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4250Y - 燃油蒸汽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油蒸汽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84250Y
CN201184250Y CNU200820020494XU CN200820020494U CN201184250Y CN 201184250 Y CN201184250 Y CN 201184250Y CN U200820020494X U CNU200820020494X U CN U200820020494XU CN 200820020494 U CN200820020494 U CN 200820020494U CN 201184250 Y CN201184250 Y CN 20118425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ir
fuel
heat exchang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204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海印
刘同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204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8425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8425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8425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蒸汽化装置,包括气化器壳体,气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互不相通,第一油腔内安装数根换热管,每根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相通,气化器壳体上设置空气入口,气化器壳体上开设出油气孔、进油孔,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它用尾气的余热将汽油气化,并与空气提前混合,从而提高发动机燃料的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尾气余热对汽油进行加热气化,另一方面利用尾气的温度对进入节气门的新鲜空气预先加热,使油气混合更充分,燃油充分气化,燃烧更充分。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燃油蒸汽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发动机的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蒸汽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早已被人们所认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是,与此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据分析,尾气中大部分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中含有碳元素和有机碳,产生这种细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燃料燃烧不充分。这些细粒子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浑浊,对阳光有散射作用,使空气能见度下降。有机碳中大部分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氧化反应,变成醛、酮类化合物,还会生成过氧乙酰硝酸酯和臭氧等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条件。光化学烟雾容易刺激人的眼睛和喉头,导致咳嗽、哮喘等疾病。如何能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各汽车生产厂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燃油蒸汽化装置,它用尾气的余热将汽油气化,并与空气提前混合,从而提高发动机燃料的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尾气余热对汽油进行加热气化,另一方面利用尾气的温度对进入节气门的新鲜空气预先加热,使油气混合更充分,燃油充分气化,燃烧更充分。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尾气的余热加以充分利用,尾气温度大幅降低,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尾气对气温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包括气化器壳体,气化器壳体内开设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互不相通,第一油腔内安装数根换热管,每根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相通,气化器壳体上设置空气入口,气化器壳体上开设出油气孔、进油孔,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气化器壳体与出油气管的一端连接,出油气管的另一端与油气混合管连接,油气混合管的一端安装第一节气门,油气混合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节气门连接。气化器壳体与第一尾气管连接,第一尾气管与第三油腔相通,气化器壳体与第二尾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尾气管与第二油腔相通,第二尾气管的另一端与空气换热器连接,空气换热器由换热器壳体和换热管道连接构成,换热器壳体内开设第二气腔、第一气腔和第三气腔,第二气腔、第一气腔和第三气腔互不相通,第一气腔内安装数根换热管道,每根换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相通,换热器壳体与进空气管的一端连接,进空气管的另一端与油气混合管连接,进空气管上安装空气流量阀,换热器壳体上开设空气入口,换热器壳体上安装第三尾气管,第三尾气管的一端与第一气腔相通。气化器壳体内安装防溅油层,防溅油层由耐高温且多孔透气的材料制成,防溅油层位于出油气管的进油气端。第一油腔内安装电热器。空气入口处安装单向阀。油气混合管的外周安装保温套,保温套与油气混合管围成保温腔,保温套与第三尾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三尾气管的另一端与换热器壳体连接,保温套上开设排气口。换热器壳体上开设空气入口,空气入口处安装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结构设计合理,提高燃油利用率的效果明显,可大幅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节约燃料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化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换热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进气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气化器壳体  2第三油腔  3空气入口  4出油气管  5第一尾气管  6第二尾气管  7防溅油层  8换热管  9进油管  10电热器  11油位计  12油管  13换热器壳体  14第三气腔  15油气混合管  16进空气管  17空气入口  18第三尾气管  19换热管道  21空气流量阀  23保温套  24排气口  25单向阀  26保温腔  27第一节气门  28第二节气门  29气化器  30空气换热器  31发动机32油箱  33保温层  34第二油腔  35第一油腔  36第一气腔  37第二气腔  38空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包括气化器壳体1,气化器壳体1内开设第一油腔35、第二油腔34和第三油腔2,第一油腔35、第二油腔34和第三油腔2互不相通,第一油腔35内安装数根换热管8,每根换热管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油腔34和第三油腔2相通,气化器壳体1上设置空气入口3,气化器壳体1上开设出油气孔、进油孔,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气化器壳体1的进油孔与进油管9连接,进油管9与油位计11连接,油位计11与油管12连接,油管12与油箱32连接。油箱32经油管12、油位计11和进油管9对气化器壳体1供燃油,燃油注入第一油腔35内,可根据油位计11的显示,控制第一油腔35内的油位;尾气由尾气入口进入第三油腔2内,经数根换热管8进入第二油腔34,最后由气化器壳体1的尾气出口排出。炽热的尾气经过换热管8时,可释放能量加热第一油腔35内的燃油,燃油受热蒸发为油气,油气由气化器壳体1的油气孔排出,为发动机31供油。气化器壳体1和换热管8连接构成气化器29。
为方便将气化器壳体1内产生的油气供给发动机31,可将气化器壳体1与出油气管4的一端连接,出油气管4的另一端与油气混合管15连接,油气混合管15的一端安装第一节气门27,油气混合管15的另一端与第二节气门28连接,第二节气门28是发动机31原有的节气装置。发动机31刚启动时,第一节气门27和第二节气门28同步动作为发动机31供气,当发动机31转速达到一定值时,空气流量阀21打开,并且,空气流量阀21的阀门随着发动机31转速的加快而增大,进气量增大。
如图2所示,气化器壳体1与第一尾气管5连接,确切地说是气化器壳体1的尾气入口与第一尾气管5的一端连接,第一尾气管5的另一端与发动机31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尾气管5与第三油腔2相通;气化器壳体1与第二尾气管6的一端连接,即,气化器壳体1的尾气出口与第二尾气管6的一端连接,第二尾气管6与第二油腔34相通,第二尾气管6的另一端与空气换热器30连接,如图3所示,空气换热器30可由换热器壳体13和换热管道19连接构成,换热器壳体13内开设第二气腔37、第一气腔36和第三气腔14,第二气腔37、第一气腔36和第三气腔14互不相通,第一气腔36内安装数根换热管道19,每根换热管道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腔37和第三气腔14相通,换热器壳体13与进空气管16的一端连接,进空气管16的另一端与油气混合管15连接,进空气管16上安装空气流量阀21,换热器壳体13上开设空气入口17,换热器壳体13上安装第三尾气管18,第三尾气管18的一端与第一气腔36相通。发动机31排出的尾气经第一尾气管5进入第三油腔2内,再经换热管8、第二油腔34和第二尾气管6排入换热器壳体13的第一气腔36内,最终由换热器壳体13的第三尾气管18排出。发动机31所需的空气,可经空气入口17、第二气腔37、换热管道19、第三气腔14、进空气管16和油气混合管15输入,换热管道19内的空气可由第一气腔36内的尾气加热升温,从而,可防止空气温度过低,使进入油气混合管15内的油气降温凝结,能确保发动机31吸入的是气化的燃油,提高发动机31的工作效率。为确保进空气管16内被加热的空气不会在传输过程中散热降温,可在进空气管16外周安设置保温层33。
如图2所示,为防止第一油腔35内的燃油蒸发气化时发生飞溅,致使进入发动机31内的油气不纯,可在气化器壳体1内安装防溅油层7,防溅油层7可由耐高温且多孔透气的材料制成,防溅油层7位于出油气管4的进油气端。在燃油气化过程中,飞溅的油滴会被防溅油层7过滤阻挡,而油气会透过防溅油层7并经出油气管4进入油气混合管15,最后进入发动机31。防溅油层7可以是日常洗碗盘用的钢丝球。向第一油腔35内注油时,可根据油位计11,控制第一油腔35内的油面低于防溅油层7。当汽车刚启动时,尾气的温度不够高,无法使燃油充分气化,因此,可在第一油腔35内安装电热器10,电热器10在发动机31启动及工作初期起辅助加热的作用。为防止油气由空气入口3处流失,可在空气入口3处安装单向阀25,使空气入口3处只可由外界吸入空气,不可排出油气。
为防止油气在油气混合管15内散热降温,如图4所示,可在油气混合管15的外周安装保温套23,保温套23与油气混合管15围成保温腔26,保温套23与第三尾气管18的一端连接,第三尾气管18的另一端与换热器壳体13连接,保温套23上开设排气口24。由空气换热器30排出的尾气经第三尾气管18进入保温腔26内对油气混合管15加热,确保油气混合管15内的油气保持气态。尾气最终由排气口24排出。本实用新型还可将发动机31内的冷却水或机油替代尾气进入保温腔26内,对15进行加热,加热完后再循环回入发动机31内。为确保吸气质量,确保发动机31正常运转,可在空气入口17处安装空气过滤器38。气化器壳体1和换热器壳体13的外周可均设置保温层,以防止尾气热量流失。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8)

1、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器壳体(1),气化器壳体(1)内开设第一油腔(35)、第二油腔(34)和第三油腔(2),第一油腔(35)、第二油腔(34)和第三油腔(2)互不相通,第一油腔(35)内安装数根换热管(8),每根换热管(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油腔(34)和第三油腔(2)相通,气化器壳体(1)上设置空气入口(3),气化器壳体(1)上开设出油气孔、进油孔,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化器壳体(1)与出油气管(4)的一端连接,出油气管(4)的另一端与油气混合管(15)连接,油气混合管(15)的一端安装第一节气门(27),油气混合管(15)的另一端与第二节气门(2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化器壳体(1)与第一尾气管(5)连接,第一尾气管(5)与第三油腔(2)相通,气化器壳体(1)与第二尾气管(6)的一端连接,第二尾气管(6)与第二油腔(34)相通,第二尾气管(6)的另一端与空气换热器(30)连接,空气换热器(30)由换热器壳体(13)和换热管道(19)连接构成,换热器壳体(13)内开设第二气腔(37)、第一气腔(36)和第三气腔(14),第二气腔(37)、第一气腔(36)和第三气腔(14)互不相通,第一气腔(36)内安装数根换热管道(19),每根换热管道(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腔(37)和第三气腔(14)相通,换热器壳体(13)与进空气管(16)的一端连接,进空气管(16)的另一端与油气混合管(15)连接,进空气管(16)上安装空气流量阀(21),换热器壳体(13)上开设空气入口(17),换热器壳体(13)上安装第三尾气管(18),第三尾气管(18)的一端与第一气腔(36)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化器壳体(1)内安装防溅油层(7),防溅油层(7)由耐高温且多孔透气的材料制成,防溅油层(7)位于出油气管(4)的进油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油腔(35)内安装电热器(10)。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入口(3)处安装单向阀(2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气混合管(15)的外周安装保温套(23),保温套(23)与油气混合管(15)围成保温腔(26),保温套(23)与第三尾气管(18)的一端连接,第三尾气管(18)的另一端与换热器壳体(13)连接,保温套(23)上开设排气口(2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油蒸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壳体(13)上开设空气入口(17),空气入口(17)处安装空气过滤器(38)。
CNU200820020494XU 2008-04-15 2008-04-15 燃油蒸汽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425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20494XU CN201184250Y (zh) 2008-04-15 2008-04-15 燃油蒸汽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20494XU CN201184250Y (zh) 2008-04-15 2008-04-15 燃油蒸汽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84250Y true CN201184250Y (zh) 2009-01-21

Family

ID=40271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2049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4250Y (zh) 2008-04-15 2008-04-15 燃油蒸汽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84250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4526A (zh) * 2012-04-28 2012-08-22 于洪亮 燃气发动机燃气供给装置
CN109092865A (zh) * 2018-09-28 2018-12-28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危废裂解装置
CN109158408A (zh) * 2018-09-28 2019-01-08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危废裂解工艺及成套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4526A (zh) * 2012-04-28 2012-08-22 于洪亮 燃气发动机燃气供给装置
CN109092865A (zh) * 2018-09-28 2018-12-28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危废裂解装置
CN109158408A (zh) * 2018-09-28 2019-01-08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危废裂解工艺及成套设备
CN109092865B (zh) * 2018-09-28 2023-11-17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危废裂解装置
CN109158408B (zh) * 2018-09-28 2023-11-21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危废裂解工艺及成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73872U (zh) 一种制氢机
CN203668319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装置
CN102278240A (zh) 利用含氧燃料催化分解降低柴油机油耗的方法及装置
CN201184250Y (zh) 燃油蒸汽化装置
CN207847732U (zh) 一种环保型汽车尾气过滤处理设备
CN112983689A (zh) 一种基于发动机尾气预加热的车载甲醇和/或乙醇制氢装置
CN111305947A (zh) 甲醇与氢气双燃料动力系统
CN208916818U (zh) 一种铁粉制氢反应炉及装置
CN101696658B (zh) 醇氢混燃发动机装置
CN2441991Y (zh) 机动车发动机油料气化装置
CN204830450U (zh) 燃烧生物质的采暖洗浴锅炉
CN205400928U (zh) 一种水混合燃料发生装置
CN206256963U (zh) 双发电机式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CN201461106U (zh) 由热管和冷管调协的发动机节能减排系统
CN201429086Y (zh)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WO1994023188A1 (fr)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autonome d'hydrogene utilisable comme carburant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CN100386508C (zh) 发动机余热煤气发生装置
CN103993988B (zh) 用于内燃机全自动控制的节油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4436627U (zh) 高热效醇类发电机组
CN212272392U (zh) 甲醇与氢气双燃料动力系统
CN201031255Y (zh) 热机排气管蒸发—电解装置
CN215566299U (zh) 基于发动机尾气预加热的车载甲醇和/或乙醇制氢装置
CN212132391U (zh) 醇基燃料的蒸汽发生设备
CN206267964U (zh) 生物质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并行发电装置
CN102650247B (zh) 发动机废热制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