315,当然,所述座体1于所述收容部14的第一侧壁131还可凸设有两个或更多限位块1315,该限位块1315防止所述锡球3过度朝所述第一侧壁131方向移动而被卡住。
所述第一挡止侧132略为朝所述第二挡止侧134凸出,所述第一挡止侧132上凹设有一导入间隙1320,该导入间隙1320提供所述端子2发生弹性形变的空间,以便于装入所述锡球3。所述第一挡止侧132上邻近所述导入间隙1320设有一向所述第二挡止侧134方向凸出延伸的凸出部1321,该凸出部1321包括一第一部分1322和一自该第一部分1322向所述第二挡止侧134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1323,该第二部分1323下侧形成一抵持面1324,防止所述锡球3向上过度移动而被卡住,若其被卡住,所述锡球3露出所述座体1安装侧12的部分将比较少,因此可能造成焊接时,因与电路板连接的锡不够而造成焊接不良。
所述第二侧壁133与所述第一侧壁131对称设置有相同的结构,故其也凸设有一所述限位块1315,该限位块1315防止所述锡球3过度朝所述第二侧壁133方向移动而被卡住,当然,所述第二侧壁133还可凸设有两个或更多限位块1315。
所述第二挡止侧134略为朝所述第一挡止侧132凸出,用于抵持所述锡球3。所述通孔13内于所述第二挡止侧134一侧设有两相隔一定距离的抵止部1342,两所述抵止部1342相隔的距离大于所述芯片模块的插脚的尺寸,两所述抵止部1342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挡止侧134,两所述抵挡部1342面向所述第一挡止侧132的侧面分别形成一抵止面1343。
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端子2收容于所述通孔13中,所述端子2由金属一体冲压成型,包括一基部21及自该基部21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与所述电路板焊接的一焊接部22。
所述基部21呈拱状(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所述基部21包括于所述基部21的顶部形成的一呈弧形的以与所述芯片模块的插脚弹性接触的接触端211、自该接触端211一端向下弯折延伸且与所述焊接部22相连的一连接部212、自该接触端211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弹臂213及自所述弹臂213末端向远离所述连接部212的方向延伸形成的一挡止部214。所述弹臂213与所述连接部212相对设置,所述弹臂213抵靠于所述抵止部1342的抵止面1343。所述挡止部214具有一定弧度,其伸入所述抵止部1342之间,且挡止于所述座体1的所述第二挡止侧134上侧,防止所述端子2向下过度移动。
另外,所述基部21的中间贯穿设有一槽210,该槽210于所述接触端211处形成一供所述芯片模块插脚插入的切口2100,当所述芯片模块的插脚向下插入该切口2100后,接着向所述接触端211方向平移以接触所述接触端211时,因所述弹臂213抵靠于所述抵止面1343而不发生移动,从而所述插脚推到预定的位置后与所述接触端211可靠地接触。
所述焊接部22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部221,该定位部221对应定位于所述座体1的凹槽1310中。所述焊接部22近端部设有一贯穿该焊接部22的抓持孔222,该抓持孔222的横向尺寸和竖向尺寸均略大于所述锡球3一侧表面的外径,使得所述锡球3得以在所述抓持孔222内适度地自由上下滑动。如此,所述锡球3得以在所述抓持孔222内适度地自由上下滑动,在将电连接器装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过程中,所述锡球3可自动调整位置,保证各个端子2均与所述电路板焊接良好。所述抓持孔222的孔缘与所述锡球3接触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角2220,可以减少与所述锡球3的干涉,避免所述锡球3刮伤,有利于所述锡球3进入所述抓持孔222中。
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收容区域10由所述焊接部22与所述第二挡止侧134、二所述限位块1315共同围绕成,提供所述锡球3设置于内,且恰使所述锡球3两对侧分别抵靠所述收容区域10内的所述第二挡止侧134与所述焊接部22,且由所述锡球3与两所述限位块1315间分别形成一第一通气孔道101连通上述通孔13,由所述锡球3与所述收容部14内两相对的第一侧壁131和第二侧壁133间分别形成一第二通气孔道102连通所述通孔13。由于该电连接器具有第一通气孔道101和第二通气孔道102,在与电路板焊接时,回焊的高温热风容易进入所述通孔13,使电连接器受热均匀,可增进焊接效果。
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锡球3对应设于所述收容区域10内,并部分凸出于所述座体1的安装侧12,以与电路板相焊接。所述锡球3两对侧分别抵靠所述第二挡止侧134与所述焊接部22,而且,所述锡球3一部分活动容置于所述抓持孔222内,使得所述锡球3不致掉出所述座体1。所述锡球3可在所述抓持孔222内适度地自由上下滑动,因此当将电连接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时,所述锡球3可自动调整位置,可使得每一所述锡球3均能与所述电路板表面保持良好的接触,进而实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良好的电性导接。另外,所述锡球3还可在所述第一侧壁131和所述第二侧壁133之间运动,当所述锡球3向所述第一侧壁131或所述第二侧壁133方向运动时,所述锡球3会被所述限位块1315挡住而不能过度移动,从而避免所述锡球3运动时因过度向所述第一侧壁131或所述第二侧壁133方向运动而卡在所述抓持孔222的相应孔缘处,使得所述锡球3在合适的范围内移动。
组装时,首先将所述端子2从下往上装入所述座体1的通孔13中。所述端子2的基部21设置于所述通孔13中,所述焊接部22进入所述收容部14且贴近所述第一挡止侧132,将所述端子2的定位部221对应插入于所述收容部14的凹槽1310中而使所述焊接部22得到定位,且所述第一挡止侧132的导入间隙1320相对于所述焊接部22的背面(界定所述焊接部22靠近所述锡球3的一侧面为所述焊接部22的正面),所述凸出部1321位于所述槽210中且靠近所述端子2的连接部212末端。所述端子2的定位部221抵止于所述凹槽1310的第一挡止面1312,防止所述端子2向上移动,所述端子2的连接部212挡止于所述凸出部1321的下侧,防止所述端子2向上过度移动,所述端子2的挡止部214挡止于所述第二挡止侧134的上侧,防止所述端子2向下过度移动,从而将所述端子2固定于所述座体1中。另外,由于所述凹槽1310的挡止面1316的限制,所述焊接部22不能过度向接近所述锡球3的方向偏移,有利于铆入所述锡球3。
接着,将所述锡球3由所述座体1的安装侧12置入于所述收容区域10中。此时,所述端子2受到来自所述锡球3的作用力,而由于所述第一挡止侧132设有所述导入间隙1320,且所述导入间隙1320对应于所述焊接部22的背面,所述端子2的焊接部22将向所述导入间隙1320内发生变形,借此,可释放所述锡球3对所述端子2的压力,由于所述焊接部22抵靠于所述抵靠面1311,所述焊接部22受到所述锡球3的挤压时,所述抵靠面1311将限制所述焊接部22过度向所述导入间隙1320内变形,从而防止所述锡球3掉落。当所述锡球3部分导入于所述焊接部22的抓持孔222时,所述焊接部22即可回复原来的位置,所述锡球3两对侧分别抵靠所述收容区域10内的所述第二挡止侧134与所述焊接部22;同时,由于所述焊接部22的定位部221受到所述凹槽1310的第二挡止面1316的限制,可防止所述端子2向靠近所述锡球3的方向偏折,从而有利于铆入所述锡球3;另外,所述锡球3被所述凸出部1321的抵持面1324抵止,防止所述锡球3向上过度移动而被卡住。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在所述收容部相对的两侧边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限位块,当所述锡球向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方向运动时,所述锡球会被所述限位块挡住而不能过度移动,从而避免所述锡球运动时因过度向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方向运动而被卡住,使得所述锡球在合适的范围内移动,而且改善了所述锡球的正位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由所述锡料与二所述限位块间分别形成一第一通气孔道连通所述通孔,增强了电连接器通风效果,在与电路板焊接时,回焊的高温热风容易进入所述通孔,使电连接器受热均匀,可增进焊接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提供锡料预置于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所述座体设有一安装侧,以及所述座体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一端形成一收容部贯穿所述安装侧,所述座体于所述收容部内两相对侧分别形成一挡止侧,以及所述座体于所述收容部内两相对侧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限位块,且该等限位块分别相对位于所述挡止侧的两侧;
多个端子,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通孔中,且所述端子延伸有一焊接部沿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收容部;
一收容区域,由所述焊接部与一所述挡止侧、二所述限位块共同围绕成,提供所述锡料设置于内,且恰使所述锡料两对侧分别抵靠所述收容区域内的所述挡止侧与所述焊接部,且由所述锡料与两所述限位块间分别形成一第一通气孔道连通上述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上分别凹设有一与所述焊接部两侧对应配合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料另两对侧与所述收容部对应侧间分别形成一第二通气孔道连通上述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挡止侧为一第一挡止侧和一第二挡止侧,所述焊接部贴近该第一挡止侧,该第二挡止侧与所述焊接部相对且相隔一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止侧凹设有一导入间隙,且所述焊接部的背面朝向该导入间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止侧向所述通孔内凸设有一防止所述锡料向上过度移动的凸出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延伸一挡止部,该挡止部挡止于所述第二挡止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区域由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挡止侧、两所述限位块共同围绕成。
9.如权利要求4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一侧设有一抵止部,该抵止部与所述第二挡止侧位于所述通孔内同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设有一抓持孔,该抓持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锡料一侧表面的尺寸,所述锡料部分活动容置于所述抓持孔内。
CNU2008200470543U 2008-04-28 2008-04-28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9956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70543U CN201199561Y (zh) 2008-04-28 2008-04-2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70543U CN201199561Y (zh) 2008-04-28 2008-04-2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99561Y true CN201199561Y (zh) 2009-02-25

Family

ID=40450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4705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99561Y (zh) 2008-04-28 2008-04-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9956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818B (zh) * 2012-06-29 2017-05-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247214A (zh) * 2018-06-12 2019-09-1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818B (zh) * 2012-06-29 2017-05-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247214A (zh) * 2018-06-12 2019-09-1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4449U (zh) 电连接器
CN102315176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222553Y (zh) 电连接器
CN201838746U (zh) 电连接器
CN206461119U (zh) 电连接器
CN201781088U (zh) 电连接器
CN108615995A (zh) 电连接器
US201201964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429035A (zh) 电连接器
CN206461121U (zh) 电连接器
US105870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937059U (zh) 电连接器
CN108110451B (zh) 电连接器
CN201199561Y (zh) 电连接器
CN201336425Y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3103564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1038551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1238093Y (zh) 电连接装置
CN201142505Y (zh) 电连接器
CN201199562Y (zh) 电连接器
CN201199560Y (zh) 电连接器
CN20305618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2042665U (zh) 电连接器
CN109390792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插头
CN109193223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