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1771Y - 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81771Y
CN201181771Y CNU2008200080260U CN200820008026U CN201181771Y CN 201181771 Y CN201181771 Y CN 201181771Y CN U2008200080260 U CNU2008200080260 U CN U2008200080260U CN 200820008026 U CN200820008026 U CN 200820008026U CN 201181771 Y CN201181771 Y CN 2011817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bridgeware
wire
inner casing
metal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80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礼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U2008200080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8177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817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817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一金属屏蔽壳体、一金属内壳、两卡勾、一按压装置及一绝缘外壳,其中每一卡勾的弹性臂能相对固定部上下活动并向上突设有一倒勾,该倒勾穿过金属屏蔽壳体的通孔向上突伸而出;该按压装置包括一桥接件和两按压件,桥接件的基部上设有两突起部,每一突起部具有一向上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每一按压件包括一主体部和由主体部内侧端延伸出的一推压部,主体部可侧向滑动地装设在桥接件的上方且其外侧端突伸出绝缘外壳之外,每一按压件的推压部具有一与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从而通过推压两按压件向内侧运动能下压两卡勾的倒勾实现解锁。该线缆连接器特别适用在多个连接器上下堆叠使用的场合。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多个连接器堆叠使用场合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线缆连接器的要求与日俱增,其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能力,而且要求彼此对接的一对连接器具有拆离便利性和拆离方式多样性等特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复杂使用场合。
目前,线缆连接器的拆离(解锁)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自上而下按压式和侧向按压式。
中国专利ZL200420022197.0公开了一种自上而下按压式解锁的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一绝缘本体、插设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一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金属屏蔽壳体、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后端的一金属内壳、一绝缘外壳、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两侧和金属内壳内侧壁之间的两卡勾。该卡勾具有一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及一可相对该固定部上下活动的弹性臂,该卡勾的弹性臂的前端向上突设出一倒勾,该倒勾穿过该金属屏蔽壳体上表面的通孔向上突伸而出,以与另一对接的连接器插座相勾接,从而保证两连接器之间结合稳固。该卡勾的弹性臂上还设有凸块,用以与绝缘外壳上的弹片接触。在将这种线缆连接器与另一对接的连接器插座解锁时,需要从该线缆连接器的上方按压该弹片,以通过凸块压下倒勾。
这种自上而下按压式解锁的线缆连接器的缺陷在于:当应用在多个连接器上下堆叠使用的场合时,由于设置在该线缆连接器上方的连接器的妨碍,使用者将可能因缺乏操作空间而难以从该线缆连接器上方按压弹片,导致需要先将该线缆连接器上方的连接器拆离后,才能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再对该线缆连接器进行解锁操作,带来操作上的不便和上方连接器信号传输的中断。
另外,中国专利ZL200520114467.5公开了一种侧向按压式解锁的线缆连接器。在该线缆连接器中,卡勾的两弹性臂的前端分别向左右两侧突设出一倒勾,该倒勾穿过该金属屏蔽壳体侧面的通孔从侧面向外突伸而出,以与另一对接的连接器插座相勾接,从而保证两连接器之间结合稳固。此外,该线缆连接器还具有主要由制动弹片和按键构成的侧向按压装置,以在侧向向内按压按键时通过制动弹片的接触部作用在与其抵接的卡勾的弯折部,使卡勾的弹性臂水平向内移动,实现解锁操作。
这种侧向按压式解锁的线缆连接器的缺陷在于:由于卡勾的两弹性臂前端的倒勾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出,另外还需要为卡勾保留一部分侧向的活动空间,导致该线缆连接器的侧向尺寸较大,结构不够紧凑;而且,当应用在多个线缆连接器左右并排使用的场合时,由于布置在左侧或右侧的线缆连接器会对处于中间的线缆连接器造成妨碍,使用者将可能会缺乏操作空间而难以从中间的线缆连接器的两侧按压按键,导致需要先将左侧和右侧的线缆连接器拆离后,才能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对中间的线缆连接器进行解锁操作。
上述两种线缆连接器不能同时兼具自上而下按压式和侧向按压式两种解锁方式,因而使用者不能根据该线缆连接器的不同应用场合随意选择合适的解锁方式;而现在的电气设备(尤其是服务器)上的连接器越来越多,上述两种线缆连接器在多个连接器堆叠使用场合和左右并排使用场合下进行拆离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别适合应用在多个连接器上下堆叠使用的场合,而且有利于减小线缆连接器的侧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兼具自上而下按压式和侧向按压式两种解锁方式,使用者可根据该线缆连接器的使用场合随意选择合适的解锁方式,拆离时更加方便灵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插设在该绝缘本体上;一金属屏蔽壳体,套设在该绝缘本体的外周,且在该金属屏蔽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两通孔;一金属内壳,装设在该绝缘本体的后端;两卡勾,装设在该金属内壳内,每一卡勾具有一固定部及一可相对该固定部上下活动的弹性臂,每一弹性臂向上突设有一倒勾,该两倒勾对应穿过该金属屏蔽壳体的两通孔向上突伸而出;一按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两卡勾的弹性臂上方;及一绝缘外壳,装设在该金属内壳的外周;该按压装置包括:一桥接件,其包括一基部及设置在该基部上的两突起部,每一突起部具有一向上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及两按压件,其分别包括一主体部和一推压部,该主体部是可侧向滑动地装设在该桥接件基部的上方,且其外侧端突伸出该绝缘外壳之外;该推压部对应设置在该桥接件突起部的上方,每一按压件的推压部对应该桥接件的第一斜面设有一第二斜面,通过按压所述两按压件向内侧运动,该第二斜面将抵压在该桥接件的第一斜面上,压迫该桥接件向下运动,该桥接件再下压所述两卡勾的弹性臂,从而使所述两卡勾的弹性臂上的倒勾向下移动实现解锁。
在上述线缆连接器中,该绝缘外壳的顶面还设有一按键,该金属内壳的顶面设有一通孔,该桥接件还包括由该基部的前后两侧向上折伸出的两承压部,所述两承压部穿过该金属内壳顶面的通孔向上突伸至该绝缘外壳的按键下方。由此,该线缆连接器不仅可以采用侧向按压式解锁,而且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按压式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由于可以通过从两侧按压该两按压件实现压下向上突设的倒勾,完成与另一对接连接器插座的解锁,因此该线缆连接器特别适合应用在多个连接器上下堆叠使用的场合,解锁时无需拆离该线缆连接器上方的连接器,而且可以减小线缆连接器的侧向尺寸。
2)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可以选择从两侧按压该两按压件或选择从上方按压绝缘外壳上的按键,来实现该倒勾与对接连接器插座的解锁,从而便于使用者根据该线缆连接器的具体应用场合灵活方便地选择合适的解锁方式,拆离时更加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省略了绝缘外壳;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省略了绝缘外壳;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中按压装置和卡勾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按压装置和卡勾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5所示按压装置和卡勾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沿图8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在侧向按压式解锁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在自上而下按压式解锁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线缆连接器中的桥接件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线缆连接器沿图8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线缆连接器中的上绝缘外壳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线缆连接器沿图8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阅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为便于描述方便,本申请文件中所述“上”、“下”、“左”、“右”、“前”、“后”均以图2为准。
请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插设在该绝缘本体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一套设在该绝缘本体1外周的金属屏蔽壳体3、一套设在该绝缘本体1后端的金属内壳4、固定在该绝缘本体1两侧且装设在金属内壳4内的两卡勾5、一设置在两卡勾5上方的按压装置6、一连接在金属内壳4后端的线缆7及套设在该金属内壳4外周的一绝缘外壳8。
该金属屏蔽壳体3的上表面设有两通孔31。
该金属内壳4由一上金属内壳41和一下金属内壳42卡接而成,其中:上金属内壳41相对的两侧面411上均设有一第一开孔412。该上金属内壳41的顶面上设有一通孔413。
该绝缘外壳8也由一上绝缘外壳81和一下绝缘外壳82卡接而成,其中上绝缘外壳81相对的两侧面811上与该上金属内壳41的第一开孔412相对应地均设有一第二开孔812,该上绝缘外壳81上还设有一可以上下活动的按键813。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7,该卡勾5具有一固定部51及一从固定部51的后端向上弯折后又向前延伸而成的弹性臂52,其中该卡勾5的固定部51卡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1的两侧,该卡勾5的弹性臂52可以相对该固定部51上下活动,该卡勾5的弹性臂52的前端向上突设出一倒勾521,该倒勾521穿过该金属屏蔽壳体3的通孔31向上突伸而出,以与另一对接的连接器插座(图未示)相勾接,从而保证两连接器之间结合稳固。
该按压装置6用于下压两卡勾5的弹性臂52,从而带动该倒勾521向下移动,实现与另一对接的连接器插座之间的解锁。该按压装置6包括一桥接件61及装设在该桥接件61上方的两按压件62。
请一并参阅图10,该桥接件61主要包括一板状的基部611及设置在该基部611上的两突起部613。该基部611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卡接部612,该卡接部612是由该基部611的左右两端底面向下突伸形成的一卡槽,且该卡槽的开槽方向与该弹性臂52的延伸方向一致,以卡接在该卡勾5的弹性臂52的中部上方。所述两突起部613的横截面是呈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由该梯形的斜边所对应的表面形成一向上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613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斜面6131为一倾斜延伸的平面,当然也可以类似地将其变更设计为一倾斜延伸的曲面(图未示)),该梯形的竖直直角边对应形成该突起部613的内侧壁6132。该基部611上两突起部613的内侧壁6132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该基部611的中央形成有一开口6111,且所述一对突起部613的内侧壁6132分别位于该基部611的开6111两侧。该桥接件61还包括由该基部611前后两侧缘向上折伸形成的两承压部614,该承压部614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板,其可以穿过该上金属内壳41的通孔413向上突伸至该上绝缘外壳81的按键813下方。该两按压件62装设在两承压部614之间,该桥接件61的两突起部613位于两承压部614之间。
每一按压件62包括一大致呈长条形板状的主体部621和一推压部622。所述两按压件62的主体部621可侧向滑动地装设在该桥接件61的基部611的上方并邻接装设在上金属内壳41的内表面下方,而主体部621的外侧端分别穿过上金属内壳41的第一开孔412和上绝缘外壳81的第二开孔812突伸到该绝缘外壳8之外。该推压部622是从该主体部621的内侧端向上向内倾斜延伸而成的,所述两按压件62的推压部622设置在该桥接件61的两突起部613的上方,其底部具有一与该突起部613的第一斜面6131相抵接的第二斜面6221。该推压部622的末端还向下弯折延伸出一挡止部623,该挡止部623可以抵接在两突起部613的内侧壁6132,在解锁后该按压件62回复原位时可以阻止该按压件62进一步向外滑出。
下面结合图9至图11说明上述线缆连接器的两种解锁方式及其解锁操作过程。
该线缆连接器的初始状态如图9所示:所述两按压件62的主体部621邻接于上金属内壳41的下表面下方并邻接于桥接件61的基部611的上表面上方;该按压件62的挡止部623抵接在该桥接件61突起部613的内侧壁6132。
该线缆连接器的侧向按压式解锁状态如图10所示:当该线缆连接器应用于多个连接器上下堆叠使用的场合时,使用者可以从两侧沿箭头X所示的按压方向按压该两按压件62,该两按压件62在该上金属内壳41内表面的导向作用下相向向内水平滑动;随着按压件62向内水平滑动,该按压件62的推压部622的第二斜面6221抵压在该桥接件61的突起部613的第一斜面6131上,将产生一垂直向下的分力,推动该桥接件61整体向下运动,迫使该卡勾5的弹性臂52也向下运动,从而解除该卡勾5弹性臂52上的倒勾521与另一对接连接器插座的结合。当使用者不再侧向按压该两按压件62时,该桥接件61在该卡勾5的弹性臂52恢复原状的弹力作用下向上上升,该桥接件61的突起部613的第一斜面6131向上抵压在该按压件62的推压部622的第二斜面6221上,将产生一水平向外的推力,推动该两按压件62向外侧滑动,直至该按压件62的挡止部623重新抵接在该桥接件61突起部613的内侧壁6132无法进一步外滑,就重新回到如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
该线缆连接器的自上而下按压式解锁状态如图11所示:当该线缆连接器应用于多个连接器左右并排使用的场合时,使用者可以从上方沿箭头Y所示的按压方向按压上绝缘外壳81上的按键813,按键813向下推动该桥接件61的承压部614从而带动该桥接件61整体向下运动,迫使该卡勾5的弹性臂52也向下运动,从而解除该卡勾5弹性臂52上的倒勾521与另一对接连接器插座的结合。当使用者不再从上方按压上绝缘外壳81上的按键813时,该桥接件61在该卡勾5的弹性臂52恢复原状的弹力作用下就会上升回到如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其卡勾5的弹性臂52上的倒勾521是向上突设的,而且通过从两侧按压该两按压件62可以实现该倒勾521与另一对接的连接器插座的解锁,因此该线缆连接器不仅特别适合应用在多个连接器上下堆叠使用的场合,解锁时无需拆离该线缆连接器上方的另一连接器,而且可以减小线缆连接器的侧向尺寸,使连接器的设计变得更为紧凑。另一方面,由于该线缆连接器在实现侧向按压式解锁的结构基础上还设置了实现自上而下按压式解锁功能的相应结构,因此,当该线缆连接器与另一对接的连接器插座之间要解锁时,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场合选择采用自上而下按压式(即从上方按压上绝缘外壳81上的按键813)或侧向按压式(即从两侧按压该两按压件62)解锁。也就是说,当应用于多个连接器上下堆叠场合时,可以选择侧向按压式解锁;而当应用于多个连接器左右并排使用场合时,则可以选择自上而下按压式解锁,提供了选择使用不同解锁方式的灵活性。
在使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侧向按压式解锁方式时,该按压件62受侧向按压而朝向内侧滑动,此时该按压件62在下压桥接件61突起部613的同时,也受到桥接件61突起部613的反作用力而向上发生翘曲,长久使用之后该按压件62将可能发生向上翘曲的不可恢复的形变,导致该按压件62的挡止部623脱出桥接件61突起部613的内侧壁6132造成该桥接件61无法复位。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发生的问题,发明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2和图13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桥接件61的两承压部614顶部之间连接形成一向下凸伸的防脱部615。在使用侧向按压式解锁方式时,该防脱部615可以抵顶在该按压件62的推压部622的顶部,阻止该按压件62过度向上翘曲,从而减少了由于按压件62向上翘曲导致无法复位的可能。
下面结合图14和图15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按键813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一防脱部814,其中该第三实施例中防脱部814的作用与第二实施例中防脱部615的作用相同。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两突起部613的底部是连接在一起的,在两突起部613之间形成一凹槽6112(参见图15)。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例举的变型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无须创造性思维的修改与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个导电端子,插设在该绝缘本体上;
一金属屏蔽壳体,套设在该绝缘本体的外周,且在该金属屏蔽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两通孔;
一金属内壳,装设在该绝缘本体的后端;
两卡勾,装设在该金属内壳内,每一卡勾具有一固定部及一可相对该固定部上下活动的弹性臂,每一弹性臂向上突设有一倒勾,该两倒勾对应穿过该金属屏蔽壳体的两通孔向上突伸而出;
一按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两卡勾的弹性臂上方;及
一绝缘外壳,装设在该金属内壳的外周;
其特征在于,该按压装置包括:
一桥接件,其包括一基部及设置在该基部上的两突起部,每一突起部具有一向上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及
两按压件,其分别包括一主体部和一推压部,该主体部是可侧向滑动地装设在该桥接件基部的上方,且该主体部的外侧端突伸出该绝缘外壳之外;该推压部对应设置在该桥接件突起部的上方,每一按压件的推压部对应该桥接件的第一斜面设有一第二斜面,通过按压所述两按压件向内侧运动,该第二斜面将抵压在该桥接件的第一斜面上,压迫该桥接件向下运动,该桥接件再下压所述两卡勾的弹性臂,从而使所述两卡勾的弹性臂上的倒勾向下移动实现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的两突起部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所述两按压件的推压部由该主体部的内侧端向上向内弯折延伸而成,且该推压部的末端再向下弯折延伸出一挡止部,该挡止部可抵接在所述两突起部的内侧壁从而阻止所述两按压件向外滑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的基部中央形成有一开口,所述两突起部分别位于该基部的开口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的两突起部的底部是连接在一起的,在两突起部之间形成一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由一上金属内壳和一下金属内壳组成,该上金属内壳的相对两侧面上均设有一第一开孔,该按压件的主体部邻接在该上金属内壳的下表面下方并且该主体部的外侧端穿过该上金属内壳的第一开孔向外突伸而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的基部两端的底部各设有一卡接部,所述两卡接部分别卡接在所述两卡勾的弹性臂上方。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外壳的顶面设有一按键,该金属内壳的顶面设有一通孔,该桥接件还包括由该基部的前后两侧向上折伸出的两承压部,所述两承压部穿过该金属内壳顶面的通孔向上突伸至该绝缘外壳的按键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的两突起部位于两承压部之间,所述两按压件也装设在两承压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的两承压部顶部之间连接形成一防脱部,在该按压件受侧向按压时该防脱部将抵顶在该按压件的推压部顶部,防止该按压件过度向上翘曲。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一防脱部,在该按压件受侧向按压时该防脱部将抵顶在该按压件的推压部顶部,防止该按压件过度向上翘曲。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面和该第二斜面是两向上向内倾斜延伸的平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突起部的横截面是呈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由该直角梯形的斜边所对应的表面形成该第一斜面。
CNU2008200080260U 2008-03-06 2008-03-06 线缆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8177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80260U CN201181771Y (zh) 2008-03-06 2008-03-06 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80260U CN201181771Y (zh) 2008-03-06 2008-03-06 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81771Y true CN201181771Y (zh) 2009-01-14

Family

ID=40251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802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81771Y (zh) 2008-03-06 2008-03-06 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8177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4611A (zh) * 2019-10-18 2020-02-28 衡南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4611A (zh) * 2019-10-18 2020-02-28 衡南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142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85452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ouch-safety contact structures
US8100705B2 (en) Safety door for a rotatable power supply socket
KR100883724B1 (ko) 로킹 부재의 원하지 않는 분리가 방지된 커넥터
TWI506882B (zh) 電連接器、線纜連接器及其組合
US99791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247742A (zh) 双向扣持机构
US9312651B2 (en) Plug set provided with spatial variation
TW201006069A (en) Connector
US6945816B1 (en) Floating panel mount connector assembly
JP6039511B2 (ja) コネクタ
KR20120136278A (ko) 회전되어 연결 대상물을 가압하는 캠 작동부를 갖는 커넥터
US20110223787A1 (en) Power device with a movable connector plug
CN201181771Y (zh) 线缆连接器
KR20140019244A (ko) 박형 와이어 투 보드 커넥터용 래칭 장치
US92313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5229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087462A (ja) ロック機構付usbコネクタ
CN104752906A (zh) 插头连接器
US2011025678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movable central contact
TWM422782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00941451Y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JP702802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CN202695842U (zh) 连接器插座及其相关可携式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